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透患者心律失常的观察和临床护理探讨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标签:老年;血液透析;观察;护理血液透析是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其作用机制是替代肾功能衰竭所丢失的部分功能,如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1]。
但老年尿毒症患者因年龄大、多脏器功能下降等因素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等各种并发症。
如不仔细观察并及时加以干预,则会干扰血液透析治疗的持续性或充分性,严重地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因此,加强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的密切观察和个体化护理是保证血液透析过程平稳,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院透析中心共收治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
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5岁。
原发基础疾病:慢性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12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6例。
血液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35个月,平均治疗时间18个月;每周透析治疗2~3次,每次4~4.5小时,血流量180~250ml /分,每次脱水量0.5—2.5kg。
常见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心律失常及消化道出血等。
2 病情观察和护理2.1出血倾向的观察与护理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间期全身肝素化,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黑便,穿刺部位渗血量增多及其他部位的出血征象等。
如护士发现患者在短时间内血压迅速升高,且突然出现前额部剧痛伴喷射性呕吐,则应严密观察有无发生颅内出血,此时应减少超滤,降低血流速度150ml /min左右,必要時行头颅CT检查,患者在呕吐时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窒息,同时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呕吐物的量,颜色和性质等;如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突然感觉腰部胀痛,应注意检查是否发生急性肾出血,如在患侧腰部检查到逐渐增大的血肿,则应立即停止血液透析,遵医嘱使用止血剂,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冰敷患侧腰部,严密监测记录各项生命体征;对于有出血性疾病,或在月经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可行无肝素透析以减少出血,同时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3]。
防治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措施
防治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措施血液透析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
然而,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这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包括:1.定期监测心电图(ECG):血液透析治疗前、中、后的定期心电图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
2.确保良好的电解质平衡:透析过程中,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容易紊乱。
因此,监测和调整血钾、血镁和血钙等电解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以维持正常的心电活动。
3.注意透析液的温度:过热或过冷的透析液都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因此,在透析开始前,应确保透析液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并持续监测。
4.控制透析液中的钙浓度:透析液中的钙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异常,如QT间期延长,并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因此,确保透析液中的钙浓度适当是非常重要的。
5.确保血流量适当:透析过程中,血流量的选择对心脏负荷有重要影响。
如果血流量过高,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和心脏负荷增加;而血流量过低,则可能导致透析不充分,使透析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因此,选择适当的血流量非常重要。
6.控制液体平衡: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发生液体过多或过少,这两种情况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因此,严格控制透析患者的液体平衡,并定期监测体重、尿量和血液容量等指标,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7.管理心血管疾病:透析患者由于长期肾功能不全,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也是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因此,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透析患者,应积极进行相关治疗和管理。
一旦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立即停止透析治疗: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征状或心电图异常,应立即停止透析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并避免进一步的心律失常。
2.评估患者的病情:立即进行心电图监测,并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其他相关指标,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
血液透析患者突发心律失常1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突发心律失常1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肾单位受到破坏而减少,致使肾脏排泄调节功能和内分泌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造成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和并发症。
