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导游证年审内容和答案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标准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
表现形式、__________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知识体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以 _________身口相传显得尤为重要。

人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与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是非物质的、_________。

口头表述的无形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是哪一年发布的?2005
2011年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6月10日
我国的第一个得到国际相关组织机构正式承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_________。

昆曲
_________艺术不仅是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成都是其历
史上最富盛名的鼎盛之地。

古琴
常州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_________、_________、留青竹刻梳篦锡剧常州梳篦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始自_________。

晋代
梳篦在古代时被称作什么_________?栉
从开料到成品,制作一把木梳和一把篦箕分别需要多少道工序?28,72
常州梳篦博物馆坐落于何处?勤业路17号
用_________制作的梳子,经常使用,有缓解头痛、治疗失眠等保健功效。

黄杨
何为佛教的梵呗?唱念
被称为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公认之典范、南方梵呗的发祥之地是_________。

常州天宁寺
梵呗在寺院中主要用于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经仪式六时行道(即朝暮课诵、斋供) 道场忏法
锡剧发源地是_________,流行地区江苏南部、中部、上海、浙江北部和安徽的东南部。

常州武进无锡市羊尖
滩簧戏多为二人一档,在农村中活动,所演节目只有一旦、一生(或一丑)两个脚色,称
为“_________”。

对子戏
手工绘画和_________组成了金坛刻纸的主要工艺。

镂空刻制
传统民间剪纸构图一般都比较简单,且作品小幅而金坛刻纸的构图既讲简洁,也讲究丰富
和繁茂,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整体感和_________。

大气势
金坛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

中国民间美术(刻纸)之乡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是________。

皮雕
竹刻艺人在青筠上雕刻技艺有全留、_____、不留、多留、少留。

微留
由于该工艺对材料要求很高,______年的腊月毛竹是最好的选材。

3-5
常州竹刻的起源地在何处? ( ) 雕庄乡
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人为______。

徐秉方
封缸酒是低度纯米汁无水酿造酒,也被称作________。

黄酒
封缸酒色泽自然,不加色素,澄清明澈,久藏不浊,馥郁芳香, ________。

醇稠如蜜
被朱元璋赞赏其“醇稠如蜜,芬芳馥郁,真可谓酒中之王也!”是金坛封缸酒
乱针绣创始人是________。

杨守玉
乱针绣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是什么________? 立体感和变化的色彩
乱针绣一改以往“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苏绣方法,结合了________的理论与技术. 中国刺绣与西方油画
乱针绣发明于上世纪________年代。

二十
乱针绣中的乱是有情理、有规则的,更突显出________。

动感
跳幡神被称为________,也是人类的始祖文化,夹带着溧阳人的精神风貌,正在走进国际
视野。

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溧阳跳幡神产生于________,由民间传承至今。

明末清初
腊月底和正月初,农忙转闲的时候,村民们购置盔袍、道具、乐器,相聚排演,走乡串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节日增添浓郁的欢乐气氛。

祭祀山神求祥纳福祈盼丰收
________、________都是溧阳社渚镇的傩文化表现形式。

跳幡神竹马灯已有150余年历史、为常州著名的传统食品之一的________制作常州大麻糕
常州大麻糕的特点皮薄酥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真正达到了色、香、味俱佳。

甜馅醇厚咸馅味鲜葱香扑鼻肥而不腻
常州十大名点中,历史最久的是清咸丰年间________、清道光年间________。

大麻糕加蟹小笼包
孟河医家,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

费马巢丁
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逐渐形成体系是在________、 _______年间。

清朝嘉庆清朝道光
孟河医派从奠基人________开宗立派,代代传承,至今不衰,遍布海内外的孟河弟子达几百
人。

费伯雄
乾元观坐落于金坛西部的茅山,是中国________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道教
茅山乾元观为茅山道教________三宫五观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的坤道院,其历史悠久,
闻名遐迩。

