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T测量风府针刺深度的研究
风池扶突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MRI和尸体对照研究

定位 : 项部后 外侧 , 枕骨 之下 , 胸锁乳 突肌 与斜方肌 上端之 间
 ̄ 2 n c e I m a g i n g, MR I ) 是利用核 磁共振 原理 , 绘制 出被测 试物 喃一0 . 1 %磷酸溶 液 ( 1 4 : 1 4 : 7 2 ) 。试验 结果 表 明, 方法( 1 ) 分
1 . 2 实验设 备 MRI : P h i l i p s Ac h i e v a 1 . 5 T扫描装 置 , 云南 中医学 院第 一附属医院 ; 板锭 圆盘高 速带锯 : 河南洛 阳中罡有 色 冶金科技 有 限公 司生产 ; 冰箱 : 青 岛海尔公 司生 产 ; 游 标卡 尺: 贵州 西南量 具集 团公 司生产 , 规格: 0  ̄2 0 0 n l t r l ! 体重秤 : HGM一6电子人体秤 ; 鱼肝 油 : 大 连水产 制药 厂生产 ; 医用 消 毒干棉 球 : 河南飘 安集 团有限公 司生产 ; 医用 透明胶 布 : 奥 菲
摘 要: 目的 : 通过对风池 、 扶 突 穴位 采 用 MR I 和 尸 体 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 内部的结构 图像 [ 3 ] , 具有对 软组 织有较高 的分辨力 、 可 自由 选择 所需 成像 剖 面 、 对人 体 没有 电离辐 射损 伤 等优点 , 因此
MR I 成为此研究方 向的首选 。
层解剖测量 出针 刺危 险深度 , 计 算 出安全 深度 , 为临床 医生针 灸操作提供 安全参考指标 。方法 : ( 1 ) 选取健康 成年 男性 志愿 者, 筛选 出研 究对 象 3 O例 ; ( 2 ) 用 同身寸法取 穴定位 和标记 , 穴位进针 点用 医用胶 布 贴上 鱼肝 油 ; ( 3 ) 在 MRI 断 面上测 量
CT定位下风府穴安全进针深度研究

CT定位下风府穴安全进针深度研究摘要本文初步研究了CT定位下风府穴安全进针深度,说明其与颈围、体重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可利用此两指标求得相应个体的安全深度。
结果显示:鼻尖方向针刺风府穴可损伤延髓,针刺安全深度男性为55.71±7.18 mm,女性为43.83±5.81 mm,有显著差异。
主题词穴,风府针刺深度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风府穴是临床上疗效十分肯定的常用腧穴之一,由于此穴位于人体上颈部,临近延髓(生命中枢),在施针时如果操作不慎,针刺过深或方向错误,极易造成延髓损伤,引起严重医疗事故。
为此,我们通过CT三维成像在活体上研究风府穴的平均安全深度和角度,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1对象和方法随机选择门诊、住院患者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29~79岁。
均发育正常,无畸型,体重50~83 kg,用Picker 1200 Expert第四代CT机扫描,层厚10 mm,间距10 mm。
用胶布粘金属粒(直径为2 mm)分别标记双侧风府穴和鼻尖。
CT扫描一个平面:风府~鼻尖平面(冠状面)。
测量风府穴与鼻尖连线上风府穴进针点到延髓的距离。
另外,分别测量颈围、体重。
统计风府穴到延髓的平均距离,并计算此距离与颈围、体重的相关性。
2结果2.116例风府穴与鼻尖连线都经过延髓,风府穴进针点到延髓的距离见表1。
2.216例风府~鼻尖平面与C2横断面夹角见表2。
2.3颈围与风府~延髓的距离的相关性r=0.9438t值=8.57P<0.01回归方程:Y=2.7X-47.19例如:颈围X=40 cm,安全深度Y=60.81 mm。
2.4体重与风府穴到延髓的距离的相关性r=0.7526t值=3.79P<0.005回归方程:Y=0.7X+1.99例如:体重X=60 kg安全深度Y=43.99 mm。
2.5颈围与体重相关性r=0.79t值=3.92P<0.005回归方程:Y=2.3X-14.43例如:颈围X=40 cm体重Y=77.57 kg。
风池扶突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MRI和尸体对照研究

风池扶突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MRI和尸体对照研究作者:唐柱生等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通过对风池、扶突穴位采用MRI和尸体断层解剖测量出针刺危险深度,计算出安全深度,为临床医生针灸操作提供安全参考指标。
方法:(1)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筛选出研究对象30例;(2)用同身寸法取穴定位和标记,穴位进针点用医用胶布贴上鱼肝油;(3)在MRI断面上测量体表鱼肝油影像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4)筛选10例适中体型男性尸体,体表穴位定位,低温冷冻后用高速带锯切割,在断面上用游标卡尺测量穴位体表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5)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斜刺风池、扶突穴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 MRI组与尸体组比较,P关键词:风池穴;扶突穴;深度;MRI;尸体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8-0053-02风池穴具有治疗中风、晕眩、感冒、口眼歪斜等内外风所致病证的作用,扶突穴具有治疗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呃逆、咳嗽、气喘等病证的作用,临床疗效肯定。
