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年级下册_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
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课件、磁性按钮、随堂练习测试、点子图五、教学过程1.王老师听说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她就到书店去买书。
如果我们能帮助王老师解决她提出的问题,这些书就是给你们的奖励。
问题1.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学生列式计算,复习口算乘法)王老师看到小朋友这么棒,决定再买一些书奖励给你们。
问题2.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0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学生列式计算,复习一个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问题3.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学生列式,并尝试计算。
(教师发给学生点子图,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方法进行计算,鼓励计算的多样化。
)2.学生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3.教师带领学生比较不同的算法,找到计算书写简便的方法:竖式计算。
4.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讲评时用磁性按钮把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盖住。
提问: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表示2套书的本书。
)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乘数十位“1”的纸。
提问: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套书有多少本?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表示10套书的本书。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三年级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湖塘的大香林桂花节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
2、通过合作交流,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设计多种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这个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表达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能够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水准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局部知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很多学生都会利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
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从高位算起,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去纠正,这个问题能够留待以后学习进位乘法时再加以解决。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与教学反思
2.笔算乘法市实验一小陈思思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情景导入】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18×30 24×50 19×70 53×2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新课讲授】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2 笔算乘法(不进位) 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第3题。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2、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算理,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五.教具学具:实物投影仪,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同学们,会口算吗?来试试!看来大家做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已经很熟练了。
10X3= 12X10= 22X4= 31X20=(设计意图: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
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每套书有14本,买12套)问题是什么?(一共买了多少本?)怎样列示呢?(14×12)为什么要用乘法解决呢?(因为求的是12个14是多少。
)师解释:我们把一套书看作一个14,用点子图表示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两套书就是2个14,12套书就是12个14,所以用乘法)那这个算式你估计等于多少呢?怎样估的呢?(120,140,因为可以把12看作10,也可以把14看作10)那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4×12。
小组合作:请大家借助点子图分一分,你想分成几套和几套来算?分好后再转换成以前学过的知识算一算,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和算的。
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笔算乘法中的不进位方法2.掌握不进位方法的计算步骤3.能够独立完成题目教学准备1.乘法表2.笔、纸、橡皮教学内容知识点说明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大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又要学习另外一种计算方法——不进位计算方法。
所谓不进位,就是指乘法中没有向前进位的一种计算方法。
方法步骤以35 × 7为例:•第一步:将35分解成30和5,然后分别与7相乘,得到210和35。
•第二步:将上述结果相加,得到245。
不难看出,这种方法的计算步骤比大数乘法要简单明了,而且相对容易掌握。
下面通过例题进一步说明:例1用不进位法计算:28 × 9由于9比10小,所以在本题中是不需要进位的。
步骤如下:•第一步:将28分解成20和8,然后分别与9相乘,得到180和72。
•第二步:将上述结果相加,得到252。
答案为252。
例2用不进位法计算:55 × 4在本题中,需要进位一次,即将个位数5与4相乘得到20,进位后得到2,再将十位数5与4相乘得到20,最后将2与20相加得到22。
步骤如下:•第一步:将55分解成50和5,然后分别与4相乘,得到200和20。
•第二步:将上述结果相加,得到220。
答案为220。
练习题1.35 × 6 =2.47 × 8 =3.23 × 9 =4.56 × 7 =5.74 × 5 =教学反思不进位计算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更为简单易懂,能够使学生更快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讲解时,需要多举一些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
在课后作业上,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P46例1及“做一做”,教科书P47“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不同笔算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明白“部分积与某一乘数的数位对齐”的道理,从而灵活掌握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的笔算乘法,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法则。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的末位就要与那一位对齐。
这些知识为学习新课做铺垫,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顺利迁移,让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探究新知(一)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6例1。
师: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生: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一共买了多少本?让我们列式计算,并把自己想的方法用点子图表示。
师:这道题如何列式?你会计算吗?生:列式为14×12。
师:我们前面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的笔算,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二)借助点子图,解决问题。
师:你们可以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进行展示汇报。
师:同学们思维真活跃,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你们太棒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不但渗透了化归思想,而且通过交流想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也为后面竖式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应用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讲授新课:(1)教师出示例题:计算23 × 4。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解题关键。
(3)教师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示范计算过程。
(4)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评,交流计算方法。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2. 学生反思:本节课是否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计算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通用3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46笔算乘法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方法的多样化。
2、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3、通过比较方法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点子图、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为了奖励我们三年级爱读书的学生,王老师准备为大家购买《童话故事》书,这一套书有14本(出示课件2),老师想买2套,请问,一共买了多少本?算式是什么? 14×2=28(本)(板书:14×2=28)为什么用乘法?求2个14是多少?认真观察算式中的两个乘数这是我们学过的几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买10套呢?(出示课件3)14×10=140(本)(板书:14×10=140)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2、那么如果王老师要买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呢?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4)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1、从题中我们知道:每套书有14本,(课件出示5)这是14本《童话故事》书,这也就是1套书,2套书,3套书……12套书。
如果我们把每一本书看做一个圆点的话,就出现了眼前这样一幅点子图。
(课件出示6)这是1个14,、2个14、3个14……12个14.12套书一共多少本?12个14列成算式就是14×12,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将14×12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呢?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点子图。
我们一起来看温馨提示:(课件出示7:温馨提示)(1)先独立思考,你能不能想办法将14×12转化成14乘一位数或14乘整十数来计算?(2)用彩笔在点子图上先分一分,并圈画出来,再把算法在点子图右边写出来。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案)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案)教案一、教学亮点:本节课将会教授小学生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算术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计算技巧。
二、教学内容:1、乘法基本概念及一些基础知识;2、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学生应掌握乘法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2、学生将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探讨、练习等形式,逐步提高其算术能力、计算技巧和自信心。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数学问题或带图案的乘法表,让学生探究乘法及其基本概念。
2、引入谈话:通过对于乘法的基础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对乘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为笔算乘法做铺垫。
3、演示和讲解:通过教师向学生演示乘法的一系列操作过程,使学生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并为他们理解笔算乘法的方法提供帮助。
4、示范演练: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进行乘法的演练,即:笔算乘法(不进位)。
