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芦花荡》1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2、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探讨“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一、导入二、阅读文本,思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进苇塘,由于他的大意,大菱受了伤,第二天老人赤手空拳诱杀鬼子报仇。
三、默读课文,思考: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其性格。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2、“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什么意思?明确:既自信和自尊过了头,又非常自信自尊。
3、文章是如何刻画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过于自尊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在书上圈画。
明确:他对苇塘里的负责人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地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对她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二菱洗脸,大菱怕弄出水声,让鬼子听到,可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里看出他因为胆子大,所以失去了警惕,是自信过分。
鬼子的探照灯照过来的时候,他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实际照见了,这里也看出他太自信了。
大菱挂了花,他没有看到,还在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这个老头子太自负了,太大意了。
老头子过于自尊的地方呢?明确:当大菱受伤后,老头子浑身无力,“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心理很是愧疚,感到没面子,心理想到: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海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4、为了挽回面子,老头子是怎么做的?明确:他用莲蓬引诱鬼子,然后把他们引到渔民下了鱼钩的地方,一个人勾住了十几个鬼子,然后就用竹篙痛打鬼子的头明确:最后这场情趣横生、痛快淋漓的精彩战斗,更显出老人的智慧与自信,富有传奇色彩,挽回了老头子的自尊。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语文
年级
八年
课题
芦花荡
第1
课时
总计
节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要求
知
识
回
顾
作者作品简介
学
习
目
标
1.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自
主
学
习
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X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芦花荡
芦花荡
四.多媒体显示白洋淀优美风光,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受课文内容。
五.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按着目标设计的过程,可以准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改正。
以
学
定
教
内 容
个性化修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误
课堂展示次数
课堂表现自我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有待提高□
纠
错
本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个性化修改
自
主
学
习
找出描写老头子的段落,体会如何表现传奇的?
展
示
巩
固
1.小说的三要素及情节
2.学生读文,熟悉课文情节
学
有
所
思
桦甸六中教案
主备人
备课组长
二次修改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芦花荡》教案篇一训练重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步骤:一课时1、导入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2、简介作者、作品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正音、解词)浸提防尖利悠闲疟yo子疟疾寒噤n 蹿un 仄歪飒飒挂花泅i’水转弯抹角吆喝yo 张皇失措央告4、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
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
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芦花荡》word教案 (4)

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文中“老头子”的形象因其个性鲜明而丰满,在充满神奇色彩的芦花荡的映衬下,尤为奇特。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3、中招考点:
通过对河南近8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作家作品、字音、解释以及对文章大意的归纳概括仍是中招考察的对象。
4、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作家作品、及重点字词等基础知识仍是需牢固掌握的,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多次证明,此部分仍是学生的失分点,需要强化记忆。
而复述故事则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了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及故事的写作背景;
2、能识记重点字词;
3、能把握故事情节,体味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作品的方法思路。
(重点)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师课上抽查落实。
针对目标二:师问生答,课后生识记。
针对目标三:师方法引导,生理清文章情节,复述故事。
四、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芦花荡课题2芦花荡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重点难点1、积累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作业听写字词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复备一.导入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但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却时有发生。
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
电视剧《小兵张嘎》就是一例。
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这样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奇的老英雄。
(幻灯①显示课题、作者)二、揭题解题,简介作者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认真听师导入生对自己所了解的作者有关知识进行介绍1913年4月6日生。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三、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提防dī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蹿cuān 仄歪z è趴pā扒bā飒sà转弯抹角m ò2、掌握下列多音字(1)提:提()防提()纲(2)疟:疟()子疟()疾(3)喝:吆喝()喝()水3、词语积累:(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4)胆寒:害怕。
(5)阴森:阴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备。
生给字词注音齐读几遍给多音字注音对字词字形词义进行解释并记忆(7)尖利:尖锐;锐利。
(8)能耐:技能,本领。
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课芦花荡_教案1新人教版PY

2芦花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字词。
2、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培养速读课文并概括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小说如白洋淀水一样清新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如钻天的芦苇一样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如钻天的芦苇一样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结合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形象的内涵。
难点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意境之美和意蕴之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
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
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二、简介作者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识记重点字词: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吆喝一梭机枪蹿仄歪趴扒飒四、整体感知:1、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地点:白洋淀地区;故事的主人公:老头儿——交通员性格:过于自信与自尊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2、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组织学生用最简练的话来概括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会有的结果: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最恰当的)五、思考品味,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1、爱国。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

芦花荡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科上册周次第二周星期一节次授课教师课题2、芦花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故事情节。
