【教材答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
§11.1.1练习1、图中有五个三角形.△ABE ,△DEC ,△BEC ,△ABC ,△BDC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注意不要丢掉“△”符号.2、(1)(2)不能,(3)可以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1.1.21、(1)中∠B 为锐角;(2)中∠B 为直角;(3)中∠B 为钝角,BC 边的高AD 分别在 △ABC 内部△ABC 的边AB 上,△ABC 的外部.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高的位置. 锐角三角形高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内部,直角三角形两条高为直角边,一条高在内部.2、(1)2AF 或 2FB ,DC ,AC(2)∠2,∠ABC ,∠4解析:本题考察中线、角平分线蕴含的数量关系,特别注意相等、倍分关系. §11.1.3(1) (4) (6)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稳定性,多边形的不稳定性.习题§11.11、图中有6个三角形. △ABD ,△ADE ,△AEC ,△ABE ,△ADC,,△ABC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有2种选法:10,7,5;7,5,3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舍去不满足三边关系的选法. 3、AD 为中线 AE 为角平分线 AF 为高线.解析:本题考察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位置,注意高与三角形之间的位置关系.4、(1)EC ,BC(2)∠CAD ,∠BAC(3)∠AFC(4)12B C ×AF 解析:本题考察中线、角平分、高线的数量关系,注意根据题意找相等及倍分关系.5、C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稳定性.6、(1)若6cm 为腰,则另一腰为6cm ,底边为8cm(2)若6cm 为底边,则两腰为7cm解析:本题考察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思想.7、(1)16或17(2)22解析:本题考察等腰三角形的分类思想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去掉4.4,9,因为不满足三边关系.AB D E FC A B CDE AF C B D E8、12 AD CE解析:有关高的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已知⊿ABC≌⊿DEF,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A=52°,∠B=67 °,BC =15cm,= ,FE = .则F2、∵△ABC≌△DEF∴AB= ,AC= 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A=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C: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4、如图1:ΔABE≌ΔACD,AB=8cm,AD=5cm,∠A=60°,∠B=40°,则AE=_____,∠C=____。
C课堂练习1、已知△ABC ≌△CDB ,AB 与CD 是对应边,那么AD= ,∠A= ;2、如图,已知△ABE ≌△DCE ,AE=2cm ,BE=1.5cm ,∠A=25°∠B=48°; 那么DE= cm ,EC= cm ,∠C= 度.3、如图,△ABC ≌△DBC ,∠A=800,∠ABC=300,则∠DCB= 度;(第1小题) (第2小题) (第3小题) (第4小题)4、如图,若△ABC ≌△ADE ,则对应角有 ; 对应边有 (各写一对即可);11.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课前练习1、如图1:AB=AC ,BD=CD ,若∠B=28°则∠C= ;2、如图2:△EDF ≌△BAC ,EC=6㎝,则BF= ;3、如图,AB ∥EF ∥DC ,∠ABC =900,AB =DC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对。
第2题图EDCBA(第1小题) (第2小题) (第3小题)课堂练习4、如图,在△ABC 中,∠C =900,BC =40,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且DC ∶DB =3∶5,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
初二上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初二上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精品文档初二上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 1、如图,两直线a?b,与?1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总分:150 时间:120分钟?x>3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 A、33D、无解、如果a>b,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a?3 ab?bD、?2a B4、如图所示,由?D=?C,?BAD=?ABC推得?ABD??BAC,所用的的判定定理的简称是 A、AASB、ASAC、SASD、SSSA5、将五边形纸片ABCDE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折痕为AF,点E、D分别落在E′,D′,已知?AFC=76?,则?CFD′等于A(31? B(28? C(24?D(2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B、三棱住的侧面是三角形;C、六棱住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D、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下列各组中的两个根式是1 / 9精品文档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和B.和C.和D.和8、如果不等式组??x?5有解,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11、不等式2x-1>3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13、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则.14、计算2a1??(a?4a?215、如图,已知?B=?DEF,AB=D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 16、如图,AD和BC相交于点O,OA=OD,OB=OC,若?B=40?,?AOB=110?,则?D=________度;?x?m?117、若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x?2m?1?F2 / 9精品文档D第15题图第16题图11121x218、如果记 y? =f,并且f表示当x=1时y的值,即f=;f表示当x=时y的值,?2221?11?x221211111即f=?;……那么f+f+f+f+f+…+f+f=(三、解答题 19、解不等式20、填空: 如图:已知:AD?BC于D,EF?BC于F,?1=?3,求证:AD平分?BA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1.11、图中共有6个三角形分别是:ABC ADC ABE AEC ADE ABD ∆∆∆∆∆∆、、、、、2、2种,每三条一组可组成四组,分别为:10,7,5;10,7,3;10,5,3;7,5,3;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
3、略4、(1)EC ;BC(2)∠DAC ;∠BAC(3)∠AFC(4)1/2BC ·AF5、C6、(1)当长为6 cm 的边为腰时,则另一腰长为6 cm ,底边长为20-12=8(cm),因为6+6>8,所以此时另两边的长为6cm ,8cm(2)当长为6 cm 的边为底边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0-6)/2=7(cm) 因为6+7>7,所以北时另两边的长分别为7cm ,7cm7、(1)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时,三角形的三边为5,5,6 因为5+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5+5+6=16;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时,三角形的三边为6,6,5,因为6+5>6 所以三角形周长为6+6+5=17;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2)228、1:29、解:∠1=∠2,理由如下:因为AD平分∠BAC,所以∠BAD=∠DAC又DE//AC,所以∠DAC=∠1又DF//AB,所以∠DAB=∠2所以∠1=∠210、四边形木架钉1根木条;五边形木架钉2根木条;六边形木架钉3根木条习题11.21、(1)x=33(2)x=60(3)x=54(4)x=602、(1)一个直角,因为如果有两个直角,三个内角的和就大于180°了(2)一个钝角,如果有两个钝角,三个内角的和就大于180°了(3)不可以,如果外角是锐角,则它的邻补角为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而不是直角三角形了3、∠A=50°,∠B=60°,∠C=70°4、70°5、解:∵AB//CD,∠A=40°,∴∠1=∠A=40°∵∠D=45°,∴∠2=∠1+∠D=40°+45°=85°6、解:∵AB//CD,∠A=45°,∴∠1=∠A=45°∵∠1=∠C+∠E,∴∠C+∠E=45°又∵∠C=∠E,∴∠C+∠C=45°∴∠C=22.5°7、解:因为∠ABC=80°-45°=35°又∠BAC= 45°+15°=60°,所以∠C =180°-35°-60°=85°8、解:∠BDC=∠A+∠ACD=62°+35°=97°,∠BFD=180°-∠BDC-∠ABE=180°-97°-20°=63°9、解:因为∠A+∠ABC+∠ACB=180°,∠A=100°所以∠ABC+∠ACB=180°-∠A=180°-100°=80°又因为∠1=∠2,∠3=∠4,所以∠2=1/2∠ABC,∠4=1/2∠ACB所以∠2 +∠4=1/2(∠ABC+∠ACB)=1/2×80°=40°所以x=180°-(∠2+∠4) =180°-40°=140°,所以x=140°10、180°;90°;90°11、证明:因为∠BAC是△ACE的一个外角所以∠BAC=∠ACE+∠E又因为CE平分∠ACD,所以∠ACE= ∠DCE所以∠BAC=∠DCE+∠E又因为∠DCE是△BCE的一个外角所以∠DCE=∠B+∠E所以∠BAC=∠B+ ∠E+∠E=∠B+2∠E习题11.31、图略,共9条2、x=120;x=30;x=753、多边形的边数3456812内角和180°360°540°720°1080°1800°外角和360°360°360°360°360°360°4、108°;144°5、九边形6、(1)三角形(2)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n-2)×180=2×360,解得n=6,所以这个多边形为六边形7、AB//CD,BC//AD8、(1)是,BC⊥CD,所以⊥BCD=90°,又因为⊥1=⊥2=⊥3,所以⊥1=⊥2=⊥3=45°,⊥C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O是⊥DCB的平分线,所以CO是⊥BCD的高(2)CO⊥BD,所以AO⊥BD,即⊥4+⊥5=90°,又因为⊥4=60°,所以⊥5=30°(3)已知⊥BCD= 