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治疗需要多久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症状及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症状及治疗
1.常见原因
手臂(和其他身体部位一样)血管损伤可能引发血栓(血块)的形成。
当血栓在深静脉形成时,这种病症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血栓可从血管壁脱离流动到肺部或脑部,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2.识别方法
如果运动员出现隐约的肩膀或颈部不适、肢体肿胀而且可能有轻微的发烧,就必须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
如果怀疑是这种情况,运动员必须立即就医。
3.治疗方法
取决于基本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需要进行抗凝治疗至少3~6个月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运动员在初期要使用抗凝药物,比如肝素(静脉注射)或低分子量肝素(LMW),每日皮下注射1次或2次。
然后改为服用华法令阻凝剂(香豆素)。
在服用华法令阻凝剂期间监测运动员血液情况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药物在血液中的水平可能会波动,需要调整剂量。
在达到适当的抗凝效果之前(通常是开始治疗后的3~7天),运动员不应使用患肢。
4.重返体育运动
运动员在完成抗凝治疗之前不应重返接触类体育运动。
在治疗期间,碰撞有导致大出血的风险。
只要运动员的血液完全抗凝(通常在
开始治疗后的3~7天)且恢复了无痛全范围活动,应该可以重返非接触类体育运动(比如跑步)。
在达到适当的抗凝效果之前,运动员不应使用患肢,以降低血块脱落循环至肺部或大脑的风险。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抗凝血药是一类可以延长凝血时间的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一、抗凝血药物的治疗范围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部血栓栓塞(PE)。
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进一步生长和蔓延,预防病情恶化,并降低再发风险。
2. 心房颤动(AF):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易形成心脏内的血栓,增加中风风险。
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中风的风险,并帮助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
3.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瓣膜相关的血栓形成。
4. 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某些具有高血栓形成风险的人群,如长时间卧床不动的患者、癌症患者等,可能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的发生。
二、常见的抗凝药物类型及用法常见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肝素类药物、华法林类药物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它们的用途和用法略有不同:1. 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这类药物常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用于急性血栓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以调整剂量和疗程。
2. 华法林类药物: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需要经常检查凝血时间(INR值)来调整剂量。
它广泛用于治疗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华法林与某些食物和药物有相互作用,应按医生建议进行饮食和其他药物的管理。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十达网设置物因子抑制剂。
与华法林相比,这些药物作用更为直接,疗效稳定,并且无需经常监测凝血时间。
三、抗凝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抗凝药物需注意以下事项:1. 准确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按时按量服药。
2. 定期检查凝血指标或INR值,以确保抗凝效果在安全范围内。
3. 避免突然停药或改变剂量,以免引起血栓或出血等不良反应。
ACCP指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抗栓治疗
ACCP指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抗栓治疗1.0深静脉血栓的初始治疗1.1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初始治疗1.1.1对于有客观依据证实为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我们推荐短期进行皮下低分子量肝素或静脉或皮下肝素治疗(1A级)。
1.1.2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等待诊断检查结果期间,推荐进行抗凝治疗(1C+级)。
1.1.3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我们推荐首先进行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至少5天(1C级)。
1.1.4我们推荐在治疗的第1天开始联合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和低分子量肝素或肝素,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并大于2.0后,停用肝素(1A级)。
1.2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中静脉普通肝素的应用1.2.1如果采用静脉肝素治疗,我们推荐持续静脉给药并调节剂量,达到并维持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至相当于血浆肝素水平从0.3-0.7IU/ml的抗因子Xa活性水平(酰胺水解法测定)(1C+级)。
1.2.2对于每天需要大剂量肝素治疗而又达不到aPTT治疗水平的患者,我们推荐通过测定抗因子Ⅹa的水平来指导用药剂量(1B级)。
1.3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中皮下普通肝素的应用1.3.1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我们推荐皮下普通肝素足可以替代静脉普通肝素的治疗(1A级)。
