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介绍

合集下载

关于广西的甘蔗育种

关于广西的甘蔗育种

关于广西的甘蔗育种李杨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07)文章编号:2095-820X (2019)03-072019年6月第3期(总第106期)广西糖业GUANGXI SUGAR INDUSTRYNO.3,Jun.2019收稿日期:2019-06-14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项目(桂科AD1719510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甘蔗创新团队项目(gjnytxgx-cxtd-03-01);广西农业科学院团队项目(2015YT02)。

作者简介:李杨瑞(1957—),教授,主要从事甘蔗育种、栽培和生物技术研究;E-mail:liyr@gxaas.net。

摘要:广西的蔗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60%以上,甘蔗品种选育是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广西的甘蔗育种曾有辉煌历史,近年也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育甘蔗良种已在生产上占主导,取代了已推广近20年的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

广西甘蔗育种的目标,既要考虑目前以手工收获为主,选育蔗农喜欢的大茎易脱叶高产高糖甘蔗良种,又要着眼于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和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选育中茎直立抗倒、高产高糖、脱叶性好、抗逆性和宿根性强的适合机械化的优良甘蔗新品种。

要加强引进国内外甘蔗品种和种质资源,加强广西割手密、斑茅和河八王与甘蔗品种的杂交与回交选育,加强甘蔗杂交技术研究,强化种质创新;继续开展甘蔗基因克隆和转基因育种,开展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育种;开展重离子加速器辐射诱变育种;开展杂交后代的抗病性、抗旱性、氮磷养分高效利用特性等评价,特别注重甘蔗品种的宿根性,把宿根年限延长到4年以上,以便有效降低甘蔗生产成本。

关键词:广西;甘蔗;育种;目标;种质创新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B0引言甘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在我国,近年来甘蔗糖占食糖总产量的90%以上[1-4]。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2013/2014年度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101.2万公顷,产糖857.56万吨,分别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64.39%和甘蔗糖总产量的68.21%。

种蔗甜头足——丰收公司南光农业分公司十三队种蔗高产经验

种蔗甜头足——丰收公司南光农业分公司十三队种蔗高产经验
队各 户都 有 2~3 的 甘 蔗 ,平 均 亩 产 达 到 62 吨 , 亩 . 7
但 每 次工 人都 提前 备 好蔗 种 ,当天下 午 四五 点钟 开 沟 ,工 人 全 部 出动 ,采取 互 助 的形 式 ,挑灯 夜 战 , 第 二天 早上 九 点钟 前 便完 成 种植 任务 。全 队实 现 了 甘 蔗 新 植 10 0 %, 由于 全 队新 种 蔗 都 是 职 工互 助 种
划 留2 亩宿 根甘 蔗 ,原 因是甘 蔗苗 出得 还 相对 齐 足 ,
保 持 甘蔗 亩产 6 以上 ,其 中 2 0 /0 9 榨 季平 均 吨 0 82 0 年
亩 投 入 5 0 ,平均 亩 产 61 ,比南 光分 公 司平 均 4元 .吨
投 入 5 1 ,平 均 亩 产 5 吨 ,多 出 36 2元 . 3 . %和 1 . %; 50 4 在 2 0 /0 0 榨 季 平 均 亩 投 入 4 0 ,平 均 亩 产 0 92 1 年 8元
了 3 57 ,和去 年 同种植 期相 比增 加 了 3 .元 ,实 1 .元 57 现 了从 以往 “ 队干部 强调投 入到 我要 投入 ” 的转 变 。
经 验 之 二 :要 想得 高产 ,五 分 种五 分 管,任 何
南 光 十 三 队 甘 蔗 总 面 积 10 亩 ( 中夏 植 蔗 18 其
少 了 10 元 。结 果 造 成 少 10 元 的 投入 就 少 了 0多 0多 1 7 ( 均数 )的单产 ,按 糖分 和 目前糖 价 计算 , . 吨 平 0
事 实 上 ,这 几 年 来 十 三 队 甘 蔗 平 均亩 产 都 在 6 以 吨 上 ,工 人们 实 实 在 在 感 受 到 种 蔗 丰产 丰 收 的喜 悦 。
人 也克 服 了当 “ 板 ”的思 想 ,在榨 季 中纷纷 下地 老 砍蔗 ,减少外 请 民工 的 支 出 ,本榨季 全 队工 人 累计

