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精选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概念与分类。

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艺术特色及欣赏方法。

4. 诗歌散文中的意境、情感与哲理。

5. 分析与解读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表作品及作者。

2. 鉴赏法:欣赏古代诗歌散文的经典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意境、情感与哲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心得与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其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视频、音频、文本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相关的诗歌散文欣赏作业。

3. 创作展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古代诗歌散文特点的作品。

4.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理解、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内容,每课时讲授一个章节,穿插相应的欣赏和讨论活动。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章节,了解基本内容。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章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特点。

3. 作品欣赏:播放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欣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案例案例一:《登鹳雀楼》欣赏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及作者。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新高考新教法2011-01-09 13115cc149a20100nzwh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综合鉴赏古代诗歌。

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教学重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开展一次诗歌朗诵比赛。

课时安排5课时[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

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

仿佛是在与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

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

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

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解题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明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明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明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鲜明的写实风格明清散文在文学表现上具有鲜明的写实风格,以传统的绘画手法和笔墨技巧为基础,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明清散文通常通过描写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等来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精髓。

这一特点在明清散文史册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例如大文豪袁枚的《小晏横幅》,以其深刻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成功刻画了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之间的文化交锋和纷争不断的局面。

二、独特的审美特征明清散文在审美特征上也有着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

具体而言,它主要表现为强调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的丰富性。

在艺术表现上,明清散文往往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生命的感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就像明代文学大师陈继儒的《问道松树》,笔者在这篇散文中通过对松树的描写,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对松树的敬仰和情感。

这种纯净、简洁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为明清散文的艺术特征注入了更为独特的内涵和生命力。

三、高度的文化内涵明清散文在文化传承和内涵方面也有着高度的价值。

在明清时代,由于中国古代文化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使得文化的内涵逐渐得到提升和深化,同时也对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文艺形式上,明清散文逐渐发展出了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创作风格。

例如万历年间金圣叹的《咏梅》一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艺术手法,成功地表现了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的高度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

四、多样的艺术表达明清散文在艺术表达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在文学技巧上,明清散文主要表现为讲究画面的布局和文学格式的搭配。

在结构上,明清散文则注重句式的长短、折句和平举的运用。

而在叙述方式上,明清散文则借助了丰富多彩的写作手法和修辞运用,如描写、比喻、象征、颂词等等,体现出了其在艺术表达上的多样性和创作风貌。

明清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艺术表现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风格。

正是这些特点和风格,让明清散文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简介。

2. 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选读。

3. 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欣赏方法。

2. 阅读法:选读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作品、评论和研究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作品和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第1-2周: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2. 第3-4周:选读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 第5-6周:学习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堂练习。

4. 第7-8周:分组讨论,交流对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5. 第9-10周:进行诗歌散文创作比赛,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2周: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第3-4周:选读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魅力。

3. 第5-6周:学习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散文。

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

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理解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感受古代文学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3. 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能够欣赏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深刻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3. 欣赏:分组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歌或散文进行深入分析,写一篇鉴赏心得,以此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提问时的回答,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对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年龄段的古代诗歌和散文教材,提供给学生学习。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作品及背景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3.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与古代诗歌散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第二课时: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2)掌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3)了解中国古代著名诗歌散文作家的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能力;(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3)培养阅读古代诗歌散文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散文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文学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2. 中国古代著名诗歌散文作家的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4. 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5. 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散文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2)中国古代著名诗歌散文作家的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4)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代诗歌散文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2)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独特技巧;(3)如何评价古代诗歌散文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古代诗歌散文作品,提高鉴赏能力;(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分享阅读心得。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诗歌散文作品、作家简介和相关图片;(2)网络资源:查阅古代诗歌散文的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3)纸质教材:提供古代诗歌散文选篇,方便学生阅读。

五、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2)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阅读鉴赏能力;(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代诗歌散文阅读任务,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增进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古代散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深入理解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体验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3. 教学资源:相关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文本资料、图片、视频等。

【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新课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诗歌的起源,介绍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同阶段的诗歌特点)2. 中国古代散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散文的起源,介绍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等不同阶段的散文特点)【作品欣赏】1. 诗歌欣赏:《登鹳雀楼》(王之涣)(朗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节奏、韵律等艺术特色)2. 散文欣赏:《醉翁亭记》(欧阳修)(朗读散文,分析散文的结构、修辞、情感等艺术特色)【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体验和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 教师点评和指导(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首古代诗歌或散文进行深入阅读,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诗歌、散文同步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诗歌、散文同步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诗歌、散文同步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和鉴赏其艺术价值。

2.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集选2. 散文唐宋传奇、骈文、笔记、杂记等三、教学方法1. 以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 通过讲解、鉴赏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对人生、社会的反映。

3.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诗歌、散文相互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它们在文学形式、表达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4.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扩大文学素材的来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5. 注重独立思考和自主操作,鼓励学生分析和总结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结构和表现手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策略1. 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尽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思考和创造的乐趣。

