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圣俞诗集序ppt2 课件下载

合集下载

梅圣俞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

诗歌创作:
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其为文 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yuè)于世。世之人徒知其 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 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岂不伟欤!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 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 老也!
第二段
文言虚词 “于”
“以” 困于州县
辄抑于有司 被 于: 不得奋见于事业 在

引出动作的对象, 幼习于诗 不译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 被 未有荐于上 向
少以荫补为吏 因为 把 来
以: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
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以 ①表示目的的连词“来” ,意义相当于“在”、“到” 于:①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 或“在…方面(上、中)” ②表示原因的介词“因为,由于” ②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相当于“向”、“对”、“对于” ,或 不译 ③介词“把” ③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穷”和“工”的关系的?
世人——诗人少达而多穷,诗之穷人
作者——穷者而后工
问:在历史上,遭遇困顿后,通过寄情山
水来抒发心中郁积的愤懑的诗人,你所知道 的有谁,举例说明,并指出其代表作品。
1、(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 )栗(lì )。其隙(xì ) 也,则施施(yí yí )而行,漫漫而游……
小结
生平:穷
诗歌:工
梅尧臣(字圣俞)是:一生困厄(穷), 于是,他借助虫鱼物类将自己不得志的地 方通过诗歌抒发了出来,且诗歌工巧,被 世人赞誉 的北宋诗人。

文言文阅读赏析_6 梅圣俞诗集序

文言文阅读赏析_6 梅圣俞诗集序

〖美文赏读〗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文章翻译〗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

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

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梅圣俞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小梅尧臣五岁,两人的结识始于洛阳,也即欧 阳修二十五岁任西京留守推官之时。欧阳修自称“嗜圣俞 诗”,“尝问诗于圣俞”(见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 写于明道元年,即公元1032年,欧阳修时年二十六岁), 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受到梅尧臣的影响。
《梅圣俞诗集序》作于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 修在目睹梅尧臣十余年沉沦下僚、坎坷不遇之后,借本文 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论断。这一论断得到了梅尧臣的 赞同:“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 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见欧阳 修《梅圣俞墓志铭》,作于嘉祐六年,也即公元1061年, 时在《梅圣俞诗集序》作后十五年)
解 题

北宋诗人梅圣俞,一生颇不得意,诗作多反映社会矛 盾和民生疾苦,诗风平淡朴实,盖有意于矫正宋初靡丽 倾向。在理论上,梅圣俞注重诗的政治内容,并主张写 诗应“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然后为至”。他的诗,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甚 受陆游等人的推重。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 “明道”、“致用”、“事信”、“言文”。他为梅圣 俞的诗集作序,一方面是肯定梅圣俞在矫正宋初浮艳诗 风方面的功绩,另一方面也是借以宣扬自己的文学主张.
举他。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
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
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 • 自洛阳至于吴兴,梅于仁
宗天圣九年(1031)在洛 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 阳官河南主簿(主簿,各 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 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 吏),庆历二年至四年 而患不能尽得之,遽ju喜 (1042-1044)在吴兴 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 (今浙江湖州)任湖州监 税。 藏之。 已,通以。次,编次。辄, 即。 以上文, • ◎宛陵:地名,今安徽宣城。 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 苟说:苟且取悦。 ☆他的 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 家乡在宛陵,年幼时就学 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 习作诗,从孩提时代起,写 粹,不求苟说yue于世。 出来的诗句就已使得辈分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大的人惊奇。他创作的文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 章,简古纯粹 . 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 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 逐字翻译课件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 逐字翻译课件