终末期肾衰患者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期间主要的并发症及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及时发现、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死亡率。
本文就我科1例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期间突发心律失常的护理进行报道。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6岁。
原有慢性肾小球肾炎10余年,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CKD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2年。
右前臂高位内瘘,透析3次/w,12h/w,血流量220ml/min,2012年11月8月行血液透析上机1h后突感胸闷、心悸,听诊心率166次/min,心音强弱不一,心律绝对不规则,血压170/92mmHg,立即予心电监护,吸氧,减血流量180ml/min,急诊心电图示快速房颤,心室率150次/min,遵医嘱予0.9%生理盐水+去乙酰毛花苷0.2mg缓慢静脉注射,推注至50%时患者心律转为窦性,予停止注射,继续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进入维持性透析后状态,每年大约有20%的患者死亡,90%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事件,其中42%为猝死,心律失常为猝死的常见原因。
所以,心律失常的防治是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重要基础[1,2]。
我们对透析患者实行个体化透析方案,根据每个患者的原发病、血压、体重变化、尿量、饮食、心血管功能状态、传染病疫情等情况,由专门血透医师制定患者的透析器、肝素或其他抗凝剂剂量、血流量、透析液流量、超滤量(超滤速度)、透析方式(血液透析、透析滤过或血液灌流)、时间等等,透析过程也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负责,对患者的任何不适能及时对症处理,因而透析质量较好。
2 心律失常的处置心律失常的表现及伴随症状多种多样,部分患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血液透析相关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计 学分 析 。 量资 料进 行正 态性检 验 , 合正 态分 布 计 符
的 以均值 ± 准 差表 示 ,进行 两 独立样 本 t 标 检验 , 不 符 合正 态分 布 的使用 秩和 检验 ;计数 资料 比较用 x
紧张 、 虑。 焦
[ 关键词】 血液透析;心律失常;护理 【 中图分类号】 43 4 R 7.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896 (0 1lB 04—3 10—992 1)l一030
血 液 透 析 (e dayi, h moils HD) 关 心 律 失 常 指 s 相 由于 血 流 动力 学 及 内环 境 改 变 而 引起 的 心律 失 常 ,
吕慧 慧
( 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 江 温岭 370 ) 温 浙 1 50
【 要】 摘 总结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心律失常类型以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 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
多 见 , 窦 性 心 动 过 缓 多 发 生 在 透 析 后第 1小 时 内 , 他 心 律 失 常 多发 生 在 透 析 开 始 2h以后 。 老 年 、 度 贫 血 、 析 后 低 血 钾 及 除 其 重 透 脱 水 量 多 的 血 液 透 析患 者 , 析 相关 心律 失 常多 见 。根 据 以上 特 点 , 出 了护 理 策 略 : 善 抢 救 和 护 理 设施 , 好 心 律 失 常 的 抢 救 透 提 完 备
21 年 l 01 1月 第 l 8卷 第 1 B期 1护理学报
No e e , 0 1 v mb r 2 1
V0 . 8 No 1 B 11 . 1 4 3
老年健康服务《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1一般护理
(1)休息: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偶发心律失常,不需卧床休息,但
应注意劳逸结合;对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轻度心律失常患者应适当休息,防止劳累;严重律失常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可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的体位,直至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起床活动。
(2)给氧:对伴有气促、发绀者应给氧,以纠正因心律失常造成
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机体缺氧,氧流量2 -4L/min。
(3)饮食:指导患者少量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饮食。
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诊疗策略
38
防治策略
2.电解质异常致心律失常的对策
纠正血钙、血镁异常。钙、镁对心脏有特殊的影响,这 不单纯取决于血清和组织内水平, 还与其他电解质之 间比例有关。如低钙更加重高钾对心肌的危害,低镁也 易造成洋地黄中毒。 透析中细胞外钾、 钙、 pH 值突 然变化,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当血浆游离钙超过 6.5mmol/L 时, 也可引起心律失常。
28
分类
透析相关心律失常分类: 4、心脏猝死(sudden death)
长期透析患者猝死发生率为 1.4%~ 13.0%, 但心脏猝 死不完全是心脏原因。Marzegalli等回顾418例透析患 者, 1年中有86例死亡, 其中11例(12.7%)是心脏猝死( 指发病后 3h 内死亡), 在发病后 1h 内死亡则仅占 4.7%。 7例做了尸检, 其中3例有心肌梗死, 1 例肺栓 塞, 3 例死因不清。 仅 1 例突然死亡是因为高血钾, 9 例原有心脏病(冠心病 4 例, 高血压3 例, 心肌病 2 例)。
室性心律失常占 3.4%~ 27.2%, Switalski观察 66 例 住院透析患者, 选择 30 例用 Holter 监测48h 心律, 其中 23 例有 VHA, 占 34.8%, 8 例 24h内有 100 多次 室性心律不齐。 本组 24 例(80%)有心血管并发症, 其 中 1 0 例缺血性心脏病、 8 例慢性心力衰竭、 1 6 例 L V H 、 2 4 例高血压。
8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老年人血液透析期间的心律失常及其对策
r e
he
m o
dia ly s i
w e r e
s
.
t he
a s
a
s a m e
d
o
u r in
g
u
t
h e he
e s u
m o
d ia l y s is
.