2.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互动探究、小组合作、课堂演绎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3. 注重课外拓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个性化的特长和造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调研来总结和探索更广泛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内涵。

4.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安排、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多方位掌握文学素材和知识。

五、教学效果评价1. 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 对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对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心的塑造。

4. 对诗歌、散文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是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的把握,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感受古代诗歌、散文的艺术魅力和思想精华,建立起自己有的文化感悟和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兴趣,感受其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诗、词、赋、论、辩、书、画等。

2. 欣赏方法:意象分析、抒情议论、节奏韵律、历史文化背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及欣赏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欣赏方法深入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意境和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举例说明欣赏方法。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散文作品,分组进行分析讨论。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欣赏方法,自主分析一首古代诗歌散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提供丰富的古代诗歌散文作品及赏析内容。

2. 辅助材料:相关古代诗歌散文选集、注释版作品、学术论文等。

3. 多媒体资源:PPT、视频、音频等,用于课堂演示和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4.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表达方式分类、标题的作用、关键词(包括诗眼)的特点、特殊句式、常见主题、常见表现手法、常见修辞、常见风格、常见结构。

2、掌握运用相关知识理解诗歌的主旨、鉴赏诗歌写法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温故知新;辨析、梳理,建立知识网络。

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代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课时:3课时“赏析示例”《长恨歌》教案教学目标:分析长恨歌的主旨教学重点:分析长恨歌的主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主人公唐玄宗、杨贵妃的情感。

教学步骤:一、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要领悟作品的主旨,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明确理解作品主旨的方法分析题目、词语的涵义、抓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等二、听录音朗读,解决字音、词语的字面含义(学生听录音,质疑)三、探讨文章主旨(一)分析文章的思路(二)问题探究:1、长恨歌的“恨”指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长恨?2、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汉皇是荒淫误国的昏君还是深爱杨女的痴心男?杨女是祸国殃民的红颜还是忠贞爱情的痴心女?(三)、联系创作背景和作者其他的诗歌。

1、创作背景:2、白居易其它一些作品对杨贵妃持批判的态度,把她看作祸国之罪人。

作为元和四年的《胡旋女》写道:3、白居易的创作思想: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四)主旨归纳:作者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

四、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本诗的主旨是歌颂了李杨真挚和专一的爱情,还有人认为《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兴趣,感受其中的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诗歌散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3. 诗歌散文的鉴赏方法4. 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名篇5. 实践活动:编写诗歌散文作品,进行鉴赏交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学会鉴赏方法,欣赏名篇佳作。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深层含义,运用鉴赏技巧,进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欣赏名篇佳作,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活动法:编写诗歌散文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诗歌散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3. 第三课时:诗歌散文的鉴赏方法4. 第四课时: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一)5. 第五课时: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二)六、教学内容6. 诗歌散文的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7. 诗歌散文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特色8. 诗歌散文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9. 诗歌散文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10. 实践活动:诗歌散文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七、教学重点与难点7.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散文的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特色。

8. 教学难点:探讨诗歌散文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分析作品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八、教学方法8. 讲授法:讲解诗歌散文的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及其艺术特色。

9.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散文的美。

10. 讨论法:探讨诗歌散文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思考作品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欣赏艺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歌散文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概述第一节:诗歌散文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诗歌散文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2. 第二章:诗歌欣赏第一节:诗歌的基本形式与特点第二节:古典诗歌的审美观念与鉴赏方法第三节:名篇欣赏与分析3. 第三章:散文欣赏第一节:散文的分类与特点第二节:散文的审美观念与鉴赏方法第三节:名篇欣赏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名篇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诗歌散文创作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知识的掌握和鉴赏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以论文形式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 参考书籍:相关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书籍、论文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网站、论坛、博客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概述(2课时)2. 第二章:诗歌欣赏(4课时)3. 第三章:散文欣赏(4课时)4. 第四章:诗歌散文的审美特征(2课时)5. 第五章:诗歌散文的创作方法(2课时)6. 第六章:名篇欣赏与分析(4课时)7. 第七章:古代诗歌散文的传承与影响(2课时)8. 第八章:古代诗歌散文在现代社会的价值(2课时)9. 第九章:实践与创作(4课时)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目录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第1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第1单元第4课《蜀相》第1单元第5课《书愤》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第2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第2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第2单元第5课《菩萨蛮》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第3单元第2课《阁夜》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第3单元第4课《虞美人》第3单元第5课《苏幕遮》第4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第4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第4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第5单元第1课《六国论》第5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第5单元第3课《祭十二郎文》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谷偃竹记》第6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第6单元第2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6单元第3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第6单元第4课《项脊轩志》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重点: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课时安排:5课时[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一、读讲(一)以意逆志1、导入: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

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选择:A爱情诗B闺怨诗C行卷诗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了解背景(2)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改得如何?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这正是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批驳了他人的谬误,显得合情合理。