3.分析文中老头子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4.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5.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揣摩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的妙处,品味课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复述故事情节。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紧扣小说特点,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2.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3.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掌握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1.学会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掌握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具ppt课件问题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学生明确:小说。
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板书)问题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复述下故事情节。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复述:《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10篇)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10篇)篇一:《芦花荡》教学设计篇一亲爱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芦花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逐步梳理和阐释我对本文的理解。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通过本文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宗旨,同时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芦花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字词、作者,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揣摩文中“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头子和大菱、二菱的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
【教学重难点】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
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整天神出鬼没地穿越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手无寸铁的他,还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今天,我们就走进《芦花荡》,去结识这位传奇英雄吧。
二、走进作者:孙犁(1913-- 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原名孙树勋。
河北省安平县人。
背景链接本文创作于1944年。
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
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悠.闲()疟.子()苇.塘()撒.网()寒噤.()仄.歪()泅.水()飒飒.()2、填空。
《芦花荡》的作者是_____,选自《_____》,本文是他的“_____”,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__________。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全文,按要求复述课文,复述后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1)按六要素进行概括性复述。
(2)创造性复述。
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
五、合作探究:1、课文中的哪句话能概括老头子的性格?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芦花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的分析,来理解本文中国式的传奇色彩,深刻、具体地体会本文小说三要素构思的精巧。
2.鉴赏环境描写的特点,体会其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3.从美的角度体会战争的罪恶。
教学重点目标一教学难点目标二教学设想孙犁的这篇《芦花荡》是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
情节舒缓中曲折,人物个性鲜明,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讲授这篇文章,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解“写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应该从“为什么这样写”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说的构建技巧,培养有意写作的意识。
教学围绕传奇展开,在学生的原始问题中层层展开,以抽丝剥茧的形式呈现思考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方法自读发现,提取信息。
文本细读,深思争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文本,简单认识小说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写了什么。
1.浏览全文,说说这篇小说写了什么。
明确:老头儿,在芦花荡,护送两个女孩,因为失误大菱受伤,老头子用一根竹篙智杀鬼子为大菱报了仇。
2.设疑激趣,明确目标。
(1)设疑:小说有哪些地方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2)明确目标:孙犁是如何打造这一传奇的。
三、鉴赏情节之传奇(一)情节是怎么写的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句子。
(可以用原文)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菱不可能受伤,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大菱就是受伤了。
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头子不可能放弃护送,但是,因为_____________老头子想放弃护送。
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头子不可能杀掉鬼子,但是,因为_____________老头子就是杀掉了鬼子。
2.学生交流,教师评价引导。
如:因为老头子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一样,从来没有出过事情,所以大菱不可能受伤,但是,因为老头子过于自信大菱就是受伤了。
因为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闺女,老头子不可能放弃护送,但是,因为觉得没脸见人(过于自尊)老头子想放弃护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芦花荡》(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芦花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内涵。
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二、检查预习。
1.字音、字形、词义。
悠.闲()疟.子()寒噤.()吆喝..()蹿.()仄.歪()飒飒..()泅.着()转弯抹.角()张皇.失措()悠闲:央告:仄歪:转弯抹角:张皇失措:2.了解作者:[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1.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
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
八年级语文上册 2 芦花荡(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小说 人物情节环境
2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3复述指导
首先要抓住: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其次要求:语言简洁,多使用短句,不要说复杂的长句。
导案(学法指导)
一、自学新知:
题目解读:
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叙述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走近作者:
孙犁,1913年4月6日,某某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芦花荡
学习
内容
第 一单元 芦花荡 第2课(第1 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
2、分析本文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
。
重难点:
1、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时 间
分 配
导课3分、自学及展示15分、探讨交流及展示12分、、小结4分、巩固6分
学
习
过
程
学案(学习过程)
三、提升指导
1、提示;一个过于自信的老头保护两个小女孩失败,为她们报仇的故事。
2提示:护送 挂花 报仇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部分引导学生留意这篇小说与以往读过的斗争题材小说或者看过的斗争题材的影视剧作的风格不同之处,进入学习。
为了充分敬重学生的体验拟定“你喜爱这篇小说吗?喜爱小说的那些方面?”来确定学习的重点。
依据学生的相识老师归结到“人物形象美、环境美、语言美”三大方面并且板书,作为探究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1、处理生字词2、概述小说内容三、走近“老头子”赏析老头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阅读提示:跳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老头子”的精彩之处标记勾画出来,加批注。
思索:“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陈述理由。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2.展示探究学习成果:抗日热忱高涨的人(二、五段);老当益壮的人(三、四、五段);自尊自信的人:“每天夜里”、“每天傍晚”;三个“不怕”;三处“明天来看吧!”以及大菱受伤以后集中地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
