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数学平均分

人教小学数学平均分
人教小学数学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

————————————————————————————————作者:————————————————————————————————日期:

2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备课纸

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153 班

姓名:刘露学号:156004034

科目小学数学课题平均分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分布在书本的7-14页,包括例题一、二、三以及练习二。

作为除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关于这方面明确清晰的知识,所以相对而言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直观形象、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活动。

本课时是除法学习的基础,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认识“平均分”,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能进行平均分,掌握几种平均分的方法。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目标:

1.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性;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目标:

1.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难点: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关键:在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

法、讲解法、

演示法

教具学具

PPT,小圆片、正方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平时都有去过超市吗?那有没有一个人去过超市呀?

组织语: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视频,视频中的小孩子们是三胞胎(简单介绍),请你仔细观看视频,等会儿请同学来说说有哪些引起你注意的地方?

预设:买东西、分东西等。

提问:同学们注意他们在分东西。大哥篮子里放了很多白糖,自己一个人提不动了,在分给两个弟弟,现在问题来了,那大哥可以怎样来分他自己篮子里的白糖呢?

PPT呈现:6包白糖与3个购物篮。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购物分东西来导入,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视频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交流建构

例1教学: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组织发言:接下来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想帮助哥哥怎么分?为什么只要有你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分法都可以举手来说。

预设1 预设2 预设3

1/1/4

因为哥哥最大,所以哥

哥拎4包,两个弟弟各

拎1包。

1/2/3

哥哥大拿3包,二哥

拿2包,弟弟最小拿

1包。

2/2/2

三胞胎一样大,所以他

们每个人的力气一样

大,每人拿两包最公平。

4

学过程评价+提问:大家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帮助哥哥想出这么多方法。而且都给出了自己的理由。最赞同哪一种分法?

预设:第三种。

过渡语:最近我们是不是刚过完中秋节,同学们在中秋节都做了什么呀?你们都知道关于那些中秋节的知识?

预设:赏月、吃月饼等。

创设情境:现在,老师想让你们当当蛋糕店的老板,看看你们谁最会做生意。假如蛋糕店在早上做了18个月饼,现在有6个盒子(盒子上贴有价格标签25元),那么你准备给每一个盒子里放几个月饼比较合适?请每个小组用你们手头的小圆片和正方形纸片来模拟一下,你们会怎么分。预设:平均分的和不是平均分的。

追问:现在同学们这么多种分法,每盒月饼价格都一样,你们愿意买哪盒月饼?

预设:不是平均分中月饼最多的那盒。

追问:那这样谁都不愿意买月饼少的那几盒月饼。那你这个老板不是就要亏本了吗?所以大家觉得月饼怎么样分最合理?

预设:平均分。因为月饼都一样多,大家就不会只买多的那几盒,少的那几盒卖不掉了。

评价:大家的分法都不一样,但是我们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每个月饼盒分同样多的月饼最合理。

PPT呈现:两种平均分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两种分法,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一样的地方?

预设:他们都分得一样多。

引出概念+揭示课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也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平均分)

提问:同学们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预设:每份是什么意思?

回答:每份就相当于每一个篮子、每一个月饼盒这样的一份。

PPT呈现:一共有()盐,平均分成()份,每()包一份。

提问:请同学来说一说。谁能像这样来说一说月饼是怎么分的吗?

5

教学过程总结+练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分东西的情况,像这样分的同样多的,就叫做平均分。接下来,来检测一下我们同学到底有没有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PPT呈现练习(动态):

评价总结:看来大家都知道平均分的概念了,都没有掉进老师的陷阱里。大家再一起说一次平均分就是......。

设计意图:选取三胞胎作为素材,因为三胞胎成长状况相似,所以自然引出分的一样多;选取中秋装月饼,月饼盒上有价格的标签,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就自然知道要分一样多,因为谁也不愿意价格相同自己买的月饼比别人少。这两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渗透团结友爱、公平和中秋节传统节日等方面的教育。

例2教学:等分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圆片和正方形模拟将18个月饼平均分成6分,看一看每份是几个?已经在每个盒子平均分3个月饼的同学回忆一下你是怎么分的,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完成后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自己的分法。

预设1:1个1个分;

预设2:先每份放2个,再每份放1个;

预设3:3个3个分。

(PPT跟着动态演示)

追问:同学们总共有这三种分法,请用第一种分法的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相出这么多分法,同学们自己觉得哪种方法既快又简便就用哪种方法去平均分。

