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措毕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美姑县彝族农民达者某某家的尼木措毕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宗教与西部边疆研究·
尼木措毕中的女性角色研究*
———以美姑县彝族农民达者某某家的尼木措毕为例
曲比阿果
提 要:关于彝族尼木措毕的研究较多,但从仪式与女性角色的角度讨论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是一个崭新的视角。
尼木措毕是凉山彝族祖先崇拜中最为重要的送灵仪式,彝族人一般将其理解为晚辈对长辈的债务关系,因此该仪式基本上被当作活人对逝者的义务来践行。
文章通过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中女性角色的研究说明,女性在尼木措毕仪式中既是祭祀的对象,也是仪式的参与者和服务者,更是仪式禁忌的排斥对象,这些既互相矛盾也互相联结的观念与行为呈现了彝族女性在宗教和仪式中角色及其象征。
妇女既在仪式之中,也在仪式之外,这似乎也就是凉山彝族女性角色的仪式性表达与反映。
笔者试图用宗教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从仪式之外看仪式,虽然彝族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但仪式行为却趋于高度保守。
仪式象征对于执着于它们的人来说,具有理智和情感的意义。
曲比阿果,法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教授。
主题词:仪式 女性角色 尼木措毕 彝族
“在人类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各种宗教都有对神灵的信仰,而表达乃至实践信仰的行动就是仪式。
”①凉山彝族大多信仰本土宗教,其核心内容是万物有灵及祖先崇拜。
彝族家庭宗教信仰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一年中固定的季节性仪式及大型的送灵归祖仪式———“尼木措毕”②,该仪式又简称为“措毕”,直译为“净灵归祖仪式”。
尼木措毕是以祭祀祖先、生殖繁衍为内容,送灵归祖为任务,人丁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目的的宗教实践。
尼木措毕以宗族或家庭为单位,按下一代送上一代的规律,在冬季择吉日请毕摩进行,通常需要3至7天,其内容是将家中供奉的祖灵牌“玛杜”③通过特定的祭祀程序送往象征祖界的祖灵箐洞。
尼木措毕的主要步骤分为:选定日期、酿酒、准备物品、约请毕摩、拔竹根、通知娘家、姻亲。
第一天的仪节内容是迎接毕摩、咒鬼;第二天的仪节内容有火葬地祛秽、招灵附竹、赎魂堵孽、制作玛杜、搭建祭祀棚、转青棚;第三天的仪节分为打牲、“曲尔阔”“次克”“依库”、制刹祖妣亡灵、“莫玛”、送灵归祖、招魂,其中送灵招魂是仪式的最终任务。
大小凉山尼木措毕仪式程序基本一致,但因仪式主家的家庭和经济状况等因素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如毕摩世家,祖上曾出现过“德古”、打猎世家等,就会增加专门针对这些行业的特殊仪式,所以尼木措毕的程序虽然大体相同,但没有完全一致的两场尼木措毕。
一、尼木措毕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对尼木措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仪式过程、仪式本身的研究,如曲木铁西、巴莫阿依的论文《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祖送灵仪式研究》④;吉郎伍野、阿牛史日的论文《凉山彝族送灵归祖“尼木措毕”仪式及价值》⑤。