但其深部及周围有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人体容易伤及,针刺不慎,严重者危及生命。
因此,研究风池、扶突穴的针刺安全深度,具有为临床医生针灸操作提供安全参考指标,为针灸临床操作的规范性提供依据,为腧穴安全针刺的标准化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方法有尸体断层解剖法[1],CT测量法[2],X线测量法,B超测量法等方法。
CT测量活体更接近真实情况,但是CT具有辐射损伤,对软组织分辨率低,只能做水平断面扫描等劣势。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绘制出被测试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3],具有对软组织有较高的分辨力、可自由选择所需成像剖面、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等优点,因此MRI成为此研究方向的首选。
本实验同时采用尸体断层解剖方法测量尸体各危险穴位的数值,因为尸体由于内固定,浸泡等原因导致尸体膨胀,测得的数值可能与活体有差别。
翳风穴针刺深度及角度CT定位探析

组织进 行 观察 总结 , 并 取 得 了较 好 的 I 临床疗 效 , 为 教 学、 科 研提 供 了客观依 据 , 也为腧穴 临床研究 做 了有益
的综 合 治 疗 。
研 究 施风 湿 骨 病 及 各 种 疼 痛 茎
[ 4 ] 王玉明
.
翼 阿 形 态 学 特 征 及 其 临 床 意 川 ・ 中
浅谈 穴位注射 疗法 的创新 [ J ] . 针灸 I 临床 杂 志 , 2 O 1 2, 2 8
△通 讯 作 者 : 王玉明( 1 9 6 2一) , 男, 主任 医 师 , 研究方 向: 颈 肩 腰 腿痛 针 灸 综
2 改进 后的定 位及 注射 方法 患 者侧 卧位 , 翳 风穴 常规 消毒 , 在 C T引导 下穿 刺
3 讨 论
图I 不 要 刺针 达 翳 风 穴 深 部 的茎 乳 孔 处
穴位 注射疗法 的核 心问题 是将 药物通过 穴位 直接 作用 于病灶 或病灶 周 围 , 从 而 提高 临 床疗 效 ] 。按 本 文介 绍 的方法 , 穿 刺针 针 尖 可 达翳 风 穴深 部 的茎-  ̄ L Z f L 处 。应用 C T技术 对 翳 风 穴 的进 针 深 度 、 角 度 及 相 关
度、 角度 。结论 : 应用 翳风 穴( 穴位 注射 疗 法 ) 治疗 贝 尔麻 痹 , 掌握 最佳 进 针 深度 与 角度 是 关键 , 且 改进
后 的 方 法优 于传 统 疗 法 。
关键 词 : 穴位 ; 翳风 ; 针 刺深度 ; 针刺 角度 ; C T定位
1957年资料7 针刺“风府”引起死亡一例报告

入所后,一直未进行特殊治疗;1956年11月开始针灸疗法,每隔二、三天一次。其中针刺“风府”共六次;在针刺治疗期间从未进行体格检查;末次针刺后二天,病人呕吐清水感觉头痛,微烧,卧床不起不进饮食;针刺后第五天,病人语言及吞咽均有困难,所喂食物常由鼻孔流出,四肢瘫痪,小便瀦留;翌日检查时;病人神志清楚,语言不清带鼻音,喉内有痰响,瞳孔缩小,血压100/60毫米水银柱,每分钟心跳40 余次,呼吸十余次,心脏无肥大及杂音,肺上有湿鸣,双侧软颚瘫痪,四肢瘫痪,肌张力减低,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四肢痛觉消失。当时诊断为延髓瘫痪;针刺后第八天曾昏迷一次,当时口吐白沫瞳孔散大;苏醒后感觉胸中难受;针刺后第九日突然又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困难,脉搏约160次,急救无效死亡。
显微镜下观察:在延髓切片上可见大片出血;其中大部份红血球清楚可见,部份红血球已溶合成片,在出血区有格子细胞,并吞有含铁血黄素,在出血区周围神经组织有严重之水肿,血管充血,血管周围有少量单核细胞浸润,神经细胞有退变;脑之其他部份切片中可见充血及水肿,无其他改变。
其他脏器:心脏右心室前壁心包上有乳白斑块,二尖瓣上有一0.2厘米之赘生物,肺较正常为重,有充血水肿。切片观察:在肺泡内有中性多核白血球及水肿液,枝气管内有粘液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喉,气管及枝气管内充满痰液;脾脏切面有一周界清楚之肿瘤,大小为3×3厘米,浅红色,质较硬,切片上可见系由纤维组织组成。
针刺风府穴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右完骨之联线的中点与枢椎棘突上方的窝中。杨占林 等[] 1认为风府穴 的定位应 以枕骨与第一颈椎 之间凹 0 陷处 为准 。李 荣 华 等 ¨ 认 为 风 府 穴 于 枕 骨 大孔 后 缘 与寰椎上缘之间。李定明等lJ l 于枕骨下缘 与寰椎后
结节 上缘 之 间取风府 穴 。 从上 述看来 , 主要 定位 方法 有 两种 , 一种是 以后 发
针尖 应垂 直或 向前下 方 斜 刺进 针 , 如针 尖 向前 上方 斜
刺, 最易从枕骨大孔刺入小脑延髓池而伤及延髓。 上述 医 家各 自描 述 虽 然 不尽 相 同 , 总的 可 以归 但 结 到一点 , 就是 针 尖 应 向下 , 向上 , 会 刺 人枕 骨 那 若 就 大孔 及小 脑延 髓 池 , 而伤及 延髓 造成 医疗 事故 。 从
针 灸临床杂志2 9 z 0  ̄筮垄鲞箜 塑 0
・
5 ・ 3
针 刺 风 府 穴 的安全 性研 究进 展
白 华 程 为 平2 ,
