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20:4.1 世界的物质性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物质性
一、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2.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100年前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这一发现有可能使人类了解宇宙起源真相。
这可以证明()
①世界并不神秘,人们最终可以使一切事物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③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往往受实践发展水平的制约
④科学研究是验证预言正确性的最佳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自然界的存在是离不开人类社会的
②在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④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会改变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④否定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联合国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
这说明()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保护生态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②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世界万物的共同属性④物质的固有属性
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
8.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
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
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一百年前,爱因斯坦曾预言,大质量天体发生碰撞、超新星爆发等极端宇宙事件会产生强大的引力波。
2016年2月12日,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
这次发现科学意义重大,因为引力波可以直接与宇宙大爆炸连接。
一旦我们发现了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引力波,就可以揭开宇宙的各种谜团,甚至了解宇宙的开端和运行
机制。
由此可见()
①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科学预言等一些特殊的意识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
④人类总有一天可以穷尽对整个宇宙的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10.近年来,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上游地表补给河流被大坝截流,下游湖区则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湖水面积较鼎盛时期缩小近半,水量减少造成湖中17种野生鱼相继绝迹,也影响了周围人们的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
这启示我们() A.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B.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自然生态的规律
C.人应该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只有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才是客观的
11.“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这里。
”外交部发言人在谈及美国总统奥巴马亚太之行不包括中国时这样说。
下列选项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人在桥下走,水在桥上流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D.据器而道存,无器而道毁
12.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
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
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的意识的参与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
A.①②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3.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并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14.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山东冠县试验示范基地完成的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株2号新品种选育项目,成功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和良种审定。
据介绍,通过国际领先的染色体加倍技术,选育出的一系列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有效解决了品种速生和杨柳飞絮等问题。
有人认为,人们根据生物工程技术培育新型物种的事实表明,自然界中的万物是根据人的意志创造出来的。
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哲学上所学的“物质”并不包括思想意识的东西,不能说物质是指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A项不选;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项正确;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并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也不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C项不选;人脑也是物质的,哲学上的“物质”包括人脑,D项不选。
2.『答案』D
『解析』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因此D项入选。
A 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项强调自然界的产生,都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物质的相关知识。
材料中首次探测到引力波并不是证明世界并不神秘,人们最终可以使一切事物的真相大白于天下,①不选;人们以前没有探测到引力波,但现在实践证明它是存在的,这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②正确;人们以前没有探测到引力波,这说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往往受实践发展水平的制约,③正确;实践是验证预言正确性的最佳标准,④错误。
4.『答案』C
『解析』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①观点错误。
不管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具有客观性,③观点错误。
材料揭示了人类是在自然界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②④正确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同时这一改革也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①④观点错误。
6.『答案』B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保护生态不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题目中,由于人类对自然界长期的大肆破坏,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这表明了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故我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故B入选。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其基本概念也是对相应客观事物共性的概括和总结,选③,排除①;与意识相比,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8.『答案』A
『解析』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表述错误,排除;
④表述错误,排除,错在“决定于”;根据题意“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①符合题意,入选;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符合题意,入选。
故答案选A。
9.『答案』A
『解析』一旦我们发现了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引力波,就可以揭开宇宙的各种谜团,表明了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类能够解开谜团,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表述错误,排除。
10.『答案』C
『解析』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故选项A说法错误;人不能改造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故选项B说法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故选项D说法错误。
材料主要讨论的是,因为人的一些行为导致淡水湖危机的问题,这要求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11.『答案』D
『解析』材料中“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这里”。
体现了物质的客观性,“据器而道存,无器而道毁”强调了要尊重“器”,即强调了物质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选D。
12.『答案』B
『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性,②④入选。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①③表述错误。
13.『答案』(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是否被人的意识感知而忽生忽灭。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还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14.『答案』(1)不同意。
(2)①新型物种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制造出来的新物种。
但是,在人们制造新物种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物质的自身属性,按照人的需要,有意识地改变事物的具体形态,创造出新的具体事物。
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表现。
②如果认为这种表现是创造自然界万事万物,就等于承认人先于自然界而存在,这是“创世说”的翻版,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