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悲剧人生与他的性格弱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备的悲剧人生与他的性格弱点
刘备是一个没落的东汉皇族,出身卑微,没有显赫的家世,自己在仕途也没有任何功名,可以说是两手空空的白衣,但他最后却成为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占据一方,三国鼎立。
历史上的刘皇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在丛多的评论
中,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仁君,爱民如子,这从火烧新野,携民过江看得出;更是一个重义诚信的好长兄,这表现在他与关羽、张飞的交情:还是一个爱戴部下的好领导,赵云千里走单骑救下刘阿斗,他却摔阿斗。
刘玄德果真是一个像上述所讲的人么?笔者却不这样认为,他其实是一个心狠手辣,骄奢淫逸的奸雄,因为他的这些性格弱点,也葬送了他造就的刘氏王朝。
一、刘备之伪
刘备虚伪的性格让很多人为他效力。
首先当推他在《三国演义》四十一回中的表现。
赵子龙好不容易千里走单骑救下了他的嫡长子,而他却当着众将士的面把阿斗摔在地上,并且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1]P187他不爱阿斗,为什么最后还传位给他呢?这分明是在笼络军心,骗得赵云泣拜日:“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1]P187之后在八十五回永安托孤时,他泪流满面的诉说让孔明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
他是这样对丞相说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无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1]P377这不是言不由衷么?让卧龙死心塌地辅佐后主,难怪明朝文学家李贽会大呼:“只此一语,便得孔明之魄,玄德真奸雄哉! ”
还有在第十九回中也看出刘备虚伪的性格。
吕布被擒,求刘备为之讲情:“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1]P89刘备点头答应,但一转眼又劝曹操杀吕布,一点不念其辕门射戟之情,此等忘恩负义之人又岂能称得上仁义呢?所以作者仍不免跳出来借吕布的口骂道:“是儿最无信者!”[1]P89同样的,当他被曹操打败,只身投奔冀州,答应表示招关羽来归,可结果是他使奸计欺骗了袁绍。
[2]P84关云长连杀袁本初两名上将颜良和文丑,他为了与兄弟见面在袁绍面前搬弄是非,硬是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还大摇大摆地走了。
刘备也因为虚伪,造成悲剧就是使他失去了了政治时机,甚至是失去了人才。
荆州刘表病重,不久就离开人世,曾经多次想把荆州让给刘
备。
在四十回回中,“却说荆州刘表病重,使人请玄德来托孤。
”
[1]P179“表曰:‘我病已入膏肓,不久便死矣,特托孤于贤弟。
我子无才,恐不能承父业,我死之后,贤弟可自领荆州。
’玄德泣拜曰:‘备当竭力以辅贤侄,安敢有他意乎!’”【1】P179因为刘备不想乘人之危谋取别人的政权,更不想与刘表的儿子同宗相残,败坏自己“仁慈之主”[1]P174的名声。
这时刘备只要放下虚伪的面纱,答应刘景升的要求,自己可以轻而易举的成为荆州之主。
不至于后来赤壁之战,曹操兵败,诸葛亮用计取得了荆州。
鲁肃第一次要求刘备归还荆州给东吴,诸葛亮推辞说,“子敬乃高明之士,何故亦出此言?常言道:物必归主。
荆襄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
吾主固景升之弟也。
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1]P228这次刘备是在辅佐刘琦。
第二次,在刘琦病亡后,鲁肃又来要求刘备归还荆州。
“孔明曰:‘曹躁统百万之众,……暂借荆州为本;待我主别图得城池之时,便交付还东吴。
……?’”[1]P236就是因为荆州是东吴的,以致于东吴对荆州虎视眈眈,导致后来关羽的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二、刘备之逸
刘备不仅是一个披着“仁君”外衣下的伪君子,还是一个没有主见、无能,只知吃喝玩乐的人。
这突出的表现了刘备的第二个性格特点“逸”。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刘备自从得了卧龙的辅佐后,自认为手中就有了保命符,就如他所说的“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
”[1]P175天天可以逍遥快活。
“一日,有人送雄牛尾至。
玄德取尾亲自结帽。
孔明入见,正色曰:‘明公无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耶?’玄德投帽于地而谢曰:‘吾聊假此以忘忧耳。
