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2016秋)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优质课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第2课时 上下》教案(公开课)

最新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第2课时 上下》教案(公开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学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兔子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既聪明又听话就来到教室里和大家一起上课,大家开心吗?他看到教室里长了这么一棵漂亮的大树,他就决定不走了,他要在教室里安家,你们欢迎吗?这个时候呀天空中飞来了一只小鸟,小鸟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我也喜欢这个班的小朋友,让我也住下,咱们做邻居吧。小白兔听了可高兴了。小朋友们,你能来帮小白兔和小鸟安排一下住处,看他们住到哪里合适呢?揭示课题,探索新知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上下位置关系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那接下来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关系,你能用上下来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吗?谁能完整的说说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关系呢?
师:板书贴画师:咱们配上手势把这两句话完整的说一次好吗?
师:你们的声音真响亮,你们响亮的声音呀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小松鼠说呀:我也想住在这,同学们,小松鼠还能住到哪呢?那你现在观察一下小松鼠的位置,你还能用上下来说说小松鼠的位置吗?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小,刚入学不久,虽然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语言表达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上,依据学情,我注重孩子手、脑、嘴三者合一,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比较抽象的方向概念。
教学策略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4页
师:他说的这么好,可是老师有些糊涂了,为什么松鼠一会在下面,而一会又在上面呢?教师小结:那你们看,同样的东西和不同的东西进行比较时他们的位置也就不同。因为刚才松鼠是对小鸟来说的,现在是对小兔来说的。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比较的对象不同,它的位置也就不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名师教案

《上下》名师教案下面我有四个问题,1、2、3、4组,每组的组长来帮我解答好吗?(出示幻灯片5)(教师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你们回答的真棒,我们送给这四位同学一片掌声吧!在的上面(出示幻灯片6)在的下面松鼠对于小白兔来说在上面,对于小鸟来说在下面,所以上和下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在上面,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可能是在下面。

下面你能猜猜它是谁吗?(出示幻灯片7)它在小兔的上面,它是谁?(伴随学生回答,动画闪烁谜底,强调答案:松鼠和小鸟)它不在最上面,它是谁?(出示幻灯片8)(动画出示答案。

)同学们把3个动物的位置关系分的非常好,分组回答问题。

回答谜语答案猜谜语的位置关系。

生动的动画,引人的故事,都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通过谜语的形式,体会学习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你会根据上下关系来摆一摆你的物品吗?书放在课桌上,本子和铅笔盒放在书的上面,同桌一起动手来摆一摆吧!(出示幻灯片9)(教师巡视指导,稍后指名回答)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摆放方案一:由下到上铅笔盒,本子,书铅笔盒不在最上面,按这个要求该怎样来摆呢?你能动手来摆一摆吗?(教师巡视指导,稍后指名回答)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摆放方案一:由下到上铅笔盒,书,本子。

(出示幻灯片10)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摆放方案二:由下到上本子,铅笔盒,书。

(出示幻灯片11)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摆放方案三:由下到上书,铅笔盒,本子。

(出示幻灯片12)同一个要求,有这么多种摆法,大家真聪明!看来大家已经把上下关系掌握得非常好了,你敢挑战下面的练习吗?按要求动手操作动手操作通过学生亲自摆书,练习本,铅笔盒的位置,进一步巩固上与下的关系。

出示有多种摆法的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各抒己见,开拓学生的思维。

体会数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巩固提升1、看图回答问题(出示幻灯片13)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上面是和2、请在上面的○里画3个△在下面画4个□(出示幻灯片14)动画出示答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上下|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上下|北京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上下|北京版教学目标:1. 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上”和“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上下”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定位和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和使用“上下”的概念。

2.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上下”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1. 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 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上下”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提问:“你们能告诉我,哪些物品在桌子上,哪些物品在桌子下面吗?”2. 学生回答后,总结:“在桌子上面的物品,我们可以说它们在‘上’,在桌子下面的物品,我们可以说它们在‘下’。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图片,如苹果在桌子上,铅笔在桌子下面。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片中的“上下”关系。

2. 学生描述后,教师总结:“‘上’和‘下’是表示物体位置关系的词语,当我们说一个物品在另一个物品的上面时,我们用‘上’;当我们说一个物品在另一个物品的下面时,我们用‘下’。