另一篇论文是马锦卫《凉山彝族的祭祀仪式———以“尼牡措毕”为中心》⑥,该论文通过尼牡措毕的超度亡灵活动,充分表达出彝族的宗教理念与信仰习俗。
此类研究还有肖雪的《凉山彝族死亡认知的本土表达与
现代调试———以“尼木措毕”仪式为例》⑦;第二是对仪式的艺术研究,如陈荟洁的论文《彝族“尼木措毕”仪式剪纸———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俄干村阿支家族祭祖送灵仪式为个案》⑧;第三是对仪式及仪式用经籍的研究,如吉尔体日、曲木铁西、吉尔拉格等著《祖灵的祭礼:彝族“尼木撮毕”大型祭祖仪式及其经籍考察研究》⑨;朱崇先著《彝族氏族祭祖大典仪式与经书研究———以大西邑普德氏族祭祖大典为例》⑩一书也是该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
除此之外,还有较多拍摄尼木措毕的纪录片,如美姑县相关部门就拍摄了多部尼木措毕的专题纪录片。
无论是对仪式本身的研究、仪式文化内涵的阐释,还是仪式经籍的研究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如果我们从性别的角度来审视以上研究的话,我们很难看到女性在彝族尼木措毕仪式中的角色及其作用,迄今为止也鲜有学者从性别的视角对尼木措毕仪式进行探讨,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二暍关于达者家的尼木措毕
达者某某家位于美姑县巴普村9组,村民主要是达者、吉吉、阿卓、曲比、乌尔等家支。
达者家支在巴普村一共有100多户。
巴普村离县城较近,步行只需20分钟。
该村东面是俄普村,北面是柳洪村,西面是基伟村,南边靠近美姑县城。
达者某某家的尼木措毕仪式,是凉山彝族措毕中难得一见的最高层次的尼木措毕。
除了一般措毕仪式的程序外,还增加了“尼木伟匹”○11和“嘎波”○12两个高层次的仪式。
据仪式的主毕摩介绍,“尼木伟匹”是大毕摩阿苏拉者开创的,该仪式是针对祖上有人曾经患慢性病久治不愈的情况,仪式目的是在源头上阻断各种疾病,为了祈求子孙后代健康。
目前美姑县境内的毕摩,能作高层次尼木措毕仪式的只有几个毕摩,拥有这个仪式经书《乌普普勒》的毕摩也不多。
措毕中的“嘎波”,主要是针对麻风和“惹”○13等疾病。
据说仪式主家爷爷辈的措毕就是按现在的程序进行的,后因人丁兴旺、家人平安,就沿用了老一辈尼木措毕的仪式程序。
仪式主家除一个叔叔健在外,父亲及其他几个叔叔都已经去世多年。
主家尼木措毕的玛杜是仪式主家的父亲、母亲以及哥哥、嫂嫂的玛杜。
达者家措毕的时间是2018年1月26日至29日,历时4天4夜。
仪式主毕摩是凉山世传毕摩家族俄其曲比家的毕摩曲比某某,属凉山大毕摩阿苏拉者派第25代毕摩,来自凉山毕摩发源地黄茅埂。
主毕摩今年51岁,从7岁就跟随爷爷和父亲四处游毕,16岁时就能独立主持一般的仪式,28岁时主持了第一场措毕仪式。
主毕摩的爷爷、父亲、叔叔都是美姑著名的大毕摩。
主毕摩身在毕摩世家,从小就得到系统严格的训练,早已是美姑有名的毕摩。
主毕摩已经主持过18次措毕仪式,仅2017年就主持了4场措毕仪式。
这次措毕仪式主毕摩带来6个毕惹,其中一个毕惹也是美姑有名的大毕摩,是美姑毕摩文化协会的副会长,主毕摩的堂兄。
平时他主持措毕仪式时,也会请主毕摩当毕惹,据说主毕摩还跟他父亲学毕多年。
另外4个毕惹分别是:主毕摩的哥哥、弟弟、主毕摩的儿子、侄子。
主毕摩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十分聪明,从小就对作毕感兴趣,但主毕摩为了让孩子学知识,将他转到教学质量较好的雷波中学读书,逢放寒假就跟父亲来到措毕现场学毕。
