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二框
第一课第二框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江苏政治高考题:
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年8月24日, 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 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 本币汇率下降; B、一国的货币升值,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增加,影响 该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C、 一国的货币升值,有利于该国的商品出口,不利 于进口外国产品; D、 一国的货币升值,会带来该国出口产品竞争国下 降,从而引发通货紧缩。
?
②、外汇包括外币,但不等于外币。除外币外,外汇 还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 (3)、汇 率: ①、汇率的含义:
★★★
②、汇率的表示方法: A、外汇汇率——100单位的外币兑换多少人民币 a、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人民币——外汇汇率升高。 b、 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少人民币——外汇汇率跌落。 B、人民币汇率—— 100单位的人民币兑换多少外币 a、 100单位的人民币兑换更多的外币——人民币汇率升 高。 b、 100单位的人民币兑换更少的外币——人民币汇率跌 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 • • • • • • • ①不利于中国出口; ②可能加剧市场投机行为; ③中国吸引海外投资优势减弱; ④出口减少可能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⑤可能导致出现通货紧缩; ⑥单纯依靠价格优势的产业受冲击; ⑦可能出现“暴富效应”; ⑧可能加剧低收入群体的支出负担;
⑤、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 • • • • • • • • •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 ②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家成本下降; ③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④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营利增加; ⑤有利于入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⑥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⑦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⑧中国GDP国际排名提高; ⑨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⑩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高中政治 必修一 学案 第一课第二框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目标设定1.背诵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创立标志。
2.了解社会主义实践历史。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3.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1917年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__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①②③三.讨论学习与成果展示(30分钟)1.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2分钟)2.十月革命有什么意义?(2分钟)3.小组合作翻译:(16—20分钟)历史无过,今人何辜生产关系为生产,生产能力是本根。
原始奴隶封资社,猿奴农工各人生。
原始社会最低级,共占共产又平分。
氏族成员来管事,身无特权不压人。
随着土地被私分,私有制度始成真。
主人富有占资料,奴隶有主无人身。
两大阶级初对立,矛盾难解又难分。
要说国家何处来,军队法庭监狱成。
金属城市造文字,迈入文明时代门。
大周分封入封建,君主专制等级森。
可怜土地是命根,地主收租到黄昏。
封建末期资本聚,生产过剩留病根。
生产已经社会化,生产资料归私人。
剩余价值被夺取,工人何处度余生?社会主义曾空想,一纸宣言终诞生。
剩余价值揭人事,唯物史观断乾坤。
劝君惜取少年时,莫待白发赋来生。
千年万载妒星辰。
四.典题训练(2分钟)1.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①阶级斗争理论②劳动价值论③唯物史观④剩余价值学说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消灭了私有制③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④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第一课 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

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 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 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 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 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 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 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 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 一条宽六尺的巷子。
合格的社会成员
知识
能力
规则 意识
价值 观念
经历社会化的过程,才能融入社会
1920年,在印度小城波尔,人们常见 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 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 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 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 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 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大的年约七 八岁,小的约两岁。这是人们发现的 第一例“狼孩儿”。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 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 饱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 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 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 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 4岁的孩子。
狼孩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和同学讨论一下。
“狼孩”的故事,证明了人类 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 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 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 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 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 集体生活就无法形成人所固有 的特点。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结合上图,说明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三)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第一课 第二框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英镑
日元
欧元
美元
二、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 算的支付手段。 2、外汇与外币的区别:
外币:外国的货币 外汇:不仅仅包括外币,还包括用外币表示 的支票、汇票、股票和债券等。 外汇≠外币
二、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 算的支付手段。 2、外汇与外币的区别: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框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 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 (1)信用卡 纸币 银行转账 信用工具
思考:那么,在转账 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 用工具有哪些呢?
龙卡
牡丹卡
金穗卡
长城卡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 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 (1)信用卡 (2)支票 纸币 银行转账 信用工具
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从人民币汇率看:(元) 人民币 美元 12.3 12.1 11.9 人民币汇率跌落,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100
100 100
例如:昨天100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 802元,今天100美元可以兑换804元, 那就说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升高 了还是降低了?
美元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 3、汇率的含义: 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 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 汇率跌落。
汇率有两种情况: 具体分析:如美元与人民币 从外汇汇率看:(元)
美元 100 100 100 人民币 840 821 810 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A
(2)支票 ①含义: 出票人签发、银行支付 ②类型: 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区别:能否支取现金
▲汇票:用于外埠结算
第一课 第二框 不言代价与回报

