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脉络图

合集下载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2024/1/2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
在特定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相互配合,以实现更好的宏观调控效果。例如,在经济衰 退时期,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20
05
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
2024/1/25
21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各国采取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 国产业。
14
货币主义学派
01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 础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 主要原因,主张控制货币供应量 以实现经济稳定。
02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自然失业 率”和“货币数量论”,强调货 币政策的重要性。
03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 的影响
货币主义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 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等理论产生 了重要影响。
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 体经济行为、经济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的一门社会科学。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 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 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国民收入、国 民就业量、物价水平、国际收支等总 量的决定和变动。
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 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 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础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调市场力量的自我调 节,反对政府干预。
2024/1/25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宏观经济学图像总结(纯图版)

宏观经济学图像总结(纯图版)
转移支付图像
展示政府如何通过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福利等)来影响居民 收入和消费。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图像
政策配合效应图像
展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应对经济波动时的配合效应,如“双松 ”、“双紧”、“松紧搭配”等政策组合的效果。
政策时滞图像
展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再到产生效果的时间滞后现 象,以及不同政策工具的时滞差异。
国内生产总值(GDP)图像
展示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 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人均GDP图像
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 展水平。
3
GDP增长率图像
描绘了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图像
01
02
03
失业率图像
展示了劳动力市场中失业 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就 业状况。
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关系图
通过绘制失业率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的关系曲线,揭示社会保障制度对缓解失业问题的 作用。
06
宏观经济学前沿话题及相关图 像
全球化背景下宏观经济学挑战图像
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贸易 与投资流动图像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与资本 流动图像
跨国公司与全球生产网络 布局图像
全球经济增长与不平衡发 展图像
利率调整图像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图像
展示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和市 场流动性。
展示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调整基准利率 来影响市场利率、投资和消费。
财政政策工具及效果图像
政府支出图像
展示政府如何通过增加或减少支出来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税收政策图像
展示政府如何通过调整税率和税收结构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可支 配收入,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宏观经济学发展脉络

宏观经济学发展脉络

宏观经济学发展脉络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的西方经济学说,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学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01第一阶段: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为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在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古典学派和重农学派虽然已经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了,并且已经运用了总量概念,但是与19世纪晚期以后的各种宏观经济学相比,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仍有一些重要区别:(1)古典学派和重农学派宏对观经济研究和微观经济研究的划分是不明确的,更谈不上有什么分工;(2)总量分析方法还没有建立在边际概念基础上;(3)理论基础仍然是劳动价值论,而不是边际效用论;(4)均衡理论在当时还没有产生和运用。

02第二阶段:早期宏观经济学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产生时期,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从19世纪晚期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宏观经济学主要集中于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上,形成了许多种宏观经济学说,如瑞典经济学家的动态均衡理论,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英美经济学家的货币数量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密契尔等人对国民收入和经济周期的研究等,使宏观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03第三阶段: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时期,从1936年凯恩斯《通论》出版为起点,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出现,以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出版为标志,现代宏观经济学真正产生了,宏观经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与以前的宏观经济学相比,其显著区别在于:它研究的是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等的关系,因此被称作收入分析。

