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古诗四首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诗,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他的诗以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见称。

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有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在艺术表现上,语言质朴,意境宏大,常以壮阔的景象来烘托自己的豪情壮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诗的创作背景建安十一年(206 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

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 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在田畴的指引下取得胜利。

在凯旋的途中,曹操经过曾是秦皇、汉武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于是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写进了这首《观沧海》。

3、诗歌译文与赏析•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运的很啊,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吧。

这首诗是乐府题材,最后两句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寄情于景,北伐归来的曹操面对北方已定的局面,虽已是秋天,但他看到的却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盎然生机,心中所想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观之景,正如曹操想要安定天下的雄心壮志。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观沧海》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问题解疑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句诗。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

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

七年级上册第4课《四首古诗》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第4课《四首古诗》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第4课《四首古诗》知识点整

这份文档旨在整理七年级上册第4课《四首古诗》的知识点。

以下为相关知识的概述:
诗歌介绍
- 诗歌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描绘事物的艺术表达形式。

- 诗歌常常采用特殊的格式和韵律来传达情感和理念。

古诗欣赏
课文中包含了四首古诗,它们分别是:
1. 《登鹳雀楼》——王之涣
2. 《望庐山瀑布》——李白
3. 《春晓》——孟浩然
4. 《静夜思》——李白
以下对每首古诗进行简要介绍:
《登鹳雀楼》
- 作者:王之涣
- 描述了作者站在高楼之上,远眺山河景色的情景。

- 通过对景物描写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
祝愿。

《望庐山瀑布》
- 作者:李白
- 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 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
的热爱。

《春晓》
- 作者:孟浩然
- 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好景象。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和希望的讴歌。

《静夜思》
- 作者:李白
- 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

- 通过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第4课《四首古诗》的知识点整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材解读古诗重点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材解读古诗重点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材解读古诗重点内容一、《观沧海》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观”,诗中描绘实景的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虚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句写出了岛上景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一句是配乐时加的,其中“歌以咏志”提示了诗歌抒情的特点。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从写景与表现精神品质两方面作些分析。

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写出大海包蕴万千的气势,描绘出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借景抒情,诗人以沧海自比,展示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5、这首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理想。

6、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想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这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8、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9、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渲染了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10、在这些山水景物描绘中,你感受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这是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诗中景物描写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其中与“左迁”相联系的意象是“杨花、子规”,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同情。

2、诗中的词语“过五溪”和“到夜郎西”,很好地说明了作者为王昌龄“愁”的原因。

3、诗人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作用是什么?点明季节、时令。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与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与解析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观沧海》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这为千古名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作者李白(701年-762年11月30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一、第一首《秋词》秋词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开篇就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说出了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秋日胜春朝”,使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充满生机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抛出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秋胜过春呢?先说了自己的看法,再作解释。

第三句体现了五言绝句中的第三句破局转折的结构性特点。

用一个场景感很强的画面来把诗歌的情感丰富度拉开。

诗人用特别典型有动感的具体事物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一只飞速上升的白鹤冲破云霄,这句就一个感觉,动感十足。

这幅画面可以是看做对“秋日胜春朝”的解释。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里的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描写里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凉的气息。

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白鹤一飞冲霄是“实”,自己的诗情得旷远是“虚”。

这样的两句把“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自然而然就得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

这首诗,读起来根本读不到悲凉的感受,体会到的是博大的胸怀和高昂激越的气概。

二、第二首《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四首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四首知识点

观沧海作家作品这是一首汉乐府诗,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诗题《观沧海》为后人所加。

曹操,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等。

体裁:古体诗中汉乐府诗。

表达方式:写景抒情诗。

诗歌精讲东临①碣石②,以观沧海。

译文: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远眺那苍茫的大海。

课下注释:①临:到达,登上。

②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炼字:“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引出下文登山所见;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临”“观”二字表现了诗人登山望海时的勃勃英姿。

作用: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引出下文诗人登山的所见所思。

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④。

译文:(海面)水波多么荡漾,山岛高高地耸立着。

课下注释:③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④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写法:◎动静结合。

