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1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练习(含解析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1.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
其“完美”体现在( )A.确定责任内阁制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C.实行了议会主权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解析:“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宫廷政变的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故B项正确。
答案:B2.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规定( ) A.有利于国王的独断专行B.有利于议会权力扩大C.标志内阁首相取代王权D.标志国王行政权丧失解析:据材料“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可知嗣位法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扩大议会权力,故B项正确。
答案:B3.“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里的“办法”是指( )A.恢复“王在议会”B.确立议会主权C.建立责任内阁制D.发动宫廷政变解析:“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答案:B4.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英国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从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材料中的“中等阶级”是指( )A.中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C.工业无产阶级D.新贵族解析:中产阶级一般指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项错误;在工业革命发展的背景下,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他们成为主导历史走向的力量,故B项正确;工业无产阶级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不能真正地掌握政权,故C项错误;新贵族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领导者,不属于中等阶级,故D项错误。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脚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
”19世纪中期俄国的黑暗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沙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B.实行农奴制,农奴地位卑微、生活悲惨C.任何人都没有生活保障D.实行对外战争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沙皇专制制度在政治上的黑暗。
答案:A2.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 )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解析:农奴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他们生活非常贫困,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封建主手里。
答案:D3.《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这实质上表明 ( )A.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B.农民价格低廉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与发展D.农民实用性更强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属于表面现象;“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实质上体现了农奴制度影响了机器产品的使用与推广,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答案:C4.1821年,“救国协会”南方协会通过了佩斯捷利起草的《俄罗斯法典》,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的性质是( )A.激进的农奴主贵族的抗争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封建地主集团宫廷政变D.平民知识分子领导的农奴解放运动解析:由“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等分析可知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革命,B项正确。
答案:B5.19世纪中期,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认为解放俄国农奴的途径是( )A.进行改革B.只能革命C.自上而下解放农奴D.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解析: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沙皇封建专制主义和农奴制的坚定反抗者。
2019年全国卷Ⅱ文综历史高考真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 选项符合题意。
商
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 选项说法错误。
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七第4课时能力提升Word版含解析

1、(2018 ·湖北百所要点联考 )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署的合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 19 世纪 60 年月从前的金帛讲和,羁縻怀柔; 19 世纪 70 年月的羁縻勿绝,遵守合约; 19 世纪 80 年月的援例订约,追求同等; 19 世纪 90 年月及此后的放弃宗藩,谨遵约章。
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一直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B、由捍卫主权转向了卖国C、大国中心外交看法逐渐削弱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分析:选 C。
据题干由李鸿章的变化能够看出,其逐渐放弃了宗藩看法,成立起一种同等的外交思想,即其大国中心外交看法逐渐削弱,应选 C项。
2、1888 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
”由此可知,康有为()A、维新思想已形成系统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C、对皇帝脆弱表示不满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分析:选 D。
题干资料“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 表示康有为关注边疆危机,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
3、(2018 ·淄博摸底 )1901 —1903 年,康有为撰写了《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等著作,论述“顺序渐进”“不可以邋( 超越 ) 等”的改制,其主要意在于()A、将西学与儒家典相合B、反蓬勃起的革命运C、全力清政府制治D、托古改制减少法的阻力分析:B。
依据资料并合所学,可知1901—1903 年,陪伴《辛丑条》的,清政府帝国主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民主革命思想起,康有“顺序”“不可以邋 ( 超越 ) 等”的改制学,是持君主立,反暴力革命,故 B 。
4、(2018 ·大模 )1899 年,中山提成立中民族的一国家以抵挡外国帝国主侵略。
此,他提出在西藏修筑路,只有才能稳固防并促西藏展。
表示当他()A、民是中国近代社会B、鼎力播三民主C、民生是民族主的保障D、新三民主重民族分析: 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下能力提升七(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这段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 ) 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B.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启示C.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D.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可知材料阐述了牛顿经典力学与启蒙运动的关系,故B项正确。
2.某西方学者指出:“所谓国政者,故合众人之意见,寄于一人之身,假手以行之也。
故国家行政,除代众人兴利除弊外,不得妄作好恶,致戾舆情。
”这一论断侧重于( )A.抨击君权专制 B.主张天赋人权C.反对等级制度 D.强调民主科学解析:选A “所谓国政者,故合众人之意见,寄于一人之身,假手以行之也”,表明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
3.有学者研究发现,自18世纪初开始,法国出版的神学书籍下降,科学奇事、世俗文化和艺术书籍比重日增,各种传统形式的文学书籍维持不变。
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封建君主专制逐步松动B.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C.受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D.社会思想正发生深刻变化解析:选D 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时法国社会思想正发生深刻变化,故D项正确。
4.歌德在评价伏尔泰和卢梭时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说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依据是 ( )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B.倡导君主立宪学说C.倡导主权在民学说D.倡导三权分立学说解析:选C 早在卢梭提出其学说之前,英国早已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因此,A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在B、C、D三项的叙述中,只有C项是卢梭提出的。
5.某校学生在编演“欧洲启蒙运动”历史短剧时,为孟德斯鸠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A.“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B.“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是人人平等的”C.“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D.“由于私有制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的了”解析:选 C “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出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故C项正确。
(江苏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