In
a
d d it i o
n
n
300
to t
s u
f yo
a
u n
g p
a
ho
r e c e
iv
s
d he
。
m o
d i a ly s is in
。
a
l Me dic a l Co lle g
e
矽 B e ij i a g
te
, U n i ,e
ity
B e ij i n g
n
,
Ch i n a ;
e
Dep
a r
tm
e n
t o
f
N ep h r o lo g y
,
A~ l ia
d H o s p i t a l ∥ W e if a
g M e d ic
维普资讯
22
老 年人血 液透 析 期 间 的 心 律 失 常 及 其 对策
魏晓菲
(
’
“
,
肖 青 孙桂玲 郭 民 陈 静
, , ,
,
。
。
。
。
北 京 大 学 第九 临 床 医 学 院 北 京
10 0 0 3 8
:
;
潍 坊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肾 内科 )
老年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22例护理干预
[ ] 马建玲 , 2 王锦 霞, 凯燕, 青霉 素快速过敏试验仪皮 郭 等. 试 法的观 察 与 护理 体 会 [ ] 宁夏 医 学杂 志 ,0 3 2 J. 2 0 ,5
( 2):8 . 1 7 5
用注射用水擦拭受试部位 的皮肤 , 切勿用酒精 。
本文编辑 : 李
细微变化 。
(2 6 5 8 ) 。原发病为慢性 。 1 , 7 .5± .7 岁 肾炎 0例 糖尿病 肾病 1 0 例, 高血压 肾病 9例 , 天性 多囊 肾 2例 , 疮性 肾病 1例。 先 狼
维持性透析 1 0 ~10个 月 。
3 3 消除诱 因 .
老年 透析患 者产生 心律失 常 的原因贯穿 于
不超过 2 k , g可减少心律 失常 的诱 因。②选用生 物相容性 好
的透析器 ” : J采用碳 酸氢盐透析 并在开始 透析 时将血 流量设 在 10 m 5  ̄mi n且逐步加 大 , 以减少因血流量急剧 变化引起的 心律失 常。③预 防性吸氧 : 对有左心室肥 厚的患者 , 血容量变 化、 低血压 、 低氧饱和度 均可诱 发心 律失常 , 防性吸 氧可改 预 善 心肌 的供 氧状 态 , 而减少 心律失 常 。④ 电解 质的监 测 : 从 血液中许 多离子 的水平 , 如钾 、 、 、 钙 镁 氢等都影 响心脏的传导 系统 , 这些离子和水在老年 血液 透析患 者的治疗 中常有一个 迅速的波动 , 极易诱发 心律失 常 , 时监测 电解质 水平 , 及 并合 理选择透析液 , 使患者体 内电解质保持相对稳定 , 也可避免诱
2 6例 次 , 性 心 动 过 缓 2 窦 4例 次 , 颤 l 次 , 性 心 动 过 速 房 8例 窦 1 次 , 上 性 心 动 过 速 4例 次 。经 过 严 密 的 监 护 、 应 的 治 4例 室 相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 者 简 介 l 毛 正 智 , 科 , 师 , 要 从 事 临 床 护 理 工 作 作 本 护 主
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 纳 入 标 准 : 选 时 行 HD 至 少 入
解放 军护理杂 志
N U ¥J Chi f n PLA
N
。 m r 2 l1 2 ( A ) O 。 8 11
【 yw r s e day i;rh t mi; usn ; f e c gfco s Ke od 】h mo ilssar yh a n rig i l n i atr nu n
E r C i L 2 1 ,8 1 A) 2 —6 Nus hnP A,0 1 2 ( 1 :42 3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1 年 1 01 1月 ,8 1A) 2(1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发 生 心 律 失 常 的影 响 因素 及 其 护 理 对 策
毛 正 智
( 岭 市第 一 人 民 医 院 急救 中心 , 江 温 岭 3 70 ) 温 浙 15 0
I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血 液 透 析 ( e dayi,HD 患 者 发 生 心 律 失 常 的 影 响 因素 , h mo i s l s ) 以期 为制 定 相 应 的 防 治 策 略 提 供 资 料 。 方
至 2 1 年 1月 , 院 门诊 对 8 01 我 4例 患 者 进 行 了 HD 1 1 研 究对 象 选 取 2 1 . 0 0年 4月 至 2 1 0 1年 1月 在 温岭市 第一 人 民医 院血 液净 化 中心 门诊行 HD的
【 稿 日期 】 2 1—93 收 0 10 —O 【 回 日期 】 2 1-02 修 0 11—7
a r y h a r u r i n f a ty l s h n t o e o h o — r h t m i r u ( r h t mi g o p we e sg i c n l e s t a h s f t e n n a r y h a g o p P< 0 0 ) a d t e a e i . 5 , n h g a d d wa e i g a u t n t e a r y h a g o p we e sg i c n l i h rt a h s ft en n a r y h i n e t rn  ̄ mo n h r h t mi r u r i n f a ty h g e h n t o e o h o — r h t m a i i g o p( ru P< 0 0 ) Ho v r 1 i n f a td fe e c s d t c e n t e c u s f d s a e p t s i m n . 5. we e ,1 sg i c n i r n e wa e e t d o h o r e o ie s , o a su a d o i f c li m o c n r to a b mi a d s r m r a i i e b f r n f e a eu c n e t a i n, l u n, n e u c e tn n e o e a d a t r HD ( P> 0 0 ) L g s i e r s i n . 5 . o itc r g e so
62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疗效观察
【 关键词 】 血 液透析 心律 失常 防治
Ase s e t o h a a t rsi s o r  ̄ h a a d Ef c c f Co p e e sv a a e n rn m o i l ss s s m n f t e Ch r c e it f Ar h r mi n f a y o m r h n i e M n g me t Du i g He d a y i c t i
【 摘要 】 目的 探讨老年 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在 血液透析 过程 中发 生心律失 常的特点 , 并评价相 应综合治疗 的效果。方
法 回顾 性分 析 6 例 老 年 维 持 性血 液 透 析 患 者 共4 1 次 透 析 中心 律 失 常 的类 型 和 产 生原 因, 据 病 因给 予 相 应 的综 合 处 2 1例 根 理 措 施 并观 察 疗效 。结 果 本 组 老 年 维 持 性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在 血 液 透 析 中发 生心 律 失 常 的 比例 为 1 _ 其 中 以心 房 纤 颤 、 43 %, 房 性 早搏 和 室性 早 搏 最 为 常见 , 采 取 综 合 处 理 措 施 后 , 止 心 律 失 常 的 成功 率 为9 . 经 终 1 %。结 论 5 心 律 失 常是 老 年 维 持 性 血 液 透 析 患者 在 血 液透 析 中 的 常 见并 发 症 , 予 相 应 的 治 疗 措 施 可 以有 效 的控 制 心 律 失 常 的发 生 。 给
维普资讯
《 国老 年 保 健 医学》 志 2 0 中 杂 0 8年 第 6卷 第 3期
