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妈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二单元《妈妈》 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二单元《妈妈》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0a915acc17552706220851.png)
《妈妈》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赏析关键语段,探究讨论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2.由表及里,品味诗歌平实的语言,理解诗歌表达的复杂的情感和隽永的主题。
3.让学生感知母爱,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1.作者作品江非,本名王学涛,1974年生,山东临沂人,现居故乡平墩湖。
参加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获北京文学奖、《诗刊》社第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奖,是中国“70后诗人群”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代表作有《傍晚三种事物》《水是怎样抽上来的》《中秋节》《到北方去》《一只蚂蚁上路了》等。
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驻校诗人,也是中国首位驻校诗人。
2.读完诗,谈谈读此诗后的感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露.天露.珠露.马脚数.算数.见不鲜数.典忘祖(2)这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写母亲的诗歌。
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很容易从农村的的生活细节写起,江非的《妈妈》则从现代文明的视角写妈妈。
这首诗采用“妈妈,你见过……吗?”对话的语气展开,在妈妈与我之间设计几个提问的排比句式,他明明知道妈妈没有见过地铁、电车、玛丽莲·梦露的照片,对飞机、钞票的概念也止于“天上的一只白雀”和少量的纸币,诗人再用陈述句将这些事物一一解释和纠正,他的解释和纠正恰恰反映了诗人对现代文明的印象,他必须以妈妈能够理解的生活常识做解释,飞机是“落在地上的十间大屋”那么大,点钞机和印钞机像“门前的小河一样”,“地铁在地下”,“电车有辫子”,“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
妈妈对现代文明的印象看似滑稽、可笑,但这些形象的说法暗示出妈妈生活的窘迫和视野的局限。
全诗20句有15句写现代文明,只有5句写妈妈的生活状态,因为在现代文明普遍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就与乡村世界产生较大的差距,乡村的境遇就变得日益逼仄。
现代文明已经进入并占据了乡村青年一代的意识,致使他们以现代文明的视角反观乡土生活。
然而,这些虚幻的描述对妈妈来说并不重要,她更关心的是生计,是在天黑之前能更多地背回些柴火。
《我的母亲》省优获奖课件
![《我的母亲》省优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af7c8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3.png)
《我的母亲》省优获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七册第五单元《我的母亲》。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言赏析、写作技巧分析等。
具体章节为:《我的母亲》全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生词、短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学习课文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母亲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生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生词、短语,并进行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
6. 语言赏析: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7. 写作技巧分析: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情感抒发等。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我的母亲》2. 生词、短语:慈祥、勤劳、无私、关怀等。
3. 写作技巧:人物描写、情感抒发、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作文。
2. 课后练习:根据课堂所学,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母爱的故事、诗歌等,进行分享,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同时,布置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写作技巧分析。
3.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及课后练习。
一、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掌握修辞手法的重要环节。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妈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妈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092d01a6910ef12d2bf9e70d.png)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妈妈》 20世纪最后20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一批 批生长在乡村的青年背起母亲为他们收拾好的行囊,涌进城市,打 工或者读书。他们穿行在现代都市里,感受到了光电声色的绚烂, 接受了现代文化。他们知道了另一种生活,一种与乡村迥然不同的 生活方式和生活趣味。
美文品读
炊烟的味道
余继聪
“很喜欢炊烟的味道!”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她说出了我心底
的话。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更爱炊烟的味道。
每次乘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会经过很多村庄。我总
妈妈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江非,1974年生,本名王学涛,山东临沂人。参加第十八届“青春诗 会”,获北京文学奖、《诗刊》社第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主要代 表作有《傍晚三种事物》《水是怎样抽上来的》《中秋节》《到 北方去》《一只蚂蚁上路了》等。2007年被《诗选刊》评为 “2007·最具活力的20位青年诗人”之一。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怎样理解“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 提示:这是对人物形象的考查,我们可从人物成长的环境去分析。 参考答案:同样是女人,玛丽莲·梦露作为都市女性的代表,可以尽 情享受青春,展示生命的美丽,有自己的事业,过着舒适而尊贵的生 活。这是都市文明的受益者。妈妈是一个偏僻山村中的中年女性, 忍受生活的磨难而默默操劳,妈妈的视野只局限于眼前的生活和生 命状态,她的乡村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她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 是外边的世界对她来说依旧是隔绝的,她属于农耕时代。妈妈是广 大偏远农村贫穷、劳作的母亲形象的代表。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二单元妈妈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二单元妈妈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d567d31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7.png)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我的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