3.特点
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4.影响
(1)积极方面: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2)消极方面: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
对。易混易错
图解识记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经济危机: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尤其是战争结束后继续 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导致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困苦。 2.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的发生以及余粮收集制的强化,引发工农的抗议和 士兵的叛乱,使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答义案? 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意义: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找到了一条在落后的
状况下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使国民经济
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解析 从材料一“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
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可以看出当时脱离实际的经济政策是战
A.十月革命的作用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解析 从材料信息“组织俄国的商业”,可以看出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经济,使俄国经济有了
很大发展。
123456
解析 答案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 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 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 亡的危险。——《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 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 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 产管理方法。——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7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侵
【解析】 材料表明西班牙国王是哥伦布新航路开辟的支 布新发现土地的统治者,新发现地区不但在政治上服从西班牙 经济上要交纳钱财,这体现了“圣大菲协定”权责明确推动探 材料没有约束哥伦布的信息,排除A项;寻金热是哥伦布远航 除B项;当时资产阶级尚未诞生,排除D项。
2.(2018·雅安三模)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 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这一技术
【解析】 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 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 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 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 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
〔跟踪训练〕
1.(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1492年4月,西班牙国王
名的“圣大菲协定”:西班牙国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
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
并正式授予哥伦布和他的继承人以“唐”的尊号。据此可知
定”( C )
A.约束了哥伦布行为
B.是哥伦布远航的根本
C.权责明确推动探险
殖民 扩张 世界 市场 文学 艺术
工业革命
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 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 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 局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 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
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 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 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
现实主义文学、美术、音乐 艺术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毕, 终形成。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七第3课时能力提升Word版含解析

1、(2018 ·淮北模拟 )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 1900年庚子国变前夜,大清朝的公民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前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叹息、世界瞩目的成就。
”资料表示 ()A、自然经济解体加速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快速C、洋务运动收效显然D、近代经济构造改动巨大分析:选 C。
依据资料“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可知资料讲的是洋务运动,突出的是洋务运动的踊跃作用,应选 C 项。
2、(2018 ·孝感模拟 ) 以下资料反应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8951913增添货物种类年年中国进 3.3生活花费品占 85%,生产资料占1.7 亿 5.7 亿口倍15%中国出0.28 1.66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8 倍占 4%口亿亿A、工业经济水平不高但发展快B、国人花费外国产品势头强烈C、民族工业基础单薄发展迟缓D、农业落伍限制国家经济发展分析:选 A。
据题干表格,可看出中国的入口和出口增添分别为3.3 倍和 8 倍,说明这一期间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快速。
题干中我国的货物种类以生活花费品和农业、手工业品为主,说明这一期间我国的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迟缓,应选 A 项。
3、1912-1920 年间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均衡。
统计出的 9 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
这个增添率比之初步发展期间,其实不更高,大战期间“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收益优厚,非必指增添速度。
致使这类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清政府的专制、腐败B、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C、欧洲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D、民众性反帝爱国斗争分析:选 B。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 1912-1920 年为北洋政府期间,军阀混战,政局不稳,使工业发展环境恶化,必定程度上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应选 B 项。
4、(2018 ·洛阳期中 ) 据统计, 1913—1928 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公司中的比率由7%上升到 22%。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七第1课时能力提升Word版含解析