(.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 1 00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 4 ;. 0 黑龙江 哈尔滨  ̄ oo 5 4) o
关键 词 : 府 穴 ; 刺 ; 全性 ; 风 针 安 针刺 深度
中 图分类号 : 242 R 2 .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5— 7929 )4—05 —0 10 07 (090 03 2
风府穴属督脉 , 风府出于《 素问・ 骨空论》“ :大风颈 项痛 , 刺风府0《 ” 甲乙》 别名 “ 舌本 ”《 ;千金》 鬼枕” 名“ 、 “ 鬼穴” 曹溪《 ; 本事方》 惺惺 ” 甲乙》 名“ 。《 以其为督脉 与阳维脉交会穴 ,针灸聚英》 《 作足太 阳、 督脉 、 阳维之 会 。它 是临 床 上 常 用 的腧 穴 之 一 , 于 治 疗 中风 、 用 舌 强、 失语 、 癫痫等症。近年来以针刺风府穴为主治疗脑 血管病获得了显著疗效[ 。它位于人体头颈部, 卜 与 颅脑 中的延髓、 椎管中的脊髓相邻 , 并与脑脊髓血管关 系密切 , 由于其所处位置特殊 , 针刺时如果操作 不 在 慎, 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错误 , 易造成事故。早在《 素 问・ 刺禁论》 中就曾对针刺头项部腧穴不当而发生意外 作 了“ 针头 中脑 户 , 入脑 即死 ” 的记载 , 床上 因针刺 风 临 府不 当而 引 起 的事 故 也 时 有 报 道 J 。近 年 来 国 内学 者、 医家从解 剖穴 角度 对 风 府 穴 安全 进 针角 度 和 深度 进 行研 究 , 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综述 如下 。 取 现
应用CT成像测量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的研究

应用CT成像测量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的研究刘丽;王丰;李晓陵;关昕;曲冰;焦明秀【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2(028)005【摘要】目的:采用CT成像精确解剖定位测量风池穴针刺安全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将23例成年自愿者按罗氏指数标准分为瘦人组10例、适中人组8例和胖人组5例.应用CT扫描技术测量风池穴的针刺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结果: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风池穴针刺危险深度分别为(45.96±4.65)mm、( 48.42±3.87)mm、(51.36士5.21)mm;3组安全针刺深度分别为(33.39±3.43)mm、(36.75±2.98)mm、(39.03±4.16)mm.3组不同体型受试者测得的针刺危险深度、安全深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P <0.05,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体型受试者针刺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不同.【总页数】3页(P8-10)【作者】刘丽;王丰;李晓陵;关昕;曲冰;焦明秀【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4.2【相关文献】1.应用磁共振成像测量直刺胆俞穴安全深度的研究 [J], 程为平;杨正佳;权帅2.应用磁共振成像测量直刺膏肓穴安全深度的研究 [J], 李晓陵;王丰;姚家琪;刘丽;纪亚红;候静3.应用CT测量膀胱经第1侧线7穴进针深度、角度方向的研究 [J], 李亚东;李健男;东红艳;张倩;东红升4.应用CT测量膀胱经第二侧线七穴进针深度的研究 [J], 东贵荣;李亚东;徐强;李健男;客蕊;东红艳5.应用CT测量天鼎穴针刺安全深度及角度的研究 [J], 谢伟; 张树源; 张宝; 陈曦; 石磊; 薛任; 王涛; 麻增林; 方继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针刺角度初步研究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针刺角度初步研究摘要本文初步研究了风池穴CT定位下拟刺向3个方向(鼻尖、对侧内眦和对侧眼球)的安全进针空间角度和危险角度。
结果刺向对侧眼球危险性最大,将伤及延髓;刺向鼻尖方向危险性最小,只会伤及椎动脉;刺向对侧眼内眦时,将伤及椎动脉,少数可损伤延髓。
主题词穴,风池针刺深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风池穴是临床上疗效十分肯定的常用腧穴之一。
由于此穴位于人体上颈部,体表形态很不规则,正确进针方向不易掌握,且深部结构有椎动脉和延髓(生命中枢),在施针时如果操作不慎,针刺过深或方向错误,极易造成椎动脉和延髓损伤,引起严重的医疗事故。
因此,我们通过CT三维成像,在活体上显示风池穴拟进针的平均安全角度及危险角度,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1 对象和方法随机选择门诊、住院患者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29~79岁。
均发育正常,无畸型,体重50~83kg。
用Picker1200Expert第四代CT机扫描,层厚10mm。
风池穴定位于上颈项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1]。
用胶布粘厚2mm金属粒分别标记双侧风池穴、双眼内眦、鼻尖和双侧眼球正中(眼睑上)。
