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气道狭窄反复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December 2021 Vol.21 No.24
98临床护理
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气道狭窄反复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
魏慧莹 邢爱华* 吴月君
【摘要】 目的 探究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气道狭窄反复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
方法 于2018年7月—2020年8月选取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两组,每组39例。
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结果、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P <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4.12±0.65d、痰液减少或消失时间5.08±0.64d、肺鸣音减少或消失时间5.44±0.71d、外周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4.65±0.62d、痰菌培养结果转阴时间5.24±0.71d 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气道狭窄反复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外周白细胞技术;痰菌培养;气道狭窄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1)24-098-03
作者单位:211300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
气管切开属于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作用在于可将有效通气量大大增加,利于吸痰、加压吸氧等操作,多数用于抢救喉阻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呼吸衰竭等患者。
但气管切开后,呼吸系统易受感染,发生率约在90%以上
[1-2]。
除此之外,气管切开后,大部分患者伴随肢体功能障碍,
需长期卧床,而运动量的较少易令肺部血液循环造成不良,若未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易发生水肿、淤血、肺部感染等,从而需临床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提高预后[3-4]。
基于此,本次以神经外科患者为例,探究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该疾病气管切口拔管后气道狭窄反复肺部方案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以2018年7月—2020年8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选择其中采用常规护理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1~72岁,平均56.5±8.5岁。
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42~73岁,平均57.5±9.0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纳入标准:①年龄≥40岁且≤75岁;②长期卧床者;③存在头痛、呕吐等症状;④白细胞水平增高、心率、呼吸加快等全身炎症反应;⑤患者家属对本次探究目的知晓,并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②存在多器官衰竭者;③中途转院者;④家属或患者中途要求退出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室内湿度、温度;其次,定期空气消毒,避免人员过多走动,防止交叉感染;最后,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监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口腔清洁:气管切开患者多数抵抗力较低,因此口腔自洁能力减弱,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以及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令口腔正常菌群失调,细菌繁殖,因此护理人员应每日2次实施口腔护理,即选用0.5%的碘伏作为口腔护理液,并对吞咽困难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2)心理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大多数伴有重大疾病,因此心理创伤较为严重,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严重时还会对治疗、护理形成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相应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疑问,耐心细致给予解释,并在言语、动作中给予支持与鼓励,同时联合家属、朋友,给予支持,提升安全感,帮助建立良好心态,促进术后恢复。
(3)吸痰护理:患者痰多、喘憋时,应及时吸痰,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动作应轻柔,吸痰管材质应柔软,吸力不可太大,抽吸次数不可过于频繁。
(4)呼吸运动训练: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将全身放松,呼吸时经鼻缓慢吸气,腹部应最大限度向外部进行膨起,呼吸时作缩唇以便缓慢吹出气体,此时腹部应最大限度进行对内收缩,3~4次/天,之后依据患者恢复情况,延伸至10~12次/天。
(5)肺部叩击训练:长期卧床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难以咳出,因此护士每次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时,应对背部进行叩击,以便痰液的排出,从肺底自下而上,外向内,进行逐
临床护理
一叩击,每次都应叩击10次以上,以便黏稠痰液可脱离支气管,加快痰液的排出。
(6)起床锻炼:依据患者恢复情况,体位应从平卧位、半卧位逐渐过渡为直立位,直立式应用固定带对患者胸部、髋部、膝部进行固定,角度应从15°开始,慢慢增加至90°,锻炼时间应从每日5min增加至30min,或是更长时间。
入院2天后,对其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2次/天。
1.3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包括痊愈:痰液量、罗鸣音等显著减少甚至消失,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性已被吸收,肺部恢复;显著:以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以上症状有效减轻;无效:比较治疗前,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有效率=(痊愈+显著+有效)/总例数×100%。
(2)临床指标:包括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结果。
(3)生活质量:采用医院自制评分表,总分0~100分,分为4个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并进行分析处理,治疗有效率比较进行χ2检验;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结果、生活质量评分以“ ±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4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痊愈显著有效无效有效率(%)观察组(n=39)21143197.44对照组(n=39)12172879.49
χ2=4.522,P=0.033。
表2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结果对比(d)
组别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痰液减少或消失时间肺鸣音减少或消失时间外周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痰菌培养结果转阴时间观察组(n=39) 4.12±0.65 5.08±0.64 5.44±0.71 4.65±0.62 5.24±0.71
