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奥赛之电磁学—2.2电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电路
2.2 .1、电路连接与电表改装
(1)串、并联电路的性质
串联电路通过各电阻电流相同,总电压为各电阻两端电压之和,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功率的分配也与电阻成正比,即
()a
n n n R I P R R R I U U U U I
I I 2212121=⋯++=+⋯++==⋯==
串联电路总电阻
n R R R R ⋯++=21
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电压相同,总电流为通过各支路电流之后,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功率的分配亦与电阻成反比,即
U U U =⋯=21
n n R U
R U R U I I I I +
⋯++=+⋯++=2121
n n R U P 2
=
总电阻:
n
R R R R 111121+⋯+= (2)电表改装 ①欲将满偏电流为
g I ,内阻为g R 的电流表改装为量程
为U 的电压表,需将分压电阻R 和电流表串联,如图2-2-1所示,所谓量程为U 时,就是当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U
时,
g
R
图2-2-1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
g I ,电流表分担的电压为g U 。

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有
g g g g g R R U U U R U U R ⋅-=⋅= g
g R I U
n =

()g
g g
g g
g R n R R I R I U R 1-=⋅-=
电压表内阻
g
g g
g g V nR R R I U
R R R =⋅=
+=
通常,V R 都很大,理想情况下可认为∞→V R 。

②欲将内阻为g R ,满偏电流为g I 的电流表改装为量
程为I 的电流表时,需将分流电阻R 和电流表并联,如图
2-2-2所示。

同理可推得
g
R
g R I I R ⋅=
g
I I n =
g
g g
g R n R I I I 11-=
⋅-=
通常,R 很小
)
(g R R <<,可认为电流表内阻
R R g =,理想情况下可认为
0→R 。

③将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 简易欧姆表接法示意图如图2-2-3
所示,0R 为调零电
阻,表头内阻为g R ,满偏刻度为g I 。

测量前,应先将两
表笔短接,调节0R 使流过表头的电流为g I ,若电池的电动
势为ε,内阻为r ,则
中R r
R R I g g ε
ε
=
++=
图2-2-2
图2-2-3
如果在两表笔间接一电阻中R R x =1,则电流减半,指针指表盘中央,因此,
r R R g ++0称为“中值电阻”
,表盘最左刻度对应于∞→2x R ,最右边刻度对
应于03
=x R ,对于任一阻值x R ,若
,
x g R R n I I +=
=
中ε
03=x R

()中R n R x 1-=
这就是欧姆表的刻度原理,如欧姆表的中值电阻Ω
=k R 2.1中,表盘满偏4
/1处的刻度为()Ω=Ω⨯-k k 6.32.114,表盘满偏8/1处的刻度为Ωk 4.8,如图2-2-4所示。

欧姆表的量程改变后,各刻度所对应的电阻值应乘以相同倍率,另外要注意,凡使用欧姆表,必须进行机械调零和欧姆调零,并且,换档后一定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④将电流表改装成交流电压表
交流电压表是直流电压表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在直流电压表上串联一个二极管,就组成交流电压表。

串联二极管后,电表显示的是交流电的平均值(它等于有效值的0.45倍)。

用U 代表某一量程的交流电压有效值,若不考虑二极管正向电阻值,则限流电阻计算公式为
g
R R g
I U
'-=
45.0
实验指出,二极管是一且非线性元件,它的伏安特性为一条弯曲的图线,如图2-1-5所示,当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后,限流电阻R 与交流电压U 之间的

k 4.8k
6.3k
2.1图2-2-4
)
图2-2-5
关系不再是线性的。

因此,最大量程的交流电压表的表盘刻度是不均匀的,如采用J0411型多用电表测量2.5V 以下的交流电压时,要使用表盘上第三条刻度线,它的起始段刻度很密,刻度是不均匀的。

这一点,从图2-2-5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二极管两端电压小于V 8.0的一段图线上,相同的电压变化(例如2.0V )所对应的电流是不同的:顺次分别为7.1mA 、5.3mA 、1.7mA 、3.18mA 。