CT扫描3个平面:双风池穴~对侧内眦平面(内眦平面),双风池穴~鼻尖平面(鼻尖平面),双风池穴~双侧眼球平面。
测量风池穴朝向对侧内眦、鼻尖、对侧眼球3个方向拟进针空间角度,以及可导致延髓、椎动脉损伤的角度(损伤角度)。
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风池穴与对侧眼内眦连线(内眦组)及风池穴与鼻尖连线(鼻尖组)分别与正中矢状平面夹角(水平角度)比较,见表1。
内眦风池穴平面(内眦组)及鼻尖风池穴平面(鼻尖组)分别与颈椎C2横断平面夹角(垂直角度)比较,见表2。
风池穴与眼内眦连线和正中矢状平面夹角(水平角度)的正确角度(15例,有1例图像缺失)为17.11±1.46度,而内眦平面内风池穴刺入椎管损伤延髓的最小角度(损伤角度,14例)是20.94±5.60度,此两角度比较,经t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研究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研究摘要初步研究了CT定位下风池穴不同方向的安全进针深度,说明其与颈围、体重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可利用此两指标求得相应个体的安全深度。
结果显示:针刺鼻尖方向只可能损伤椎动脉,不会损伤延髓;针尖朝向对侧内眦时可能伤及椎动脉,极少数可能伤及延髓。
这个结果与相关经典记载和以前的报道不同。
主题词穴,风池针刺深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风池穴是临床上疗效十分肯定的常用腧穴之一,由于此穴位于人体上颈部,临近椎动脉和延髓(生命中枢),在施针时如果操作不慎,针刺过深或方向错误,极易造成椎动脉或延髓损伤,造成严重医疗事故。
为此,我们通过CT三维成像在活体上研究风池穴的平均安全深度和角度[1],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1对象和方法随机选择门诊、住院患者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29~79岁,均发育正常,无畸型,体重83 kg。
用Picker 1200 Expert第四代CT机扫描,层厚10 mm,间距10 mm。
用胶布粘金属粒(2 mm)分别标记双侧风池穴、双眼内眦和鼻尖[2,3]。
CT扫描2个平面:双风池~双内眦平面(内眦组),双风池~鼻尖平面(鼻尖组)。
先确定风池进针点与对侧内眦连线、风池与鼻尖连线是否通过椎动脉或延髓。
若通过,测量风池穴进针点到椎动脉或延髓的距离。
另外,分别测量颈围、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
统计风池穴到椎动脉或延髓的平均距离,并计算此距离与颈围、体重、体重指数的相关性。
2结果16例中15例风池与对侧内眦连线、风池与鼻尖连线都经过椎动脉,男女两组从风池进针点到椎动脉距离见表1。
颈围与风池穴到椎动脉距离(鼻尖组)的相关性:为等级相关,r=0.87;t检验P0.05。
颈围与体重指数相关性:r=-0.035,t检验,P>0.5。
3讨论3.1我们研究的16例个体中,绝大部分风池穴与鼻尖(或对侧目内眦)连线都经过椎动脉(C1水平),只有1例女性内眦风池连线不通过椎动脉,而经过延髓。
风府、风池、大椎、悬枢、命门、肩中俞等穴位针刺深度研究概况

风府、风池、大椎、悬枢、命门、肩中俞等穴位针刺深度研究
概况
刘征;胡妮娜;程为平;杨松堤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9(025)009
【摘要】@@ 风府、风池、大椎、悬枢、命门属临床常用腧穴,有广泛而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均位于脊髓体表投影部位,若针刺过深针尖可刺入椎管,伤及脊髓;但若过浅又会影响疗效.肩中俞是背部腧穴,针刺过深或刺入方向的改变易伤及肺尖.因此研究风府、风池、大椎、悬枢、命门、肩中俞的针刺安全深度,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有诸多学者对针刺穴位安全深度加以研究,现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刘征;胡妮娜;程为平;杨松堤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2
【相关文献】
1.针刺百会、大椎、风府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特异性效应研究探析 [J], 唐英;尚清
2.电针"大椎""命门"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应激相关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李辉;李晓泓;张露芬;曲黎敏
3.风池、风府穴位注射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60例 [J], 龚国胜;朱以蔚;全坤;康小燕;汪卫萍;王建利;祁嘉;鲍飞
4.安全针刺风府、哑门、风池穴的研究进展 [J], 赵吉先;焦冰洁
5.风府、哑门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磁共振成像和尸体对照研究 [J], 唐柱生;褚鑫;丛树园;毛晓雯;武煜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府风池针刺注意事项

风府风池针刺注意事项风府风池针刺是中医针灸疗法中常用的穴位之一,其位于颈部,对于一些头部、颈部以及眼部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进行风府风池针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针刺前应仔细了解病情。