广西糖业科技发展概况

广西糖业科技发展概况
黄健 泉
( 广西 区糖业生产力促进 中心 南宁 5 0 0 ) 3 00
关键词 : 广西糖业 ; ; 科技 概况
中图分类号 : 2 1 4 文献标识码 : A
1 国 内糖 业发 展概 况
我国糖业科技发展主要从七十年代开始 , 十年 前我 国糖业发展主要以广东省为主 ,由于经济发
展, 十年 后 我 国糖 业 发展 转移 到 广 西 , 西 目前 是 广 全 国最 大 的产糖 区 , 总体 科 技水 平 还是 跟 不上 形 但
势 的发 展 。 广 西有 10 0 家糖 厂 ,产 糖量 占全 国6 %以上 , 0 年 产糖量
纪6 年代 就开 始 了 ,经 过 四 十多 年 的研究 开 发 , 0 取
动离 心分蜜 机 和 连续 离 心分 蜜 机 , 已在 大部 份糖 厂
2 0年 : 0 7 产机制糖 73 吨 。 5万 2 o年 : 机制糖 97 吨 。 08 产 3万
目前 我 国糖 业 发展 主要 在 广 西 、 南 省 、 东 云 广
湛江 、 疆 等省 区 。广西糖 业 发展 主要 靠增 加甘 蔗 新
19 年 : 蔗产量 10. 万 吨 , 90 甘 5 14 8 产机 制糖 16 4 5. 4
万 吨。
蔗破碎设备、 压榨机 、 澄清设备和工艺、 蒸发等压排
水系统、 煮糖 工 艺 、 高效 离 心分 蜜机 、 白砂 糖 干燥 系 统 等 , 成果 10 科研 0 多项 。许多 科研 成果 已经在制 糖
得 了不少制糖科研成果 , 许多科研成果在制糖生产 中发挥 了作用 , 提升 了制糖生产技术 , 推动 了广西 糖业科技进步 。
2 科 技 改 革成 效
广西糖 业 技 术研 究 的单 位 主要 是 : 西轻 工业 广

广西糖业的发展和优势

广西糖业的发展和优势

我国蔗糖业发展潜力从我国甘蔗生产和其他农产品的竞争力比较来看,1991—1997年甘蔗的比较优势度稳定在0.84—0.91之间,比其他农产品生产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同时资源配置效率有所上升,生产的社会净效益从1991年的0.34元/公斤增加到1997年的0.86元/公斤。

从有效保护率看,中国农产品的有效保护率1993年得到普遍提高,到1997年多数处于正保护状态,但甘蔗仍处于负保护,有效保护率一般为-71%—-88%,意味着甘蔗的潜在国际竞争力将随着有效保护的提高而增强,甘蔗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我国甘蔗生产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应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制糖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减员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可望使我国在2010年甘蔗单产达到每公顷75吨以上,产糖率达到13.3—14.0%,吨糖耗蔗量下降到7.5吨,则保持现有栽培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年产蔗糖可达1034万吨,加上甜菜糖150—170万吨,则可满足国内需求。

我国原料蔗收购费用占吨糖成本的70%以上,每吨甘蔗的农业成本为140至150元(包括蔗种、种植、肥料、砍蔗人工费等),每吨甜菜的农业成本为元。

如果甘蔗单产能够提高到75吨/公顷,每吨蔗的农业成本可以降到117至125元,农民承受甘蔗降价的能力将大大增强,甘蔗收购价格可以降至每吨150元左右,食糖含税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吨2500—2600元,则通过发展国内生产替代进口的可能性增大,我国食糖供求的回旋空间就更大。

所以从动态看,我国糖业正处于一个复苏和即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糖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我国糖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与传统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我国蔗糖业发展策略(一)加强甘蔗优势区域规划和建设优势产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糖业结构和优化糖料生产布局,改善生产条件,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加快良种培育和技术引进步伐,提高糖料种植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配套保障职能,利用WTO的有利规则,增强我国食糖的竞争力。

广西的甘蔗的种植面积

广西的甘蔗的种植面积

广西的甘蔗的种植面积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发生冻害时广西基本已经有60%的甘蔗砍收完毕,剩余40%都有不同程度受灾情况,而且部分甘蔗因低温时间长已经出现糖份严重流失现象。

