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设备配备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设备配备控制程序
为企业在经营管理、经济核算及质量管理方面提供足够的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设备。

1、适应范围
适应于公司各相关单位测量设备的配备。

2、职责
3.1、电仪部负责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编制相应的管理文件,掌握企业测量设备配备率。

3.2、各测量设备使用部门编制本部门测量设备配备计划,掌握本部门测量设备配备率。

3.3、电仪部负责新产品投产前或重大工艺变更前计量检测参数的确定,提出所需的测量
设备及计量性能要求(如量程、准确度、分辩力、稳定性等)。

3.4、技术副总负责组织测量设备配备的策划及测量设备购置计划的审批。

3、工作程序
企业测量设备的配备可分为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经营管理测量设备配备、工艺及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和配备、计量标准测量设备的配备四个方面的内容。

4.1、能源测量范围主要是电能源计量和水能源计量两种。

4.1.1、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点的设置
生产部和电仪部分别设置电、水、汽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点,编制其配备位置关系图。

设置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点时,使进出厂、车间及重点机台,生产与辅助部门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率100%,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应有三级。


一级:厂级配备的测量设备
二级:车间级配备的测量设备
三级:重要耗能机台、辅助部门配备的测量设备。

4.1.2、能源测量设备的准确度要求
为降低能源测量设备的计量误差,对能源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提出要求
a、电度表的准确长要求≤(1-2)%
b、流量表的准确度要求为≤±2.5%
4.1.3、编制能源计量网络图
计量室应按4.1.1要求将各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点分别编制企业水、电计量网络图。

4.1.4、制能源测量设备统计表
为了便于统计计算,生产部应编制出一、二、三级能源测量设备配备明细表,该表中应注
明测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准确度、配置位置等。

计量室应根据能源测量设备配备情况编制《能
源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

4.1.5、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率的计算
各能源使用部门根据《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计算一、二、三级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率,电仪部分别以4:4:2的比例计算能源测量设备综合配备率。

即将一、二级的配备率各乘以40%,三级乘以20%,最后相加后即得综合配备率。

各级能源配备率计算公式:
实际配备的测量设备数
Pi = ×100%
应配备的测量设备数
i=1,2,3
综合测量设备配备率计算公式:P
综=0.4P
1
+0.4 P
2
+0.2 P
3
P 1 P
2
P
3
分别为一、二、三级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率。

生产部、电仪部应掌握一、二、三能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率,各车间应掌握本部门二、三级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率。

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率要求达到98%以上。

4.2、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的配备要求
4.2.1、经营管理计量的范围
a、除能源测量设备以外,所有物资量检斤、检尺所需测量设备。

包括物料进出厂,
材料领发与产品入库,出厂等需要测量设备给出量值的测量设备。

b、定额管理所需计量的测量设备。

包括定额管理,计划限量供应等需要由测量设备
给出量值的测量设备。

4.2.2、编制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统计表
储运部和车间应根据以上要求配齐本部门所需测量设备,并列出清单,注明测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准确度、配备位置等。

计量室应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测量设备情况编制《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统计表》。

4.2.3、编织经营管理计量网络图和物资管理系统图
计量室应根据4.2.1要求及测量设备配备情况编制经营管理计量网络图和物资管理系统图。

4.2.4、经营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率的计算
经营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率,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测量设备的实配数于应配数的
百分比。

它直观地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的配备状况。

其计算公式如下:
P实1 + P实2
P(综)= ×100%
P应1 + P应2
P应2= P应2A+ P应2B P实2= P实2A+ P实2B
式中:P应1--------物料进出厂计量应配测量设备
P实1------物料进出厂计量实配测量设备
P应2A-----公司对车间(分厂)定额发料应配备设备
P应2B-----车间对生产班组定额发料应配备测量设备
P实2A-----公司对车间定额发料实配测量设备
P实2B-----车间对生产班组定额发料实配测量设备
物管部、电仪部应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的综合配备率,各车间应掌握本部门经营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率。

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率要求达到95%以上。

4.3、工艺及质量管理测量的配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4.3.1、工艺及产品质量管理计量的范围
a、外购物料检测测量设备---包括产品原材料、外协件进厂质量验收所用的测量设备。

b、工艺过程中工艺参数控制及检验用的测量设备—是指零部件工艺过程控制过程中,操作工人自检,检验人员工序间检验(首件检验)所用的测量设备和在生产工艺参数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的测量设备。

c、产品质量检验测量设备---是指对终端产品(成品)质量的主要参数检测所用的测量设备。

d、生产安全和环境监测测量设备---是指对影响生产安全及工作环境等监测所用的测量设备。

4.3.2、工艺及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准确度。

按工艺文件及产品质量检验规范要求进行配备。

4.3.3、各生产车间、生产部(设备检测部分的计量)、电仪部应根据工艺文件及产品质量检验统计出本部门所有检测参数,编制工艺及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明细表,计量室
应根据工艺及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情况,编制《工艺及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

4.3.4、编制工艺产品质量管理计量网络和测量设备配备选择分析明细表。

计量室根据4.3.3编制出企业主要零部件,特殊工艺控制,产品质量主要参数检测的计量网络图和计量参数及测量设备选择分析明细表。

4.3.5、工艺及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率的计算
A、综合配备率计算公式
P
实1+ P
实2
+P
实3
+P
实4
P

=×100%
P
应1+P
应2
+P
应3
+P
应4
B、生产工艺过程测量设备配备率计算公式
P
实2
P
工艺
=×100%
P
应2
C、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率计算公式
P

P

=×100%
P

P 应1为原材料进厂质量检验应配计量器具台(件)数,P
实1
为实配台(件)数;
P 应2为工艺过程中参数控制及检验应配计量器具台(件)数,P
实2
为实配台(件)数;
P 应3为生产安全与环境检验应配计量器具台(件)数,P
实3
为实配台(件)数;
P 应4为产吕质量主要参数检验应配计量器具台(件)数,P
实4
为实配台(件)数;
各车间、生产部应掌握本部门的测量设备配备率,即计算公式B;电仪部应全面掌
握,即A、B、C
工艺过程控制测量设备配备率要求达到98%以上,产品质量检验
测量设备配备率要求达到95%以上。

4.4、计量标准的建立
企业应根据测量设备配备情况(如配备类、数量)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工作,计量标准的建立的具体实施按《计量标准考核》要求进行。

计量室应编制企业计量标准明细表。

4、相关文件
《计量体系支持性文件》
5、计量记录
a、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
b、经营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
c、工艺及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
d、计量标准明细表
e、能源计量网络图,能源测量设备配备明细表
f、经营管理网络图
g、物资管理网络图
h、(物料)计量参数及计量测量设备配备选择分析明细表e、工艺及产品质量计量网络图
j、工艺及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选择分析明细表
h、工艺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明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