教法上,我将采用诵读法、情境教学法、点拨法等。
过渡:诵读是学习现代诗的法宝,现代诗感情充沛,抒情性强,读好现代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读好现代诗呢?诵读指导: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清节奏。第三、读出感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文章要美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过渡:课下我们已经做了预习,下面老师找一位同学诵读,其他同学认真聆听,读完以后老师会找同学依据以上三个标准做点评。
始终坚持宏观把握,微观处理的原则。综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授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回归生活—德育升华”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主动地探究、讨论问题,使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教学资源
课前准备
结合课前预习案对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困惑】栏。
3)细节描写。后5句用直接描写表现出的“妈妈”的形象:勤劳,坚韧,贫穷,朴素。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短短的诗句包括太多的深情诗意,”两次山坡”,“两背柴火”,“天黑了”,“四十六岁了”,“比前两次高的多”,概括了母亲一天的劳作,操持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砍柴背柴不停的劳作甚至在天黑的时候还要背回更多的柴火,朴素的语言真切的表达出贫困地区的为自己家庭任劳任怨操持家务的母亲形象。
3.引导学生,让学生走进诗歌,学会书写诗歌。
4.借助本诗欣赏,让学生体会本单元的主题:“挚情的呼唤”,了解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妈妈》优秀教案(精选5篇)
![《妈妈》优秀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fd4a4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8.png)
《妈妈》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妈妈》优秀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妈妈》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教具:生字词语卡片、收集爱迪生的相关资料、挂图或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引课1、谈话:出示爱迪生挂图。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爱迪生的生平及发明。
)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一篇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
(板题)2、演示:利用课件展示爱迪生的部分发明(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机等)引导学生联想这些发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让大家猜想它们的发明者是谁?引出爱迪生,自然过渡到课课文内容。
二、初毒感知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难点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同座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汉字扩词。
4、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读通顺流利。
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参加全班读文。
5、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和长句子的读法。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组内朗读展示。
7、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三、朗读想像感悟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想想爱迪生是怎样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的?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说话练习。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斥责、恍然大悟”等词语。
(结合课文插图的特点,启发学生根据图画想像课文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重点词语的点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课件 妈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课件 妈妈](https://img.taocdn.com/s3/m/25f5ba9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7.png)
温暖幸福的家。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美文品读
青涩的少年时代,贫穷与欢乐共存。每到农忙,学校都放假回家, 即使上学作业也寥寥无几,没有任何负担,给了我们这些“半截缸”疯 跑玩耍的机会。记得最清的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酷夏,一连几 天的雨下个不停,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村里玩游戏玩腻了,不知谁出 了个主意,何不趁着下雨去偷黄瓜吃,于是一呼百应。看菜园的于 老头因为雨天也没有出来瞭望,坐在屋里发呆,我们几个毛孩子趁 机下手,黄瓜架不高,尽管小心翼翼、蹑手蹑脚,但不知谁不小心“扑 腾”一声把黄瓜掉在地上,惊动了于老头,他疯一样从屋里出来,边骂 边追,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自己的猎物撒腿就跑。慌不择路, 从小河里窜过去,身上、脸上布满了泥水。他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 了,哪是我们的对手,眼看追不上就停了下来。于是我们带着胜利 的果实回到了家。
3.解词义 (1)一语道破:一句话就说穿了。 (2)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3)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4)天方夜谭: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4.积名句 (1)妈妈,今天你已经爬了两次山坡 妈妈,今天你已拾回了两背柴火 (2)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 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
课外求知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如今我的笔下,炊烟依然是天下苍生的一根命脉,血液一样写在 土地上。行书叫温暖,楷书则叫骨架,一样凝重的古训,明明暗暗,昭 示千秋万代。没有炊烟,我魂魄里总有种漂泊无依的感觉。在故乡 的袅袅炊烟里,做个黄粱梦,也美在心头!
