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师说字词句整理

合集下载

师说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师说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师说》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的用来…的传授就谁疑惑跟老师学习在本来跟从以…为师懂得道理学习难道因此无论取独取独超出尚且之(老师)处于…下以…为耻向圣人圣明取独成为大概从疼爱对于以…为耻句末语气词那些的他们的人提宾标志有的不学习学习小的方面明智这、这些以…为耻这类无意义他们近感到羞耻高大谄媚看不起竟然比得上那奇怪固定的以……为师这类贤明同行因此一定比研究罢了喜欢被向赞扬古代的从师之道赠送【知识点】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阐述了从师求学的道理,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以下是对《师说》一文的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2、文体“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

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5)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3、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5)于①耻学于师(介词,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从)③于其身也(介词,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4、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3)则耻师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5)位卑则足羞(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羞耻)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文言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知识点梳理《师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吾未见其明也。

3.吾从而师之。

4.而耻学于师。

5.孔子师郯子。

6.小学而大遗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今义: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今义: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今义: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今义:5.今之众人。

古义:今义:6.小学而大遗。

古义:今义: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四、虚词归纳(一)之1.青,取之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郯子之徒。

7.作师说以贻之。

8.彼童子之师。

9.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10.古之学者必有师。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二)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善假于物也。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而耻学于师。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其皆出于此乎?7.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乎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其皆出于此乎?5.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五、一词多义(一)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吾从而师之。

4.吾师道也。

5.齐师伐我。

6.师心自用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舍相如广成传舍(三)所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圣人之所以为圣。

六、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2.吾从而师之3.而耻学于师4.孔子师郯子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6.小学而大遗7.吾未见其明也8.惑而不从师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七、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字词句整理

师说字词句整理

师说字词句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整理通假字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⒉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一词多义【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结构助词,这)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⑧古之圣人:(的)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无义)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确实)【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无】①孰能无惑:(没有)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词类活用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师说》原文梳理+字词整理+翻译

《师说》原文梳理+字词整理+翻译

师说韩愈一、原文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人)传道受(传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连词,表承接,就)知之(代词,道理)者,孰能无惑(疑惑)?惑而不从师,其(那些)为(成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在)吾前,其(他们)闻道也固(本来)先乎吾,吾从而师(以……为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学习)道也,夫庸(难道)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无论)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嗟乎!师道之(取独)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超出)人也远矣,犹且(尚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处于……之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以……为耻)学于师。

是故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益(更加)圣,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益愚。

圣人之所以(……的原因)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大概)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自身)也,则耻(以……为耻)师焉,惑矣。

彼(那些)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提宾标志)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或(有的)师焉,或不(同“否”)焉,小(小的方面)学而大(大的方面)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以……为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近)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感到羞耻),官盛则近谀(谄媚)。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看不起),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比得上),其(那)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固定的)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比得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研究),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被)时,学于余。

余嘉(赞扬)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赠送)之。

师说.文言字词归纳

师说.文言字词归纳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整理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二)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三)倒装句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2.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5. 固定格式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字词

师说字词

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一词多义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3.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则耻师:(动词拜师)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之:1.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2.郯子之徒:(代词,这)3.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5.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六艺经传”,译为它们。

这是宾语前置句式)7.士大夫之族:(这些人)8.古之圣人:(的)9..师道之不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10.吾从而师之:(代词,他)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7.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示感叹语气)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3.吾师道也:(名词,道理)4.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乎:1.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2.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3.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1.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2.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3.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4.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5.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传: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3.六艺经传:(名词,传文)无:1.孰能无惑:(没有)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焉:1.则耻师焉:(语气词)2.或师焉或不焉:(助词:不译)3.犹且从师而问焉:(兼词:于之)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2.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4.无贵无贱古:不论;不分今:没有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今:道理6.句读之不知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7.圣人无常师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9.年十七,好古文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10.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11.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了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师说字词整理

师说字词整理

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1.流俗:社会习惯2、抗颜:态度严正3、犯:冒着4、挈挈:急切貌5、指目牵引:指目,手指而目视的意思。