1.3.2对于接受皮下普通肝素治疗的患者,我们推荐初始剂量为3.5万U/24小时,随后维持aPTT至治疗范围(1C+级)。
1.4低分子量肝素在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中的应用1.4.1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如住院患者有必要(1A级),或门诊患者如果有可能(1C级),我们推荐1-2次/天的皮下低分子量肝素优于普通肝素。
1.4.2对于接受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我们推荐不要常规进行抗因子Xa水平的测定(1A级)。
1.4.3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我们建议静脉普通肝素优于低分子量肝素(2C级)。
2021年PICC并静脉血栓治疗(全文)
2021年PICC并静脉血栓治疗(全文)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在临床应用中易并发静脉血栓形成,文献报道PICC 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5-20%。
一旦发生血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会导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PICC并静脉血栓如何治疗?PICC静脉血栓首选抗凝治疗,对于保留导管者,建议在保留导管期间一直抗凝治疗;对于拔出导管者,建议拔出导管后抗凝治疗3个月。
不推荐常规采用溶栓治疗。
对于抗凝治疗失败者,可考虑介入治疗。
对于进展期的急性上肢静脉血栓或者具有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上腔静脉滤器置入。
PICC并静脉血栓导管是去还是留?PICC合并静脉血栓,不推荐常规拔出PICC导管,如果患者治疗仍需要该导管,可在抗凝治疗下继续保留导管,并正常应用。
当患者合并抗凝禁忌,或在规范抗凝治疗下症状仍持续进展也需要考虑拔管。
PICC并静脉血栓拔管最佳时机?多数专家认为在接受一段时间抗凝治疗后再拔管有利于血栓的稳定,从而降低拔管时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风险。
建议在导管相关的深静脉血栓急性期抗凝治疗2周后再考虑拔除导管更为安全。
目前公认的拔管指证:已不需要该导管;导管功能已丧失;导管位置异常;合并导管相关性感染。
如何预防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1.置管前风险评估: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及放疗部位不宜置管。
2.加强置管后评估和患者教育:一旦出现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酸胀疼痛,上臂较前增粗等,需立即评估是否发生了静脉血栓。
3.药物预防:预防性抗凝(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患者如何管理?1.观察病情:需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肺动脉栓塞的症状及体征。
2.抗凝治疗:有无出血征象。
3.肢体功能锻炼: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禁止患肢按摩,避免血栓脱落。
4.肢体周径测量:肘窝上方10 cm 的位置测量周径,评估肢体肿胀,观察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运动、尺动脉及桡动脉搏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血管内血凝块形成的疾病,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如何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的基本原理。
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药物干预,阻止血栓的进一步生长和减小血栓的形成。
抗凝药物可以阻止新的血栓形成,减少血栓的发生率。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罗班、达比加群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发挥抗凝作用,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抗凝治疗通常会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
在急性期,首选的药物是低分子肝素(LMWH)或者生物利尿剂,这些药物可以迅速发挥抗凝作用,减少血栓的进一步生长。
而在慢性期,华法林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以预防血栓的再发。
在抗凝治疗中,药物的剂量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LMWH和华法林,都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来确定用药的剂量。
药物的剂量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除了传统的华法林和LMWH,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也逐渐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的选择。
NOACs相对于传统的华法林具有较快的起效时间和无需常规监测的优点,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目前常用的NOACs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依地酮等,这些药物已经在一些大型临床试验中证实了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受伤和创伤,因为这有可能导致出血,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着高出血风险的情况,比如肝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等,这些情况下需要慎重选择抗凝药物和调整药物的剂量。
除了药物治疗,机械抗凝治疗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可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和机械栓塞,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近年来抗凝治疗逐渐成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