五、实践练习:1、教师提供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练习,如:32×12,24×16等。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乘法练习,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笔算乘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反馈及总结:1、让学生汇报和展示他们在练习过程中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和体会,加深其对乘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们对于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和评价,相互之间交流和沟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及理解。
七、家庭作业:1、在家中进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练习,熟记基本乘法口诀;2、分享你在学习笔算乘法(不进位)时的心得和感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小学生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算术能力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针对性的实践练习及反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法基本概念及方法。
本节课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而且更注重实践练习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
进位)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例1主题图、彩色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某1043某3012某4031某2017某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某7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某10=140(本)14某2=28(本)
140+28=168(本)或14某12=168(本)。
2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乘法,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乘法计算的法则,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来掌握这些法则。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计算,我设计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表和计算器。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计算的过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乘法计算的法则写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
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乘法计算的过程。
对于作业,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包括一些不进位的乘法计算题。
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乘法计算的法则。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这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关注和深入理解。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乘法计算的法则。
乘法计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有着特定的计算规则。
在笔算乘法中,我们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这个规则是乘法计算的基础,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不进位乘法是指在乘法计算中,乘积的每一位都不会超过10,也就是说,不会产生进位现象。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反思
4月份林贝贝老师要上公开课《笔算乘法(不进位)》,对于这类计算课,最重要的是讲清算理,而且要让学生会讲。
课中,林老师第一次试教的过程是这样的:14X2=28,14X10=140,省略各位的0,14写在十位上,也是不断让学生这样讲,学生还是有些疑惑怎么就个位的0省略了,怎么就变成14了,为什么要写到十位上?
:∕4zM
29十的斗
第二次试教说清楚了第一个因数分别去乘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积要写在哪一位:14乘个位的2等于28写在个位上,14乘十位的1等于14,表示14个十,写在十位上。
这样虽然说清楚了意思,但还是比较拖拉,不够简洁。
最后谢老师指出,数学语言已经要精练规范,应该这样讲:14乘2个一等于28个一,所以写在个位上;14乘1个十等于14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
瞬间我觉得茅塞顿开了,一直纠结的怎么说,其实只要把第二个因数的含义说清楚了,学生也就明白了第二个14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三年级下册数学-3.4.4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3.4.4 笔算乘法(不进位)课型新授单位主备人联系电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46页。
教学目标: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1.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笔算题。
指名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笔算,看谁算都有对又快。
(2)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目,你们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说说笔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2.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情境引入,探究算法1. (课件出示主题图)(1)认真观察,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
最佳解决方案个(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书)(2)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3)引出例题中的问题。
问题:一共买了多少本?2.开放探究,明确算理。
(1)独立思考:这道题该怎么列式呢?(指名汇报)(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12)(2)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就是买了12个14本书,也就是求12个14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4×12)(二)探究算法师:那么14×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这个结果呢?小组交流方法。
(1)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方法一把12套书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本,列式为14×4=56(本),再算3份一共有多少本,就是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式为56×3=168(本)。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46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的计算过程,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点子图、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20×20= 24×10= 40×50= 12×30=2、竖式计算14×2= 231×3=师: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老师去书店买了一些书(出示教材第46页课件),看看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让求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师:看到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板书14×12=)师:观察一下今天这个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明确:今天的这个算式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有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三、探究新知师:下面同学们来想想办法,看看用我们以前的知识能不能将这个算式求出结果。
看看怎么样计算才能化成我们容易的算式。
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发了一张点子图,可以辅助你们来计算。
看看怎样分能让我们更简便的计算出结果。
(教师巡视,估计此处学生能通过点子图能得出结果,如果学生做不出,提示学生讲点子图分成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课时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笔算题。
35×9= 48×8=58×4= 26×7=2.谈话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今天我们要学习更复杂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后出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一共买了多少本?分析后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喜欢的算法算出得数。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板书学生的算法。
4.组织学生对黑板上的算法进行讨论。
(1)计算结果是否正确?(2)计算过程是否合理?(3)哪种算法更简便实用?5.组织学生探究用竖式进行计算。
讨论:(1)两个因数怎样对齐?(2)从哪一位开始乘?(3)每次乘得的积写在什么位置?(4)最后怎样算出得数?6.展示学生竖式,组织学生交流计算过程。
7.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巩固应用,检验学习效果。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7页第1、2、3题。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所学的算法。
2.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板书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展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即要把一个乘数分解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并分别用这两个数与另一个乘数相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求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这种方法蕴含着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方法。
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外,还适当地进行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理解、算法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教学中我还注重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好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新课标(2023秋)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计算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三年级学生在学习笔算乘法(不进位)时的困惑和难点。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程度:在课堂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运算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刻,容易混淆进位与不进位乘法的概念。针对这一点,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乘法运算基本概念的解释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运算的规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不进位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进位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不进位乘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课后作业的布置: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我布置了相关的课后作业。但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掌握不扎实。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课后作业的辅导和检查,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
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
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
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
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
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
(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
(2)69是用哪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每排2个鸡蛋,共13排)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指名说一说。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
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
本节课
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