•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 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 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 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 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 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 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 达:仕途显达,得志 • 岂然:难道真是这样 • 盖:大概 • 穷:仕途困厄,不得志 • 穷人:困厄之士 • 凡:凡是,表概括 • 之……者:定语后置 • 放:放任、纵情 • 奇怪:奇特怪异 • 兴于怨刺:抒发怨愤讥讽之情,兴,
诗歌的表现方法。 • 羁臣:即“羁旅之臣”,指旅居在
•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 无:不论,无论 • 语:谈论 • 求之(于)圣俞 • 然而当时不论贤能和愚笨的人,谈论诗歌的人 一定向梅圣俞请教。
•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 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 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 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 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 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 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 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 惜哉!
• 荫:指因前辈功勋而得官。 • 补:指官员有缺额,选人授职。 • 累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 • 辄:总是。 • 抑:压抑。 • 有司:凡专司其事的各级各部门官吏都可称“有司”。
司:掌管,职掌。 • 凡:一共 • 今:通“近” • 犹:还,仍然 • 辟书:征召的文书 • 佐:辅佐,指副职 • 郁:积结,“良言郁于胸”。 • 奋见:发挥、表现出来 • 简古:指文风简洁古朴 • 苟说:苟且取悦。说:“悦”的通假

语文苏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梅圣俞诗集序)资料ppt课件

语文苏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梅圣俞诗集序)资料ppt课件
语文苏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梅圣俞诗集序)资料
•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 (据说他有金石拓本一千卷,藏书一万卷,酒一壶,棋 一局,琴一张,及自身一老翁,凑在一起为六一)。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他反 对宋初浮华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 信”、“言文”。他在主管考试进士时,鼓励考生写简 古纯粹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 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 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 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不仅是文章大家,还善于作诗论诗,后人集其 论诗内容,编为《六一诗话》。今人郭绍虞说:\'诗话 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 矣
古之圣贤不愤而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 吟也,虽作何观乎!(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 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近人·王 国维《人间词话》)
10
9
翻译体会以下资料: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 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 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6
• ①此“达”“穷”皆指仕途上的发达与穷 困。 ②自放,自我放逐。 ③探其奇怪,探究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奥 妙。 ④兴者,有感之辞。 ⑤殆,大概,推测判断之辞。

学习_课件5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学习_课件5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犹从辟书,为人之
整数。 辟书,招聘的文书。为人之
佐,郁其所蓄,不
佐,给人当下属(打工)。 郁,郁积而不得施展发泄。
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 ◎宛陵:地名,今安
诗,自为童子,出语已
徽宣城。 苟说:苟 且取悦。 ☆他的家
惊其长老。既长,学乎
乡在宛陵,年幼时就
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
学习作诗,从孩提时 代起,写出来的诗句
2、事信言文。《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
欧阳修的古文成就
苏轼《六一居士集叙》:愈之后,三百有余年 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 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其言简而 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之 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自欧阳子之存,世 之不说者,哗而功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 其言。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 今之韩愈也。” 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 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 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自欧阳子出, 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 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 人归后。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
解题
北宋诗人梅圣俞,一生颇不得意,诗作多反 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诗风平淡朴实,有 意矫正宋初靡丽倾向。
在理论上,梅圣俞注重诗的政治内容,并主 张写诗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 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他的诗,对宋代 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
1、道胜文至。 《答吴充秀才书》:“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
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在对“道”的解释上,欧阳修把现实中的 “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他认为学 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 (《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 事实” (《与张秀才第二书》)。

初中文言文联系--梅圣俞诗集序

初中文言文联系--梅圣俞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节选)
欧阳修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遂)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墓志铭,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用)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既:患:序:为:
2.选出与“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可以.一战
B 扶苏以.数谏故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 策之不以.其道
3.翻译文中划线句。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4.试概括这一段序文的主要内容。

梅圣俞诗集序ppt1 课件下载

梅圣俞诗集序ppt1 课件下载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 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 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 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 记》。
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 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 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 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枕畔屏山围碧浪 翠被花灯
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特点: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继承
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 主张。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 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 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 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 篇散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 各体兼备。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 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 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 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四、欧阳修的诗
1. 诗论:诗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
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
2. 艺术上受韩愈影响,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 。不过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 文化的特点。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 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不过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 缺乏生动的形象。
3.另有一部分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 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
梅 圣 俞 诗 集 淮安市阳光学校 序
欧阳修多方面的成就


梅圣俞诗集序(课堂PPT)

