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灿烂在六月》高三试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锐教育语文学科高三第二学期第3次测试卷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 一6 题(17 分)
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
徐悲鸿
①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

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

科学无国界,而艺术尤为天下之公共语言。

吾国现在凡受过教育之人,未有不学数学的、却未听说学西洋数学,学素描当然亦同样情形。

但数学有严格的是与否,而素描到中国之有严格之是与否,却自我起,其历史只有二十来年,但它实在是世界性的。

②艺术家既有求真的精神,故当以阐发造化之美为天职,如美丽之都市北平,其天然环境,比之伊斯坦布尔、罗马不如,即在国内,亦远不如桂林、昆明、杭州、福州,它虽有整齐之皇宫建筑,但亦不能比巴黎或印度。

当然它有媲美雅典两千五百年前巴尔堆农女神庙之天坛,但仅此一项,亦不够代表整个东方之美丽都市!它之所以美丽,还全靠千年以来这分布大建筑物左右几百株之古柏与白皮松!此乃世界任何大都会所无的!( )( )把这些奇古雄派之古柏巨松去掉,则北平必干枯寂寞乏味与其他不著名之都市一样。

( )这些奇古雄壮之古柏巨松,从未在图画上出现。

荆浩善写他所习见之火层岩、董源、倪云林、黄子久皆写江南平山远水,真实不虚、而气韵自足。

吾人应以古人造诣为标准,知后之石、石涛,能自立境界。

不当如收藏家之董其昌、王时敏辈那种依赖古人之惰性,致失去会心造物之本能,并致造化之奇,熟视无睹,变至冥顽不灵,丧失感觉!试想天下有没有无感觉之艺术家!
③吾国自唐迄宋,为自然主义在艺术最昌盛时代,在山水上自王维脱离一度画风建立真正之中国画,后有荆(浩)、关(全)、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米芾、郭熙等大画家之外,尤有徐熙、黄荃、黄居窠、易元吉、崔白、膝昌枯、徽宗等花鸟画家,其所造花录,至今尚能保持。

此举世之人,咸感觉敏锐,故一切制作,皆美妙高雅,如宋代瓷器、织物,千变万化,无一不可作后来取法者!岂如自《芥子园画谱》出世后,举世皆
成冥顽不灵毫无感觉之现象,因致一切艺事皆落后退化!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则中国虽不亡,而艺术必亡;艺术若亡,则文化顿黯无光彩。

诸位想想,倘不幸如是,我们将有何颜面以对祖宗!
④我们的雕塑,应当继续汉人的雄奇活泼之风格。

我们的绘画,应当振起唐人博大之精神。

我们的图案艺术,应绍述宋人之高雅趣味。

而以写生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

因艺术作家,如不在写生上立下坚强基础,必成先天不足现象,而乞灵抄袭摹仿,乃势所必然的。

⑤有人喜言中国艺术重神韵,西欧艺术重形象,不知形象与神韵,均为技法。

神者,乃形象之精华,韵者乃形象之变态。

能精于形象,自不难求得神韵。

希腊两千五百年前之巴尔堆农女神庙上浮雕韵律,何等高妙!故说西洋美术无韵,乃不通之论。

惟韵有东韵,亦有江韵、庚韵、寒韵、支韵,且有曷韵,并不一律。

欧洲自十九世纪英国之康斯太布尔及透纳两大风景画家出、遂夺去吾国山水画在世界艺坛上建立之纪录。

透纳之画光辉焕发,气象万千。

二人曾为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印象主义之先驱。

印象主义出,绘画上亦重视韵律,其中巨子如莫奈、西斯莱、毕沙罗均以密点敷彩,放弃线条,较大小米尤精妙。

至如梅南尔画中充满诗意,塞冈第尼之画如上界笙歌之乐境,尤如以倍难尔之作品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中国古人亦均无之。

中国人所见之西洋画仅郎世宁作品,而郎世宁之名并不见于西洋美术史,遂好武断臆说,在此新时代尤为不合也。

且吾国先圣所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应知所先后。

不得其正,焉知其变?不懂形象,安得神韵?故不能把握现实,而徒空言气韵之人,我将动用大文豪鲁迅所形容刊划的人物,名之曰‚艺术中之阿Q‛!
⑥我现在再指出抱残守缺的不当。