一、抗凝治疗的原理抗凝治疗是指使用药物抑制血液凝固的过程,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抗凝治疗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1. 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防止纤维蛋白形成;2. 抑制凝血途径中的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因子Xa等;3. 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以确认治疗程度。
二、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1、肝素的应用肝素是一种天然的抗凝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
肝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防止纤维蛋白形成。
肝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皮下注射的方式更为普遍,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防止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低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一种制剂,具有分子量低、生物利用度高、抗Xa活性强等特点。
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可以减少出血的风险,治疗效果较肝素好。
目前,低分子肝素已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常用的抗凝药物,常用制剂有达肝素、依诺肝素等。
3、华法林的应用华法林是一种受体依赖性的抗凝药物,通过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和代谢,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和生物活性,从而避免和抑制血栓的形成。
由于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复杂,患者在使用期间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调整剂量。
华法林的应用风险较大,可能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
三、抗凝治疗的效果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需要在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及D-二聚体等生化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评估。
根据患者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以达到良好的抗凝治疗效果。
四、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1、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防止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下肢动脉血栓治疗方法,医生告诉你这么做
下肢动脉血栓治疗方法,医生告诉你这么做
老人对下肢动脉血栓这种疾病并不了解,如果身边突然有人患上这种病的话就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了,实际上,目前临床上针对这种疾病有成熟的处理办法,通常步骤如下: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约离床面20~30cm,膝关节微屈曲位。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使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起床后应穿长统弹力袜,穿着时间为6周~3个月。
★2、抗凝治疗
(1)肝素:静脉注射肝素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达到正常的1.5-2倍,维持治疗5—7日。
但静脉注射肝素的剂量较难
控制,掌握不慎就可能引起出血,因此较安全的方法可用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2)华法林:肝素治疗5天后口服华法林,直到凝血INR指数(凝血激酶时间,PT)达正常水平的2-2.5倍。
其后,给予维持量持续3~4月。
★3、溶栓疗法
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和纤维蛋白溶酶。
由于较易引起出血,其长期疗效并不胜于抗凝疗法,因此一般只在合并肺栓塞时使用。
对于不能使用抗凝治疗的患者,又发生肺栓塞危险较低的情况,可试着用抬高肢体和局部热敷的方法。
★4、介入治疗
分永久性和临时性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5、药物治疗
止痛药有: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阿司匹林等,一般不必用抗生素治疗。
急性期浅静脉血栓范围较广时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避免血栓蔓延至深静脉系统导致肺栓塞。
常见抗凝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常见抗凝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抗凝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液凝结相关的疾病。
不同的抗凝药物有着不同的剂量和疗程,下面将针对常见抗凝药物进行详细讨论。
一、肝素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其剂量和疗程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肝素的剂量通常以国际单位(IU)计量,主要分为常规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两类。
1. 常规肝素常规肝素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给药,一般建议的剂量为每天15,000-20,000 IU,分2-3次进行。
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重症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至每天20,000-30,000 IU。
2.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给药,常用的药物包括依诺肝素、达肝素等。
一般来说,每日剂量为体重每公斤0.1-0.2 mg,分1-2次进行。
具体剂量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肾功能、病情等进行个体化调整。
