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选修课教材述略.doc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一)-word文档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组成。
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和均衡性,以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基础。
但必修课程的内容毕竟有限,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程恰恰弥补了必修课的不足,为高中生修习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的空间,更多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
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使学生通过有选择的学习,赢得个性化的发展。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从促进高中学生应用、审美、探究三方面能力的发展着眼,依据课程标准五个选修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的课程目标,设计、编写了十五种精彩纷呈的语文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系列。
该系列中的每本选修教材或侧重于实现应用、审美、探究三方面能力中的某一个目标,或将实现两个乃至三个方面能力的目标综合在一起,凸显了改革后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下面试看教材编者呕心沥血设计的良苦用心。
一、总说语文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五个系列的十五个品种(书名前加◎的是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诗歌与散文系列◎《唐宋诗词鉴赏》◎《中外现代诗歌欣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小说与戏剧系列◎《〈红楼梦〉选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中外戏剧名作鉴赏》◎《优秀电影作品欣赏》新闻与传记系列◎《新闻阅读与写作》◎《中外优秀传记选读》语言文字应用系列◎《写作基础》◎《演讲与辩论》◎《汉语学习与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论语〉选读》《西方文化论著选读》(一)编写原则本套选修系列教材秉持的编写原则如下:语言能力培养与对文本解读、鉴赏相结合。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
以下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特点和问题分析:特点:1.内容丰富多样: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内容涵盖了文学、文化、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注重实践能力: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通过写作、口语表达、文学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3.自主选择性: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课程设置具有自主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问题分析:1.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由于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编写人员和出版社不同,导致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教材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广度;而有些教材则难度较大,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有些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内容过于专业化,侧重于文学、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知识,而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则涉及较少,这会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均衡。
3.教材的实践环节不足:尽管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但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教学时间紧张、教学资源不足等),实践环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4.教材的难度梯度不合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难度梯度不合理,有些课程过于简单,而有些课程则难度较大,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多样、注重实践能力和自主选择性等特点,但也存在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内容过于专业化、实践环节不足和难度梯度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应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语文教材说明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教材说明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一、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
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配套的。
为了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充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
对于诗文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文言,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
古诗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
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
诗文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
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
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一)诗歌与散文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科书着眼于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阅读量,引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选文突出艺术性、思想性,兼顾趣味性,考虑中学生的特点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尽可能配合必修课教材中已有的古诗文作品和文学史常识。
这本教科书共6个单元,分别是:以意逆志、论世知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把握形象、赏文析义;整散缓急、一脉贯之;贴近生活、体味情趣。
每个单元包括“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部分内容。
另有两篇知识短文,分别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科书力求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的总体面貌、表现方式、文体知识和文学史知识,陶冶审美情趣,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能力。
在引导阅读时,着眼于启发学生学会发掘、理解和品味作品的文体特点和审美特性,在接受人文熏陶的同时,培养纯正的审美感受和灵敏的语感。
这本教科书共12个单元。
分别是:“生命的律动”“挚情的呼唤”“爱的心语”“大地的歌吟”“苦难的琴音”“风景的眺望”“那一串记忆的珍珠”“心灵的独白”“一粒沙里见世界”“如真似幻的梦境”“自然的年轮”“在语词的森林中”。
每个单元包括选文、思考与探究以及诗歌散文欣赏要点等内容。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科书精选外国诗歌散文作品,突出经典性和可读性,培养鉴赏外国诗歌散文作品的兴趣和能力,丰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这本教科书共8个单元,分别是:“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寻找文字的炼金术”“让故事本身说话”“准确把握人物精神”“与自然为友”“让生命沉思”。
每个单元包括导言、选文、思考与探究等内容。
(二)小说与戏剧4、《中国小说欣赏》这本教科书旨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中国古今小说的兴趣,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大致脉络,初步分辨不同时代、流派和风格的中国小说特征,养成鉴赏及批评的能力;借助细致的阅读,汲取艺术及思想养分,同时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获得某种写作技巧。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 选修教材介绍及选修教学实施建议PPT课件
例如,“长恨一传,自是当时傅会之说,其事殊无足论 者。居易诗词特妙,情文相生,沉郁顿挫,哀艳之中 ,具有讽刺。(《唐宋诗醇》卷二二)” 又如,“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白居易《编辑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十 二》) 第二板块,难点在《湘夫人》。这篇要求背诵。 课后的“探究·讨论”重点解决第四题。第四题中的3 个小题都是围绕“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设计的。在完 成这道题时可以结合“相关链接”。 “四1”可以结 合“相关链接一”, “四2、3”可以结合“相关链接 二” 。
