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押题专练

合集下载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训练(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必修1(2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训练(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必修1(2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必修1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一、选择题1.(2018·扬州学测模拟)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选取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选取了如下细胞,①蚕豆叶的表皮细胞、②植物的根毛细胞、③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④根尖分生区细胞。

其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③④解析:选A 蚕豆叶的表皮细胞、植物的根毛细胞,均有大液泡和细胞壁,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

洋葱根尖细胞解离后细胞已死亡,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在高浓度溶液中均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2.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解析:选B 具有大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有浓度差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必备考点:1. 渗透装置。

半透膜特点及举例;渗透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半透膜,两侧具浓度差)。

2. 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现象及原理(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可进行渗透作用)。

3.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条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现象(质壁分离及复原)4. 质壁分离是重要考点。

①原因(内因是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外因是具浓度差),②条件(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③应用(鉴定是否为活细胞;测定细胞液的浓度等)④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浓度即颜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⑤自动复原现象⑥质壁分离细胞图的识别5. 注意对比: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6. 能证明细胞膜具流动性的现象:吞噬作用、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人和小鼠细胞的融合实验等。

7.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

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少量用于生命活动。

8.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渗透作用的原理、细胞吸水、失水1、渗透吸水:条件:半透膜、浓度差2、植物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当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吸(失)水。

原则:谁浓度高谁获得水3、植物吸水方式:①吸胀吸水:无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干燥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②渗透吸水: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细胞吸水方式。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练习解析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练习解析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一、选择题1.(2018·大庆模拟)如图为模拟实验中平衡时的渗透装置,已知半透膜不能透过蔗糖和单糖,漏斗的液面高度差为h,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系列实验,下列的分析与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平衡时漏斗中的水分子数等于吸出前B.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半透膜内外的渗透压相同C.若向漏斗中滴入微量的蔗糖酶溶液,平衡时液面差h将减小D.若向漏斗中适量滴入清水,平衡时液面差h将减小解析:选D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半透膜两侧会重新形成高度差,达到两侧压强相等,水分子数不同。

烧杯内是清水,漏斗内是蔗糖溶液,平衡时半透膜两侧压强相等,渗透压不等。

漏斗中滴入微量的蔗糖酶溶液,蔗糖水解成单糖,溶液的浓度增大,平衡时液面差h将增大。

向漏斗中适量滴入清水,溶液的浓度减小,平衡时液面差h将减小。

2.(2018·山东实验中学模拟)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质壁分离到一定程度后不再继续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因大量失水而死亡B.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C.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自由扩散D.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解析:选C细胞质中含有很多内容物和细胞器等,这些物质和结构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质壁分离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分离,此时细胞仍是活细胞;质壁分离复原不代表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细胞液浓度有可能仍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只是由于细胞壁的限制,导致细胞不能继续吸水;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

3.(2018·淮安调研)将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将保卫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时,才构成一个渗透系统B.当从清水转入0.3g/mL蔗糖溶液中时,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将逐渐增加C.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而导致气孔开放D.蔗糖分子扩散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渗透吸水导致气孔关闭解析:选B将保卫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液和外界的清水存在浓度差,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分析图形,植物在清水中叶片中气孔是开放的,而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进入细胞。

江苏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名师精编讲义含解析必修

江苏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名师精编讲义含解析必修

第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思维导图·成一统][基础速练·固根基]1.判断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叙述的正误(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2)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扩散只能单向进行(×)(3)将动物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4)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小(×)2.A 、B 分别表示渗透作用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渗透达到平衡,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不是(填“是”或“不是”)静止不动的。

(2)Δh 不变时,S 1、S 2的大小关系为:S 1>S 2(填“>”“<”或“=”,S 1、S 2中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

(3)在B 图所示的U 形玻璃管内,左右管内分别装入质量分数相等的葡萄糖、麦芽糖溶液。

初始时两管中液面相平,假设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一段时间后,两管中液面的变化为:左管液面升高,右管液面降低。