预设:因为我们怕不够分,所以保险起见,就一个一个分。

6

7

程 评价+提问:看来你们都是保守派。请用第二种分法的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 预设:估算每份2个够分,然后保险些再把剩下月饼的一个一个分。 评价+提问:你们比第一组大胆一些,还运用了估算的思想,非常好。那用第三种方法的小组是怎么想的。 预设1:.因为估算3个月饼应该够,就3个3个分,结果刚好够。 预设2:因为3*6=18,所以总共18个月饼,平均放到6个篮子里刚好每个篮子里放3个月饼。 评价:第一个小组直接是估算出来的,很厉害吧。第二小组运用了转化的思想,也非常会动脑筋,想到了用我们学过的乘法来解题,非常会思考。 总结+过渡: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但是结果是不是都是相同的呀。谁能来说一说平均分的结果吗?(请多个同学来说) 预设:把18个月饼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3个。 过渡+练习:同学们都知道怎么平均分了吗?光说可不行,练习见分晓。 PPT 呈现练习(动态): 评价:大家做的都不错,看来对平均分的方法都掌握的不错了。

总结:我们掌握了平均分的不同方法,而且都会运用这些方法了。这种求每份有多少的,也就是求每份数的平均分,我们叫做等分。

设计意图:运用例1教学中就已经出现的素材,让同学们借助学具自己合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在交流中了解更多的方法,再练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题,让学生自主感受平均分方法。

例3教学:包含 导入:三胞胎兄弟在超市里买了8包软糖,每2包是一份,请问可以分

成几份?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怎么分。

8

程 预设1:把两包糖圈起来,总共有4个圈,也就是4份; 预设2:我们用小圆片摆,两个两个放在一起,总共有4份; 预设3:我们想到了乘法算式,2*4=8,所以就有4份。 评价+追问:同学们都非常会思考,我想问问用第三种方法的同学,怎么就是4份了呢?谁能来清楚的说一说。 预设:因为8包糖,两包一份,可以分成几份,相当于8里面有几个2,这是乘法的意义,所以就是4份。 评价+练习:说的很清楚吧。这又和乘法联系起来了。这种求份数的平均分我们把他叫做包含。接下来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PPT 呈现练习(动态):

评价: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快,你们都是怎么这么快就做出来的? 预设1:圈一圈

预设2:乘法

评价:看来大家真的都掌握的不错了!

设计意图:仍然用例1教学的素材,用分糖这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有兴趣探索不同的分法。重点突出利用乘法来分的方法,是为后来表内除法做铺垫。

三、课堂小结

引导提问:同学们我们看着黑板,回忆一下我们今天都学了哪些知识。我们请今天还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知道了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叫做平均分。

追问:关于平均分你还知道什么?

预设: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

评价提问:小脑袋转的真快,那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类型,谁来说一说。 预设:求每份是多少的是等分,还有求有几份的是包含。

9 追问:谁能说的更加数学化一点?

预设:求每份数的是等分,求份数的是包含。

评价:你们两个说的都是对的。但是第一个同学说的有点口语化了,在有专业的而数学名词的时候,我们尽量数学化一点,好吗?这是大家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哟。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根据学生说的不完整的地方加以引导提问,使学生自主的将学习内容总结的完整化。

四、练习巩固,深化提高

过渡: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同学们也都小结过了,接下来,我们就做一道在前面基础上,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PPT 呈现练习(动态):

设计意图:习题的的难度由低到高,且每一题都涉及了本堂课学习的不同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们巩固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板书

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叫做平均分。)

等分:求每份数 包含:求份数

教学反思1.视频素材可以更恰当一点,因为是韩国的节目,所以不太适合小学生;

2.可以考虑更精心设计一些不是平均分的情况加以对比,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因为在设计的分东西的环节中,很多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都会进行平均分,不能有很好的对比效果;

