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选修课教材述略.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述略-

为了配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于2002年10月开始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研究编写工作。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制订了编写方案,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前期准备,在编写过程中,征询了各方面专家、学者和中学教师的意见,共开发编写包括5个必修模块和16个选修模块(第一批8个)在内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ﻭ这套选修课教科书,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力图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已出版的8种选修课教材,既有总体规划,又从不同侧面去盘活语文教学资源,以课堂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课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与语言环境。多数选修课和必修课都有一些衔接,但又明显跳出必修的范围,切实有效地增加阅读量,拓展学习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受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发展个性,塑造人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门选修课涉及的学科领域不同,具体的教学目标不求一律,各自的教学模式与教科书框架也不尽相同,我们有意保留这种差异性与多样性,给师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ﻪﻭﻭ一、课程设置ﻪﻭ

ﻪ这套选修课教科书(见下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修课教科书的自然延伸和提高。课程设计力求适合高中学生的普遍接受能力和兴趣,适合多数中学教学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不同类型课程的内容框架以及教学设计各具特色,也为不同学校师生自主选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每门选修课教科书的内容均按2学分、36学时的分量安排。ﻭ

ﻪ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第一批)设置表

ﻪ选修系列

ﻪ课程名称ﻪﻭ

ﻪﻭ诗歌与散文

ﻭ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ﻭ

ﻪﻭ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ﻭﻭ小说与戏剧ﻭﻪﻭ

中国小说欣赏ﻭ

ﻭ外国小说欣赏ﻪﻭﻭﻪﻭ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ﻪ新闻与传记ﻭﻪﻭ

ﻪ中外传记作品选读ﻭ

ﻪ语言文字应用

ﻪﻭﻭﻪ语言文字应用ﻪﻭﻭﻪﻭ文化论著研读

ﻭﻭﻪ先秦诸子选读

ﻪ考虑到在许多中学开设选修课还是新的事物,教师会碰到一些问题与困难,某些农村或者边远地区的中学更需要一些帮助,我们还为每本选修课教科书开发设计了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相关背景资料以及教学建议。有些品种还准备研制配套的录音带、录像带等音像制品。ﻭ

ﻪﻭ

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32立足全局意识分解内容要点概括题

Word版含解析1

专项对点练(三十二)立足全局意识,分

解内容要点概括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芦草之思

王巨才

①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②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③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了,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十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④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叶片舒展、生长旺盛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

——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

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⑤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上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就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看成色的、量尺寸的、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