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晚古生代地史

合集下载

晚古生代地史学

晚古生代地史学

P2
P1
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演化
吴家坪组
东吴运动
P1=P1+P2 P1=P1+P2
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
早二叠世 梁山期:滨海-湖沼相陆源碎屑沉积限于昆明、贵阳至江南古 陆一线以北的上扬子地区; 栖霞期:最大海侵期,岩相均一 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湘中、下扬子地区滞留静水环境的硅 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湘中、下扬子地区滞留静水环境的硅 质、泥质沉积;闽浙赣地区近海碎屑含煤沉积;上扬子地区 灰岩;康滇古陆附近,晚期出现玄武岩喷发。 晚二叠世 东吴运动:大规模海退,玄武岩喷发,华夏古陆上升 龙潭组:岩相分异加剧双向陆缘的局限陆棚海盆地。 龙潭组:岩相分异加剧双向陆缘的局限陆棚海盆地。 自西向东,玄武岩→陆相火山喷发夹煤→ 自西向东,玄武岩→陆相火山喷发夹煤→海陆交互含煤沉 积→海相碳酸盐岩(吴家坪组) →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湘 赣地区及粤北) →粗碎屑含煤沉积(粤东及闽中)(西侧) 长兴组\ 长兴组\(东侧)大隆组;康滇古陆东侧陆相含煤沉积
晚古生代的划分和命名
• Pz2分3纪,长达165Ma; •泥盆纪由Murchison和Sedwedge (1939)创建,是依据英国英格兰西南 半岛上的一个郡(Devonshire)的 “老红砂岩”建立。 •石炭纪由 Conybeare和 Phillips (1822) 据英格兰北部含煤地层而命名;石 炭纪两分明显,分Mississippian和 Pennsylvanian两统; •二叠纪源自德文Dyas,Marcou(1859) 命名;下部Rotliegendes (赤底群)红 色碎屑岩;上部为Zechstein(镁灰岩群); P过去两分,现三分;分别以俄、美、 中三个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为标准, 命名为统。
华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完整总结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完整总结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总结一、.华南板块1、地层发育特征泥盆纪:早泥盆开始,华南地区自西南滇黔桂逐渐向北东方向发生海侵,发育深水泥灰岩沉积,中上泥盆以海陆交互的泥质砂岩沉积为主石炭纪:早石炭为华夏古陆西缘的浙西——江西大部——粤东一带为主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晚石炭为白云岩和灰岩广泛沉积。

二叠纪:二叠纪是遭遇了玩古生代中最大的海侵,主要以灰岩和碳酸盐为主。

2、古生物化石泥盆纪以鱼类,双壳类和介形类为主,并见腕足化石。

石炭纪有海相底栖化石为主,珊瑚,腕足,层孔虫比较常见。

二叠纪含丰富的蜓类及珊瑚化石,还有大量植物化石,偶见浮游类的菊石化石。

3、沉积相类型泥盆纪:中上泥盆为海陆交互和滨浅海相沉积,下扬子区为陆相沉积。

石炭纪:早石炭为陆源冲积沉积晚石炭为滨浅海沉积。

二叠纪:早二叠为潮坪碳酸盐沉积,中二叠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晚二叠为滞留还原条件下的沉积。

4、沉积厚度泥盆纪不详,石炭纪沉积厚度课超过800m,二叠纪不详5、地壳运动特征泥盆纪华南板块在加里东运动后,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起,扬子主体上升为陆,除桂东南钦—防地区存在残存海槽和滇东一带见陆相泥盆纪和志留纪连续过度外,华南其他地区均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石炭纪海侵主要分布于滇黔桂湘地区,华夏古陆西缘的浙江——江西大部——粤东一带为陆源沉积,下扬子地区开始出现海相沉积晚石炭海侵范围扩大。

二叠纪遭遇了玩古生代中最大的海侵,与华北—柴达木板块的大陆面貌成对比。

6、沉积矿产含煤地层层位较多,但分布面积和规模一般不如北方大。

此外,锰矿含矿层位较多,沉积环境主要为古陆边缘浅海地带。

7、古气候变化华南地区属于热带潮湿气候带,水温较低,但是部分地区明显还处于干燥气候的古气候标志,在二叠世后期,发生了旋回式海侵,并且发育缺氧环境。

二、华北板块1、地层发育泥盆纪:内部尚未发现沉积记录,估计处于古陆剥蚀状态石炭纪:早期为碎屑岩沉积为主,晚石炭慢慢沉降成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二叠纪:上石炭为紫红色砂岩夹煤层,中石炭为含砾石英砂岩,下石炭为碎屑岩,泥岩夹煤层。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资料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资料

地史学部分一、填空地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层学沉积古地理学历史大地构造学三大方面岩石地层单位可以分为群组段层四级,其中组为最基本的单位。

全球岩石圈板块可以划分为: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板块依据地壳是否发生俯冲和消减,大陆边缘可以分为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两种类型,前者如太平洋两侧大陆边缘,后者如大西洋两侧大陆边缘地层与岩层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之外,还具有时间顺序的含义古板块边界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等方面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主要局限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古太古代~新太古代是原始硅铝质陆壳(陆核)形成、发育的时期,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层为迁西群。

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出现于晚震旦世时期。

寒武纪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奥陶纪最重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包括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等。

华南地区奥陶纪自西向东,分为稳定类型的扬子区,相对活动类型的江南区和东南区,海域性质自西向东表现为陆棚陆表海→边缘海→岛弧海加里东构造阶段,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对接,古大西洋关闭,形成劳俄大陆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北、塔里木板块与扬子板块以古秦岭洋相隔泥盆纪生物界发生重大变化,出现陆生植物,淡水鱼繁盛,泥盆纪又被称为鱼类时代。

泥盆纪我国塔里木-华北板块区大部分处于剥蚀状态。

古生代期间,自晚奥陶世时期至早石炭世时期,华北地台一直处于剥蚀状态。

晚石炭世二叠世开始缓慢沉降,普遍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石炭纪被称为两栖类的时代。