1、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过分,民气常郁结不可以上达。
”资料表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由是()A、中国基层公众的冷淡B、清代上层不可以团结一致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伍D、君主立宪离开中国国情分析:选 C。
据题干资料“中国官民之势”“民气常郁结不可以上达”可知反应的是政治制度的落伍,应选C项。
2、(2018 ·济宁期末 ) “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自以为为中国佬办了件‘大事’ ,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奚落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质上忽视中国的利益。
”亨特的“奚落”主假如鉴于该政策 ()A、致使列强分割中国的浪潮B、迫使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C、实质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D、使中公民族工业陷于破产境地分析:选 C。
据资料“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奚落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质上忽视中国的利益”可知,亨特的“奚落”主假如鉴于该政策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应选C项。
3、据《长青县志》记录:“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数不胜数。
”以上资料表示()A、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B、义和团运动拥有悲观的一面C、清教权利借助特权欺负公众D、扶清洋获取全体公民支持分析: B。
资料“拳匪四起⋯⋯河西被害者不其数”体了和青来的重损坏,故 B 。
4、(2018 ·梅州 ) 以下资料,回答。
资料日本各界在中日甲午争期中国状的表达:《万朝》直:“自称中,他国夷狄,不可以脱中不以夷狄的迷信。
”嘲讽日本“模欧洲文明之皮相的小夷国”。
荒尾精在 1894 年 10 月《清意》一指出:“在各省置督巡,任以兵,,恐其背叛,割政予布政使,粮予粮道,武器予兵道。
”各地督巡“各自随意拟订兵制,行”,全国八旗80 余万兵,但除“ ”外,皆手大刀矛的旧式兵,士气操均无可之。
旅沦陷前,清共 30 余,但“六互不相系属”,“ 将互望”,“致以北洋屏障拱手人”,清四支水“皆于半独立状,甚至背后将方人”。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

1、《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冲突。
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方式是()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解析:选C。
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作用来维系统治,故选C项。
孔子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
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辑录。
该书以语录体形式,汇集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观点。
《论语》问世表明()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理论体系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功能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理论基础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主流思想解析:选B。
题干《论语》中“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观点”记载,反映了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功能,故选B项。
3、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观点。
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由此可见,孟子主张()A、君权神授B、以民为本C、天命有常D、天人感应解析:选B。
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重要作用和地位,故选B项。
主张“君权神授”是西汉时期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孟子,故A项错误;“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同样是西汉董仲舒观点,故D项错误。
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追求解析:选A。
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冲动”背后启示是对国家统一安定渴望,故选A项。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

1.下表是1845—1856年英国对上海的羽毛纱的输入情况。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B.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C.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实业救国的探索初显成效解析:选C。
题干材料反映出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对西方经济侵略的抵制,使得西方的商品并没有在中国畅销,故选C项。
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A项错误;中外贸易缩减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题干反映的深层问题,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的探索出现在19世纪末,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2.(2018·洛阳期中)19世纪60年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浙北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数量和规模也有发展。
这一发展( )A.导致了广大农村经济凋敝B.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C.促进了近代企业大量出现D.瓦解着传统的经济模式解析:选D。
据题干可知,依据国际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瓦解着传统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形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故选D项。
受国际市场影响,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减少了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故A项错误;中国成为给外国提供初级农产品的产地,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提供初级农产品、原料,与近代机器工业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3.(2018·黄石调研)“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载于1882年9月《申报》)材料反映了(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C.新型经营方式逐渐被国人接受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解析:选C。
题干材料中“群情若骛”“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表明国人对工商业的看法发生变化,故选C项。
4.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分训练:专题七 提升卷 解析版