“水波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写实手法。

描写大海的全景,渲染了大海苍茫浑然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文:碣石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各种草长得很茂盛。

海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写法:◎动静结合。

“树木”“百草”是静态,“秋风”“洪波”是动态,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写实手法。

分别描写山岛景色和大海景色。

炼字:“涌”本指“翻涌”,诗中生动描绘出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形态,而且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画面:秋风阵阵,呼呼作响,惹得大海涌起汹涌的波涛。

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描述画面:太阳和月亮每天升起又落下,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

课下注释:⑤星汉:银河。

课内古诗文01:《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课内古诗文01:《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第一讲古代诗歌四首一、考点诗歌思想内容二、知识点讲一、《观沧海》(东汉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诗词鉴赏(1)题目:“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内容: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3、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2.诗歌鉴赏(1)作者表达情感: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包括四首古诗,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停留在北固山下看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游记诗。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散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这四首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心情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诗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大全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整理

七上《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整理《观沧海》【诗歌】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字词解释1、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3、星汉:银河。

4、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5、至:到达极点。

6、何:多么。

7、若:好像。

8、临:到达,登上。

二、诗人简介曹操,东汉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三、诗句默写1、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

”《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四、问题探究1、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答:“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2、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显示了什么?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全是实景,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3、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全是写虚景,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

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罗万象的气势,表达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七年级语文四首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四首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四首古诗知识点作为中华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古诗词一直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

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四首古诗《登高》、《悯农》、《静夜思》、《将进酒》都是必学素材,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首古诗的核心知识点。

一、《登高》《登高》是唐代杜甫的诗作,诗中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和社会进步的理想抱负。

下面是该诗中的核心知识点:1.韵律和格律:诗的韵律是“押韵”,每两句韵尾的音要相同。

《登高》的韵律是“平仄押韵”。

格律是指诗的韵脚、格律要求各个部分间的平仄、押韵等。

《登高》的格律是“正二仄”、“平声韵”。

2.运用修辞手法:杜甫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表达了对未来的热切期望和对自己的鞭策。

3.反衬手法:在对景描写中使用反衬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的形象和内涵。

例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衬托,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抱负。

二,《悯农》《悯农》是唐代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展示了诗人对农民的怀念之情,关注农村现实,反映了唐代的农民生活状态。

下面是该诗中的核心知识点:1.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白居易通过对农村生活的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农民的深情厚谊和自己的社会责任。

2.反映社会现实:唐代农民的生活困难,充满痛苦,白居易在诗中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进而引起社会对农民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3.表达民生思想: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深情地歌颂了农民创造的财富和对社会的贡献,更深刻地表达了对民生思想的关注。

三,《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闲坐一夜的思想和情感,描写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

下面是该诗中的核心知识点:1.体裁和形式:《静夜思》为五言古诗,由三个短句组成,行数少、思想丰满,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2.意境营造:诗人通过对描写中的物象的细致、灵活和巧妙的运用,创造出了荒夜中宁静而柔美的意境。

3.形象描写:李白运用了生动的形象描写手法,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使得诗意得以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来。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四首》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四首》知识点归纳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文学常识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④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

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⑤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先秦散文、明清小说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炫彩夺目的代表。

⑥律诗的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翻译与理解《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②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四首诗》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四首诗》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四首诗》知识点
归纳
该课内容主要涉及古代四首诗的研究和理解。

以下是该课的知识点归纳:
古代四首诗介绍
- 该课研究了四首古代诗歌,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望月怀远》和《春晓》。

- 这些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和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静夜思》
-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 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思念之情。

《登鹳雀楼》
-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 诗中描写了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壮志豪情。

《望月怀远》
-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诗。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思念和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晓》
-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

- 诗中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四首诗》的知识点归纳。

这些诗歌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诗人的创作风格。

七年级古诗歌四首知识点

七年级古诗歌四首知识点

七年级古诗歌四首知识点古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七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欣赏一些古诗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首七年级常见的古诗歌,以及它们所包含的知识点。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桑田、人事如梦的变幻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宏大的感叹和思考。