在给患者进行针刺治疗之前,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必要时,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影像学检查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以确定针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其次,必须采用无菌操作。
针刺前,医生必须进行充分的手消毒,并戴好无菌手套,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再次,选择合适的针具。
针刺时应选用适当的针具,针的粗细和长度应根据患者的肌肉组织情况进行选择,避免使用过粗或过细的针具,以免引起针扎疼痛或过浅。
同时,在进行针刺时,应选择正确的穴位。
风府风池针刺的穴位位于颈部,医生应准确标记穴位,避免错位。
在确定穴位后,应仔细消毒相关的皮肤区域。
另外,在进行针刺时,要注意针刺的深度和角度。
风府风池穴的针刺深度一般为0.5-1.5寸,具体深度视患者的情况而定。
同时,针刺的角度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型进行调整,一般与皮肤垂直或稍微倾斜。
针刺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风府风池穴针刺结束后,应让患者休息片刻,并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如出现眩晕、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提醒患者,让患者做好保护措施,以免发生意外。
此外,需要注意孕妇和儿童的禁忌及特殊情况。
对于孕妇和儿童,风府风池针刺需要慎重。
孕妇因为生理特殊,需谨慎考虑针刺风府风池穴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因为年龄较小、免疫系统较弱,需要特别注意针刺的深度和角度,以避免意外伤害。
最后,针刺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
针刺后,应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增强治疗效果。
可以使用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针刺后的疼痛或不适。
同时,患者需要按医生的嘱咐进行合理饮食和休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总之,风府风池针刺是一种常用的中医针灸疗法,在进行针刺时需要注意以上事项。
医生在进行针刺治疗前,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无菌操作。
CT在腧穴针刺中的应用进展

[33]GRIFFIS J C ,METCALF N V ,CORBETTA M ,et al.Structuraldisconnections explain brain network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J ].Cell Rep ,2019,28(10):2527-2540.[34]NELE D B ,SARAH M ,SIMON S.K ,et al.Functional networkconnectivity is altered in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omatosensory impairments in the acute phase post stroke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J ].PLoS One ,2018,13(10):1-18.[35]张小蕾.“标本配穴”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研究[D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36]申晓光.轻点刺络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20,39(1):20-24.[37]LU K Y ,YUEN K F ,LUO J Y ,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acupuncture on sensory ataxia after a cerebral hemorrhage :a case report.[J ].Medicine ,2020,99(29):21124.[38]陆永泉.针刺联合闪罐对中风患者偏身感觉障碍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21):287-290.[39]张明欣,邱丽,韩竹梅,等.调气养血针法对治疗中风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0):29-31.[40]于学平,孙晴.针刺四关穴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21-23.[41]XIE Z ,CUI F ,ZOU Y ,et al.Acupuncture enhances effectiveconnectivity between cerebellum and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recovery stroke [J ].Evid Based Comple - ment Alternat Med ,2014,2014(3):603909.[42]CHEN J ,WANG J ,HUANG Y ,et al.Modulatory effect ofacupuncture at Waiguan (TE5)on 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the left basal ganglia [J ].PLoS One ,2014,9(6):96777.(收稿日期2021-01-0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针刺风府损伤延髓致死案

