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设计
摘要:音乐教育改革为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提出新的要求,实现声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是新时期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声乐教学改革在新时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当前声乐教学模式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在分析声乐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音乐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音乐教育是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我国长期发展。
声乐课是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科目,声乐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也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知识、创新精神、健康的心理等文化艺术素养。
回首我国声乐教学新时期以来的教学改革历程,声乐教学模式是改革的瓶颈问题,不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只是在改革理论上实施新的教学内容,根本达不到改革的目的。
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声乐教学模式的现状
随着声乐教学改革的推行和发展,以及社会对声乐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高校纷纷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转变为新教学模式。
当前声乐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混合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教学模式。
声乐教学改革对传统教学产生重大变革,但当前声乐教学模式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1.声乐教学内容的变革有限
在声乐教材的选择上,教材中的声乐曲依旧单一,将单一的声乐曲目作为声乐教学的专用教材已经不适合当前教
师和学生的需求。
在课堂教学上,声乐技法课堂一般先安排基础发声练习,再进行曲目的演唱练习,在学生练声阶段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但在歌曲演唱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详细,对于情感表达、艺术品质等方面的指导还很少。
2.教学模式依旧单调
新型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有限,传统教学模式依旧是声乐教学的主要模式。
由于教学基础设施、教师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新型声乐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十分有限,依旧没有超越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主体地位。
新型声乐教学模式的开发程度有限,并没有实践开发利用,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3.学生水平与教学内容不协调
教师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存在盲目创新和增加的现象,曲目的选择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一些高难度的、原创的、大型的曲目往往并不适合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设计
1.基础技能教学模式设计
(1)科学地教授声乐理论知识
在声乐课堂实践中,声乐理论知识是学习声乐的基础,但学生学习声乐理论知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表演在学习过程中被分开,影响学生声乐表演的效果,不利于调动学生表演的欲望。
因此教师应将复杂的声乐理论知识进行分类,重点对每位学生的特质进行分析,教授与学生发展相符合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理论知识教授,及时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使学生充分掌握应具备的声乐理论知识,推动实践和理论的共同发展。
(2)拓宽教授声乐技能的曲目范围
拓宽曲目范围并不是简单地增加曲目的数量,而是从不同方面加以拓宽。
在曲目的语言方向,适当增加英文曲目,引导学生了解英文曲目的演唱,提高学生对声乐课堂的兴趣。
在曲目的题材上,应将民族曲目、通俗歌曲、戏剧、民歌等合理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声乐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声
乐曲目,找到自己的专长。
在曲目的表演形式上,应综合教授独唱、合唱、重唱等不同类型的表演曲目,培养学生掌握不用的唱歌技巧,扩宽未来的就业渠道。
2.情感体验教学模式设计
(1)实施途径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要采用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
直接途径就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情感体验,在实际生活经历中积累艺术构思灵感和创作思路,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教师指导学生随时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感受人的情感特征,尤其是对演唱具有启发的生活实践。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间接的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文化,欣赏优秀的艺术创作和作品,提高学生自身的创作能力,扩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间接途径就是通过戏剧、电影、小说、绘画、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体验生活中的情感,构建想象和联想能力。
(2)教学方法
实施情感体验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正确把握艺术作品的情感,为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通过作品变现出来的,并分析如何采用合适的方式将艺术魅力表现出来,使学生充分掌握其基本性质和类别。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入。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情感。
情感体验的最终目的
是学会真实的抒发歌唱情感,声乐表演最忌讳虚假、做作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促进学生在歌唱表演中引入朴素的、真实的情感。
3.文化修养教学模式的设计
(1)声乐文化的分类
为了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声乐文化修养,教师首先要明确声乐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明确声乐文化的类别。
一般性文化是指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例如社会科学相关学科、自然学科中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帮助声乐学生拓宽声乐专业之外的知识领域。
姊妹艺术文化主要包括声乐曲目的创作背景、专业外的相关文化知识等与声乐文化相互促进的文化内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
专业文化指的是声乐专业相关史论、技能知识等,影响学生专业审美文化的形成。
(2)教学应用
首先,教师将实际案例作为学生声乐曲目练习的重要先导,在曲目练习之前讲述与曲目相关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练习和学习的兴趣,然后在教授声乐曲目中引导学生培养如何表达情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化修养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刺激学生主动关注声乐文化。
其次,教师组织开展与声乐表演相关的展览等课外体验活动,主要参观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成果,在实践中融入至文化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
养。
最后,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影视资料作为学习声乐曲目文化的辅助教学工具,将文化修养的培育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充分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