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

部分 研 究 成 果 已 在 生 产 上 推 广 应 用 。 该 所将 继 续 坚 持 自主 创 新 为 主 , 学 习 吸 收 国 外 先 进 技 术 , 为 广 西 蔗
一一 糖产业 可 持续发展 做 出新 贡献 。 。
,
。
,
u
.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西壮族 自治 区 甘 蔗 研 究鹿
占 ∞的 仪 鲜浔
地 多 实 器 癌溉
加平 验 有 毛 嘲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隔
一一~一一一一一 引嘲糍删蝴心川捌矗晡徘滩觖澌耥瓢椭煳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枞郧乱鞘蚣㈡㈣绷御谳
一~~一一~一 眠 目前 , 该 所 正 在 研 究 的 新 技 术 甘 蔗 分 子 标 记 、 转 基 因 、 甘 蔗 生 物 固 氨技 术 、 能 源 甘 蔗 品 种创 制 , 利
广西南宁蔗区2023年糖料蔗生产情况调查分析

广西南宁蔗区2023年糖料蔗生产情况调查分析黄青1,吴延勇2,吴建明2,李梅霞3,邓宇驰2,周忠凤2,黄杏2,赖振光2*(1.龙州县农业机械技工学校,广西崇左532400;2.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3.龙州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广西崇左532400)摘要:为全面了解2023年广西南宁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蔗区的甘蔗种植面积、植期、品种结构、总体苗情等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与2022年相比,2023年南宁蔗区甘蔗种植面积(12.01万hm 2)稳中有升;总体苗情稍差,株高偏矮,但苗数增加;枯心苗率稍高,尤其是宿根蔗螟害严重,黑穗病发生率降低;大部分蔗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机械化收获水平低,甘蔗生产成本高;但在后期加强病虫害管理、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甘蔗生产形势可观。
建议继续加强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进一步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
关键词:南宁蔗区;糖料蔗;苗情;良种;机械化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820X (2023)05-0005-04收稿日期:2023-08-01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甘蔗创新团队建设项目(nycytxgxcxtd-2021-03);广西农业科学院稳定资助科研团队项目(桂农科2021YT001,桂农科2021YT012);广西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项目(NCZ202301);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桂农科2023YM51)通讯作者:赖振光(1976-),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蔗栽培研究工作,E-mail :****************第一作者:黄青(1989-),女,主要从事甘蔗栽培研究工作,E-mail :***********************0引言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产蔗量及产糖量均居全国第一位[1-3]。
广西糖业的发展和优势

我国蔗糖业发展潜力从我国甘蔗生产和其他农产品的竞争力比较来看,1991—1997年甘蔗的比较优势度稳定在0.84—0.91之间,比其他农产品生产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同时资源配置效率有所上升,生产的社会净效益从1991年的0.34元/公斤增加到1997年的0.86元/公斤。
从有效保护率看,中国农产品的有效保护率1993年得到普遍提高,到1997年多数处于正保护状态,但甘蔗仍处于负保护,有效保护率一般为-71%—-88%,意味着甘蔗的潜在国际竞争力将随着有效保护的提高而增强,甘蔗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我国甘蔗生产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应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制糖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减员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可望使我国在2010年甘蔗单产达到每公顷75吨以上,产糖率达到13.3—14.0%,吨糖耗蔗量下降到7.5吨,则保持现有栽培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年产蔗糖可达1034万吨,加上甜菜糖150—170万吨,则可满足国内需求。
我国原料蔗收购费用占吨糖成本的70%以上,每吨甘蔗的农业成本为140至150元(包括蔗种、种植、肥料、砍蔗人工费等),每吨甜菜的农业成本为元。
如果甘蔗单产能够提高到75吨/公顷,每吨蔗的农业成本可以降到117至125元,农民承受甘蔗降价的能力将大大增强,甘蔗收购价格可以降至每吨150元左右,食糖含税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吨2500—2600元,则通过发展国内生产替代进口的可能性增大,我国食糖供求的回旋空间就更大。
所以从动态看,我国糖业正处于一个复苏和即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糖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我国糖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与传统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我国蔗糖业发展策略(一)加强甘蔗优势区域规划和建设优势产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糖业结构和优化糖料生产布局,改善生产条件,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加快良种培育和技术引进步伐,提高糖料种植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配套保障职能,利用WTO的有利规则,增强我国食糖的竞争力。
