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
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近年来,全球各国都在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以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通货膨胀控制等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货币政策可以影响经济的供需关系和市场利率等。
例如,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改善国际贸易状况,提高出口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货币政策也有其局限性,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过度紧缩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其次,财政政策也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财政政策可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分配。
例如,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支出,增加就业率和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复苏。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减税来激发企业投资和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财政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的上升,而过度收紧可能导致需求疲软和经济衰退。
因此,在制定财政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和长期影响。
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政策等。
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市场环境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加强教育、科技和创新投入,改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提高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而产业政策则是指通过支持战略性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等手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例如,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政府可以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引导资本和人才流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萌芽时期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之前,这一时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在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又很多接触的经济学家诸如古典经济学思想的系统建立者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创始人配第、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新古典主义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等,他们在其研究领域及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些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思想观点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具体理论。
但是,就其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这一范畴的术语革命尚未产生,更谈不上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甚至连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对象、目标等都没有明晰的认识,因而只能成为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创建和形成、完事时期这一时期是指从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发表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通常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即从1929-1933年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实施各种做法,形成大量的宏观经济学实践为发端,到1936年凯恩斯发表著名的《通论》,建立和形成最初的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
第二个阶段是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
凯恩斯理论形成后,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条件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
因此,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修正和完善。
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包括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罗宾逊夫人、希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的"两个剑桥之争".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那部至今还十分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和宏观经济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经济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学的现状1.理论框架的深入完善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为理论框架提供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机会。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基于新古典主义思想和市场失灵理论,结合随机过程、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现代经济学工具,特别是行为经济学的发展,新古典主义思想逐渐受到挑战和补充,从而促进了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完善。
2.政策研究的实践需求必要时,政策制定者需要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控制和调整经济运行。
而宏观经济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政策决策,促进经济发展而存在的。
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跨学科和综合性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需要通过经济学、数学、计量经济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从而得出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结论。
随着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跨学科和综合性研究成为了未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2.数字化和数据驱动随着数字化的推动,经济活动的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也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基于数据的宏观经济学将会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和统计模型等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应用。
3.全球化和国际比较随着全球化加速,宏观经济学也必然更多关注跨国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同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展情况,国际比较也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的发展情况,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
三、宏观经济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方法论问题宏观经济学方法论的成熟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济学的方法工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效的跨学科合作和方法创新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资本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
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指随着厂商投资的增加,
预期利润率递减。
流动性(Liquidity):是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
顺利变现的能力。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以获得流动性的意愿
产 品
C:转移价值,或称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 C 1 : 折旧; V: 工资。
产品价值构成 = C + V + M M:利润和税金; V+M:新创造价值。
工业总产值 = C + V + M 工业增加值 = C1 + V + M 工业净产值 = V + M
例:服装的生产过程。最终产品:服装
生产过程
PDI = PI - 个人税 - 非税支付 = 消费 + 储蓄 =C + S
一、GDP核算的基本方法
1.核算的原则 (1)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不计算中间产
品的产值; (2)只计算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新生产
的产品的价值; (3)按市场价格来进行计算。
生产要素与生产过程:
劳动力:V