6 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 中心律失常 的特点及疗效观察 2
干艳捷 田少江 章 艳 萍 何 琼 马 芷琴 程桂凤
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要 原 因 之 一 。 严 重 心 律 失 常 会 导 致 透 析 无 法 顺 利 进 行 , 至 甚 使 患 者 退 出血 液 透 析 。为 了进 一 步 探讨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中心 律
失 常 发 生 的可 能 原 因及 诱 发 因 素 , 高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存 活 率 提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
2 6例 患者 均 符 合 慢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尿 毒 症 诊
断标 准 , 1 例 , 1 男 6 女 0例 ; 龄 3 ~9 年 6 2岁 , 均 6 平 9岁 ; 析 透 时 间 3个 月 ~9a 其 中 慢 性 肾小 球 肾炎 1 。 0例 , 尿 病 肾 病 9 糖 例 , 血 压 肾病 4例 , 高 多囊 肾 1例 , 物 性 肾损 害 1 , 因 不 药 例 原 明 1 。有 6例 合 并 高 血 压 心 脏 病 , 合 并 冠 心 病 , 例 4例 1例 合 并 肥 厚 性 心 肌 病 。其 中 伴 有 心 力 衰 竭 6例 , 心 室 肥 厚 1 左 0
给予吸氧 、 心电监护等 。经治疗均好转 , 完成血透治疗 。
表 1 血 液 透 析 中心 律 失 常分 布 情况
及 生 活 质 量 , 者对 2 0 笔 0 5年 1月 一 2 0 0 7年 1 2月 本 院 收 治 的 2 例 维 持 性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透 析 中 发 生 的 2 8例 次 心 律 失 常 6 6 进行临床分析 , 报道如下 。 现
nm , 周 血 透 1 3次 , 次 3 5 5h, 析 过 程 中 定 时 检 查 i 每 ~ 每 .~ 透 脉 搏 、 压 , 发 生 胸 闷 、 慌 等 症 状 时 , 现 心 律 失 常则 加 做 血 如 心 发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目的研究对年龄较大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后的护理要点,旨在提升护理有效性,优化护患关系。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013年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共76名,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即基础性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程度与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程度更高,且患者及家人对护理满意度更高。
结论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有效程度,减轻患者血液透析后的不适感,改善护患关系。
标签:老年患者;血液透析;护理要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透析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以及体质不及成年人,因此在透析后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耐受性差表现[1]。
我院自透析工作开展以来,每年都会接受数量较大的老年患者。
基于这一现象,通过对比分析方式了护理干预对这类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旨在提升护理有效程度,优化护患关系。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选取的患者共76名,为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
患者中男性41人,女性35人。
患者年龄最大为62岁,最小51岁,平均年龄59.8岁。
研究的患者接受透析时间最长为6年,最短一个月。
所有患者经检测不存在智力障碍问题,病情稳定,没有突发性疾病。
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一般方法将这76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人。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即正常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与患者沟通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方式,加强对并发症以及心理方面的护理。
在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程度,了解护理干预的辅助治疗效果。
2 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程度的对比以显效、有效以及无效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2]。
各程度评判标准如下:显效——患者极少出现并发症状况,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能够发现并及时预防。
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高,护患关系良好;有效——患者出现透析后并发症,静脉内瘘有出血症状,对护理效果满意程度一般;无效——患者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瘘管出现凝血栓并存在出血状况,对治疗不抱有希望,且对护理满意程度较低。
血透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血透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院的80例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愿意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
结果两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与干预前进行组内比较,均显著性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后SAS与SDS评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及时、有效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助于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促进康复,具有借鉴性。