比如诵诗,不读《三百篇》《古诗十九首》与曹子建、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之作,而偏去哼五言八韵试帖诗,这不是土,还有什么更切当的形容词呢!'
⑦所以我把素描写生直接师法造化者,比作电灯;取法乎古人之上者,为洋蜡,所谓仅得其中;今乃有规摹黄其昌四王作品,自鸣得意者,这岂显非洋蜡都不如的光明么?自然,在停电的时候,豆油灯亦是好的!
(原文发表于1947年11月28 日天津《益世报》,略有改动)
1 .第①段中“公共语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 .联系上下文、为第②段画线句选项填空,并简述理由。


3 分)
A 但是若 B.如果但
应选____填空。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⑤段论及“惟韵有东韵,亦有江韵、庚韵、寒韵、支韵,且有曷韵,并不一律”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 不列对第⑦段中画线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这是作者在全面分析了中国艺术问题所在之后得出的结论性评价。

B .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给几类画家的定位。

C .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几类画家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和贡献。

D .在作者眼中,今之“规摹”且“自鸣得意”者没有丝毫存在的意义。

5 .综观全文,作者认为造成“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归纳作者提出的解决“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的几条途径。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 一12 题(20 分)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他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没有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枚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仅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或风、雷、雨、雪的突变,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②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但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目而使一般崇拜自然美的人,得自命为雅士,以为自然景物,就只为了他们少数人而存在的。

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我们虽则不能事事学他们,但从小处也可以见大,倒未始不是另一种欣赏自然景物的规范。

③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

像上面所说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第一,还是上山水佳处去寻生活,较为直截了当;古往今来,闲入达士游山玩水的习惯的不易除去,甚至于有渴慕烟霞成痼疾的原因,大约也就在这里。

④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

___【甲】___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____【乙】____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

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古人的讲学读书,以及修真求道的必须要入深山傍大水去结庐的理由,想来也就在想利用这一点山水所给与人的自然的威力。

⑤我曾经到过日本的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的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四国的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

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上过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每到一处,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的;而对于自然的伟大,物欲的无聊之念,也特别的到了高山大水之间,感觉得最切。

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我想第一着还是先上山水忧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⑥从前有一个赞美英国19世纪的那位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对于蒙勃兰高峰的积雪晴云,对于威尼斯,弗露兰斯的壁画殿堂,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

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时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我想也未必尽然。

粗枝大略的想欣赏自然,欣赏山水,不必要有学识、有鉴赏力的人才办得到的;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

我们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则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节选自《闲书》)
7. 第②段中“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8. 第④段中甲、乙两处分别提到两位历史名人,请从孔夫子、韩非子、太史公、韩文公、苏老泉、徐霞客六人中选出两位,分别填人相应的位置,简述理由。

(2 分)
甲:________乙: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作者为什么认为要想欣赏自然的人第一着要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对本文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 6 分)
A .自然景物到处都有,人人都可以欣赏。

B .欣赏水平虽有高低,但欣赏景物的愿望和能力人人都有。

C .只要留心观察,有意训练耳目,就能逐步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D . 欣赏自然景物可以帮助人们领悟人生的道理,提高自身修养。

E . 闲人达士喜终游山玩水、渴慕烟霞是因为他们都像朱夫子那样悠闲自得。

F .一个人早要有天良、本性,单凭直觉也能做一个自然景物的初步欣赏者。

11.对第⑥段中那个赞美拉斯肯的人所持的观点,本文作者的态度如何?(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你所熟知的自然景物,谈谈你的观赏感受。

(不少于80字)( 4 分)
【题后诸葛】
(三)默写(6分)(任选6空。

超过6 空,按前6 空评分)
l3 .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

(林逋《山园小梅》)
(5)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6) 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7)落花水乡茅舍晚,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8)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题后诸葛】
(四)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4~16题(8分
【中吕】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①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②。