劳动手段(厂房、设备等):C 1 C 劳动对象(原材料等):C 2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vs.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二、国内生产净值(NDP)
三、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四、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其中不包括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我国目前以生产法 GDP 为准。
现代国际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经 济 学动 态》 卫丛
现代 国际宏观经济学 的兴起与发展
孙 烽 寿伟 光
长期 以来 , 宏观 经济 学 只涉及 封 闭经 济 , 开放经济 条件下 的研 究 往往被 忽 视 。 这 种局 面直到 2 0 世 纪 60 年代以 来才 得 以 转变 。 这 是 因为 , 近几 十 年来 日益 开 放 和加 剧 变 化 的 国际经 济环 境使得 经 济学家们越来 越 认识 到 , 如果不 考虑 各国所处 的外 部环 境 , 那么 也 就无 法充 分理解 和把 握一 国宏 观 经济的运行 机 制 。 在 这样 认识的 推动下 , 国 际宏 观经 济 学逐 渐发 展成 为一 门显学 。
理性预 期在 方法论 上另 一创新 之处 体现
在 它能 很 自然 地 与 鞍 点 收 敛 行 为联 系 在 一
起 , 其 中系统的 动 态变 化 既 包含 稳 定 因素 也 包 含不稳 定 因素。 为 了使 系统 有一个 唯一稳 定的鞍点 均衡 路径 , 跳 跃 变 量 的数 目必 须 等
于 ( 特征方程 )不 稳 定根 的数量 ( lB acn h adr &
则是 前 向 性 ( fo wr a 川 Ico k ign ) 的 。 这 种 观 点 从根 本上 改 变 了宏 观经 济动 态 的运 行 方 式 ,
不再取决于 某些 给定 的初 始状 态 , 宏 观 经济
一 63 一
动 态学将 由后 向性 和前 向性 的动态行 为联合
决 定 。 这 反映 了某些 经济 变量 受制 于过去 而
发展 。 70 年代 的宏观 模 型 逐 步 走 向 动态 化 。
在 当时 , 宏观 经 济学 十分 强 调 资产 积 累是 导 致 经济 动态变 化 的关键来 源 。 只不 过在 封 闭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3、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实例分析
第一步:这100万美元将成为生产这些投资物的人们 第三步:他们又会将其4/5,即64万美元(100×4 / 的收入; 5×4 / 5)再购买消费品,于是它又成为另一些生产 第二步:这些人将其增加的收入的 4 / 5,即80万美 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元(100×4/5)用来购买消费品,这部分又成为另 第四步:这样的过程会继续进行下去 一些生产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结果是:原始投资虽然只增加了100万美元,但把所 有这些派生收入加在一起却可以得到500万美元的收 入。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4、就业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就业
原因分析: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管是消费品还是投资 三大心理法则影响总需求:按照消费倾向规律,随 品的生产都不能继续增加,这就造成了“非自愿失 着社会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 业”。 越来越小,于是引起对消费需求不足。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方面的具体情况是: 西方世界所曾经遭受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增加了额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私人企业的活力下 外的动力。 降; 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 整个世界的绝大部分已经被殖民化,资本主义体系已 经没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 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 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 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 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
从研究宏观经济怎样运作到探求如何使它运作得更好,只是前进了一小步,根本的问题是,政府能够以及应该如何干预经济使其运作得更好呢? 伟大的宏观经济学家总是以浓厚兴趣乐于宏观理论的政策运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此后,芝加哥大学和胡佛研究所的米尔顿·弗里德曼,麻省理工学院的弗朗哥·莫迪利安尼与罗伯特·索洛,耶鲁大学的托宾等老一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这一领域中美国的领袖人物,也是如此。新一代领袖人物如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马丁·弗尔德斯坦与N·格里高利·曼昆;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与托马斯·萨金特,麻省理工学院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以及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霍尔与约翰·泰勒,尽管他们怀疑积极的政府政策的说法,但也具有对政策问题的强烈关注。
总体说来,经济学有许多学术流派,宏观经济学更甚。在讨论为何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有这么多争论的问题上,迈耶提出了七个原因,它们是: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有限知识;经济学家研究的日益广泛的课题;需要去思考的诸如政治因素这样更广泛的影响;不同经济学家的“哲学思想核心、价值判断、社会共鸣和方法论”。 正如小罗伯特·E·卢卡斯所认为的,职业经济学家的任务是“通过推进研究进入新的因而必然是争议性的领域,而创造新的理论。在某些问题上人们可能达成共识,但整个研究领域达成共识就等于停滞不前、离题和死亡”。 更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认为的,“总的来说科学是由不成功的实验扫清道路的”。
经济长期行为是增长理论的研究范围。
中国
年份
美国
年份
增长率
增长率
1900
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长期增长
AS
AD
P0
Y0
P价格水平
产量GDP
AS
AD
P0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表现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变量,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等,并试图解释和预测经济总体的运行方式。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中涌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模型,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进程。
古典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之一、18世纪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贸易、生产、劳动分工等理论,形成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调整经济活动,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古典经济学对经济增长和价格理论的研究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随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新古典合成理论,试图解释和预测经济的总体表现。
他认为市场机制并不总能够自动调整失衡,政府干预是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键。
凯恩斯主义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政策提出了新的思考,对后来的宏观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
孟德尔森基于凯恩斯理论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数学模型,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分析工具。
此后,一系列的宏观经济学模型涌现出来,如戴维斯格拉默模型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等。
这些模型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和稳定性。
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行为经济学关注人们的决策行为和心理机制,试图揭示人们经济行为的非理性因素。
计量经济学则致力于构建和估计统计模型,以验证宏观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这两个领域的发展丰富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更多有关宏观经济的信息。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不断进步的结果。
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宏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数学模型、行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的进一步提升。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早期阶段☐时间段:17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经济实践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建立时期,经济迅速开展,充分表达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代表人物及研究的主要领域: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穆勒:劳动经济增长理论、国际分工理论;萨伊:供应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马尔萨斯、西斯蒙第:经济危机理论等.□宏观经济理论核心: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市场机制使劳动市场永远处于供求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市场会自动实现经济均衡;政府不应该干预任何市场和经济活动。