(均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师说考点·解疑难]1.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2.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1)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2)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考向一 考查对渗透作用现象分析1.(2017·浙江选考)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B .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C .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D .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解析:选B 家兔红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分析示意图,甲和丙细胞与外界溶液都存在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甲、乙和丙细胞来自同一只家兔,细胞内液的浓度几乎相同,置于蒸馏水中,应该同时破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七)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9·福建厦门湖滨中学阶段检测)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C.该实验常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是因为有紫色中央液泡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A[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加,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正确;该实验属于前后自身对照实验,B错误;该实验常选择含有紫色中央液泡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而内表皮细胞的液泡无色,不便于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C错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使细胞大量失水而死亡,再滴加清水也不能复原,D错误。

]2.载体运输学说认为,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内在蛋白,它有选择地与细胞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透过细胞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细胞膜的另一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载体运输的动力只能来自ATPB.运输方向可以是顺浓度梯度也可以是逆浓度梯度C.载体运输能体现出细胞的功能特性——流动性D.H2O、小分子、离子必须借助载体才能进入细胞内B[载体运输的动力可以来自ATP,也可依赖于离子梯度形式储存的能量,A错误;运输方向可以是顺浓度梯度也可以是逆浓度梯度,B正确;载体运输能体现出细胞的结构特性——流动性,C错误;H2O不需要借助载体就能进入细胞内,D错误。

]3.下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相同答案: D4.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1 第二单元第三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苏丹IV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IV的饲料喂养蛋鸭,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

由此推断,苏丹IV能进入卵黄,说明它可能是( ) A.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B.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C.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D.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2.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①液泡②线粒体③核糖体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3.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B.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蒸馏水后都能复原4.将甲、乙两植物的表皮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

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个细胞的变化是( ) A.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都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甲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5.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内吞和外排6.某一细胞通过细胞膜从环境中吸收Q物质,进行实验得到下列结果,其中能作为判断主动运输的依据是( )①当细胞中Q浓度高于溶液中Q浓度时,也会发生Q的吸收②只有在氧气存在时才会发生Q的吸收③Q的吸收存在最大值,且吸收结束时膜两侧存在Q浓度差④Q的吸收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有一定的最适温度A.①③④ B.①③C.①② D.①②③7.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通过肌肉注射的痛苦,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 ) A.渗透作用B.主动运输C.被动运输D.胞吞8.下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押题专练) 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押题专练) 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漏斗下口用半透膜封住(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漏斗内外均为蔗糖溶液,液面已经稳定在图示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漏斗内外溶液浓度相等B.此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扩散的水分子数相等C.若将漏斗中的h段溶液全部抽走,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还会恢复到hD.若将漏斗迅速下移h的距离,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还会恢复到h2.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 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解析:选D。

由图可以看出,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A错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进入细胞,B错误;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也不会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C错误;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D正确。

3.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4.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紫色分布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A.①和细胞膜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解析:选C。

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 1-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定时演练(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 1-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定时演练(含解析)

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渗透作用原理及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Ⅱ)1.(2013·湖北十校联考,6)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图1),预测图2的实验结果(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最可能的是()。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B.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C.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解析因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图甲中的水柱a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将静止;因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故图乙漏斗内液体先表现吸水,因葡萄糖的外渗,当漏斗内溶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漏斗内液体又表现为失水。

答案 D2.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B.图乙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C.图丙中③④⑤组成原生质层D.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解析本题结合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等综合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面的知识。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有半透膜及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A项正确。

图乙表示的是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液面不再升高时,通过半透膜进出漏斗的水分子数相等,这时半透膜处的液体压强和浓度差的作用达到了平衡的状态,但此时b的浓度应大于a的浓度,B项错误。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C项正确。

植物细胞在吸水状态下没涨破的原因是有细胞壁的支持作用,如果破坏了细胞壁,则植物细胞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也会涨破,D项正确。