牵引,拉拉扯扯。

众人看到了韩愈,便指手画脚,递眼色,并互相拉扯示意,以表示对他的轻视。

6、数:屡次7、“而增与为言辞”,这是说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

2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3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4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7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乎)1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2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3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1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2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3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4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5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或用作动词:不如3.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5.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7.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师说知识整理

师说知识整理

《师说》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通“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二、重要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难道年:生年】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是故:因此】3、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4、或师焉,或不焉【或:有的】5、士大夫之族【族:类】6、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7、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意思是极度鄙视】8、郯子之徒【徒:人】三.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今:表因果或目的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古:无论今:没有,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而且今:连词,表目的或结果】(6)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今: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学习今: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之”】(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之”】3.倒装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被动句(1)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五.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名词,老师】(2)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吾师道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或师焉/则耻师焉【动词,从师学习】(4)不耻相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5)师襄【姓】(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从事专门技艺的人】2、传:(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学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2)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4)形容词作名词: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七、文言虚词1.而(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师说全部字词解释

师说全部字词解释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主要论述
了教师的作用和职责。

以下是《师说》中的全部字词解释:
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意为
教师,“所以”表示“用来...的”,“传道”指传授道理、
知识,“授业”指教授技能、知识,“解惑”指解答疑惑。

2.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是故”意为因此、
所以,“无贵无贱”表示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无长无少”表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受到尊重。

3.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意为人出生之时,“性本善”表示人性本来就是好的。

4. 苟不教,性乃迁。

——“苟不教”意为如果不受教育,“性乃迁”表示人的不良习性就会发展下去。

5. 教之道,贵以专。

——“教之道”意为教育的方法,“贵以专”表示教育应该专注于某个领域或主题。

6. 昔孟母,择邻处。

——“昔孟母”指古代孟子的母亲,“择邻处”表示她选择了一个好的居住环境来培养孟子。

7. 子不学,非所宜。

——“子不学”意为孩子不学习,“非所宜”表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8. 幼不学,老何为。

——“幼不学”意为小孩子如果不学习,“老何为”表示到老了也没有用处。

9.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表示玉石如果不经过琢磨,“不成器”表示就无法成为有用的器物。

10.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非圣贤”表示人不是圣贤,都有犯错的时候,“孰能无过”表示谁都难免会犯错误。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1.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整理《师说》一、导入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二、古今异义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

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三、一词多义道《师说》知识点整理金文《师说》知识点整理《师说》知识点整理《师说》知识点整理《师说》知识点整理《师说》知识点整理《师说》知识点整理《师说》知识点整理,表示在叉路口帮助迷路者领路。

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相似也何可胜道也哉说,讲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于是废先王之道政策,法规臣之所好者道也自然规律之古之学者必有师人非生而知之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圣人之所以为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皆出于此乎不拘于时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四、重点句子翻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每个字的注释

师说每个字的注释

师说每个字的注释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传授道理)受(通“授”,传授)业解惑(解答疑难问题)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于)吾前,其闻道也固(本来)先乎吾,吾从而师(以……为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学习)道也,夫庸(岂,哪)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无论)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超出一般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低于)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以……为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圣人更加圣明),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自己)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句中停顿的地方)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有的)师焉,或不(fǒu,通“否”)焉,小学(小的方面学习)而大遗(遗漏,放弃),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学习)。

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相似)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阿谀奉承)。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与之同列),今其智乃(竟然)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

孔子师郯子(tán zǐ)、苌弘(cháng hóng)、师襄(xiāng)、老聃(dān)。

郯子之徒(这类人),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一定)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学问和技艺)有专攻(专门研究和学习),如是而已。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2.重点字词
一、 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 在……之下,低于)
⑤君子不齿(名作动,挂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①惑而不从师(名作动,有疑难问题)
②吾师道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名作动,学习)
③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4)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师说》基础字词梳理