3.等分和包含的概念可能对于学生来说太过抽象。

10

人教小学数学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

————————————————————————————————作者:————————————————————————————————日期: 2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备课纸 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153 班 姓名:刘露学号:156004034 科目小学数学课题平均分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分布在书本的7-14页,包括例题一、二、三以及练习二。 作为除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关于这方面明确清晰的知识,所以相对而言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直观形象、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活动。 本课时是除法学习的基础,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认识“平均分”,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能进行平均分,掌握几种平均分的方法。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目标: 1.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性;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目标: 1.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难点: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关键:在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 法、讲解法、 演示法 教具学具 PPT,小圆片、正方 形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平时都有去过超市吗?那有没有一个人去过超市呀? 组织语: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视频,视频中的小孩子们是三胞胎(简单介绍),请你仔细观看视频,等会儿请同学来说说有哪些引起你注意的地方? 预设:买东西、分东西等。 提问:同学们注意他们在分东西。大哥篮子里放了很多白糖,自己一个人提不动了,在分给两个弟弟,现在问题来了,那大哥可以怎样来分他自己篮子里的白糖呢? PPT呈现:6包白糖与3个购物篮。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购物分东西来导入,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视频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 二、自主探索,交流建构 例1教学: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组织发言:接下来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想帮助哥哥怎么分?为什么只要有你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分法都可以举手来说。 预设1 预设2 预设3 1/1/4 因为哥哥最大,所以哥 哥拎4包,两个弟弟各 拎1包。 1/2/3 哥哥大拿3包,二哥 拿2包,弟弟最小拿 1包。 2/2/2 三胞胎一样大,所以他 们每个人的力气一样 大,每人拿两包最公平。 4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3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教学设计: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练习题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35 ()×6=24 8×()=32 20÷5= 36÷9= 18÷2= 28÷7= 32÷4= 18÷6= 45÷9= 18÷6= 32÷8= 20÷5= 15÷5= 30÷6= 16÷4= 21÷3= 15÷3= 二、填一填。 1、在算式20÷5=4中,被除数是(),5是(),4是() 2、被除数是35,除数是5,商是()。算式: 三、列算式。 1、一共有12个西瓜 (1)每只小猴子搬2个西瓜,需要()只小猴子。 算式: (2)有6只小猴子来搬西瓜,每只小猴子搬()个。 算式: 2、16个珠子。 (1)分成2串,每串有()个珠子。 算式: (2)如果把这些珠子每8个串成一串,可以串()串。 算式: 3、有12根小棒。 (1)平均分成3捆,每捆()根。算式: (2)每2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3)每6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4、有24只,如果每3只小猪住一间房,一共需要()间房。 算式: 5、一共有36个土豆,小老鼠每次运9个土豆,要运()次才能运完。 算式: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35 ()×6=24 8×()=32 20÷5= 36÷9= 18÷2= 28÷7= 32÷4= 18÷6= 45÷9= 18÷6= 32÷8= 20÷5= 15÷5= 30÷6= 16÷4= 21÷3= 15÷3= 二、填一填。 1、在算式20÷5=4中,被除数是(),5是(),4是() 2、被除数是35,除数是5,商是()。算式: 三、列算式。 1、一共有12个西瓜 (1)每只小猴子搬2个西瓜,需要()只小猴子。 算式: (2)有6只小猴子来搬西瓜,每只小猴子搬()个。 算式: 2、16个珠子。 (1)分成2串,每串有()个珠子。 算式: (2)如果把这些珠子每8个串成一串,可以串()串。 算式: 3、有12根小棒。 (1)平均分成3捆,每捆()根。算式: (2)每2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3)每6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4、有24只,如果每3只小猪住一间房,一共需要()间房。 算式: 5、一共有36个土豆,小老鼠每次运9个土豆,要运()次才能运完。 算式: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中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认识“平均分”,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等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学情预设:(1)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1)问题:同学们要把10个面包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完成。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操作的不同情况。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你能不能根据分的结果,把它们分分类? (2)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一种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一种是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3)根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份是多少,有几份。 (4)突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逐步出示含义)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件出示:小红拿来

小学数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教案

1、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按例1内容准备实物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②交流汇报 3、引入例2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巩固书第14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虚线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三)

平均分(三) 教学内容: 教材P10页,例3及“做一做”的第1、2小题和练习二的第5、6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

说说分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 1、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出示例3】 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一份分2个果冻,有8个果冻,能分成几份?) 2、合作探索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 (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 (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3、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1、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小题。 摆一摆,填一填。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平均 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平均分》教案【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问题解决: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环节,发现数学的魅力,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同伴之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 4.数学思考:渗透迁移。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插图、ppt课件、投影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森林,参加小动物们的欢乐聚会吧!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幅图,你们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说? 生:…… 师:真棒!还有吗? 生:…… 师:你回答的真详细!还有谁也找到了信息呢? 生:…… 师:不错,同学们都找的很仔细,那我们把这些水果分给这些小动物,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生:愿意! 二、讲授 师:我们先来帮帮熊猫兄弟俩吧!看!他们来了!(教师贴图)一共有六根竹笋,要全部分给他们俩,可以怎么分呢? 生:每只熊猫三个!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生:…… 师:老师是这样分的,熊猫哥哥分一个,熊猫弟弟分5个。那同学们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 (教师板书学生的分法) 师:同学们真棒!找出那么多种分法,那其中你最喜欢哪种分法呢?