二、华法令华法令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常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长期抗凝治疗。
华法令的剂量和疗程选择遵循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的控制。
1. 剂量控制华法令的起始导入剂量通常为5 mg/天,口服给药。
根据INR值的监测结果,可逐步调整剂量。
一般来说,目标INR值在2-3之间,但对于特定患者如机械心脏瓣膜患者,目标INR值可能需要调整至2.5-3.5。
2. 疗程华法令的疗程一般为长期服药。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需要终身使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的发生。
三、华法林华法林也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疾病。
华法林的剂量和疗程选择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INR 值进行调整。
1. 剂量控制华法林的起始剂量通常为每天10-15 mg,口服给药。
根据INR值的监测结果,逐步调整剂量以达到目标INR值。
通常目标INR值在2-3之间,但对于特定患者可能需要调整。
2. 疗程华法林的疗程和剂量控制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对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疗程一般为3-6个月,但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复发风险进行决定。
PCI术后抗凝方案及时间
PCI术后抗凝方案及时间
房颤病人通常都伴有冠心病,而且放支架之后既要抗血小板抗凝聚集治疗又要联合用药的治疗,最大的风险就是出血风险。
所以对于房颤合并有冠心病治疗之后的,一定要做好血栓形成风险的评分和出血风险的评分,就是运用做出血风险的评分。
一般中低出血风险的,对于择期植入裸支架的这一种,那么我们三联抗栓治疗,就是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要控制到一个月以内,然后再终身服用药物或者是口服抗血小板治疗,终生服用。
如果植入的是药物洗脱支架择期做的,那么能需要三到六个月的三联治疗,其中三到六个月结束之后,再服用十二个月的口服抗凝药物加氯吡格雷和治疗,最后终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不管是药物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还是裸支架,都需要三联抗栓治疗六个月,最后再口服抗凝药物加入氯吡格雷或是阿司匹林十二个月,终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
对于高危出血风险的,择期裸支架治疗的,一般能要三联抗栓二到四周,再单独口服抗凝药物终生。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做的裸支架的,三抗联治疗要四周,然后再进行十二个月的口服抗凝药物加入氯吡格雷,最后终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时间、溶栓治疗、血栓治疗方式选择和溶栓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时间、溶栓治疗、血栓治疗方式选择和溶栓治疗并发症及处理治疗方式深静脉血栓(DVT):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DVT 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
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部位可分为远端 DVT(位于小腿)和近端 DVT(位于腘静脉内或以上部位)。
累及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可以局限于腓肠静脉,但其中15%-25%的腓肠静脉血栓栓塞可以波及腘静脉或近端静脉。
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肺血栓栓塞症(PE)和血栓栓塞后综合征(PTS)。
抗凝治疗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
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
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维生素K拮抗剂(VKA)、和新型口服抗凝剂,后者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等。
它们具有抗凝效果稳定、药效不受食物影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很小、半衰期较短、用药剂量固定、服药期间无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特点。
抗凝治疗时间根据DVT发生的原因、部位、有无肿瘤等情况,DVT的长期抗凝时间不同。
1、对于由于手术或一过性非手术因素所引起的腿部近端或腿部孤立性远端的DVT或PE患者,推荐抗凝治疗3个月。
2、无诱因的腿部近端或腿部孤立性远端的DVT或PE患者,推荐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3个月后,应评估延长治疗的风险收益比,决定是否延长抗凝,D-二聚体值可作为重要参考。
3、无诱因的首次近端DVT或PE患者,伴有低或屮度出血风险,建议延长抗凝治疗。
有高度出血风险者,推荐抗凝治疗3个月;复发的VTE 患者,如伴有低、中度出血风险,推荐延长抗凝治疗;伴有高度出血风险,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
4、患有肿瘤的VTE患者,无高出血风险者,推荐延长抗凝治疗;有高出血风险者,建议延长抗凝治疗。
5、对于高复发风险的孤立远端DVT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
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指南
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指南在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指南中,针对术前抗凝治疗、术中抗凝治疗和术后抗凝治疗等不同阶段,会有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术前抗凝治疗主要包括术前5到7天的抗凝准备工作。
对于患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的患者,会建议在术前进行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的方式可以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二者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采用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并结合个体化评估的结果进行剂量的调整。