答案 B3.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

课时规范训练(6)【基础题组】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解析:选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是对正常细胞的液泡体积、颜色等进行观察,以此作为滴加蔗糖溶液后,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的标准,因此不能省略。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较大的紫色液泡和较小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引流,加速滴加的液体向对侧扩散;第二次观察的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质壁分离最先出现在细胞的角隅处。

2.下列关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需要把装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固定后再观察C.该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发生质壁分离后处于复原过程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解析:选C。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实验材料一直处于生活状态,不能加热固定,B错误;质壁分离实验可以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而细胞壁是全透的,C正确;发生质壁分离后处于复原过程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D错误。

3.关于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B.生物膜仅仅具有半透性,所以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C.被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D.抑制细胞呼吸对人体红细胞吸收K+的速率无影响解析:选A。

需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也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B错误;被动运输必须顺浓度梯度进行,C错误;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细胞吸收K+的速率,D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1.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高考生物一轮:1.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2015·郑州模拟)下面为水分进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示意图。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1中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大致相等B .提取细胞膜时,可用图2中所对应的外界溶液C .提取血红蛋白时,可用图3中所对应的外界溶液D .将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蒸馏水中,最终将出现类似图2所示的结果解析:选C 根据图示细胞形态可知,图1、2、3中的三种细胞分别处于等渗、低渗、高渗溶液中。

提取细胞膜和血红蛋白时,都需要用低渗溶液。

将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放入蒸馏水中,最终该细胞将吸水涨破。

2.(2015·南京模拟)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ATPB .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降低C .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和O 2D .胞吐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解析:选B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只有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收水分,细胞液浓度降低;肝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O 2;胞吐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

3.下面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跨膜运输⎩⎨⎧ ②被动运输⎩⎪⎨⎪⎧ ③自由扩散膜泡运输→①A .①所示运输方式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 .人体中葡萄糖进入细胞依赖②C.①、②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D.②、③的相同点是需要载体协助解析:选B①表示胞吞或胞吐,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③)而不是主动运输(②);①、②都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②)和协助扩散(③)都需要载体参与。

4.(2014·全国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解析:选B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其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与无色的细胞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高三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实例

高三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实例
第三十五页,共44页。
2、物质跨膜运输与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有关,选择透过 性的结构基础是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3、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第三十六页,共44页。
(2)O2浓度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 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的运输速 率,如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 下降。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
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
分离
第二十八页,共44页。
知识点二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其他实例
不同植物如番茄、水稻对同一
植物对无机盐 离子的吸收能力 不同 (1)植物离子的吸收 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
能力 不同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 浓度差。浓度差的实质是单位体 思积考溶与液比中较溶:质分子数的差,即物 质①的渗量透与浓扩度散之的差关,系物?质的量浓度 也②是半衡透量膜与溶选液择渗透透过压性的膜大的小区。别?
2.渗透作用的发生(溶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蔗糖溶液浓度>清水,由清水→蔗糖溶液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蔗糖溶
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细“质胞”内与液“:指壁人”或各高指等什动么物?细胞内的液体,
第九页,共44页。
注意: ①分生区细胞和干种子细胞因无大液泡,不能发
生渗透作用(吸胀吸水),无质壁分离和复 原现象。(成熟、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 壁分离) ②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存在,不管失水还是吸水,
细胞体积变化不大(液泡体积变化较大)。
但动物细胞体积会发生明显变化。
第十页,共44页。
考点突破: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_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_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含解析)

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①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②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2)引起细胞失水与吸水的条件:外界溶液与细胞质之间存在浓度差。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质壁分离的原因①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②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番茄和水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比较: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1)实验结果①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微生物吸收无机盐离子的特点①不同微生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②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无机盐离子的需要量不同。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连线)(2)根据图示进一步确定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①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及结构的名称:甲:自由扩散;乙:协助扩散;丙:主动运输;a:载体蛋白。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题型一、物质运输方式一、考查形式选择题或填空题二、典型例题1.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答案 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离子浓度,因此对两者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A项不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相对较多,B项正确;可从图中直接得出:细胞内浓度无论大于或小于细胞外浓度,细胞均能吸收离子,C项不正确;D项中曲线m~n段和a~b段两种离子应该是处于平衡的状态,是由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引起的,而不是抑制了细胞的吸收,D项不正确。