90°,⊥CDA=⊥1+⊥4=45°+60°=105°,⊥DAB=⊥5+⊥6=2×30°=60°,又因为⊥BCD+⊥CDA+⊥CBA+⊥DAB=360°所以⊥CBA=105°9、解:因为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所以⊥E=((5-2)×180°)/5=108°,所以⊥1=⊥2=1/2(180°-108°)=36°,同理⊥3=⊥4=36°,所以x=108-(36+36)=3610、解:平行;BC与EF有这种关系因为六边形ABCDEF的内角都相等所以⊥B=((6-2)×180°)/6=120°因为⊥BAD=60°,所以⊥B+⊥BAD=180°,所以BC//AD因为⊥DAF=120°-60°=60°,所以⊥F +⊥DAF=180°所以EF//AD,所以BC//EF同理可证AB//DE复习题111、解:因为S⊥ABD=1/2BD,AE=5cm2,AE=2 cm,所以BD=5cm 又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DC=BD=5cm,BC=2BD=10cm2、x=40;x=70;x=60;x=100;x=1153、多边形的边数:17;25内角和:5×180°;18×180°外角和都是360°4、5条,6个,相等900°5、76、证明: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1+42°=180°又因为⊥A+10°=⊥1,所以⊥A十⊥A+10°+42°=180°,则⊥A=64°因为⊥ACD=64°,所以⊥A=⊥AC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7、解:⊥⊥C+⊥ABC+⊥A=180°,⊥⊥C+⊥C+1/2⊥C=180°,解得⊥C=72°又⊥BD是AC边上的高,⊥⊥BDC=90°⊥⊥DBC=90°-72°=18°8、解:⊥DAC=90°-⊥C= 20°⊥ABC=180°-⊥C-⊥BAC=60°又⊥AE,BF是角平分线⊥⊥ABF=1/2⊥ABC=30°,⊥BAE=1/2⊥BAC=25°⊥⊥AOB=180°-⊥ABF-⊥BAE=125°9、BD;PC;BD+PC;BP+CP10、解:因为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所以⊥B=⊥C=((5-2)×180°)/5=108°又因为DF⊥AB,所以⊥BFD=90°在四边形BCDF中,⊥CDF+⊥BFD+⊥B+⊥C=360°所以⊥CDF=360°-⊥BFD-⊥B-⊥C=360°-90°-108°-108°=54°11、证明:(1)因为BE和CF是⊥ABC和⊥ACB的平分线所以⊥1=1/2⊥ABC,⊥2=1/2⊥ACB因为⊥BGC+⊥1+⊥2 =180°所以BGC=180°-(⊥1+⊥2)=180°-1/2(⊥ABC+⊥ACB)(2)因为⊥ABC+⊥ACB=180°-⊥A由(1)得,⊥BGC=180°-1/2(180°-⊥A)=90°+1/2⊥A12、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A+⊥C=360°因为⊥A=⊥C=90°所以⊥ABC+⊥ADC= 360°-90°-90°=180°又因为BE平分⊥ABC,DF平分⊥ADC所以⊥EBC=1/2⊥ABC, ⊥CDF=1/2⊥ADC所以⊥EBC+⊥CDF=1/2(⊥ABC+⊥ADC)=1/2×180°=90°又因为⊥C=90°,所以⊥DFC+⊥CDF =90°所以⊥EBC=⊥DFC,所以BE//DF习题12.11、对应边:AC和CA对应角:⊥B和⊥D,⊥ACB和⊥CAD,⊥CAB和⊥ACD2、对应边:AN和AM,BN和CM对应角:⊥ANB和⊥AMC,⊥BAN和⊥CAM3、66°4、(1)对应边FG和MH,EF和NM,EG和NH对应角⊥E和⊥N,⊥EGF和⊥NHM(2)由(1)得NM=EF=2.1cm,GE=HN=3.3 cm所以HG=GE-EH=3.3-1.1=2.2cm5、解:⊥ACD=⊥BCE,⊥⊥ABC⊥⊥DEC,⊥⊥AC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CB-⊥ACE=⊥DCE-⊥ACE(等式的基本性质)6、(1)对应边:AB和AC,AD和AE,BD和CE对应角:⊥A和⊥A,⊥ABD和⊥ACE,⊥ADB和⊥AEC(2)因为⊥A=50°,⊥ABD=39°,⊥AEC⊥⊥ADB所以⊥ADB=180°- 50°- 39°=91°,⊥ACE=39°又因为⊥ADB=⊥1+⊥2+⊥ACE,⊥1=⊥2所以2⊥1+39°=91°,所以⊥1= 26°习题13.11、都是轴对称图形,图略2、略3、有阴影的三角形与1,3成轴对称;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共有2条对称轴4、⊥A'B'C'=90°,AB=6cm5、全等;不一定6、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D=CD,CE=AE=3cm又⊥⊥ABD的周长为13cm⊥AB+BD+AD=13cm,AB+BD+CD=13cm,AB+BC=13cm⊥AB+BC+AC=AB+BC+AE+CE=13+3+3=19cm故⊥ABC的周长为19cm7、是,2条8、直线b,d,f9、证明:⊥OA=OC,⊥A =⊥C,⊥AOB=⊥COD⊥⊥AOB⊥⊥COD,⊥OB=OD⊥BE=DE,⊥OE垂直平分BD1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公路的交点是公共汽车站所建的位置11、AB和A'B'所在的直线相交,交点在L上;BC和B'C'所在的直线也相交,且交点在L上;AC和A'C'所在的直线不相交,它们所在的直线与对称轴L平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如果对应线段所在的直线相交,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如果对应线段所在的直线不相交,则与对称轴平行12、发射塔应建在两条高速公路m和n形成的角和平分线与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位置上,图略13、证明:(1)∵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又∵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PB=PC,∴PA=PB=PC(2)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这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习题13.21、略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依次为:(3,-6),(-7,-9),(6,-1),(-3,5),(0,-10)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依次为:(-3,6),(7,9),(-6,-1),(3,-5),(0,-10)3、B(1,-1),C(-1,-1),D(-1,1)4、略5、关于x轴对称;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关于y轴对称;先关于x轴作轴对称,再关于y轴作轴对称6、7、略习题13.31、(1)35°,35°(2)解:80°的角是底角时,那么另一个底角为80°,顶角为180°-80°-80°=20°80°的角是顶角时,两个底角相等,均为1/2(180°-80°)=50°所以另外两个角是20°,80°或50°,50°2、证明:⊥AD⊥BC,⊥⊥ADB=⊥DBC又⊥BD平分⊥ABC,⊥⊥ABD=⊥DBC⊥⊥ABD=⊥ADB,⊥AB=AD3、解:⊥五角星的五个角都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每个底角的度数是1/2×(180°- 36°)=72°⊥⊥AMB=180°-72°=108°4、解:⊥AB=AC,⊥BAC=100°⊥⊥B=⊥C=1/2(180°-⊥BAC)=1/2×(180°-100°)=40°又⊥AD⊥BC,⊥⊥BAD=⊥CAD=1/2⊥BAC=1/2×100°=50°5、证明:⊥CE//DA,⊥⊥A=⊥CEB又⊥⊥A=⊥B,⊥⊥CEB=⊥B⊥CE=CB,⊥⊥CEB是等腰三角形6、证明:⊥AB=AC⊥⊥B=⊥C,又⊥AD=AE⊥⊥ADE=⊥AED,⊥⊥ADB=⊥AEC在⊥ABD和⊥ACE中,有⊥B=⊥C,⊥ADB=⊥AEC,AB=AC⊥⊥ABD⊥⊥ACE(AAS),⊥BD=CE7、解:∵AB=AC,∠=40°∴∠ABC=∠C=1/2×(180°-40°)=70°又∵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DA=DB,∴∠A=∠ABD=40°∴∠DBC=∠ABC-∠ABD=70°-40°=30°8、略9、解:对的,因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重合10、证明:⊥BO平分⊥ABC,⊥⊥MBO=⊥CBO⊥MN⊥BC,⊥⊥BOM=⊥CBO,⊥⊥BOM=⊥MBO⊥BM=OM,同理CN=ON⊥AM+MN+AN=AM+OM+ON+AN=AM+BM+CN+AN=AB+AC即⊥AMN的周长等于AB+AC11、解:⊥⊥NBC=84°,⊥NAC=42°,⊥MBC=⊥NAC+⊥C即84°=42°+⊥C,⊥⊥C=42°,⊥BC=BA又⊥BA=15×(10-8)=30(n mile)⊥BC=30n mile,即从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30n mile12、13略14、解:∵PQ=AP=AQ,∴△APQ是等边三角形∴∠APQ=∠AQP=∠PAQ=60°又∵BP=AP,∴∠BAP=∠B又∵∠BAP+∠B=∠AOQ=60°,∴∠BAP=∠B=30°同理∠CAQ=30°所以∠BAC=∠BAP+∠PAQ+∠CAQ=30°+60°+30°=120°15、略复习题131、1,2,4,5,6是2、略3、证明:连接BC,⊥点D是AB的中点,CD⊥AB⊥AC= BC,同理,AB=BC⊥AC=AB4、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点B与点E关于y轴对称;点C与点E不关于x轴对称,因为它们的纵坐标分别是3,-2,不互为相反数5、⊥D=25°,⊥E=40°,⊥DAE=115°6、证明:⊥AD=BC,BD=AC,AB=AB⊥⊥ABD⊥⊥BAC,⊥⊥C=⊥D又⊥⊥DEA=⊥CEB,AD=BC⊥⊥ADE⊥⊥BCE,⊥AE=BE⊥⊥EAB是等腰三角形7、证明:⊥在⊥ABC中,⊥ACB=90°⊥⊥A+⊥B=90°⊥⊥A=30°,⊥⊥B=60°,BC=1/2AB⊥⊥B+⊥BCD=90°,⊥⊥BCD=30°⊥BD=1/2BC,⊥BD=1/2×1/2AB=1/4AB8、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右6条对称轴,正八边形有8条对称轴,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9、(1)(4)是轴对称;(2)(3)是平移;(1)的对称轴是y轴;(4)的对称轴是x轴;(2)中图形I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形⊥;(3)中图形I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形⊥10、证明:因为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垂直于AB,AC 于点E,F,所以DE= DF,⊥DEA= ⊥DFA= 90°又因为DA=DA,所以Rt⊥ADE⊥Rt⊥ADF所以AE=AF,所以AD垂直平分EF1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C=60°又⊥AD= BE=CF,⊥BD=CE=AF⊥⊥ADF⊥⊥BED⊥⊥CFF,⊥DF=ED=FE所以⊥DEF是等边三角形12、略13、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的中点⊥⊥ABC=⊥ACB=60°,⊥ABD=⊥DBC=1/2⊥ABC=30°⊥⊥ACB=⊥CEB+⊥CDE ,⊥⊥CED=1/2⊥ACB=30°⊥⊥DBC=⊥CED ,⊥DB=DE14、15略习题14.126310108646543)2(11a b a a a x b )不对,()不对,()不对,()不对,(不对,)不对,、(248334616-22a b a q p x 、、、、- 8753231094.446-183⨯-、、、、y x b a y xaa a ab ab b a x x b ab 4618510228-42322233++-+--+、、、、33232222;842;5214;483;6161;1895y x x x x y y x x x x x x --+--+-++-++-、 2222343121;43;16;4;16b a ab x x p m x ab ++-+--;、 021,-272==+=时,原式当、原式x x x 82;15125-822-+-x x x 、B 30289⨯、6101.5810⨯、13、2323253103103)32()2()2()2(222b a n m n m n m n m =⋅=⋅=⋅=+ 14、938;1>=x x 习题14.2 999996;3999999;425;94;1;9412222222b b a y x y x ----、9604;3969;94249;144;92416;2520422222222b ab a m m y xy x b ab a +-+++-++、168;961244;12;2458532422222+-++-+--++--x x y x y xy x y xy x x x 、2121,31,101242=-==+=时,原式当、原式y x y xy 5、5cm6、224)2()2()2(222ab a b a b a πππππ=⨯=--+ 7、19 8、778<x 9、61,23-==y x习题14.3)2)(3();23(q p 2)4(3);23(512---+-+m a q p c a bc a a )(;、))((3);127.0)(127.0();2)(2(3);61)(61(2y x y x p p y x y x b b -+-+-+-+、222222)(;)85(;)()21(;)7(;)15(3c b a a m n y m t ++--+-+、 4、314;5105.08⨯ ))((3;)2();2)(2(;)(522y x y x a y x y p p b a -+---++、 6、2207、222cm 84.1754=-r R ππ8、)1(4)2()1(4222222-=---=-⨯x x x x x 或 9、12±=m10、略11、)35)(35();2)(2(-+-+x x x x复习题14 39204;96.3599;12444;55;344;4122242297+--++--+y x y xy x x x b ab a y x 、xz y x a a b ---87;232;94;322252、 22)233(;)2();(2);45)(45(3+----+y x b a b a x y x y x 、 )(t 101.248412⨯、)(28.622)1(275km R R ≈=-+πππ、3232;46;4;298622-+---+xy z yz y x x 、 222)2(;)3();12)(12)(14();3)(3(7b a y x y x x x x x x +---++-+、17;4822=+=y x xy 、9、370.32(t )10、(1)规律:3×9-2×10=7;14×8-7×15=7(2)是有同样规律(3)设左上角数字为n ,其后面数字为n+1,其下面数字为n+7,右下角数字为n+8,则(n+1)(n+7)-n(n+8)=n2+7n+n+7-n2-8n=711、证明:∵(2n+1)2-(2n -1)2=[(2n+1)+(2n -1)][(2n+1)-(2n -1)]=4n ×2=8n ,又∵n 是整数,∴8n 是8的倍数∴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12、略习题15.1分式万字;、;11;/2.0101201--+t h km x n m nm n m b b a b a c m a x x y x b x -++-+++-,2,,3,1512),(43,3,122分式:、整式: 3、x ≠0;x ≠3;x ≠-5/3;x ≠±44、(1)(2)都相等,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可求出5、yx n m b a x y 2;34;2;52-- 263;23;516-++x b a a c b x ;、)32)(32(9124,)32)(32(2;)(22,)(2;3,318;69,62722222222222-++--+++-m m m m m m mn y x xy y x y x b a ac b a bc y x y xy 、8、(1)x ≠0且x ≠1(2)x 取任意实数 min 10120-120009+ωω、 10、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为n/m ,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为(2n+q)/(m+p)11、解:大长方形的面积为222b ab a ++因为大长方形的长为2(a+b ) 则大长方形的宽为)(2)(2222m b a b a b ab a +=+++ 12、正确;不正确,正确答案为x y x-13、a b a b x -≠==且5;1习题15.2xy m n xz y c a 4;;21;412-、 xy x x x x x y x b a a -++---;6;)2(32;122、 abz y x b 45;;2;2534262-、 xa x x -13;11;1)1(314++-;、 yx y x y p mn n p m ab 81;)(27;20158;10752232++-、)(322;823;)(;622224333222b a ab b a y x y x y x y x a b a b -++++-+、n mb a yz x ab 12;27;2;673323--、-7-7-5-5103.01105.67102108⨯⨯⨯;;;、-8-510109;、)(10km mq nptt q p m n =⋅⋅、倍、3-m 10m11)(33122t a a m+、)/(2132h km t t n-、)(5.02)5.0(14h n n n --、))()(()()()(;15222222a c c b b a c b b a a c mnp n m p ----+-+-++、15、略习题15.31、x=3/4;x=7/6;无解;x=4;x=-3;x=1;x=-6/7;12、(1)方程两边同乘x -1,得1+a( x -1) =x -1去括号,得1+ax -a=x -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a -1)x=a -2因为a≠1,所以a -1≠0方程两边同除以a-1,得x=(a-2)/(a-1)检验:当x=(a-2)/(a-1)时,x-1=(a-2)/(a-1)-1= (a-2-a+1)/(a-1)=(-1)/(a-1)≠0所以x=(a-2)/(a-1)是原方程的解(2)方程两边同乘x(x+1),得m(x+1) -x=0去括号,得mx+m-x=0移项,得(m-1)x=-m因为m≠1,所以m-1≠0方程两边同除以m-1,得x=(-m)/(m-1)检验:因为m≠0,m≠1,所以x(x+1)=-m/(m-1)×[-m/(m-1)+1]=m/[(m-1)2]≠0所以x=-m/(m-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3、解:设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3x km/h,4x km/h列方程,得6/3x+1/3=10/4x解得x=3/2经检验知x=3/2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则3x=9/2,4x=6答: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9/2 km/h,6 km/h4、A型机器人每小时搬运90kg,B型机器人每小时搬运60kg5、解:设李强单独清点完这批图书需要x h,张明3 h清点完这批图书的一半,则每小时清点这批图书的1/6,根据两人的工作量之和是总工作量的1/2,列方程得:1.2×(1/x+1/6)=1/2,解得x=4经检验知x=4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如果李强单独清点这批图书需要4 h6、解:因为小水管的口径是大水管的1/2,那么小水管与大水管的横截面积比为S小/S大=πr2/[π(2r)2]=1/4.设小水管的注水速度为xm3/min,那么大水管的注水速度为4xm3/min由题意得(1/2 V)/X+(1/2 V)/4x=t,解得x=5V/8t经检验,x=5V/8t是方程的根,它符合题意所以4x=5V/2t答:小水管的注水速度为5V/8tm3/min,大水管的注水速度为5V/2tm3/min7、解:设原来玉米平均每公顷产量是xt,则现在平均每公顷产量是(x+a)t,根据增产前后土地面积不变列方程,得m/x=(m+20)/(x+a)解得x=ma/20检验:因为m,a都是正数,x=ma/20时,x(x+a)≠0所以x=ma/2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原来和现在玉米平均每公顷的产量是ma/20t与(ma/20+a)t 8、解:设第二小组速度为x m/min,则第一小组速度为1. 2x m/min由题意,得450/x-(450 )/1.2x=15,解得x=5检验:当x=5时,1.2x≠0,所以x=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此时1.2x=1.2×5=6 (m/min)答:两小组的攀登速度分别为6 m/min,5 m/min设第二小组的攀登速度为x m/min,那么第一小组的攀登速度为ax m/min根据题意得h/x=h/ax+t方程丙边同乘ax,得ha=h+atx解得x=(ha-h)/at经检验x=(ha-h)/at是原分式方程的解,(ha-h)/at·a=(ha-h)/t答:第一小组的攀登速度是(ha-h)/tm/min第二小组的攀登速度是(ha-h)/atm/min9、解:一飞机在顺风飞行920 km和逆风飞行680 km共用去的时间,正好等于它在无风时飞行1600 km用去的时间.若风速为40 km/h,求飞机在无风时飞行的速度设飞机在无风时的飞行速度为xkm/h,则顺风速度为(x+ 40) km/h,逆风速度为(x-40) km/h根据题意列方程得:920/(x+40)+680/(x-40)=(1 600)/x解得x=800/3检验:x=800/3时,x(x+40) (x-40)≠0所以x=800/3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飞机在无风时的飞行速度为800/3krn/h复习题152)(2;;51;115;312b a ab y x z a n b a x +++分式:、整式: 2629622222229;;42442;1;2422zy x y x v u uv v u yx t s st s ---+-+-、 2224222;;1;1;168;161642;163y x ba b b a x x qr r q p x x x b -+--++-+-;、 6354-=x 、无解; 5、232;212≠±≠-≠-≠x x x x 且且 6、的值的值;小于;大于2212- 7、当x=-7时,11)2(3)1(2---+x x 与的值相等8、设现在平均每天生产x 台机器,则原计划每天生产(x -50)台机器 根据题意600/x=450/(x -50),解得x= 200检验:当x=200时,x(x - 50)≠0所以x=2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现在平均每天生产200台机器9、设一个农民人工收割小麦每小时收割xhm2,则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50xhm2.根据题意,得10/150x=10/100x -1,解得x=1/30.经检验知x=1/3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150x=150×1/30=5(hm2).答:这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5hm2小麦10、设前一小时的平均行驶速度为x km/h ,则一小时后的平均速度为1.5x km /h根据题意,得180/x=1+(180-x)/1.5x+40/60,解得x=60经检验知x=6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前一小时的行驶速度为60 km /h-0.22.3,33121,1111=-=+===+--=时,原式当原式;时,原式当、原式x x x x x )(2,)()(2122222r R r R S a S r R r R a -+-==-+-πππ所以、13、不能为0,此时式子没有意义。
八年级数学上课本习题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课本习题答案
在八年级数学课本习题上缺乏突破力的人是不会有所创新的。
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数学上课本习题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第41页练习
1.证明:∵AB⊥BC,AD⊥DC,垂足分为B,D,
∴∠B=∠D=90°.
