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提高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教学三首古诗词,《春晓》、《静夜思》、《寻隐者不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
2. 教学难点:
(1)诗词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
(2)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题目;
(2)引导学生朗读诗词,让学生对诗词有个初步的了解。
2. 学习诗词
(1)学习《春晓》: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情?
分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通过描述春风、春雨、花落等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2)学习《静夜思》: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学习《寻隐者不遇》:
提问:这首诗讲述了什么故事?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情感?
分析:这首诗讲述了诗人寻访隐者却未能遇到的经历,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巩固练习
(1)让学生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练习填空:
《春晓》中,诗人描述了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静夜思》中,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________之情;
《寻隐者不遇》中,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________。
4.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三首古诗词,《春晓》、《静夜思》、《寻隐者不遇》。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韵律美,体会到了诗人对春天、故乡和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学习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
《春晓》
春风春雨花落
喜爱赞美
《静夜思》
故乡思念
思念家乡
《寻隐者不遇》
寻访隐者向往
未遇遗憾隐逸
七、作业设计
1. 抄写《春晓》、《静夜思》、《寻隐者不遇》三首诗词;
2. 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词,《春晓》、《静夜思》、《寻隐者
不遇》,让学生体会到了诗词的美,培养了对古诗词的兴趣。
在教学
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
生的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习惯,提高学生
的文学素养。
在作业设计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春晓》中,诗人描述了春天的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静夜思》中,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________
之情;《寻隐者不遇》中,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________。
一、《春晓》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简
洁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早晨。
诗人描述了春风、春雨和花落等
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2. 春雨:细雨滋润着大地,滋养着花草树木。
春雨是春天的养分,它给予了生命所需的水分。
在这里,春雨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茁壮。
3. 花落:春天是花儿盛开的季节,同时也是花儿凋谢的季节。
诗
人通过描述花落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和思考。
花落象征着生
命的无常和逝去。
二、《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简
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 故乡: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明亮的月光,引发了对故乡
的思念之情。
故乡是诗人的根,是他成长的地方,充满了对他的美好
回忆和无尽的思念。
2. 思念:诗人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表达方式,生动
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思念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诗人通过具
体的动作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通
过描述诗人寻访隐者却未能遇到的经历,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寻访:诗人贾岛向往隐逸生活,他离开尘世,寻找隐者,希望
能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寻访是诗人的行动,也是他对隐逸生活
的追求。
2. 隐者:隐者是隐逸生活的代表,他们远离尘世,追求内心的宁
静和自由。
诗人通过描述隐者的高洁品质和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了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崇拜。
3. 向往:诗人未能遇到隐者,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未因此而
消失。
相反,这种向往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他决定继续寻找隐逸生
活的真谛。
一、《春晓》中的春风、春雨和花落
1. 春风:在《春晓》中,孟浩然用“春风”一词来描绘春天的气
息和活力。
春风不仅代表着季节的更迭,也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在古
代中国文化中,春风常被用来比喻皇帝的恩泽,因为它能够给予万物
以新生和活力。
春风还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象征着
文化的繁荣和和谐。
2. 春雨:春雨是春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滋润万物,促进生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雨被赋予了滋养生命、带来富饶的象征意义。
春雨的细腻和温柔也常常被用来比喻母爱、恩情等温柔的情感。
3. 花落:花落虽然表面上看似春天的损失,但实际上它象征着生
命的循环和更替。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花落被看作是英雄末路、美人
迟暮的象征,常常引发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同时,花
落也为春天的繁华增添了一丝哀愁,使春天的景象更加丰富多彩。
二、《静夜思》中的故乡和思念
1. 故乡:在《静夜思》中,李白用“故乡”一词触动了他对家乡
的深深思念。
故乡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更是诗人的根和情感的寄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故乡代表着一个人的出生地、家族背景和文化认同。
对故乡的思念往往与对亲人的思念紧密相连,成为中国文化中一
种普遍的情感表达。
2. 思念:思念是《静夜思》中的核心情感,它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动作描写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常常被用来象征团圆和思念。
尤其是在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人们
对月亮的仰望往往伴随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三、《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隐者和向往
1. 寻访:贾岛在《寻隐者不遇》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种向往促使他离开尘世,寻找隐者。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隐逸生活
被视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
隐者常常被视为道
德高尚、智慧卓越的楷模,他们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
2. 隐者:隐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形象,他们通常选
择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升华。
隐者的生活往往与仙人、道士等联系在一起,带有一种神秘和超然的色彩。
隐居不仅是逃避现
实的一种方式,也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探索。
3. 向往:贾岛未能遇到隐者,但他的向往之情并未减弱。
相反,
这种未能实现的经历加深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向往往往是一种推动人向前、追求更高境界的动力。
即使现实与理想
有距离,但向往之情仍然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通过这三首古诗词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如何通过具体的景
象和情感表达来描绘春天的美好、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
某些特征。
同时,通过朗读和背诵这些古诗词,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
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学习古诗词,
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