对照组(n=39)7.35±0.849.12±1.159.16±1.248.31±1.249.54±1.21 t值18.92219.17016.25816.48719.141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交往自护能力观察组(n=39)22.89±1.1222.75±1.2322.34±1.0821.58±1.54
对照组(n=39)18.68±2.0418.71±2.0618.43±1.9518.39±2.07 t值11.29710.51610.9547.721
P值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呼吸道通畅的维持,保障通气、换气功能的正常运行,不仅可对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保障,还可有效争取救治时间,为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5-6]。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各类危重患者的重要举措,但行气管切开患者易增加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尤其存在气道狭窄、吞咽障碍的危重患者,更易发生肺部感染,同时还会增加治疗难度,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气管切开拔管后对反复出现肺部感染者应采取相应康复护理干预[7-8]。
对于该类患者,首先保障口腔内清洁是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同时联合吸痰、翻身、肢体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呼吸道顺畅,提高呼吸机功能,促进康复。
临床基础护理,多数以医师医嘱为主,缺乏一定针对性、全面性,因此不能满足现代护理所需。
而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弥补这一劣势,可在针对患者个体性、特殊性的基础之上,给予全面的康复护理[9-10]。
本次研究中,干预后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状、表现、痰菌培养结果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在该疾病患者中应用针
99
现代养生 2021年12月第21卷第24期
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December 2021 Vol.21 No.24
100临床护理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炎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周玉秀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炎(简称“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应用肺呼吸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1年6月山丹县清泉中心卫生院进行肺呼吸康复治疗的40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呼吸频率和心率、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治疗期间,通过予以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L 临床治疗水平。
【关键词】 肺呼吸康复治疗;慢阻肺缓解期;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1)24-100-03
作者单位:734100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清泉中心卫生院
随着空气与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2]。
该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有研究指出[3],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应用肺呼吸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水平。
通过对医院缓解期患者进行肺呼吸康复治疗,探讨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3月—2021年6月山丹县清泉中心卫生院
进行肺呼吸康复治疗的40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符合慢阻肺缓解期诊断标准;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症状的患者。
排除标准:具有心肺肾严重疾病的患者;具有精神异常或精神史的患者。
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为53.62±2.6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65±2.01年。
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为52.95±2.7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6.84±2.16年。
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获得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常规治疗:根据医嘱
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加快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分析护理有效原因在于该护理从口腔清洁、心理、吸痰、呼吸功能锻炼等各个方面实施护理,整体护理过程中,定时的叩背、翻身,可有效促进痰液的抛出,而呼吸、肢体锻炼可显著提高机体呼吸机功能,利于排痰、引流痰液,最大程度降低了肺部感染概率,加快各症状恢复正常。
综上,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该疾病患者具有实施价值,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肺部感染概率,提升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黄怀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2):3190-3191.
[2]
郭秀俊.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867-868.
[3]
李琳.综合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围术期护理中的
应用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5):2242-2244.
[4]
李小强,冯晓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循证护理干预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3):3488-3490.
[5]
穆德广,陈敏,薄丽艳,等.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治疗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中心气道狭窄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国际呼吸杂志,2019,39(3):220-224.
[6] 郑颖华. 护理干预对ICU 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探讨[J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1(14):167-169.
[7] 黄妍,张军,安旭,等.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拔管指征的指导意义[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6):568-569,583.
[8] 郑丹. ICU 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30):318-319.
[9]
曹露,孙志瑛.开展综合气道护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干预作用研究[J ].系统医学, 2020, 5(13):187-189.
[10] 程洪涯,郭青苗,黎丹洁,等.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
开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20):101-102.
[2021-12-0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