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一课第二框
第一课 第二框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一课第二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第一节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第二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类对物质理解的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准确把握物质的科学定义,比较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明确物质的可知性,世界上不存在不可知的事物,只存在有待于认识的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外收集资料,通过师生在课堂中互动探究,结合教师的专题介绍和拓展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明确人类对物质概念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和看待事物。
二、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古代近代唯物主义的相关资料,并制成课件。
学生:收集世界未解之谜的资料三、教学过程【导入】“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屈原的《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
【多媒体展示】l古希腊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l古印度的一些哲学家认为“地火水风”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四大元素。
l古中国的五行、八褂、元气等学说。
师: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阴阳是纯粹的对宇宙本源的哲学思辩,即“什么是宇宙”,而五行则是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总结。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
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二框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教案

第1课第二框教案一、教学分析【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数】1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中职高二学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初中和前两个学期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对哲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作为在校学生,还是日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在成长成才、三观塑造、科学思维训练以及处理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所以学生对本课学习有内在需求。
但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还处在零碎的感受阶段,缺乏系统性、学理性认知,同时社会中一些功利化、庸俗化的现象和虚无主义思想也对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知到信继而行,这是本课教学会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第1课)1.政治认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掌握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职业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历史使命,认可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
领会“学习哲学,终身受用”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展现自身价值,谱写灿烂人生。
3.法治意识: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法学具有指导意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培养法治意识;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法治思维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说课稿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哲学与生活》中,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题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哲学与生活》中介绍哲学含义最重要的一节课,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哲学思维的形成。
本节课首先从世界观、方法论这些概念入手,引入“哲学”这一概念的含义。
而且,进一步地论述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理解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的概念,了解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以具体例子抽象出各个哲学概念,能够初步把哲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让学生进一步认同哲学的作用。
3.重难点分析:重点:让学生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话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有明确认知,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一对应的原则。
难点:从简单例子提炼哲学概念,把哲学理论与生活结合。
二、说学生学生处于学习哲学的初期,对哲学已经有一节课的学习。
因此,本课在于引导学生对于哲学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而且,本课的地位重要,是学生掌握学习哲学的原则——“世界观与方法论一一对应”的基础。
因此要注意对学生在哲学学习的基础原则、方法方面的培养。
三、说教法本节课具有较大的抽象性,而且知识点与生活经验较难有直接联系。
因此,本课则主要运用概念讲述、事例说明、板书说明和提问互动的方法。
1.概念讲述:直接运用语言对相关概念进行准确的概括。
这是哲学教学乃至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方法。
2.事例说明:整理书上的材料,并用以导入和说明相关理论。
3.板书说明:运用板书把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逻辑关系图形象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它们的关系。
4.提问互动:在导课中利用问答,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知识。
在本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利用提问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把相关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提问:“我们曾经学过,哲学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如“哲学是爱智慧”,回忆已学内容。
人教版必修4:第一课_第一框_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1]2
![人教版必修4:第一课_第一框_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1]2](https://img.taocdn.com/s3/m/1ec26e0e763231126edb1117.png)
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反作用:为具体科学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比较
研究 对象
哲学
整个世界以及人与 世界的关系
具体科学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 规律和奥秘
区 任务 别
作用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 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 域的特殊规律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具体哲学是哲 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反过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具 有两重性。
生活
高二选课
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
从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1:生活处处有哲学。
“鉴于世界几千年的文明,鉴于世界若干万亿人 中,只有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国,诞生了天才 的杞人,他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个对我们居住 的星球及其环境问题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他以杞 人忧天这样的哲学观念来把握我们的世界,两千 多年过去了,他的理念已经家喻户晓,无愧于伟 大的预言家这个称号。他的形象,包括他著名的 忧郁,将继续影响我们这个社会” ——美国《名人》杂志编辑福尔顿
为什么要学哲学呢?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 + 智慧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结论: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请你也探究世界,思考人生,并留下你的思想印记, 总结几句富有哲理的佳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前言(第一课时)一、课改的必要性: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1、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动手的能力比较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新的体系:1、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1、经济生活一个基础:即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2、必修:2、政治生活—对应:一个要求: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3、文化生活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4、生活与哲学三个内容: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科学会主义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3、选修:经济学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
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生活与哲学》知识清单

必修四《⽣活与哲学》第⼀单元⽣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课美好⽣活的向导1、哲学与⽣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活,又⾼于⽣活。
哲学的智慧产⽣于⼈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于⽣活,哲学总是⾃觉或者不⾃觉地影响着⼈们的学习、⼯作和⽣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们⽣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法论的统⼀。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都有,但⼀般⼈的世界观往往是⾃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定的⾃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世界观与⽅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法论是指⼈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法。
世界观决定⽅法论,⽅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法论的统⼀。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法论的指导。
第⼆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唯⼀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同⼀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唯⼀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唯⼀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主义、辩证法和形⽽上学两个对⼦,但是辩证法和形⽽上学的⽃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争。
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主义。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 第一课 第一节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是本框学习重点。
因为把握了意识的本质能够深刻地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第二框:“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是本框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观点,且对学生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难点:第一框:1.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宗教信仰的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惑。
2. “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抽象思维的内容在直观上是找不到的,学生很难理解。
3. “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存在着理解上的障碍,把没有发生的事情看作“反映”学生难于接受。