梅圣俞诗集序(课堂PPT)
作者自己对梅诗的喜爱
11
五、行文起伏跌宕,长于变化
•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说理先设对立面。作者本可一上来就正面展开对“穷而后工”
的论说,但那样就会过于平板。于是作者第一句就揭出“诗人少达而
多穷”的世俗流行观点,然后通过辨析这一观点的不确切,顺势展开
论说,从而很自然地得出“穷而后工”、“愈穷愈工”的结论。
8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 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 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 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 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其他内容都贯穿起来,这是颇具匠心的。第二段写梅圣俞
的生平和创作,写生平着眼“穷”,写创作着眼“工”,
因穷而后工,可谓首段说理的实例演绎。第三、四段虽然
是写诗集的成书过程,但其间处处流露着作者对梅圣俞其
人其诗的爱重,可以看作是对梅诗之工的侧面衬托。其中
有赞美,有喟叹:赞美的指向还是其诗之“工”,喟叹的
以文美衬诗工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时人推崇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
宰相王文康公的赞叹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 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用作者自己的感叹赞美(虚写之笔)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第三段和第四段是交待梅圣俞诗集的搜集、整理、编次、作序过程。这是 “序”应有的内容。从中亦可看出欧阳修对梅圣俞其人、其诗的爱重,从侧 面烘托梅诗之工。

[梅圣俞诗集序翻译]梅圣俞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翻译]梅圣俞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翻译]梅圣俞诗集序(1) [梅圣俞诗集序]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译文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

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

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梅圣俞诗集序》课件2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梅圣俞诗集序》课件2

仅正反对举,事理昭彰,而且情致跌宕,令人不胜悲怆。
全篇言简意赅、多而能一、起伏跌宕、神完气足。
课堂讨论
你是否赞同“穷而后工”的说法?为什么?
选择题
(1)宋代散文名篇《梅圣俞诗集序》的作者是 A、苏舜钦 B、苏洵 C、欧阳修 D、王安石
(2)散文作品《梅圣俞诗集序》中的“梅圣俞”,即梅尧 臣;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3、第三段和第四段是交待梅圣俞诗集的搜集、整理、编 次、作序过程。这是一般序言均应有的内容。从中也可看出 欧阳修对梅圣俞其人、其诗的爱重,从侧面烘托梅诗之工。

讲解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 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 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 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 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
读书辄成诵。
生命歷程
























隨洛 夷 滁


州陽 陵 州


作为古文家、文论家的欧公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文革新运动领
袖。他反对宋初浮华文风,主张“言以载事,文以
饰言”。他在主管考试进士时,鼓励考生写质朴晓
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
欧阳修小梅尧臣五岁,两人的结识始于洛阳,也即欧 阳修二十五岁任西京留守推官之时。欧阳修自称“嗜圣俞 诗”,“尝问诗于圣俞”(见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 写于明道元年,即公元1032年,欧阳修时年二十六岁), 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受到梅尧臣的影响。

梅圣俞诗集序ppt1 苏教版

梅圣俞诗集序ppt1 苏教版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玉楼春
樽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蝶恋花
面旋落花风荡漾 柳重烟深
雪絮飞来往 雨后轻寒犹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 翠被花灯
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特点: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继承
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 主张。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 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 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 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 篇散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 各体兼备。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 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 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 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二、欧阳修的散文理论: 1.文道关系主张“道胜文不难而自 主”; 2.作文反涩尚简。
三、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1. 内容:政论;表记;序文;赋。 2. 风格: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 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 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 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 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 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 亦何恨乎秋声!”