2.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表示________方式,B表示________方式,C表示________方式,D表示________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的,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影响B方式运输速率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与C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讲练结合学案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讲练结合学案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考纲明细]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板块一知识·自主梳理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2)现象①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②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③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形态正常。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1)实验材料: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2)实验原理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③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实验步骤(4)实验结论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水稻和番茄吸收不同离子的特点(1)同种生物细胞对不同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与其含有离子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不同种生物细胞对同种物质吸收具有差异性。

2.生物膜的功能特性(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一些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1)浓度差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浓度差主要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中,浓度差越大,运输速率越快;协助扩散中,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继续增加,原因是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主动运输中,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继续增加,原因是受载体蛋白的数量或能量的限制。

全国版2019年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限时规范特训

全国版2019年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限时规范特训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限时规范特训一、选择题1.[2017·河北衡水中学月考]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过性不同(如图1),预测图2的实验结果(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最可能的是(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B.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C.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答案 D解析根据渗透作用的条件和原理分析,因为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故图甲的液面会上升到最高然后静止(保持不变),A、B错误;乙中漏斗内含有葡萄糖溶液,浓度较大,故刚开始液面会上升,而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液面又会下降,C错误,D正确。

2.[2017·海南海口模拟]如图表示一个质壁分离后正在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表面积逐渐变大B.b的颜色逐渐加深C.c的浓度比外界浓度低D.d的体积在整个过程无变化答案 A解析一个质壁分离后正在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细胞吸水,细胞膜的面积增加,A 正确;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吸水,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B错误;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则c表示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外界溶液,C错误;d表示细胞质,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质的体积增加,D错误。

3.[2017·成都七中模拟]下列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B.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C.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D.低温不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答案 C解析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A错误;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在单位时间内经半透膜出入的水分子数相等,水分子仍然能通过半透膜,B错误;血浆中的碘以离子的形式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低温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因而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D错误。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2、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2、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2、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时练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2、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时练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2、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时练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1、2、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选择题1.(2017年海南卷)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2.(2018年湖南模拟)如下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

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3.某些细菌能生长在以乙醇(C2H5OH)或乙酸(CH3COOH)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科学家测定这两种化合物穿过细菌细胞膜的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碳源的浓度(mmol·L-1)转运速率(mol·min-1)乙醇(C2H5OH)乙酸(CH3COOH)0。

浙江省2019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练4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2019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练4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Word版含解析

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1.(2017·广西适应性测试))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分子物质均是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出入细胞的B.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C.协助扩散、胞吐均是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ATPD.抑制细胞的呼吸对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无明显影响2.(2017·福建连江二中模考)如图为渗透平衡时的装置(糖类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平衡时m不变D.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3.(2017·合肥三中月考)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会看到紫色大液泡几乎充满整个细胞B.该实验为自身对照实验,不能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C.必须要用高倍物镜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D.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液泡的紫色逐渐加深4.(2017·郑州调研)如图表示一个神经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离子的浓度差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B.Na+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C.Mg2+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D.Cl-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相应载体蛋白不发生形状改变5.(2017·太原模拟)将萝卜条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b点代表实验前细胞液的浓度,且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
1.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漏斗下口用半透膜封住(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漏斗内外均为蔗糖溶液,液面已经稳定在图示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漏斗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B.此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扩散的水分子数相等
C.若将漏斗中的h段溶液全部抽走,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还会恢复到h
D.若将漏斗迅速下移h的距离,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还会恢复到h
2.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 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解析:选D。

由图可以看出,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A错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进入细胞,B错误;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也不会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C错误;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D正确。

3.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4.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紫色分布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
A.①和细胞膜
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
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
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图中②为细胞液,紫色物质分布在细胞液(②)中;由于细胞膜、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的,因此,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和液泡膜。

5.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协助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