据主毕摩介绍自己的毕摩团队就是这几个固定成员。
凡是他主持的尼木措毕,团队成员时间不冲突时,都会请他们过来。
主毕摩2月1日还将主持县城附近一家吉吉家的措毕仪式,原班人马全部都要到位。
达者家措毕仪式里仪节最多的1月28日,现场一共有15位毕摩,都是俄其曲比家的毕摩,其中有5位毕摩是临时来“客串”的。
凉山彝族措毕时,其他毕摩可以去现场观摩,主毕摩熟悉的毕摩通常会在仪节最多的时候去临时帮忙。
主毕摩是仪式主家的“毕色”○14,毕摩与仪式主家早已是亲人般的关系。
仪式主家告诉笔者,在仪式前用羊胛骨占卜选毕摩时,候选毕摩就只有主毕摩一人,不像其他家庭还有两三个候选毕摩。
占卜后,主毕摩十分适合来作这次措毕仪式,他觉得十分高兴,也在意料之中。
措毕前,每年祭祀仪式主家父亲玛杜的仪式,都一直由主毕摩完成。
仪式主家十分放心将措毕仪式交给主毕摩完成。
这场措毕仪式规模较大,参与人数最多时近200人,仪式主家的仪式花费和宴请共计花费8万多元。
达者家支是当地世居家族,与周围邻居关系
·471· 宗 教 学 研 究 2019年第1期
甚好,在措毕仪式过程中,除了达者家支的成员来仪式场上帮忙外,其他家支的成员也积极参与其中。
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参与人数多,基本上以男性为主,如仪式的主持者毕摩群体全部是男性,这与毕摩职业的性别特征分不开。
毕摩作为凉山彝族的神职人员,按照传统只有男性才能担任,唯一例外是历史上大毕摩阿苏拉者的女儿。
除了仪式主持者毕摩全部是男性外,仪式主家男性与女性,在参与仪式、参与哪些仪式方面都有严格区分。
措毕仪式过程中,许多仪式过程女性都不能参与,只限于仪式主家的男性参与,女性似乎隐藏在仪式的深处或者被边缘化。
三暍作为尼木措毕仪式对象的女性(一)“玛杜”的归向与女性生育
“按彝族人的传统,凡是生前有儿子的人,死后都能荣耀地提升到祖先的地位,回到祖先的世界,加入祖先的行列,福佑儿孙,享受子子孙孙的供奉与崇仰。
没有子嗣,或只有女儿的人死后,不能得到祖先的殊荣,最终只能成为孤魂野鬼,饥寒交迫,作祟于人,受人驱赶,遭人咒骂。
就是说生有儿子,对家支的血脉延展做出贡献,是死后祖灵与鬼魂的分水岭。
”○15达者家的阿玛是幸运的,有儿有女,因此在这场措毕仪式里,老人的玛杜注定会被送到家族祖灵岩洞。
在措毕仪式举行之前,玛杜放在家里比较隐蔽的地方。
只限家里的男性去,女性不准进去,不能随意挪动,也不能在房间里有亵渎祖先的言行发生。
每年开春树发芽时,以“瓦席”○16的方式祭祀玛杜,彝族年时也要用过年肉、饭、酒来祭祀,而这些祭献给玛杜的物品,女性都不能触碰。
彝族有这样的尔比○17:“在世时,父亲为大;送灵时,母亲为大;只言送母灵,不言送父灵。
”措毕中女性的玛杜会放在男性的前面,即女性在左,男性在右。
玛杜位置的摆放说明女性逝者的地位高于男性逝者。
拴玛杜线的颜色也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彝语称为“谐伍谐里”○18。
女性玛杜用蓝色毛线栓住,而男性玛杜用红色毛线栓住。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男性的衣物大多是蓝色,而女性的衣物大多是红色,所以拴玛杜的线的颜色与真实生活里相反,以此区别逝者与活着的人。
毕摩在火葬场作“唤灵”仪式时,也要先唤女性逝者的灵魂,后唤男性逝者的灵魂。
此外,在措毕仪式中如果有几代逝者,毕摩将所有完成“唤灵”仪式的玛杜集中到年龄最大有儿有女的女性逝者的火葬场进行下一个“净灵”仪式。
(二)扎尼
扎尼,是彝族女性传统制作的羊毛裙子的统称,有的地方也称为“沙帕”。
每个凉山彝族家庭都需要一直保存裙子上的一块布,尤其是有老年女性的家庭。
女性去世和措毕仪式时都需要扎尼。
措毕时,从扎尼中抽出一根红线拴男性逝者的玛杜,一根蓝线拴女性的玛杜。