’孔明曰:‘明公自度比曹躁若何?’玄德曰:‘不如也。
’孔明曰:‘明公之众,不过数千人,万一曹兵至,何以迎之?’玄德曰:‘吾正愁此事,未得良策。
’”[1]P175看看刘备的回答真的是前言不搭后语,整个人就一个“二世祖”的形象。
当曹操差夏侯悖引十万雄兵,杀奔新野。
玄德召关羽、张飞二人入,“夏侯悖引兵到来,如何迎敌?”[1]P175难怪张飞会笑话刘备,“哥哥何不使‘水’去?”[1]P175把刘备胸无大志,只知玩乐的性格表露无疑。
之前在三十四回中还说“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
[1]P154我看就是有了家底,也知道吃喝玩乐,早晚有一天会把家底败光,和他选中的刘禅没什么两样,怪不得死也要把皇位传给和自己性格差不多的阿斗。
正是由于什么事都有诸葛亮和他的文臣、武将来处理,造成了他懒散,贪图安乐,不图上进的性格。
刘备贪图享乐的性格,悲剧就是差一点死于孙夫人的“石榴裙下”。
刘备是一个贪恋女色,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人。
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中,刘备自从与孙夫人结婚后,“自此连日饮酒”[1]P240,乐此忘彼。
公瑾早就看出刘备的心思,他对孙权修书一封这样说,“……愚意莫如软困之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
……”[1]P241让刘备玩物丧志。
同样东吴的另一大臣张绍也对孙仲谋说,“公瑾之谋,正合愚意。
刘备起身微末,奔走天下,未尝受享富贵。
今若以华堂大厦,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远孔明、关、张等,使彼各生怨望,然后荆州可图也。
主公可依公瑾之计而速行之。
”[1]P241“玄德果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
”[1]P241好在诸葛亮想得周全,知道他会沉迷女色,在去东吴时给了他三个锦囊,第一个锦囊国太救了他,第二个锦囊孙夫人救了他,第三个锦囊使“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1]P244刘备连女色这一关都过不了,何以成就霸业。
还是书中评论得对,“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屋黄金。
谁知一女轻天下,欲易刘郎鼎峙心。
”[1]P243
三、刘备之狠
刘备还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损人利己,不为别人着想,毫无人情味,没有怜惜之情。
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中,张飞因为过度饮酒,鞭打吕布岳父曹豹,他在一气之下把徐州的军情告诉了屯兵在小沛的吕布,吕布星夜夜袭徐州,把徐州和刘备家眷都丢了。
“关公顿足埋怨”[1]P64,“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
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
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
”[1]P65刘备丢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只是感叹,仲昆想死,却在为兄弟的自刎行为痛哭。
虎毒还不食子呢?刘备你也太心狠了吧!比起《史记·淮阴侯列传》对汉高祖刘邦的记载“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在第一回“桃园三结义”,刘备若不是看中张飞与关羽的“形貌异常”[1]P2及“相貌堂堂,威风凛凛”[1]P2,为自己将来征战天下,有帮助何故与他们结为异性兄弟。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回说明了他的心狠手辣。
在第三十四回中,刘备应邀去赴荆州的“鸿门宴”。
在他“更衣时”,伊籍“附耳报曰:‘蔡瑁设计害君,城外东、南、北三处,皆有军马守把。
惟西门可走,公宜速逃!’玄德大惊,急解的卢马,开后园门牵出,飞身上马,不顾从者,匹马望西门而走。
”[1]P155连自己心爱的部下赵云都不管,只顾逃命去了,可见刘备之蛇蝎心肠。
刘备心狠手辣的性格,对他造成的悲剧有以下这些。
刘备最自私自利和绝情的是,为完成自己一统华夏,不惜舍弃自己的至亲骨肉,而最让人发指的是吃人肉,而且这人肉是与他同性之人的结发妻子。
在《三国演义》十九回中,吕布追刘备到了小沛,“玄德见势已急,到家不及,只得弃了妻小。
”[1]P84这与当年汉高祖刘邦在彭城之战一战中战败,在逃跑途中,靠推儿子、女儿总算逃过一劫。
这人品实在是太差了。
还有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后来的逃跑中,“一日,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问其姓名,乃猎户刘安也。
