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3b818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5.png)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复习概述1.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解释记叙文的定义强调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记叙文的特点:真实、生动、有序1.2 记叙文的结构介绍记叙文的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强调开头、结尾的作用第二章:记叙文阅读的要点2.1 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强调人物形象的作用:反映主题、推动情节发展2.2 事件的理解与分析事件的分类:主线事件、辅助事件强调事件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2.3 环境的描写与作用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强调环境与人物、事件的关联第三章:记叙文阅读的技巧3.1 快速阅读与细致阅读强调快速阅读与细致阅读的结合技巧:抓关键词、句子、段落3.2 理解与主题分析与主题的关系强调通过阅读抓主题、理解文章大意3.3 解答问题的技巧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技巧:抓住问题的关键词、理解问题的意图第四章:记叙文阅读的练习与提升4.1 练习的方式与方法介绍练习的方式:阅读理解、填空、问答、作文强调练习的重要性4.2 练习的资源与推荐推荐适合的练习材料:教材、练习册、中考真题强调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阅读4.3 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方法:多读书、做笔记、讨论与分享强调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第五章: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解析5.1 选择题题型解析分析选择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注意选项的细节与陷阱5.2 阅读理解题型解析分析阅读理解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抓住文章主题、理解作者观点5.3 问答题题型解析分析问答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审题、组织答案的重要性第六章: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6.1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解释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间接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衬托)的概念分析不同描写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作用6.2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强调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何在记叙文中展现介绍分析人物性格多面性的方法6.3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分析解释什么是典型人物分析典型人物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和主题第七章:记叙文中事件的选择与处理7.1 事件的选择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强调事件选择对于表达文章主题的重要性分析如何根据主题选择相关事件7.2 事件的处理手法分析介绍事件的平铺直叙、倒叙、插叙等处理手法分析不同处理手法对于阅读体验和主题表达的影响7.3 事件的高潮设计与转折点运用强调高潮设计对于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分析如何通过转折点增加故事的张力和戏剧性第八章: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技巧8.1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分与运用解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分析如何有效运用环境描写来增强故事氛围8.2 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的关联强调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介绍如何通过环境变化反映人物内心世界8.3 环境描写的细节处理强调细节描写在环境描写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丰富故事背景第九章:记叙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9.1 情感态度的体现手法介绍如何在记叙文中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情感效果9.2 价值观的传递与反思强调记叙文中价值观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传递和反思价值观9.3 读者共鸣的创造解释共鸣的概念分析如何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来创造读者共鸣第十章: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解析与策略10.1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类型分析分析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真题类型,如人物描写、事件分析、环境描写等强调真题类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10.2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解析通过对中考真题的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答题要点强调真题练习对于提高考试能力的重要性10.3 中考记叙文阅读策略与备考建议给出备考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具体策略强调长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考试技巧的结合第十一章:记叙文中的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11.1 人物关系的分析强调人物关系对于理解故事情节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人物关系展现主题和情节发展11.2 矛盾冲突的识别与处理介绍矛盾冲突的类型和作用分析如何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发展和展现人物性格11.3 人物成长与变化的追踪强调人物成长与变化在记叙文中的意义分析如何通过人物成长与变化反映主题和深化故事第十二章:记叙文的节奏与氛围营造12.1 节奏的控制与把握解释节奏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语言、情节等手段控制记叙文的节奏12.2 氛围营造的手法与效果强调氛围对于吸引读者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作用介绍如何通过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特定的氛围12.3 氛围与情感态度的关联分析氛围如何与情感态度相互作用强调氛围营造对于表达作者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性第十三章:记叙文的创新与独特性分析13.1 创新手法的运用与评价强调记叙文创作中创新手法的重要性分析如何评价一篇记叙文的创新程度和效果13.2 独特性在记叙文中的体现解释独特性的概念及其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分析如何通过人物、情节、语言等手段展现记叙文的独特性13.3 创新与传统的平衡强调在追求创新的保持传统价值的必要性分析如何平衡创新与传统在记叙文创作中的关系第十四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提升建议14.1 写作技巧的探讨与应用强调写作技巧对于提高记叙文质量的重要性介绍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丰富记叙文的表达14.2 提升记叙文写作的建议给出具体的写作建议,如多读经典作品、勤加练习等强调持之以恒和不断反思在提升写作能力中的作用14.3 记叙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如情节平淡、语言乏味等给出针对性的对策,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第十五章: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综合训练与复习计划15.1 综合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强调综合训练对于提高中考记叙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介绍综合训练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15.2 复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解释复习计划对于高效复习的意义分析如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确保执行15.3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备考策略与时间管理强调备考策略和时间管理在复习中的重要性给出具体的备考策略和时间管理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中考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针对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和指导,涵盖了记叙文的定义、结构、人物形象、事件理解、环境描写、阅读技巧、题型解析、人物描写分析、事件选择与处理、环境描写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真题解析与策略、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节奏与氛围营造、创新与独特性分析、写作技巧与提升建议以及综合训练与复习计划等多个方面。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复习教案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3cc98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f.png)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写人叙事类文言文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提升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理解:回顾已学过的写人叙事类文言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2. 文言文翻译:练习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注重对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文言文鉴赏:学习评价和欣赏经典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相关知识点。
