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收稿日期:2017-12-2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园艺技术专业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g20160300);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重点课题“高职现代园艺类人才创业教育体系构建”(ZDZB201302)
作者简介:龚仲幸(1974-),女,浙江慈溪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园艺花卉植物栽培与应用教学。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
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校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同年,高职教育网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这些信息无不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如何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融入高职教学的全过程,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是当前社会、企业需求对高职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新一代大学生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1.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新一代大学生的年龄基本在“95后”,而且很快就是“00后”了,这是一个有个性、张扬、缺乏沉稳、有创造性的群体。
他们不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但需要我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接受挑战,培养创新能力。
2.创新创业培养平台的真实性。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主要有学校开设的创业能力课程、专业课程、竞赛类活动和校园的社团活动。
大部分学校都会开设如SYB 、创业基础教育等课程,学生在第二课堂
也会参与社团或竞赛类活动,这都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好载体。
浙江省进行了创业大赛及挑战杯等活动促进学生了解职业、创新创业。
实践证明,对这种创业讲座和比赛,学生反响很强烈,但大多只是一时的激情,不能持续存在。
另外,参加比赛的也是极少数学生。
更甚的是,学生选择的创新创业项目,有的是教师的项目,无法转化为企业成果,用做学生的创业。
因此,这样的平台建设需要学校有更持久的政策保障。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缺少有创业经验、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教师,因此缺乏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教师本身的就业创业思想意识不强,即便有就业创业教育课,也因主讲教师缺乏就业创业经历而成为纸上谈兵。
课程体系缺乏完整的设计与创新,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等等,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学生难以真正从课程上有所突破,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4.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课堂教学融合不够,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课堂是学生在校生活中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或营造情景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将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尤其是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培养。
二、构建渐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教学的载体,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这些内
龚仲幸,郑慧俊,魏春海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创新创业培养是当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必然之路。
结合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提出构建渐进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项目的内容融入公共基础课,根据专业性质确定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全过程融入学生课堂教学项目设计,将大学生社团及创意集市作为创新创业教学的载体,实训基地作为创新创业平台,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5-0262-03
涵的培养融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继而融入课程,构建完整的渐进式体系。
以此,我们将实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创业教育基础课。
在全校的公共平台课中开设创业教育类基础课程,使之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可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专业认知等课程。
该类课程主要进行普识性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创新创业意识,属于必修类课程。
同时,各专业根据具体情况以选修的方式开设SYB创业培训类课程,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学生给予另一个平台。
第二阶段,面向所有学生。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根据企业的真实项目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尤其是在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能的训练上,而需要在真实项目操作中增加成本管理、物品市场调研、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理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阶段,面向有专业兴趣的学生。
依托协会或社团,结合专业的学习,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活动,如插花技能大赛、组合盆栽比赛、叶脉制作、手捧花制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微信或校园售卖,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第四阶段,模拟演练。
学校要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团队专门设立自负盈亏的创业团队,给学生一个独立操作的空间,全程由学生自行管理、完成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自负盈亏。
通过一年的模拟演练,使学生熟悉产品的开发流程、采购、经营与销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申请成立公司。
三、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课堂的具体措施
1.校企合作,引入优质资源于课程项目。
职业教育中较为流行的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之一。
通过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以任务引领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加积极、有目标地自主完成实践训练,并形成自身特有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性。
通过项目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创新拓展,直至熟练地应用知识。
通过近几年专业与企业合作中选择优质资源项目,将真实项目融入课堂教学,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项目选择时,要充分考虑3个主体——
—学生、企业和学校。
首先是学生,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所以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项目实施时的趣味性,项目的趣味性特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避免单纯的重复劳动,注重项目实施时的创新性。
其次项目操作要能体现专业的核心技能目标,因为我们最终是为培养学生的技能服务的。
第二个考虑因素是企业,确定项目时,对于企业一定是有利润的,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也就是产品是市场需要的。
第三是在选择项目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自身条件,如劳动力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和场地的实际条件,如园艺植物的安全——
—越夏越冬和烦琐的人工劳动问题。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每个专业可以积累一个项目资源库,根据产业市场经济的需求及时淘汰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不断重构课堂的真实项目。
我校园艺技术专业自2013年起不断引入新项目,如小绿植的简单组盆、多肉组合盆栽、观叶植物组合盆栽、创意栽培作品、造型盆景组合,随着真实项目的不断引入,每个项目均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2.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融入课堂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不可能在课堂上通过“满堂灌”的方式来实现,更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自主设计、实践操作的方式,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学习、巩固和提高。
(1)创新创业教育面向所有学生,融入基础平台课程。
该课程面向专业的所有学生,实施期间突出各专业的自身特点。