(摘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
美文品读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品读提示 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就是幸福温暖的味道;炊烟里 有童趣、童真的美好味道,更有对故乡朋友深沉的怀念,炊烟里有 饭菜的香甜的味道。在作者的心目中,城市太现代了,也太冰冷,需 要那一缕炊烟温暖心灵。作者笔下的“炊烟”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 内涵,表达了作者思乡爱家、歌颂母爱的情怀。
《妈妈》教案(精选16篇)
![《妈妈》教案(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991b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0.png)
《妈妈》教案《妈妈》教案(精选1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妈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妈妈》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征。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1、事先让幼儿回家观察妈妈2、请幼儿带妈妈的或者全家的照片来幼儿园重点难点: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征活动地点:活动室活动形式:集体活动活动过程:1、介绍节日教师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提问幼儿:你回家观察妈妈了吗?她长得怎么样?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头发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说一说。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妈妈的工作及职业。
4、组织讨论知道妈妈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非常辛苦,应学会关心妈妈。
引导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帮妈妈拿拖鞋,请妈妈喝水,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生气等。
爱心提示:请幼儿仔细观察妈妈一下,妈妈每天都为自己做了些什么?可以讲给爸爸听,请他帮忙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
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
《妈妈》教案篇2活动目标:1.感受妈妈养育孩子的辛苦以及对孩子的爱。
2.爱妈妈,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PPT、视频《世上只有妈妈好》活动过程:一、以儿歌引出主题师:我们儿童都学过一首儿歌叫《我爱妈妈》,你们会念吗?那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位儿童叫红红,她也说非常爱自己的妈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和她妈妈之间的故事。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妈妈》3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妈妈》3](https://img.taocdn.com/s3/m/b7a319fda216147916112889.png)
《妈妈》——凝定于文明之外的伟大(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绥中利伟实验中学张路路【整体设计】根据新课标理念,按照“美读-→画读-→品读”的环节,逐层推进,重点放在画读和品读上,诗歌以一个从城市返乡的儿子的身份向母亲讲述城市的故事,以独特的视角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的悲悯,感知文本,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体味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一代乡村母亲的命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括妈妈的形象,感受诗人真挚的情感。
2、分析对比的手法,认识中国贫苦地区的母亲们的生命状态,学习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人物命运的方法,应用于写作实践。
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画人物肖像的方法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合作探究,从诗人独特视角进行分析探究诗人对妈妈的复杂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概括妈妈的形象,感受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分析对比的手法,认识中国贫苦地区的母亲们的生命状态,学习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人物命运的方法,应用于写作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画图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幻灯片)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形容下自己的妈妈吗?妈妈在我们的心中都是美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妈妈的诗歌。
二、读一首诗,转轴拨弦三两声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仔仔细细读2遍,注意语音、语调、语速。
2、学生朗读。
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语速、语调感情)3、体会感情,全班齐读。
三、画一张画,千江水映千江月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关键词出发,让学生自己想想、说说心目中妈妈的形象2、展示学生的作品。
让学生揣摩妈妈形象。
触动心灵。
3、重点讨论诗句中的数词的作用。
4、带着对妈妈的敬爱再读诗歌。
四、品一个独特,于对比中显奇崛1、打开PPT画面,直观感受城市文明与落后农村的差距。
品味独特视角带来的冲击2、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这首诗选取地铁,飞机等意象以城市化的视角来写农村的妈妈,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看自己的妈妈呢?(探究主题)教师巡视。
人教版-语文-高二-新课标《妈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二-新课标《妈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2d8490e2bd960591c6777a.png)
同时已被黑夜包里如坛瓮
瓮罅裂痕若隐若现
闪电的结构在天体酝酿
突然如枝 藤蔓张牙舞爪
复向下探索
如瀑布以火形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谷分枝
被闪电劈开的天空
变换着瞬息布景
时常出现许久光年以来
在时代风云变幻中
忍度过人性鞭笞
仍能留下只字片语的人界容颜
他们静寂的脑海植根智慧的闪电
意识向下解析下层结构
饥饿之因
从肉体底层依规律消化多余的脂肪
【课外扩展】阅读詹澈的《闪电之一》,写一篇200字的赏析文字
云劳动了一天
在两座山的天平上
学我一样静坐
在西瓜寮门口的石轮上
饥饿之因
从肉体底层滚动隆隆雷声
意识向上冲击上层结构
静寂的脑海有了思辨的闪电
在似明未明的边界
一道光从半闭的眼前乍现
──那闪电
停驻在那里
像一条不再颤抖的弦
上面栖息饥饿之鹰
她以欲念的姿态站在谷底观望
3、问题导读:自由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情韵,回答问题。
⑴全诗通过孩子急切的对妈妈的倾诉构造了两个世界,试分析这两个世界分别有哪些要素构成?这两个世界分别有什么深意?