广西甘蔗调查研究报告

广西甘蔗调查研究报告广西是中国主要的甘蔗产区之一,甘蔗种植及加工产业在该地区占据重要地位。
为进一步了解广西甘蔗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查研究旨在对广西甘蔗进行调查,并撰写一份报告。
本报告将从甘蔗的种植情况、加工产业情况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甘蔗的种植情况广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甘蔗的生长,因此甘蔗种植在广西非常普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20年达到了120万亩。
同时,该地区的甘蔗产量也在逐年增长,达到了3000万吨左右。
可以看出,广西甘蔗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
二、甘蔗加工产业情况广西的甘蔗加工产业非常发达,主要包括糖厂和酒厂两大部分。
糖厂主要生产红糖、白砂糖等各种糖制品,酒厂则主要生产甘蔗酒等酒类产品。
糖厂和酒厂在整个甘蔗加工产业链中起到关键作用,对提高甘蔗的附加值和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甘蔗产业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绿色食品和生物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广西的甘蔗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仍然存在增长空间,可以通过种植技术的提升和品种改良来进一步提高产量。
其次,广西的甘蔗加工产业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增加附加值。
例如,可以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甘蔗制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此外,甘蔗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通过将甘蔗转化为生物能源,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的甘蔗产业目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该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推动绿色、可持续的甘蔗种植和加工发展。
同时,企业可以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广西的甘蔗产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甘蔗的调研报告

甘蔗的调研报告甘蔗的调研报告总结: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甘蔗进行,通过对甘蔗的生长环境、栽培技术、利用价值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调研发现,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加工和销售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潜力。
同时,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文献的查阅,我们也了解到甘蔗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然而,在实际生产和销售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等多方面合作,共同努力解决。
一、甘蔗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甘蔗是一种亚热带和热带作物,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对光照要求较高。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
甘蔗根系开发比较好,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对于贫瘠的土壤和酸性土壤的适应性较差。
二、甘蔗的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和准备:甘蔗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翻耕和杂草清除。
2. 育苗: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甘蔗种蔗进行育苗,常用的育苗方法有催芽、插条和分藤等。
3. 施肥和浇水:甘蔗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施肥时可选用有机肥和化学肥结合的方式。
水分管理上,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
4. 病虫害防治:甘蔗常见的病虫害有红蜘蛛、甘蔗象甲等,可采取化学药物喷洒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
三、甘蔗的利用价值1. 食品加工:甘蔗汁可以直接饮用,也可用于制作糖蜜、甜酒等甜品。
甘蔗还可提取糖蜜,制作白糖和红糖等食品。
2. 酿酒工业:甘蔗汁可用于酿造甜酒、甘蔗酒和酒精等。
3. 能源开发:甘蔗可提取乙醇燃料,具有广阔的生物能源开发潜力。
4. 医药保健:甘蔗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补气、益精等保健功效。