《师说》基础字词梳理

7.年十七,好古.文. 古义: 先秦两汉的散文
今义:文言文的统称
三、一词多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②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学习
④或师.焉,或否焉
1.师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动词,从师学习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动词,以……为师
有疑难问题
以……为耻 以……为耻 以……为耻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 不拘于时(“于”表被动)
(三)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后省略“之”) 2.或师焉,或否焉(“否”后省略“师”)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位”“官”的 前面省略“以”,“卑”“盛”的后面省略“者为 师”)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的后面省略了宾 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说》基础字词梳理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古今异义
通“ 授 ”, 传授 通“ 否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⑦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名词,军队
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名词,榜样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名词,风尚
③道.相似也
名词,道德学问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名词,政治主张、措施

《师说》的译文及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师说》的译文及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师说》的译文及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师说》韩愈知识点总结:一、《师说》【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二、《师说》【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师,以……为师(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2、形容词作名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名词作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4、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三、《师说》【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之(1) 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

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7) 动词,往,到。

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3、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而(1) 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 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3) 连词,表承接。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 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5)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四、《师说》【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词句全解

《师说》词句全解

《师说》词句全解《师说》词句全解《师说》词句全解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师者,所以(来用……的)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人非生而(就,承接)知之(道理)者,孰能无惑?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惑而(却)不从(跟从)师,其(那些)为(成为)惑也,终(始终)不解矣。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生乎(在)吾前,其(他们)闻道也(舒缓语气)固(本来)先乎吾,吾从而(跟从(他)并且)师(以…为师)之,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吾师(以……为师)道(道理)也,夫庸知(哪用知道)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存在的地方),师之所存(存在的地方)也。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第一段,以教师的重要作用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原则,提出中心论点。

】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或(有的)师焉,或不焉,有的人从师学习,有的人不向老师学习了;小学(小的方面学习)而大遗,吾未见其明(明智)也。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的高明之处在哪?巫医,乐师百工之(这些)人,不耻(以…为耻)相师(互相学习)。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说)者,则(就)群聚而笑之。

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

问之,则(就)曰:“彼(他)与彼年相若(相似)也,道相似也,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阿谀)。

《师说》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师说》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师说》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师说》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一、乎“乎”是常用的语气词,可以表示疑问、反问、感叹、选择、揣测等各种语气。

又常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还可用为助词,作动词、形容词词尾。

本文中“乎”有语气词和介词两种用法,分别举例于下:1.用作语气词: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与副词“其”相呼应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吧”。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表感叹语气)2.用作介词;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两个“乎”都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第一个表时间,可译为“在”。

第二个表比较,可译为“比”。

)二、所以“所以”在古汉语里不是一个词,“所”是特殊的指示代词,“以”是介词,它们与后面的动词或动词短语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短语,基本的意思有两类。

现从本文和《察今》中举例说明于下:1.“以”当“用”讲,“所以……”可译为“(用来)……的人(或工具、手段、方法、根据)”,“用来”二字有时可不译出。

如: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2.“以”当“因”讲,可译为“……的原因”。

如: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为圣:成为圣人的原因。

所以为愚:成为愚人的原因。

)③此其所以败也。

(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所以”有时还和“者”相配合,构成“所以……者”的格式,表达的意思和“所以……”相同。

如:④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所以为法者;制订法令制度的根据。

)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里以这两个句子作代表,说明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问题。

古汉语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在短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结构助词“之”,“之”的作用在于取消这个短语的独立性。

现代汉语里主谓短语同样可以充当句子成分,但短语的主渭间不需用任何结构助词。

所以文言文里的主谓短语译成现代汉语时,“之”字不能对译。

上边第一句中“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用作句子的主语,“之”是用于短语主谓间的结构助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通假字
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
⒉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
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一词多义
【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
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
【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结构助词,这)
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
⑧古之圣人:(的)
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无义)
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
【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确实)
【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
【无】①孰能无惑:(没有)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古今异义
⒈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⒊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⒋无贵无贱古:不论;不分今:没有
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今:道理
⒍句读之不知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⒎圣人无常师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
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⒐年十七,好古文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⒑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⒒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了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1、学于余。

2、耻学于师。

3、师不必贤于弟子。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省略句1、则曰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被动1、不拘于时所字结构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重点背诵句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化学课堂巧应变
阜阳市红旗中学张莉
内容摘要: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应该怎样应变?本人通过五年的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了一些教训和经验试与同行们共享。

关键词:课堂教学突发问题应变驾驭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例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它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通过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