参考答案:这首诗营造了一个非妈妈的世界和一个妈妈的世界,其中非妈妈的世界由“地铁、电车、飞机、点钞机、印钞机、哗哗数钱的生硬和刷刷印钞的声音以及玛丽莲·梦露这样的女子构成,这是一个女性也讲求自由美丽个性解放的世界,它是追求疾驶的速度崇尚热闹奢华,狂热追求金钱和梦想的一个让人迷恋的花花世界。而妈妈的世界则是辛勤的操劳“到天黑爬三次山坡捡拾柴禾,四十六岁仍然操持一家的生计”,没见过地铁电车和飞机也无法想象哗哗的数钱和刷刷的印钞,更不知道还存在着玛丽莲·梦露那样的人生,是和现代文明世界存在强烈反差的传统乡村世界,它的特征是物质贫乏,视野狭窄,辛勤到老,劳作到老,以解决生计为生活中的第一命题,距离自由人性梦想很远的贫穷落后。
《妈妈》教案一等奖
![《妈妈》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4cfaee4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6.png)
《妈妈》教案一等奖1、《妈妈》教案一等奖年级:一年级教学思路:这是一节综合艺术课。
本课以“母爱”这一人文主题为线索,通过欣赏一系列的艺术作品,感受与体验母爱的温暖,在交流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可爱的形象以及有关妈妈的歌曲、诗歌、儿歌等作品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爱妈妈的情感,并通过想象与创作,学会用绘画、唱歌、表演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
教学目标:欣赏“母爱”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与体验伟大的母爱。
通过唱歌、绘画、表演等艺术活动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准备:彩色画笔、铅画纸、牛皮圈。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过程分析?感受与体验:1、以舒伯特的《摇篮曲》为背景音乐,教师神秘地拿出一件用纱巾裹着的瓷器――《母爱》:“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艺术品。
”教师随着舒缓优美的旋律,慢慢揭开纱巾:“这是一什么件艺术品?上面有哪些人呢?”在师生的交流中引出“母爱”主题。
通过艺术品的展现、音乐的切入以及教师语言的描述,给人以美的感受,渲染温馨的“母爱”的气氛,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和想象。
2、“母爱是什么意思呢?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呢?”学生回答并交流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
(可以设计一两个具体问题,例如:当你生病时,妈妈怎样关心你的?当你有进步时,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3、欣赏世界名画《摇篮》:“画中的妈妈在做什么?”4、“画中的妈妈一边摇着摇篮,一边唱着《摇篮曲》,你能不能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柔和而亲切的声音唱着《摇篮曲》哄画中的宝宝睡觉呢?”学生演唱《小宝宝睡着了》,体验妈妈温馨的爱。
5、“你知道哪些有关妈妈的歌曲、歌谣或诗歌呢?”小组讨论后,师生开个“赛歌会”(表演一小段即可),进一步体验母爱之情。
?绘画与交流:教师出示许多妈妈的头像画创设情境导入绘画:“今天来了许多小朋友的妈妈,他们听到我们的赞美,真开心!瞧!玲玲的妈妈长着胖胖的脸,圆圆的眼睛,小小的嘴巴,长长的卷发;明明的妈妈长着长长的脸,黑亮的眼睛,大大的嘴巴,短短的头发,你妈妈长得什么样子?”同桌相互交流。
《妈妈》教案
![《妈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fe1c5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7.png)
《妈妈》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妈妈》一文。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妈妈对孩子的无私关爱,以及孩子对妈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学会关爱父母,培养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词卡片、教学视频、板书设计。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生字词预习、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关于妈妈的儿歌,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讲解生字词: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分析文章: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感人故事,深化对母爱的理解。
6. 写作技巧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如何表达情感。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妈妈》2. 生字词:无私、关爱、感激、敬爱等。
3. 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4. 情感体验:母爱的伟大、孝敬父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妈妈”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答案示例:我的妈妈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