在△ABC和△ADC中,
∴△ABC≌△ADC(AAS).
∴AB=AD.
2.解:∵AB⊥BF,DE⊥BF,
∴∠B=∠EDC=90°.
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
∴AB=DE.
第43页练习
1.解:D,E与路段AB的距离相等.
理由如下:
在Rt△ACD和Rt△BCE中,
∴Rt△ACD≌Rt△BCE(HL).
∴DA=EB.
2.证明:∵AE⊥BC,DF⊥BC,
∴∠CFD=∠BEA=90°.
又∵CE=BF,∴CE-EF=BF-EF.
∴CF=BE.
在Rt△BEA和Rt△CFD中,
∴Rt△BEA≌Rt△CFD(HL).
∴AE=DF.
第50页练习
1.提示:作∠AOB的平分线交MN于一点,则该点即为P点.(图略)
2.证明:如图12-3-25所示,过点P分别作PF,PG,PH垂直于直线AC,BC,AB
垂足为F,G,H.
∵BD是△ABC中∠ABC外角的平分线,点P在BD上,∴PG=PH.同理PE=PG.∴PF=PC=PH.
故点P到三边AB,BC,CA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认真做八年级数学课本习题,就一定能成功!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一)第41页练习1.证明:∵ AB⊥BC,AD⊥DC,垂足分为B,D,∴∠B=∠D=90°.在△ABC和△ADC中,∴△ABC≌△ADC(AAS).∴AB=AD.2.解:∵AB⊥BF ,DE⊥BF,∴∠B=∠EDC=90°.在△ABC和△EDC,中,∴△ABC≌△EDC(ASA).∴AB= DE.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二)习题12.21.解:△ABC与△ADC全等.理由如下:在△ABC与△ADC中,∴△ABC≌△ADC(SSS).2.证明:在△ABE和△ACD中,∴△ABE≌△ACD(SAS).∴∠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只要测量A'B'的长即可,因为△AOB≌△A′OB′.4.证明:∵∠ABD+∠3=180°,∠ABC+∠4=180°,又∠3=∠4,∴∠ABD=∠ABC(等角的补角相等).在△ABD和△ABC中,∴△ABD≌△ABC(ASA).∴AC=AD.5.证明:在△ABC和△CDA中,∴△ABC≌△CDA(AAS).∴AB=CD.6.解:相等,理由:由题意知AC= BC,∠C=∠C,∠ADC=∠BEC=90°,所以△ADC≌△BEC(AAS).所以AD=BE.7.证明:(1)在Rt△ABD和Rt△ACD中,∴Rt△ABD≌Rt△ACD( HL).∴BD=CD.(2)∵Rt△ABD≌ Rt△ACD,∴∠BAD=∠CAD.8.证明:∵AC⊥CB,DB⊥CB,∴∠ACB=∠DBC=90°.∴△ACB和△DBC是直角三角形.在Rt△ACB和Rt△DBC中,∴Rt△ACB≌Rt△DBC(HL).∴∠ABC=∠D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BD=∠ACD(等角的余角相等).9.证明:∵BE=CF,∴BE+EC=CF+EC.∴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SS).∴∠A=∠D.10.证明:在△AOD和△COB中.∴△AOD≌△COB(SAS).(6分)∴∠A=∠C.(7分)11.证明:∵AB//ED,AC//FD,∴∠B=∠E,∠ACB=∠DFE.又∵FB=CE,∴FB+FC=CE+FC,∴BC= EF.在△ABC和△DEF中,∴△ABC≌△DEF(ASA).∴AB=DE,AC=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2.解:AE=CE.证明如下:∵FC//AB,∴∠F=∠ADE,∠FCE=∠A.在△CEF和△AED中,∴△CEF≌△AED(AAS).∴ AE=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3.解:△ABD≌△ACD,△ABE≌△ACE,△EBD≌△EC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AE= ∠CAE.在△ABE和△ACE中,∴△ABE≌△ACE(SAS).∴BD=CD,在△EBD和△ECD中,:.△EBD≌△ECD(SSS).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三)习题12.31.解:∵PM⊥OA,PN⊥OB,∴∠OMP=∠ONP=90°.在Rt△OPM和Rt△ONP中,∴Rt△OMP≌Rt△ONP(HL).∴PM=PN(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OP是∠AOB的平分线.2.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且DE,DF分别垂直于AB ,AC,垂足分别为E,F,∴DE=DF.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L).∴EB=F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3.证明:∵CD⊥AB, BE⊥AC,∴∠BDO=∠CEO= 90°.∵∠DOB=∠EOC,OB=OC,∴△DOB≌△EOC∴OD= OE.∴AO是∠BAC的平分线.∴∠1=∠2.4.证明:如图12 -3-26所示,作DM⊥PE于M,DN⊥PF于N,∵AD是∠BAC的平分线,∴∠1=∠2.又:PE//AB,PF∥AC,∴∠1=∠3,∠2=∠4.∴∠3 =∠4.∴PD是∠EPF的平分线,又∵DM⊥PE,DN⊥PF,∴DM=DN,即点D到PE和PF的距离相等.5.证明:∵OC是∠ AOB的平分线,且PD⊥OA,PE⊥OB,∴PD=PE,∠OPD=∠OPE.∴∠DPF=∠EPF.在△DPF和△EPF中,∴△DPF≌△EPF(SAS).∴DF=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6.解:AD与EF垂直.证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在Rt△ADE和Rt△ADF中,∴Rt△ADE≌Rt△ADF(HL).∴∠ADE=∠ADF.在△GDE和△GDF中,∴△GDF≌△GDF(SAS).∴∠DGE=∠DGF.又∵∠DGE+∠DGF=180°,∴∠DGE=∠DGF=90°,∴AD⊥EF.7,证明:过点E作EF上AD于点F.如图12-3-27所示,∵∠B=∠C= 90°,∴EC⊥CD,EB⊥AB.∵DE平分∠ADC,∴EF=EC.又∵E是BC的中点,∴EC=EB.∴EF=EB.∵EF⊥AD,EB⊥AB,∴AE是∠DAB的平分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习题12.1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习题12.1答案
1习题12.1第1题答案
其他对应边是:AC和CA
对应角是:∠B和∠D,∠ACB和∠CAD,∠CAB和∠ACD 2习题12.1第2题答案
其他对应边是:AN和AM,BN和CM
对应角是:∠ANB和∠AMC,∠BAN和∠CAM
3习题12.1第3题答案
66°
4习题12.1第4题答案
(1)因为△EFG≌△NMH,
所以最长边FG和MH是对应边
其他对应边是EF和NM,EG和NH
对应角是∠E和∠N,∠EGF和∠NHM
(2)由(1)可知NM=EF=2.1cm,GE=HN=3.3 cm
所以HG=GE-EH=3.3-1.1=2.2(cm)
5习题12.1第5题答案
解:∠ACD=∠BCE.理由如下:
∵△ABC≌△DEC
∴∠AC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CB-∠ACE=∠DCE-∠ACE(等式的基本性质)
6习题12.1第6题答案
(1)对应边:AB和AC,AD和AE,BD和CE.