标签:血液透析;心律失常;舒适护理;心理状况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可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1]。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甚多,心律失常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其发生率较高,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本文探讨了舒适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院的80例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愿意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分为两组。
接受舒适护理干预的患者归为实验组,未接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每组40例。
本护理干预研究已事先经医学伦理部门审理并授权,且在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再行前瞻性研究。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需行血液透析治疗。
其中,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5.2±4.7)岁,急性肾功能衰竭1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0例,高钾血症9例,药物中毒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5.9±3.9)岁,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1例,高钾血症8例,药物中毒1例。
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诊疗策略
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诊疗策略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替代肾脏的功能。
然而,血液透析患者常常会面临心律失常的问题。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奏的异常变化,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采取适当的诊疗策略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律失常非常重要。
1. 诊断心律失常问题在诊断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律失常问题时,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1 详细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过往心脏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同时,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等指标,以帮助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
1.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问题的重要工具,可以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
医生会在特定时间段内通过心电图检查来观察心律失常的特征,并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1.3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或心肌肥厚等。
2. 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一旦心律失常问题被确认,医生可以采取多种治疗策略,以控制心律失常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调整心脏节律,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2.2 心脏起搏器植入在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情况下,如室颤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发放电脉冲,帮助恢复或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
2.3 射频消融手术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心房颤动,医生可能会采用射频消融手术。
该手术利用高频电流烧灼心脏组织,消融产生异常电信号的部位,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3. 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除了以上的治疗策略,血液透析患者还需注意以下事项与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
3.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心律失常非常重要。
防治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措施
防治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措施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方法,但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发生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包括心跳过快(心动过速)或心跳过慢(心动过缓),以及心跳不规则(心律不齐)。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流减少,心衰、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一些措施。
1.控制液体量:透析患者通常存在液体负荷不平衡的问题,可能导致心脏负担过重,进而引发心律失常。
因此,定期检查并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保持体内液体平衡。
透析前后测量体重,评估液体潴留情况,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透析前食物和药物的摄入量。
2.控制电解质平衡:透析患者通常存在电解质紊乱的问题,尤其是钾、钙和磷的水平容易异常。
高钾血症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之一、定期监测血清钾、钙、磷水平,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透析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以维持适当的电解质平衡。
3.规范化使用药物:透析患者常需要使用抗凝剂、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多种药物。
然而,部分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嘱托,按照剂量和时间规范地使用药物,避免过量或过长时间使用药物。
