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语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菩萨蛮》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菩萨蛮》教学设计

《菩萨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涵咏词句,掌握描写技巧,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女主人公形象;以情观情,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解闺怨诗的情感内涵及深层意蕴。

过程和方法吟诵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古典诗词中相思之美,感受”花间词”秾丽绮艳的风格;能够立足时代背景对闺怨题材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重点通过描写技巧及反衬手法的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文人创作闺怨诗的深层寄托。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诗词传情1.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里边有三个关键词是我对它怦然心动的原因,大家猜是哪三个关键词?明确:从前﹑慢﹑爱。

从前是古色古香的,从前的日子是悠长悠长的,从前的爱是执着而深沉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走进从前人的日子,走进从前的慢生活,去了解从前人的爱和痛,这首词就是花间派词的代表作之一《菩萨蛮》。

2.花间词派: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点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词作特点: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

二﹑初读入境感知伤情1.指名朗读。

唐宣宗时期,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据说听之如天簌梵音。

所以初读这首词我们会觉得它很美,前人评价它”意象绵密,富丽精工”。

但这是一首快乐的词,还是一首忧伤的词?明确:忧伤﹑悲伤。

2.多媒体范读,感悟其中的忧伤之情。

3.合理想像,理出词的大意。

明确:晨起的女子,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和容颜交相辉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背诵本词。

教学重难点:1.品味本词重点词句,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2.对面落笔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

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板书】苏幕遮周邦彦二、知人论世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幻灯片】三、因气求声1.自由诵读这首词。

2.学生自由起来诵读此词,读后要求学生结合对这首词的理解,谈谈对本词的朗诵,是如何处理的?3.教师指导诵读:整体上,上阕欢快,下阕轻柔。

4.欣赏视频:《苏幕遮》朗诵。

5.学生再自由读,并齐读一遍。

四、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

思考: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提问】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3.【提问】作者为什么思乡?用文中话回答。

【明确】“故乡遥,何日去?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4.【提问】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明确】上阕写眼前荷花美景;下阕抒思乡之情。

5.【提问】上、下阕之间在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联系两阕之间情感纽带是哪个意象?【明确】见景抒情。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之《将进酒》【教材分析】《将进酒》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中国古典诗歌在声律方面的特点,并能够用这种方法有感情地诵读作品,品味诗文内部深厚的情感和情绪,培养学生朗诵的基本功。

作为诵读教材,《将进酒》齐汇五音,不同凡响,这得益于李白用夸张的手法表现。

【学情分析】“和乐可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所以诵读就成为诗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字词、语调、节奏的示范,并且创设了相应的意境,调动同学饱满的情绪。

《将进酒》是诗歌中的优秀篇章,以“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诵读为契机渗透诗歌鉴赏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诗歌的天地里越走越宽,不仅丰富课堂,也可以提升素养。

也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甚至指导和规范他们的人生。

【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根据《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节课我将把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目标。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注重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2.知识与能力: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品味诗歌情感;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领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3.过程与方法: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诵读诗歌,并依据诵读的节奏、快慢、轻重缓急品味诗歌和探究诗歌的情感。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很好地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诵读感受和品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领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方法】(一)教学导入:1.抑扬顿挫地诵读古诗文中饱含的情感导入。

(多媒体辅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将进酒》。

(二)品读诗歌欣赏《将进酒》的朗诵视频,认真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将进酒》教学设计 (9)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将进酒》教学设计 (9)

将进酒一、【学习目标】1.吟诵诗歌,品味语言,体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诗歌鉴赏方法。

2.体会诗人情感复杂变化。

二、【学习重点、难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PPT、翻页笔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翻开中国古代诗歌史,可以发现,诗与酒形影不离,几乎是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而且他们因酒也成就了许多传世佳作。

比如:《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说到诗酒之道,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位旷古烁今,独一无二的“诗仙”“酒中仙”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行路难》)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这位酒仙,一辈子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酒后写了无数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一起重点鉴赏他的一篇诗酒名作————《将进酒》(板书)二、题意“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二、写作背景本文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