二、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准备时期☐时间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经济实践背景:开始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即市场不能自动均衡;经济波动明显,即经济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明显不一致,说明经济资源有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代表人物及研究的主要领域:瑞典学派: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的不一致将自动调整经济过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成为生产函数的自变量从而使生产具有周期性〕;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自由主义学派,又称伦敦学派:代表人物有爱德温·坎南、罗宾斯、哈耶克等;☐其宏观经济理论核心:工人大规模失业是因为工人对工资和工作条件要求太高所致;经济危机是因为资本投资过度引起;利息率的自动调整能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货币数量只影响一般物价水平而对经济增长没有作用;因此,不赞成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
三、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开展:☐时间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经济实践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经济增长下降30%,失业率高达25%,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凯恩斯理论产生时期和凯恩斯主义理论形成时期:A.凯恩斯理论产生: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称为“凯恩斯革命〞核心内容:经济危机和大量失业是由有效需求缺乏所致;有效需求缺乏是由于三大根本心理规律所致;政策选择:实行国家干预和调节;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以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理论的框架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平均消费倾向凯恩斯收入国民收流动偏好入和就利息率{〔货币需求数量〕业决定投资需求{货币供应数量理论预期收益资本边际效率重置本钱B.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形成:☐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的补充和开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希克斯—汉森提出“IS-LM〞模型,着重解决收入变动影响货币需求从而也决定利率,而利率又影响投资从而影响收入,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联系起来分析;b.汉森—萨缪尔森的“加速原理〞,阐述收入增加会通过消费影响投资,使引致投资增加,从而有利于国民收入增加;c.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在生产技术不变、资本-劳动比例不变条件下的经济增长问题;d.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劳动比例可变条件下的经济增长问题;e.各种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现期收入、绝对收入和实际收入为函数条件的;开展的消费理论包括: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f.罗宾逊等提出的开放型经济模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经济学的发展(1)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的问世为开端“看不见的手”:实质:利益激励;经济人特性;自主、分散决策;完备的产权制度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而去实现公众的最佳利益。
(2)古典经济学时代:以19世纪的萨伊、穆勒为代表萨伊在1803年出版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萨伊定律:即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的定律。
认为物品的生产同时也提供了物品的购买手段,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当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时,市场机制可以自动恢复到均衡,供给问题解决了,包括需求问题在内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都能够自动地得到解决。
(3)新古典经济时代: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歇尔为代表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供求力量决定价格的主观价值论。
认为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决定于市场上的供求力量。
市场上的理性行为是,作为需求的消费者在寻求效用的最大满足,作为供给的生产者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价格的变动则能使供求量调整到双方相等时的均衡状态,市场则因此能够得以出清,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安排。
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以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为标志凯恩斯革命: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有效需求:“看得见的手”: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凯恩斯时代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新古典综合时代):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罗宾逊夫人、希克斯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萨缪尔森1948年出版《经济学》,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结合起来: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
宏观经济学的历史
2011年6月15日10时49分
鞍山科技大学
6
三、工资—价格灵活变动性
居民户的储蓄比企业意愿投资要多,结果导致总支出减少。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随着需求下降,竞争性的商品生产者 将降低其价格以避免出现生产过剩。如果需求和价格下降, 依然有可能销售原来在高需求和高价格水平上抽销售的同 样数量的商品。因此,灵活变动的价格使得商品市场出清。 劳动力市场在灵活可变的工资率的情况下同样出清。他们 还认为,工资下降的比率会恰好等于价格下降比率。
2011年6月15日10时49分
鞍山科技大学
7
1.2 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 阶段。
ִ20世纪30年代凯恩期革命的出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 第一个阶段,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第二阶段是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恩斯 20 60 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时期。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 济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时期。
2011年6月15日10时49分
鞍山科技大学
11
三、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 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 实现充分就业。 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 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以 便使之更加 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因此,凯恩斯主义 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
2011年6月15日10时49分 鞍山科技大学 2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 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 置;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 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换言之,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期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20 世纪70年代至今)
关于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关于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一、宏观经济学源于何时“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这个术语,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于1933年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问题与推动问题》一文(伦敦,1933)中提出的;作为与“微观经济学”相对称的术语在教科书中被首先使用,则是在美国肯尼斯·博尔丁的《经济分析》一书中(纽约,1948)。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以1936年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出版为标志,这一点在西方经济学界是没有争议的,但对宏观经济学到底源于何时却有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看法认为,重商主义者最早研究了宏观经济问题,因为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考察了国民财富问题,并认为流通领域是国民财富产生和增加的源泉。
第二种看法认为,宏观经济学最早产生于重农学派,理由是法国重农经济学家魁奈分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把国民财富产生和增加的源泉从流通领域中转移到了生产领域中。
第三种看法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是宏观经济学的最早研究者,因为他们不仅从普遍的物质生产领域考察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增加,而且还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考察了宏观经济的运行。