”三、巩固练习(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物品,如书本、铅笔、橡皮等,让学生将这些物品放在桌子上或桌子下面,并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学生描述后,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如小汽车、飞机、小鸟等,让学生将这些实物或图片放在不同的位置,如桌子上、桌子下面、书架上等,并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学生描述后,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的概念,知道了如何用‘上’和‘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希望你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个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教学反思我教授的是“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3、出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所以在开始就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中例题,让学生叙述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当学生说出:”小白兔在下面,松鼠在中间,小鸟在最上面。

”时,我提出“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为的是让学生说出:从下到上的顺序。

以培养学生的按顺序观察的习惯。

当学生说出:小松鼠在上面,小白兔在下面时。

我给予纠正:在表达位置与顺序时,要注意不能单纯地说谁在上,谁在下,应该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在学生自己叙述的较流利、较准确时我出示填空题,进一步巩固知识。

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我说你摆”这一游戏环节,同桌互相配合,一个说位置,一个摆,还到前面表演,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这一环节是气氛最活跃的环节,学生在玩儿中体会上、下的位置顺序。

本节课我注重了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上、下,学生找的很准确,有的是我也没想到的,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强。

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状态比较好,数学语言准确,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训练。

在讲完“上、下”一课后,在反思的过程当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就是没有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我应该在学生叙述时,把处在中间位置的松鼠单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它的位置,让学生发现原来松鼠的位置可以说成是: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在小鸟的下面。

然后在“你说我摆”这一还节再巩固一下,这样教学下来,我想书中最后一道推理题学生一定会很容易解决,我准备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加入这一部分,看看效果。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背土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09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背土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09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背土豆》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5 27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背土豆
5 27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背土豆
5
5 27
掉出
……
个,还剩下 个, - =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背土豆
画一画,填一填。
7
1
套圈游戏
1 35 7
24 6
我套中2个,一共得了6分。 我套中2个,一共得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背土豆
5 27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背土豆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背土豆
71 6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背土豆
掉出 个,还剩下 个, - =
掉出 个,还剩下 个, - =
掉出 个,还剩下 个, -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难点: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四、教学策略:五、教学准备:PPT、田字格六、教学过程一、在故事激趣师:在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树爷爷在森林里面住了几十年了,从来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觉得很孤单,不过在森林里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经常陪着树爷爷,看小鸟在给树伯伯梳头,小兔在陪树爷爷聊天,仔细观察,图中哪只小动物在最上面,哪只小动物在最下面?生: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师:说得真好,“上下”这两个字该怎么写,小眼睛(看老师),咱们一起来认识“上下”这两个字。

(板书)师:你们能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表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生: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板书)师:说得真完整,谁再来说一遍。

师:好全班一起来说。

师:上面和下面这两个词,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表示物体位置的词。

(指黑板)二、在探究中学习活动一:说一说师:听到小兔、小鸟和树爷爷聊得这么开心,可爱的小松鼠也跑来了,谁来说说小松鼠在什么位置生:小松鼠在中间师:在谁的中间,你能说清楚吗生: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师:你能用上下来表示小松鼠的位置吗?生: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的空间方位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方位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的概念及运用。

2. 上、下方位的识别和运用。

3. 上、下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上、下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上、下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册、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上、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上、下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3. 操练:通过游戏或练习,让学生巩固上、下的概念。

4. 应用:让学生运用上、下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总结上、下的概念及运用,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上、下的概念及运用。

2. 上、下方位的识别和运用。

3. 上、下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练习册相关练习。

2. 观察周围环境,用上、下方位词描述。

3. 运用上、下方位词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上、下的概念及运用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3. 学生在运用上、下方位词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操练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上、下的概念及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一)导入导入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导入:1. 利用实物或图片: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明显上下特征的实物或图片,如飞机和海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教学设计

《上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上一节课“前后”教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初步发展空间念。

基于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在生活或是具体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帮助学生初步体验和理解,设计了四个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1.说一说。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教师提出“小鸟在小兔的()面”的问题,为学生做了示范,即在说上下关系时,要用“()在()的()面”的方式进行表述。

接着又问“小兔在小鸟的()面”,借助对比初步体会交换位置来说上下的相对性。

2.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上、下表述小动物们的位置。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小鸟下面有谁?”,“小兔的上面有谁?”借助生活经验体会小鸟的下面不单单是指与它相邻才是下面,而小兔的上面不单单是指与它相邻的才是上面。

教师再次提问“那小鸟、小松鼠、小兔它们当中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呢?”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3.理解一只动物的相对性。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上、下表述松鼠的位置,通过交流引导一致得出“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在小鸟的下面”的表述。