此诗知识点:1. 比喻手法:诗中王之涣用“沧海桑田”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2. 蕴含了道家文化思想:此诗中涉及到“天地”“阴阳”等道家文化中的概念,以此来探讨人生意义。

二、《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豪迈激昂、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不甘平凡、追求辉煌的情感。

此诗知识点:1. 对仗技巧:此诗通过押韵、对仗等技巧,使整篇诗歌音调优美、押韵和谐。

2. 豪迈激昂的情感:此诗表现了李白不甘平凡、追求辉煌的情感,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三、《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也是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常见的一首诗歌。

此诗极简短而情感深厚,表达了李白在深夜思念故乡的情感。

此诗知识点:1. 形象比喻:诗中李白借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深夜中月光的美丽和故乡的寒冷。

2. 情感表达: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追忆,以及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通过寻找隐者的过程,深刻描绘了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等哲理主题。

此诗知识点:1. 寓意深刻的比喻:此诗通过“桑间露”等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多舛的看法。

2. 表现出隐士思想:作品通过诗中人物的行动,深刻反映了隐士思想,包含对官场腐败、世态炎凉的批判。

总结:以上是四首七年级语文中较为常见的古诗歌。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歌,能够领略到诗歌的美妙,悟出其包含的各种哲理,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主旨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主旨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主旨1. 《观沧海》的主旨呀,那就是曹操对大自然壮丽景象的赞美呀!就好像你看到了超级美丽的风景,哇,那心情,不就跟曹操写这首诗时一样激动嘛!比如你站在山顶看到那辽阔的大地和无边的天空,是不是也会豪情万丈呀?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主旨是李白对朋友的牵挂呀!这就像你好朋友去了远方,你心里那份惦记,着急想知道他好不好。

就像你最好的伙伴转学走了,你是不是也会常常想起他呀?3. 《次北固山下》的主旨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呀!这就好比你离开家很久了,特别想回去,想家里的一切。

你想想,如果你在外地待久了,是不是也会超级想家呀?4. 《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啊,满满的都是游子的哀愁呀!就好像你一个人在外面闯荡,遇到很多困难和孤独,心里那种难受劲儿。

你有没有过那种在陌生地方感到无助的时候呀?5. 《观沧海》告诉我们要心怀广阔呀,就像大海一样包容万物,我们也要有那样的胸怀呢!你看大海多厉害,我们也要向它学习呀,难道不是吗?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让我们知道友情的珍贵呀,要好好珍惜朋友哦!朋友遇到困难了,我们要像李白一样关心呀,对不对?7. 《次北固山下》提醒我们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呀,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家呀!家就是那个永远等你回去的地方呀,是不是特别重要?8. 《天净沙·秋思》让我们体会到漂泊的不易呀,所以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呀!想想那些在外流浪的人,我们多幸福呀,可不能浪费呀!9. 《观沧海》不只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气魄呀,我们也要有那种大气魄呀!难道你不想像曹操一样有气势吗?10. 《天净沙·秋思》里的哀愁我们可不能有太多呀,要乐观积极面对生活呀!生活这么美好,我们要开心过每一天呀,可别学那游子整天哀愁哦!我觉得呀,这些古诗都很有意义,能让我们学到好多东西呢!。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四首《观沧海》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衍生注释:1. “碣石”:山名,在现在河北昌黎。

2.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3.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高起。

峙,挺立。

4.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二、赏析:这首诗是曹操的经典之作。

诗人登上碣石山,看到那浩渺无垠的大海。

先写大海的水波荡漾,山岛高高耸立,接着描绘岛上树木茂盛,百草丰美,然后秋风一起,大海涌起汹涌的波涛,景象非常壮观。

而最妙的是后面几句,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感觉日月星辰的运行仿佛都在这大海之中,这可真是把大海的雄伟壮阔写绝了。