而物理治疗则主要是通过穿着弹力袜或使用机械方法(如带充气式外袖和应用梯形压力外套等)来增加下肢的血液流动。
术中抗凝治疗则是指手术过程中的抗凝措施。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手术的性质以及患者的疾病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以及具体的抗凝方式。
一般情况下,术中会使用肝素类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
具体的剂量和使用的时机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风险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还需要注意术中的监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小板数量等指标的监测。
术后抗凝治疗是指手术结束后的抗凝措施。
在术后,可以继续使用肝素类药物进行抗凝治疗。
此时,剂量和使用时机的选择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长时间卧床不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持续静脉滴注。
然而,对于低危患者或小手术后的低危患者,抗凝治疗的必要性仍存在争议。
在术后抗凝治疗中,还需要注意出血的风险,并在必要时进行出血治疗。
此外,在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指南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抗凝治疗。
比如,对于骨盆骨折、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等高出血风险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
对于患有机械瓣膜的患者,需要进行口服抗凝治疗,并在手术前根据特定的方案进行馏出治疗。
对于一些特殊的心脏疾病,如非瓣膜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脏栓塞等,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
总之,在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指南中,会根据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不同阶段以及特定患者群体的情况,给出相应的抗凝治疗建议和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通过药物干预减轻和预防血栓形成和发展,从而避免血栓引发肺栓塞等危险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抗凝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可能引起出血等副作用,因此抗凝治疗需要有衡量利弊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抗凝药物和用药方案。
目前常规的DVT抗凝治疗首选华法林(warfarin),它是一种口服的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来达到抗凝效果。
然而,华法林存在不少的局限性。
首先,使用华法林需要进行监测,需要经常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根据INR值调整剂量;其次,华法林有很多明显的食物、药物相互作用,会影响其药效;最后,华法林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难以做到严密的药物控制,使患者经常需要紧急诊疗或调整剂量。
因此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抗凝药物逐渐进入实际临床应用。
其中较为常用的是利伐沙班(rivaroxaban)和阿哌沙班(apixaban),它们是口服的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不同于华法林,它们直接作用于凝血酶、活化因子X(FXa)等的代谢途径,从而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性,达到抗凝的效果。
相比于华法林,DOAC更简便、易用,并且没有明显的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此外,DOAC使用剂量不需要监测,没有太多的干扰因素,使其在抗凝药物的选择上更具优势。
然而,DOAC并非完美,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DOAC价格较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给医院的药物选择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DOAC对肝、肾等器官的影响较华法林更大,需要谨慎使用;最后,DOAC对出血事件的影响并不明确,部分文献报道其出血率与华法林相当,甚至略高。
因此,在选择DVT抗凝药物和用药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症、药物过敏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评估,并根据预防肺栓塞的风险情况进行抗凝药物的选择。
在口服华法林治疗DVT的患者中,需要定期检查INR值,尽量避免与影响药效的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
抗凝药物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效果评估
抗凝药物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效果评估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造成了不少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为了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抗凝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DVT的治疗中。
然而,抗凝药物在DVT治疗中的确切效果如何仍然具有一定争议。
本文将对各类抗凝药物在DVT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评估。
一、肝素肝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在DVT的初期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肝素通过与抑制凝血酶活性相关的抗凝剂ⅠAT结合,从而起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此外,它还能促进自体纤溶系统溶解血栓。
然而,在使用肝素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凝血指标以调整剂量,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肝素时。