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原文

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原文

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原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原文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原文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原文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①?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文革新运动领
袖。他反对宋初浮华文风,主张“言以载事,文以
饰言”。他在主管考试进士时,鼓励考生写质朴晓
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
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
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
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
学习内容
一 了解欧阳修、梅圣俞生平
二 理解“穷而后工”文论观点 内涵

理解“穷而后工”贯穿全文的
特点 四 多角度、多手法阐述梅尧臣“诗
工”的行文特点
你了解欧阳修吗?
欧阳修,字___永_叔_____,自号 __醉__翁____,晚年又号 __六__一__居__士______,___宋_____代文学 家 ,__史__学___家。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而且善于论诗,后人集
其论成书,称为《六一诗话》。今人郭绍虞说:"诗
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
欧阳氏矣。"(《宋诗话考》)
解题

北宋诗人梅圣俞,Biblioteka 生颇不得意,诗作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诗风平淡朴实,盖有意于矫正宋初靡丽
倾向。在理论上,梅圣俞注重诗的政治内容,并主张写
诗应“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然后为至”。他的诗,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甚
受陆游等人的推重。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
道”、“致用”、“事信”、“言文”。他为梅圣俞的
诗集作序,一方面是肯定梅圣俞在矫正宋初浮艳诗风方
面的功绩,另一方面也是借以宣扬自己的文学主张.
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论断。这一论断得到了梅尧臣的赞 同:“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 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见欧阳修
《梅圣俞墓志铭》,作于嘉祐六年,也即公元1061年,时 在《梅圣俞诗集序》作后十五年)
教学内容
一、 《梅圣俞诗集序》的结构 图解
二、“穷而后工”的意义
• 自洛阳至于吴兴,梅于仁 宗天圣九年(1031)在洛 阳官河南主簿(主簿,各 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 吏),庆历二年至四年 (1042-1044)在吴兴(今 浙江湖州)任湖州监税。
已,通以。次,编次。辄, 即。
以上文字作于庆历六年 (1046)。
•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
(据说他有金石拓本一千卷,
藏书一万卷,酒一壶,棋一
局,琴一张,及自身一老翁,
凑在一起为六一),庐陵人。
•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 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
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
读书辄成诵。
生命歷程
























隨洛 夷 滁 開 潁 州陽 陵 州 封 州
作为古文家、文论家的欧公
二、行文起伏跌宕,长于变化
•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说理先设对立面。作者本可正面展开“穷而后工”
的论说,但那样就可能过于平板。于是作者一起笔就提 出“诗人少达而多穷”的世俗观点,然后通过辨析这一 观点的不确切,顺势展开论说,从而很自然地得出了 “穷而后工”的结论。这种先设对立面的论说方法,不 仅有联系现实、把论说一下子引向深入之用,而且有辩 驳、有证论,正反相成,抑扬顿挫,使行文有了起伏跌 宕、变化跳荡之美。
仅正反对举,事理昭彰,而且情致跌宕,令人不胜悲怆。
全篇言简意赅、多而能一、起伏跌宕、神完气足。
•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①,夫岂然哉!盖世 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
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②于山巅水涯
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
奇怪③;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④于怨刺,
• 予友梅圣俞,少以 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辄抑于有司。困于州 县,凡十余年。年今 五十,犹从辟bi书, 为人之佐,郁其所蓄, 不得奋见于事业。
• 荫补,旧时子孙因先世有功勋 而推恩得赐官爵为“荫”,官 吏有缺额选人充职为“补”。 梅因其叔父梅洵而受荫。资料: 梅尧臣少时应进士试不第,26 岁时以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 郎。 累举,屡次荐举。有司,此指 主考官。 年今五十,实为四十五,取整 数。 辟书,招聘的文书。为人之佐, 给人当下属(打工)。 郁,郁积而不得施展发泄。

讲解
•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 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 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 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 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
此诗“达之”能“穷穷”人皆,指殆仕途穷,者即而“达后则工兼也。
一、《梅圣俞诗集序》的结构图解:
1. 理论阐发
否定俗论 阐明正理

其人之穷
而 后
2. 梅之遭遇
其诗之工

愈穷愈工
3. 梅诗结集
其人穷卒 其诗留传
[层次结构] 全文四段。
1、第一段是从理论上阐发“穷而后工”的道理。先从辨析 “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的世俗观点人手;接着阐明:凡 “传世”之诗,皆仕途穷困者长期积忧郁愤,然后兴于怨刺 的产物;最后顺势得出结论:穷而后工。
•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 • ◎宛陵:地名,今安徽宣
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
城。 苟说:苟且取悦。
长老。既长,学乎六经
☆他的家乡在宛陵,年幼
仁义之说。其为文章,
时就学习作诗,从孩提时
简古纯粹,不求苟说yue 代起,写出来的诗句就已
于世。世之人,徒知其
使得辈分大的人惊奇。
诗而已。然时无贤愚,
他创作的文章,简古纯