诗人以大海自比,体现出他那广阔的胸襟和想要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

三、作者介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的一生南征北战,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非凡的成就。

在文学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慷慨悲凉,气魄雄伟,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运用片段:我和小伙伴们去海边旅行,站在沙滩上,望着那茫茫无际的大海,我不禁想起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大海是如此的广阔,就像曹操笔下那包容日月星辰的沧海一样,我的内心也变得开阔起来,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这大海给卷走了。

我跟小伙伴说:“看这大海,是不是感觉自己特别渺小?曹操看到的海也是这样,他能写出那么大气的诗,咱们现在站在这儿,是不是也该有点大志向呢?”小伙伴说:“是啊,这海可真给人力量。

”我想,这就是曹操这首诗的魅力吧,能让看到大海的人都心生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衍生注释:1. “左迁”: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2.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怀化。

七年级上册语文75页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75页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75页古诗四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诗句解析。

- 第一句“独坐幽篁里”,诗人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呢。

你想啊,竹林那可是很清幽的地方,一个人坐在里面,多有那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感觉。

“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这就像给自己找了个超级安静的小天地。

- 接着“弹琴复长啸”,他在竹林里不仅弹琴,还长啸。

这弹琴是很文雅的事儿,长啸呢,就有点像放开嗓子大喊,不过在这深山竹林里,可没人管他,他想怎么抒发自己的情绪就怎么抒发。

- “深林人不知”,这竹林太深了,根本没人知道他在这里。

他就像是和外界隔绝了一样,就自己在这个小世界里。

- 最后“明月来相照”,这时候月亮出来了,好像月亮是他的好朋友一样,来陪伴他。

月亮的光照在他身上,整个画面就变得特别有意境,那种孤独又不孤独的感觉就出来了。

2. 整体赏析。

- 这首诗很短小精悍,但是却把那种隐居生活中的闲适、孤独又自得其乐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维很擅长写这种山水田园诗,他就像一个画家,用简单的几句诗就画出了一幅月下竹林中一人弹琴长啸的画面。

而且从诗里能感觉到他很享受这种独处的时光,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诗句解析。

- “谁家玉笛暗飞声”,大晚上的,不知道是谁家的笛子偷偷地发出声音。

这个“暗”字用得很妙啊,就好像这笛声是悄悄地钻进人们耳朵里的,有点神秘的感觉。

- “散入春风满洛城”,这笛声随着春风飘散,整个洛阳城都能听到呢。

你想啊,春风就像一个小邮差,把这笛声送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这画面感多强。

- “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一句就很直白了,听到这样的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呢?李白自己是个游子,在洛阳城听到这样的曲子,肯定思乡之情就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了。

2. 整体赏析。

- 李白这首诗很巧妙,他从听到的笛声入手,先描写笛声的神秘和传播之广,然后通过这笛声的曲调引出思乡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 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 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 “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 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 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唐人 以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 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 言律诗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 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 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 然的理趣。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 思愁绪。
悟读
❖ 1.“潮平两岸阔,风正(顺)一帆悬”写了 一幅怎样的景象?
❖ 2.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 理解。
❖ 3.试品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 “入”字的妙处。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 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 “客路”呢?
学习目标
❖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 并默写四首诗歌。
❖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
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观沧海》
——曹 操
曹操简介
曹操(公元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 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政 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品读与欣赏
观沧海
曹操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s瑟è,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一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
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 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 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 民的苦难生活。
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 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 统一了北方。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 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了。“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 风,帆才能“悬”。写景极为传神。
点击中考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 “观”字领全篇。
❖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 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 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 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 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 看出。
诗意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 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潮水上 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 进的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 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 年未尽时已至。我的家信该怎样 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 洛阳。
细读
❖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 样的关系?
❖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 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 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 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 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 “江春”一语作铺垫。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 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 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 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 怀?
❖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 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 诗人博大的胸怀。
明诗悟理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 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 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 远大抱负。
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字不 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 代诗人。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 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 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 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
【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 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 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 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 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 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 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 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 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 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 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 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 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 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 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初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