四、甘蔗的市场前景甘蔗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生物能源的需求增加,甘蔗的利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国之一,也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先进的加工技术,有望成为甘蔗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五、问题与建议虽然甘蔗在市场前景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生产和销售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广西金光农场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t hoo yw t hg rdci n i gr cnt co f dm gi l r e nt t ebs. e n lg i i pou t na dhg s a, o s ut no e ar ut edmo sai ae c h h o h u r i mo c u r v
( 广 西 农 垦 国 有 金 光 农 场 广西 南宁 5 0 4 : 1 3 0 2
2 广西农 业科 学 院甘 蔗研 究所
摘 要
广 西 南宁
50 0 ) 3 0 7
概 述 广 西 农 垦 国有 金 光 农 场 甘 蔗 生产 发 展 的 现 状 ,根 据 生 产 中存 在 的甘 蔗 品 种单 一 、抗 旱 排 涝 设 施 不
Ke r s s g ra y wo d u a c ne ; sa so d ty d veo m e tt fi usr e lp nt; s g e to ; s a e u n u g sin r t tg y
广西 农 垦 国有 金 光农 场 座 落 在 广 西 南 宁 市 西 郊 .属 华 南 区亚 热 带 气 候 .年 平 均 气 温 2 2℃ ,年 均 降 雨 量 114m ,农 业 生 产条 件 优 越 。5 来 农 9 m 6a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

产}” 和 “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甘 蔗 研 究 中 心 ” 3 个 国 家 级 甘 蔗 研 究 及 检 测 机 构 均 设 在 该 所 :
该 所 占地 7 0 0 多 亩 在 , 职 职 T 1 3 4 人 , 其 中 专 业 技 术 人 员7 1 人 , 高 级 职 称 2 4 人 , 中 级 职 称 3 0 人 筑面 积 3 0 0 0 多平 方 米 的 科 研 综 合 楼 , 设 有 甘 蔗 育 种 、 栽 培 、 植 保 、 农 艺 、 生 物 技 术 等8 个 研 究 室 投入 使 用 的 实 验 室 有 分 子 生 物 学 、 基 因 工 程 、 生 理 生 态 、 病 虫检 测 、 制 品 检测 、 农 艺 及 解 剖 2 室。 配 置仪器有 : 梯度P C R 扩增仪 、 基 因枪 、 D NA 遗传分析 仪 、 石 墨 炉原 子 吸 收分 光光度仪 、 发等2 0 0 多 台 套 , 价 值 1 0 0 0 多 万 元 , 可 满 足 开 展 甘 蔗 遗 传 育 种 、 栽 培 、 生 理 、 植 保 、 土 壤 肥 料 、
西 壮 族 自治 区 甘 蔗 研 乡
■ _
.
西 壮 族 自治 区 甘 蔗 研 究 所 成 立 于 1 9 5 6 年 , 位 于 广 西 南 宁 市 西 郊 : 该 所 是 一
个 以新 品种嗣
_
术创新、 成果转化和示 范推广为主 要研 究方 向 , 担 负着广西 蔗糖产业 可持续发展科技局
,
务 。 学科齐全 , 仪器 精 良 , 技 术 水平 先进 , 创新 能 力 强 , 成果 丰硕 , 国外知 名 国 内一 渭
等学 科 前 沿 领 域 研 究 的设 备 需 广 西 区 政 府 命 名 的 “ 科 技 创 新 金 源 单 位 ” , “ 广 西 甘 蔗 分 子 遗 传 与 品 种 改 目
广西甘蔗糖业产业创新平台组织体系构建研究

Gu n x rc l r lS i n e ag i Ag i u t a c e c s u
广 西甘蔗糖业产业创新平台组织体系构建研究
罩泽林 ,陆宇明 ,韦昌联 ,韦志扬 ,梁弋夫
( 1广 西农 业科 学 院 ,南 宁 5 00 ;2广 西 大 学 , 南 宁 30 7 50 0 ) 30 5
Q NZ —i L u mn WE hn—i WE h-a g,LA GY —_ I e l , U Y — ig, I agl n, I iyn 。 I N if n C a Z u
( G agi cdm f gl l rl cecsN n ig 30 7 C i ; unx U i r t N n i 30 5 C ia 1 u nx A ae yo r ut a Sine, ann 0 0 , hn 2G agi nv sy ann 5 0 0 , hn) A c u 5 a e i, g
摘要 : 文章介绍 了创新平 台的概念 , 根据广西 的现有资源 、 并 科技发展情况 和对产业创新平 台的要求 , 提出了广 西甘蔗糖业产业创新平 台模型 的总体结构框架 , 指出广西甘蔗糖业产业创新平 台构建拟 由技术创新平 台、 成果转 化 平 台、 创新服务平 台等3 个子平台构成 , 并详细介绍了这3 个子平 台构建的具体内容 , 旨在为实施建设广西甘蔗糖业产
创 新是 现 代经 济 发 展 的原 动力 , 而产业 创 新 已 成 为 当今世 界 各 国迎 接竞 争 、 向 经济 全球 化 的必 迈
广 西 甘 蔗糖 业 产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目录摘要 (4)引言 (5)1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5)1.1种蔗效益相对较低,种植面积持续减少 (6)1.2单产和价格均有所提高 (7)1.3双高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8)2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2.1蔗地水利条件较差,影响生产能力提升 (8)2.2蔗品种单一并种性严重退化,良种更新换代慢、推广困难 (8)2.3甘蔗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稳定 (9)2.4机械化程度低 (10)2.5缺乏关税保护 (10)2.6劳动力成本上升 (10)3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1)3.1统一规划种植,建立双高基地,实施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 (11)3.2培育推广优良甘蔗品种 (11)3.3合理调控甘蔗收购价格,保障蔗农收益,稳定甘蔗产量 (12)参考文献: (12)摘要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