创业教育课程应以专业为基础,开拓与专业相关的项目,如市场调研也应针对本专业相关的产品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SYB创业讲座则邀请专业界知名企业、有影响力的人士或者优秀毕业生代表为在校生开设创业讲座,从校外的资源影响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创新创业的意识。
(2)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主导方向。
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核心技能要求,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项目策划、市场调研、项目运行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成本核算与项目定位,通过这些项目的教与学,与企业不断沟通与交流。
在项目筹划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学生一定宽度的项目操作原则,留足可发挥的空间。
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互联网+”的理念,学生能通过网络平台获取需要完成的作品案例,教师可事先提供学生所需要的文本、图片或视频等资料,通过课余时间,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找相关的资料,形成初步的实施方案带到课堂上来,通过交流与探讨形成成熟的方案并予以实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课前自学、课中探索研讨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创业意识的培养中,要充分引入真实的案例,尤其是典型的本专业成功创业学生的案例,收集学生创业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作为教学的素材开拓学生的眼界。
在核心技能的训练中,融入职业素养、组织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意识。
职业素养的融入可以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小老板”的气质。
组织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分组实施方案时,培养组长对组员的协调管理能力,自己能做得好,不一定能把团队带好。
而成本控制意识是每个创业者都需要考虑的要素,我们做不到面面俱到,但能够在学生的意识中了解成本,尤其是在人工成本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ONG Zhong-xing,ZHENG Hui-jun,WEI Chun-hai
(Hang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Hangzhou,Zhejiang 310000,China)
Abstract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is the industry enterprise demands for talent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inevitable road.Incremental innovation is proposed with garden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into the public basic course,the contents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project to determine the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professional,blend in the full process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project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students will be college society and creative bazaar as a carrier of creative teaching and training base as a platform for innovation,cultivate the students'innovative undertaking lesson in combination of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curriculum syste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突飞猛进的今天,更加应该具备成本的最大节约化、利润的最大化的概念。
因此,课程建设要不断地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等措施结合现有的学院关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政策精神,考虑专业特点和杭州市区域经济特色、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过程,调整教学计划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环节。
着眼于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真实项目实施,也在不断地训练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首先要能消化企业对项目的真实需求,将项目巧妙地转化为教学项目,教师作为课堂的“导演”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将项目进行完美地实施。
其次,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同时,通过这样的项目实施,在与企业的不断沟通和交流中,也是不断提升专业影响力的过程。
(3)创新创业教育面向部分学生,融入学生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途径,学生在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专业兴趣、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充分利用课内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让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并将这些活动与创业、专业相结合。
如大学生挑战杯的创新创业计划,就是利用第二课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规划、企业管理策划、企业运营策划的训练。
部分学生依托竞赛类项目,积极进行创新思维培养,有的能成功孵化为创业项目。
目前,各大院校均有较为丰富的社团组织,在近几年的社团活动中我们发现,社团的组织运营基本是由学生自行负责和设计的,除了业余特长的社团可以训练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责任意识外,在社团和创意集市的运作过程中,建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融入专业的元素和创新创业的意识,如学生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开发新的产品项目来进行创新实施。
在这样的项目运作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项目的策划、创意、实施、销售、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管理理念、创新意识(作品均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成本核算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还充分利用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域优势,借助大学生创意
集市,为学生前期的创业积累一定的实战经验。
大学
生创意集市是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免费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摊位,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运行,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意集市的摊位是免租金,固定时间,只要你有无限创意,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并将产品与周边学生、居民的日常生活相吻合,作为一种创业的历练是很好的基础条件。
课外创业教育的引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轻松的创业环境,也提供了较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和心理情感,而这种心理培养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院校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基础平台。
以创业带动学业,以学业带动就业。
除了要有一套完整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体系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了创业园,但也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如创业园的准入制度,创业园本应是为在校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孵化的平台,而曾经在创业园注册过公司的则更多的是毕业好几年的学生,在校生想入驻创业园时,因场地问题起不到培养新团队的作用。
园艺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创业园内的场地只能作为办公场地,而学生更需要的是大棚作为创业基地,因此专业为有创业意想的学生无偿提供苗圃场地,作为前期孵化创业项目的场地,同时为了更好地规避以上问题,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在审核中明确规定,申请人必须是在校生。
总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处处融入课程教学中,尤其是教师在项目设计时,要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融入课程,作为真实的项目引领课程,让学生体会企业的标准,将创业意识的培养深入骨髓。
参考文献:
[1]闫艺兰,邢宁博.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87-88.[2]李向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7,(6):89-93.
[3]刘艳,闫国栋,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4]薛红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