她总是无私地关爱着我,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要好好孝敬妈妈,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
2. 作业要求:不少于300字,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妈妈》(一等奖课件) (7)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妈妈》(一等奖课件) (7)](https://img.taocdn.com/s3/m/e46a08ba7f1922791688e8d0.png)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
• 呵,母亲 舒婷
呵,母亲 ,
•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
•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
• 然而作为乡土母亲的儿子,他又是谦卑的,他为母亲没 有拥有城市文明而低下高傲的头,这是自己的母亲,勤劳而 朴实的母亲,他虽然永远站在现代文明之外,但他在无数的 穷乡僻壤中让我们惦念,歌颂与赞美之于夹杂着深深悲悯。
• 诗中借地铁电车,玛丽莲梦露,飞机点钞机,验钞机 这6个现代化的意象和说明他们的辫子,裤子,白雀大屋, 小河,构成妈妈眼中陌生和熟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呈 现给我们一个生活视野狭小,甚至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极其 局促的农村女性的形象,在形式的安排上,妈妈处在被边 缘化的次要地位,而这正是诗歌所要记录的妈妈在这个现 代化社会的生存状态,被城市文明遗忘,被现代社会边缘 化的广大边远农村女性辛劳困顿的生命状态。
•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 第二,形式上打破思维定势,上面两首诗重点都落在描写母 亲,回忆母亲,赞美母亲上,这首诗在描写母亲上只有全诗 最后的五行,之前的15行诗句,大肆渲染城市的文明。
•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 在这首诗当中诗人身份是双重的,拥有都市现代文明的 归来者和乡土中国的母亲之子。
• 作为都市之子,他以洞悉物质文明的奥秘而兴奋和倍感 荣耀,在诗中他以一连串的询问开场,母亲只能是听众。然 后没有等母亲反应,他直接把答案公布出来,把母亲逼到无 言的境地,以显示自己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妈妈》
教学目标:
品味诗歌中的母亲形象。
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将所学的表现手法,应用于写作实践。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特点是思维活跃,感情丰富,但不爱表达。
因此,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出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中的母亲形象。
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诵读品味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为游子苦心缝补衣衫的母亲形象,这样的母亲让古往今来儿女们深深感动。
我相信,老母亲的一针一线,缝进的不仅是御寒的温暖,更多的是对子女深深的牵挂和
情意。
身为子女,不管我们长多大,不管我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牵挂的目光,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今天,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现代诗人江非的《妈妈》,看看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这一形象的。
活动2【讲授】作者介绍
江非,本名王学涛,1974年生,山东临沂人。
有诗集《一只蚂蚁上路了》
江非,本名王学涛,1974年生,山东临沂人,现居故乡平墩湖。
参加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获北京文学奖、《诗刊》社第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奖,是中国“70后诗人群”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代表作有《傍晚三种事物》《水是怎样抽上来的》《中秋节》《到北方去》《一只蚂蚁上路了》等。
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驻校诗人,也是中国首位驻校诗人。
二、江非诗歌观
1.诗歌就是“风、雅、颂”。
就是对时代的介入、批判,以及对广阔
民生的记录、关注、承担;就是对个体生命、事物本身,以及客观存在的世界关系的个人阐释;就是对民族、祖国,以及更为恒久的自然事物和人类精神的壮烈歌唱。
2.要构建一个“风、雅、颂”三位一体、完整的个人写作体系。
这个体系的母题对自己来说应该是“乡村”以及“乡村的这个时代”,具体地说,就是平墩湖和它的在场。
(选自江非《2001年的个人提纲》,见《诗刊》2003年第4期) 活动3【活动】阅读感知
下面就请同学们朗读诗歌。
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内容,把握情感。
读的时候要注意诗歌的节奏。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
提问: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明确: 勤劳坚韧、生活简单窘迫、远离都市文明
提问:诗人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母亲这个形象?
