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4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 夜(叶赛宁) 课件 (共23张PPT)
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课件
![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db2b53c850ad02de804196.png)
【练习设计】
我沿着初雪漫步(俄)叶赛宁 我沿着初雪漫步, 心中的力量勃发像怒放的铃兰, 在我的道路上空,夜晚 把蓝色小蜡烛般的星星点燃。 我不知道那是光明还是黑暗? 密林中是风在唱还是公鸡在啼? 也许田野上并不是冬天, 而是许多天鹅落到了草地。 白色的镜面的大地,你多美! 微微的寒意使我血液沸腾! 多么想让我那炽热的身体, 去紧贴白桦袒露的胸襟。 森林的郁郁葱葱的浑浊! 白雪覆盖的原野的惬意! 多想在柳树的枝杈上, 也嫁接上我的两只手臂。
朗读诗歌,思考:
1.你读懂了这两首诗吗?你能设计怎 样的问题来帮助自己理解诗歌?写 出你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理解诗歌感情的途径有:
①通过品读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②通过品读诗中描写的语句,感受诗歌 描写的意境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联系本课两首诗和补充的资料,探讨 田园诗在选材和情感上有什么共同处
(勾画、比较、分析、总结)
阅读下面小诗,回答
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初雪 中散步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请说说诗人借助了那些景物,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发挥你的想象,运用比喻 等修辞,仿照下列句子写几 句诗。 大地啊!你是—————— ——, ————————。
居秋暝_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田园乐(选二)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 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 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 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就菊花。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 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蝈蝈与蛐蛐-夜课件ppt
![蝈蝈与蛐蛐-夜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730889e83d049649b665839.png)
河水侧耳倾听呖呖莺啼,
亲热地同沙岸叨叨絮谈。 而在河面上,轻轻地漾起 芦苇快乐的簌簌的声响。
同学们,近代学者王国维说: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 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两首优美 灵性的田园诗作,让我们神思遐想, 尽享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如果说《蝈 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那 么渗透着生命底蕴的《夜》犹如小夜 曲。是愉悦让生命如此美丽,我们不 由更深地热爱自然、感念自然。
同学们,面对大自然,诗人总 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极为平常的
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
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和诗意。今
天,我们将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
慈的引领下,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歌唱自然,赞美自然 ——诗国 浪漫主义诗人,自幼家境窘 困,是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 光彩夺目的巨星。他的诗歌 想象丰富,诗中有画,色彩 感强,有一种永恒的美,多 体现对自然、自由的向往。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 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 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 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象块宝 投进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没妈的孩子象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疲倦的白昼垂向黑夜,
喧闹的波浪起始静息。
夕阳西下,而月亮 沉思地在苍空浮行。 岑寂的山谷在聆听 平静的小溪的潺鸣。 幽黯的树林弯着身子, 在夜莺的歌声中微睡。
这首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 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蝈蝈与蛐蛐.swf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 (共3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1294f2551810a6f5248630.png)
C.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了解作者的全面生平以
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将“环境”改为“背景”)
D.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
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研究”和“了解”互换)
4. 仿照前面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
整段话语意连贯。
种子在泥土中等待,因为它渴望光明;小溪在奔 小鸟在飞翔中等待 , 流中等待,因为它心系大海;________________
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息,象征着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对待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1. 知识储备
外国诗两首
名师导学
课文节选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诗人们以自然风 光或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对生活、自然的各种 情感融入到细腻的风光描写中。这些诗歌的主要特 点是“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
2. 内容梳理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
“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
C.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
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 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
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
久违的乡音。(在“久违”前加上“听到”)
B.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 000万名左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4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优秀课件).ppt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4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694721b7360b4c2e3f64de.png)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
严冬──蛐蛐的歌儿
充满生机 热爱、赞美
11
拓展延伸
是啊,“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回顾 你学过的古诗,有哪些诗句里传达了大地的美妙 的乐声?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 南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滁州西涧》)
而静自现。到了第二节后,潺潺的流水在轻轻地
歌唱,更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19
3.《夜》这首优美的田园诗传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境?
作者着力表•提现示夜1的:静诗谧中、写美了丽哪,些传景达物出?
•
2:营造怎样的氛围?