欧阳修小梅尧臣五岁,两人的结识始于洛阳,也即欧
阳修二十五岁任西京留守推官之时。欧阳修自称“嗜圣俞
诗”,“尝问诗于圣俞”(见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 写于明道元年,即公元1032年,欧阳修时年二十六岁), 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受到梅尧臣的影响。

《梅圣俞诗集序》作于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
在目睹梅尧臣十余年沉沦下僚、坎坷不遇之后,借本文提

二是多角度多手法地证明论点。为了突出梅诗之“工”,作
者先说他自幼出语惊人,这是铺垫手法;次说他的文章“简古纯
粹”,但人们却只知其诗,这是以文之美来衬托诗之工;再说
“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这是借公众的推崇来赞扬梅
诗之工,接着又写到王文康公对梅诗的赞叹,这是借名人名言来
旁证;最后还通过作者自己对梅诗的热爱来侧面烘托梅诗之工。
欧阳修幼年丧父,母亲以荻杆画地 教他读书。24岁中进士,因几次支持范 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主持进 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曾官至刑部和兵部尚书。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 创作成就最大。在史学方面很有成就。
欧阳文忠公 潇洒一醉翁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
古之圣贤不愤而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 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
如此多样的论证和表现手法,集中在一篇短文的一个论点之上,
其思路之灵动,变化之能事,确不愧为大家手笔。
三是虚实并举、大起大落写感慨。文章在写完梅诗之工以后,
有感而发,顺势而成感慨,这感慨,先通过虚设,写其若“幸得
用于朝廷”,则将功德宏伟,是谓大起大扬;后通过实写,叹其
终不得志,久而将老,是谓大抑大落。一虚一实,一起一落,不
“穷而后工”说,承前启后
• 欧阳修提出的“穷而后工”说,上溯 可联系屈原《九章》、《抽思》中的 “发愤以抒情”,司马迁的“发愤著 书”,李白的“哀怨起骚人”,杜甫的 “文章憎命达”,白居易的“文士多数 奇,诗人尤命薄”,韩愈的“凡物不得 其平则鸣”、“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 之言易好”,欧阳修以后,还有陆游的 “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龚自 珍“泄天下之拗怒”等等。)
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
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⑤穷者而后 工也。
• ①此“达”“穷”皆指仕途上的发达与 穷困。 ②自放,自我放逐。
③探其奇怪,探究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 奥妙。 ④兴者,有感之辞。 ⑤殆,大概,推测判断之辞。
•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①为吏,累举进 士②,辄抑于有司③。困于州县④,凡 十余年。⑤年今五十,犹从辟(bi4)书 ⑥,为人之佐,郁其所蓄⑦,不得奋见 (xian4)于事业⑧。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 “达”“穷”。蕴,蕴涵,胸中所有。 自放,自我放逐。
翻译
• 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 潦倒的多。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 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 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 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看见虫鱼、草木、 风云、鸟兽等外部事物,常常探索研究它们的奇特 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 绪,感发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 寡妇的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 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如此说来, 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 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 ①荫补,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勋而推恩得赐官爵为“荫”, 官吏有缺额选人充职为“补”。梅少时累应进士试不第,后因其 叔父梅洵而受荫,得任河南主簿(办理文书的小官)。 ②累举,屡次被荐举(去考进士)。 ③辄,总是。有司,负责某项职事的官吏,此指主考官。 ④仅在地方州县任些微职,故曰之为“困”。 ⑤年今五十,实为四十五,取整数。 ⑥辟书,招聘的文书。为人之佐,给人当下属(打工)。 ⑦郁,郁积而不得施展发泄。 ⑧奋的本义是鸟类展翅振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