唐朝大厦将倾之,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式,然而当权者却不自知。

玄宗,耽于女色,声色犬马,不问朝政。

《长恨歌》大臣,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持朝政,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3.《将进酒》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2.思维发展与提升: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二、教材分析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诗歌、散文两部分,诗歌、散文各三个单元。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设计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

因此,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精要语句的玩味、赏析,进而达到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的目的。

《将进酒》是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作品,单元设计是通过本文的赏析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感受诗歌音韵、情韵、美的意蕴,获得审美的愉悦,获得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提高。

三、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智力发展已经到了较成熟的水平。

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渐提高,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迅速发展。

可以在学习中完成比较复杂抽象的学习任务,理解比较深刻的思想感情诗歌部分和散文部分的教学,先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和《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散文发展的历史,了解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平时接触到零散的古代诗文作品,与文学史的相关知识对接,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具体作品的研读鉴赏时,能让学生从宏观上来把握作品。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2.难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_第三单元 推荐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_第三单元 推荐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

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相配套的。

为为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

对于诗这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信,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

古连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

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诗这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

诗这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

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

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教案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公开课教学设计课题:《虞美人》授课时间:教学课时: 1课时课型:公开课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李煜生及其作品。

2.感悟意象,体会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赏析重点佳句。

【教学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以歌曲《虞美人》导入导语: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一首千载不衰的绝唱。

同学们,在正式讲课之前,让我们先来静静聆听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由一首词转变而来的。

师:这首词是什么?生:《虞美人》师:这首词,讲述了一个帝王的故事。

一个是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他,赞美他。

这位大人物可谓是“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

”他曾有过“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

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

后世这样评价“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说到这里,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说下他是谁?李煜。

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

好的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李煜和写作背景。

二、知人论世、背景介绍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

他精书画,通音律,工诗文,尤以词著名,世称李后主。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写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南唐都城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上了软禁生活。

从尊贵的皇帝变成被人羞辱的囚徒,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让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词,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赏析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赏析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

《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赏析材料屈原《国殇》赏析《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是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祭歌。

国殇(shang伤):指为国牺牲的将士。

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同秦国几次较大的战争,大多是楚国抵御强敌的自卫战争。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威武不屈的崇高品质,给予高度评价,赞美他们活着是人中的英雄,死了是鬼中的豪杰。

热情歌颂了楚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毅的性格。

这首诗尽管是直赋其事,但既有比喻,又有想象,把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融汇在全诗之中。

风格悲壮,情调激昂,是《九歌》中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

国殇译文1、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2、手里拿着坚韧的武器身上披这精良的战甲战车与战车之间相互的擦着车轴而过手持着兵器相互厮打在一起飞箭交坠在一起士卒勇猛向前冲侵犯我国的国土践踏我国的队伍战车左边的马被剑射死了右边的马也受伤了战车的两个轮子被埋还有绳子来绊马腿手里拿着鼓槌打响战鼓苍天和愤怒的灵魂都以愤怒将人残酷杀尽尸首弃原野。

出征的战士带着必死的决心去战斗平原的路弥漫而有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头和身体即使分离也不改悔实在勇敢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者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但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是鬼中英雄高适《燕歌行》赏析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汉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汉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周至一中李春利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一阅读要求。

2、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分析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想:
将诵读方法的指导和古代诗词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结合起来。

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首先让学生了解背景(知人论世)、熟悉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对一些经典的诗句和重要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揣摩(以意逆志、缘景明情),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

诵读古诗词有一定规律,有一些技巧,比如划分音步、押住韵脚、突出平仄、讲究节拍、语势呼应等,通过诵读达到更深切地体会作品情感的目的(因声求气)。

本单元共涉及10首诗歌作品,涉及到诗、词、曲三种样式,因课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重点讲解《将进酒》《李凭箜篌引》并指导学生设计诵读方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三个单元体现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
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
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
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格。

“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体现。

二、诵读在学习中重要作用。

页 1 第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

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中的情感。

2、有感情地全身心地投入诵读,可以受到诗歌音乐美的熏陶,获得一种审美愉悦。

三、明确“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

“因声求气”是指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是指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一句话,借助诵读深切体会诗词的音韵、情感。

