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从专业人才需求出发,经过岗位分析,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
式选择,并重点论述建筑行业内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作为广西来宾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值连年提高,其中智能
建筑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楼宇智能化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维修、技术服务人才尤为紧缺。
电子专业应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以服务区域经济
和建设行业发展需求为己任,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模式,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合理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配
备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团队,从而构建适合建筑行业需要的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1.专业定位
在建筑行业,一方面智能家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工程
应用领域产品的技术性能尚处于开发改良阶段,调研表明毕业生主要去向在电子
产品设计、样机制作、调试维修、生产线产品制程技术指导、质量成本控制等岗位。
依据“工学结合”,以生产实际的需要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
体系。
针对这些专业工作岗位,将其工作过程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
产品方案选择、电路原理设计、控制编程、电子线路制作、调试、测试、文件编
写等。
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要面向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
生产应用第一线,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维修和技术服务工作,具有扎实的
电子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具有电子线路设计与产品制作工艺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智能建筑电子产品的工程应用、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
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方面。
关于职业教育能力
目标培养的理念和建筑行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我们采用“411”模式,即第1~4学期完成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各专项技能的训练,第5学期通过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熟悉电路的基本理论,专业证书考证训练等综合课程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6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职业素养的全面形成。
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当中,从实
际工作岗位出发,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重视理论前沿新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拓展,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构建虚拟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突出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通过真实项目设计教学内容,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维修、技术服务等能力逐步形成。
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设置,四个岗位群及要求是针对现阶段的电子行业的发展状况提出的,结合往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反馈信息,以及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竞赛情况,我们认为需要提高学生在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质量检测、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
加强PCB制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电子技术工艺,因此结合专业定位和企
业岗位实际调研制订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在专业课程中设置针对电路分析、设计、
PCB绘图、样机制作、编程与调试、测试测量等技能的教学,以及积累电子产品
工艺的设计和管理经验,PCB制板等内容。
针对产品设计工作过程中软硬件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测试,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专
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拓展课程。
把整个
教学目标分阶段实现,通过以上4个阶段的学习,学生既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又
分解实习难度,既能树立学生自信,又能有的放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
率
第一阶段,以最基本、最简单仪器仪表及元器件的一识别和熟识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仪器仪表测试电路正常与否,会对元器件极性、管脚进行判
别性的测量,会对元器件性能的好坏进行测试。
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安装及检测实际电路,使学生掌握规范操作的基本要领
及借助仪器仪表检测的方法步骤。
第三阶段,设置故障教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以此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
提高。
第四阶段,采用模拟考核形式,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
如果教师不能在训练
环节上严格管理和要求,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比如电
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
与接口技术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电子CAD、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单片机
应用设计、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单
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等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
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试训练、顶岗实习等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在专业
知识技能拓展方面开设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集成电路应用、高频电子技术、电
力电子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VB程序设计、建筑设备智能控制等课程。
在课程的微观教学设计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中形成
能力,掌握知识。
例如在《单片机应用设计》课程中从开发仿真到模仿真实产品
项目开发,在电子产品开发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单片机开发、测试工具设备、
加工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任务开发的组织形
式将学生分组,为学生分配角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实践教学环境构建
为满足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配置专业实践条件和环境,包括电子技术应
用实训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和电子材料室。
电子加工
工艺实训室主要承担表面贴装(SMT)加工工艺实训、PCB线路板制作工艺实训
和电子线路应用实训。
配备的设备有:数控电路板雕刻机、热转印线路板制作机、腐蚀机、沉铜器、手动焊锡膏丝印机、真空吸笔、再流焊机、放大镜和热风拆焊
台等加工与返修设备。
通过实践培养PCB板制作、SMT贴装等工艺技能,另外可
满足教科研和学生课外兴趣制作项目中的电路板加工。
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主要承担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
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配备有计算机、单片机和FPGA实验箱、仿真软
件(Proteus),可使电子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测控应用电路设计和编程在计算
机仿真软件环境中得以验证,从而加速产品开发和节省材料成本。
同时可支撑电
子测量与仿真技术、电子CAD、单片机应用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EDA技术、
智能卡技术等课程。
另外该实训室是教学科研项目设计、职业技能大赛、科技文
化创新活动、课外兴趣制作的主要平台。
电子材料室主要支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的实训教学项目,储备电子元件
材料,库存系列阻值的电阻、电容、二三极管、IC芯片、及各种接插件等。
实践
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特色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结合相关专业课程,以专业人
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设计管理经验的积累为目的,为教学提供实践环境,注重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角色的转变,以工学
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搭建通向企业职场的桥梁。
3.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保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
现
阶段职业教育的模式要求教学团队成员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研究
新情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强“双师”
素质的养成。
因而我们注重教学团队在知识结构、工程项目实践以及教科研等方
面的进修、培训、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以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科学的调研和专业定位,合理地选择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构建了适于建筑行业
发展的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从岗位工作过程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专
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