2.2 .2、电动势与电功率
(1)电源有保持两极间有一定电压的作用,不同种类的电源,保持两极间有一定电压的本领不同。

例如:干电池可保持正、负极间有5.1V 的电压;常用的铅锌蓄电池可保持两极间有0.2V 的电压。

为了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上引入了电动势这个物理量,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外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将理想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测出的电压就是电源的电动势。

(2)电流通过一段路时,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电场力对自由电荷作功。

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W ,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U 、电路中电流I 和通电时间t 三者的乘积。


UIt W =
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功叫做电功率,用P 表示电功率,则
UI t W
P ==。

高考必背物理公式
质点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t
s
v =
---vt s = 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2.变速直线运动:------t v s = 其中:s 表示位移,v 表示平均速度,t 表示时间。

3.匀变速直线运------基本公式:t v v a t 0-=
t v s = 2
0t
v v v += 导出公式:202
1at t v s += 2
022v v as t -= t v v s t 20+= t v v 中中>+=
2
v v 2t
2
0s 纸 带 法 :2
aT s =∆ 2
)(T N M S S a N
M --=
2T 两侧中S v v t ==
4.平抛运动:沿V 0方向 t v S x 0= 0v v x = 0=x a 0=x F y x t t = 沿垂直于V 0方向(竖直)---2
2
1gt S y =---gt v y = ---g a y = ---mg F y = 各量方向------位移:θφtan 21
2tan 0===
v gt S S x y
------速度:0
tan v gt v v x y ==θ
其余量的求法:---位移:4
22
20224
1t g t v S S S y x +
=+=
---速度:222022t g v v v v y x +=+= ---时间:g
h
t 2=
5.匀速率圆周运动:
---基本公式:---运动快慢---线速度:t
s
v = 其中:s 为t 时间内通过的弧长。

--转动快慢---角速度:t
φ
ω= 其中:φ为t 时间内转过的圆心角。

---周期:f T 12=
=
ω
π
v r ⋅=
π2 r
v
=ω ---向心力:心心ma v m r f m r T m r v m r m F =⋅⋅=====ωππω2222
22
44 ---向心加速度:m F r f r T
r v r a 心心=====2222
22
44ππωv ⋅=ω 力的表达式
1.重力---mg G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 ,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2
R
GMm
mg = 2.弹力---不明显的形变---用动力学方程求解;
明显的形变---在弹性限度以内,满足胡克定律:x k f ∆⋅-= 3.摩擦力---静摩擦力---max 0f f ≤< 最大静摩擦力:N s F f μ=max
其中:s μ为最大静摩擦因数。

---滑动摩擦力---N F f μ= 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F N 为正压力。

4.力的合成和分解 ------合力的大小:θcos 2212221F F F F F ++=其中:θ为F 1与F 2的夹角;
------合力的方向:
6.核力: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间的作用力。

强力、短程力
7.电场力:------库仑力:2
2
1r Q kQ F =
------电场力:Eq F = 8.安培力:---当为有效长度均匀其中时l B l I B F I B ,,⋅⋅=⊥;当0//=F I B 时。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9.洛仑兹力:---v B qBv F ⊥=其中 ; 若0//=F v B 则;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外
2.牛顿第三定律------BA AB F F -=
3.万有引力定律2
2
1r
m Gm F = G=6.67*10-11牛顿米2/千克2 条件:均匀球体或者质点。

4.星体运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心引F F == =
卫星绕行星的环绕速度:------r
GM
v =
其中:M 为行星的质量。

卫星绕行星的公转周期:------GM
r T 3
2π=其中:r 为轨道半径=R+h
黄金替代:---
g R
GM
=2其中:R 为地球半径;g 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用近轨道卫星的周期表示行星的密度:
---2
323323GT 3(r R 33
434πρπππρ======近地轨道),时当R GT r R GT R M V M 双星问题: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他们的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角速度:21ωω=---向心力:21F F =- 到圆心的距离:21r r r +=---------
r m m m r 2
12
1+=
同步通讯卫星:在赤道正上方36000千米处;角速度、周期与地球的相同; 卫星变轨:内小(近心)外大(离心)。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定义式:mv p =---改变量:I mv mv p p p =-=-=∆1212
2.动量守恒定律:012=-=∆P P P ---系统的动量的增量为零;
---12p p ∆-=∆---第二个物体的动量的增量等于第一个物体的动量的减小量; --- 常用具体等式:'
22'
112211v m v m v m v m +=+
---条件--系统:规律。