广西全区需要翻种的甘蔗种植面积约800万亩,加上新种100万亩,共900万亩,全区需要种苗约800万吨,如不及时加以落实,将严重影响下榨季的食糖生产。

一、整茎留种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甘蔗茎秆作种,成本略大,但出苗壮实均匀,母体营养充足,前期生长旺盛,且便于埋底肥,因而能夺高产。

1.选留品种选29、西引7号、西引2号、西引3号和新台糖10号等品种,具有高糖分和早熟的特点,有利于抢先占领市场。

其中选29因特别坚硬只适合机械榨糖,其余都比较脆嫩,可作果蔗食用。

2.留足蔗种春植蔗即用茎秆作春天播种的甘蔗每667平方米按700公斤~800公斤留种,每667平方米种蔗可播种4000平方米~4670平方米。

宿根蔗即用蔸作种的甘蔗按每667平方米补留种蔗100公斤相同品种。

3.春植蔗留种在11月上旬或中旬开始抢雨后突击埋种,选纯度高、长势好、病虫危害轻的丘块,计划留种的甘蔗地四周2米内甘蔗剔除。

可选毛沟斗渠必须是冬季不排水的作种蔗窖当地称埋种蔗的地方,清除杂草淤泥;也可在地中挖窖。

在种窖地上撒施甲拌磷,再放甘蔗蔗蔸尽量着窖底,蔗种必须放紧叠实,再在甘蔗上撒施甲拌磷,每吨蔗种用量一二公斤或淋施500倍液敌敌畏,给窖内甘蔗浇足水,保证叶鞘内有水。

然后立即盖膜、盖叶,膜四周要压紧封严,膜上覆盖蔗叶等覆盖物,11月底以前完成留种。

推广地膜覆盖。

带蔸的要尽量多带土;不带蔸的要使用快锹、利锄,尽量减少破损,且刀口必须用500倍液的托布津浸口消毒,以防长霉。

平时应多检查种窖,防高温烧窖,防低温冻窖,防大风吹坏、老鼠和人畜损坏。

4.宿根蔗留种其好处是成本低,每667平方米节约蔗种500公斤~600公斤,且出苗提前30天~50天,成熟也提前30天左右,可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卖高价。

广西糖蔗的高产种植方法

广西糖蔗的高产种植方法

广西糖蔗的高产种植方法摘要:一、引言二、广西糖蔗的生长环境三、高产种植方法1.选用良种2.土壤管理3.合理施肥4.灌溉与排水5.病虫害防治6.植株管理四、总结正文:一、引言糖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我国糖蔗主产区之一。

提高糖蔗产量,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还对我国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广西糖蔗的高产种植方法,为糖蔗种植户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

二、广西糖蔗的生长环境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糖蔗生长。

糖蔗生长周期分为播种、幼苗、成长、成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为保证糖蔗高产,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其生长环境特点,为糖蔗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三、高产种植方法1.选用良种选用良种是提高糖蔗产量的重要途径。

广西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糖分含量高、生长速度快的品种进行种植。

2.土壤管理糖蔗种植前,应进行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通气性。

种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土壤监测,保持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糖蔗生长。

3.合理施肥糖蔗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等养分需求较大。

合理施肥能促进糖蔗生长,提高产量。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环境污染。

4.灌溉与排水糖蔗生长需水量较大,要保证灌溉水源充足。

同时,要注意排水,防止水分过多导致土壤缺氧,影响糖蔗生长。

5.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糖蔗产量的重要因素。

要定期检查糖蔗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减少病虫害对糖蔗产量的影响。

6.植株管理植株管理主要包括间苗、定苗、除草、培土等。

合理密植,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有利于糖蔗生长。

四、总结通过以上高产种植方法,广西地区糖蔗产量有明显提高。

种植户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高产种植技术,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高产栽培模式,为我国糖业发展贡献力量。

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

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

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广西蔗糖产业是广西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蔗糖产业的竞争力,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一、产业概况广西是蔗糖产区,全区蔗糖种植面积近300万亩,年产蔗糖约2000万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广西蔗糖产业链条完整,包括蔗田种植、蔗糖加工、砂糖出口等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广西北部湾港口的优势,也为广西蔗糖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

二、资源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广西位于中国长江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甘蔗的生长,因此广西成为蔗糖生产的重要基地。