从植物分区来看,华夏、欧美区属热带植物区,以石松、节蕨、科达繁盛为代表二叠纪末期绝灭的生物包括:“虫筳”,三叶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长身贝等多种类型中国的三叠纪,呈现出以秦岭-大别山为界,南海北陆的地理格局。

二叠纪后期至三叠纪早期,全球大陆漂移汇集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巨大的联合大陆(泛大陆),泛大陆周围为泛大洋。

印支运动后,中国大陆主体处于陆地环境,以昆仑-秦岭为界的南海北陆的地理格局结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以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为界的东西差异开始显现。

早晚古生代古地理及板块特征

早晚古生代古地理及板块特征

早古生代1.中国东部早古生代沉积古地理华北板块—∈13—O1滨浅海沉积; O2-C1缺失,其南、北为大洋环境。

扬子板块—相对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环境,北缘:南秦岭裂谷盆地东南缘:华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华夏板块。

(1)Cambrian,寒武纪1)扬子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华南裂谷盆地。

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标准剖面: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宜昌三峡剖面详见图集。

扬子板块及其东南大陆边缘横向古地理变化2)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

寒武纪华北板块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

标准剖面:山东张夏剖面华北板块南缘主动大陆边缘—商丹(商州-丹凤)缝合线以北,蛇绿岩套及丹凤群的岛弧火山岩、二郎坪群的弧后火山岩,由于秦岭洋向北俯冲,在华北板块南缘形成了活动大陆边缘。

华北板块北缘和西南缘北缘推测寒武纪在白云鄂博一带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状态,逐渐向活动型过渡,西南侧与柴达木古陆之间为古祁连洋,早寒武世时未接受沉积,中寒武世起祁连山南北坡都张裂成裂陷海槽。

北祁连海槽中发育较深海含放射虫硅质岩、中基性火山岩及砂泥质复理石。

(2)Ordovician,奥陶纪早期基本承袭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特征,晚期华北板块主体抬升,华南盆地规模的收缩加剧。

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克拉通、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三个沉积区,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中奥陶世后萎缩加剧,导致O3的古地理格局明显变化。

1)扬子板块奥陶纪古地理典型剖面:宜昌黄花场剖面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奥陶纪是一套深灰至灰黑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西早中奥陶世也为滞流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奥陶世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性质:《地质学基础》是三年制师范专科学校地理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二)目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

它属于六大自然科学之一的地球科学范畴。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启发学生钻研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树立热爱地球科学事业雄心斗志。

(三)授课对象:地理专业一年级学生。

二、选修课程:无。

三、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一)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二)考试方式:考试。

四、学时数分配本大纲总学时为7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为56学时,实验教学为22学时。

具体分配见各章。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一)理论讲授绪论主要内容: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和任务;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三、地质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地质学的概念、内容、特点,研究的主要对象(地壳)和方法,以及地质学的发展趋势和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要点:为什么要学习地质学,怎样学习地质学,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地质学的概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业习题: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地质作用?它包括哪些内容?4、如何研究和学习地质学?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章矿物主要内容:第一节矿物的基本特征一、矿物的基本概念二、矿物形态三、矿物的化学成分四、矿物的物理性质第二节矿物的分类和主要矿物一、矿物的分类和命名二、主要矿物简述重点难点:矿物的基本特征,矿物的概念、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矿物的分类原则、命名和主要矿物的鉴定。

如何区别晶质与非晶矿物,矿物形态(单形和聚形)的决定因素及各自的特点;化学分类依据,类质同象与同质多象的概念及意义;掌握要点:如何运用物理性质鉴别矿物,以及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自然元素、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化物和含氧盐矿物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比重、成因、特点、理化性质及作用。

古生物各章思考题及答案整理(完整)

古生物各章思考题及答案整理(完整)
② 环境条件:水动力条件、水体PH值、氧化还原条件、动物的吞食和细菌 的腐蚀
Hale Waihona Puke ③ 埋藏条件 :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粗碎屑物埋藏、 特殊的
沉积物 ④ 时间因素 : 迅速掩埋、 长期石化作用 ⑤ 成岩条件 :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
4.化石有哪些保存类型,有何特点? 1)实体化石(body fossil) 指生物的遗体或其中一部分保存为化石。 变质实体:经受不同程度石化作用而成的生物遗体化石。 未变实体:几乎全部保存未经变化或无显著变化的生物遗体化石。 2)模铸化石(fossil mold and cast) 是生物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 3)遗迹化石(trace fossil)
6.什么是同源器官,什么是同功器官?
同源器官:外形、功能不同,但具共同起源、相似结构的器官。
同功器官:外形、功能相似,但起源、结构不同的器官。 适应辐射往往导致相关种具有来自共同祖先的同源器官或同源特征。
趋同进化则导致不同分类群的种具有功能相似的同功器官或同功功能。
7.生物演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8.什么是学名、单名法和双名法? 1)学名(scientific name):所有经过研究的生物都应给予科学的名称。学名 根据国际动物、植物、菌类命名法规和相关文件而定。生物各级分类单位均 采用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字来命名。
2)单名法:属(及属)以上的分类群采用单名,即用一个拉丁词来表示。为
了便于查阅,在各级名称之后用正体注以命名者姓氏和公历年号,两者以逗 号分开。(姓氏,1989) 3)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属名+种本名 Panthera Oken, 1861
5.有孔虫的分类位置和基本特征如何? 分类位置:原生生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亚纲 基本特征: ① 有孔虫多为海生底栖单细胞生物; ② 绝大多数具有坚实的硬壳,壳的构造繁简不一; ③ 个体一般几毫米,少数大于10毫米;

第三节 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三节 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三节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一、由海向大陆环境转化晚古生代,中国也和世界许多地方一样,是由海洋占优势向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发展的时代。

虽然,晚古生代也曾多次发生海侵,有时海侵范围还相当广泛,但就整个时代看,主要还是陆地在不断扩大。

在华北地台区(包括东北南部),从晚奥陶世就已经脱离了海洋环境形成古陆,沉积间断约达一亿数千万年之久。

到了中石炭世和晚石炭世,华北有过多次的海侵,但每次海侵时间都很短暂,时而为海,时而为陆,沉积了海陆交互相的地层。

到二叠纪时,又全部隆起成陆,沉积了陆相地层,一直延续到现代。

虽然在新生代海水曾经漫覆过平原地区,但与过去的规模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在扬子地台区,早古生代时广大地区曾长期沉没于海水之中,后来由于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到泥盆纪初期,大部分地区隆起为陆。