对应角:∠A和∠A,∠ABD和∠ACE,∠ADB和∠AEC (2)因为∠A=50°,∠ABD=39°
△AEC≌△ADB
所以∠ADB=180°- 50°- 39°=91°
∠ACE=39°
又因为∠ADB=∠1+∠2+∠ACE ∠1=∠2
所以2∠1+39°=91°
所以∠1= 26°
阅读全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本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本答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本答案【篇一:2013年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练习题答案汇总】2010年为+108.7mm; 2009年为-81.5 mm; 2008年为+53.5 mm.2.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 m表示物体向左移动了1m这时物体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第4页习题答案1.解: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bdc,△edc.2.解:(1)不能;(2)不能;(3)能.理由略第5页习题答案:1.解:图(1)中∠b为锐角,图(2)中∠b为直角,图(3)中∠b为钝角,图(1)中ad在三角形内部,图(2)中ad为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图(3)中ad在三角形的外部.锐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2.(1)af(或bf) cd ac (2)∠2 ∠abc ∠4或∠acf第7页习题答案:解:(1)(4)(6)具有稳定性第8页习题11.1答案1.解:图中共6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aec,△abe,aadc,△abc.2.解:2种.四根木条每三条组成一组可组成四组,分别为10,7,5;10,7,3;10,5,3;7,5,3.其中7+510,7+3=10,5+310,5+37,所以第二组、第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3.解:如图11-1-27所示,中线ad、高ae、角平分线af.4.(1) ecbc (2) ∠dac∠bac (3)∠afc (4)1/2bc.af5.c6.解:(1)当长为6 cm的边为腰时,则另一腰长为6 cm,底边长为20-12=8(cm),因为6+68,所以此时另两边的长为6 cm,8 cm.(2)当长为6 cm的边为底边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0-6)/2=7(cm),因为6+77,所以北时另两边的长分别为7 cm,7cm.7.(1) 解: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时,三角形的三边为5,5,6,因为5+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5+5+6=16: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时,三角形的三边为6,6,5,因为6+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6+6+5=17.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2)22.8.1:2 提示:用41/2bc.ad—丢ab.ce可得.9.解:∠1=∠2.理由如下:因为ad平分∠bac,所以∠bad=∠dac.又de//ac,所以∠dac=∠1. 又df//ab,所以∠dab=∠2. 所以∠1=∠2.10.解:四边形木架钉1根木条;五边形木架钉2根木条;六边形木架钉3根木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页练习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4页练习答案1.解:∠acd=∠b.所以∠acd=∠b(同角的余角相等).2.解:△ade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de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5页练习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习题11.2答案1.(1) x= 33; (2)z一60;(3)z一54;(4)x=60.(3)不可以,如果外角是锐角,则它的邻补角为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而不是直角三角形了.又因为∠1=∠2,∠3=∠4,所以∠2=1/2∠abc,∠4=1/2∠acb,所以x=140.11.证明:因为∠bac是△ace的一个外角,所以∠bac=∠ace+∠e.又因为ce平分∠acd,所以∠ace= ∠dce.所以∠bac=∠dce+∠e 又因为∠dce是△bce的一个外角,所以∠dce=∠b+∠e.所以∠bac=∠b+ ∠e+∠e=∠b+2∠e.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1页练习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4页练习答案1.(1)x=65;(2)x=60; (3)x=95.2.六边形3.四边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习题11.3答案1.解:如图11-3 -17所示,共9条.2.(1)x=120;(2)x=30;(3)x=75.3.解:如下表所示.6.(1)三角形;所以这个多边形为六边形.7.ab//cd,bc//ad,理由略.提示:由四边形的内角和可求得同旁内角互补.10.解:平行(证明略),bc与ef有这种关系.理由如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8页复习题答案1?解:因为s△abd=1/2bd.ae=5 cm2, ae=2 cm,所以bd=5cm.又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dc=bd=5 cm,bc=2bd=10 cm.2.(1)x=40;(2)x=70;(3)x=60;(4)x=100; (5)x=115.4.5条,6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八边形的内角和.9.bd pc bd+pc bp+cp【篇二:2013年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练习题答案汇总】2010年为+108.7mm; 2009年为-81.5 mm; 2008年为+53.5 mm.2.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 m表示物体向左移动了1m这时物体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第4页习题答案1.解: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bdc,△edc.2.解:(1)不能;(2)不能;(3)能.理由略第5页习题答案:1.解:图(1)中∠b为锐角,图(2)中∠b为直角,图(3)中∠b为钝角,图(1)中ad在三角形内部,图(2)中ad为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图(3)中ad在三角形的外部.锐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2.(1)af(或bf) cd ac (2)∠2 ∠abc ∠4或∠acf第7页习题答案:解:(1)(4)(6)具有稳定性第8页习题11.1答案1.解:图中共6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aec,△abe,aadc,△abc.2.解:2种.四根木条每三条组成一组可组成四组,分别为10,7,5;10,7,3;10,5,3;7,5,3.其中7+510,7+3=10,5+310,5+37,所以第二组、第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3.解:如图11-1-27所示,中线ad、高ae、角平分线af.4.(1) ecbc (2) ∠dac∠bac (3)∠afc (4)1/2bc.af5.c【篇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课后练习题答案】lass=txt>第一章勾股定理课后练习题答案说明:因录入格式限制,“√”代表“根号”,根号下内用放在“()”里面;1.l探索勾股定理随堂练习1.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25;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4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做八年级数学课本习题,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一)第154页练习1.解: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 km/h,则乘汽车学生的速度为2x km/h.由题意可知10/x-20/60=10/2x.方程两边都乘60x,得600-20x=300.20x=300,x=15.经检验x=15是原方程的解,它符合题意.答:骑车学生的速度为15km/h.2.解:设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乙每小时做(x-6)个零件,由题意得90/x=60/(x-6),解得x=18.经检验x=18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符合题意.答:甲每小时做18个,乙每小时做12个.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二)第132页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三)第152页(1)解:方程两边乘2x(x+3),得x+3=4x,解得x=1.检验:当x=1时,2x(x+3)≠0.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1.(2)解:方程两边乘3x+3,得3x=2x+3x+3,解得x=-3/2.检验:当x=-3/2时,3x+3≠0,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3/2. (3)解:方程两边乘X²-1,得2(x+1)=4,解得x=1.检验:当x=1时,X²-1=0,因此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4)解:方程两边乘x(x+1)(x-1),得5(x-1) - (x+1) =0,解得x=3/2.检验:当x=3/2时,x(x+1)(x-1)≠0,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3/2.。
初二数学上册教材习题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教材习题答案初二数学上册教材习题答案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材中的习题则是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初二数学上册教材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有理数1. 计算题(1) 1/4 + 3/4 = 4/4 = 1(2) -5/6 - 2/3 = -15/18 - 12/18 = -27/18 = -3/2(3) 2/3 × (-5/6) = -10/18 = -5/9(4) (-3/5) ÷ (-1/4) = 12/52. 选择题(1) B(2) C(3) A(4) C(5) B第二章:代数式与方程1. 计算题(1) 2x + 5y - 3x + 4y = -x + 9y(2) 3(a + 2b) - 2(a - b) = 3a + 6b - 2a + 2b = a + 8b(3) 5(2x - 3) + 2(4x + 1) = 10x - 15 + 8x + 2 = 18x - 13 2. 选择题(1) B(2) C(3) A(4) B(5) C第三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 计算题(1) 正方形的周长= 4 × 边长= 4 × 5 = 20cm(2) 长方形的周长= 2 × (长 + 宽) = 2 × (8 + 5) = 26cm(3)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边长= 6cm × 6cm = 36cm²(4)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 8cm × 4cm = 32cm²2. 选择题(1) C(2) B(3) A(4) B(5) C第四章:分数1. 计算题(1) 2/3 + 1/4 = 8/12 + 3/12 = 11/12(2) 3/4 - 1/5 = 15/20 - 4/20 = 11/20(3) 2/3 × 3/5 = 6/15 = 2/5(4) 3/4 ÷ 2/3 = 9/12 ÷ 8/12 = 9/82. 选择题(1) B(2) C(3) A(4) B(5) C第五章:比例与变化1. 计算题(1) 10:30 = 2:6 = 1:3(2) 1/2:1/3 = 3/6:2/6 = 3:2(3) 3:4 = 6:8 = 9:12(4) 5/8:3/4 = 5/8 × 4/3 = 20/24 = 5/62. 选择题(1) B(2) C(3) A(4) B(5) C通过以上习题的答案,同学们可以对初二数学上册教材中的各个章节的习题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第一章有理数习题1.1:1.有理数是指能够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的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2.(1)+12;(2)-7;(3)-32;(4)+18;(5)03.(1)-8;(2)-76;(3)0;(4)+20;(5)+9;(6)+364.(1)-9;(2)+24;(3)0;(4)-14;(5)+425.(1)0;(2)-45;(3)2;(4)-88;(5)9;(6)-656.(1)+13;(2)-37;(3)-45;(4)0;(5)+16;(6)+1;(7)-77;(8)+887.(1)-0.2;(2)+0.8;(3)-0.05;(4)+0.15;(5)-0.6;(6)+0.38.(1)-0.1;(2)+0.2;(3)-1.3;(4)+0.5;(5)-0.7;(6)+1.2习题1.2:1.(1)-4.3;(2)0;(3)-2.8;(4)-3.4;(5)-2.92. (1) -12.15 (2) 1.2 (3) -1.25 (4) -0.125 (5) 1.48 (6)3.4 (7) -15.6253. (1) -1.375 (2) 5.5 (3) 7 (4) -3.2 (5) -0.894 (6) 12.1254. (1) 69.50 (2) -8.2 (3) -1.8 (4) 1.7 (5) -0.02习题1.3:1. 总结:两个整数的和、差、积仍然是有理数。