目前,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甘蔗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广西财政税收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甘蔗产业的稳健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促进广西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广西甘蔗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凸显新的问题,制约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引言我国是世界三大蔗糖生产国之一。
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种植在云南,广西和广东几个省区。
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
广西甘蔗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对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对广西的社会经济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所以,对甘蔗产业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论述了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部分则是针对目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
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广西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使得广西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甘蔗种植基地。
2016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1385万亩,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59.7%。
随着新一轮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划要求,广西目前正在抓住机遇,集中优势区域发展甘蔗种植。
广西作为甘蔗主产区将迎来新的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是未来甘蔗产业发展的趋势。
广西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左、南宁、来宾、柳州四大产区,四大产区甘蔗产量占广西总产量的70%左右。
根据广西统计局统计,2016年广西直接种蔗农民超过850万人,涉及蔗农2000万人,甘蔗种植面积1500万亩。
2015-2016年榨季,全区产蔗糖90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2.7%。
表1-1 2000-2015年广西蔗糖产量占全国比重的发展趋势数据来源:中国和广西统计年鉴整理1.1种蔗效益相对较低,种植面积持续减少据广西统计局统计广西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甘蔗种植面积减少。
其中南宁、柳州、崇左及来宾作为广西的四大甘蔗主产区,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南宁甘蔗种植面积减少最多,减幅达20%左右。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甘蔗收购价格偏低、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是甘蔗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
随着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土地流转加快等因素影响,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不断上升,农民种蔗相对其它经济作物的比较收益已无明显优势,农民种蔗积极性不断受挫,从广西各地情况看,近年来桑蔗争地,甘蔗地改种速生桉、柑桔、木薯等情况在逐年增加,导致甘蔗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
图1-1广西甘蔗和其他农作物种植效益比较(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如图1-1所示,目前甘蔗的经济效益明显低下,在水稻、玉米、花生、红薯、马铃薯、木薯等作物中甘蔗利润是最低的,而所需成本最大,利润仅为3 375元/hm2,严重影响蔗农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改种其他作物的意向。
1.2单产和价格均有所提高2016年广西甘蔗亩均产量为5216.62公斤,比2015年增加355.14公斤,增幅7.31%。
甘蔗产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由于甘蔗生长早期没有受到霜冻天气影响,蔗苗出芽率较高,且中后期雨水充沛且均衡,阳光适宜,为甘蔗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是近年来各地政府及糖厂为稳定甘蔗产量,提高蔗农种蔗收入,积极引导农户种植高产优质加价品种甘蔗,同时通过大力推进“双高”基地建设等措施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目前广西各地蔗农种植的甘蔗淘汰品种逐年减少,而种植高糖高产如桂糖29、桂柳1号等品种正逐年增加,新品种种植比例提高拉动了甘蔗单产的提高。
三是2016年广西甘蔗收购价格比上年有所提高,普通甘蔗首付收购价格为440元/吨,各地自行上下浮10元,优良品种加价30元/吨。
同时由于2016年蔗农种植桂糖29、桂柳1号及粤糖93等优质加价品种增多,收购均价比上榨季有所提高,2016年亩均甘蔗入厂价格达452.00元/吨,比上年增加48.20元/吨,增幅11.94%。
在量价齐涨情况下,亩均甘蔗产值为2382.98元,比上榨季增加394.42元,增幅19.83%。