针刺风府损伤延髓致死案谭某某,男,19岁,患精神失常数年。
近年接受针刺治疗,在第6次针刺风府后的第2天,病人自觉头痛,发烧,呕吐清水,卧床不起,不能进食。
第5天出现语言与吞咽困难,四肢瘫痪,小便储留。
翌日检查:神志清醒,语言带鼻音,喉中有痰鸣,瞳孔缩小。
血压13.3/7.9kPa,心率40次/min,呼吸l0余次/min,四肢瘫痪,深反射消失,无病理性反射。
诊断为延髓损伤性瘫痪。
针刺后第8天昏迷,口吐白沫,瞳孔散大,呼吸困难,脉搏约160次/min.急救无效而死亡。
尸体解剖:软脑膜充血,延髓外形明显变粗变圆,椎体与橄榄核界限消失;切面:自延髓上端至下端有长达4cm之出血区,在橄榄下核上份切面可见椎体与橄揽下核区出血,左侧较大有直径0.6cm之出血区,右侧较小约0.2cm出血区;在橄榄下核下份切面有四处出血……延髓中份切面,出血区最大为1.2cm×1cm,接近腹面;在延髓下份切面,出血区逐渐变小为0.2cm×0.3cm。
病理解剖诊断为:①延髓出血区(针刺所致),损及生命中枢……;③….――黄克维<>1957:(7):353风府,属督脉之穴,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阳维之会。
风府位于项后上方入发际1寸,大筋内宛宛中。
局部解剖:在枕骨与第1颈推之间,左右斜方肌的当中,有枕动脉的分支,分布着第三忱神经和枕大神经,深部的脊管内有延髓存在。
针法与主治:取端坐体位,于项正中线上部入发际,以指头上压至后头骨而止,即是穴处,直刺或向下斜刺0.5~l寸,可治疗癫痫,狂证,头痛项强,中风偏废,舌缓不语等。
祖国医学有很多应用风府穴治疗疑难重症、顽症的宝贵经验,同时也指出深刺可引起的严重后果。
《针灸大全.席弘赋》中说:“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功夫度浅深。
”因为延髓的下界恰好平齐枕骨大孔,取风府穴进针过深可通过枕骨大孔刺伤延髓。
黄氏报道本例就是针刺风府直接通过枕骨大孔刺伤延髓致死的。
风府穴不宜深刺,不是不可刺。
深刺风池穴为主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深刺风池穴为主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深度针刺风池穴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方法:72例偏头痛患者以门诊号为序,随机分为深刺组、常规针刺组、西药对照组3组。
结果:深刺风池穴可以显著缩短头痛时间并延迟头痛复发时间。
深刺组、常规针刺组、对照组3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
笔者1998年12月~2000年10月运用毫针深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收治72例患者,均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门诊,以门诊号为序,随机抽取3组:深刺组。
常规针刺组。
对照组。
深刺组28例,男2例,女26例;年龄17~46岁(平均32.8岁);病程2~15年(平均7.8年)。
常规针刺组24例,男3例,女21例;年龄19~45岁(平均30.2岁);病程2~14年(平均7.4年)。
对照组20例,男4例,女16例;年龄16~43岁(平均36.2岁);病程3~16年(平均8.2年);病程2~16年(平均8.2年)。
3组的性别。
年龄。
病程分布等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以上病例均做头颅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除外器质性疾病。
1.2 诊断标准按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IHS)制定偏头痛诊断标准的疼痛程度分级法。
0级:不痛;轻度:头痛,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度:头痛,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重度:头痛,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并需卧床休息。
其中深刺组:轻度8例,中度17例,重度3例;常规针刺组:轻度6例,中度15例,重度3例;对照组:轻度5例,中度13例,重度2例。
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2 治疗方法2.1 深刺组取穴:风池。
方法:采取正坐位,直刺风池,针尖向对侧目内眦,深度45~55mm,手法用捻转平泻平泻法,行针30秒钟,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运针1次。
每日1次,连续针刺14天。
另根据患者疼痛部位。
性质不同加刺头维。
百会。
太阳。
深刺风府穴的秘诀