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遂饱食了一顿……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
玄德不甚伤感,洒泪上马。
”刘安的行为是凶残和没有人性的,让人不齿,但刘备只是“洒泪上马”[1]P85,一走了之。
没有对刘安家人赔礼道歉和对他们给予一点物质的帮助。
反观曹操这一乱世奸雄,在听到刘安杀妻为食之事之后,“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1]P85。
这一比较,刘备比曹操更“奸”更“狠”。
四、刘备之骄
刘备在蜀中称帝之后,文有诸葛亮、李严、法正等文臣帮他治理国家,武有张飞、赵云、魏延等武将帮他行军打仗。
随着国力的兴盛,政权的稳固,骄傲之心也随着兹长。
随着关羽阵亡,张飞惨死,作为异性长兄的刘备,“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
”[1]P360“二弟俱亡,朕安忍独生。
”[1]P360他誓死要讨伐吴国。
先后有赵云、诸葛亮等的苦谏,以及学士秦宓的死谏。
他都没有改变想法,因为如果她与东吴结盟一起攻打曹魏政权,汉献帝突然冒出来自己没有死。
那时自己该怎么办?自己这个皇帝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为他人做嫁衣,便宜了汉献帝。
这个时候是铲除孙氏政权的最好时机,“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况且这次攻打吴国,可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结果。
一、在旁人眼里我这是在为我的结义兄弟报仇,这是“名”。
二、利用这次机会攻打吴国,胜利了就
得“利”,倘若失败了会有诸葛亮帮他收拾残局。
不会影响
自己在世人眼中的光辉的形象。
但刘备也怕失败,在八十一回中,他向“神仙”询问此次战争的成败。
“神仙”李意“画一大人仰卧于地上,傍边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遂稽首而去。
”
[1]P360刘备得到的这个结果当然是凶兆,出兵不利。
所以他“不悦,谓群臣曰:‘此狂叟也!不足为信。
’即以火焚之,便催军前进。
”[1]P360在明知讨伐不利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出兵。
他笑“神仙”狂傲,其实是他在狂傲,在骄傲自大。
刘备骄傲自大及造成的悲剧就表现在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
胜多的经典战役。
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之一, 这次战役使蜀国军事力量直线下降,也奠定了蜀、魏、吴三国的鼎力局面。
吴、蜀交战初期,在八十二回中,“蜀将吴班领先锋之印,自出川以来,所到之处,望风而降,兵不血刃,直到宜都。
”[1]P363可以说蜀兵众将士在先主的带领下,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令吴军闻风丧胆。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大军抵达夷陵和以陆伯言为首的吴军对峙。
破了巫县、秭归等地,斩首潘璋、甘宁、马忠、糜芳等人。
这连续的军事胜利,是刘备有生以来完全靠自己的指挥取得的,这些胜利也使他逐渐迷失自己,好大喜功滋生骄傲轻敌的情绪。
“先主问曰:‘陆逊何如人也?’马良奏曰:‘逊虽东吴一书生,然年幼多才,深有谋略;前袭荆州,皆系此人之诡计。
’”[1]P369刘备是怎样回答的,“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1]P369关羽已在阴沟翻了一回船,刘备还没有接受教训,真是太过于自大了。
马良再三劝阻他也没有听。
陆逊的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5]刘备戎马半生,久经战阵,对火攻并不陌生,其屯驻新野时,便曾火烧博望,为其生平得意之作,其作连营,必曾考虑到对手火攻而作相应的部署和戒备。
东吴方面,火攻向为其长。
夷陵之战时,陆逊已仕吴二十余载(按:《三国志·陆逊传》载“孙
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
考《三国志·吴主传》,建安五年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则迄章武二年,陆逊已仕吴二十二载。
) ,历经赤壁之战、荆州战役,以陆逊之能,不可能坚守半年而一朝顿悟火攻之计,必因刘备部署精密而苦于无机可乘。
而当刘备骄惰之心已生,戒备必然松懈,遂被陆逊果断抓住战机,施以火攻,而至大败。