责 任 = 回 报 + 代 价 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
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 自尊自信的具体 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 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表现, 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 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的必然选择 的重要标志
正确评估责任、 正确评估责任、合理选择责任 1.今天我决定竞选__________(班级职务),这样我会增 1.今天我决定竞选__________(班级职务),这样我会增 今天我决定竞选__________ ), 长才干,当然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长才干,当然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作为一个正在长大的 人,我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所以________。 我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所以________。 ________ 2. 我决定在课余时间每天(经常)参加_________(社会 我决定在课余时间每天(经常)参加_________ _________( 活动)。作为一个正在长大的人, 活动)。作为一个正在长大的人,我会为自己的决定 )。作为一个正在长大的人 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 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 __________ 3.对家人,我应该_______,作为一个正在长大的人, 3.对家人,我应该_______,作为一个正在长大的人, 对家人 _______ 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 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不 言 代 价 与 回 报
什么代价 什么回报
1.承担责任的代价 1.承担责任的代价 2.承担责任的回报 2.承担责任的回报
1.该做的事情要自觉承担责任 1.该做的事情要自觉承担责任 我承担 我无悔 2.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 2.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 表现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二框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

第1课第二框教案一、教学分析【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数】1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中职高二学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初中和前两个学期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对哲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作为在校学生,还是日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在成长成才、三观塑造、科学思维训练以及处理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所以学生对本课学习有内在需求。
但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还处在零碎的感受阶段,缺乏系统性、学理性认知,同时社会中一些功利化、庸俗化的现象和虚无主义思想也对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知到信继而行,这是本课教学会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第1课)1.政治认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掌握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职业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历史使命,认可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
领会“学习哲学,终身受用”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展现自身价值,谱写灿烂人生。
3.法治意识: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法学具有指导意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培养法治意识;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法治思维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 (19张PPT)

②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需要深化改革。
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③新时期,经济面临一系列 突出的矛盾和挑战,需要不断 深化改革。
对策: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②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 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 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 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 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 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 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的最强音。
02 共享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就是要共同享有 国家发展的所有成果。
只有多谋民生乊利多解民生乊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迚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迚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迚改革迚行时共享发展成果改革迚行时的原因如何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如何共享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本课小结项目产生的背景看漫画回答问题上述三幅漫画共同反映了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知识 目 标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深化改革 3.我国还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具体对策 4.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5.党和政府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6.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1.2 走向共同富裕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①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 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 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 依靠改革开放。
运用你的经验
本课小结
改革进行时的原因
走
人教版必修四第一课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共42张PPT)

哲学是系统化理 论化的世界观
系统化、理论化 不是人人都有
特点
存在 联系
A.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A.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不自觉的世界观 当作哲学;B.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 哲学家的事情
错误 倾向 注意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一自称日本渔民的年轻人问)“我来自长崎, 我们那的水受到了很大的污染,这是由与跟中国靠 得比较近的缘故,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答:疑邻偷斧﹕您来自长崎,我感到非常的遗憾,为了 您失去的亲人,为了遇难死去的长崎居民,为了那些在二战 中受到法西斯迫害的民众而哀悼。战争是残酷的,是军国主 义者用来满足贪欲的工具,作为爱好和平的人民一份子,我 们都应当加以警觉。我在国内的时候也听我国的一些渔民反 应过,现在东海打鱼越来越少,他们把原因归为贵国对海水 的污染,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是何地,今天您的提醒使我明 了——原来是长崎。当时我就对那些渔民说,你们这种想法 是错误并且愚蠢,不仔细的反思自己的行为,而将原因归结 为外在的原因,是在推卸责任,是非常卑劣和无耻的。古时 我国有个预言故事叫"疑邻偷斧”,非常有教育意义,我希 望您能在闲暇期间仔细通读,如果有所启发,找到了自己内 心的斧头,我们再交流看法。
问题4:老太太有这样的世界观,所以她的行为 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概念二:方法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 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有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 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 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秀才第二天赶紧找了个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 拍大腿叹气道:“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 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看见了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不是明天 才考试吗,怎么今天你就要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 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我倒觉 得,这次你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 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这次你有备无患吗?” 人的思想观念与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课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原因三: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 的快乐。(P10)
•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个尊重别人的人?你 是怎么知道的?
原因四:
我们要借助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 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 我们也要他人善意的提醒,以便认识 到自己的弱点、盲点与误区(P11)
1、进教室 2、家里来客人 3、别人谈话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作业 等等
原因一:
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 爱,我们当然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 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是 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P9)
• 阅读P10页相关四个材料,思考:画面中的主 人翁为什么没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认为我 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原因二: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 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 尊重。 (P10)
周恩来对别人为自己的哪怕 是微小的劳动,都非常尊重。 服务员给他端茶或送东西,他 都 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站起来双手接 过去,并点头表示感谢。 周总理外出视察工作,离开时,总是 亲自和服务员、警卫员、厨师和医护 人员等一一握手,亲切地对大家说: “辛苦了,谢谢,再见”,并和他们 一起合影留念。
十里长街送总理
自学提纲:
1、自尊的人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
2、豁达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豁达?
3、如何正确看待别人的议论和批评?
4、为什么自尊要适度?
5、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表现有哪些?
6、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7、尊重他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原 因是 ( ) • A我们可以通过他人对自己 的尊重感受自尊。 • B我们可以借助他人对自己 的态度更好地认识自己。 • C他人和自己是一体的。 • D自己的弱点、盲点、误区 需要他人善意提醒。
第一课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笔记