;或者某一方向满足此且时间或内外外0t 0→〈〈=F F F
能量
1.功---恒力功:αcos FS W =;---变力功:K E s F W
W ∆===
∑外
外总
2.滑动摩擦力功:l fl W 其中:=是路程;且滑动摩擦力功生热∆-==相对热fl Q E
3.功率:---平均功率t
W
P =
v F = ---瞬时功率αcos Fv p =其中:F 为牵引力。

4.动能定理:---2
122K 2
121E mv mv W -=∆=外其中:∑=W W 外
5.重力势能:P G P E W mgh E ∆-==且
6.机械能守恒定律
---物体:P k E E E E ∆-=∆=或12或者2
222112
121mv mgh mv mgh +=+
条件0=其它W -系统:!22222111112E E E E E E E E E E E E KB PB KA PA KB PB KA PA =+++=+++∆-=∆或或 ---条件:只是系统内部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不产生其它形式的能。

电场中的公式
1.库仑定律:---22
1r
F =其中:K 是静电力常量K=9.0*109牛顿.米2/库仑2 2.电场强度: 定义式:q
F
E =
其中:q 为试探电荷,对于电场中的某一点有:q F ∝,普遍适用。

量度式1: 2
r KQ
E =
其中:Q 为场源电荷,r 为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量度式2: d
U
E =
其中:U 为两点间的电势差,d 为距离,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3.电势差 ---B A AB
AB q
W U ϕϕ-==
---电场力做功:Uq W = 4.电势能 ---q ⋅=ϕε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Uq W ==∆-电ε 5.某带电粒子只在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下:
222111εε++=++P K P K E E E E
6.静电场中平衡导体:---等势体:12ϕϕ= ---内部场强为零:0=内E 。

7.电容器:---电容定义式:U
Q
U Q C ∆∆=
=
;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kd
S
C πε4=其中ε在这里是介电常数;
电容器的两极板与其它断开时,电量不变,且有: S
kQ
E ⋅=επ4与d 无关。

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时,两极板电压不变;它两端的电压等于与它并联的电路的电压, 在稳恒直流电路中与它串联的电阻是无用电阻。

8.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的加速:K E Uq W ∆==;当m
qU
v v 2,00==末速时 9.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的偏转: - - -电场力:d
Uq Eq F == ---加速度:md
Uq
m F a =
=
---穿过l 长电场所用时间:0v l t = ---偏转速度大小:0mdv Uql v =
---速度偏转方向:2
tan mdv Uql
=θ ---偏转位移大小:2
2
2mdv Uql y = ---位移偏转方向:θφtan 212tan 20==mdv Uql 稳恒电流
1.电流:---定义式:t
Q
I =
---微观描述:nvsq I =其中:n 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数,v 是自由移动电荷的定向移动速度,s 是导体的横截面积,q 是自由移动电荷的带电量。

2.电阻:---定义式:I
U
R =
---导体决定式:S l R ρ=
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
U
I = ---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r
R E
I +=
5.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的关系:---电动势等于开路时电源两端的电压。

r I U U U E ⋅+=+=内外
路端电压:E R
r E r
R R
U +=+=
11 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6.电功:(普遍适用) Pt UIt UQ W ===
---纯电阻电路中t R I Q W ⋅==2

t R
U 2
=
7.电功率: (普遍适用)UI t W P == ---纯电阻电路中R U R I 22
=
==热P P 8.电源输出功率:当 R = r 时,输出功率最大且%5042
==η此时效率是出r
E P 9.某电机的输入功率:UI p = ,热功率:R I 2
=热P ,输出功率:热机P P P -=.
10.串联电路:---电压:......321+++=U U U U ---电流:......21===I I I ---电阻:......321+++=R R R R ---其它关系:
2
1
212121R R W W P P U U === 11.并联电路: ---电压:......321====U U U U ---电流:......321+++=I I I I ---电阻: (131)
2111
+++=----R R R R
---其它关系:
1
2
2121R R P P I I == 12.把电流计Ig 、Rg 改装成量程为I 的电流表---需并联电阻的阻值是:g
g g I I R I R -=。