此外,由于肝素需要注射给药,患者遵从程度较低,给药方法也有一定的限制,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二、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被广泛用于慢性抗凝治疗中。
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
在DVT治疗中,华法林常作为肝素初始治疗的延续使用。
然而,华法林需要口服给药,并且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此外,华法林具有食物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特点,使得剂量调整相对复杂。
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以及阿哌沙班(apixaban),已经被证实在DVT治疗中具有可靠有效的效果,并逐渐取代传统的肝素和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优势在于用药方便,给药简单,不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
它们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Ⅱa或Ⅹa发挥作用,从而防止深静脉中血栓的形成和扩展。
此外,新型抗凝药物可以更好地控制凝血酶活性在治疗范围内,降低了出血风险。
然而,在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这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在联合用药时需要慎重考虑。
深静脉血栓治疗流程
深静脉血栓治疗流程
深静脉血栓治疗流程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治疗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
早期治疗阶段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可以选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还需要根据DVT的
临床分期进行治疗。
在溶栓治疗阶段,可以选择尿激酶、重组链激酶等溶栓药物,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或系统溶栓方法进行治疗。
此阶段的时间一般为发病后14天以内。
手术取栓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常用Fogarty导管经股
静脉取出髂静脉血栓,用挤压驱栓或顺行取栓清除股腘静脉血栓。
此阶段的时间一般为发病后7天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或发病后15-30天。
对于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需要在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后同时矫正髂静脉狭窄或闭塞,以提高通畅率,改善治疗效果,减少PTS的发生。
如果发现髂静脉狭窄超过50%,建议首选球囊扩张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还可以采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和物理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前者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后者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是预防DVT发生和复发的重要措施。
对于慢性期患者,建议服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并进行加压弹力袜和间歇气压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长期抗凝治疗的基本概念与实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长期抗凝治疗的基本概念与实施
刘泽霖
【期刊名称】《血栓与止血学》
【年(卷),期】2013(019)001
【摘要】勿庸置疑,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首选方案。
抗凝治疗的宗旨有二:①遏制急性血栓形成,改善急性期症状,防止血栓扩展与减少早期发生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危险度;
②防止VTE的复发。
第一个目的的时间窗为从急性血栓形成确诊后即刻开始治疗
到急性血栓形成被灭活,治疗积极主动,充分有效,有时间限度。
此期治疗可称为首期积极治疗(达到VTE抗凝治疗的标准强度与疗程)。
【总页数】4页(P5-8)
【作者】刘泽霖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广州,5102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3.9
【相关文献】
1.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人抗凝治疗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精准化护理 [J], 陈景侠
2.静脉血栓栓塞症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抗凝治疗微循环专家共识 [J], 中国微循环
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陈跃鑫;郑月宏;都丽萍;张丽新
3.静脉血栓栓塞症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抗凝治疗微循环专家共识 [J], 中国微循环
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4.抗凝治疗在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 [J], 张冬;石继海;余艳琴;刘静怡;何慧洁;王慧敏;孙建芳;马耀;赵子龙;逯学梅
5.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性抗凝治疗分析 [J], 饶德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治疗需要多久
2015-01-15 15:38来源:丁香园作者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高,在美国,每年新增病例约达30 万至60 万。
VTE 患者复发血栓栓塞事件率较高,5 年复发率可超过20%-25%,抗凝治疗是VTE 的主要治疗。
对于长期抗凝患者,严重出血风险可能高于3%。
因此,VTE 二级预防中应谨慎考虑抗凝药的选择和抗凝持续时间。
近期,纽约大学医学院的Smilowitz 博士等在Circulation 杂志上报道了一例右股静脉血栓病例,以此探讨了VTE 抗凝治疗中药物和时间点选择的问题。