2. 总结:两个有理数的和、积、商仍然是有理数,但当除数为0时,没有意义。
3. 总结:有理数的相反数仍然是有理数。
习题1.4:1. 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等于该数与0之间的距离,绝对值表示数的大小。
2. (1) 3 (2) 8 (3) 15 (4) -63. (1) 6 (2) -14 (3) 20 (4) -3习题1.5:1. (1) -2.5 (2) -0.2 (3) 0.6 (4)3.52. (1) 1.3 (2) -0.7 (3) 0.9 (4) -0.1习题1.6:1. (1) 7 (2) 0 (3) 5 (4) 8 (5) -42. (1) -0.5 (2) -0.3 (3) -0.4 (4) 0.2 (5) -0.1习题1.7:1. x = -52. x = 33. x = -5习题1.8:1. 自定义答案第二章代数初步习题2.1:1. 解:x = 32. 解:x = 13. 解:x = 3习题2.2:1. 解:x = 22. 解:x = 03. 解:x = -1习题2.3:1. 代解得a = 6,b = 4习题2.4:1. 代入原式:1 + (2 + 3 + 4) = 1 + 9 = 102. 解:x = 83. 代入原式:3(8) = 24习题2.5:1. 代入原式:6 - (20 + 14) = 6 - 34 = -28习题2.6:1. 解:x = 3习题2.7:1. 解:x = 9习题2.8:1. 解:x = -5习题2.9:1. 解:x = 3习题2.10:1. 解:x = 4习题2.11:1. 解:x = 2习题2.12:1. 代入原式:8(2) = 16习题2.13:1. 解:y = 4习题2.14:1. 解:x = 62. 解:y = 6习题2.15:1. 解:x = -2习题2.16:1. 解:x = 7习题2.17:1. 解:a = 5习题2.18:1. 解:x = 1习题2.19:1. 解:x = -8习题2.20:1. 解:y = -3习题2.21:1. 解:x = 0习题2.22:1. 解:x = -4习题2.23:1. 解:x = -12习题2.24:1. 解:y = -4习题2.25:1. 代入原式:8 - (-12) = 8 + 12 = 202. 代入原式:-5 - (-3) = -5 + 3 = -83. 代入原式:3 - 7 = -4习题2.26:1. 代入原式:3 + 5(4) = 3 + 20 = 23习题2.27:1. 代入原式:4 + 5(-2) = 4 - 10 = -6习题2.28:1. 代入原式:7 - 5(3) = 7 - 15 = -8习题2.29:1. 代入原式:-3 + 5(-2) + 4 = -3 - 10 + 4 = -9习题2.30:1. 代入原式:3(5 - 2) = 3(3) = 9综上所述,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第一章和第二章习题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 2. 如图所示,a,b,c 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3.如图所示,已知△ABE ≌△ACD ,∠1=∠2,∠B=∠C , 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 ) B.∠BAE=∠CADA.AB=AC C.BE=DC D.AD=DE 4. 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B=∠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 ≌△A /B /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A .BC=B /C / B .∠A=∠A / C .AC=A /C /D .∠C=∠C / 5.如图所示,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CE ≌△BCDB.△BGC ≌△AFCC.△DCG ≌△ECFD.△ADB ≌△CEA6.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D ,使CD=BC ,再作出BF 的垂线DE ,使A,C,E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 ≌△ABC ,得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判定△EDC ≌△ABC 最恰当的理由是( ) 第3题图第5题图 第2题图第6题图AB C D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7.已知:如图所示,AC=CD ,∠B=∠E=90°,AC ⊥CD ,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A .∠A 与∠D 互为余角B .∠A=∠2C .△ABC ≌△CED D .∠1=∠28. 在△ABC 和△FED 中,已知∠C=∠D ,∠B=∠E ,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A.AB=ED B.AB=FD C.AC=FD D.∠A=∠F 9.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ABC 、∠ACB 的平分线BD ,CE 相交于O 点,且BD 交AC 于点D ,CE 交AB 于 点E .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①△BCD ≌△CBE ; ②△BAD ≌△BCD ;③△BDA ≌△CEA ;④△BOE ≌△COD ;⑤△ACE ≌△BCE ,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10、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1分)11.如图6,AC=AD,BC=BD,则△ABC≌ ;应用的判定方法是 .12.如图7,△ABD≌△BAC,若AD=BC,则∠BAD的对应角为 .13.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cm ,则点D到AC的距离为 .B C DA 图6 D O CBA 图8 A D CB图7 第9题图 第7题图14.如图8,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OD= ,根据 可得△AOD≌△COB,从而可以得到AD= .15.如图9,∠A=∠D=90°,AC=DB,欲使OB=OC,可以先利用“HL”说明 ≌ 得到AB=DC,再利用“ ”证明△AOB≌ 得到OB=OC. 16.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17.如图10,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________去配,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是 . 三、解答题(共29分)18. (6分)如右图,已知△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 ≌△ACD 的理由.解: ∵AD 平分∠BAC∴∠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BD 和△ACD 中⎪⎪⎩⎪⎪⎨⎧∴△ABD ≌△ACD ( ) 19. (8分)如图,已知△≌△是对应角.(1)写出相等的线段与相等的角;(2)若EF=2.1 cm ,FH=1.1 cm ,HM=3.3 cm ,求MN和HG 的长度.第19题图图10 DCBA20.(7分)如图,A、B两建筑物位于河的两岸,要测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从B点出发沿河岸画一条射线BF,在BF上截取BC=CD,过D作DE∥AB,使E、C、A在同一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你说明道理.21.(8分)已知AB∥DE,BC∥EF,D,C在AF上,且AD=CF,求证:△ABC≌△DEF.四、解答题(共20分)22.(10分)已知:BE⊥CD,BE=DE,BC=DA,求证:①△BEC≌△DAE;②DF⊥BC.B C EF A23.(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C 上的一点,∠1=∠2,∠3=∠4,求证: ∠5=∠6.12章·全等三角形(详细答案)一、选择题 CBDCD BDCDC二、填空题 11、△ABD SSS 12、∠ABC 13、3cm 14、∠COB SAS CB 15、△ABC △DCB AAS △DOC 16、相等 17、○3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解答题18、AD CAD AB=AC ∠BAD=∠CAD AD=AD SAS19、B 解:(1)EF=MN EG=HN FG=MH ∠F=∠M ∠E=∠N ∠EGF=∠MHN (2)∵△EFG ≌△NMH ∴MN=EF=2.1cm∴GF=HM=3.3cm ∵FH=1.1cm ∴HG=GF -FH=3.3-1.1=2.2cm 20、解:∵DE ∥AB ∴∠A=∠E在△ABC 与△CDE 中∠A=∠E BC=CD∠ACB=∠ECD∴△ABC ≌△CDE(ASA)∴AB=DE21、证明:∵AB ∥DE∴∠A=∠EDF∵BC ∥EFCA∴∠ACB=∠F∵AD=CF∴AC=DF在△ABC与△DEF中∠A=∠EDFAC=DF∠ACB=∠F△ABC≌△DEF(ASA)四、解答题22、证明:①∵BE⊥CD∴∠BEC=∠DEA=90°在Rt△BEC与Rt△DEA中BC=DABE=DE∴Rt△BEC≌Rt△DEA(HL)②∵Rt△BEC≌Rt△DEA∴∠C=∠DAE∵∠DEA=90°∴∠D+∠DAE=90°∴∠D+∠C=90°∴∠DFC=90°∴DF⊥BC23、证明:在△ABC与△ADC中1=∠2AC=AC3=∠4∴△ABC≌△ADC(ASA)∴CB=CD在△ECD与△ECB中CB=CD∠3=∠4CE=CE∴△ECD≌△ECB(SAS)∴∠5=∠6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已知:///ABC A B C ∆∆≌,/A A ∠=∠,/B B ∠=∠,70C ∠=︒,15AB cm =,则/C ∠=_________,//A B =__________.2.如图1,在ABC ∆中,AB=AC ,AD ⊥BC 于D 点,E 、F 分别为DB 、DC 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_______对.图1 图2 图33. 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cm 2,则△A ′B ′C ′的面积为______ cm 2,若△A ′B ′C ′的周长为16 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 m . 4. 如图2所示,∠1=∠2,要使△ABD ≌△ACD ,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只添一个条件即可).5.如图3所示,点F 、C 在线段BE 上,且∠1=∠2,BC =EF ,若要使△ABC ≌△DEF ,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6.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_____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______部. 7.如图4,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 θ,入射光线AO 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 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CB 平行于α,则角θ等于________.8.如图5,直线AE ∥BD ,点C 在BD 上,若AE =4,BD =8,△ABD 的面积为16,则ACE △ 的面积为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如图6,AE =AF ,AB =AC ,E C 与B F 交于点O ,∠A =600,∠B =250,则∠E OB 的度数为( )A 、600B 、700C 、750D 、85010.△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00 cm ,A 、B 分别与D 、E 对应,且AB =35 cm ,DF =30 cm ,则EF 的长为( ) A .35 cm B .30 cm C .45 cm D .55 cm11.图7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不能固定形状的是钉在________两点上的木条.( )A .A 、FB .C 、E C .C 、AD .E 、F12.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CD= BC ,再定出BF 的垂线DE ,使A 、C 、E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 ≌△ABC , 得到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如图8),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NAMC B图7 图8 图9 图10A.边角边公理 B.角边角公理; C.边边边公理 D.斜边直角边公理13.如图9,在△ABC中,∠A:∠B:∠C=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A.1:2 B.1:3C.2:3 D.1:414.如图10,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D⊥OP于F,并分别交OA、OB于CD,则CD_____P点到∠AOB两边距离之和.(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能确定三、解答题(共46分)中,∠ACB=90°,延长BC至B',使15.已知如图11,ABCC B'=BC,连结A B'.求证:△AB B'是等腰三角形.图11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通过这篇文档,你将能够查找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的答案,这本练习册属于人教版数学课本。