三宫五观
属中国道教“________名山”之一,为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史称“秦汉神仙府、
梁唐宰相家”。

四大
在传承全真派十方韵腔的同时,乾元观道家音乐吸收江浙一带民间音乐________和
________音乐元素,。

江南丝竹精华地方戏剧乾元观道教音乐________,清远中透出深沉、典雅、令人肃然起敬。

虚空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等等,“七仙女下凡”传说属公约中的口头传说和表达类。

非物质性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特性,是它与物质文化遗产质的区别之所在,由于它的非物质性,可称为无形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

它们均没有物质载体,没有物质形态,不是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它们存在于人们口头传说和表述中,存在于不同的艺术表演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完全不同,前者是非物质的、无形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口头传统和表述;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

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和古琴。

2005年12月22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 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

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的第一个得到国际相关组织机构正式承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昆曲,与其他18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第一批名单,并于2001年向世人公布。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

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

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

《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

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

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10月17日在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11月3日由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和大会主席签字正式生效。

2004年8月该公约在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获得通过,批准中国加入该“公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不仅表明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约定了缔约国的责任与义务。

常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锡剧
常州梳篦
常州留青竹刻
天宁寺梵呗唱诵
金坛刻纸
常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常州吟诵
金坛封缸酒酿制技艺
乱针绣
跳幡神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地小热昏常州市
常州道情常州市
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常州市
孟河医派常州市
董永传说金坛市
乾元观道教音乐金坛市
谈庄秧歌灯金坛市
巨村舞龙金坛市
指前鱼灯金坛市
金坛抬阁金坛市
柚山放灯节金坛市
太平锣鼓溧阳市
溧阳竹马灯溧阳市
泓口丝弦溧阳市
常州掐丝珐琅画常州市武进区
象牙浅刻(常州微雕)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百叶制作技艺常州市武进区阳湖拳常州市武进区
遥观鹞灯常州市武进区
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艺常州市武进区常州芝麻糖制作技艺常州市钟楼区常州豆炙饼制作技艺常州市钟楼区常州萝卜干腌制技艺常州市钟楼区常州龙泉印泥制作技艺常州市钟楼区常州高跷常州市钟楼区
常州宝卷常州市天宁区
万绥猴灯常州市新北区
太平龙灯常州市新北区
常州唱春常州市新北区
锡剧
锡剧是江苏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

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锡剧是常锡剧的简称。

常州是锡剧的主要诞生地。

锡剧生成早期叫“滩簧”,解放后,从原有的太湖地区逐渐流传至长江三角洲。

锡剧发展至今,是常州滩簧和无锡滩簧、常州文戏和无锡文戏逐步融合的产物。

常州滩簧是吴语滩簧的一支。

它源于常州农村水乡,那时,人们常在劳动时唱民歌对对子,这种两个人的对子戏,后来演变成为七八人表演的折子戏,以小生和花旦为主,并逐渐流传到无锡;是清代乾隆年间盛行于常州府治地的一种地方戏曲。

常州滩簧是在常州山歌小调、宣卷、唱春、南词等基础上,吸入凤阳花鼓的一些表演元素,并吸收了苏南一带采茶灯中的舞蹈,逐渐发展完善的。

常州滩簧的演员对白、曲调以及早期演唱的内容,都与常州地区的民间生活息息相关。

由滩簧到常州文戏,经历了对子戏、小同场戏、大同场戏三个重大演变过程。

1921年,常州滩簧改名为常州文戏。

1925年,常州滩簧与无锡滩簧合流,统一改称常锡文戏。

1952年,常锡文戏改称常锡剧,1953年起称“锡剧”。

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

锡剧音乐是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它并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锡剧的乐队除二胡外,还有琵琶、三弦、提琴、笛、箫、中胡和小提琴、大提琴参加伴奏。