)2、导读:那么,何文焕的批评恰当吗?他的批评表现了什么道理?请认真阅读课文“赏析指导”的“以意逆志”部分,并勾画要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3、答问和讲析:学生回答。

教师讲析。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以意逆志”呢?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了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论、辩、书、序等体裁。

2.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散文,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散文作品进行欣赏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鉴赏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和交流。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第四课时:选取一组古代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解读。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

4. 学生能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深入探讨古代诗歌散文的具体案例,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期的代表性作品。

2. 案例分析:选取《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诗歌,分析其古朴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选取《楚辞》中的《离骚》、《天问》等作品,探讨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选取唐诗中的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诗歌,欣赏其豪放与忧国忧民的情怀;选取宋词中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作品,领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词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魅力,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2. 鉴赏方法:了解作者背景、把握时代特点、分析作品结构、品味语言风格等。

3. 重点作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诗或散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3. 作品欣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作品,引导学生体验艺术魅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含经典诗文选篇。

2. 参考书籍: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 音频、视频资料:经典诗文朗诵、表演等视频资料。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第二课时:欣赏唐诗,分析作品意象和情感。

3. 第三课时:欣赏宋词,讨论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资料(有待整理利用)3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资料(有待整理利用)3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资料(有待整理利用)3古典诗文2011-10-01 07435d56b7b40102drzj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资料(有待整理利用)3一、学习目标1、鉴赏诗歌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二、相关知识链接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2、(1)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宋)欧阳修《诉衷情》(3)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宋)阮阅《眼儿媚》(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宋)王观《卜算子》(5)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3、(1)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唐)白居易《长恨歌》(2)有个女孩名叫婉君,明眸如水绿鬓如云。

——琼瑶《婉君》(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4)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三、诱思导学1、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在这首词中,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1、词,又称()()等,滥觞于(),兴盛于(),主要有()和()两个大的流派。

2、温庭筠,字(),()派之开山鼻祖,与()并称“温李”。

五、拓展阅读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试分析“皱”字的好处。

(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分析诗歌和散文的艺术特色。

2.感受诗歌和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审美价值。

2.如何让学生把握诗歌和散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的魅力。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和散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诗歌鉴赏1.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如《静夜思》。

2.分析诗歌的意境、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4.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时:散文鉴赏1.教师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散文,如《醉翁亭记》。

2.分析散文的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散文的主旨和情感。

4.分组讨论,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课时:诗歌与散文比较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诗歌与散文在形式、内容、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与散文在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等方面的特点。

第五课时:实践演练1.教师提供一篇古代诗歌或散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3.教师选取几篇学生的鉴赏心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高鉴赏水平。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2.收集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名句,进行摘抄和背诵。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诗歌和散文鉴赏方面是否有明显的提高?3.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

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

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如诗、词、赋、论、说、辩、书、表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散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介绍教学重点:了解诗、词、赋、论、说、辩、书、表等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欣赏教学重点: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

3. 第三课时:古代散文的欣赏教学重点: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论证、表达、情感等。

4. 第四课时:名篇解析教学重点:深入解析名篇《庐山谣》、《出师表》等。

5.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创作古代诗歌散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体验古代诗歌散文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名篇,让学生具体感受古代诗歌散文的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程度的古代诗歌散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名篇和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写作纸张和文具:用于实践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介绍(第一课时)2. 第二周:古代诗歌的欣赏(第二课时)3. 第三周:古代散文的欣赏(第三课时)4. 第四周:名篇解析(第四课时)5. 第五周:实践活动——创作古代诗歌散文(第五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古代诗歌散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精选1.探究诗歌的情感。

2.探究诗歌的诗眼。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情感。

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的词语探究两手诗歌的情感。

探究诗歌的情感注意从三个方面入手: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诗歌的情感一般有一下几种: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
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

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

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B.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5.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这两首诗中的表达情感关键词语分别为“愁”和“忧思”,具体的情感结合诗人的经历进行分析。

要点二:探究诗歌的诗眼。

找到两首诗的诗眼,结合诗歌作简要的分析。

所谓“诗眼”就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是全诗的情感的所在,或是全诗结构上的关键,答题时找到这个词语,然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拟行路难》的诗眼是“愁”,全诗围绕“愁”字展开,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咏怀诗八十二首》的诗眼是“忧思”,全诗围绕忧思展开,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
破忧思、伤心。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全诗。

【答案】在一个秋天的深夜,天边缺月,暗淡无光。

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

自己身体有病,最容易感到风露侵人,气候转变的早;“归梦不知山水长”,是虚写,在梦境中回到家乡,就不觉得山高水长。

因为感到岁时已晚而慷慨悲歌;下句接“山水长”,从梦境回到现实,看到天地的景色,是一片苍茫凄凉。

蝉声聒噪,使得旅途中的人心烦意乱,鸣蝉所停的梧桐,已是树叶半黄了。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用衬托手法,借
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解析】
试题分析:“乱”是全诗的关键,分析都哪些地方体现“乱”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