[3]P45连年轻的君王曹丕也笑话刘备,“刘玄德不晓兵法;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以拒敌者乎?包原隰险阻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
玄德必败于东吴陆逊之手,旬日之内,消息必至矣。
”[1]P371刘备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败在陆伯言手下,最后含恨死在永安宫。
真可悲啊!悲哀在其平时事事依赖诸葛亮,没有进取心,最后含恨沙场。
刘备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出身卑微形成了他复杂的性格,而他的性格又是造成其政治悲剧的主要原因。
[4]P55在这乱世中,使他形成了“伪”、“逸”、“狠”、“骄”四种性格;在这乱世之中,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人人为了自己生存下来不折手段,如曹操不折手段不注重社会名声,使他获得了“奸雄”的称号,刘备这个伪君子也想到了这一点,首先以他的“伪”获得了“任君”美名,这为他留住人才提供了便利,文臣诸葛亮、庞统、法正,武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才,这也使他失去了刘表把荆襄拱手让给他的绝佳机会;在这乱世之中,一个人要想活下去必要时得“狠”,他的“狠”使两川成了他建立蜀汉政权的
基地,也使他逃过了蔡瑁和吕布的追杀;在这乱世之中,获得了政权,有了自己的根据,长年累月的奔波,像刘备这种小人就是为了生活更好,他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去享受人生,使他形成赖惰好乐的性格,这之中“逸”的性格也伴随着出现,让他的命险些葬送于女人的温柔香孙夫人的手中,幸好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想的周全,在刘备去入赘前给了他三个保命锦囊,一次次地让它化险为夷。
在这乱世之中,正是他养成了以上三种“伪”、“逸”、“狠”的性格,取得成就后,便日渐骄傲自大、好大喜功起来,这时他性格上的性格弱点完全暴露出来了,关羽的死,义子刘封因为误听小人的谗言,而使关羽惨死,但刘封军师上的错误,自有法律惩治,罪不致死,怎么说,刘封也是他的半个儿子,不顾及亲情,完全体现了他的“伪”和“狠”的性格,夷陵之战中,自己骄傲自大,穷兵黩武,在没有知名宿将和军师诸葛亮的情况下,以一己之才去指挥他的七十万大军,结果被陆伯言一把火把自己多年辛苦积蓄的军事成果付之东流。
这是他人生的宿命,也是他性格的悲剧,更是他最终的归宿。
参考文献:
[ 1 ]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1986(第一版).[2]王前程.《三国演义》圆形人物论[J].明清小说研究,2004(4):84-85
[ 3]彭凯.略论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第3期:43-45
[4] 赵文慧.刘备的性格分析[J].淄博师专学报,2009 年第1 期:52-56.
[5]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致谢
毕业论文暂高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凯里学院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
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在是荣幸之极。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匪浅。
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与各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时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
再次,我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陆跃升老师。
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他都费尽心血。
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他表示感谢。
如果没有陆跃升老师的精心指导,我就无法完成我的毕业论文。
同时,感谢所有的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福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感谢一直陪伴我四年的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作的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