打击乐以四大件为主。

天宁寺梵呗唱诵
常州天宁寺始建于唐贞观、永微年间(公元627—655年),为佛教禅宗著名道场,名列“禅宗四大丛林”之首,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其梵呗唱诵向为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公认之典范。

“梵呗(bài)” 指佛教活动中赞颂佛菩萨的声乐作品,是汉传佛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体为“唱赞”和“诵经”两大部分,还包括音乐形态介于“唱”与“诵”之间的偈、咒、真言、礼佛号等。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南北有异:北方佛乐以笙管等乐器的演奏为特色,代表性寺院为北京智化寺,其音乐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南方佛乐以梵呗唱诵见长,代表性寺院即为常州天宁寺。

着名音乐学家田青说:“在过去的时期内,这个寺的唱念一直被视作典范,目前中国一些大丛林都喜欢称自己的唱念学自常州天宁寺。


常州素乃齐梁帝王出生之地,南方梵呗发祥之处。

齐永明七年(公元490年),竟陵文宣王萧子良“集京师善声沙门”研讨我国佛教音乐创作,确定了南方梵呗以哀婉为主的风格特点。

天宁寺梵呗“曲调一直保持着较为统一的规范,节奏沉稳扎实,唱腔悠扬潇洒,韵味古朴清雅。

”为各地寺院所师法。

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当前仍然保持着节奏哀婉沉稳的传统风貌,曲调统一规范,其“唱赞”部分,古朴委婉、格调高雅,庄严肃穆,韵味古朴清雅,严格地保持着“一板三眼”的节拍特点;“诵经”部分的节奏张驰有度,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声部,是汉传佛教音乐的主体部分和典范,至今仍为各地寺院所师法,被宗教界、音乐界公认为南方梵呗唱诵之代表。

梵呗是汉传佛教音乐的主体部分。

南方佛乐以梵呗唱诵见长,其代表性寺院即为常州天宁寺。

我国佛教界向有“高旻寺打坐金山香,天宁寺唱念盖三江”之说。

常州天宁禅寺现任方丈松纯系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金坛刻纸
金坛刻纸派源于民间剪纸。

明清时期,金坛开有数家灯笼店,主营灯笼、龙灯和纸扎等制作行业,因其产品装饰纹样多为镂空图案裱贴而就,故当时盛行刻纸。

城乡各地民间也有类似的手工制作,如灯花、鞋花、喜花、窗花、门笺等,或胖娃、寿星、八仙、钟馗等人物,虽不很精细,但情趣盎然。

此后刻纸制作技艺逐渐进化,并在民间代代相传。

金坛刻纸的工艺主要由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组成。

无论幅面大小,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都按照剪纸的规律和要求,既有清晰完整的构图和造型,又保证整体线条间的互相连接,刻制手法博采众长。

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人物和环境古今中外无所不及。

较之于传统剪纸,金坛刻纸具有如下艺术特点:
1、制品幅式灵活——传统剪纸因受到剪制工具的局限,作品皆为小幅,而金坛刻纸中大幅、巨幅者尽可以根据题材内容的需要自由选定。

2、制作手法创新——传统剪纸大都采用单色,而金坛刻纸常采用填彩、点彩、衬彩等综合手法,表现细腻、丰富。

3、构图精细繁茂——传统剪纸构图一般都比较简单,而金坛刻纸的构图既讲究简洁,也讲究丰富和繁茂,作品具有更强的整体感和大气势。

金坛刻纸所反映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均表现出浓郁的时代生活色彩,其作品展现的是一幅幅江南民间生活和追求的优美风俗画卷。

对于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标本资料库。

它不仅成了独具江南特色的乡土奇葩和民间工艺瑰宝,也成了异域游客了解江南、亲近江南的媒介物,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进入建国后的传承发展期以来,金坛刻纸已积累了600多个品种,其作品数以万计,在国内外展览、比赛中入选、获奖和在各种报刊上公开发表以及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的作品逾千件,并频繁被海内外新闻媒体宣传介绍。