但此后又多次海侵,差不多整个晚古生代都是在海水浸漫之下,沉积了海相为主的地层。

到晚二叠世早期,扬子地台产生大规模裂隙,川、滇、黔地区有大面积的玄武岩喷发活动(峨眉玄武岩)。

总的来看,华南要比华北活动性大,地理环境也比华北复杂。

在海西构造阶段,介于各地台间的地槽活动区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碳酸岩、火山岩等,从数千米到一万多米。

到晚古生代末期,海西运动十分强烈,天山、昆仑、秦岭、蒙古-兴安等地槽相继褶皱隆起,并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

华北地台与西伯利亚地台对接在一起,华北地台与塔里木地台也基本联结在一起。

稳定地台区进一步扩大。

扬子地台的边缘地带在晚古生代末期仍然十分活动,直到三叠纪印支运动中才褶皱隆起,但扬子地台内部及边缘在海西期产生强烈的张裂和拗陷作用,导致了中国西南地区大范围玄武岩裂隙喷发活动。

经过海西运动,海水已经大规模撤退,环列中国西北和北方的各地槽都已褶皱为山,华北、东北以及华南的一部分,已连结成广阔的大陆,只在西藏、西南和华南等相对狭小的地方,还有海水存在。

所以说,晚古生代是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重大变革时期,也是使中国出现陆地空前占优势的时代。

中生代古生代地史

中生代古生代地史

中、古生代地史总结中生代地史特征总结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总结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总结一、.华南板块1、地层发育特征泥盆纪:早泥盆开始,华南地区自西南滇黔桂逐渐向北东方向发生海侵,发育深水泥灰岩沉积,中上泥盆以海陆交互的泥质砂岩沉积为主石炭纪:早石炭为华夏古陆西缘的浙西——江西大部——粤东一带为主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晚石炭为白云岩和灰岩广泛沉积。

二叠纪:二叠纪是遭遇了玩古生代中最大的海侵,主要以灰岩和碳酸盐为主。

2、古生物化石泥盆纪以鱼类,双壳类和介形类为主,并见腕足化石。

石炭纪有海相底栖化石为主,珊瑚,腕足,层孔虫比较常见。

二叠纪含丰富的蜓类及珊瑚化石,还有大量植物化石,偶见浮游类的菊石化石。

3、沉积相类型泥盆纪:中上泥盆为海陆交互和滨浅海相沉积,下扬子区为陆相沉积。

石炭纪:早石炭为陆源冲积沉积晚石炭为滨浅海沉积。

二叠纪:早二叠为潮坪碳酸盐沉积,中二叠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晚二叠为滞留还原条件下的沉积。

4、沉积厚度泥盆纪不详,石炭纪沉积厚度课超过800m,二叠纪不详 5、地壳运动特征泥盆纪华南板块在加里东运动后,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起,扬子主体上升为陆,除桂东南钦—防地区存在残存海槽和滇东一带见陆相泥盆纪和志留纪连续过度外,华南其他地区均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石炭纪海侵主要分布于滇黔桂湘地区,华夏古陆西缘的浙江——江西大部——粤东一带为陆源沉积,下扬子地区开始出现海相沉积晚石炭海侵范围扩大。

二叠纪遭遇了玩古生代中最大的海侵,与华北—柴达木板块的大陆面貌成对比。

6、沉积矿产含煤地层层位较多,但分布面积和规模一般不如北方大。

此外,锰矿含矿层位较多,沉积环境主要为古陆边缘浅海地带。

7、古气候变化华南地区属于热带潮湿气候带,水温较低,但是部分地区明显还处于干燥气候的古气候标志,在二叠世后期,发生了旋回式海侵,并且发育缺氧环境。

二、华北板块1、地层发育泥盆纪:内部尚未发现沉积记录,估计处于古陆剥蚀状态石炭纪:早期为碎屑岩沉积为主,晚石炭慢慢沉降成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完整总结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完整总结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总结一、.华南板块1、地层发育特征泥盆纪:早泥盆开始,华南地区自西南滇黔桂逐渐向北东方向发生海侵,发育深水泥灰岩沉积,中上泥盆以海陆交互的泥质砂岩沉积为主石炭纪:早石炭为华夏古陆西缘的浙西——江西大部——粤东一带为主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晚石炭为白云岩和灰岩广泛沉积。

二叠纪:二叠纪是遭遇了玩古生代中最大的海侵,主要以灰岩和碳酸盐为主。

2、古生物化石泥盆纪以鱼类,双壳类和介形类为主,并见腕足化石。

石炭纪有海相底栖化石为主,珊瑚,腕足,层孔虫比较常见。

二叠纪含丰富的蜓类及珊瑚化石,还有大量植物化石,偶见浮游类的菊石化石。

3、沉积相类型泥盆纪:中上泥盆为海陆交互和滨浅海相沉积,下扬子区为陆相沉积。

石炭纪:早石炭为陆源冲积沉积晚石炭为滨浅海沉积。

二叠纪:早二叠为潮坪碳酸盐沉积,中二叠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晚二叠为滞留还原条件下的沉积。

4、沉积厚度泥盆纪不详,石炭纪沉积厚度课超过800m ,二叠纪不详5、地壳运动特征泥盆纪华南板块在加里东运动后,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起,扬子主体上升为陆,除桂东南钦—防地区存在残存海槽和滇东一带见陆相泥盆纪和志留纪连续过度外,华南其他地区均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石炭纪海侵主要分布于滇黔桂湘地区,华夏古陆西缘的浙江——江西大部——粤东一带为陆源沉积,下扬子地区开始出现海相沉积晚石炭海侵范围扩大。