这时候教师抛出疑问“为什么一会说松鼠在下面,一会又说松鼠在上面呢?”这个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发现松鼠是在中间的,说它在上面是因为它和最下面的兔子比,说它在下面是因为它和最上面的小鸟比。

学生的感知认识可能不够全面,这就需要老师的总结引导。

4.猜一猜,它是谁?有了第二环节的支撑,学生不再以为小兔的上面只有松鼠了,从看图表述到根据对话推理猜测,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上下、左右、前后”》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上下、左右、前后”》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2页信息窗,红点以及自主练习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结合游戏的情境,能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学会用这些方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2.在经历用上下、左右、前后,辨别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方位感。

3.在有趣的活动中初步累积有关方位的直观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的分辨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跟我一起做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要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跟着音乐视频来活动一下,看哪位同学做的好。

(师播放健康歌,学生一起跟着做。

)师:唉?同学们,为什么大家跳的不一样呢?到底是谁跳错了呢?为什么会错呢?生:分不清“左右”。

师:噢,大家认为,要想跳好这段健康操我们必须首先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

也就是要认识左、右这两个方位。

(教师接着板书“方位”和“左、右”,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运用活动运动引入课题,捕捉儿童的兴趣点,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自主学会辨别左右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请看探究提示)(课件出示探究提示)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典型素材,为汇报交流做准备。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生活中你是怎样区分左右?a.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左右手写字的习惯(右手写字,左手按纸)、上下楼梯、过马路靠右行的习惯、吃饭右手拿筷子左手拿馒头、右手拿牙刷左手端水杯、上课发言举右手、稍息时伸左脚等。

(出示课件)(1) (2) (3) (4)教师及时渗透到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思想教育。

即上下楼梯靠右行,过马路也要靠右走并走斑马线,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b.练习辨别左右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课件)(共36张PPT)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课件)(共36张PPT)
返回抽奖
开箱 抽奖
准备素材
礼物盒
奖品素材
礼炮、礼花
开箱 抽奖
返回抽奖
返回抽奖
返回抽奖
2.分一分
我把 方方 正正 的放 在一 起。
返回
课堂练习
探究新知
物体特征。 长长方方, 有6个平平的面, 大小不一样。
不能自由滚动。
直直的, 上下一样粗, 两头圆圆,平平的。
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方方正正, 有6个平平的面, 面的大小都一样。
不能自由滚动。
圆圆的。
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
6.
( )个
( )个
( )个
( )个
课堂小结
方方正正, 有6个平平的面, 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圆圆的。
返回
第3关:我说你猜
 游戏规则:老师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放进袋 子里,通过描述摸到的感觉,让同学猜出摸到的物体是什 么。
返回
第5关:看一看,说一说
第5关:看一看,说一说
滚不动
能滚动
返回
第6关:练一练
1、找朋友。
第6关:练一练
2、填一填。
3 1 2 1
3、填一填。
( 8 )个 ( 6 )个 ( 3 )个 ( 1 )个
返回
恭喜你闯关成功~
图形王国
第8关:抽奖环节
盲盒抽奖游戏制作
开箱 抽奖
便利贴一本
返回抽奖
试卷一张
返回抽奖
返回抽奖
扇子一把
返回抽奖
橡皮一块
返回抽奖
尺子一把
返回抽奖
试卷一张
返回抽奖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上册
认识图形
第1关:认一认
你认识这些物品吗?

部编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冯杰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北京

部编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冯杰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北京

位置与顺序沙河中心小学一年级冯杰位置与顺序一、教材分析:《位置与顺序》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先借助天安门广场、立交桥和学生放学的场景图引入,这三幅图蕴含着有关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我们可以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然后再通过组织活动,增强学生实践体验;最后能清楚地表达出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前已初步明确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了一些实际的经验。

尤其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这些位置与顺序。

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教学中要安排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有时会说不全或遗漏表示方位的关键词。

尤其,“左右”的相对性在学生的思维上还是一片空白。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会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前、后、左、右、上、下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会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体验物体前、后、左、右、上、下位置与顺序的过程,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与顺序》(二)探究新知:1、感受“前、后”位置关系谁知道图上画的是哪儿?4个小朋友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小明说:“我前面是国旗,后面是天安门城楼。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介绍我的教室》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介绍我的教室》精品课件