据说女性去世时,也会缝一小块扎尼在衣服里。
另婴儿满月、新娘出嫁时,都会缝一小块扎尼在衣服里。
扎尼作为女性必备的物品,伴随女性的一生,措毕时也要伴随女性玛杜与祖先团聚。
扎尼作为典型的女性服饰,早已成为区分女性与男性的分水岭,它在某个层面已经不仅是一种物品,更是标示女性身份的符号象征本身。
(三)“治着瓦”与女性逝者
“治着瓦”,指用于“治着”○19仪式上的一只白公鸡。
这只鸡必须到仪式主家舅舅辈家中去要。
在措毕仪式开始前,仪式主家就会买酒、买糖去舅舅家,告诉舅舅家里要措毕,特意来要这只白公鸡,同时还要一斗甜荞。
这两样东西都是措毕仪式过程中重要的物品。
白公鸡用于“接种”仪式,甜荞用于“曲尔阔”,两个仪式分别寓意祈求多子多孙和家庭富裕。
舅舅家给白公鸡用于接种仪式是因为彝族人认为能否生育主要跟女性有关。
在彝族传统观念里,将子孙繁衍、人丁兴旺都归于女性的生育。
舅舅代表了仪式主家最亲密的阵营,是仪式主家已逝母亲的代表,他们给予仪式的特殊物品,也是为了借助舅舅方即母亲方的力量来完成该仪式。
舅舅除了给这只鸡和甜荞外,依据自己的能力,有的还要给一头羊、1000或2000元等现金支持仪式。
措毕仪式中的治着仪式十分重要,目的是为了达到人丁兴旺。
仪式用的白公鸡将仪式主家与舅舅辈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彝族传统观念里,生育多少、生男生女,女性起决定作用,所以有的人误解彝族人的唤生育魂仪式是针对女性,实际是男女都有份。
·571·
尼木措毕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美姑县彝族农民达者某某家的尼木措毕为例
(四)“且喔聂”的性别特征
“且喔聂”,是措毕仪式过程中毕摩的剪纸,即纸幡。
在措毕仪式中,多个毕摩集中在一起剪大量的纸幡给仪式主家和姻亲。
仪式主家和姻亲会将纸幡挂在多根竹竿上,作为祭献给长辈的物品。
毕摩一般给仪式主家的剪纸多一些,姻亲要少一些。
纸幡是用白色的纸来剪,所需用纸需由毕摩带来,仪式主家不能准备纸幡用纸。
纸幡的造型多样,如天梯、祖路、日月等。
其中有一部分是与女性有关的物品,带有鲜明的性别特征,如梳子、擀毡的箩等,是专门献给逝去的女性用的,寓意她们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和在世时一样,和祖先团聚后的生活如同现实生活场景的再现。
毕摩剪纸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剪一个“举比洛斯”,即女性用的荷包。
将所有剪纸余下的纸片都装在荷包里,称为“曲者石者”,即碎金碎银,将这个荷包挂在竹竿上,和其它纸幡一并祭献给亡灵,寓意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富足。
尼木措毕中祭献给逝者的各种造型的纸幡,象征着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而必须的物品。
“宗教的象征往往代表了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素。
如在许多民族的宗教信仰中,土地、天空、月亮、太阳、生育的女性,无一代表人类生存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因此,象征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20 (五)“觉毕且”仪式
凉山彝族有的家庭会举行送活灵仪式,彝语称“觉毕且”,它是彝族特有的一种仪式,是指夫妻双方已有一方去世,活着的一方的灵魂跟已故配偶的玛杜一起送走。
这种仪式大致在以下的情况下举行:活着的这个老人已经危及到儿孙的健康,家人为了求得家庭安定、子孙健康,且具备了送祖灵的各种条件下,这位健在的老人就成为送活灵的对象。
