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肺燥致便秘,下病上治通大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接第32页) 表现,俗称“眠起了”,有非感染和感 染方面等多种原因。④与新生儿反应低 下鉴别:后者是一组临床症状包含一定 程度的意识障碍、肌张力减退、肢体活 动减少,哭声弱和吸吮无力。
了解孕期健康情况及分娩情况。 了解母亲孕期的健康情况,分娩过程中
难产、滞产及助产情况,分娩采取的方 式,以及产房、婴儿室的温度、湿度和 生后护理事项,以帮助判断。
E-mail:wangxuemin@ 责编/王雪敏
国医 馆
阴虚肺燥致便秘,下病上治通大肠
文/ 杨峰(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患者,女,45岁。主诉便秘10余年, 近年来加重。初起3~4日一行,少有便 意,后逐渐延迟到大便5~6日一行,粪便 粗硬如栗,努责难解,曾服用酚酞片、芦 荟胶囊、番泻叶、大黄等药,还常外用开 塞露,但也只管一时,过后依然。做肠镜 检查,肠道未见器质性病变。近1年来便 秘尤甚,伴鼻干,咽干,舌燥,腹胀满, 口臭,口干欲饮,食欲不振,神疲乏力, 舌质红少津,无苔,脉象细数。
本例患者的便秘,是因肺燥耗损津 液,阴亏液涸,不能濡润大肠所致。清代 医家陈士铎在《石室秘录•大便秘结》中 说:“大便秘结者,以为大肠燥甚,谁 知是肺气燥也?肺燥,清肃之气不能下 行于大肠也。”治宜采用下病治上,以宣 肺清热,升清降浊,肠腑气机方可恢复正 常,实是“提壶揭盖”之法的妙用。
但肺燥阴伤是根本,必须注重滋阴 润燥,肺清肃之气才能下行,大肠传导功 能有力,排便自然通畅。故给予清代医家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增液汤加味,方 中重用苦咸而凉之玄参,滋阴润燥,壮水 制火,启肾水以滋肠燥;生地甘苦而寒, 清热养阴,壮水生津,以增玄参滋阴润燥 之力;肺与大肠相表里,用甘寒之麦冬, 加百合,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杏仁、 紫菀开宣肺气;生白术益气健脾助运以 通便;砂仁醒脾和胃以助肺气。诸药合 用,养阴增液,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 使肠燥得润、大便得下,其他如腹胀、口 臭、口干、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状也 会随便秘解除而自行消失。■
排便较前通畅,腹胀,口燥咽干、口 臭等症状减轻,效不更方,给予上方14 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服用14剂后,患者大便变得 质软,1~2日1行,排便通畅,其他症 状也随之消失。为巩固疗效,嘱其用玄 参、麦冬、生地各10g,陈皮6g,每天 泡茶饮用。并嘱在饮食上常吃些粗粮和 新鲜蔬菜,以补充足量膳食纤维,还要 坚持适度运动,有利于促进肠道正常蠕 动,方能彻底解除便秘困扰。
西医诊断:慢传输型便秘。 中医诊断:便秘。 辨证:属肺阴亏虚,肺燥热而津 枯,致使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肠道,肠 失濡润,运化失司,故大便燥结。 治则:宣肺清热,养阴生津,增液 润燥,升清降浊,导滞助运。 方药:增液汤加味:玄参30g,麦冬 25g,生地25g,百合20g,杏仁10g,紫菀 15g,生白术60g,砂仁10g(后下)。7剂, 每日1剂,每剂浸泡1小时,水煎2次,共取 药液900ml,分早、中、晚饭前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大便2~3日1行,
掌握中医辨证要点。第一,辨清病 因:应了解孕母健康状况及分娩过程, 检查婴儿发育是否正常,重要器官有无 畸形。如孕母体弱,婴儿早产,生产过 程不顺利,多属元气虚弱;孕母过食寒
凉,或产时受寒,多属脾胃虚寒;婴儿 出生时吞入恶血秽露或胎粪不下,多属 秽热郁积。第二,辨清虚实:婴儿不乳 伴面赤唇红,烦躁多啼,啼哭声粗,腹 部胀满,二便不通,苔黄厚而腻,指纹 紫滞者,为实热证;伴面白唇淡,口鼻 气冷,气息微弱,哭声低沉,舌淡,指 纹色淡者,为虚寒证。■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多 样,以肠道疾病最为常见,其中慢传输 型便秘占便秘的16%~40%,是因结肠传 输功能障碍致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造成 的,多发于育龄期妇女,患者以长期便意 少,粪便干燥,排出困难,无器质性病变 为临床特征。其病程漫长,若每多长期服 用大黄、番泻叶、芦荟等蒽琨类泻剂, 不仅再服无效,甚则病情日益加重,可导 致泻剂结肠、大肠黑变病等不良后果。对 待慢传输型便秘,必须辨清虚实寒热, 对症用药,方能消除便秘之苦。
33 2018.04 N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