二叠纪遭遇了玩古生代中最大的海侵,与华北—柴达木板块的大陆面貌成对比。

6、沉积矿产含煤地层层位较多,但分布面积和规模一般不如北方大。

此外,锰矿含矿层位较多,沉积环境主要为古陆边缘浅海地带。

7、古气候变化华南地区属于热带潮湿气候带,水温较低,但是部分地区明显还处于干燥气候的古气候标志,在二叠世后期,发生了旋回式海侵,并且发育缺氧环境。

二、华北板块1、地层发育泥盆纪:内部尚未发现沉积记录,估计处于古陆剥蚀状态石炭纪:早期为碎屑岩沉积为主,晚石炭慢慢沉降成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二叠纪:上石炭为紫红色砂岩夹煤层,中石炭为含砾石英砂岩,下石炭为碎屑岩,泥岩夹煤层。

地层学第七章(晚古生代)

地层学第七章(晚古生代)

发育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岩相较为单一。
1.华南板块 贵州南部都匀、独山一带的石炭系发育良好。由滨浅海 相、海陆交互相、潮坪碳酸盐岩相组成。
潮坪碳酸盐岩相
贵 州 南 部 石 炭 系 剖 面
浅海灰岩相
滨浅海相 - 海陆交互相(夹煤层)
潮坪沉积
2.华南板块大陆边缘 华南板块西部大陆边缘,由裂谷型枕状玄武岩夹放射虫
硅质岩,到洋脊、洋岛型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浊积岩,也夹
有放射虫硅质岩。应为多岛洋发展阶段。 华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为南秦岭洋盆,中秦岭以碳酸盐 岩广布,厚度变化较大。南秦岭勉略为蛇绿岩带,已发现深 水放射虫,证明存在结构复杂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华南板块东部边缘为狭窄的活动陆棚带,海侵直接来自 东侧的古太平洋海域。 华南板块以南,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地区已发现岩关期
在我国东部(贺兰山-龙门山-大雪山以东)阴山—秦岭之
间的华北区及秦岭以南的华南区,海西运动阶段主要表现为地 壳的大幅度的隆起和坳陷,以及随之而引起的大规模海海进与
海退。
D-C1
★ 华北及东南部广大区域仍属剥蚀区,未见沉积;
★ 中国南部:广西运动后,南方大部为陆相沉积 D1 仅在滇、黔、桂一带有晚期的入侵;
和生物界的重要变革。中国境内早二叠世仍有广泛的海侵,早 二叠世末期构造活动加强;晚二叠世沿秦岭-昆仑山一线为界出 现“南海北陆”对峙局面,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三叠纪。
中国晚二叠世古地理图
(一)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石炭纪末期-早二叠世初期普遍海退。早二叠世 早期开始新的海侵,晚期出现显著的岩相分异。早二叠世末期
海陆交互相 - 火山喷发
热带-亚热带 陆表海碳酸盐台地相
浅海碳酸盐岩相 滨海沼泽相 潮坪碳酸盐岩相
2.华南大陆边缘

早晚古生代古地理及板块特征

早晚古生代古地理及板块特征

早古生代1.中国东部早古生代沉积古地理华北板块—∈13—O1滨浅海沉积; O2-C1缺失,其南、北为大洋环境。

扬子板块—相对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环境,北缘:南秦岭裂谷盆地东南缘:华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华夏板块。

(1)Cambrian,寒武纪1)扬子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华南裂谷盆地。

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标准剖面: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宜昌三峡剖面详见图集。

扬子板块及其东南大陆边缘横向古地理变化2)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

寒武纪华北板块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

标准剖面:山东张夏剖面华北板块南缘主动大陆边缘—商丹(商州-丹凤)缝合线以北,蛇绿岩套及丹凤群的岛弧火山岩、二郎坪群的弧后火山岩,由于秦岭洋向北俯冲,在华北板块南缘形成了活动大陆边缘。

华北板块北缘和西南缘北缘推测寒武纪在白云鄂博一带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状态,逐渐向活动型过渡,西南侧与柴达木古陆之间为古祁连洋,早寒武世时未接受沉积,中寒武世起祁连山南北坡都张裂成裂陷海槽。

北祁连海槽中发育较深海含放射虫硅质岩、中基性火山岩及砂泥质复理石。

(2)Ordovician,奥陶纪早期基本承袭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特征,晚期华北板块主体抬升,华南盆地规模的收缩加剧。

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克拉通、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三个沉积区,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中奥陶世后萎缩加剧,导致O3的古地理格局明显变化。

1)扬子板块奥陶纪古地理典型剖面:宜昌黄花场剖面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奥陶纪是一套深灰至灰黑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西早中奥陶世也为滞流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奥陶世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

地质大《地史学》教学大纲

地质大《地史学》教学大纲

《地史学》教学大纲地史学资源勘查工程32 理论学时:32 审订人: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地史学》又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生物界的形成和发展史的学科。

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1)地层学-研究地表层状岩石及其所含古生物化石的形成顺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和地质时代;(2)沉积古地理轮廓-研究地层的形成环境条件和分布特征,恢复当时的海陆分布及古地理轮廓;(3)历史大地构造学-研究地层的沉积和岩浆组合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岩石圈构造发展史的相互关系、推定其形成时的构造条件,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恢复岩石圈的构造发展史。

该课程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充分建立历史发展的概念,认识到时间发展的不可逆性。

对于基本地质资料,能够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地壳的演变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地质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 地史学基本概念与方法;地史学研究的范围;地史学的主要任务第二章地层系统、地质年代、历史大地构造学 4学时 地层学概念及地层单位类型;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地质年代单位及地质年代表历史大地构造学的分析方法、原理、古板快的恢复第三章太古代和元古代 4学时太古代和元古代的时间范围划分;中国北方的太古界和元古界;中国南方的太古界和元古界第四章早古生代4学时 早古生代生物界特征;中国早古生代的构造、古地理轮廓;中国南方下古生界及特征;中国北方下古生界及特征第五章早古生代地史小结2学时第六章晚古生代4学时 晚占生代生物界特征;中国晚古生代的古构造、古地理轮廓;中国南方上古生界及特征;中国北方上古生界及特征第七章晚古生代地史小结2学时 第八章中生代 4学时中生代生物界及特征;中国中生代各纪的古构造、古地理轮廓;中国南、北方三叠系;中国东部的侏罗系、白垩系;中国西部的侏罗系、白垩系第九章新生代4学时 新生代生物界及特征;中国新生代古构造、古地理轮廓;中国东部、西部的第三系;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第十章新生代地史小结 2学时课程名称:适用专业: 总学时:编写人:三、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地史学的任务和内容及其在地质科学中的位置。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地史学:地史学也叫“历史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岩石圈,即地壳和部分上地幔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性。