它通过收入分析得出的论断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自动调节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通常情况下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对于30年代大危机,以往的经济学无能为力,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并给予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凯恩斯认为,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量决定总就业量,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心理因素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总需求价格是小于总供给价格的,这样就出现了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即出现了萧条和大规模失业现象。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阅读笔记、思维导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七版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二、国内生产总是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核算四、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六、失业的衡量七、物价水平的衡量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二、凯恩斯消费理论三、国民收入的决定四、乘数论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一、投资的决定二、IS曲线的推导三、利率的决定四、LM曲线五、IS-LM分析六、凯恩斯基本理论框架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一、总需求二、总供给三、总供给曲线的类型四、AD-AS模型的结构和应用五、考虑时间因素的AD-AS模型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二、失业的原因三、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四、通货膨胀五、通胀的原因六、通胀的成本七、菲利普斯曲线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经济政策影响二、财政政策三、货币政策四、两种政策混合使用五、时间不一致性六、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七、供给管理的政策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汇率和对外贸易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IS-LM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形式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四、扩展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大型开放经济)第19章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概述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四、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五、内生增长理论六、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七、增长核算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消费二、投资三、货币需求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三、新凯恩斯主义四、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四、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GDPGDP-资本耗费(折旧)=国内生产净值NDP折旧=总投资-净投资2.NDP3.国民收入NI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4.个人收入PI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向政府交纳的税金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只有【消费者】和【企业】原理:总支出=总收入推导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C+I=C+S =》 I=S储蓄恒等于投资2.三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税收(T)C+I+G=C+S+T =》 I+G=S+T =》 I-S=T-GT-G:政府储蓄3.四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外国部门】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税收(T)+对国外转移支付(K)C+I+G+(X-M)=C+S+T+K六、失业的衡量1.三种人【就业】【失业】【非劳动力】失业人口规定年龄想且能工作没有工作2.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数量3.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劳动力数量÷成年人口总数七、物价水平的衡量1.消费价格指数CPI CPI=现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2.GDP折算指数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得到的指数4.GDP与CPI的区别GDP衡量生产的价格;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价格GDP只包括国内的;CPI包括所有购买的GDP使用变动的一揽子物品;CPI使用固定的一篮子物品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3.投资=储蓄二、凯恩斯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三、国民收入的决定1.两部门经济2.三部门经济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乘数论1.两部门经济2.三部门经济3.四部门经济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1.潜在国民收入2.GDP缺口一、均衡产出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存在生产能力闲置有失业:劳动力资源未充分利用开工率不足:机器等未充分利用(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价格刚性)有失业,工资不降有剩余,物价不降(3)在既定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无限短期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4)均衡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失业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理论
第三节 失业与通 货膨胀的关系
【案例与思考】
第四节 通货紧 缩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经济增长理论
【引导案例】
第一节 经济增长 理论概述
第二节 经济增长 模型
第三节 经济增长 因素分析
第四节 经济增长 极限论
第五节 新经济增 长理论
【案例与思考】 思考与练习
第四节 中国经 济发展新常态与
供给侧改革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宏观经济 政策概述
第二节 需求管理 政策
第三节 供给管理 政策
【案例与思考】
第四节 相机抉 择和政策目标的
矛盾与协调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三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管 理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国际经济 的“传递”效应
本教材是我社自主研发的“十三五”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规划教材,它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 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 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等。
第一章 导论
01
【引导案 例】
【案例与思考】
第四节 不同核 算体系的比较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理 论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凯恩斯革 命
第二节 凯恩斯的 消费理论
第三节 关于消费 函数的其他理论
第四节 投资理论
第五节 乘数原理 与加速原理
【案例与思考】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货币供求与利率理论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十章 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知识谱系