黑板的上方 有国旗。
前、后的意义
背对的方向 后
面对的方向 前
教室的前后分别有什么?
教室的前面有黑板, 教室的后面有“成 长的足迹”。
教室的前面有国旗、讲台、钟 表、课程表、流动红旗,教室 的后面有储物柜、书架……
左、右的意义
左手 左 与左手同侧的是左边
右手 右
与右手同侧的是右边
教室的左右分别有什么?
用上下、左右、前后能介绍清楚我们的校园吗?
校园实景图
先找到一个方便观察的位置。如:操场主席台,教学楼 走廊。再用“前后、上下、左右”试着说一说。
1.小玉的前面是谁?
小兵面朝的方 向是前面。
小兵
小云 小玉小刚 小明小华
小玉的前面是小云。2Fra bibliotek圈一圈。在 的(上 下)面 在 的(上 下)面
3.用“上”或“下”填一填。
北师大版1年级上册综合实践
介绍我的教室
校园开放日要到了,家长们将要参观我们的教室。
同你学坐们在,什我么们位的置教? 室周里围都有有哪什些么同?学?
观察教室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教室有什么吧。
教室里有流动红旗, 黑板,课程表,国 旗,钟表。
还有门、窗户、桌子、椅 子、储物柜、灯……教室 里的东西真多呀!
我只说了自己在第一排, 别人还是不知道我的座 位,我应该说我坐在第 一排,从右数是第二个。
我只说了兰兰在右边,别人还是 不清楚我俩的位置关系,我应该 说兰兰在我的右边,紧挨着我。
听了同伴的介绍,你有哪些收获?
用“上下、前后、左右”可以把教 室和自己的位置介绍得更清楚、准 确,别人一下子就能找到我说的物 品和我的位置了。
淘气、明明、兰兰都在我的周围, 我该怎么区分他们的位置呢?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教育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教育教学课件

探究点 2 前、后
你能用“前、 后”这样的词 说一说这些交 通工具的位置 吗?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蔺争也数次谈及女帝婚姻之事,叶青羽笑笑,没有明确表态,一切都需等到他从黑暗领域之中回来再说,如果一去不返,如今娶 了鱼小杏,反而是害了她。
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叶青羽都在与鱼小杏练剑,或者是在查阅一些帝国古籍。 又过了几日,叶青羽又先后见了一些故人。
比如帝国丹神独孤全和神医欧阳不平,叶青羽将自己在医术和丹道方面的所有领悟和新的,著书立传,篆刻于玉简之中,毫无保 留,统统都传授给了这两人,并严明无需敝帚自珍,有资质适合之人,皆可传之,也算是将这些神通,借着这两个人开宗立派都流传 下去。
而后,他又见到了宋青萝。
如今的宋青萝,已经是宋氏青萝商会的掌舵人,别说是整个天荒界,就算是大千世界之中,青萝商会都小有名气,已经快要成年 的宋青萝,出落的更加美丽娇俏,加之身份地位的增持,也是如今天荒界之中出了名的女神,无数年轻俊彦的梦中情人,无数求亲的 人和势力都踏破了宋家的门槛,可惜都被这位女神干脆利落地拒绝。
第二单元:位置
第1课时 上、下、前、后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三、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PART ONE 情境导入
一起做!
上拍拍 下拍拍
前拍拍 后拍拍
PART TWO 探索新知
探究点 1说这些交 通工具的位置 吗?
指向地球的方向是“下”,相反的是“上”。
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 人或者物品。
在 的上面
在 的前面
在 的下面
在 的后面
PART FOUR 课堂小结
上、下、前、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在谁上面,谁在谁下面
上 下


×

下 上


请你分房子。把 附页中的动物头像 剪下,贴在下图中。
⑴谁住在最下面? ⑵谁住在第2层? 它在谁的上面? 它的上面有谁? 谁住在第3层? 它在谁的上面? 它的上面有谁? ⑶谁住在最上面? 它的下面都有谁?
⑴谁住在最下面? ⑵谁住在第2层? 它在谁的上面? 它的上面有谁? 谁住在第3层? 它在谁的上面? 它的上面有谁? ⑶谁住在最上面? 它的下面都有谁?
⑴谁住在最下面? ⑵谁住在第2层? 它在谁的上面? 它的上面有谁? 谁住在第3层? 它在谁的上面? 它的上面有谁? ⑶谁住在最上面? 它的下面都有谁?
上面下面相对看, 跟谁比较是关键。 平时细心多观察, 数学就在我身边。Fra bibliotek小红 小英
小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