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沉积(地层)发育史、生物演化和构造运动史。

2 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三度空间岩层体。

其建立在岩石特征在纵、横两个方向具体延伸的基础之上,而不考虑其年龄。

其地层单位可分四级:群、组、段、层,其中组为最基本的单位。

3 地层对比:地层对比在地层学意义上是表示特征和地层位置的相当,所强调的现象不同,对比的种类也不同。

4 穿时性: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石学及地层结构等特征确定的,而这些特征是随沉积环境的变迁或沉积作用方式的演变而变化的。

因此,多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不一致,或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与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斜交。

这种现象称为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或时侵5 前寒武纪和前寒武系:距今5.43亿年以前的地质时代,统称前寒武纪,相应年代的地层统称为前寒武系6 地层叠覆律:地层在未经过强烈构造变动而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层的顺序总是上新下老。

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地层学三定律是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的基础.7 瓦尔特相律:只有在地理(空间)上彼此有横向毗邻关系的那些相和相区才能在原生的垂向层序上依次叠覆。

8 威尔逊旋回:加拿大学者威尔逊提出的大洋盆地从生成到消亡的演化循环9 层型:指一个已经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其界线的原始(或后来厘定的)典型剖面。

在一个特定的岩层层序内,它们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界线。

这个特定的间隔和界线就是这些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和地层界线的界线层型。

10 旋回沉积作用:当海退序列紧接着一个海退序列时,编形成地层中沉积物成分、粒度、化石的特征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现象。

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

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

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晚古生代时限距今410—250Ma,延续时间160 Ma。

包括泥盆纪(410--354)、石炭纪(354--295)和二叠纪(295-250)。

晚古生代是一个地史发展的新阶段,全球有机界和无机界均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有机界海生无脊椎动物发生了重要变革,陆生植物开始大量繁盛,脊椎动物爬行类开始征服大陆,形成一派生机盎然的局面。

泥盆纪是鱼类的全盛时代,又被称为“鱼类时代”。

早泥盆世鱼类以无颌类为主,属于低等鱼类,中、晚泥盆世以盾皮鱼类为主,晚泥盆世生物征服大陆,鱼类向两栖类转化。

两栖类在石炭纪得到蓬勃发展,并占统治地位,石炭纪晚期原始爬行类出现。

早泥盆世晚期至中泥盆世卡是出现根茎叶分化明显的原始松类,晚泥盆世裸蕨类灭绝,乔木状植物占优势,并出现小规模森林,石炭纪陆生植物进一步繁荣,晚石炭世是全球重要的聚煤期。

无机界,在中国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形成华南板块,全球范围内形成联合古大陆。

泥盆纪处于加里东向海西—印支转折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地区处于伸展的构造体制。

加里东运动之后,扬子上升为陆,因此,在泥盆纪初期,除东南钦—防地区残留海槽和滇东一带见到陆相泥盆系与志留系连续沉积外,华南其他地区均为遭受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早泥盆世主要限于滇黔桂海,以碎屑岩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南丹型和象州型岩相分异。

中晚泥盆世由于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

滇黔桂地区以南丹型和象州型为主,湘粤地区为超覆区,上统上部锡矿山组下部为灰岩、泥灰岩及泥质岩为主,含著名的“宁乡式”鲕状赤铁矿,锡矿山上部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反映泥盆纪末期形成的海退沉积。

湘赣交界、鄂西以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内夹灰岩、泥质灰岩和泥灰岩。

闽中为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夹海相层(小腕足化石)代表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近海河湖盆地沉积。

华北板块为发现泥盆系沉积,因此可推断华北板块在泥盆系处于剥蚀古陆。

地史古生物学

地史古生物学

古生物地史学绪论1.什么是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开展规律的科学。

①以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为对象,②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地理及地史分布和演化开展规律。

③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说明生物界的开展史,充实和提高生物进化理论,④解决地层时代的划分和比照,恢复古地理,古气候。

地史学:是研究地壳开展历史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开展史,沉积作用〔及古地理变迁〕开展史,地壳构造开展史等方面。

2.研究古生物学的意义?①再造地史时期中的古地理,古气候,恢复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再造古地理,古气候:依据不同的生物相代表不同的生活环境②探讨各地质时期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及演变规律,提醒有关沉积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③建立地质年代系统,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第一篇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的根本概念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遗体是保存的生物体本身局部,遗迹那么是被保存下来的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

: b.迅速掩藏、密封冷冻或枯燥化石的保存类型:a实体化石b模铸化石c遗迹化石〔1〕矿物填充作用〔2〕置换作用〔3〕升溜作用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分布范围广,原地埋藏,适应性狭窄,并且能够反映某种气候特征的化石第二章古无脊椎动物致密层,透明层,疏松层,蜂巢层〔1〕单带型〔仅有隔壁和横板〕〔2〕双带型〔具有隔壁横板和鳞板〕〔3〕三带型〔具有隔壁,横板,鳞板,及中轴或中柱〕〔4〕泡沫型〔隔壁不连续呈刺状,横板和鳞板均呈泡沫状〕蜓是灭绝的海生有孔虫,分布于石炭,二叠纪。

小纺锤蜓:中石炭纪六方珊瑚:泥盆纪贵州珊瑚:早石炭纪弓石燕: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震旦角石:中奥陶世尖棱菊石:晚泥盆世蝙蝠虫:晚寒武世王冠虫:志留纪叉笔石:奥陶纪弓笔石:中志留纪第三章古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由无颌纲开场进化到鱼纲,其中盾皮鱼亚纲,为现代鱼的祖先,已经灭绝,硬骨鱼中总鳍鱼开展成为古老的两栖类;接着开展到两栖纲,其中鱼石螈是最古老的两栖类化石;两栖动物进化出羊膜卵向陆地开展,进化成爬行纲;爬行纲的一个旁支进化成了鸟类,最早的鸟类出现在晚侏罗世,即始祖鸟;爬行纲的另一个分支开展成为哺乳纲,其中人类是最高等的哺乳动物。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总结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总结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总结刘星星012112班20111000734一、华北板块1. 地层发育:泥盆纪:华北板块内部至今尚未发现泥盆系的记录,推论泥盆纪时仍处于剥蚀古陆状态。

