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湛江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目前在我国的大城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B . 两位战友一见面就激动得不可开交,沉浸在血与火中凝成的战斗情谊里。

C .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奇峰异岭扑面而来,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D . 苏比掩藏起一文不名的窘境,装出一副阔大爷的嘴脸,到餐馆混了个肚儿圆,结果被气红了眼珠的老板打得满地找牙。

2. (2分)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 .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预计,“五一”3天小长假,地铁2号线发送乘客总数将近百万人次左右。

B . 为了增强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了解诗歌的一些体裁知识,是很必要的。

C . 中国驻菲大使馆要求菲方立即释放被扣渔民,归还渔民财产,杜绝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侵权行为,不要采取任何挑衅行为。

D . 长沙铜官窑曾是唐代著名的外销瓷窑,开创了中国陶瓷彩绘的先河,对世界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根据提示,填写相关的语句。

(1)千嶂里,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2) __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________。

(苏轼《浣溪沙》)
(4)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用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陆游写的《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7九上·扬州期中) 根据拼音用正楷在田字格中写汉字。

古老的扬州隐藏了太多的故事,恍hū________间,仿佛看到崔hào________愁于烟波江上,杜牧醉倒于秦淮酒家,苏东坡把酒静观山间雾气流lán________,还有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玉人,仿佛一砖一瓦间都隐藏着牵动心弦的故事。

古老的扬州承载了太多文化的典雅,积淀了太深历史的厚重,闻名遐ěr________的画舫。

杏花巷、乌篷船、舴艋舟……每掀开一页历史,都可以找到扬州的痕迹。

多想在烟雨蒙蒙中赤脚走在青石板上,拍遍朱楼的栏杆,望尽东逝的流水,玩赏一树嫣然的琼花,洗去一身的浮华。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5. (5分)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

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
6. (20分)(2018·眉山)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节选)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丙】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下列划线词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 . 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
C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D . 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3)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则选文都有叙事。

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事赏雪,丙文写的是游览小石潭。

B . 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

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面面。

C . 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

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D . 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

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避。

(4)将下列句子翻译咸现代汉话。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
7. (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刷鞋匠的绝招
曾颖
公共汽车的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滴滴嗒嗒响成一片。

毫无感情色彩的电子人机械地重复着: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

司机冲一个小个子乡下人喊:请自觉投币!
小个子的乡下人理了理肩上挎的小木箱,把手中的木凳往地上一放,坐下,很反感地盯了一眼司机,想说什么,但忍住了。

从他衣服上闪闪发光的黑色油痕和他随身携带的板凳和木箱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刷鞋匠。

司机并没因他的反感而放过他,嘴里又说了一声:大家没有投币刷卡的,请投币刷卡。

嘴里说是大家,但眼睛只盯着刷鞋匠。

刷鞋匠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我投了的。


“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
“是纸币!”
“哼,纸币,这些乡下人……”
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这时,出乎他预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就该被你怀疑?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司机出乎预料的遭到反击,有点懵了,他把车熄了火,扯下手套,回过头来准备认真地和刷鞋匠吵一架。

他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了不起?乡下人坐车可以不给钱?看你们那伙子人,上七八个人,投一两个硬币,还有五毛甚至一毛的。

我还冤枉你们不成?
刷鞋匠说,别人买不买票我不知道,我投了币买了票,你就不能冤枉我!
车上赶着上班的人们开始鼓噪,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

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匠,刷鞋匠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大叫着,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司机仿佛是遭到小鸡突然袭击的老鹰,一下子没回过神来。

待他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恢复了鹰的本色,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扳手说,钥匙拿来!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

刷鞋匠两眼血红地瞪着他说,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很快,接到报警的110来了,警察对刷鞋匠说:就算你买了票的,别闹了,行不?
刷鞋匠梗着脖子说:不行!得开箱!
司机扳手握得紧紧的,但当着警察的面又不敢有所作为。

急着上班的人都坐别的车去了,只剩下几个不太急的人在车上看热闹。

我也在车上,我要看看这件事的最后结果。

警察没办法,就对司机说,你就把钱箱打开吧!遇上这犟人了,你还真没办法。

司机说,钱箱贴了封条的,只有公司的财务人员能打开。

警察给公司打了电话,半小时过后,公司一个经理和财务人员赶来了。

经理说,这不是瞎胡闹吗?这么一箱钱,你就能认出你那一块?刷鞋匠从口袋里扯出一个牛皮纸做的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排着几张一元面额的钞票。