2. 阅读理解: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3. 翻译练习:教师提供一句文言文,学生翻译为现代汉语,注重对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4. 鉴赏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典写人叙事类文言文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课堂小测验,评估学生对选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翻译练习评价: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准确性和表达流畅度。
4. 鉴赏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选取代表性的写人叙事类文言文教材或阅读材料。
2.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库。
3. 文言文鉴赏分析指导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文言文文本和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对选取的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
2. 角色扮演:选取一篇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文言文中的场景和对话。
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文言文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可以是故事、传记等形式。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和技巧。
初中写人记事教案
![初中写人记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2c4e2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b.png)
初中写人记事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1. 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2. 写人记事的要求:真实、生动、有感情。
3. 写作实践:以身边的人或事为例,进行写人记事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或人物。
2. 提问:你们觉得写人记事的文章有哪些特点?二、讲解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外貌描写:介绍如何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2. 动作描写:讲解如何通过描述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
3. 语言描写:介绍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语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4. 心理描写:讲解如何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写作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选取身边的人或事,进行写人记事的练习。
2. 提醒学生运用学到的描写方法和技巧,力求写出真实、生动、有感情的文章。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2.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优点,指出不足,给予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强调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真实、生动、有感情的文章。
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评价不够客观,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写人记事记叙文复习教案
![写人记事记叙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1462cd76a20029bd642db1.png)
写人记事记叙文复习教案写人记事记叙文复习教案张家口市第五中学常红红目标: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基本把握其阅读方法。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常识、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难点:通过练习,能够熟练并灵活地运用阅读技巧,解决记叙文中整体感知类和理解体会类的题目。
课时:1课时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导入: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进行专题复习:记叙文的阅读。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角度理解,初中阶段所学随笔、写景状物的散文、小说、寓言、童话、新闻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范畴。
对记叙文的考查,包括课内教读记叙文的语段和课外整篇的记叙文,其考查点一般有以下几点:考点:(大屏幕显示),请同学们读一下。
考点: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针对中考考点,这节课重点复习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目标:(大屏幕显示),读一下。
目标:(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考点精讲中考常从表达方式、线索、表现手法、段落结构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一)记叙文简单的文体知识:1、表达方式:(5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1)从对象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3)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第5讲人称与记叙顺序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第5讲人称与记叙顺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3fb34c16fc700abb68fc51.png)
第五讲人称与记叙顺序(19)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买烟时有人帮你出一分钱,是你运气好,碰到了好心人。
高考呢,少一分,哪个好心人送你一分哟。
孩子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大哭一场!(20)打这件事后,那孩子宛若变了一个人似的——读书非常用功。
那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302分,孩子考了303分,被师范学校录取。
(21)当年那个孩子就是父亲。
父亲说,我后悔呀,当时连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未说。
一分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分钱,但当时一个鸡蛋才三分钱呀!(22)父亲一直想当面感谢那位好心人。
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三十年了,时光如过眼烟云,但那位卖鸡蛋的好心人,一直驻守在父亲的心中,让父亲无数次膜拜。
(23)从古镇回来。
秋天一个劲往里走,细雨连绵,寒风四起,冬日悄然逼近。
(24)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来父亲的心结是解不开了。
(25)一天,父亲的气色突然好了许多,父亲贴着我的耳朵说,我还有1000元钱,你给那个古镇汇去,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老人。
(26)解铃还得系铃人。
父亲终于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办法。
或许,其中有一个老人就是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如今应该已是满头华发的老人了吧。
(27)我忙赶到邮局把钱汇了过去,当我把汇款回单交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绽出一丝笑容。
我清晰地看到,那个悬着心结也悄然溜走了,远远的,未留一点痕迹。
22.从全文看,文中(11)~(20)自然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22.插叙。
(1分)交代了父亲心结的来由,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2分)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袁隆平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