石炭纪:华北板块内部石炭系主要发育上石炭统,山西太原剖面为标准剖面,自上而下分为本溪组和太原组两个。

本溪组下部由于铁铝物质富集,形成著名的“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层”。

太原组包括三个旋回。

二叠纪:华北板块主体自二叠纪起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仅局部地区遭受短期海侵影响,因此二叠系以陆相沉积为主。

山西太原剖面为标准剖面,该剖面下二叠统包括太原组中上部,中二叠统包括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包括上盒子组和石千峰组。

2. 古生物化石:泥盆纪:内部无地层记录,故无化石。

石炭纪:本溪组含有丰富的筳类化石,上部多纺锤筳和小纺锤筳,下部多始史塔夫。

太原组海相化石丰富。

二叠纪:石盒子群富含舌形贝、硅质海绵等海相化石。

3.沉积相类型:泥盆纪:无沉积相类型。

石炭纪:太原组分三个沉积旋回,每段底部均为粗碎屑沉积开始,为平原河流和三角洲相结合;中部变细,出现页岩及煤层;上部为灰岩,含海相底栖生物,旋回现象十分清楚,反映陆相和海相交替出现的环境。

本溪组变化则有明显规律,辽宁太子河流域本溪一带,本溪组岩层厚达160~300m,含海相灰岩多达5~6层,煤层可采。

河北唐山厚约80m,只含海相灰岩3层,煤层2层。

至山东中、西部厚约40~65m,不含可采煤层。

至山西太原,厚度减至50m一下,仅含海相灰岩一层,也不含重要煤层。

二叠纪:下二叠统主要岩性为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泥质岩及煤层,下部夹含筳灰岩。

中二叠统山西组反映海退背景下的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和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石盒子组反映潮湿气候减弱和氧化环境增强,到下二叠统的石千峰组,夹石膏的红色地层已经代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河湖沉积。

4. 沉积厚度:泥盆纪:无地层记录。

石炭纪:上统仅百余米,下统330~500m。

二叠纪:仅知太原组中上部及山西组厚度为200m,其余不详。

晚古生代中国大陆地史特征总结

晚古生代中国大陆地史特征总结

中国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总结1、华南板块泥盆纪初期华南板块只有钦-防地区有海槽沉积和滇东一带存在陆相沉积。

自早泥盆晚期华南板块总体可分为南华海、中扬子和下扬子3个沉积区。

南华海区泥盆纪地层可分为象州型和南丹型。

桂中地区的“象州型”地层以台地碳酸盐为主,沉积厚度大,生物丰度高,分异性强,生物量巨大,有腕足、珊瑚、层孔虫等;滇黔桂地区的“南丹型”是一套含浮游、游泳生物的深水缺氧的微型裂陷槽沉积。

中扬子地区川鄂浅海区中、晚泥盆世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

下扬子区上泥盆世为潮湿条件下近海河湖盆地沉积,中、晚泥盆世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中夹海相层。

石炭纪华南板块发育完整。

早石炭世早期南华海为典型的陆表海,以碳酸盐沉积类型为主,珊瑚、腕足有孔虫等底栖生物化石发育。

但从黔西南和桂西北向东至赣东和闽浙一带逐渐由深水海槽沉积过渡为陆相沉积。

下扬子地区数米厚的灰岩。

早石炭世晚期华南海内主要为碳酸盐沉积,生物以长身贝和菊石为主。

下扬子地区下部为滨浅海砂岩,中部为灰岩,上部为白云岩。

晚石炭世浙西、闽西和下扬子地区为碳酸盐沉积湘粤桂和下扬子区为灰岩沉积。

早、中二叠世上扬子地区普遍为滨海诏湖相陆源碎屑沉积。

湘中、下扬子地区为硅质、泥质沉积,富含浮游菊石及放射虫。

晚二叠世华南板块呈东西两侧古陆边缘粒度较粗,陆相和近海沼泽相发育,中部以碳酸盐为主对称格局,是一种双向陆源局限陆表海类型。

泥盆纪初期,除钦-防和滇东一带外华南板块均为陆地。

从早泥盆世开始,华南自西南向东北发生海侵。

中扬子区海侵始于中泥盆世,下扬子区海侵始于晚泥盆世,泥盆纪华南海区总体以海侵超覆为特征。

其间伴有多次海平面升降旋回。

2、华北板块泥盆纪华北板块内部仍处于剥蚀古陆状态,未发现沉积记录,一直持续到石炭纪。

但在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山前和山间有粗碎屑磨拉石沉积,北侧甘肃走廊下、中泥盆为紫红砂砾岩,上统为紫红砂砾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含植物化石。

柴达木北缘为紫红砂砾岩和砂砾岩,早期伴有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

《晚古生代》课件

《晚古生代》课件

05
晚古生代的影响与意义
对现代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起源
晚古生代是许多现代生物类群的起源时 期,如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等。 这些类群的起源对现代生物多样性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VS
生态系统的形成
晚古生代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多 样性的增加,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为现代生态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详细描述
奥陶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4.4亿年前,导致大约85%的海洋生物物种灭绝,其中许多 是底栖生物。这次灭绝事件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气候变化、海平面下降和缺氧事
件有关。
泥盆纪鱼类大发展
总结词
泥盆纪鱼类大发展是晚古生代的一次重要生物演化事件,标志着鱼类从水生向陆生动物的过渡。
详细描述
在泥盆纪时期,鱼类开始适应陆地生活,演化出具有呼吸空气和在陆地上移动能力的鱼类。这些鱼类被称为肉鳍 鱼类,是现代四足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之一。这一演化过程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脊椎动 物开始占领陆地。
植物的演变
裸子植物
晚古生代是裸子植物发展的高峰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种类和亚种。这些裸 子植物为地球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 的碳源和氧气。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在晚古生代也有了较大的发 展,如木贼、蕨菜等。这些植物在生 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提供 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
03
晚古生代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多样性
晚古生代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时 期之一,出现了许多新物种和生态系 统。
海洋食物链
海洋环境
晚古生代的海洋环境变化多样,包括 热带、温带和寒带等不同气候区域, 以及浅海、深海和海沟等不同水深区 域。
随着新物种的出现,海洋食物链也变 得更加复杂,包括更多的捕食者和被 捕食者关系。