宏观经济学知识谱系

宏观经济学知识地图2014年5月31日向我的宏观经济学启蒙老师致敬关于读书关于读书的阶段: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苏辙关于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林语堂关于读书的层次: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咨询师的知识结构构建“丁”字型的知识结构:在知识面上要足够宽广,在自己的目标专业领域要足够纵深第一讲.宏观经济学知识谱系•《宏观经济学》(第5版),曼昆•《经济学》(第18版),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巴罗•《金融学》,黄达•《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熊彼特•《经济周期循环论》,熊彼特•《动物精神》,阿克洛夫•《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弗里德曼•《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与转型》•《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林毅夫•《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吴敬琏•《吴敬琏传》,吴晓波第二讲.微观经济学知识谱系索罗模型总需求与总供给收入与财富国际贸易货币乘数流动性陷阱金融工具菲利普斯曲线劳动生产与增长宏观经济学的永恒主题萧条失业衰退产出增长通胀货币外汇利率货币制度财政政策预期贫困商业周期环境与保护效率与公平生产成本寡头垄断竞争CPI工资粘性货币幻觉理性人开放经济税收中央银行投资与储蓄就业歧视生产要素资本土地GDP 与GNP内生增长模型资产价格产出的含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与服务的价值总和1234产出与增长产出的衡量产出的构成增长的意义增长的方式增长的方式产出的衡量与构成附加值法收入法支出法(主流核算方法)231支出法总产值=C+I+G+(EX-IM)Case 养老金困境I=S+(T-G-Tr)+(IM-EX) 政府预算盈余,政府预算盈余,反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工作时间的延长•机器投入的增加•组织效率的提升•技术的创新劳动的增长资本的增长效率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1 3信用货币制度财政政策24金本位制度货币政策•国内通货膨胀•出口降低•贵金属流出•国内通货紧缩•经济过热•进口增长•贸易收支恶化•价格得到控制•价格回到正常水平自动实现经济系统的平衡政府干预程度最小•通货,央行发行的现金•统计口径:M1,货期存款、支票账户余额•货币乘数:1/漏损比例:+100+100+80+80+64+64``△M=+500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认为:GDP=C+I+G+EX-IM自主性增长:•增加G的同时不减少其他支出•不能通过增加税收手段•发行政府债券•高失业时期推动产能恢复经济潜能•正常时期推动通货膨胀1 2预期的对经济可能产生作用预期的控制1234通货膨胀产出资产价格•金融资产•房地产预期与利率、汇率预期的影响(信心)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政府的作用四大目标:•GDP的高速且可持续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稳定的汇率宏观经济学的运用•宏观经济学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知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点,以此与现实进行对比,能够对现实情况给予评价•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经济事件的框架宏观经济学的滥用•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非常不精确的科学•过度相信自己能够充分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是很危险的•理论上完美并具有说服力的经济关系在现实中并不总能站得住脚对宏观经济学的评价——运用与滥用宏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产品与服务市场家庭政府企业税收投资政府购买收入消费利润生产要素支付•竞争•垄断•产业组织•组织行为学•公司治理•……•战略•营销•组织•管控•财务•内控•人力•公司财务•资产估值•资产配置•期权与定价•中央银行•财政政策•货币银行学•公共财政学心理学•不确定性•非理性•不对称性•……家庭政府企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国际经济学•试验经济学•经济心理学•福利经济学•经济史学•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区域•人口•……•增长•萧条•失业•预期•产出•通胀•……•供给•需求•分工•效用•……经济中的参与对象交易的市场经济学的发展现状有太多宏观经济学人士在“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理论”的道路上走的太远,以致于本根未能考虑经危机最重要的动力机制,如果不能把动物精神添加到理论模型中去,我们就会丧失判断力,也就无法认清危机的真正根源。

宏观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

宏观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

NI=C+S+T+M
在四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也分为四个部分:消费 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出口。其中,注入 量也有三个: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
AE=C+I+G+X
在国民收入核算时,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势必等于 该国的总支出。即NI=AE,那么, C + S + T + M = C + I + G+ X 即:S+T+M=I+G+X
两部门循环流转图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of Sectors
C 产品和服务市场 Y C
企业
生产要素市场
家庭
S
I
金融市场
图中箭头所指为货币流动方向,略去了所真实物流量。
三部门循环流转图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of Sectors
三部门经济是指企业、家庭和政府三个经济主体所 组成的经济。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是通过 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并与家庭和企业发生经济 联系。 政府税收(TX),最终都是向家庭征收的,同时,政 府用于救济贫困家庭和支付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被称 作为政府转移支出(TR-Transfer),这样,政府的净 税收(T)便等于税收(TX)减去政府转移支出(TR)。即: T=TX-TR 从家庭看,税收是从国民收入中被抽走的一部分, 因此可以将之看作是国民收入的漏出量。政府支出(G) 是指政府对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它会 将一部分资金注入国民收入循环中,因而它是注入量。 三部门的经济循环图示:
NI=Y=C
上式中,NI代表国民收入;Y代表国民产出;C代 表消费支出。
两部门循环流转图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of Sectors 家庭的全部收入在两部门模型中分为消费c和储蓄s 两部分。这样,家庭的消费(C)支出小于其收入,即 NI>C,或GDP>C。因此,消费支出相对于国民产出 而言会存在不足,企业的商品存货势必增加,这样储 蓄使得国民收入不能全部流入最终产品市场。因此, 储蓄是国民收入的漏出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加入时间浏览:3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0开课对象:经济学类、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开课分院、系:经济分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宏观经济学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本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就是经济类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就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所以该课程在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后果作为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就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课程研究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来说明决定国民收入、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危机的根源,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还对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等进行介绍。

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以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与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为背景,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2、课程教学内容、要求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就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

国民收入就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国民收入的各个总量中,最基本的总量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

本章说明的就是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各个国民收入总量及其关系、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二、国内生产总值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

四、名义GDP与实际GDP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二、用收入法核算GDP三、用生产法核算GDP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与其她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乘数原理。

【教学内容】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包含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与国际市场四个市场,只涉及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关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者总收入如何被决定的理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说明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其内容包括消费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过程与结果、乘数原理等,这一理论的假定前提就是利率水平与投资水平不变。