对自然的• 热爱和他3:安运适用、了宁哪静些的修感辞受?。
20
板书设计
夜
叶赛宁 (夜的静谧) 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 (夜的美丽) 溪水 月色 大河 青草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 描写了动景和静景。
18
2.诗人是怎样写“夜”的?(可以从选材、 用词等方面考虑)
•诗歌相当一部分的内容在于展示夜的静谧,可是
从表面文字看,见不到一个“静”字,极为含蓄,
意境深远。•第提一示节1中:,诗平中静写的了河哪水些仿景佛悄物悄?进入 梦乡,松林•不再欢响,2:夜营莺造停止怎歌样唱的,氛秧围鸡?也不 再欢嚷,调•动视觉和听3:觉运器用官发了挥哪作些用修,辞不?言静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 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 诗歌,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 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8
2.《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 主旨?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 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 没有停息”。
9
3、诗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的?
蝈蝈与蛐蛐PPT4 人教版 (共23张PPT)
![蝈蝈与蛐蛐PPT4 人教版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008b595acfa1c7aa00cc70.p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4精品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4精品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375b1fa26925c52cc5bfee.png)
美丽的月色。
这首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
异: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
静的心境;《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
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
说的遐想。 2020/11/21
13
课堂总结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 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是一首 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 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 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 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 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 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 2020/11/21
14
布置作业:
1、练习三,任选一题。 2、注音: 昏晕yùn 树篱lí 栖息qī 撒下sǎ 喧响xuān 3、解释词语 沉醉: 栖息: 喧响:
4、读背两首诗。
草茸茸róng
2020/11/21
15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叶赛宁
9
俄罗斯著名抒情诗 人谢尔盖·叶赛宁
(1895~1925)
2020/11/21
被誉为“天才 的乡村歌手”、 苏维埃诗歌奠 基人之一的谢 尔盖·叶赛宁出 身农民家庭, 9岁开始写诗, 15岁迈入诗坛。
10
反复朗读
用自己的话,描绘
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本诗展示了夜的什么
特点?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
样的心境?
5
自读,思考: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课件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71141352ea551810a68788.png)
4外国诗两首山东省嘉祥县第四中学曾庆坤教学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设想1.一课时2.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比阅读两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教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教师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体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3.比较法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
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
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
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
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
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
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_课件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1669e7998fcc22bcd10d44.png)
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 的角度展开描写?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 和静景。
比较阅读:
静夜——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这首诗写得宁静、典雅,遣词造句和诗行的组 织,都富有古典诗词的风味。在这笔墨空灵的 画图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遐想。异国海边的 静夜,有着“对月流珠”的鲛人的幻影,这难 道不是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的投射 吗?
歌唱自然,赞美自然
——诗歌的永恒主题。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 诗人,自幼家境窘困,是当时英国文坛 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 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 次年,他根据古希腊一个美丽神话写成 的《安狄米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 色彩绚丽,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表现 了反古典主义的进步倾向。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 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等著 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 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他年仅25岁,可 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 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课堂总结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 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是一首 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 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 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 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 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 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
反复朗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优品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优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0dd83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0.png)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外国诗两首
第一页,共十四页。
蝈蝈与蛐蛐
济慈
第二页,共十四页。
第三页,共十四页。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是短暂的, 只活了25岁。但却留下了不少壮丽的诗篇, 为英国和世界文学宣言增添了光辉。他自幼 酷爱文学,但不满16岁就离开学校去跟一个
第八页,共十四页。
俄罗斯著名抒情诗 人谢尔盖·叶赛宁 ( 1895~1925)
被誉为“天才 的乡村歌手” 、苏维埃诗歌 奠基人之一的
谢尔盖·叶赛 宁出身农民家 庭,9岁开始写
诗,15岁迈入诗 坛。
第九页,共十四页。
反复朗读
用自己的话,
描绘一下诗中所 静谧
写的夜景,本诗 美丽 展示了夜的什么
特点?
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
第十三页,共十四页。
布置作业:
1、练习三,任选一题。
2、注音: 昏晕yùn 树篱lí 栖息qī 草 茸茸róng
撒下sǎ 喧响xuān 3、解释词语 沉醉: 栖息:
第十四页,共十四页。
医生学徒,1816年获得助理医师资格。这一
年,他认识了雪莱等作家,由于对文学的酷 爱,使他弃医从文,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1816年5月,发表了第一首诗作《呵,孤 独》。1817年,他在雪莱的帮助下,出版 了第一本诗集《诗歌》。他最著名的有 《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 《忧郁颂》等作品,这些诗表现了济慈所独
同: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
丽的月色。
这首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
异:诗 心人 境对 ;大《静自夜然》的在热写爱景和的他基安础适上、转宁入静想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4课《外国诗两首》(共16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4课《外国诗两首》(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037434bd64783e09122bbb.png)
夜
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 斯诗人,他的诗 感情真挚,格调 清新,并擅长描 绘大自然景色。
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 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 景。 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 境?