2. 土地资源优势:广西拥有大片的适宜耕种的土地,特别是在广西南部的一些地区,土地肥沃且适宜于蔗糖作物的种植,这为广西的蔗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土地资源基础。

3. 水资源优势:广西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水库,这为蔗糖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资源保证。

4. 劳动力资源优势:广西有大量的农民,这为蔗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5. 港口优势:广西北部湾港口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粤桂铁海联运枢纽,是连接西南、东南亚的桥头堡。

港口优势为广西蔗糖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

三、技术创新近年来,广西蔗糖产业加强了科技创新力度,在提高产量、改良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引进了高效农业机械,采用现代化的蔗糖生产技术,实现了蔗糖产业的现代化生产。

四、面临的挑战广西蔗糖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低端产品过剩:目前,国内市场上低端的砂糖产品供应过剩,价格低廉,导致利润空间较小。

2. 环保压力:蔗糖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一定的废水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蔗糖生产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3. 国际贸易壁垒:国际市场上,由于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广西蔗糖产品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广西崇左:“中国糖都”推广甘蔗生产新模式

广西崇左:“中国糖都”推广甘蔗生产新模式

级工 程 师钮 公 藩等 业 内专 家认 为 . 国 内糖 价 “ 暴涨暴跌” . 与蔗 区水 利 设施 落 后 、 “ 靠天等天” 密 切 相关 , 一 旦 受 到极 端天 气影 响 . 食 糖 大幅减 产 . 影 响 国内供 给。 但 现在 . 在“ 中国糖都 ” . 这一 状况 将有 望得 到改 变 。 记
2 0 1 0年 8月 的 7 8 0 o兀 /吨
中国糖 业协 会常 务副 理事 长贾 志 忍 、 广 西 糖 业 协 会 高
专 家认 为 . 虽 然 土地 流 转带 来 的 效益 显 著 . 但 这 一 过
程 中所 蕴 含 的 风 险 依 旧 不 容 忽 视 据 江州 区相关 部 门估计 . 当 地 以公 司 化 运 作 进 行 的 土
“ 靠天 吃饭 ” 格 局将 有望 得到 扭转 . 国内糖业 有 望实 现稳 定 性生 产 。
— —
家、 制糖 企业 负责 人 的共识 是 , 不 管采 用 哪种模 式 , 甘 蔗必 须实 现规模 化 生产 才有效 益
于保 障我 国食 糖供 给具 有积 极意 义
— —
大规 模推 广节 水灌 溉有 效提 高甘蔗 生产 效率
崇 左市 位 于 广西 南 部 . 地处 左 江 河谷 . 是 我 国 最 为 重 要 的 糖 业 生 产基 地 . 食 糖 产量 占广 西产 量 的 1 / 3 , 全 国 总 产量 的 1 / 5 . 有“ 中 国糖 都 ” 之 称 。但 是 , 由 于 左 江 河 谷 特 殊
实现小块并大块 、 三角变方块 , 以便高效节水灌 溉工程实施 。
从 目前 实 施 情 况 看 . 目前 土 地 流 转 效 益 可 观 据 扶 绥
的地 理环 境 和气 候 因素 . 这 一 区域 往 往 在春 、 秋 等 甘蔗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概况一、蔗糖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0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万公顷,糖料总产8656万吨,面积比1991年减少了29万公顷,而总产却增加了238万吨;2001/02榨季食糖总产820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其中蔗糖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

食糖总产居巴西、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2001年全国制糖行业总产值约250多亿元,其中糖料产值约170亿元。

广西近年来蔗糖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占轻工业产值的%,年上缴税收12亿元,农民甘蔗收入近60亿元,涉及农村人口2600万人,有2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50万人通过种蔗脱贫。

云南每年蔗糖产值40多亿元,农民甘蔗收入25亿元,涉及600余万蔗农,“八五”以来,全省73个贫困县中有24个县的200万贫困人口靠发展蔗糖生产脱贫致富。

甘蔗主产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有30%-70%来源于蔗糖业。

因此,甘蔗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稳定地方政权、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蔗糖业生产现状(一)产区布局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

2001年广西、云南、雷州半岛等西部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糖料面积比重由1991年的%增加到%;其蔗糖产量1991年占全国的%,1996年上升至%,2001年达到%。

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甘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公顷以上,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