爱憎分明的人:对两个孩子和爱和对敌人的恨“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__”。
智勇双全的人(诱敌上钩、痛击鬼子)3.分角色朗读体会“老头子”的性格特征。
4.迁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从两题中选一题:(1)二菱躲在荷叶底下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2)晚上“老头子”回来后向大菱转述白天痛击鬼子的经过。
5.深化“老头子”形象,分析其典型性和代表性:小说为什么塑造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干瘦的老头子形象,而没有塑造一个高大魁梧、身强力壮的硬汉子英雄形象。
(传奇性、典型性、代表性;男女老少全动员,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四、走进“芦花荡”观赏环境描写。
过渡:倒数其次段“他狠狠地敲打……鲜嫩的芦花,一片绽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文中类似的精彩的景色描写还有许多,请找出来加以分析、观赏。
八年级语文上:第2课《芦花荡》教案(人教新课标)

2.芦花荡教学目标:1.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4.培养的爱国热情,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
她就是:白洋淀。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的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
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
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
例如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著名作家孙犁写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芦花荡》。
(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2.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提.防(dī ) 竹篙.(ɡ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寒噤.(jìn)吆喝.(hè)仄.歪(zè)趴.(pá)蹿.(cuán)飒.(sà)3.作者简介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白洋淀派”代表作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2《芦花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芦花荡在华北平原上,有90多个相连通的大小湖泊,它们统称白洋淀,又被誉为“华北明珠”。
在人们眼中,白洋淀的风光是神奇的、美丽的、迷人的。
白洋淀最吸引人的当属水乡风光,而且随季节不同景色各异:春季芦苇丛生,满湖青翠;夏季荷花初绽,风光旖旎;秋季芦花纷飞,鱼鸭满淀;冬季湖面冰封,莹润如玉。
白洋淀还盛产鱼虾,有芦苇十四万亩,年产编织苇席七百万片。
白洋淀,河淀相连,沟壕纵横。
淀内既有村庄又有田园,景色清新、淡雅。
白洋淀独特的风韵,使人难忘。
然而,这么美丽的白洋淀,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那茂密的芦花荡里,更是革命战士奋勇杀敌的好战场,今天,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孙犁一同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革命前辈的英雄壮举。
1.领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认识到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第一课时复述情节品形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
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
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竹篙.(gāo)疟.(yào)子泅.水(qiú ) 寒噤.(jìn) 仄.(zè)歪白洋淀.(diàn) 飒.(sà) 蹿.(cuān) 舀.(yǎo) 张皇.失措(huáng)(2)多音字注音组词。
提 (dī) 提防吓(xià)吓唬(tí)提高(hè)恐吓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编算:方言,这里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课文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挂花:负伤流血。
蹿:向上或向前跳。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仄:狭窄。
3.了解作者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芦花荡》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2、理解孙犁小说“诗体小说”的特点;3、充分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小说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2、理解孙犁小说“诗体小说”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
她就是:白洋淀。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的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
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
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
例如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女英雄传》、《小兵X 嘎》皆取材于此。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著名作家孙犁写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芦花荡》。
(结合图片)二、作者简介:孙犁,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芦花荡》与《荷花淀》为“姊妹篇”。
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集子是《白洋淀纪事》。
语言风格: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美称。
三、预习检测:1、请读准下列的字词:寒噤蹿仄歪飒飒泅着提防疟子吆喝闷热趴下扒手竹篙蒿草浸透侵略荷花淀绽开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小心防备。
()(2)央求。
()(3)尖锐;锐利。
()(4)技能、本能。
()(5)闲适自得。
()(6)倾斜、歪斜。
()(7)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8)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9)慌慌XX,不知怎么办才好。
()四、知识: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方法:外貌、行动、语言、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芦花荡本篇课文处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这一单元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
学习本单元,教材要求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而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活跃在芦花荡里的对敌斗争的老头子的英雄事迹。
作为一篇小说,具有传奇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环境和精彩的情节。
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八年级的学生对小说已不陌生,对小说的阅读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分析能力。
授课时调动学生发散思维,人人有话说。
尤其是关注那些平时不爱讲话的孩子,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发言。
通过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那些阅读书评较好的同学参与到互评环节中,促其养成敢于争鸣,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让各类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提升。
1.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4.培养的爱国热情,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两课时1.创设情境2.引导点拨法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一)、激情导入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
她就是:白洋淀。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的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
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
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
例如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文中“老头子”的形象因其个性鲜明而丰满,在充满神奇色彩的芦花荡的映衬下,尤为奇特。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3、中招考点:
通过对河南近8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作家作品、字音、解释以及对文章大意的归纳概括仍是中招考察的对象。
4、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作家作品、及重点字词等基础知识仍是需牢固掌握的,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多次证明,此部分仍是学生的失分点,需要强化记忆。
而复述故事则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了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及故事的写作背景;
2、能识记重点字词;
3、能把握故事情节,体味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作品的方法思路。
(重点)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师课上抽查落实。
针对目标二:师问生答,课后生识记。
针对目标三:师方法引导,生理清文章情节,复述故事。
四、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