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注释】①宋方壶:名子正,号方壶。

元代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曾于华亭莺湖筑室,状如洞天,名之方壶,因以为号。

工散曲。

多年过着隐居生活。

②常罗袍共黄金带:紫罗袍、黄金带,都是古代高官的服饰。

14.“陋巷覃瓢”的典故出自《________________》。

(l分)
15. 与“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所表达的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
A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B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
C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浪淘沙》)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16. 有人认为“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反映出了作者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消极避世思想。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后诸葛】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 一22 题(17 分)
孟业字敬业,银鹿安国人也。

家本寒微。

少为州吏,性廉谨。

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业,拒而不受。

行台郎中郭秀甚相礼接,方欲荐之,会秀卒。

魏彭城王韶①,齐神武②之婿也,拜定州刺史,除业为典护。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

愿专任之,余
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别。

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业唯有一马,瘦死。

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相酬偿。

业固辞不敢。

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对曰:‚业为典签,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

今唤食肉,恐致聚效,有损声名,所以仰违明教。

‛后未旬日,韶左右王四德、董惟金并以马死托肉,为长史裴英起密启,神武有书与韶,大致诮让。

业寻被谮,出外行县事。

后神武书责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乃令出外也!‛及韶代下,业亦随还,赠送一无所受。

仁之后为西兖州,临别谓吏部即中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铨举之次,不可忘也。

‛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使刘西充如此钦叹?‛业答曰:‚唯知自修也。


(选自李延寿《北史·循吏传》)
【注释】①魏彭城王韶:北魏皇族元韶,袭爵彭城王。

②齐神武:即必魏将军高欢。

其子高洋(即齐文宣帝)称帝后,追谥高欢为神武皇帝。

③典签:南北朝时期,皇子出任方镇,君主用寒门出身的亲近左右充当典签,代批公文,处理政务,照管其饮食起居。

故典签职位虽低,权力重大。

l7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 l )除.业为典签( ) ( 2 )庶有济.乎( )
1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极能用心
.. B .大致
..也 D.贵州
..人士
..俏让 C .卿邀名人
19.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少为.州吏胡为.乎逞逞欲何之
B. 拒而.不受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C. 韶以.业贫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 欲令厚相.酬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20 .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6 分)
( l )方欲荐之,会秀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 文末写到崔暹对孟业的问话,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2 . 联系全文,简析孟业坚持不听定州刺史“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建议的原因。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后诸葛】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 一27 题(12 分)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栽?‛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①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②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③。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
【注释】①仲弓:孔子弟子冉雍的字。

②司马牛:孔子弟子,名耕,字子牛。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司马牛“多言而躁”。

③讱(rèn ) :言语迟钝,话难说出。

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不随意开口。

23 .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
(1)请事.斯语矣( ) (2)言之得无
..讱乎( )
24.与“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2 分)
A .战胜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这就是仁。

B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这就是仁。

C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恢复到“礼”的范畴,这就是仁。

D .战胜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恢复到“礼”的范畴,这就是仁。

25 .孔子对颜渊和仲弓关于“仁”的回答在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孔子对颜渊等三人“问仁”的不同回答,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口口口口”的原则。

(用一个成语回答)( 1 分)
27 .根据以上三段文字,谈谈你对孔子所说的“仁”的理解。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后诸葛】
二、写作(70 分)
28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昙花之美,在于短暂的绽放;流星之美,在于瞬间的辉煌;鸣蝉的快乐,在于40 多天的自由歌唱……
【题后诸葛】
参考答案
阅读(80 分)
(一)( 17 分)1 ,( 2 分)不分国界的用同样的法则表达、理解的交流手段。

(意思近即可)2 . ( 3 分)B ( 1 分)“北平必干枯寂寞乏味与其他不著名之都市一样”是“把这些奇古雄壮之古柏巨松去掉”这一假设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所以,“把”句前应该用“如果”; ( l 分)“这些奇古雄壮之古柏巨松,从未在图画上出现”与前‘句在内容上形成转折关系,所以,该句前应该用“但”。