(二)品种生产水平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国家和各省共审定了百余个甘蔗品种。

“六五”以来审定了约60个品种,其中桂糖11、粤糖63-237、粤糖57-423、赣蔗8、川蔗8、闽糖70-611等20多个品种先后成为我国的主栽品种,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取得了上百亿的经济效益。

但自育品种在综合性状方面始终未能取代引进品种,六、七十年代的F134、Nco310、Co740、CP49-50,八、九十年代的ROC10、F172、ROC16等都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年种植面积有的达到百万亩甚至几百万亩,已逐渐成为各地主栽品种。

我国甘蔗平均单产已从1995年的吨/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吨/公顷,超过世界平均水平(60吨/公顷);单产水平在地区间分布不平衡,福建、广东单产超过75吨/公顷,广西63吨/公顷,云南56吨/公顷,而海南只有45吨/公顷。

广东遂溪县已连续十年平均单产超75吨/公顷,甘蔗蔗糖份达%,面积、单产、总产、产糖量三项指标均居全国县级同类型蔗区之首;广西平均单产63吨/公顷,比1990年的吨/公顷提高了%,而滇西南蔗区平均单产60吨/公顷以下,占总面积80%的旱地平均仅吨/公顷,干旱是影响我国主产区糖料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此外,我国各主产区品种单一化、熟期单一化十分严重,加之长期连作,甘蔗黑穗病、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已成为我国蔗区危害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

据调查,华南各地尤其是广西旱地甘蔗的黑穗病发病率普遍达到20%,花叶病的发病株率达到30%以上,每年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

(三)加工能力及水平2000年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对我国糖业进行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国家拿出120多亿资金关闭破产150家制糖企业,全国糖厂由539家减少到359家,保留制糖能力780万吨,其中甘蔗和甜菜糖厂分别为340家和19家、制糖能力分别为695万吨和85万吨,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

2000/2001制糖期全国开工糖厂数为330家,其中甘蔗糖厂282家,甜菜糖厂48家,广西、云南、广东居前三位,分别有98、84、45家开工制糖。

(四)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一是生产条件较差。

我国甘蔗生产的自然环境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多种植在干旱、瘠薄的“望田天”,甚至是30o的坡地,旱灾为害突出。

广西蔗区有效灌溉面积60万亩,还占不到8%,云南有水利灌溉的高产蔗区约50万亩左右,仅占总面积的%,相比之下泰国有灌溉条件的蔗田占45%,巴西占50%,澳大利亚昆士兰为55%。

二是生产规模较小。

我国户均甘蔗种植面积公顷,澳大利亚农场规模大多在30-250公顷,平均80公顷,泰国每户蔗农的种植面积达25公顷,巴西户均40公顷。

我国糖厂甘蔗平均日处理量为1300吨,仅是国外一般规模的1/8-1/5,其中日处理量超过4000吨以上的糖厂不到30家,而国外糖厂一般都在8000吨以上。

三是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

我国甘蔗平均蔗糖分%、平均产糖率%、吨糖耗蔗量吨,而澳大利亚平均蔗糖分%、平均产糖率%、吨糖耗蔗量吨,我国甘蔗单位面积产糖量仅为巴西、美国的76%、澳大利亚的56%。

我国糖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出糖率低,含糖率为13%的甘蔗,加工的出糖率仅为10%多一点,即使是规模大、设备相对先进的企业出糖率也只有%;我国日榨3000吨甘蔗规模的糖厂职工平均达600人以上,是国外同规模厂的3-10倍;工人人均年产糖10-20吨,与国外的200吨/年人相差10-20倍;制糖煤耗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制糖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澳大利亚从1979年开始就实现了收获机械化,巴西、古巴的机械化收获率分别达到50%和72%,而我国仍处于手工收获阶段,吨蔗收获费用35-40元,占甘蔗售价的1/4,收获支出是实行机械化收获的倍,甘蔗成本占制糖总成本的比例高达75%,比其他主产国高出10个百分点。

四是企业的财务费用过高。

我国80年代后期建的糖厂,由于资本金不足,基本上是靠银行贷款修建,负债率一般都在80%以上。

至1998年底,制糖行业资产负债率达%,其中资产负债率高于80%的企业占46%,高于120%的占14%,而国外糖厂均在50%以下。

因此,我国许多糖厂平均吨糖的财务费用在200元以上,1995-1999年制糖企业累计亏损额近100亿元,此后经结构调整,行业总体效益有所回升,2000/01榨季全国食糖企业实现利润19亿元。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我国制糖成本偏高。