4.定期监测心电图: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有无心律失常的迹象。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的电活动,检测心律失常,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心血管保健:透析患者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均衡饮食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6. 定期监测炎症指标:透析患者通常存在慢性炎症状态,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等指标可作为炎症程度的判断指标。
控制和预防炎症的发生和进展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较常见,既可以作为心脏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出现,反映心脏病的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单独出现,成为唯一的心脏异常。
多数研究的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心律失常的发生也随之增加。
心律失常的临床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对循环系统的血液动力学上的影响,若由于心律失常减少了心输出量,降低血压,影响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可产生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心绞痛、晕厥、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本文通过对54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人心率失常的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本院老年病房收治的住院患者,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共发现心律失常患者54例。
54例中男性35例,年龄60~92岁,平均76岁;女性15例,年龄60~80岁,平均71岁。
1.2 治疗去除病因和调整心律两部分,积极治疗弓起心律失常的心脏病和消除引起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
调整心律的目的是制止发作,消除症状,避免由其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
2 护理2.1 休息根据病情合理安排病人的休息与体位: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当心律失常导致胸闷、心悸、头晕时,应嘱病人采取高枕卧位、半坐位或其他舒适的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可使病人感到心脏的搏动而加重不适感;病室要求安静、温度适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某些心律失常与体位有关,如第二度Ⅰ型旁室传导阻滞,期前收缩在卧位时出现,立位消失,无病理意义;对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第二度Ⅱ型及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发作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2.2 饮食护理饱餐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加重冠心病病人的心肌缺血,因此应避免饮食过饱,宜低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尤其是严重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饮食应给予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富于营养,并保持适量的热量和纤维素。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摘要】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年龄已不再是透析的禁忌症,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的数量也显著增加[1]。
有文献报道[2]老年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所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减少老年HD患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我科2009年5月—2015年5月,66例HD中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老年患者,针对其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并发症;心竭抗;律失常尿毒症血液析【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292-011.临床资科1.1 一般资料率组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65~88岁,平均72.8岁,透析时间:3个月~6年半。
慢性肾炎29例、高血压性肾病12例、糖尿病肾病24例、多囊肾1例。
1.2 方法与结果采用瑞典GAMBRO AKIOO、AKIOOU、95U血透机,碳酸氢盐透析液,4~5h /次,2~3次/周。
本组66例患者其血透2626例次,出现717例次心血管并发症,其中低血压376例次,高血压178例次,心律失常87例次,心力衰竭76例次。
通过对皿过程中的心血管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
没有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2.主要并发症特点及护理对策2.1 低血压本组调查显示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老年人的血管耐受性差,调节血容量的能力差,应严格控制脱水速度和脱水量,患者在HD过程中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并出现打哈欠、头晕、眼花、出冷汗、胸闷等症状诊断为透析低血压[3]。
部分老年病人发生低血压时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忽视。
率组发生低血压患者78例次,3例患者血压下降至0。
有16例次在发生低血压的同时台并心律失常发作,5例次合并发生心力衰竭。