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二、储蓄函数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四、社会消费函数五、其它消费理论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乘数论一、投资乘数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三、税收乘数四、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五、平衡预算乘数六、对外贸易乘数第三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投资的概念、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决定,掌握IS曲线与LM曲线的概念、推导及其移动,掌握货币需求动机与货币需求函数,了解利率的决定,掌握IS―LM模型的分析方法与凯恩斯的主要理论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投资的概念、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决定, IS曲线与LM曲线的推导及其移动,货币需求动机与货币需求函数, IS―LM分析方法与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简单国民收入理论仅仅分析了产品市场的均衡状况,没有考虑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市场经济还就是货币经济,货币市场的状况特别就是利率对投资、总需求等有着重要影响,并且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当产品市场的总产出增加后,对交易所需的货币量增加,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就会上升,从而降低投资水平,最终对整个产品市场产生影响。

本章正就是要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决定了产品市场中的国民收入量与货币市场中的利率水平,也就就是说,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并非相互独立而就是相互联系的,并且货币不就是中性的。

本章要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IS―LM模型,并进一步阐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本章的内容特别就是IS―LM模型,就是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工具。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一、资本边际效率二、投资边际效率三、投资函数第二节IS曲线一、IS曲线的概念与推导二、IS曲线的斜率三、IS曲线的移动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一、货币的供求决定利率二、货币的需求动机三、货币需求函数四、均衡利率的决定五、流动偏好陷阱第四节LM曲线一、LM曲线的概念与推导二、LM曲线的斜率三、LM曲线的移动第五节IS-LM分析一、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与收入二、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功能财政思想,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自动稳定器。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就是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的政策,称之为计划类型,例如,对公用事业产品的定价、对金融机构的管理等;另一种就是市场调控类型,这一类型主要通过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

当然,严格按照以上两种类型区分西方的各种经济政策就是不易的。

一般来说,各种具体的政策往往就是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的作用兼而有之,区别只就是在于使用的程度不同而已。

本章所论述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就是指较大程度上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一般被归之于市场调控类型。

本章概要说明西方国家战后宏观调控中旨在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概念二、财政政策工具及其运用三、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四、功能财政与平衡预算财政五、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六、公债与赤字第三节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二、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三、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经济政策会因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IS曲线、LM曲线的不同斜率对经济政策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以及什么因素决定了经济政策作用的发挥,掌握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 IS曲线、LM曲线的不同斜率对经济政策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内容】IS―LM分析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应该瞧到,西方国家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就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而IS―LM模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与效果。

因此,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本章着重说明如何运用IS―LM模型来分析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作用与效果以及两种经济政策的配合、协调问题。

第一节财政政策效果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形分析二、挤出效应第二节货币政策效果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形分析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三、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第三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一、政策的选择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形状与基本含义,了解总供求曲线的得出过程,掌握总供求的均衡模型与总供求曲线移动产生的效应,掌握用总供求模型去分析经济波动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总供求曲线的推导,用总供求模型分析经济波动。

【教学内容】在本章以前的宏观经济问题讨论中,我们一直假定物价水平就是不变的,同时还假定总供给就是既定的,因此,国民收入的大小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

如果“有效需求”足够大,将实现充分就业; 反之,会出现源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非自愿失业。

在本章中,我们将在物价水平可以变动的假定下考察以货币表现的名义总需求的变动怎样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起物价指数与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我们将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总需求曲线,从总生产函数推导出总供给曲线,然后再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考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作用。

在本章的分析中,我们通过对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共同均衡的分析说明国民收入、利息率与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研究产量与价格水平决定的基本宏观经济模型,它就是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一种十分有用的理论工具。

第一节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二、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二节总供给函数与总供给曲线一、总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二、劳动市场均衡三、总供给函数与总供给曲线第三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模型一、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二、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的变动第四节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一、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二、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第五节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一、短期均衡的决定二、长期均衡的决定第七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掌握汇率与汇率制度的基本知识与J曲线的含义,掌握国际收支均衡曲线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形分析其移动,掌握并能够运用IS—LM—BP模型分析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国际收支均衡曲线的含义,运用IS—LM—BP模型分析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教学内容】本章以前的宏观经济分析都以封闭经济为假设前提,但在现实中完全封闭的经济就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国的经济都就是不同程度的开放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