巴西、澳大利亚和泰国是世界上三大蔗糖出口国,原糖成本分别为美分/磅、7美分/磅、美分/磅,折合为白糖为人民币1264-1652元/吨。

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制糖成本在2700元/吨左右(甜菜糖在3000元左右)。

三、蔗糖业发展的市场前景(一)国内市场需求食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既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我国现为世界第五大食糖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仅公斤,相比之下,世界平均水平为公斤,亚洲为24公斤,发达国家甚至高达50-60公斤。

食糖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围的滥用。

据统计,我国糖精年内销量达到1万吨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当量计算,相当于400-500万吨食糖。

如果加上1995-1999年年均770万吨食糖产量,“九五”期间我国糖的年消费量相当于1170-1270万吨,人均消费甜味品实际已达到10公斤。

200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我国人均年食糖摄入量为9公斤,加上工业用糖,全年食糖消费总量预计为1400万吨,若进口承诺195万吨成为现实的进口量,则国内食糖产量应达到1200万吨以上。

因此,今后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则我国食糖生产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国际市场供需关系据国际有关糖业机构预测,2001/2002年度世界食糖产量为亿吨,较2000/2001的亿吨增加260万吨;消费量为亿吨,同比增210万吨;预计库存量5990万吨,同比增40万吨,为历史最高记录,库存/消费比为46%,远大于27%的正常水平。

国际糖价在2001/02榨季糖价下跌27%的基础上,预计2002/03年将继续下跌7%,国际原糖价格可能在每磅6美分左右。

按照20%配额内关税(到2004年降至15%),当国际市场原糖价格8美分/磅时,每吨原糖进口加工为白糖的生产成本折合人民币约为3000元(17%的增值税、运距最短的泰国到我国每吨糖运费17美元、7%的损耗、贷款利息、装卸费等),价格每上涨或下降1美分,每吨进口糖生产成本变化300元。

因此,在国际原糖价格6美分/磅时,每吨进口原糖加工为白糖后的生产成本为2400元,比国内价格低200-300元,预计配额内食糖数量可能变为现实的进口量,约占我国食糖消费总量的15%。

(三)我国蔗糖业发展潜力从我国甘蔗生产和其他农产品的竞争力比较来看,1991-1997年甘蔗的比较优势度稳定在之间,比其他农产品生产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同时资源配置效率有所上升,生产的社会净效益从1991年的元/公斤增加到1997年的元/公斤。

从有效保护率看,中国农产品的有效保护率1993年得到普遍提高,到1997年多数处于正保护状态,但甘蔗仍处于负保护,有效保护率一般为-71%--88%,意味着甘蔗的潜在国际竞争力将随着有效保护的提高而增强,甘蔗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我国甘蔗生产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应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制糖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减员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可望使我国在2010年甘蔗单产达到每公顷75吨以上,产糖率达到,吨糖耗蔗量下降到吨,则保持现有栽培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年产蔗糖可达1034万吨,加上甜菜糖150-170万吨,则可满足国内需求。

我国原料蔗收购费用占吨糖成本的70%以上,每吨甘蔗的农业成本为140至150元(包括蔗种、种植、肥料、砍蔗人工费等)。

如果甘蔗单产能够提高到75吨/公顷,每吨蔗的农业成本可以降到117至125元,农民承受甘蔗降价的能力将大大增强,甘蔗收购价格可以降至每吨150元左右,食糖含税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吨2500-2600元,则通过发展国内生产替代进口的可能性增大,我国食糖供求的回旋空间就更大。

所以从动态看,我国糖业正处于一个复苏和即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糖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我国糖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与传统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四、蔗糖业发展策略(一)加强甘蔗优势区域规划和建设优势产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糖业结构和优化糖料生产布局,改善生产条件,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加快良种培育和技术引进步伐,提高糖料种植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配套保障职能,利用WTO的有利规则,增强我国食糖的竞争力。

优势产区的选建原则是形成相对稳定的连片规模化生产带,在今后十年仍是我国糖料生产的主产区,并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区中的制糖企业经过了改组改制,今后五年有可能通过兼并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制糖企业布局合理,原料生产、收获、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衔接、功能完备、运行高效;区域内以县为单位近四年来甘蔗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甘蔗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