深刺风府穴的秘诀风府穴在针灸里面向来是个常用穴,可以用来治疗癫痫等神志疾病。
但在针刺中也常常把它列为危险穴位之一,教材里面多强调“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免损伤延髓”。
在教学及临床带教过程中,老师格外的让学生要注意该穴,甚至不让学生来操作该穴。
但在临床实践中,也有个别大家别具一格,独出心裁,深刺3寸许,远远过了传统针刺的禁忌。
比如山西曾有李定明教授以深刺风府、哑门治疗脑血管而名噪一时。
后来调查发现,除了李定明外还有其它的针灸大家也深刺风府穴,效果很好,打破了传统针刺“浅刺”原则,并总结深刺的秘诀如下:1、摆放体位:凡深刺风府,病人必须正坐,前面凭几,使有依靠,又须头正颈直,如立正姿式,使穴位暴露,显出凹陷。
如病人狂躁,可以请助手帮忙固定,术者站在其后,正直针刺。
2、针具选择:粗细以0.30--0.35mm(28--30号)为宜,长短以65mm(2.5--3寸)左右为宜,根据病人、病情选择。
弯曲之针,虽经修复亦不用。
3、进针手法:分三步,对准穴位,双手同时轻巧用力将针尖刺入皮下2-3mm (1-2分)深,稍停,然后对准鼻尖或耳垂,向前慢慢地小角度捻转推进;如有阻力,可以徐徐提插,找空隙前进,此时比较安全,可以放心;约进入25mm(1寸)以后,将右手放松,观察针柄方向,这是第一步。
至此,如针柄和原定方向一致,可以再向前用极小角度捻转刺入,约50mm(2寸)左右,再松开右手看针柄方向,同时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此为第二步。
稍停,情况正常再向前推进,但不加捻转,约至60mm(2、5寸)左右时稍停,这是第三步。
此时已临近危险区,要注意针下的感觉和病人的反应。
医者要针不离手,手不离针,疑神静气,手如握虎,慎重行事。
4、反复行抽刺术二三度,进针如上后,如果情况正常,可以缓慢向上抽出5-7、5mm(2-3分),再向下轻轻进针5-7、5mm (2-3分),再如此反复2-3次,以加强刺激量,此即所谓“抽刺术”。
关于风府穴解剖结构的研究

关于风府穴解剖结构的研究【摘要】目的: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在断面图像的基础上,在计算机上进行人体的重建和切割,从多层面显示穴位所处的位置及周围的各种解剖结构。
方法:将制作的风府穴断面标本拍摄成图像输入计算机,利用软件进行重建和切割。
结果:得到经风府穴的矢状、冠状、横断和斜切面。
结论:实体图像经软件重建和切割后,图像结构清晰,色彩鲜明,具有较高的分辨。
【关键词】断面解剖;三维重建;风府穴风府穴,属督脉,位于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凹陷中,在脑户穴后一寸五分。
风,指风邪;府,聚居所在。
风府即指风邪聚集之处。
人身头项部易为风所袭。
风,既有外因而起的“外风”,也有由内因而起的“内风”,针灸或按摩本穴主治一切风疾,如头痛、眩晕、项强等症。
督脉上风府穴属临床常用腧穴, 有肯定的疗效,且本穴位于人体项部, 邻近延髓与脊髓的体表投影部位, 若针刺不当, 过深可刺入椎管, 伤及脊髓、延髓。
因此研究风府的针刺安全深度, 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1.进针层次和层次解剖将风府穴的针刺分为3个层次。
第1层次是寰枕后膜以浅, 称之为安全层次, 这样不可能伤及脑脊髓;第2层是针尖遇着寰枕后膜、寰椎及寰枢间的黄韧带, 称之为可能危险层次; 第3个层次是针尖过了上述三个结构, 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大, 称为危险层次。
认为深刺风府穴时, 一般有两个阻力感, 一是项韧带, 二是硬脊( 脑) 膜, 一定不要穿过硬脊(脑) 膜, 并且避免向上刺入枕骨大孔, 以致损伤延髓, 一旦刺入深部病人有触电感时, 应立即退针。
通过对该穴进行尸体层次解剖和断面解剖研究, 观察到其层次结构为:1.1皮肤较厚,皮肤深面及皮下组织之间有许多丝状物相连。
1.2皮下组织浅筋膜比较强韧, 脂肪较薄与深层肌肉紧密相贴。
1.3硬脊膜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
1.4蛛网膜半透明的无血管薄膜。
1.5蛛网膜下腔其内充满脑脊液。
1.6软脊膜含丰富的血管、神经的结缔组织薄膜, 紧贴在脊髓表面。
1.7脊髓总之,通过对风府穴针刺危险深度研究, 其解剖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肌腱、项韧带、寰枕后膜、寰椎后弓上缘后部、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脊髓。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摘要]以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即”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区围针(简称CT定位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并与传统头针治疗(即针刺言语一、二、三区)27例比较。
结果:前者总有效率为86.67%,后者总有效率为62.96%,提示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优于传统头针疗法(χ2=4.31,P两组病例一般状况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1CT定位组以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垂直投射区(最近距离在投射区)的周边为针刺部位,以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4~8针(针数视病灶大小而定)围刺,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进针方法同常规头皮针,得气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2分钟,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