觉毕且的对象可以是健在的女性或男性,将她(他)的灵魂与已故配偶的玛杜一并送走,被送活灵的女性多于男性。
被送走的活灵没有姓名,只有亡者的玛杜才有姓名。
女性活灵就用一点毛线、一根蓝线、则果○21依附于自己配偶的玛杜送走。
到这个女性真正去世的那一天,才将有名有姓的女性逝者的玛杜送到存放家族玛杜的岩洞里。
笔者就觉毕且仪式采访了美姑的曲比毕摩,他曾主持过一场女性为活灵对象的觉毕且仪式:
觉毕且仪式较少,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进行的。
主要是日子对头、活着的这个
人有点异样,已经影响儿孙子女的健康了。
还有个最大原因,就是没有钱作两次措毕仪
式,为了节约成本,时机成熟时,就一并送
走。
被送活灵的老人从此以后就是一个亡者
的身份。
举行了觉毕且仪式之后,这位老年
妇女就有很多禁忌,不能参加家里举行的吉
觉、西哟布等这样的季节性的仪式。
但这个
老人生病时,家人也会请毕摩为她做祛除疾
病的仪式。
尤其是风湿病,家人更会重视,也会请毕摩作仪式。
当她去世时,毕摩在做
玛杜前,还要专门用一只鸡来替代,隔断、阻止风湿病,不让它祸害后代子孙。
送了活
灵的人有哪些禁忌,可能各个地方有点
差别。
○22
从以上访谈中可以看出,凉山彝族“觉毕且”仪式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举行的,并不具有普遍性。
通过“觉毕且”仪式被送活灵的老人,有许多社会生活、宗教仪式、节庆等方面的禁忌,但子孙后代在实际操作禁忌规则时,却“以人为本”,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四暍作为尼木措毕仪式参与者的女性
在措毕仪式中,女性除了服务仪式外,也是仪式的实践者和参与者。
措毕仪式开始后,除了“伙觉”外,女性都未到仪式现场参与其中。
需要主家参与时,只有仪式主家三家人的6个男性参与。
但在各自家庭举行的招魂仪式中,女性需要参与。
27日早上仪式主家的招魂仪式中,笔者发现仪式主家的男性一直坐在火塘上方,而主妇却忙于收拾家里和喂猪。
仪式过程中需要主妇时,她才配合仪式。
达者家的措毕仪式中,女性主要参与的仪式是“尼次日”“伙觉”“玛杜曲”“嘎波”“依库”。
(一)尼次日
凉山彝族大型的宗教仪式,第一个步骤是“尼次日”,即咒鬼。
26日晚上,尼次日仪式在仪式主家举行,由主毕摩主持。
仪式主家全家人参与,包括女性。
但在“洛融”○23环节,只限于家里男性。
该仪式天黑开始,凌晨1点左右结束。
女性在尼次日仪式中,除了参与仪式外,还
·671· 宗 教 学 研 究 2019年第1期
要服务于现场帮忙的人,准备第二天仪式正式开始时需要的东西。
(二)伙觉
“伙觉”,即转青棚。
仪式主家、俄沙齐上阵,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
仪式主家的年轻女性穿着盛装参与伙觉,还参与“卡巴尔”○24。
在伙觉结束时,远道而来的俄沙在给卡巴时,会指名道姓地说这个卡巴给某某家的媳妇。
伙觉时,参与和围观的女性近80人,但仪式主妇并未参与伙觉,尽管她也穿了一套彝族服饰。
我们懒得去换衣服了,年轻人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参与伙觉。
我就来看看热闹就可以
了。
老年人了,不好看了。
衣服也不漂亮。
我女儿就在那里,她穿的裙子就是过去的样
式,现在很难有这样的布料了。
○25
伙觉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仪式家支的男性进行;第二部分由俄沙也就是姻亲进行,仪式主家可以陪俄沙进行;第三部分由达者女性单独进行,主要是为了陪仪式主家还未出嫁的女孩。
伙觉中有个禁忌:仪式主家女性不能和仪式主家男性一起转棚。