这三种观点中,厉以宁教授(1986)认为,第一种观点是不恰当的。
尽管重商主义学说作为最早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确实考察了国民财富问题,但由于其研究对象仅停留在流通领域内,停留在对交换对象的观察上,因而它建立的不是一种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的理论体系,并没有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因而也就谈不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源头。
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一书中认为,第二种和第三种看法都是有道理的。
这是因为,如果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角度看,法国重农主义者在宏观经济学说史中的贡献不可忽视;如果从国民收入核算和国民财富增长的角度来看,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成就同样不可抹杀。
因此,可以认为法国重农主义者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都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和先驱,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是互相补充的,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源头。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学派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学派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规律。
自古至今,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体系和学派发展方面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其中的重要学派。
一、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宏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发展的起源,其核心思想主要源于18世纪的亚当·斯密和19世纪的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
他们认为,市场自由竞争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实现自我平衡。
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主要关注劳动分工、货币、经济增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运行规律的理论。
然而,随着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实践中逐渐不足以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的理论缺陷和内外部冲突。
于是,新的学派开始兴起,推动了宏观经济学向前发展。
二、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作为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使得古典理论的假设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缓解经济危机。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主张通过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使得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宏观经济学又迎来了新的理论派别——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试图修正凯恩斯主义的一些缺陷,强调市场的局部失灵和非理性行为在经济中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则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主张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
这一时期新发展起来的学派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多样性提供了新思路和解释框架,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四、供给学派和新兴学派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以后,供给学派和新兴学派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宏观经济学发展脉络
1. 萨伊定律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萨伊是18 世纪末和19 世纪初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
他认为,商品的买卖实际上只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在交换中,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了媒介作用;卖者得到了货币,马上又会购置商品,所以卖者同时就是买者,即供给者就是斋求者。
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不管产量如何增加,产品都不会过剩,至多只是暂时的积压,市场上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是相等的,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对萨伊定律的全面论证。
其根本观点是:由于价格机制是健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该模型主要内容包括:总产出等于总供给,总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工资的灵活变动使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从而使总产出量到达最大;利息率的灵活变动使投资与储蓄趋于一致;货币数量决定总需求,并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价格水平。
2.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开展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进行了带有革命性质的批判,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其标志是1936 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
凯恩斯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稀缺资源最优配置转移到怎样克服资源闲置问题上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运行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中;政府应采取积极干预经济政策,促使充分就业的实现。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理论。
从20 世纪40—50 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这些拓展主要表达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立的“IS-LM1 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说〞、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开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开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开展。
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济学的根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经济发展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方法
经济发展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方法在经济学领域,构建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经济发展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一、模型构建方法1. 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是对整个经济系统进行建模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包括国民经济账户和各种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构建宏观经济模型需要考虑经济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和内在机制,可以使用数量关系、方程组等数学方法来表示。
借助宏观经济模型,可以对经济体系的整体运行进行描述和预测。
2. 社会经济模型社会经济模型是对社会经济系统进行建模的方法。
它考虑了经济活动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等。
社会经济模型可以以统计数据为基础,使用统计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构建。
通过社会经济模型,可以分析经济发展对社会影响的深层机制和规律。
3. 区域经济模型区域经济模型是对特定地域经济系统进行建模的方法。
它考虑了地区内外部联系、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模型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等方法进行构建。
该模型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差距、产业升级等问题,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支持。
二、模型应用方法1. 政策评估经济发展模型可以用于评估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通过模型模拟和预测,可以对不同政策措施下的经济变化进行分析,并了解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通胀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这种应用方法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减少政策实施风险。
2. 经济预测经济发展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