第一单元:有理数第一节:有理数的概念1.整数的概念: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2.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3.有理数的表示:有理数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
第二节:有理数的比较与大小通过比较大小来对有理数进行排序和比较。
1.不同符号的有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
2.同符号的有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绝对值大的有理数大。
第三节: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有理数的加法:符号相同,绝对值相加,取相同的符号作为结果;符号不同,绝对值相减,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作为结果。
2.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
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有理数的乘法:符号相同,绝对值相乘;符号不同,绝对值相乘后取负数。
2.有理数的除法:分子分母同号,绝对值相除;分子分母异号,绝对值相除后取负数。
第二单元:代数初步第一节:代数初步1.代数常识:代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利用字母表示数或者未知数。
2.代数式:由数或代数式通过四则运算得到的表达式。
3.项与系数:代数式中的基本单位为项,项由系数与字母幂的乘积组成。
4.方程:等式左右两边互相等于的式子。
5.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第二节:用字母代表数1.代数式的计算:根据运算法则对代数式进行计算。
2.用字母表示数:利用字母代表具体的数。
第三节: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形如ax + b = 0的方程,其中a和b 为常数,a≠0。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通过逆运算将未知数的系数和常数项相消。
第三单元:平面图形的认识第一节: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初步判断1.点、线、面的概念:点是没有长度、宽度和厚度的;线是由无数个点连在一起形成的;面是由无数条线组成的。
2.按图形的性质初步判断:根据形状、边数、角数等特征对图形进行初步判断。
第二节:尺规作图1.用已知的图形和尺规实现其他图形的构造:通过尺规作图的步骤将已知图形转化为所需图形。
最新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精品文档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1(以下永洁环保、绿色食品、节能、绿色环保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是2(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3(如下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4(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的结果是,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6(如图,给出了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四个表达式,其中错误的是7(下列式子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8(若分式(化简10(下列各式:?a0=1;?a2?a3=a5;?22=,;?,+4?8×=0;?x2+x2=2x2,其中正确的是1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林家购置了私家车,这样他乘坐私家车上学比乘坐公交车上学所需的时间少用了1 / 13精品文档15分钟,现已知小林家距学校8千米,乘私家车平均速度是乘公交车平均速度的2.5倍,若设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走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二(填空题 13(分解因式:x3,4x2,12x= _________ ( 14(若分式方程:有增根,则k= _________ (15(如图所示,已知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C=EF,AD=FB,要使?ABC??FDE,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16(如图,在?ABC中,AC=BC,?ABC的外角?ACE=100?,则?A=度(17(如图,边长为m+4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可剪拼成一个矩形,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4,则另一边长为 _________ ( 三(解答题18(先化简,再求值:5,3,19(给出三个多项式:x2+2x,1,x2+4x+1,x2,2x(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两个多项式进行加法运算,并把结果因式分解( 20(解方程:(其中a=,b=,(2 / 13精品文档21(已知:如图,?ABC和?DB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求证:AD=CE; 求证:AD和CE垂直(22(如图,CE=CB,CD=CA,?DCA=?ECB,求证:DE=AB(23(某县为了落实中央的“强基惠民工程”,计划将某村的居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1.5倍(如果由甲、乙队先合做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5天( 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6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3500元(为了缩短工期以减少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来完成(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多少,24(在学习轴对称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思考课本中的探究题(如图,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你可以在l上找几个点试一试,能发现什么规律, 聪明的小华通过独立思考,很快得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办法(他把管道l看成一条直线),问题就转化为,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AP与BP的和最小(他的做法是这样的: ?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3 / 13精品文档?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则点P为所求(请你参考小华的做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BC=6,BC边上的高为4,请你在BC边上确定一点P,使?PDE得周长最小( 在图中作出点P( 请直接写出?PDE周长的最小值: 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在以下永洁环保、绿色食品、节能、绿色环保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是2(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3(如下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4(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6(如图,给出了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四个表达式,其中错误的是精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及期末测试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4 / 13精品文档1(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理论依据是A(SAS B(AAS C(SSS D(ASA(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中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3. 已知?ABC??A′B′C′,且?ABC的周长为20,AB,8,BC,5,则A′C′等于A. B. C. D.4.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A. 15?B.0?C.5?D.0?CF ABFDC4题图5题图题图5(如图,在Rt?AEB和Rt?AFC中,BE与AC相交于点M,与CF相交于点D,AB 与CF相交于点N,?E,?F,90?,?EAC,?FAB,AE,AF(给出下列结论:??B,?C;?CD,DN;?BE,CF;??CAN??ABM(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5 / 13精品文档B(???C(???D(???6.如图,?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有下面四个结论:?DA平分?EDF;?AE=AF;?AD上的点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到AE,AF的距离相等的点到DE,DF的距离也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 D(4个(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cm,则点D到AC 的距离是A.2cmB.3cmC.4cmD.6cm8(下列说法:?角的内部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角的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ABC中?BAC的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A(1个 B(2个C(3个 D(4个二、填空题29(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ABC面积是2cm,AB=20cm,AC=8cm,则DE的长为_________ cm( 10. 已知?ABC??DEF,AB,6 / 13精品文档DE,BC,EF,则AC的对应边是__________,?ACB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111. 如图所示,把?ABC沿直线BC翻折180?到?DBC,那么?ABC和?DBC______全等图形;若?ABC的面积为2,那么?BDC的面积为__________.12. 如图所示,?ABE??ACD,?B,70?,?AEB,75?,则?CAE,__________?.B9题图11题图12题图13. 如图所示,?AOB??COD,?AOB,?COD,?A,?C,则?D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13题图14题图15题图 14. 如图所示,已知?ABC??DEF,AB,4cm,BC,6cm,AC,5cm,CF,2cm,?A,70?,?B,65?,则?D,__________,?F,__________,DE,__________,BE,__________.15.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BE、CD相交于点O,AE,AD,要使?ABE??AC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16. 已知:?ABC中,?B=90?, ?A、?C的平分7 / 13精品文档线交于点O,则?AOC的度数为.17(如图,?AOB=60?,CD?OA于D,CE?OB于E,且CD=CE,则?DOC=_________. 18(如图,在?ABC中,?C=90?,AD是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cm,BD=cm,则BC=_____cm.17题图18题图DFC三、解答题19.已知:如图,?1,?2,?C,?D,求证:AC,AD.2CABD20(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1,?2,?3,?4( 求证:?ABC??ADC;BO,DO(21(如图,?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AD=BD(8 / 13精品文档求证:AC =BE;求?B的度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引言:数学是一门让人们思维清晰、逻辑严密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份准确的数学课本答案是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资源之一。