( l 分)3 . ( 2 分)类比(l 分),证明西方艺术也有“神韵”,只是和中国之“韵”不完全相同而已。

(1 分)4.(3 分)D (从文末的比喻可知“没有丝毫存在的意义”是错误的。

)5 . ( 4 分)( 1 )艺术家过度依赖古人,只会抄袭模仿,不重视基础,不能自立境界;(2)学习借鉴上,舍大家而求其次,不得精要;( 3 )对自然之美熟视无睹,缺乏感觉,失去了创作的源泉和灵性;( 4 )对西方艺术特点认识不足,不利于学习借鉴。

(意近即可,答对1 点得1 分)6 . ( 3 分)( 1 )艺术家要师法自然,以阐发造化之美为天职;( 2 )以古人造诣为标准,继承和发扬汉、唐、宋以来形成的我们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 3 )有求真的精神,寻求真理,善于学习和借鉴包括西方艺术在内的优秀创作观念及创作手法,丰富我们的艺术创作风格。

(意近即可,答对1 点得l 分)
(二)( 2O 分)7,(2 分)他们获得了对自然景物美点的最具体、最真实、最深刻的感受8 . ( 2 分)甲:孔夫子乙:太史公1 分)。

填写的依据是文句中写到的两人的行为和他们的生平事迹——孔夫子有“子在川上曰”句。

太史公司马迁确实是“游览了名山大川”后,“死心塌地”“发愤而著”《史记》的( l 分)(注意:徐霞客虽然既游览了名山大川,也著了书,但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边游览一边写成的,和语境“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不符;苏老泉,即苏询,号老泉,《三字经》虽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债.读书籍”句,但也与本文语境不合。

), 9 . ( 3 分)平时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一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我们的强烈感受就会像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出来;( 1 分)在这样的高山大水之间我们就会感到人类的渗小,天地的悠久;( 1 分)在高山大水之间我们对于自然的伟大,物欲的无聊也感觉得最深切。

(l 分)(意思对即可)10 . ( 6 分)C E ( c 项中“艺术”应该作“自然”或“山水”; E 项他们没有朱夫子那样悠闲自得和,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的境界,所以才喜欢游山玩水、渴慕烟霞)11 , ( 3 分)不完全同盒。

(1 分)认为他的观点对于高深艺术的欣赏可能是正确的,( 1 分)但用于对自然美特别是山水美的感受不一定正确。

(1 分)(参照语句:“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我想也未必尽然。

”注意其中的“或者”“未必尽然”等词语)12 . ( 4 分)答题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良然景物的观赏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要点:对自然景物的描述(1分),观赏感受(2 分),语言表达(l 分)
(三)( 6 分)13 (6分)(1)悠然见南山(2 )落霞与孤鹜齐飞(3 )亦足以畅叙幽情(4 )暗香浮动月黄昏( 5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6)落红不是无情物(7 )断桥头卖鱼人散(8 )奉命于危难之间
(四)( 8 分)14 . ( 1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 3 分)C(该句出自南唐后主李煌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表现的是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活中的悲苦心情。

题干例句和其余各项均表达了对官场、富贵的鄙弃)16 . ( 4 分)答题提示:同意和不同意都可以,关键是要阐明自已的观点和依据。

同意:作者只求独善其身,而不顾苍生优苦;( 2 分)有责任感的人是“知不可为而为之”,例如文天祥的抗元、史可法的抗清等。

(2 分)不同意:从曲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有志气的(2 分),但可能因为自己根本就无力扭转乾坤,也许是看透了封建时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社会基本特征,万般无奈,只能这样隐居山林,独善其身。

(2 分)
(五)( 17 分)17 . ( 2 分)( l )授予(官职)( 2 )成就18 . ( 2 分)A (多用心力,与今义相同。

B 大加,C “名”和“人”是两个词,D “贵”,你们)19.( 2 分)D (均为偏指一方,兼有指代作用。

A 动词“担任”/介词;B并列连词/转折连词;C 连词“因为”/介词“用”) 20.( 6 分)( l )郭秀正想要举荐他,恰
巧在这时候郭秀去世了。

(“荐”“会”“卒”各1 分)( 2)众人想贿赂我财物,只怕没有机会罢了。

(“相”“止”“方便”各1 分)21 ( 2 分)用崔暹的好奇、疑问,衬托刘仁之对孟业的钦叹。

22 . ( 3 分)( 1 )孟业为人“性廉谨”; ( 2 ) 不愿意辜负刘仁之之类的好友对他的“正与直”的厚望;( 3 )身居要职,若“唤食肉”,恐怕他人借机敛财,有损官府名声。