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或面板数据模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现有经济变量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对企业和投资者进行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其把握市场机会和风险。
3. 政策设计经济发展模型可以用于设计经济政策。
通过设置不同的政策参数和变量条件,模型可以分析出最佳政策组合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促进就业、提升竞争力等。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原理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 培养宏观经济学研究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学派和代表性理论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构成要素- 总需求与总供给- 通货膨胀与失业3. 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 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增长模型和影响因素4. 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商业周期和景气度指标- 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的影响- 政府干预和经济波动5. 宏观经济的货币和金融市场-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利率和货币政策-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6.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供给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宏观经济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4. 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学术论文,提高研究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问题解答能力。
3. 学术论文:评估学生对特定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参考教材1. 高级宏观经济学,作者:XXX2. 宏观经济学原理,作者:XXX3. 宏观经济学导论,作者:XXX以上为《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萌芽时期1年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302017世纪中叶到世纪从论》发表之前,这一时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古典经济学又很多接触的经济学家诸如在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古典经济、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创始人配第思想的系统建立者亚当.斯密、、剑桥学新古典主义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他们在其研究领域及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些研究宏等,派的创始人马歇尔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观经济运行的思想观点和政策措施的建议,的具体理论。
但是,就其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这一范畴的术语革命尚未产生,更谈不上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甚至连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对象、目标等都没有明晰的认识,因而只能成为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创建和形成、完事时期2年代70201936这一时期是指从年凯恩斯的《通论》发表到世纪1之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通常又分为两个阶段。
从,即学的建立观恩凯斯革命与现代宏经济阶第一个段是年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实施各种做法,形成大量的宏观经济1929-1933,建立和形成最初年凯恩斯发表著名的《通论》学实践为发端,到1936 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的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标志着。
凯恩第二个阶段是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
斯理论形成后,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条件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
因此,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修汉森等人的新A.萨缪尔森、R.哈德、正和完善。
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包括两个古典综合派和以罗宾逊夫人、希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的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那部至今还十分畅销的《经.剑桥之争济学》教科书,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最初的对国家财富的探索,到对经济整体运行规律的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演进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中,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古典经济学专注于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而宏观经济学则从整体入手,探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宏观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复杂且多元。
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频发,如1929年的股市崩盘和随后的大萧条,这些事件促使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也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例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这一理论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其中,经济增长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失业研究如何将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到各个产业中去;通货膨胀研究如何保持物价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如何通过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手段来调控经济。
然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实践中,宏观经济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例如,如何准确预测经济走势、如何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等,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尽管如此,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和发展仍在持续。
在应对现实经济问题时,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建议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我们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理解经济的整体运行,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建议对于指导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减少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使经济学得到全面而深入的发展。
具体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时期。
凯恩斯革命被称为经济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第二阶段: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
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和新剑桥学派(罗宾逊、斯拉伐)的争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斯拉伐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被认为是经济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第三阶段: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
货币主义革命被认为是经济史上的第五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被认为是经济史上的第六次革命。
4.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分析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数学家发展了线性和非线性规划方法,为处理分工与专业化问题涉及的角点解提供了有力工具,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露出复兴的曙光
代表人物:扬小凯、黄有光、罗森(Rosen)贝克尔(Becker)、博兰(Borland)等
研究方法:超边际方法。
超边际分析与边际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解决“是”与“否”之间的选择,其抉决择值为“正值”或“零值”,是角点解;后者是在你选择的“是”中如何配置你的资源,是边际分析,是内点解。
例如专业的选择及该专业内各门课程时间的分配
主要贡献:复兴了古典经济学分工与专业化的核心思想;回答了新古典经济学不能回答的问题(市场、企业等经济组织制度为什么产生和存在;贸易为何会发生等);把经济学的所有分支学科纳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统一分析框架之内,使经济学更具解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