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祝福》中祥林嫂的苦难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之光 The Light Of Literature
20
甫风 south wind
【关键词】祥林嫂;苦难意识
1 祥林嫂的苦难人生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塑造的一个典型艺术形象。

祥林嫂是个十分平常的农家子女,早期为了逃脱夫家,外出来到鲁四老爷家打工,但仍逃不出命运的魔抓,而后被夫家掳走,被迫再嫁,而又复返鲁家,最后沦落为一名乞丐。

她的一生“来而复去,去则复来”,平淡无常的生活背后寄寓着一个莫大的苦难。

祥林嫂在一生中经历了三次重大无比的打击。

第一次比她小十岁的丈夫的死。

小丈夫的死改变了祥林嫂生活的轨迹,本想老老实实的尊奉封建礼教老老实实在家受雇,但听闻婆婆要把她卖到深山野林去,才拼了命逃出来。

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居然让她很满足。

第二次丈夫的死和孩子阿毛被狼吃掉。

祥林嫂的被迫再婚,本以为过上了“男人有力气干活,房子是自家的……母子皆胖……”的幸福生活,但这段幸福就如昙花一现,灾难和不幸却如同影子一样跟随她,迫害她。

贺老六断送在伤寒后,儿子阿毛又被狼吃掉,祥林嫂再次陷入了悲惨的境遇,大伯收屋赶走了她,她只能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第三次是捐门槛后仍得不到鲁四老爷和太太的宽恕和谅解。

为了捐门槛,她默默忍受,把历来积存、用血汗换来的钱捐了门槛。

当她以为赎了罪,坦然地去拿酒杯筷子时,四婶大叫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这就彻底打破了其幻想。

当祥林嫂明白捐门槛不过是一种愚弄时,对灵魂产生了怀疑。

这一系列的经历让勤劳淳朴、身体健壮、意志坚韧的祥林嫂,经济上受尽剥削,政治
上备受压迫,精神上惨遭摧残,直至最后沦为乞丐,冻饿痛苦致死。

2 祥林嫂苦难的抗争
面对命运和苦难,祥林嫂没有选择任凭宰割,他有自己的应对之策,但阶级意识不够鲜明,反抗和挣扎中充满了盲目性。

她首先躲避婆家的逼迫而逃到鲁镇,接着又是大闹婚礼,这都是因为他深受封建道德贞节观念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前者的思想更为进步,她体现了女性突破自我的决心。

祥林嫂拼命的赚钱去捐门槛,便是为未来的生活争取希望。

但只可惜,这一次她的思想仍是封建化的,虽然采取了封建的做法争取希望,如在祝福日抢红包,但她的内心早已开始了一场抗争之路。

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反抗,但我们也意识到反抗、勤劳、善良的背后即为苦难。

她的逃婚,她的抗婚,她的捐门槛赎罪本身就是无法实现的悲哀,正如想拔自己的头发离开我们生存的星球一样,显得那么的遥不可及。

祥林嫂是我国苦难妇女命运的缩影,是我国悲惨母亲的生动写照。

祥林嫂的小丈夫离世之后,受尽婆婆的百般刁难,只好冲破家庭的枷锁,逃离家庭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一个如此平凡的普通劳动妇女,能敢于逃离现有的生活圈子,靠自身的辛勤劳动度日,这无疑体现了祥林嫂为了追求美好生活与反抗不公平的倔强性格,以及他维护人尊严的抗争精神。

但是她的逃离仅仅是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而不是对封建思想的抗争。

她在鲁四老爷家里当女佣,面对家里繁重的劳务,她却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变白胖,这表明她对现有的为地主出卖劳动力的生活很满意。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只有两种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的奴隶时代。

”“实际上,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到‘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祥林嫂却是一个真实的写照,不仅暂时坐稳了奴隶,而且还满足于这种奴隶地位。

因此,我们评价祥林嫂的抗争是一种缺乏觉悟的抗争。

祥林嫂被卖再嫁贺老六,“她一路只是嚎、骂……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个大窟窿,鲜血直流。

”祥林嫂这种真出格和异乎寻常的吵闹,奋不顾身的冲撞,让我们感受到她对于自己强迫被买卖的强烈抗争,是一场捍卫人的尊严的抗争。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显示了她的落后性,表现了她宁可撞死,也不再嫁的贞洁观,唯失节是极大的理学法则的遵从。

祥林嫂为了洗涮自己身上的污秽,能享受正常人的权利和义务,用捐门槛的方式来甩掉压在身上的沉重的包袱,表现了他对正常人生活的渴望以及摆脱非人地位的挣扎,具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表现出她的愚昧的一面因为她所不满是希望象别的奴隶那样能理直气壮的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不至于在鲁四老爷祭祀时她“没有事情做”,只能坐在灶下烧火的地位。

同时她采取的这种摆脱非人地位的努力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方式。

纵观祥林嫂一生命运的发展过程,充满了悲苦意识。

祥林嫂勤劳质朴、善良坚强,希望能和其他的劳动妇女一样获得人的权利和义务,独立做人。

但是两次不幸的婚姻和悲惨的生活境遇,导致她的精神每况愈下。

虽然有抗争和希望,但是是盲目的,他没有找到不幸命运的根源,没有找到摆脱命运的正确出路,她的反抗本身,就深深打上了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的烙印。

祥林嫂这种生活的境遇,无疑显示了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深远,她的奴隶性是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愚民政策下的必然产物。

深刻反映了日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的吃人罪恶,从而激起我们对封建制度的无比憎恨和对妇女问题的深刻探究。

作者简介:
王银(1983-),女,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文学、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浅析《祝福》中祥林嫂的苦难意识
文/王 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