四、如何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
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2)掌握知识技巧——声律知识
①节奏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押韵
押韵是同一韵母有规律的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

中国诗歌的押韵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处,所以造成的节奏感就更强烈。

如:
页 2 第
蒹葭苍苍(cāng),白露为霜(shuāng)。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fāng)。

③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

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④轻重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

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

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五.赏读示例(《将进酒》)
1、整体感知,确定感情基调:
(1)一二两句传达出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全诗要从奔涌不息的黄河写起?
(用一去不返的流水来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确定的是全诗的感情基调(悲慨不平)李白“赐金放还”八年之后,余愤未消。

开篇两句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流露出一种极有气势的感伤。

意象是奔涌壮阔的黄河,画面恢宏;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青丝变白发放入朝暮之间,极言人生的短暂;运用排比的句式,气势铺排而下。

)(2)怎样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为什么“必”和“还”两字要重读?
(李白虽有不平之气,但并不消沉,仍有施展抱负的愿望。

他不是醉生梦死之人,而是自信旷达之人。


(3)怎样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一句?为什么要“长醉不用醒”?
(对于压制自己的权贵,李白是极其蔑视的,但又深感无力改变现实,只能采用
消极买醉的方式反抗。


(4)结合诗境说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中“圣贤”指谁?他们为什么会寂寞?诗人引用曹植的典故用意何在?
页 3 第
(应指所有远大抱负而无处施展的贤士,李白以曹植自比,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满腔郁愤。

诗人不仅悲叹韶光飞逝,也慨叹贤者寂寞,以“万古愁”深化自己怀才不遇的愁情)
(5)整理全诗的抒情脉络:悲——乐——愤慨——狂放——愁
2、设计朗诵
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包括声调的把握,是欢快还是沉重,严肃还是诙谐。

还有节奏的安排,如停顿的长短,重音的设置,声音的疾徐、轻重、高低、乃至轻声、儿化音、感叹词的处理等。

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对某些诗句加以重复,或加必要的衬字等。

还应设计一些表情、动作与手势等,以加强朗诵效果。

3、示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开篇两组排比长句,要读得有气势;“天”字要重读,给人一种破空而来的感受。

“悲”、“暮”字要重读,读出一种沉重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三句七言诗句在诵读时要和缓一些,“须、莫、必、还、且”等表示意愿的词语要重读,语调逐步提升直至“会须一饮三百杯”要放声诵读,情绪高涨。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四个短句的诵读要急促,节奏渐快,仿佛诗人在频频劝酒。

“请君为我倾耳听”一句声音要放低语调要轻快)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这三句七言诗句要读出一种激愤之情,语调要高亢。

“但愿、皆、惟有、恣”等字要重读。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语速要由缓而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三句要快读,最后一句语速要缓慢一些,“同销”二字要重读,“万古愁”三字声音要缓慢延长。


4、归纳诵读要点,教师小结。

诵读要点:①把握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②根据情感需要,确立朗读语速
页 4 第
③根据意境关系,确定停顿节奏
④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音长音短
5、师示范朗读后,生自由朗读。

教师小结:刚才,通过对李白名作《将进酒》的赏读,我们发现,当我们遇到一首喜欢的诗歌并诵读它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开始就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它必须要经过首先读准字音,然后理解内容,进而体会诗歌情感基调,依循节奏、韵律、音调的吟咏来寻求诗歌的神韵和气势,使我之神气与古人之神气共鸣,达
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六、自主赏读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诵读:
请同学们结合诵读提示和刚才的诵读体验,先自由朗诵这首诗。

2、赏析:
(1)《李》诗的音韵特点?(四次换韵,句句押韵)
(2)《李》诗写了什么内容?(弹奏者技艺高超和箜篌曲的优美动听)
(3)《李》诗的感情基调?(凄怆激昂,哀婉柔和)
(4)《李》诗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表现箜篌曲的优美?
想象、夸张、神话典故、侧面烘托、正面描写、比喻等表现手法
3、听名家诵读。

4、自由朗读。

七、课堂小结
页 5 第
这节课。

我们带着大家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感受了诗歌的魅力。

林语堂博士说:“中国人是以诗来理解生活的。

”所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请从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开始!
页 6 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