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案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0d39a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c.png)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案第一章:记叙文写作基础知识1.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记叙文的定义强调记叙文的特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1.2 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介绍记叙文的常见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强调记叙文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感1.3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如何进行观察和体验介绍如何进行描写和对话强调情感的真实表达第二章:选择与确定写作对象2.1 选择写作对象的重要性解释选择写作对象的重要性强调选择写作对象的方法和技巧2.2 如何确定写作对象介绍确定写作对象的方法:观察、采访、回忆强调写作对象的独特性和特点2.3 写作对象的准备工作解释写作对象的准备工作强调对写作对象的了解和研究第三章:记叙文的情节构思与展开3.1 情节构思的重要性解释情节构思的重要性强调情节构思的方法和技巧3.2 如何展开情节介绍展开情节的方法:时间顺序、事件发展、情感变化强调情节的连贯性和吸引力3.3 情节的转折与高潮解释情节转折和高潮的作用强调转折和高潮的处理方法和技巧第四章:记叙文的情感表达与描写4.1 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解释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强调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4.2 如何进行情感描写介绍情感描写的方法: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情感氛围强调情感描写的真实性和感染力4.3 情感与情节的结合解释情感与情节的结合的重要性强调情感与情节的相互影响和融合第五章:记叙文的修改与润色5.1 修改的重要性解释修改的重要性强调修改的方法和技巧5.2 如何进行修改介绍修改的方法:内容修改、结构调整、语言润色强调修改的细致性和全面性5.3 润色的技巧解释润色的技巧强调润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六章:记叙文的案例分析与点评6.1 分析与点评的目的解释分析与点评的目的强调分析与点评的方法和技巧6.2 如何进行案例分析介绍分析的方法:内容分析、结构分析、情感分析强调分析的深入性和全面性6.3 案例点评的技巧解释点评的技巧强调点评的准确性和建设性第七章:记叙文写作的实践与提升7.1 实践的重要性解释实践的重要性强调实践的方法和技巧7.2 如何进行写作实践介绍实践的方法:写作练习、写作讨论、写作分享强调实践的持续性和反思性7.3 提升写作水平的技巧解释提升写作水平的技巧强调提升写作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第八章:记叙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8.1 常见问题的分析分析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8.2 如何避免记叙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介绍避免问题的方法:学习与借鉴、修改与润色、请教与反馈强调避免问题的意识性和主动性8.3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解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强调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九章:记叙文写作的评估与反馈9.1 评估与反馈的重要性解释评估与反馈的重要性强调评估与反馈的方法和技巧9.2 如何进行评估与反馈介绍评估的方法:自我评估、同伴评估、教师评估强调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9.3 反馈的技巧解释反馈的技巧强调反馈的针对性和建设性第十章:记叙文写作的拓展与创新10.1 拓展与创新的意义解释拓展与创新的意义强调拓展与创新的方法和技巧10.2 如何进行写作拓展介绍拓展的方法:题材拓展、手法拓展、视角拓展强调拓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10.3 创新的技巧解释创新的技巧强调创新的独特性和突破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难点解析:理解并把握记叙文的特点,如何在写作中有效地呈现这些特点。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fe731b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0a.png)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能正确识别和分析记叙文。
2.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段落大意的方法快速理解记叙文。
3. 训练学生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手法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和评价记叙文。
5. 培养学生在中考中应对记叙文阅读题目的信心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特点3. 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4. 记叙文的事件发展分析5. 记叙文的环境描写分析6.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7.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8.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记叙文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准确地答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记叙文的各种特点。
3. 练习法:设计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题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
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4. 第四课时:介绍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5. 第五课时:进行记叙文阅读练习,讲评答案。
6. 后续课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7. 结束语:总结本专题复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记叙文阅读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写人文段阅读复习教案
![写人文段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88173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c.png)
写人文段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学生对写人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写人文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写人文段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写人文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分析和解构典型的写人文段案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写人文段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阅读写人文段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案例分析:分析和解构典型的写人文段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其对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写人文段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技巧。
2. 案例文本:提供典型的写人文段案例,用于分析和练习。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阅读技巧。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提高他们对写人文段的深入理解。
2. 实例分析:提供多种类型的写人文段实例,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不同文段的阅读要领。
3. 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针对学生的阅读盲点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效果。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前测:通过简短的前测,了解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 主题讲解:针对写人文段的特征,讲解如何提炼主题、分析论点和论据。
3. 阅读练习:让学生阅读不同风格的写人文段,练习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作者态度。
八、作业布置:3.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写人文段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九、教学延伸:1.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写人文段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写人文段阅读复习教案
![写人文段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22437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1.png)
写人文段阅读复习教案1.1 设计背景:1.1.1 写人文段阅读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复习,学生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
1.1.2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写人文段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1.3 适用于初中生,预计教学时间为40分钟。
二、知识点讲解2.1 写人文段的特点:2.1.1 写人文段通常包含一个中心思想和多个支持这个中心思想的观点。
2.1.2 写人文段常常采用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空间、重要性等,来组织观点。
2.1.3 写人文段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述、解释、论证等。