伙觉结束时,参与伙觉的达者女性跟其他参与的人一起参与“卡巴尔”即分享礼物活动,姻亲为了感谢妇女们在仪式中的辛劳而分发一些礼物(一般都给现金)。
(三)玛杜曲
“玛杜曲”,即在仪式中守玛杜。
在措毕仪式中,守玛杜的任务主要是本家的男性,但也有女性参与。
达者家出嫁的两个女儿,在28日晚上通宵守护玛杜和仪式场。
两个女儿都住在县城,在28日一早的仪式中从毕摩手中接过许多荞粉,即“曲尔阔”,寓意接到金银财富后,就可以返回自己家了。
姻亲回家后,就要在自己家里举行一场招魂仪式。
但28日不适合作招魂仪式,所以该仪式只能在29日进行。
于是,两个女儿又从家中返回仪式场,买了一大堆水果来犒劳毕摩和仪式场上的人。
而其他措毕仪式中的姻亲,因为路途遥远,回到自己家后就无法再返回仪式现场。
大女儿告诉笔者她与妹妹又返回来参与仪式的原因:
今天的仪式很重要,其中守护玛杜就是一个大任务。
晚上在外边守护玛杜的都是男
性,我怕有人来偷玛杜或不怀好意的人偷偷
将不洁的东西放到供奉玛杜处,也担心明天
仪式要用的这片神枝场有猪、狗、猫等不洁
的东西穿过。
反正在家也没事,还不如守在
这里,心里踏实。
本来仪式场上的男性就很
辛苦了,多一个人多一份力。
昨晚上几乎没
合眼,天气寒冷,一直烧了两堆火来烤。
○26 (四)嘎波
达者家于29日举行措毕仪式中高层次程序“嘎波”○27时,在场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
据说通过这个仪式后,所有的疾病都将被阻断,从此以后大家都平安幸福。
达者家的措毕仪式里,参与嘎波的女性较多,凡是达者家的女性和达者家的媳妇都与男性一道参与。
一个毕摩拿着一只白鸡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仪式主家的老人、小孩、妇女,他们用瓦拉○28装着荞花(荞子在锅里加热翻炒至爆开时),边过边撒,寓意儿孙满堂、幸福安康。
嘎波仪式除了仪式主家的女性外,其他在场的女性都可以参加,但笔者发现其他观望和帮忙的女性并未参与其中。
(五)依库
“依库”,即招魂。
在措毕仪式前选定措毕日子时,仪式主家会用猪、鸡来做一次依库仪式,主要是为了选定措毕的时间。
这次依库仪式,仪式主家全家人包括女性都要参与。
措毕正式开始后的依库是每个仪式主家要完成的仪式。
达者家的措毕仪式全过程,每个仪式主家在自己家里先后举行了三次依库仪式。
仪式一般用一只鸡,称为招魂鸡,仪式结束后,招魂鸡的鸡肉必须由各自的家庭成员享用,不能分给其他人。
(六)木则苏
“木则苏”是措毕中的一个仪节,旨在向祖先还债,祈求平安幸福、多子多孙,一般只有仪式主家的男性参与。
但在仪式主家的男丁人口不多,女性人口多,为了在仪式过程中达到求得更多儿子的愿望,也需要仪式主妇与丈夫一同参与,站在“曲也”○29下完成木则苏的仪式。
(七)俄沙
俄沙即姻亲,是尼木措毕仪式中的主角。
达者家的措毕仪式主家有两个姐姐,分别嫁给的家支和阿余家支。
来参加措毕仪式的俄沙,在仪式之前就准备好仪式用牲、给仪式主家的赞助金等,组成庞大的姻亲队伍来仪式现场。
他们来到
·771·
尼木措毕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美姑县彝族农民达者某某家的尼木措毕为例
仪式现场的时间是1月27日中午。
俄沙来时,仪式主家在路上迎接。
的家一共来了25人,牵了4头羊,给仪式主家赞助金10000元。
阿余家一共来了21人,牵了4头羊,给仪式主家赞助金8000元。
29日下午,仪式接近尾声,准备送玛杜走时,达者家的小辈给自己的姑姑道谢,感谢姑姑对措毕仪式的大力支持,让他们顺利完成了措毕。
尤其是经济上的支持,如果没有两个姑姑的支持,这场措毕仪式的费用,仪式主家无法独自承担。
俄沙又是仪式场上捧人气、卡巴尔的主体。
措毕仪式是俄沙展示实力的一个平台。
这一群体在仪式过程中,一直是仪式主人、毕摩和围观人员关注的群体。