配穴取哑门、廉泉、通里穴。
2.2传统头针组采用传统针刺病灶侧头皮言语一、二、三区(根据失语症的性质分别选取)的方法治疗,配穴、手法和留针时间均与CT定位围针组相同。
所有患者每天治疗1次,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5天,再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2个疗程结束后均进行《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的相关检测。
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3]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的记分标准,记录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4项言语的得分,并依此评定疗效。
恢复:治疗后得分达总分的90%以上。
显效:治疗前总分达50%以上,治疗后有10%以上进步;治疗前总分在50%以下,治疗后20%以上进步。
有效:总分有进步,但未达以上两项成绩,且至少一方面以上言语功能有1级以上进步。
无效:治疗后总分无明显变化,各方面言语功能均无显著改变,甚至有退步。
3.2治疗结果2组临床疗效见表2。
两组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χ2=4.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CT定位围针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头针组。
4讨论传统针刺病灶侧头皮言语区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疗效也较为肯定,理论基础是中风失语症的产生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CT测量风府针刺深度的研究
督脉上风府穴属临床常用腧穴,有肯定的疗效,且本穴位于人体项部,邻近延髓与脊髓的体表投影部位,若针刺不当,过深可刺人椎管,伤及脊髓、延髓。
因此研究风府的针刺安全深度,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1 观察对象和方法
1.1观察对象
哈尔滨市区的成年志愿者41例,背部无器质性病变,其中男20例,女21例,测量其体重、身高、拇指同身寸后,按邵象清的《人体测量学》中的罗氏指
数分组[罗氏指数=100×体重
3种体形人组测得的直刺危险深度、安全深度经t检验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不同体形人针刺的危险深度、安全深度不同。
3 结果分析
针刺穴位的危险深度有一个离散度,笔者认为风府穴位的安全针刺深度数据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安全深度≤危险深度×75%。
此结果仅供临床医生参考,在应用时应注意根据不同体形的人选择不同的数据作参考,而且瘦人组的数据更应重视,针刺过深可能出现医疗事故,
笔者分别对风府的直刺危险深度Y与罗氏指数X进行了直线相关分析。
认为存在线性关系。
风府危险深度与罗氏指数做相关分析,r=0.648,p<0.005,回归方程:Y=18.97X+15.11。
4 讨论
通过对风府穴针刺危险深度研究,其解剖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肌腱、项韧带、寰枕后膜、寰椎后弓上缘后部、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脊髓。
风府穴若针刺不慎,头正位水平位,针刺过深可刺人椎管,伤及脊髓;低头针刺向上过深可刺人枕骨大孔,伤及延髓,危及生命。
轻者可有头项强痛、眩晕、心慌、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全身触电感、肢体剧烈疼痛、肌束颤动、呼吸困难、高位截瘫、严重感染致死等。
方继良等测量16例患者(男8例,女8例),测量结果是男性安全深度是(55.71±7.18)mm;女性安全深度是(43.83±5.18)mm。
笔者所设胖人组、适中人组所得数据比方继良测得男、女性安全深度数值均低;张建华等随机抽样取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测得风府穴针刺安全深度是35.07mm,危险深度是50.10mm。
笔者得到风府穴针刺安全深度适中人组为(30.61±2.7)mm,比张建华等所得安全深度数据低。
笔者通过对41例志愿者在CT定位下针刺安全深度的研究按体形分为瘦人组、适中人组、胖人组,针刺安全深度定为针刺危险深度×75%,此种方法比较安全,又保证了针刺的深度,并为临床提供安全参考依据。
与张建华等的报道相比较,他们采用尸体测量,针刺危险深度×70%等于安全针刺深度;而笔者应用活体CT片测量,把观察对象分为不同体形的人进行研究,故认为危险深度×75%为安全针刺深度更为合适。
鉴于风府穴在针灸临床的广泛应用,笔者给出了此穴的针刺危险深度与罗氏指数的回归方程Y=18.97X+15.11,应用中算出患者的罗氏指数X,通过方程计算出针刺的危险深度Y,为安全操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