1993年12月,金坛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刻纸之乡”。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朱晓坤(已故)、殷卓宁、孙荣才等3位金坛刻纸传人为“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常州留青竹刻
苏东坡曾有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

竹刻自古以来就为宫廷、文人雅士所珍藏秘玩。

竹刻有圆雕、透雕、皮雕、浅雕等类。

其中皮雕又称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留青”刻法是一种在竹子表面极簿的一层青筠上进行镌刻的传统艺术。

竹刻艺人在青筠上巧施全留、微留、
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展示层次、明暗、浓淡、透出较强的立体感;又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深日久,竹皮竹肌的色泽反差很大,竹肌颜色渐呈紫红,犹如初熟樱桃、抛光琥珀,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留青竹刻它对材料要求很高,最好是取三至五年的腊月毛竹进行刀刻。

新选来的毛竹必需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才可以书画动刀,以防虫蛀,便于珍藏。

它刻的山水,收壮美天涯于咫尺竹面,意境深远;刻书法,铁划银钩,刀刀见功;刻出原作笔墨的干湿浓淡,以至飞白牵丝等生动的墨趣和韵味;刻花鸟翎毛似能感其乐闻其声,能给人以文静、淡雅、清秀、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已为众多的国内外收藏家珍藏。

相传很早以前,常州东门外有一村庄,村人大多以竹为原料雕刻扇骨、鸟笼、麻将牌等谋生,后来该村就称“雕庄”,即现在的雕庄乡,这可算是常州竹刻的起源。

当今常州留青竹刻人才辈出,著名工艺美术学者王世襄在他编著的《竹刻》中介绍了5位竹刻艺术家,常州就占4人。

在1994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群星谱》中,选登的全国7位竹刻艺术家,常州又占其中4个席位。

常州竹刻家中尤以白士风、徐素白、徐秉方、范遥青为留青竹刻之佼佼者。

白士风自40年代开始涉猎“留青”后,刻苦钻研,不断创新。

60年代起先后创作了《姑嫂学文化》、《雏鹰展翅》等新题材作品,被国家收购,作为国礼。

70年代,又用传统的留青技法刻制了毛主席诗词手迹,论者誉为“推陈出新的范例”。

他的古竹笋式“孙子十二篇”大件竹刻,先后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和紫金杯大奖。

白氏部分精品曾在美、英、日、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徐素白、徐秉方父子俩敢于创新,风格独具,作品常被作为馈赠之国礼,或为工艺美术馆、博物馆收藏;1978年香港出版的《中国竹刻艺术》称徐素白为20世纪留青竹刻重要代表雕刻家。

1993年,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反映徐秉方一家艺术生涯的专题片《海内留青第一家》。

农民竹刻家范遥青的作品,李一氓认为其“刻画极精,神彩焕然,精到之处,不比明清的竹刻名家差”,是一位“造诣很高的竹刻家”,目前,常州已成为全国的竹刻中心,从事留青竹刻的有数十人。

常州梳篦
梳篦(古代简称“栉”),与簪、髻、钗、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

正如苏州的盆景,景德镇的瓷器,常州以出产梳篦闻名于世。

自古就有“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之说,被誉为“宫梳名蓖”。

关于“宫梳名篦”由来,据说是因为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府官员每年农历七月总要到常州定制60把黄杨木梳、60把梅木脊梁象牙梳篦,并在10月间连同6套龙袍、600朵宫花送到紫禁城,作为贡品进献皇帝,据说,慈禧太后对常州的梳篦尤为钟爱,这就是“宫梳名篦”的由来。