一个措毕仪式的参与人数、隆重程度等,俄沙是决定因素。
俄沙队伍的人数、穿戴、给的卡巴、伙觉时的群体卡巴尔等,都会成为日后其他人对措毕仪式社会评价的参考依据。
五暍作为尼木措毕仪式服务者的女性
达者家的措毕仪式里,从老年女性到女童,共计70多位女性参与。
包括仪式主家女性、帮忙的女性、俄沙、帕木群体中的女性、捧人气的邻居女性。
她们在这场措毕仪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宗教的功能不但包含了宗教对于个体的功能,而且上升为维护集体利益的需要。
女性积极服务于尼木措毕仪式过程,正是为了维持社会运转、保存传统经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维系传统社会赖以生存的情感意向。
(一)仪式的服务者
达者家的尼木措毕仪式中,仪式主家的女性既是仪式的参与者,又是仪式的服务者。
措毕的时间确定后,三个家庭都会提前准备泡水酒、包谷醪糟和推豆腐等必需的用品。
仪式主家的女性几乎是仪式开始前除神枝、仪式用牲以外的所有用品的准备者。
如仪式过程里需要用的苦荞粉,就是在半个月前就背到县城,用机器打磨回来的。
提前准备仪式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粮食。
有人打趣说,尼木措毕仪式需要各种各样的粮食,除了不需要土豆和四季豆。
女性的仪式服务大多是后勤服务,包括做饭、做粑粑、做菜、弄汤、准备仪式上的献祭品、烧火给仪式场上的人取暖、招待仪式上的客人,如帕木、俄沙,还要向客人敬酒。
邻居和附近的亲戚朋友来时,也要给他们热饭菜,一个达者家的女性说27日那天她热了10次饭菜,觉得很累。
29日中午,许多女性在打扫卫生、洗盆,
几元钱一个的塑料盆,约有80个,全部洗好后晾晒在屋顶上,形成了一道风景线。
仪式开始前,仪式主妇还要为仪式主家男性准备“加支瓦拉”○30、盔甲、剑等。
加支瓦拉是仪式主妇从邻居家借来的。
在仪式中有的男性需要穿盔甲、手持剑等,都需要从其他地方借用。
如盔甲就是在较远的一个村子里借来的。
仪式最后一天送玛杜时男孩们的穿扮,也是由女性精心准备的。
此外,仪式主家的年轻女性还要和年轻男性一起迎接帕木、俄沙。
女性打扮的十分隆重,有的还穿上新娘妆,其中有个达者家女孩的服饰据说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仪式主家的儿媳妇也在迎接姻亲的队伍中。
(二)捧人气的邻居女性
1月27日中午,在仪式主家屋后的空地上,坐着30多位中老年女性,她们聚在一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迎接两家俄沙的到来。
因为俄沙来时,男女的穿戴、队伍的人数、带来的仪式献牲等,都是这场仪式中十分重要而又热闹的场面。
期间有在路上迎接的年轻人回来通报,俄沙快要到时,许多女性都十分激动,纷纷占据一个有利位置,便于观看和接卡巴。
俄沙到时,会向等候的人群发卡巴,是以撒钱、撒糖、饼干、烟等形式一袋一袋的丢向人群,所以占据有利位置很关键。
(三)仪式“赞助商”———帕木
帕木是指仪式主妇的娘家人提前带卡巴来仪式主家,给予仪式主家一定财力帮助的行为。
彝族女性嫁到男方后,这也是第一次需要展示女性娘家实力的场合。
娘家人接到仪式主家的通知后,开始筹备卡巴。
一般按血缘的亲疏来出卡巴的多少,同一个家支内部,按平时的“尔普”○31规则,一起出卡巴。
帕木在主家措毕前,择吉日送卡巴到主家,一般是措毕仪式开始前的一两天。
仪式主家会依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宴请帕木。
达者家尼木措毕仪式的帕木有三个群体:三
·871· 宗 教 学 研 究 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