1.3双高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印发的《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广西规划用5年时间重点打造500万亩高糖、高产“双高”糖料蔗基地,用规模化经营和全程机械化破解甘蔗产业困局。
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累计建设发展面积250多万亩,基本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和良种化。
广西甘蔗亩产和蔗糖分都有较大幅度提高,2015-2016年榨季已实施的“双高”糖基地平均亩产达到7.165吨、平均含糖量达到14.25%。
农民收入比其他甘蔗地每亩增加1430元。
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示了“双高”基地建设的优势。
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呈现了稳中向好、蔗农幸福指数持续升高、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2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蔗地水利条件较差,影响生产能力提升广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曾做过调研,全区80%糖料蔗集中种植在桂中旱片、左江旱片等干旱贫瘠的坡地上,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干旱是影响甘蔗生产的头号因素,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连年干旱严重制约着甘蔗生产能力的提高,糖料总产的增加只能以扩大面积为主。
虽然近年来,通过糖料基地建设,使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广西有灌溉条件的甘蔗面积依然很低。
百色市右江区糖办主任说,区内甘蔗绝大部分都种在坡地上,由于缺乏水利设施,农民种下去之后基本就不管了,一旦受旱全军覆没。
每年的5、6、7月份是甘蔗最好的生长季节,也是容易遭受旱灾影响的时候。
2011年因为干旱影响,来宾等地受灾严重,产量近乎减半。
2.2蔗品种单一并种性严重退化,良种更新换代慢、推广困难新台糖系列品种在桂西南地区已有10多年种植历史,占区域甘蔗种植面积90%以上,受到病原物的反复侵染,存在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病害,甘蔗节间缩短,蔗茎变小等问题突出。
其次,农民的种植栽培水平不高,粗放管理,广种薄收。
2.3甘蔗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稳定广西甘蔗价格存在价格波动,市场不稳定的问题。
一方面因素是目前种植较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容易导致需求和供给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储备机制不完善构成糖价稳定的潜在威胁。
蔗农、制糖企业都希望食糖价格不要大涨大跌,而稳定价格要借助政府部门的储备调控机制。
据区农业部门反映,目前国家及地方食糖储备政策有两个问题:一是食糖收储年年做计划,存在随意性,没有形成稳定的机制,不利于引导市场预期;二是收储价格与生产实际挂钩不够紧密,在市场不景气时定价太低、任由价格下跌,挫伤农民积极性。
表2-1 2010-2017年各榨季广西甘蔗收购价格2010-2017年各榨季广西甘蔗收购价格(单位:元/吨)榨季2010-2011榨季2011-2012榨季2012-2013榨季2013-2014榨季2014-2015榨季2015-2016榨季2016-2017榨季价格350 500 475 440 400 440 480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图2-1 2010-2017年各榨季广西甘蔗收购价格变动趋势(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由表2-1和图2-1可以看到,2010-2017年间,甘蔗价格先是较大幅度上升,然后又持续下降,到2015年开始又有所回升,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2.4机械化程度低在技术和成本上,广西制糖企业的设备、技术等与国外先进制糖企业相比没有优势。
虽然近年来广西糖厂的单产等指标有所提高,但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基本都还是10多年前的老样子。
而国外一些设备先进的糖厂,都已经配备了成熟的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在自动化高的糖厂,一条生产线只需要10多名工人,而国内设备老旧的糖厂往往需要上百人,成本和产糖质量因此都没有竞争力。
2.5缺乏关税保护蔗糖生产则主要集中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甘蔗主产国,巴西、印度、中国、泰国、澳大利亚、美国、哥伦比亚、巴基斯坦、古巴等10多个国家,产量约占世界蔗糖产量的90%左右,其中巴西、印度、中国是世界3大蔗糖生产国。
近年来,巴西,印度甘蔗产业发展较快,我国蔗糖产业受国际市场冲击也较大。
在关税上,我国是WTO各国食糖进口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WTO成员国食糖进口关税平均为97%,而我国仅为15%,低于巴西的36%,印度的110%和美国的86%。
广西蔗糖生产成本为3306元/吨,是巴西的1.6倍,印度的1.1倍,澳大利亚的2倍。
由于缺乏关税保护和技术成本优势,在国际食糖贸易中,我国蔗糖产业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2.6劳动力成本上升在劳动力上,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蔗农老龄化比较严重,榨季雇人砍甘蔗已成为普遍现象。
据广西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收割环节的成本占整个甘蔗原料生产成本的40%以上,已成为制约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3.1统一规划种植,建立双高基地,实施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目前,广西甘蔗种植地区存在种植面积分散,小块种植,品种繁多杂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