13.把电流计Ig 、Rg 改装成量程为U 的电压表---需串联电阻的阻值是:g g
R I U
R -=。

14.多用电表工作原理:因为:x g R R r E I R +++=
调零所以:调零R R r I
E
R g x ++-=( )
磁 场
1.安培力:---当为有效长度均匀其中时l B l I B F I B ,,⋅⋅=⊥;当0,//=F I B 时。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2.磁感应强度:---当S
l I I B φ
=⋅=
⊥F B 时, 3.洛仑兹力:---当v B q f v B ⋅⋅=⊥时, ;f 不做功,但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动量。

---当0/B/=f v 时,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4.带电粒子只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率圆周运动: ---半径:qB
mv R =
; ---周期:qB m T ⋅=π2 ;转过圆心角θ所用时间:qB m t θ=
电磁感应
1.磁通量:---BS =φ ---改变量:S B ∆⋅=∆⋅∆=∆φφ或者S B
2.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0≠∆φ ;---改变率:t E ∆∆=φ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平均感应电动势:t
n E ∆∆=φ
其中n 为线圈匝数;
---瞬时感应电动势:v l B E ⋅⋅=条件:v l v B l B ⊥⊥⊥ΛΛ
4.电磁感应现象中通过导体的电量:总

感R R φ
∆=
=
⋅=t E t I Q 交变电流
1.峰值:电动势ω⋅⋅⋅=S B n E m ;电流总总R nBS R E I m m ω
==
;路端电压:m E r
R R U +=外外
2.瞬时值:---电动势:t nBS t E e m ⋅=⋅=ωωωsin sin 电 流:t sin sin ⋅=
⋅=ωω
ω总
R nBS t I i m 路端电压:t U u m ⋅=ωsin 注意:以上三个式子中的时间t 都是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的. 3.有效值:
利用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条件:直流交流直流交流直流交流Q Q t t =---=---=R R
正弦式交流电:峰值与有效值的关系:m m m U U I I E E 2
22222=---=---=
4.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121
21212P P t
t =---∆∆=∆∆---∆=∆---=φφφφφφ 电压关系:---=---321321n n n U U U :::: 电流关系
1
2
21n n I I = 若多个副线圈---++=332211I n I n I n 功率关系:出入P P = 5.远距离输电:
则: ---电压:2121//n n U U = 4343//n n U U = 32R I U U U -=⋅=导线损 ---电流:1221//n n I I = 3443//n n I I = 32I I =
---电功率:21P P = 43P P = 232
R I P P P -==导线损
原子物理
1.光子说:一个光子能量:E=hγ 其中 h=6.63×10-34 js ---普朗克常量
2.光电效应方程:E k =hγ-W---其中E k 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 为金属的逸出功。

3.氢原子的能级各能级的能量关系---E n =E 1/n 2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hγ=E m -E n
4.衰变:α 衰变的实质---原子核失去一个氦核------He Y X m n m
n 4
24
2+→--
β衰变的实质---原子核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e Y X m
n m
n 0
11-++→
5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质子的发现------------H O He N 1
117842147+→+
---中子的发现-------------n C He Be 1
01264294+→+
6.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
mc E = 核反应释放的能量---2
mc E ∆=∆
U 1 U 2
n 1 n 2 P 1 I 1 I 2 P 2
U 3 U 4
n 3 n 4 P 4 I 3 I 4 P 3
7.裂变和聚变: 铀核的裂变---
n Kr Ba n U 1
092361415610235923++→+ ; 轻核的聚变------n He H H 1
04
23
12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