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话“解放”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对话“解放”教育
作者:王安妮
来源:《好日子(中旬)》2017年第11期
摘要:保罗·弗莱雷提出的解放教育,提倡被压迫者形成批判性意识,这对教育走出当下控制学生生命的困境,回归教育的本真具有重大的意义。

并且“对话式教学”对于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批判性意识化;解放教育;对话式教学
引言
《被压迫者教育学》是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iere)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它是关于“平等和正义的书,是对处于社会不利处境的人们悲天悯人的关注,是平等和尊重地对待每一个人的生命呼唤与勇气奉献”。

有人称这本书为被压迫者的教育圣经、真正革命的教育学。

就像原著封页上所说的:“每位意识到教育与社会变化联系的教师,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一、《被压迫者教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被压迫者教育学》于1970年问世,“那个时期,我感受最多的就是种族和阶级的压迫。

”弗莱雷说,“我开始通过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反思提出某些教育学思想。

然而,在我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不得不面对童年时代我的家乡巴西东北部的社会现实。

由于家庭的经济境况,我成长的时代异常艰难,作为一个年轻人,与劳动者、农民和渔民一道工作,我更加认识到了社会阶级之间的区别……这比任何书籍更能使我理解对教育学进行探索的个人需要,它也激发我从我参与的成人教育实践中学习。


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弗莱雷考察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之间产生的社会矛盾,提出了“没有人能解放他人,任何人也不会自己解放自己,人们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共同获得解放的”这一重要思想。

他认为,要获得解放,就要通过教育。

然而,传统教育是要驯化人,为统治阶级服务,这就尖锐地揭露了传统教育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压迫工具,把教育与政治联系了起来。

也是由“教育即政治”这个观点,弗莱雷构建了他的解放教育理论基础。

二、费莱雷的核心教育观:非人性化世界中的意识化
弗莱雷的早期教育思想产生于他的成人扫盲教育实践。

一般来说,“扫盲”即“识字教育”(Reading the Word),使人能阅读和书写简单的文本。

而费莱雷的“扫盲”,是“识字教育”与“识世教育”(Reading the World)的一体化产物,“识世总先于识字,识字是持续地识世。


所谓“识世教育”,是要发现生活世界中的压迫,追问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的本质,培养和开发批判精神和批判能力,以使受教育者能够以行动主体的身份,在“阅读”和批判中,提高社会公正,增益社会平等,创造民主社会。

这个过程就是费莱雷的核心观念——“意识化”。

也可以把“意识化”理解为,通过“意识觉醒”而“增权”,即在掌握了关于压迫的知识和形成批判的技能的基础上,挑战社会压迫。

三、解放教育学的中心论题:通过教育获得解放
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与“压迫”和“控制”相对抗的教育思想,即“解放教育”(Liberating education)思想,从而对反思和超越我国当下教育对学生“众多控制”的现状、倡扬学生的“无限可能性”具有重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1.教育的价值——寻求解放和超越
弗莱雷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从而最终寻求解放。

他强调,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能够使人们看清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生活世界,并且能够拥有更加完美的生活。

他用conscientization表示教育培养批判意识的目的。

而所谓批判意识是指“人作为知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受体,对于形成他的生活的社会文化现实及其改变现实之能力的深刻意识”。

2.教育的内容——在寻找中生成主题
“来自人们的题目又回到人们中去——不是作为一种沉积的内容,是要作为一种要解决的问题回到人们之中去。

”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以及学生所生活的社区环境或文化氛围,从而发现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思想、语言和习惯,进而把代表学生旧常生活并经常使用的原生词与主题作为教育的内容。

3.教育的方法——在对话和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展现
我们的教育不是谁教育谁,也不是自己教育自己,而是通过世界来相互学习。

教育本身就具有对话性,说话是每个人具有的权利。

对话正是观点的给予与获得,是一种分享。

而传统教育作为一种“银行存款”的方式,仅仅把学生作为一种“存储”和“灌输”的容器,完全无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

解放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从对话式教学看《被压迫者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他的观点不正确,也要听他说完,因为观点的产生都是有根源的。

二要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

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思想,要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和思想差异。

教师不能把社会的主流文化或教师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学生,否则,就造成了压迫,不利于人去获得更完美、更丰富的人性。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教师应从现实的、具体的并能反映学生意愿的情景中选取教育内容。

从这些情景中找出学生关心的问题,向他们提出各种挑战,促使他们进行思考。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更看重答案,而忽略学生的问题。

例如,中国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们总是习惯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好吗?作业做完了吗?”而同样关心教育的以色列民族却更倾向于问:“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
当然,虽然弗莱雷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我们还应看到他的不足。

弗莱雷的思想存在着不少偏激之处。

他一再强调不存在中立的教育,要么就和被压迫者站在一起,要么就与他们相对立。

这样会导致过分简单化的分析,政治色彩过于浓重。

与一些西方教育家竭力抹煞教育的政治性这一极端相反,弗莱雷在这个问题上又走到了天平的另一端。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30周年纪念版).顾建新等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Paulo Freire,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South Hadley,Mase.;Bergin and Garvey,1985,p30.
[3]Martha Montero-Sieburth.A Rationale for Critical Pedagogy[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5,55(4):461.
[4]Kevin K.Kumashiro.Toward a Theory of Anti-Oppressive Education[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0,70(1):5-53.
[5]Peter Javris(1987),Twentieth Century Thinkers in Adult Education.Croom Helm Ltd,P270.
[6][美]達肯沃尔德·梅里安.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84.
[7]刘天娥.试论费莱雷的对话式教学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探索.2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