患者,女,68 岁,因“右下肢疼痛、肿胀 3 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和憩室炎,无出血或血栓栓塞病史。
入院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提示右股静脉血栓,予依诺肝素桥接治疗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出院后 3 个月内INR 维持在2-3 之间。
对于该患者,抗凝治疗需要持续多久,如何最小化静脉血栓栓塞复发风险?
VTE 传统治疗包括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后维生素K 拮抗剂口服抗凝治疗。
近年来研究
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作为起始抗凝药物在预防VTE 复发中不劣于华法林。
初发VTE 抗凝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DAPT 研究表明,6 个月维生素K 拮抗剂抗凝治疗与 6 周相比显著减少VTE 复发,而另外一项随机试验表明,对于初发近端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患者,3 个月维生素K 拮抗剂治疗与 6 个月相比VTE 复发事件相当,出血事件亦无
差异。
因此,指南推荐初发VTE 患者至少抗凝 3 个月。
一、维生素K 拮抗剂
LAFIT 研究
研究纳入162 名初发VTE 患者,完成 3 个月抗凝治疗后分为华法林组(目标INR2-3)和安慰剂组继续治疗24 个月。
研究表明华法林组VTE 复发率显著降低,但严重出血和总出血事
件显著增加。
WODIT 研究
研究纳入近端深静脉血栓患者,完成 3 个月华法林抗凝后停用华法林或继续服用9 个月。
研
究表明继续服用华法林患者在9 个月时VTE 复发率显著低于停用患者,但 2 年后VTE 复发率相似。
PREVENT 研究
研究纳入508 名特发性VTE 患者,分为低强度华法林组(INR1.5-2.0)和安慰剂组治疗 6.5 个月。
中位随访 2.1 年结果表明低强度华法林组VTE 复发率显著降低,且不增加严重出血年度
风险。
ELATE 研究
研究纳入738 名VTE 患者,完成至少 3 个月抗凝治疗后随机分为低强度华法林组
(INR1.5-1.9)和常规强度华法林组(INR2.0-3.0)。
结果表明低强度华法林组VTE 复发率较常规强度组显著增加,而严重出血或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二、新型口服抗凝药
RE-MEDY 研究
研究纳入2856 名VTE 患者,完成3-12 个月抗凝治疗后随机分为继续达比加群治疗组
(150mg,2/ 日)或华法林组(INR2.0-3.0),持续至36 个月。
研究表明达比加群在预防VTE 复发或致命性VTE 方面不劣于华法林,尽管显著减少临床相关出血,但达比加群增加急性冠脉事件。
RE-SONATE 研究
研究纳入1343 名VTE 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组(150mg,2/ 日)和安慰剂组。
结果表明延长达比加群治疗至18 个月显著减少VTE 复发率,但增加严重出血或临床相关非严重出血。
AMPLIFY-EXT 研究
研究将完成6-12 个月抗凝治疗的VTE 患者随机分为阿哌沙班 2.5mg,2/ 日或阿哌沙班5mg,2/ 日或安慰剂组,并持续12 个月。
结果表明两种剂量阿哌沙班均显著减少VTE 复发或VTE 相关死亡,而且两种剂量阿哌沙班与安慰剂相比均不增加临床相关出血。
EINSTEIN-EXT 研究
研究将完成3,6 或12 个月起始抗凝治疗的VTE 患者分为利伐沙班,20mg/ 日组和安慰剂组,并持续 6 或12 个月。
研究表明阿哌沙班组VTE 复发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但出血显著增加,对全因死亡率无影响。
三、抗血小板治疗
WARFASA 研究
研究将403 名完成6-18 个月口服抗凝药治疗的VTE 患者分为阿司匹林100mg,1/ 日组和安慰剂组。
研究表明,2 年后阿司匹林显著降低VTE 复发率,而两组出血无明显差异。
ASPIRE 研究
研究将822 名完成抗凝治疗的初发VTE 患者分为阿司匹林100mg,1/ 日或安慰剂组,持续时间 4 年。
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并不显著降低VTE 复发率,但减少VTE 复发、心梗、卒中、严重出血和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另外,阿司匹林不增加出血风险。
针对WARFASA 研究和ASPIRE 研究的集合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显著减少VTE 复发和主要
血管事件,但增加临床相关出血事件(无统计学意义)。
阿司匹林便宜、给药方便、安全性高,虽然在VTE 二级预防中有效性不如抗凝药物,但对于VTE 复发低危或服用全量抗凝药出血风险显著增加的患者,或许可以考虑延长阿司匹林治疗。
4. 未知领域
尽管针对VTE 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表明了长期抗凝带来的获益,但目前尚无关于优先选择何种药物降低VTE 复发率且最小化出血风险的共识。
因此,我们需要头对头比较阿司匹林与华法林以及其他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的临床研究。
一项针对瑞舒伐他汀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他汀显著降低初发症状性VTE 风险,但还需要在VTE 二级预防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那么如何识别VTE 复发高危患者?
VTE 复发危险因素包括男性、老年、特发性VTE/ 无暂时性危险因素(例如卧床、手术、创伤、怀孕、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治疗等)、多发性VTE、初发VTE 部位(肺栓塞> 近端深静脉血栓> 远端深静脉血栓)、停用口服抗凝药后D- 二聚体异常、持续激素治疗、恶性肿瘤以及血栓形成倾向等。
根据VTE 复发风险决定抗凝药物类型及持续时间时必须权衡出血风险,出血风险包括老年、高强度抗凝、既往有出血病史、肝肾功损伤以及联用影响止血的药物等。
目前,华法林、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均已被美国FDA 批准用于预防VTE 复发的延续性治疗。
所有初发VTE 患者至少接受 3 至 6 个月的抗凝治疗,但后续治疗持续时间应个
体化。
对于VTE 复发高危患者,延长抗凝治疗获益或许是最大的,当然也要考虑经济和患者偏好等方面因素。
低剂量阿司匹林或许是VTE 复发低危患者或出血高危患者的优选策略。
总而言之,达到最佳临床预后取决于准确的危险分层,全面考虑出血和血栓风险以及个体化选择抗凝药物和抗凝持续时间。
最后,回到最初的病例,针对该患者,推荐延长抗凝治疗时间,但由于患者担心长期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要求停用抗凝药物。
因此,启动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无VTE 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