三、教学内容3.1 复习写人文段的结构和特点:3.1.1 引导学生回顾写人文段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3.1.2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写人文段的特点和要素。
3.1.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写人文段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写人文段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4.1.2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和理解新的写人文段。
4.1.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取和概括文段中的主要信息。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写人文段的结构和特点。
5.1.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取和概括文段中的主要信息。
5.1.3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和理解新的写人文段。
5.2 教学难点:5.2.1 学生对于复杂写人文段的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5.2.2 学生对于写人文段中隐含信息的提取和理解。
5.2.3 学生对于写人文段的批判性分析和评价。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用具:6.1.1 教案、PPT、黑板、粉笔。
6.1.2 阅读材料:写人文段文章若干。
6.1.3 学生用具:笔记本、笔、阅读记录表。
七、教学过程7.1 教学步骤:7.1.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写人文段阅读的兴趣。
7.1.2 讲解: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讲解写人文段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b53d2d8fab069dc5022015a.png)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复习教学目标:1. 熟读课内篇目,引导学生复习课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点;2. 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训练,进行当堂巩固与反馈;教学重点与难点:1. 帮助学生积累、归纳文中的重点实词解释和虚词的用法;2. 指导学生学习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练习中。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以七年级为主的一些写人叙事类的文言文篇目,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其他的篇目。
今天我们复习的是七年级和八年级的课文,包括《智子疑邻》7上、《塞翁失马》7上、《夸父逐日》7下、《共工怒触不周山》7下、《口技》7下、《狼》7下、《核舟记》8上、《五柳先生传》8下、《送东阳马生序》8下。
二、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实词1. 学生按照复习篇目的顺序全班齐声朗读课文,诵读完后,教师将每篇课文中最重要的实词投影出来,让学生勾画、解释。
教师再将正确的解释出示,帮助学生识记。
其中特别关注一些常用的实词,还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现象”等。
还有一些词语在其它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也可以将典型的例子出示,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比较重要的句子,可以让学生连句子一起翻译。
在完成关于实词的练习之后,老师引领学生复习关于课文内容和写法部分知识。
由教师将整理好的关键写作亮点,以课件的方式集中展示。
【重点实词整理】①《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智.子疑邻天雨.墙坏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例子有:成语“人云亦.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智子疑邻》本文故事短小精悍,对比鲜明,寓意深刻。
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塞翁失马》运用对比辩证地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
这篇文章也是巧用了反复的修辞的手法和反衬的艺术手法,在回环往复的叙说中,突出塞翁的形象,深化主题。
2019-2020年中考语文 专题五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 专题五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07873752ea551810a68756.png)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考点透视】: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理解。
【教学目标】:提高对文本阅读的水平,尤其是整体阅读水平。
能够组织恰当的语言文字对阅读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2016•安徽]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
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
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
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
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
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女儿()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复习教案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d4667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3.png)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写人叙事类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写人叙事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分析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用法。
阅读和理解一些经典的写人叙事类文言文作品。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写人叙事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
阅读和理解经典的写人叙事类文言文作品。
2.2 教学难点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对文言文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例句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点。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和例子。
提供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每节课安排一定的讲解时间、讨论时间和阅读时间。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
4.2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和总结写人叙事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第二步:分析和讲解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用法。
第三步:阅读和理解一些经典的写人叙事类文言文作品。
第四步:进行相关的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5.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案例分析6.1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讨论对经典写人叙事类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言文中的场景和对话,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2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文言文案例,分析其写人叙事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75e654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5.png)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和常见结构。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记叙文内容,把握记叙文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记叙文的效率。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人物、事件、环境、情感。
2. 记叙文的常见结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3. 阅读策略:快速浏览、细读理解、概括总结、推理判断。
4. 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价人物、事件、情感、写作手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常见结构和阅读策略。
3. 练习:提供若干篇记叙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理解。
4.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评价文章的人物、事件、情感、写作手法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理解,写出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分析评价文章时的逻辑性和深度。
4.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记叙文案例,分析其文体特点和结构。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记叙文的心得和方法。