至今,在皇宫和颐和园里还保存着慈禧皇后用过的常州梳篦。

常州梳篦始自晋代,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

相传炎帝死后,蚩尤起兵复仇。

同其他许多人一样,常州梳篦工匠赫连也被拉去打仗。

涿鹿一战,蚩尤被轩辕皇帝打败,赫连被俘入狱。

看守皇甫得知他会做木梳,劝他连夜赶制一把,献给嫘祖娘娘,以免死罪。

然而,不等赦免令到,赫连已人头落地。

轩辕黄帝十分惋惜,遂委派皇甫督率工匠照样制作。

后来,赫连和皇甫被制梳业尊奉为祖师。

制篦业的祖师当是陈七子。

春秋时期,陈七子为吏,因罪入狱。

因狱中生活条件极差,陈七子头上生满虱子,奇痒无比。

一次,陈七子被狱卒用毛竹板痛揍后,发现毛竹板裂成了一条条篦片。

陈七子将其整理扎压后,用其清除头上的灰垢和虱子。

这就是最初的篦箕。

据说,后来每年农历2月18日和9月28日,梳篦业都要举行仪式,祭祀祖师,以祈求自己“生意兴隆”。

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当时运河两岸的整街满巷都是篦梳作坊,故有木梳街、篦箕巷之称。

站在文亨桥上,头顶皓月,年眼垂花市街、篦箕巷,月光、灯光、波光交映,水声、步声、橹声、劈竹声相汇成乐。

古人吟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时为常州西郊八景之首。

梳篦制作是精湛的民族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

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其中,竹料主要取自苏南、浙西等地的优质阴山壮竹,产自这些地方的竹料不仅质地坚硬、富有韧性,而且经久耐用,木材主要选用红木、枣木、石楠和黄杨等名贵树种。

用黄杨制作的梳篦,因其木质细腻、纹案清晰,经常使用,有缓解头痛、治疗失眠、提脑、聪耳、明目之保健功效,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玲珑精致的工艺欣赏品。

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而一把篦箕则有72道半工序之多,其中极为讲究的雕、描、烫、刻、磨等工序需经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方能完成。

常州梳篦以独特工艺,五百多种优美造型,在国内外工艺制品界享有盛誉。

近百年来,多次获得国际、国内金银质奖,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和平展览会银质奖,1926年获美国费城博览会金质奖,1979年获我国轻工部优质产品银质奖,91年国家银质奖,90年长寿相拼梳获得国家专利权,91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金质奖,并被评为常州市十大名牌产品。

梳篦产品远销东南亚、西欧及非洲等国,美誉交加,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欢迎
金坛封缸酒酿制技艺
金坛封缸酒是以地产“标米”和茅山泉水(今为城南钱资荡水)为主要原料,按照民间传统秘方精心酿制而成。

其色泽金碧自然,不加色素,澄清明澈,酒性中和,醇稠如蜜,馥郁芳香。

酒内含多类糖分、氨基酸及维生素等,营养丰富,常饮能滋补强身,扶正祛邪,是一种高级饮料酒。

该酒源于秦时,在金坛民间流传已近千年。

据史料记载,秦时农历霜降至次年立春,金坛民间即有酿酒师走村串巷以糯米酿酒,经淘洗、蒸熟、淋净,加入草药为糖化发酵剂,发酵后制成酒,民间俗称“米酒”。

此“米酒”技艺即为酿制“封缸酒”的源头。

此后数百年间,酿制技艺代代相传,并逐渐成熟。

清光绪年间,金坛城北白塔万德隆万家油坊兼营酿造封缸酒。

民国年间,金坛城内开设的酱醋作坊和糟坊都兼营酿酒,其中尤以位于司马坊的信孚糟坊和开设在北门的怡盛糟坊较有名。

解放后公私合营,成立金坛酒厂酿制封缸酒。

元朝末年,朱元璋东征时曾驻跸金坛顾龙山,饮得当地百姓自酿的“封缸酒”,赞不绝口。

朱元璋登基后,金坛封缸酒被钦定为贡酒。

金坛封缸酒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部研究江南民间酿酒史和黄酒文化的“活字典”。

历史上,金坛封缸酒曾作为贡酒屡入宫廷。

建国以后,多次获奖,并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

1984年,“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