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 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 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 不会死亡”。
问题研究: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
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 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 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诗歌的涵义 (诗人这样写的目的)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 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 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 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 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 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 宁静的心境。
蝈主义诗人, 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自 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 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 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 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 25岁。
蝈蝈和蛐蛐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优质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130d6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2.png)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
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 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第二页,共十四页。
第三页,共十四页。
有感情的朗读: 注意把握诗的语调、重音和停顿。
第四页,共十四页。
这两首外国诗并不以词语的精炼见长,而是以意境 深远、情感隽永出色。试着体验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
第十页,共十四页。
第十一页,共十四页。
第十二页,共十四页。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作者着力表现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对自然 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感受。
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 角度展开描写?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和 静景。
第十三页,共十四页。
比较阅读:
静夜——郭沫若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 的心灵。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 、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 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 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生机勃勃的盛夏(动 景)
前后呼应 联想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 有停息(再次点明主旨 )
宁寂严冬和温馨 家庭(静景)
夏冬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第八页,共十四页。
俄·叶赛宁
第九页,共十四页。
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乡村 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1916年第一本诗 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时值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 乐土》、《约旦河的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 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 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 自由》。1921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 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出游西欧、美国。两 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 回国。
推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课件 新人教版
![推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360c34650e52ea551898a4.png)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 有 么样 停歇”是怎样体现的?体现了诗人什 的感情?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20
暖春 ︱ 盛夏 —— 四季 —— 严冬 (蝈蝈乐音) ︱ (蛐蛐歌儿) 金秋
↓
百鸟争鸣、千虫欢唱 一年四季、歌声不绝
↓
对大自然周而复始、 生命不息的美的无限赞美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21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12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13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14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歇: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15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6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歇: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7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蝈蝈与蛐蛐
——济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1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2
这是一首田园诗,田园诗一 般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因 人、因诗而议,各有其特点。这
首诗表达的也是对大自然由衷的
赞美。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时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时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965ef2581b6bd97e19ea7d.png)
2.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 “大地的诗歌”?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 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 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 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所以诗人把夏 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3时47分21.11.2115:47November 21, 2021
•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 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年11月21日星期日3时47分2秒15: 47:0221 November 2021
4.如何理解这首诗中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 慰,并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 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 地对待生活。
5.这首诗中的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诗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的?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点明 了主旨。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 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再加上春秋两季本来就 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从诗歌内容来 看,从蝈蝈到蛐蛐再到蝈蝈,浑然一体,回环往复,主题也就呈现在 读者面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找出文中的主旨句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诗中是怎样体现 这一主旨的?
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 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 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 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 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 然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 前。
找找看:哪首是田园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别董大>>、<<山居秋暝>>
<<赤壁>>、<<过故人庄>>
<<钱塘湖春行>>、<<春望>>
<<山居秋暝>> <<过故人庄>>
中国田园诗的特点:
标举隐逸 寄情山水 歌咏田园生活
歌唱自然,赞美自然
——诗歌的永恒主题。
(英)济慈
作者简介
约翰· 济慈(1795——1892)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 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 ,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 《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 像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 大的影响。
自读,思考: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 勾勒了哪两幅小景?
课堂总结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 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是一首 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 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 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 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 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 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夏)蝈蝈的乐音 ( 冬)蛐蛐的歌儿 主题: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构思: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气
这首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 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1.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 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 点明主旨; 2.通过联想,巧妙联系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 “蛐蛐的歌儿”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 亡”的主题。 3.仅仅写了夏冬两篇小景,仅仅描写了两种昆 虫的鸣唱,但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 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 不息的永恒美,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 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问题探究
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 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
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 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地的 诗歌”,借此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 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这是一曲对大自然的颂歌,歌颂大自然美 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但它 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 充满生机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 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俄】叶赛宁
谢尔盖· 亚历山大德罗奇· 叶赛宁
(1895-1925),俄罗斯诗 人。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 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 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 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 然景色,被誉为“天才的乡 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 人之一
反复朗读 用自己的话, 描绘一下诗中所写 静谧 的夜景,本诗展示 了夜的什么特点? 美丽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 出?
板书设计
静谧 美丽
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 的 溪水 月色(反复吟咏)心 境 大河 小溪 青草 ??/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诗 人安适、宁静的心态。
比较阅读
《蝈蝈与蛐蛐》、《夜》 这两首诗都是优美的田 园小诗,请同学们分小 组讨论,这两首诗在结 构、内容、景物描写、 感情色彩方面有什么异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