《地层学与地史学》第七章 晚古生代地史

《地层学与地史学》第七章 晚古生代地史
莲花山组以紫红色碎屑岩沉积为特色,向上粒度变细,局部夹灰岩。碎屑岩中见槽 状交错层理,生物化石以鱼类、双壳类和介形类为主,并见腕足类碎片等。反映干 热气候条件下的河湖及滨岸沉积。 自莲花山组至四排组总体代表一次明显的海平面升降旋回。
下泥盆统
象州型
地层:浅水碳酸盐岩为主,厚度较大 生物化石:丰度和分异度高;以腕足、 珊瑚、层孔虫、苔藓虫大量繁盛为 特色,并有双壳、腹足、头足、三 叶虫、棘皮类、厚壳竹节石、介形 虫、藻类等多门类化石。层孔虫、 复体四射珊瑚和层孔虫为主筑积而 成的生物礁广泛分布。 代表——浅水富氧的碳酸盐台地环境
摆 佐 组
祥 摆 组
黔 南 石 炭 系 柱 状 图
D3
剖面分析
上石炭统基本上由潮坪碳酸盐岩组成。不过马平期海侵规 模相对缩小。马平组顶部与上覆梁山组之间的平行不整 合代表一次重要的海平面下降,可能与冈瓦纳冰盖的极 盛期相当, 摆佐组上部白云岩 超覆 上司组下部所夹砂岩 反映海平面的变浅。 旧司组 灰岩、页岩 祥摆组的砂页岩夹煤层 超覆 汤把沟组下部具脉状一透镜状层理,含藻球粒灰岩,为潮 坪沉积,代表石炭纪海侵的开始。 下石炭统主要为厚层泥晶灰岩夹砂页岩,含海相底栖生物 化石,主体为滨岸一浅海陆棚沉积。
南丹型
地层:主要为暗色含浮游、游泳生物 的薄层泥岩、泥灰岩、泥晶灰岩 和硅质岩 生物化石:菊石、竹节石及无眼的三 叶虫 代表—较深水滞流贫氧的微型裂陷槽 (台内断槽)沉积
华南泥盆系柱状对比图 Devonian corre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Plate
华南泥盆系沉积示意剖面图
EN
C1 D3 D2 D1
WS
中国东部 泥盆纪的 海侵超覆
D1
泥盆纪时华北板块无沉积记录; 华南板块北缘D/S,无火山活动, 为砂页岩和灰岩沉积,西缘为碳 酸盐,东南缘无露头,不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2 C1
煤层
黔 南 石 炭 系 柱 状 图
华南 板块 石炭 纪古 地理
岩关阶:滇黔桂地区:岩相分异;湘粤:陆表海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 湘赣交界至广东陆丰:海相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沉积 大塘阶:滇黔桂地区:碳酸盐岩为主;湘粤:下部为滨海沼泽, 上部为浅水灰岩 湘赣交界:滨海含煤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含煤沉积 下扬子地区:滨海碎屑沉积至碳酸盐沉积 晚石炭世:海侵扩大,陆棚浅水碳酸盐沉积,岩相、厚度稳定
Pz2:165 Ma
第8章 晚古生代地史 Pz2 Geohistory
8.1 晚古生代的划分和特征 Pz2 Subdivi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8.2 晚古生代的生物界 Pz2 life 8.3 晚古生代的古地理 Pz2 Paleogeography 8.4 晚古生代的古构造 Pz2 Paleotectonogeography
乌 拉莎 尔瑞 统