第一:打破了文言文阅读考查仅仅限于“理解 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基本内容的”樊篱,把高 考内容扩展到探究应用的层面。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探索作品的丰富内涵,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 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 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 获得新的体验”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体察、 阐发与评价
3专题研究
选取最能说明单元重点的一类文章作为主攻对 教材介绍及选修教 学实施建议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亓东军
10.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 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 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 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 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 蜀相 书愤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离别(其一)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长恨歌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选修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多元文化, 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 自信。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选修课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语文综 合应用能力。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能力
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学 生应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 和能力,包括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等方面。
文学特色
欣赏《庄子》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如寓言、夸张、想象 等。
生命观与生死观
解读《庄子》对生命和生死的看法,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和 挑战。
其他文化论著选读
《荀子》选读
选取《荀子》中的部分篇章进行 研读,探讨荀子的性恶论、礼法
思想等观点。
《韩非子》选读
选取《韩非子》中的部分篇章进 行研读,了解韩非的法治思想和 历史观。
学习反思
在复习过程中和考试后,要进行学习反思,分析自己的优点和 不足,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 阶段的复习。
THANKS
感谢观看
情节安排
合理安排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 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议论文写作训练
确立论点
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确保论点鲜明、 有针对性。
论据充分
列举有力的事实、数据、案例等作为 论据,支持论点。
论证严密
运用归纳、演绎等推理方法,确保论 证过程严密、有逻辑。
语言规范
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观点,避 免过于主观或情绪化。
应试技巧指导与训练
阅读题应试技巧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应试技巧指导与训练
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表达题应试技巧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精选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一、文学类文体分析本套教科书共有66课,涉及81篇作品,其中文学类选文67篇,占所选篇目的82%。
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
审美属性使文学类教材具有形象性特征、情感性特征和意义性特征,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文学类文本。
1.诗歌文体的解读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精粹,结构跳跃驰骋,富于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无论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还是现代新诗,都以其特有的音韵之美、意象之美、色泽之美和情感之美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鉴赏诗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艺术水平,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新教材从第一到第四册,每册都安排了一个诗歌单元,共收录了现代诗歌和古代诗词26首。
对于诗歌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或清新自然,或华美绚丽,或雄浑豪放,或委婉含蓄,品味诗歌语言时可以从炼字、押韵、用典、修辞、结构等几个角度入手,反复朗读和吟诵。
二是把握情思与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它诱发和开拓我们审美想象的空间。
把握意境的方法是想象画面,潜心静悟。
如《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雨雪纷飞的画面,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
用春风杨柳来渲染昔日士兵离家戍边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
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高中语文选修课说课稿.doc
高中语文选修课说课稿“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阔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下面是的高中语文选修课说课稿,欢送来参考!(一)课文分析《我的呼吁》是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医生史怀哲博士在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上发表的一篇演讲。
史怀哲从三十八岁起一直到他90岁与世长辞,都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辛的非洲从事医疗效劳事业,他从亲身的初中当中领悟出自己独特的敬畏生命伦理的思想,而他作为一名白人,甘愿放弃欧洲优裕的生活,条件艰辛的非洲为当地土人治病,几十年如一日的行为更是感动了无数的人,1952年,这位终身思索和爱的行动者自然而然地成了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史怀哲借授奖仪式的时机,向全人类阐述了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思想。
他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呼吁:全人类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对这一伦理进展了详细阐释,然后结合威胁人类生存的一些危险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法,赋予尊重生命的伦理以现实的活力。
本文逻辑严密、语言隽永、思想深刻、感染力强,是演讲词的名篇。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我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史怀哲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等;2.能力目标:培养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的能力;3.情感目标:领悟“尊重生命”的伦理的内涵,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作者尊重生命的伦理学思想。
尊重生命的伦理是作者贯穿整篇演讲词的思想,领悟好这一思想,是读懂这篇文章的关键,所以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是的主体,老师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本课是自读课,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我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进展适当的点拔和引导。
所以本课的根本教法是提问法和点拔法。
学法方面,学生应该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充分利用手中的参考资料,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述略-为了配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于2002年10月开始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研究编写工作。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制订了编写方案,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前期准备,在编写过程中,征询了各方面专家、学者和中学教师的意见,共开发编写包括5个必修模块和16个选修模块(第一批8个)在内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ﻭ这套选修课教科书,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力图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
已出版的8种选修课教材,既有总体规划,又从不同侧面去盘活语文教学资源,以课堂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课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与语言环境。