第二框:“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本框的学习难点,因为教材并没有充分揭示。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理解意识概念,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意识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内容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
第二框: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正确反映与错误反映的主观原因。
(二)学习提纲:第一框:1.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第二框:2.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1)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哲学第一课复习题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2、哲学的任务: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
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2)二者的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
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什么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如图所示:人们对整个世界世界观总的看法根本观点用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统一哲学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根本原则方法论根本观点(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知识的内容自然知识物理、化学、生物等具体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文艺、伦理、经济学、政治等思维知识心理学、逻辑学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整合
本框主要是搞清楚三个概念、三对关系: 世界观 三个概念 方法论
哲学 系统化理论化
世界观与哲学: 系统与非系统 三个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与体现 哲学与具体科 学的研究对象:
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
哲学
经过多次侦察,得出死因
(系统化、理论化地思考、组合线索)
世界观 方法论 世 界 表 象
思前想后,得到线索
• • 类别:
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
研究对象: 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个具体 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具体科学是人类关于 自然、社会和思维某 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的学问
含义 不同 区别 研究 对象 不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 学说,是系统化理论 化的世界观,是对自 然、社会和思维知识 的概括和总结
2、(2012· 江苏单科· T25)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 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 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 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3、(2012· 天津文综· T9)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 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 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 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 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 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 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 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 的学问。)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
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 看法和根本观点。 用来观察和 处理问题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哲学
苹果落地
牛生牛 羊生羊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万有引力
遗传与变异
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矛盾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事物 的运动和规律
任务 不同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 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 域的特殊规律
哲学
具体科学
联 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具体科学知识, 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2)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为具体科学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最初看法-用于寻找线索)
一个人死了
(现象)
1、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 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 关系的科学观点 D. 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1、世界观的含义。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方法论的含义。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5、具体知识的形成、类别、研究对象。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师点拨
1、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 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见P7) 物质世界 整个世界 (客观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第一课
第二框
——什么是哲学?
1.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各自的含义;理解:哲学与世界观、 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运用: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 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能力目标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 法和行动方法,增强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 践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框的学习,充分认识哲学的意义。
具体科学 的个别规 律
事物是普遍 一切事物都是运 联系 动变化 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切事物都充 满矛盾
整个世界适用 的普遍规律
1、哲学与这些具体科学有没有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区别: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为研究对象,回 答的是某一领域的特殊性质和规律。 2、哲学研究则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回答的是 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
(
)
A.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B.人们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C.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方法
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8 、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
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
形式。”这说明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进步
可惜的是,使那些神婆,巫师一连在家搞 了好几天,小玲玲的病不但没好,反而变得更 加严重。 巫婆说:“一定是这些妖怪们看着这女孩 子长得俊俏漂亮,给抓去啦。”另一巫婆不同 意:“那不一定,现在妖魔鬼怪横行,这话不 假;不过,那天上下来治妖的各路神仙也不少 啊。说不定这孩子因既漂亮又很懂事,是被天 上的哪路下凡神仙给看上,给选去天宫当侍女 去了呐。”
精神世界 观念、思想等
(主观世界)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世界观
区别 (1)含义不同
哲学
(2)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 并非人人都知。 (3)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 自觉研究的结果。 (4)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 的,哲学是理论 化的、系统化的。
联系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3、都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接受检验。 注意
《光明日报》载文指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没有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D.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7、方法论是指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 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与方法 论的指导。 简单地说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 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归纳
• 1、从含义看:哲学是通过对以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 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 • 2、从字义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 • 3、从功能看: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4、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 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 5、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 知识的概括、总结。(是个别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的 关系) • 6、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统一。
面对同一事情,为什么 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原 因 ,采取不同的办法?
从哲学上看,就 是因为其世界观与方 法论的不同
一位“勇敢”的老太太
有一位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因为这座山上 有一个寺庙。她祈求“神灵”为她生病的孙子降福,并保佑她 的老伴长命百岁,一家人平平安安。生活并不宽裕的她临下山 时留下一百元钱,专门嘱咐说,这钱是“修庙宇、塑神像”的。 这位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冒雪爬上高山之巅,并留下自己平时省 吃俭用的一百元钱,是什么原因?因为她认为:“神灵”支配 了她一家人的命运。 1、这位老太太有没有世界观? 2、老太太有自己的世界观,那么老太太是哲学家吗? 3、奶奶有这样的世界观,所以她的行为上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
和总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 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 乱的东西。”回答4题。
4、“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
其意是指 ( )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综合
天津一妇女有病求神喝香灰治病殒命
据新华社报道,为给女儿治病,父母轻信能治百病的“ 老佛爷”,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给女儿服用其开具的“灵丹 妙药(香灰)”。最终,可怜的女儿因支气管肺炎死亡,年 仅24岁。 被害人小芳(化名),天津市宝坻区农民,因婚后生了 女孩,遭到婆家歧视,渐渐忧郁成疾。两年前,小芳的丈夫 提出离婚,她因此精神错乱被接回娘家居住。为了早日治好 女 儿的精神疾病,小芳父母多方寻医。去年10月,有人将 号称能治百病的“老佛爷”刘某介绍给两位老人。刘某先烧 香为小芳驱鬼避邪,后又拿出几包“药”(实际上是“香灰 ”),称喝下这些良药即可驱邪治病。 小芳的父母对此深信不疑,一直让女儿坚持服用。最终 ,小芳因多次喝香灰,造成抗病能力下降低下。连续服用香 灰半年后,小芳终因患支气管肺炎死亡。
哲学的含义
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 界观当做哲学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 事情。
奶奶有这样的世界观,所以她的行为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相信鬼神
焚香拜佛
世界观
系统化、 理论化
方法论
哲学
是世界观的学说 是方法论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