明确: 排比、对比、比喻、拟人、细节描写
提问:诗人对妈妈怀有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敬爱、理解、感慨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写母亲的诗歌。
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很容易从农村的的生活细节写起,江非的《妈妈》则从现代文明的视角写妈妈。
这首诗采用“妈妈,你见过……吗?”对话的语气展开,在妈妈与我之
间设计几个提问的排比句式,他明明知道妈妈没有见过地铁、电车、玛丽莲·梦露的照片,对飞机、钞票的概念也止于“天上的一只白雀”和少量的纸币,诗人再用陈述句将这些事物一一解释和纠正,他的解
释和纠正恰恰反映了诗人对现代文明的印象,他必须以妈妈能够理解的生活常识做解释,飞机是“落在地上的十间大屋”那么大,点钞机和印钞机像“门前的小河一样”,“地铁在地下”,“电车有辫子”,“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
妈妈对现代文明的印象看似滑稽、可笑,但这些形象的说法暗示出妈妈生活的窘迫和视野的局限。
全诗20句有15句写现代文明,只有5句写妈妈的生活状态,因为在现代文明普遍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就与乡村世界产生较大的差距,乡
村的境遇就变得日益逼仄。
现代文明已经进入并占据了乡村青年一代的意识,致使他们以现代文明的视角反观乡土生活。
然而,这些虚幻的描述对妈妈来说并不重要,她更关心的是生计,是在天黑之前能更多地背回些柴火。
“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这一句诗真切地表达了为自己的家庭任劳任怨地操劳的贫困地区的母亲形象。
问题探究
一、怎样理解“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
同样是女人,玛丽莲·梦露作为都市女性的代表,她们可以尽情享受青春,展示生命的美丽,有自己的事业,过着舒适而尊贵的生活。
她们是都市文明的受益者。
妈妈是一个偏僻山村长大的中年女性,忍受生活的磨难而默默操劳,妈妈的视野只局限于眼前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她
的乡村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她虽然生活在21世纪,但是外边的世界对她来说依旧是隔绝的,她属于农耕时代。
妈妈是广大偏远农村贫穷、劳作的母亲形象的代表。
二、诗人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通过对妈妈背柴的细节描写“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
诗人对妈妈表达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敬爱,妈妈操持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
民以食为天,食即柴、米、油、盐,也就是说拾柴是家庭生活重要的部分,而在现代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当城市里的人
们面对各种炊具眼花缭乱的时候,妈妈还用着最原始的方法,以柴为炊。
作为接受过现代文明的诗人,通过两种文明方式的对比,内心充满无限的感慨和辛酸。
从而在内心深处感到妈妈身上闪烁的人性光
辉。
语言品味
诗人选取妈妈没有见过的“地铁”“电车”“玛丽莲·梦露的照片”和没有近距离见过“飞机”“银行的点钞机和印钞机上的钞票”,选取的意象是现代化文明的产物,而不是妈妈身边的事物,这些在都市
里司空见惯的事物对一个偏远农村的妇女来说是那么遥远和陌生,暗示着现代文明与乡村文明的距离。
妈妈在现代文明面前处于失语状态,都市文明在悄悄地注进她孩子的头脑,但是面无表情地拒绝她,妈妈
无力改变什么,只能一如既往地以生命的韧劲面对艰苦的人生。
“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这一句诗真切地表达了一种朴素、坚韧的女性生命态度。
活动5【练习】巩固练习
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为自己的妈妈写一首诗。
活动6【测试】活动
练习写一首诗
活动7【活动】课堂总结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就让我们享受这样的时刻,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再次诵读诗歌,感受那一份沉甸甸的母爱吧。
活动8【作业】作业
给妈妈写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