多数选修课和必修课都有一些衔接,但又明显跳出必修的范围,切实有效地增加阅读量,拓展学习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受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发展个性,塑造人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门选修课涉及的学科领域不同,具体的教学目标不求一律,各自的教学模式与教科书框架也不尽相同,我们有意保留这种差异性与多样性,给师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ﻪﻭﻭ一、课程设置ﻪﻭﻪ这套选修课教科书(见下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修课教科书的自然延伸和提高。
课程设计力求适合高中学生的普遍接受能力和兴趣,适合多数中学教学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不同类型课程的内容框架以及教学设计各具特色,也为不同学校师生自主选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每门选修课教科书的内容均按2学分、36学时的分量安排。
ﻭﻪ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第一批)设置表ﻪ选修系列ﻪﻪ课程名称ﻪﻭﻪﻭ诗歌与散文ﻭ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ﻭﻪﻭ外国诗歌散文欣赏ﻭﻭ小说与戏剧ﻭﻪﻭ中国小说欣赏ﻭﻭ外国小说欣赏ﻪﻭﻭﻪﻭ中外戏剧名作欣赏ﻭﻪ新闻与传记ﻭﻪﻭﻪ中外传记作品选读ﻭﻪ语言文字应用ﻪﻭﻭﻪ语言文字应用ﻪﻭﻭﻪﻭ文化论著研读ﻭﻭﻪ先秦诸子选读ﻪﻪ考虑到在许多中学开设选修课还是新的事物,教师会碰到一些问题与困难,某些农村或者边远地区的中学更需要一些帮助,我们还为每本选修课教科书开发设计了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相关背景资料以及教学建议。
有些品种还准备研制配套的录音带、录像带等音像制品。
ﻭﻪﻭﻭﻪ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32立足全局意识分解内容要点概括题Word版含解析1专项对点练(三十二)立足全局意识,分解内容要点概括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芦草之思王巨才①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②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
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
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③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
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
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
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
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
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了,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
不想这一试,也就十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
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④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叶片舒展、生长旺盛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
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
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
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
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
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
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
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
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
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⑤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
这编席子也算得上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
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
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
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就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
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抢手货。
城门外的河滩上,看成色的、量尺寸的、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
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
⑥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
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
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也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
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
其中有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
管子类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另按顶端的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奏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
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
⑦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
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在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
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⑧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草。
⑨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虽然简短,却充满诗意,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家乡的芦草,也引出了下文“芦草,即芦苇”的介绍。
B.文中作者写自己得了一种“打嗝”的毛病,是为了引出关于用芦根治病的描写,从而突出芦草的价值。
C.文章第④段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勤劳,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D.作者对家乡的芦草情有独钟,因为芦草在艰辛岁月里给作者家乡的父老提供了很多帮助,也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C[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的描写没有使用“神态描写”。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答案:①在内容上,运用对比手法指出芦苇在民间及诗词中的说法不一,引用诗词描绘的画面美,与家乡人的认识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芦苇的回忆与描写;②结构上,既点明题目,又总括全文,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特定指向信息概括题)请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6分)答案:芦秆可以用来编织成炕席,炕席可以供自家用,还可以扛到集市出售,得一笔额外收入,保障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
★4.(原创,概括文本主旨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散文主旨的理解。
(6分)答案:赞颂了家乡芦草的平凡和伟大,并以此赞扬家乡人民的平凡和伟大。
①“家乡的芦草”是写作对象。
在作者笔下,“芦草”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但竟然能治打嗝,能包粽子,能编席子,能做乐器,可见其虽平凡但却有用,能使家乡人的生活过得更好。
②作者写芦草也是在写家乡父老,表现了家乡人民的勤劳、智慧,他们和芦草一样:生命力顽强,飒爽、慷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15分)棋盘花李汀①麦子成熟的时候,棋盘花开了。
麦子一片金黄,棋盘花绣锦夺目。
清初陈淏子《花镜》也是这么说的:“花生奇态,开如绣锦夺目。
”②棋盘花是我家乡的叫法,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蜀葵。
至于蜀,棋盘花原产四川,谓之为蜀;至于葵,我想,那就是它花果子扁圆,肾脏形,像葵花结子样。
蜀葵是我至今看到的开得最大方、最热烈的花了。
花开像一方斗笠,更像一个高调的喇叭,更有向日葵“向阳”的特征。
明朝张瀚《松窗梦语》:“蜀葵花草干高挺,而花舒向日,有赤茎、白茎,有深红,有浅红,紫者深如墨,白者微蜜色,而丹心则一,故恒比于忠赤。
”③在我乡下院子里,棋盘花直立在院坝的东角,紧接着是一丛月季花、一棵老梨树、一丛藿香。
火红的五六月,大忙季节,麦子熟了,要收割;玉米头道草起来了,要薅草。
不管农人多忙,懒蝉在树枝上叫个不停,棋盘花独自开得绚烂,紫、粉、红、白的花一路顺着壮硕的茎,由下开到上。
阳光越暴晒,花开得越热烈,仿佛花与阳光较着劲,谁也不服谁的样子。
我惊艳这花的味道、颜色,阳光里棋盘花散发着一种摄人的气息,像极人身上摄人的汗味,开始有点冲鼻浓烈,一会儿就让人陶醉了。
这棋盘花的味道就是太阳下一朵花的汗味儿,我喜欢这味儿。
④收割的日子,太阳热烈着,麦子在阳光下金灿灿的,丰收的气息在阳光下弥漫。
在麦地里,父亲额头上冒着一颗颗亮闪闪的汗珠子。
在我家院坝里,棋盘花亮闪闪的花瓣上冒着一股接一股摄人的气息。
新麦的味道、人的汗味、花的气息、泥土的热气融合在一起,成为大地上丰收里特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