黔 中 二 叠 纪 地 层 剖 面
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时代 组 大隆组 长兴组 龙潭组 茅口组 栖霞组 梁山组 马平组(上部) 岩性 暗色硅质岩 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 海陆交互含煤碎屑沉积,夹灰 岩层 灰白色厚层灰岩 黑色含燧石结核生物碎屑灰岩 含煤碎屑沉积 灰岩,Pseudoschwagerina 带
Pz2 continental plants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特 点
矮小的裸蕨类 D1 :无根茎叶的分 高大的蕨类为主 化,如裸蕨; 石松、 节蕨、 真蕨、 种子蕨、 裸子植物为主 D2:根茎叶分化,如 科达 松柏、苏铁、 原始石松类 昆虫开始出现 银杏 D3: 出现小森林和原 全球第一次重要成煤期 始裸子植物
8.3 中国东部晚古生代古地理
Pz2 Paleogeography,E. China
8.3.1 泥盆纪古地理
8.3.2 石炭纪古地理 8.3.3 二叠纪古地理
中国东部泥盆纪古地理
Pz2 Paleogeography,E. China
华南板块泥盆系发育; 华北板块主体无泥盆系记录
华南板块泥盆纪地层序列 ——象州型和南丹型 华南板块泥盆纪古地理
第8章 晚古生代地史 Pz2 Geohistory
8.1 晚古生代的划分和特征 Pz2 Subdivi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8.2 晚古生代的生物界 Pz2 life 8.3 晚古生代的古地理 Pz2 Paleogeography 8.4 晚古生代的古构造 Pz2 Paleotectonogeography
D3时植物的根系可达1m
区植 物 分
安加拉植物群 热带植物区 舌羊齿植物群
华夏植物群 欧美植物群
泥盆纪植物根系的演变
早泥盆世 裸蕨类植物
早泥盆世陆生植物
晚 泥 盆 世 陆 相 生 境
芦木 (C2-P)
科达 (C-P)
舌羊齿(P)
石炭纪煤沼环境
引螈 鳃龙
石 炭 纪 昆 虫
Carboniferous insect
P2
P1
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演化 P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S. China Plate
吴家坪组
东吴运动
P1=P1+P2
下扬子地区早二叠世海进示意图
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1)
早二叠世
梁山组:滨海-湖沼相陆源碎屑沉积限于昆 明、贵阳至江南古陆一线以北的上扬子地 区; 栖霞期:最大海侵期,岩相均一 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湘中、下扬子地区 滞留静水环境的硅质、泥质沉积;闽浙赣 地区近海碎屑含煤沉积;上扬子地区灰岩; 康滇古陆附近,晚期出现玄武岩喷发。
南丹型
地层:主要为暗色含浮游、游泳生物 的薄层泥岩、泥灰岩、泥晶灰岩 和硅质岩 生物化石:菊石、竹节石及无眼的三 叶虫 环境:较深水滞流贫氧的微型裂陷槽 (台内断槽)沉积
海槽型
南丹型 象州型
华南泥盆系柱状对比图 Devonian corre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Plate
中国东部石炭纪古地理
华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华南板块石炭纪古地理 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华北板块石炭纪古地理
山 西 太 原 石 炭 系 剖 面
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时代 C2—P1 C2 组名 太原组 本溪组 O1
石炭系和二叠系界线位于太原组下部; 近海和海陆交互含煤碎屑堆积(平原河流—三角洲—浅海沉积旋回) 。
Siliceous rock, D
钦 州 板 城 石 梯
l,
3
象州型
地层:浅水碳酸盐岩为主,厚度较大 生物化石:丰度和分异度高;以腕足、 珊瑚、层孔虫、苔藓虫大量繁盛为 特色,并有双壳、腹足、头足、三 叶虫、棘皮类、厚壳竹节石、介形 虫、藻类等多门类化石。层孔虫、 复体四射珊瑚和层孔虫为主筑积而 成的生物礁广泛分布。 环境:浅水富氧的碳酸盐台地环境
太原组: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逐渐南移;本溪、北京、大同以及
鄂尔多斯东胜地区为陆相含煤沉积区;河北唐山有少数海相灰岩夹层,晋东南 沁水盆地和冀南磁县一带灰岩六层,皖北、淮南地区,灰岩层数可达 12 层。
C1
石炭纪时,华南板块的北、西和东 南均为被动大陆边缘 石炭纪时,华北板块的北缘为活动 大陆边缘,南缘东段为被动大陆边 缘,南缘西段为活动大陆边缘
世界C-P植物分区
第8章 晚古生代地史 Pz2 geohistory
8.1 晚古生代的划分和特征 Pz2 Subdivision and haracteristics 8.2 晚古生代的生物界 Pz2 life 8.3 晚古生代的古地理 Pz2 Paleogeography 8.4 晚古生代的古构造 Pz2 Paleotectonogeography
C2
中国东部二叠纪古地理 Permian paleogeography, E. China
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华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
新方案 P2=P3 P1=P1+P2
C-P division, 2001
乐 平 统 瓜 德 鲁 普 统
P division, 2001 西
Pz2 marine invertebrates

四射珊 瑚 腕足类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D2-D31: 双 带 型 和 C1: 三带型单体 泡沫型 石燕贝 类繁盛, D3 穿孔贝类
D1→D3石燕类展翼变短, 中槽中隆从光滑到有放射 线,C尚出现分叉
P1:三带型复体 长身贝类,石燕贝类, 晚期欧姆贝类 个大, 拟旋 脊、列孔、 副隔壁 特化
Limestone with stromatoporoids, D32w, 贵州独山
Nodular Limestone, D w,
桂 林 扬 堤
3
Muddy siliceous rock with tentaculitids, D3l, 南宁青秀山
Siliceous rock, D3l, 钦州板城石梯
8.2 Pz2 life
8.2.1 脊椎动物/vertebrates 8.2.2 陆生植物和昆虫 terrestrial plants and insects
8.2.3 海生无脊椎动物
marine invertebrates
8.2.1 Pz2 continental vertebrates
陆 泥盆纪 鱼类的时代
长身贝类为主 旋壁 3-4 层 蜂巢 层

Pz 末期 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蜓、三叶虫、笔石、竹节石、软舌螺和 绝灭类 长身贝类等 别 生物分 暖水动物群,温凉水动物群和冷水动物群 区(群)
F/F集群绝灭:珊瑚25科,具铰纲腕足17科,菊石14科,海百合13科,盾皮鱼12科,层孔 虫11科(几乎全部),竹节石(几乎全部),三叶虫8科,介形虫10科;浮游植物90%
深浅海 Deep neritic see
桂 中 泥 盆 系 剖 面
滨海 littoral
拖鞋珊瑚 方锥珊瑚
D1n/Cam3,广西金秀河口美村
Crossbedding, D1n, 广西横县六景
Rusophycus Cruziana D1n, 广西 横县 六景
Mudstone, D1l, 广西横县六景
D1: 无颌类为主; D2-3:上下颌分化, 如沟鳞鱼; 晚期出 现鱼类向两栖类 的演化




物 二叠纪
石炭纪
(amphibian)
两栖类的时代
两栖类的大发展 两栖类的进化 原始爬行类的出现 爬行类的初步发展 主要为迷齿类(或 原始爬行类— 称坚头类) Pangea 形成的证 晚期出现原始爬行 据 类(卵生)
EN C1 D3 D2 D1
WS
中国东部 泥盆纪的 海侵超覆
D1
泥盆纪时华北板块无沉积记录; 华南板块北缘D/S,无火山活动, 为砂页岩和灰岩沉积,西缘为碳 酸盐,东南缘无露头,不清楚。
D2
D3
中国东部石炭纪古地理 C paleogeography, E. China
华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华南板块石炭纪古地理 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华北板块石炭纪古地理
岩性 三个砂岩—页岩及煤层—灰岩沉积旋回 砂页岩夹煤层和灰岩, 底部发育铁铝质风化 壳,滨海至滨海沼泽环境
晚石炭世(C2)华北板块古地理
本溪组:东北低西南高 辽宁本溪 厚度 160-300m 灰岩层 5- 6 层 煤层 可采 化石带 2 河北唐山 约 80m 3层 2层 山西太原 50m 以下 1层 不含重要煤层 1(上部)
Sandstone, dark shale, D1y, 广西北流大风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