第一课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笔记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月19日)一、组织国家机构: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表现在哪些方面?(1)宪法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
(4)宪法明确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3、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2)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3)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1、宪法是怎样规范权力运行的?(1)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 (2)国家权力心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一课第二框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参考答案:
B
3、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我国已有1964万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实现“应保尽保” B、中国上海“申博”成功 C、我国录用机关干部的传统人事制度发生根本性 变革 D、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的“数字化虚拟人”技 术最得重大突破
(一) 执政兴国图伟业
• 1、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 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 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 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 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 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革命斗争不 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 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显著提高。”
(二)
“旗帜引领前进路”
•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 承而又与时俱进,是指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的新旗帜
A
课堂练习题
1、以邓练贤、叶欣为代表的抗“非典”英雄,是 实践“三个代表”的好榜样。作为党的十六大的灵 魂的“三个代表”,是指( ) 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④、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A、 ① ② ④ B、 ① ② ③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参考答案:
B
2、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坚决实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因为( ) ①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 象; ③、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④、“三个代表”是党 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第1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第二框-教案

两组为观看视频组,分别观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集《敢教日月换新天》或第三集《大业奠基》、第四集《起宏图》片段。
通过课前阅
读文献、观看视
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为本框题学习做好铺垫。
第1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第二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讲义
课题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了解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历程,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设计意图
总议题: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课前预学
【回望走过
的路为查阅文献组,分别阅读毛泽东所著《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的第二章第三节“中国革命的任务”、第二章第五节“中国革命的性质”, 以及《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三 中国的历史特点”“四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 新民主
在新华字典里阅读中国,了解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引入本框内容的学习。
1959年、1962年、1966年版本的新华字典编撰工作,你们会收录哪些词?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利 之后,中国为什么必须向社会主义过渡?
【情境2】
1.教材第6页“阅读与思考”。2.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巨大挑战,以“银元之战”
课中研学
议题1:为什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5分钟)
第一课第二框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理解:(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分析:(1)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2)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2、能力目标:(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二、【重点、难点】: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探究提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
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所以要了解哲学的含义.就必须首先理解世界观的含义。
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课堂练习:哲学( )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B、就是世界观C、都是正确的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学习目标
1.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2.知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学习重难点: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课前预习:
1.在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
2)___________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_____________。
3)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2.我们的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_______________、履行________________为
基础和准则的。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英国有一个海德公园,被人称为最自由的地方,在那里什么话都可以说,
但还是有条规定:侮辱英国女皇和暴力革命的话不能说。
结合这段材料谈谈对政治
自由的认识。
探究二:市民王某因房屋拆迁久未安置,房价又节节攀升,一直只能租房居住。
为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王某在公共场合设置路障,并用高音喇叭向路人播讲个人遭遇,以期引起政府重视。
王某的做法是否可取?他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违反了什么原则?
课堂检测:
1.在我国既是公民基本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重要标志的是
A.生存权和劳动权
B.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C.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
D.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2.在网络上,公民可以“键议”天下,发表“网友社论”。
这里公民依法享有A.言论自由权 B.提案权
C.申诉.控告权 D.表决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公民监督的对象是
A.所有中国公民B.极少数敌对分子
C.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D.有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
4.某小区有些居民晚上经常一起打牌娱乐,影响了一张姓居民的正常休息并引发争执。
居民委员会就此召开居民会议,通过表决,会议作出了这些居民可以继续以原方式娱乐的决定。
该决定
A.错误,因为它没有吸纳张姓居民的意见 B.正确,因为它是居民会议民主决策的结果
C.错误,因为张姓居民的休息权受法律保护 D.正确,因为居民的娱乐要求受法律保护
5.有人认为,网络完全属于“私人空间”,网民“说什么”“怎么说”都是个人的自由。
这种观点
A.正确,因为自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正确,因为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错误,因为自由和法律是对立的
D.错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6.“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
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
”这种观点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④割裂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因而
是错误的
A .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7.每个公民都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也依法获得相应的权利。
这意味着
A.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
C.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D.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