3.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记叙文的关键信息和主题。
4. 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编写短篇记叙文,提高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记叙文素材库:收集各类记叙文,用于教学实践和课后阅读。
2. 阅读策略指导:提供关于阅读策略的资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
3. 批判性思维工具:提供相关的评价标准和思考框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e7437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7.png)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4. 通过对记叙文的阅读复习,提高学生中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定义:记叙文是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说明、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特点:真实性强、情节生动、人物鲜活、情感丰富。
2. 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结构:引子、主体、结尾要素:人物、事件、环境、情感3.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策略抓住,预测内容细读开头,掌握主题分析人物,理解事件关注环境,感受情感提炼要点,概括总结4.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词语理解题句子理解题段落理解题文章主旨题人物分析题事件分析题环境描写题情感把握题5. 记叙文阅读练习与反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记叙文进行阅读练习对照答案,分析错误原因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习效果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结构、要素等基本知识。
2. 实例分析:分析记叙文阅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策略。
3. 练习讲解:针对记叙文阅读练习,讲解答案及解题技巧。
4. 针对性训练:根据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5. 测试反馈: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 学生在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部分取得优异成绩。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记叙文的学习内容。
2. 教辅: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
3. 网络资源:有关记叙文阅读的优质教学视频、文章等。
4. 参考书籍: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解析、策略指导等书籍。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记叙文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对记叙文阅读的思考。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635bb7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6.png)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分析记叙文的结构、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解读记叙文,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 培养学生运用记叙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如时间顺序、人物、事件等。
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记叙文的常见结构,如引子、、结尾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记叙文的手法:讲解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手法,如描写、叙述、抒情等,以及它们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4. 记叙文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记叙文中的情感投入,学会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变化。
5. 记叙文阅读练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考记叙文真题,进行解析和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记叙文的结构:分析记叙文的常见结构,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结构特点。
3. 讲解记叙文的手法:介绍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手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手法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4. 讲解记叙文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记叙文中的情感投入,学会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变化。
5. 阅读练习:选取中考记叙文真题,进行解析和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记叙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在阅读练习中的表现,检测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记叙文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实例。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记叙文的相关知识和实例。
写人文段阅读复习教案
![写人文段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18e67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7.png)
写人文段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写人文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写人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写人文段的基本结构:引言、主体和结论。
2. 复习写人文段的基本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3. 分析不同类型的写人文段: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人文段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写人文段。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四、教学步骤1. 引言:回顾写人文段的基本结构和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主体:分析不同类型的写人文段,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3. 结论:总结写人文段阅读的要点,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写人文段,分析其结构和要素,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批判。
2. 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他们对写人文段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不同文段类型的理解。
2. 提升学生对文段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 增强学生运用文段信息进行论证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分析说明文段:理解作者的说明意图,识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2. 解析议论文段:识别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评估论据的有效性。
3. 解读叙述文段: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和动机。
4. 探究描写文段:感受描写细节,理解描写对主题的作用。
八、教学方法1. 实例解析:分析经典文段,示范如何提取信息和分析文段类型。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解读不同类型的文段。
3. 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段文段,并互相评价。
九、教学步骤1. 说明文段分析:选取说明性文段,指导学生识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2. 议论文段解析:提供议论文段的案例,让学生练习识别论点和论据。
3. 叙述文段解读:分析一篇叙述文段,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写人叙事阅读Ⅰ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初中三年学过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作品。
这两部作品都是写人叙事类散文的经典之作,在我们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进行了集中讲解。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解读写人叙事类的散文。
二、复习预习辨文体:写人叙事的散文有写人和叙事之分,即一类侧重于写人,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并以此突现主题。
另一类是侧重于记事,并从中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这就是主题。
写人叙事的散文,一般都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不是脱离生活,虚构的人和事。