(意思近即可,答对一点得1 分)'
【参考译文】
孟业字敬业,是拒鹿安国人。

家中原本贫寒卑微。

年轻时做州吏,品性廉洁谨懊。

一起共事的官吏众人,侵占窃取了官府的绢帛,分了三十匹给孟业,孟业拒绝了,没有接受。

行台郎中郭秀非常器童他,对他以礼相待,正想要举荐他,恰巧在这时候郭秀去世了。

魏朝的彭城王元韶,是后来被追谧为北齐神武帝的高欢的女婿。

元韶被任命为定州刺史,他就授予孟业典签之职,长史刘仁之片孟业说:‚我在外衍,您在内街,我们同心协力,可能会有所成抚吧?‛不久,刘仁之入朝做了中书令,临上路时察告元韶说:‚殿下身边可以信任的人,只有孟业。

希望您让他独当大任,其他人不可信任。

,,又跟孟业告别。

拉着他的手说:‚现在我离开彭城,您就失去了援助,担心您以后不能自我保全,只有忠正耿直,希望您努力做到。


孟业只有一匹乌,疫死了‘元韶因为孟业家里贫穷,就让州府的官吏差役一起吃马肉,想让他们重重地酬谢补偿孟业。

但是孟业坚决推辞不肯照办。

元韶就和孟业开玩笑说:‚你是个要谋求声名时人啊!‛孟业回答说:‚我身为典签,担当州里的重要职位,众人想贿路我财物,只怕没有机会罢了。

现在叫他们吃马肉,恐怕导致聚效对物,有损于官府名声,因而我才违背您的英明教诲。

‛后来不到十天,元韶身边的王四德、董谁金都因为马死送人马肉敛财,被长史装英起暗中参奏。

高欢(神武)写了一封信给元豁,对他大加责备。

孟业不久被诬陷低毁,离开州府到各县巡查政务。

后来高欢(神武)又写信责备元韶说:‚那个姓孟的典签,办事非常谨懊认真,为什么竟让他离开了州府呢?' ’等元韶派去代替他的人到任后,孟业也随即回了定州。

别人赠送的肠品他一点没接受。

刘仁之后来到西充州做官,临走时对吏部即中崔迢说:‚你们州的人才,只有孟业一个(最突出),扮选举荐的时候,不要忘记他。

‛崔退问孟业说:‚您以前在定州,有什么政绩,让刘西充对您知此钦佩叹服?‛孟业回答说:‚我只是懂得修养自身昙了。


(六)(12分)23 . ( 2 分)( l )按照……做(2 )能不、能无 24.(2 分)B ( “克”是克制,“复”是符合于……的要求)25.( 3 分)对颜渊的回答是概括而抽象地说理;对仲弓的回答借助比喻,比较生动形象,深人浅出(答对一点得2 分,答对两点得3 分)26.( l 分)因材施教 27(4 分)由以上三段文字可知,“仁”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

它既包括行为举止上的“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丰吻言,非礼勿动”、“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l 分),也包括尊重对方的“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l 分);有不怨不怒、默默奉献的“恕”“惠”(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也有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敏”“智”(针对司马牛的“多言而躁”,孔子提出“仁者,其言也讱”的要求)( l 分)。

所以“仁”的基本核心还是“爱人”(只有笼统地总述,没有具体的内容得1 分;具体内容的每一点只有例句,没有概括,得一半分)
【参考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

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要领。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这些话去做吧。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走出家门(去做事)如同会见贵宾那样恭谨,役使百牲知同承办大的祭祀那样不随便马虎。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物,不要强加给别人。

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庭事务也没有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这些话去做吧。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仁人,他说话慎重。

‛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吗?‛孔子说:‚仁做起来很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