二年级数学下《平均分教学》

二年级数学下《平均分教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 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完整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8~11页,例1、例2及练习二1题、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动手操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糖果若干、小棒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都是6,班上刚好每小组3人)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 (4)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5)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有几种分法? (1)讨论分配方案。 (2)同桌一起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2、分一分: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 教科书第12~14页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件,按例1内容准备实物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②交流汇报 3、引入例2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平均分 教学内容: 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1、例2数学第三册课本P13~14页,例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 2 成“平均分”的表象。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 3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请你认真听。讲述兔妈妈分萝卜(1 的故事。)、同桌讨论可以怎么分。(2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展示各种分的情况。(3 )、请同学们观察各种分的结果,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4 )、学生观察汇报。(5)、从观察中我们发现第三种分法最好,因为两只小兔分的同样多,最(6 公平,我们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字叫平均分。 3、出示课题)、老师举一个平均分的例子。(1 )、同学们举一个平均分的例子。(2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5个橘子平均分成15:把2教学例、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看课件做题。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了平均分。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把15套子平均分成5分,怎么分?有几种分法?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巩固练习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 张洪学校张时婷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

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1 ……………………………………………………………最新资料推荐………………………………………………… 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二(1)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 各小组汇报。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二)

平均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小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课本、课件、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前老师了解一下,同学们在家帮爸爸妈妈干过家务吗?都干那些家务? 生:干过,如:扫地,洗碗,洗衣服...... 师:你们真能干啊.今天大兔和小兔也在帮妈妈干了家务,咱们一起瞧瞧去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小兔们都帮妈妈干了些什么?生观察图后自由回答(种萝卜)。 二、学习新知 1.分萝卜 师:兔妈妈为了奖励小兔们,要把10个萝卜分给大兔和小兔,该怎样分呢? 这就需要大家帮兔妈妈想想办法。(课件出示问题。) 师:这儿有10个萝卜,要分给两只兔子,这是大兔(贴大兔),这是小兔(贴小兔),该怎样分呢?

师:老师想这样分,哥哥1个,弟弟9个,并把这种分法记录起来。(在黑板上举例作出示范)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师:现在,每组同学就以小棒代替竹笋,把10个竹笋任意分成两份,看一看有多少种分法?注意:别忘了在白纸上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合作默契,哪一组分法最多?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物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自然引出“任意分”。)生:同桌合作,探究分法:分成2份,每一份有多少根小棒。 师: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指导。 师:老师发现大家有许多种分法,谁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我把10根小棒分成2份,大兔()个,小兔()个…… 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数字作记录。 熊猫哥哥 1 2 3 4 5 6 7 8 9 熊猫弟弟 9 8 7 6 5 4 3 2 1 师:我们有这么多分法,大家可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法,先自己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师: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有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样多的; …… 师:那你们认为哪种分法公平呢? 生:同样多…… 师:在数学中把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我们叫“平均分”。然后教师板书课题: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生:把一些东西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找几个学生多说几遍什么是平均分,然后师生一起说。教师板书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师:小兔们最喜欢平均分这种分法,现在,同学们能把这10个萝卜平均分给两只小兔吗? 学生:动手分10根小棒。 师:现在,每只兔子分到了几个萝卜?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准备: 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

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二、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小学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小学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

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

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 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 3. 教育学生养成礼貌待人和互帮互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师:哎,这里在干什么啊?哦!原来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丰收庆祝会呢。请你仔细观察,你在这里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啊!现在我们想一想,每种小动物最爱吃的是什么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 (1)引出问题。 出示课件: 师:这么多的竹笋,该怎么分哪?能帮帮它吗?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用10个棋子代替10个竹笋,帮两只熊猫把竹笋分一分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汇报结果。 师:分好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呀? 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3)对比分析。 师:同学们,帮两只熊猫分竹笋,有好多种分法。一起看,在刚才这几位同学所说的分法中,这一种(指上面一类)主张给大熊猫多一些,认为大熊猫的饭量大;而这一种(指下面一类)呢,觉得应给小熊猫多一些关照;在这些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既没有多给大熊猫,也没有多给小熊猫,而是怎么分的呢? (4)感受“同样多”。 小结:一共有10个竹笋,分给了2只大熊猫,每只熊猫分得5个竹笋。 (5)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每只熊猫分得5个竹笋,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啊?师:公平,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经常使用平均分。 2.分桃子。(感受第一种分法) (1)师:小猴子看见我们帮熊猫分了竹笋,它们也等不及了。请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一)

( 课题 课时 平均分(一) 第 1 课时 班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 P13~14 页,例 1、例 2 及练习三中相应 的习题。“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对于“平均分” 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积累,系统、 更深入的认识“平均分”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 象。 2、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基 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本节课教学的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 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过“平均分”的过程,在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 中,体验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2)、各小组动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手操作 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1、创设情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 (3)、各小组汇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 境,感 受“平 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 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 报情况, 性、创造性。教师引导 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 均分” 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 (2)、学生观察 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 数量不相同) 汇报。 识平均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