护理对策;加强巡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临床表现,并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每15~30min滥测记录一次;精确计算超滤量;泵速开始60ml/min,根据患者血压变化及机体反应,逐渐增至150~260ml/min,进行平稳、恒定的超滤;当患者出现低血压先兆症状时,立即测血压给予降低跨膜压,碱少或停止趣滤,快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100~300ml或10%葡萄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4-10-28 通讯作者:杨国彬作者简介:杨国彬,主管护师,大专㊂ 文章编号:1004-4337(2015)04-0600-02 中图分类号:R 541.7 文献标识码:A㊃成果应用㊃老年血透患者心律失常的观察和临床护理探讨蔡静华 杨国彬(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血透室 上海200137)摘 要: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在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获得的效果㊂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老年血透患者13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老年血透患者的随机分组㊂A 2组(对照组65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方法;A 1组(观察组65例)临床选择个性化护理方法㊂对比两组血透患者在临床出现心律失常概率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㊂结果:针对A 2组老年血透患者,临床一共透析2315次,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后,临床出现心律失常一共525次,临床出现心律失常概率为22.68%;针对A 1组老年血透患者,临床一共透析2267次,对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后,临床出现心律失常一共337次,临床出现心律失常概率为14.87%㊂在临床出现心律失常概率方面,A 1组明显低于A 2组(P <0.05)㊂结论:针对老年血透患者,临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在降低老年患者临床心律失常症状出现概率方面,意义显著㊂关键词: 老年; 血透; 心律失常; 个性化干预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5.04.072 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主要选择血液透析加以替代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临床较易合并出现系列的并发症,其中以心律失常最为普遍,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1]㊂为了有效降低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概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在降低临床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概率等方面,获得显著效果,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老年血透患者130例㊂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老年血透患者的随机分组㊂在A 1组65例血透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患者的年龄为61~89岁,平均年龄为(73.3ʃ1.5)岁;原发病类型为: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35例,患有糖尿病患者20例,患有高血压肾病的患者10例㊂在A 2组65例血透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5例;患者的年龄为62~90岁,平均年龄为(75.3ʃ1.9)岁;患者的原发病类型为: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36例,患有糖尿病患者21例,患有高血压肾病的患者9例㊂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出胸闷气短症状以及恶心呕吐等系列症状㊂对比两组血透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具有均衡性(P >0.05)㊂1.2 方法针对A 2组血透患者,主要选择常规方法给予临床护理㊂针对A 1组血透患者,在A 2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㊂1.2.1 对血透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于老年血透患者,临床需要长时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因为血透患者内心较为失落,临床合并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后,较易表现出诸多的应激心理㊂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针对血透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显得至关重要㊂护理人员需要确保语言温馨㊁态度和蔼,同患者之间进行耐心的交流,针对患者内心存在诸多的疑问进行详细解决,最终能够使患者有效了解如果情绪过激,内心具有强烈的紧张感,临床具有较大概率出现心律失常现象,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最终有效树立同疾病进行对抗的信心[2]㊂1.2.2 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观察针对老年血透患者,临床表现出疾病变化较快以及合并出现的并发症较多等系列缺点,针对透析过程中表现出的内环境变化难以有效进行耐受,较易出现心律失常现象,从而临床表现出胸闷胸痛症状以及呼吸困难等系列症状㊂对此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血透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密切监测,时刻注意患者疾病发生的变化,主要包括患者临床意识发生的变化以及对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的结果等㊂根据医嘱对患者相关情况进行有效处理,避免临床出现心律失常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㊂如果患者在进行透析前,患者自身血钾浓度低于正常值,在透析过程中需要将钾浓度有效提高,通常提高至3.0~3.5mm o l /L 水平㊂针对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需要有效维持患者自身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成功将患者的心肌血液供给情况加以改善[3]㊂1.2.3 对患者给予饮食指导针对老年血透患者,其自身营养状况针对患者自身疾病发展,以及临床是否会出现心律失常等系列并发症具有重要的影响㊂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需要针对血透患者给予必要的饮食指导,要求患者进食食物需要富含优质蛋白质,补充充足热量,有效确保自身营养平衡,严禁进食钾含量较高的食物㊂在关键时刻,针对患者为其进行白蛋白以及脂肪乳的补充,针对贫血症状极为严重的患者,除对其进行必要的输血之外,于患者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最终显著将老年血透患者生活质量提高[4]㊂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过程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 P S S 15.0对老年血透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选择χ2检验,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 <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针对A 2组老年血透患者,临床一共透析2315次,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后,临床出现心律失常一共525次,临床出现心㊃006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V o l .28 N o .4 2015收稿日期: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2014-09-27律失常概率为22.68%;针对A 1组老年血透患者,临床一共透析2267次,对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后,临床出现心律失常一共337次,临床出现心律失常概率为14.87%㊂在临床出现心律失常概率方面,A 1组明显低于A 2组(P <0.05)㊂表1 A 1组与A 2组老年血透患者临床出现心律失常概率的比较组别n透析例次心律失常例次心律失常出现概率(%)A 1组65226733714.87A 2组65231552522.68χ25.032P<0.053 讨论针对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临床需要长时间实施血液透析治疗㊂在准备对患者进行透析之前,患者已经出现了心脏受累现象并且具有诸多高危因素㊂例如,患者患有高血压㊁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系列疾病㊂对患者完成透析后,患者心血管系统会出现受累现象㊂对此,对于老年血透患者,临床存在较大概率出现心律失常并发症的情况㊂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后,临床存在较大概率出现心脏猝死的情况[5]㊂对此,针对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针对降低临床出现心律失常概率以及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㊂因为诸多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当前情况给予认真观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认真观察以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最终有效降低临床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㊂在本次研究中,A 1组临床出现心律失常概率低于A 2组患者极为明显,有效证明个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㊂总而言之,针对老年血透患者,临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降低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意义显著,凸显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㊂参 考 文 献1 陶春梅,胡媛媛,金励前,等.个性化护理对维持透析老年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中国基层医药,2013,20(9):1425~1426.2 吴华芬,叶蔚蔚,黄莉吉,等.6S 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3):134~136.3 刘丽娜.维持性透析并发低血压的护理.工企医刊,2012,25(1):83~84.4 王亚姣.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3(49):204.5 吴玉霞.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1(1):59~60.文章编号:1004-4337(2015)04-0601-02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B㊃成果应用㊃循证护理模式对外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余 莲 花(九江市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九江332400)摘 要: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㊂方法:将某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㊂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 AM D 和H AMA 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㊂结论: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㊂关键词: 外科患者; 循证护理模式; 临床效果; 生存质量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5.04.073外科患者不仅机体会遭受痛苦,术后还会造成一定的创伤,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㊂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比较广泛,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㊂我院对50例外科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㊂其中,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18~66岁,平均年龄为(40.2ʃ4.3)岁;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年龄为(40.4ʃ4.5)岁㊂患者手术类型主要包括阑尾手术㊁其他手术㊁胃部手术和肠部手术㊂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㊁性别和手术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㊂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患者围术期护理,包括不同的方面,如手术配合㊁饮食环境和体位等㊂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并重视患者的术后护理,可针对患者不同的个性化特点进行护理,保证患者处于最佳的护理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㊂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评估每位患者的手术特点和疾病,以评估内容作为依据,制定护理程序㊂对不同的问题和细节,均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解决㊂评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采取有效的方案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执行㊂㊃106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年第28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