他说,你查,里面保准有一张钱像这些钱一样,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

经理从钱箱里果然找出了一张左上角贴着一小块黑胶布的钱,说,对,是有这么一块。

好了,我宣布你是投了币的。

刷鞋匠梗着的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车继续开。

我蹭到刷鞋匠旁边坐下,问他,你咋想出这招的。

刷鞋匠说,如果你遭怀疑地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

你这可是毁损人民币啊!是违法行为!
不碍事,能抠掉,一抠就掉!
刷鞋匠一面说着,一面很认真地抠下一块,给我做示范。

节选自《南方周末》(本文有删改)
(1)
“刷鞋匠的绝招”的“绝”在哪里?
(2)
划线句中的“哽咽”一词表达了主人公哪些复杂的情感?
(3)
文中的“刷鞋匠”是哪一群体的代表?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4)
有人认为刷鞋匠坚持验票的行为太过偏执,是矛盾的制造者。

请你结合其遭遇反驳这种观点。

8. (16分) (2018七上·徐闻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

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

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

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

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

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

”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

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

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

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

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

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⑪当天睌上,回到家里,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

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⑫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

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躺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那特有的眼神。

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爱你要上学!”
⑬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

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

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

⑭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

但那熟悉的确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

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已汹涌的感情。

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
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今天的我,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1)填空。

①文段是运用第________人称来叙述的。

③-⑫段是按________顺序来记叙。

②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2)第⑭段中画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简要概括文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4)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略写?哪门子些内容是详写?为什么?
9. (15分)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木棉英雄树
王西冀
①一个朋友打电话欣喜地告诉我:木棉花开了!这一消息,勾起了我心中深藏的向往,心绪久久激荡。

我常常在南疆大地上穿行,无论是匆匆而过,还是徜徉流连,我都对木棉树格外地关注。

我很想写一篇赞颂木棉的文章,这种沉淀,时时翻起,这种蕴积,常常涌动,久久牵着我的心,不能释怀。

朋友的喜悦又叩启了我的心扉。

②说起来,我对木棉树的留意始自它的别称。

③木棉树,被誉为英雄树;木棉花,被赞为英雄花。

世间之树,人间之花,有谁能够数得清,为什么把如此豪壮的称谓独独赋予它呢?有人告诉我,这是从明末诗人陈恭尹的一首诗而来:“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月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我想,因这首诗里有“英雄”二字而名之,未免太肤浅了吧。

诗人又是如何感悟出这两个字的呢?“浓须大面”之树是何其多!
④我总想从木棉身上找到一些特殊的理由。

⑤我品味过它的身世性格。

木棉产于粤、桂、滇、闽一带,又名攀枝花。

木棉树不择地,只要温度适宜,落子生根,极易成活,生长迅速。

其树姿雄奇,花瓣艳丽。

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扶,而木棉花却是先叶而放,叶长花落,直面天然,兀自突现,独领风骚。

它不喜欢聚积成林,而是散在田埂地头,沟边溪角,旷野丘陵,一二相列,三五为多,从不择占地势,更不居高自傲。

⑥我观察过木棉的盛衰兴替。

2,3月的天气,乍暖还寒,万木复苏,千绿竞长,田野大地几乎是清一色之时,木棉花就张开了笑颜,把灿烂和热情送给人们,释放它的风韵。

肃杀的冬后有了别样的情调和绮丽,人们生活中也因此有了异样的色彩和激情。

而当百花齐放的春天翩然而至时,木棉花已绽放了又悄然退下,化作春泥了。

它的大方、它的喜悦、它的鲜艳、它的无私,解了多少百姓劳作的疲乏,给了多少游子奋斗的自信啊!
⑦如此看来,这些不是一种英雄心理、英雄形象、英雄行为的写照吗?它给人的感奋、示范、奉献和憧憬,不正如英雄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和希望吗?
⑧望向窗外繁花似锦的木棉,那勾勒分明的枝干如英雄的铮铮铁骨,傲立于千娇百媚的群芳中,那热情似火的花朵,如英雄绽开的笑脸,鼓舞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那独然于世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胸怀,无不昭示着英雄的
赤子之心!
⑨旖旎三月,木棉花开,英雄永在!
(选文有改动)
(1)本文从哪些方面写了木棉树的特殊之处,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3)第⑦段的句式有何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4)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八上·靖江月考) 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事、一些人让我们无法忘记:或许只是一声轻轻的问候,就在自己的心头荡起层层涟漪;或许只是琐屑到举手之劳,似乎不值得提起,但走过多少个日子,依然温馨满怀……
请以“那一次,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1、
3-2、
3-3、
3-4、
3-5、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1、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5-1、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
6-1、
6-2、
6-3、
6-4、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