常考题型:1、层次概况2、赏析语句3、理解词语、句子、题目的含义4、某句话或者某段话的作用5、人物形象6、主题、情感把握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1、文章主要人物是谁?2、写了哪些事情?3、文章线索是什么?4、人物有怎样的性格特点?5、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考点/易错点1、文章出现多个人物,主要人物混淆2、具体时间遗漏4、人物有性格特点分析不够全面5、情感主旨理解较为肤浅四、例题精析考点1层次概括1、概括主要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着文章线索写了哪些事情?考点/易错点A、概括类题型的语言标志:“哪些”“哪里”“怎样”“为什么”(原因)“分条概括” “具体说明”B、答题的方法与步骤①、根据题干确定答题范围②、分层概括每段主要内容,相同内容段落合并③、依据分值确定答题点④、尽量用原文回答问题考点2赏析语句/揣摩人物心理赏析语句:表现力丰富的语句、情感丰富的句子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修辞的作用+写出……+表现/表达了……②、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描写……)+写出了……+表现/表达了……答题模式:运用了某某修辞/描写+生动形象/细腻+写出了……+表现/表达了……揣摩人物心理:重点的词语、描写①、确定主体和对象②、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心情考点/易错点1、修辞、描写寻找不够精准2、答题时遗漏语句的具体内容3、表达或者表现的情感,表述不够细化考点3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性格特点①、文中对该人物的各种描写(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侧面描写:通过他们的评价、与他们行为进行对比……)②、文中该人物所做的具体事情人物形象常考题型:⑪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⑫对文中人物进行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⑬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考点/易错点1、人物形象分析不够全面2、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不够细化【例题1】珍珠项链(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
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贵的珍珠,但已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
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2)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末。
母亲虽然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
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
然后一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3)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
我和姐姐纳闷了,赶紧去找。
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
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孩子说: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再见了!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4)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5)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
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
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下都没有。
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8)“姑娘。
”(9)“干什么?”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11)“什么事?”(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
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
刚才我洗脸怕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
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
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心死了。
因为今天是我生日。
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
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
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老。
”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
”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
”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
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15)母亲接过来:“就是它。
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你了。
”(16)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
”停了一下,她又说:“我也祝您生日快乐!”(17)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18)母亲抚摸着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说:“那女孩,真不错。
”(19)“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
您应该去叫保安。
”我和姐姐叫道。
(20)“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
”【题干】1.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限在25字以内)【答案】母亲的珍珠项链失而复得。
【解析】(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什么事情结果如何?”【题干】 2.这篇叙事散文以为线索。
请细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把本文情节发展的脉络补充完整。
受赠珍珠项链→感叹珍珠项链→→【答案】珍珠项链丢失珍珠项链复得珍珠项链【解析】结合题干分析,题目涉及到对行文线索,以及文章围绕着线索发生了哪些事情。
在确定答题范围后,依据已有的情节提示,完成了题目。
【题干】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闪光的人物形象,请你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
【答案】爱护年轻人,宽容他们,机智而有情。
(扣住要点并作简要分析)【解析】结合题干分析,题目涉及到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章中母亲的各种描写以及她所做的事情得出“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例题2】故乡红叶凸凹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
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
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
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
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
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
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
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
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
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
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
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
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
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
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
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
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
”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
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
②惆怅:伤感,失意。
③踅(xué):中途折回。
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题干】1.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答案】①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
②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和无暇赏景,且要天天衰老。
【解析】结合题干分析,本题需要考生揣摩人物的心情,在确定主体和对象后,结合上下文得出本题的答案。
【题干】2.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
【答案】“父亲”形象: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
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留着一谈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
“我”的情感:因父亲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