本文将提供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第一章简约几何1.1 直线和角的度量1. 直线与线段的区别:直线没有起点和终点,而线段具有起点和终点。
2. 角的度量:用度来表示角的大小,一个直角等于90°。
3. 仪器的使用:使用角规测量给定的角度。
1.2 角的分类和角的性质1. 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平角(等于90度)和直角(等于180度)。
2. 角的性质:互补角、补角和对顶角等。
1.3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绘制1.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二维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绘制二维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欧式几何初步2.1 平面与空间的认识1. 平面和空间的定义及其特点。
2.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2.2 三角形的认识1. 三角形的定义及其特点。
2.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度和按边长分类。
2.3 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第三章图形的相似与等腰三角形3.1 图形的相似1. 相似图形的定义及其特点。
2. 相似比的计算方法。
3.2 相似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相似性质。
2.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3.3 等腰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第四章整数运算与直角坐标系4.1 整数的加减法1. 整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法则。
2.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4.2 整数的乘除法1. 整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法则。
2. 整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
4.3 整数运算的应用1. 整数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解决整数运算问题的方法。
4.4 直角坐标系1. 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基本概念。
2. 点的坐标和坐标轴上点的位置关系。
第五章均值与不等式初步5.1 均值的概念和性质1. 算数均值和几何均值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参考答案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做八年级数学课本练习应当珍惜时间。
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参考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参考答案(一) 第4页1.解: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BDC,△EDC.2.解:(1)不能;(2)不能;(3)能.理由略.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参考答案(二) 习题11.11.解:图中共6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AEC,△ABE,AADC,△ABC.2. 解:2种.四根木条每三条组成一组可组成四组,分别为10,7,5;10,7,3;10,5,3;7,5,3.其中7+5 10,7+3=10,5+3 10,5+3 7,所以第二组、第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3.解:如图11-1-27所示,中线AD、高AE、角平分线AF.4.(1) EC BC (2) DAC BAC (3) AFC (4)1/2BC.AF5.C6.解:(1)当长为6 cm的边为腰时,则另一腰长为6 cm,底边长为20-12=8(cm),因为6+6 8,所以此时另两边的长为6 cm,8 cm.(2)当长为 6 cm的边为底边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0-6)/2=7(cm),因为6+7 7,所以北时另两边的长分别为7 cm,7cm.7.(1) 解: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时,三角形的三边为5,5,6,因为5+5 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5+5+6=16: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时,三角形的三边为6,6,5,因为6+5 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6+6+5=17.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2)22.8.1:2 提示:用41/2BC.AD 丢AB.CE可得.9.解:1= 2.理由如下:因为AD平分BAC,所以BAD= DAC.又DE//AC,所以DAC= 1.又DF//AB,所以DAB= 2.所以1= 2.10.解:四边形木架钉1根木条;五边形木架钉2根木条;六边形木架钉3根木条.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参考答案(三) 习题11.21.(1) x= 33; (2)z一60;(3)z一54;(4)x=60.2.解:(1)一个直角,因为如果有两个直角,三个内角的和就大于180(2)一个钝角,如果有两个钝角,三个内角的和就大于180(3)不可以,如果外角是锐角,则它的邻补角为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而不是直角三角形了.3. A=50 ,B=60 ,C=70 .4.70 .5.解:∵AB//CD, A=40 ,1= A=40∵D=45 ,2= 1+ D=40 +45 =85 .6.解:∵AB//CD, A=45 ,1= A=45 .∵1= C+ E,C+ E=45 .又∵C= E,C+ C=45 ,C=22.5 .7,解:依题意知ABC=80 -45 -35 ,BAC= 45 +15 =60 ,C =180 -35 -60 =85 ,即ACB=85 .8.解:BDC= A+ ACD=62 +35 =97 ,BFD=180 - BDC- ABE=180 -97 -20 =63 .9.解:因为A+ ABC+ ACB=180 ,A=100 ,所以ABC+ ACB=180 - A=180 -100 =80 .又因为1= 2, 3= 4,所以2=1/2 ABC, 4=1/2 ACB,所以么2 + 4=1/2( ABC+ ACB)=1/2 80 =40 所以x =180-( 2+ 4) =180 -40 =140 .所以x=140.10.180 90 9011.证明:因为BAC是△ACE的一个外角,所以BAC= ACE+ E.又因为CE平分ACD,所以ACE= DCE.所以BAC= DCE+ E又因为DCE是△BCE的一个外角,所以DCE= B+ E.所以BAC= B+ E+ E= B+2 E.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
习题11.1第1题答案
图中共6个三角形
分别是:△ABD,△ADE,△AEC,△ABE,AADC,△ABC
习题11.1第2题答案
2种
四根木条每三条组成一组可组成四组,
分别为:10,7,5;10,7,3;10,5,3;7,5,3.
其中7+5>10,7+3=10,5+3<10,5+3>7
所以第二组、第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习题11.1第3题答案
如下图所示,中线AD、高AE、角平分线AF
习题11.1第4题答案
(1)EC;BC
(2)∠DAC;∠BAC
(3)∠AFC
(4)1/2BC·AF
习题11.1第5题答案
C
习题11.1第6题答案
(1)当长为6 cm的边为腰时,则另一腰长为6 cm,底边长为20-12=8(cm) 因为6+6>8
所以此时另两边的长为6cm,8cm
(2)当长为6 cm的边为底边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0-6)/2=7(cm)
因为6+7>7
所以北时另两边的长分别为7cm,7cm
习题11.1第7题答案
(1) 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时,三角形的三边为5,5,6
因为5+5>6
所以三角形周长为5+5+6=16
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时,三角形的三边为6,6,5 因为6+5>6
所以三角形周长为6+6+5=17
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
(2)22
习题11.1第8题答案
1:2
习题11.1第9题答案
解:∠1=∠2,理由如下:
因为AD平分∠BAC
所以∠BAD=∠DAC
又DE//AC
所以∠DAC=∠1
又DF//AB
所以∠DAB=∠2
所以∠1=∠2
习题11.1第10题答案
四边形木架钉1根木条
五边形木架钉2根木条
六边形木架钉3根木条
习题11.2第1题答案
(1)x=33
(2)x=60
(3)x=54
(4)x=60
习题11.2第2题答案
(1)一个直角,因为如果有两个直角,三个内角的和就大于180°了
(2)一个钝角,如果有两个钝角,三个内角的和就大于180°了
(3)不可以,如果外角是锐角,则它的邻补角为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而不是直角三角形了
习题11.2第3题答案
∠A=50°,∠B=60°,∠C=70°
习题11.2第4题答案
70°
习题11.2第5题答案
解:∵AB//CD,∠A=40°
∴∠1=∠A=40°
∵∠D=45°
∴∠2=∠1+∠D=40°+45°=85°
习题11.2第6题答案
解:∵AB//CD,∠A=45°
∴∠1=∠A=45°
∵∠1=∠C+∠E
∴∠C+∠E=45°
又∵∠C=∠E
∴∠C+∠C=45°
∴∠C=22.5°
习题11.2第7题答案
解:依题意知:∠ABC=80°-45°-35°
∠BAC= 45°+15°=60°,∠C =180°-35°-60°=85°,即∠ACB=85°习题11.2第8题答案
解:∠BDC=∠A+∠ACD=62°+35°=97°,∠BFD=180°-∠BDC-∠ABE=180°-97°-20°=63°
习题11.2第9题答案
解:因为∠A+∠ABC+∠ACB=180°,∠A=100°
所以∠ABC+∠ACB=180°-∠A=180°-100°=80°
又因为∠1=∠2,∠3=∠4
所以∠2=1/2∠ABC,∠4=1/2∠ACB
所以∠2 +∠4=1/2(∠ABC+∠ACB)=1/2×80°=40°
所以x=180°-(∠2+∠4) =180°-40°=140°
所以x=140°
习题11.2第10题答案
180°;90°;90°
习题11.2第11题答案
证明:因为∠BAC是△ACE的一个外角
所以∠BAC=∠ACE+∠E
又因为CE平分∠ACD
所以∠ACE= ∠DCE
所以∠BAC=∠DCE+∠E
又因为∠DCE是△BCE的一个外角
所以∠DCE=∠B+∠E
所以∠BAC=∠B+ ∠E+∠E=∠B+2∠E
习题11.3第1题答案
如下图所示,共9条
习题11.3第2题答案
(1)x=120
(2)x=30
(3)x=75
习题11.3第3题答案
多边形的边数 3 4 5 6 8 12 内角和180°360°540°720°1080°1800°
外角和360°360°360°360°360°360°习题11.3第4题答案
108°;144°
习题11.3第5题答案
这个多边形是九边形
习题11.3第6题答案
(1)三角形;
(2)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由题意得:(n-2)×180=2×360
解得n=6
所以这个多边形为六边形
习题11.3第7题答案
AB//CD,BC//AD(理由略)
提示:由四边形的内角和可求得同旁内角互补
习题11.3第8题答案
(1)是.理由如下:
由已知BC⊥CD,可得∠BCD=90°
又因为∠1=∠2=∠3
所以有∠1=∠2=∠3=45°,即△C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CO是∠DCB的平分线
所以CO是△BCD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