专题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提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天津卷]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2.[2018·成都七中高三期中]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兑换铜钱100文。
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兑换铜钱1200文。
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每两白银兑换铜钱1600文。
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3.[2018·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领事裁判权)其损害我国的主权,自我无待于言了。
然各国亦同蒙其不利(最重要的,如领事不晓法律,各国相互之间,亦须各归其国的领事审判。
一件事情,关涉几国人的,即须分别向各国起诉)。
且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中国决不能允许外国人在内地杂居……”(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意在说明()A.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一些列强主张有条件地放弃在华的领事裁判权C.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不利于列强在华的侵略活动D.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容易使列强之间产生矛盾4.[2018·广西来宾、河池高三二模]1895年2月,在光绪帝召集的朝会中,文廷式主张效仿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迁都(其最终战胜拿破仑),要求迁都与日本继续作战,但该主张由于其他大臣的反对而被否决。
材料体现出()A.中日经济变革结果不同B.甲午战争决定了中国国运C.晚清中央政府腐败无能D.清政府成为列强侵略的工具5.[2018·山东省青岛市高考模拟检测]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
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
解析:选C。
据题干材料“中国官民之势”“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可知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故选C项。
2.(2018·济宁期末)“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自认为为中国佬办了件‘大事’,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挖苦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
”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迫使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
C.实质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
D.使中国民族工业陷于破产境地
解析:选C。
据材料“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挖苦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可知,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故选C项。
3.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
”以上材料表明()
A.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
B.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面
C.清教势力借助特权欺压民众
D.扶清灭洋得到全体国民支持
解析:选B。
材料“拳匪四起……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体现了义和团对长青县带来的严重破坏,故选B项。
4.(2018·梅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各界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对中国现状的叙述:
《万朝报》直陈:“自称中华,视他国为夷狄,尝不能摆脱中华不以夷狄为敌的迷信。
”嘲笑日本为“模拟欧洲文明之皮相的小岛夷国”。
荒尾精在1894年10月《对清意见》一书指出:“在各省设置总督巡抚,任以兵马权,统领绿营军,恐其背叛,割财政权予布政使,储粮权予粮储道,武器权予兵备道。
”各地总督巡抚“各自任意制定兵制,进行训练”,全国八旗绿营80
余万兵,但除“练军”外,皆为手执大刀长矛的旧式兵,士气操练均无可观之处。
旅顺失陷前,清军共30余营,但“六统领互不相系属”,“诸将互观望”,“致以北洋屏障拱手让人”,清军四支水师“皆处于半独立状态,甚至暗地里将对方视为敌人”。
尾崎行雄在1895年的《支那处分案》一书中写道:中国人“知道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尚不知国家为何物,焉有国家思想乎?”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解析(1)据材料从清政府自身政治、军事、思想及国人爱国理念等角度分析。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归纳。
答案(1)原因:清政府拘泥于妄自尊大的华夷思想,消极对待精神与制度层面的近代化改革;固守封建性的军制;军事割据导致中国未能建立统率全局的作战指挥系统,陆海军之间及内部都缺乏协同作战机制;当时中国人无近代国家思想,无爱国观念。
(2)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掀起救亡图存运动高潮。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从学造器物到仿行西方制度。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
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
解析:选C。
据题目中“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可知徐中约认为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故选C项。
2.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
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
“替代方案”是指()
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B.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
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