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秦安县位峰初级中学刘弘〔内容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作家,她的才情、她的天份,都是一个不可仿造的奇迹。

她的人生如同一团谜、一片雾;她的作品如同废墟上怒放的一丛罂粟花。

她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横空出世,誉颂八方,又在短短的几年后零落孤旅,大隐于世。

本文从她显赫而缤纷的身世,绚烂而迷离的童年,摩登而梦魇的婚恋,沧桑而零落的人生,传奇而悲凉的作品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透视和解析,以管窥豹。

张爱玲,无论是生命现象还是传奇现象,都如同一场梦魇,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璀璨、留下辉煌、留下奇迹、也留下悲凉。

〔关键词〕张爱玲传奇人生传奇作品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曾经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才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当时文坛上最为夺目的新星。

这颗耀眼的新星,虽然璀璨于瞬间,流星般一闪即逝,但那一瞬间的灿烂辉煌,却给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留下了美丽而传奇般的身影。

她就是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一个写过奇迹般作品的骄女,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丽人,她的代表作《传奇》、《流言》等,魅力无穷,欣赏者把它们与《红楼梦》、与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相提并论;而反对者,则因她的一段私情而不以为然,但都承认她的才情,她的天份,是不可仿造的一个奇迹;当她独自在美国隐士般谢世后,人们悲叹一个“王朝”的结束……张爱玲,这个传奇女性的名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个名字都将伴随她奇丽而精美的佳作,流传永远,并愈来愈在岁月中流露出她丰厚而又瑰丽的艺术魅力。

她如同一团谜,一片雾,一段生发于现代中国的人间传奇。

读张爱玲,读她的生命之旅,灵魂独唱,能触摸到她生命的律动;读她的《传奇》,能领略一抹异彩而又瑰丽的晚霞、一曲悠长而又清绝的骊歌、一段朦胧而又神奇的梦魇……一、显赫而缤纷的身世- 1 -从张爱玲来到世上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她的传奇生涯,并演绎出由此而孕育的传奇作品。

她在日后成就一段文坛传奇,名噪一时,誉颂八方,跟她显赫的家世不无关系。

张爱玲的人生体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的人生体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2015.11张爱玲以其敏感、细腻的女性视角,向我们诠释的是一种“苍凉”的美感。

在她的作品中,真实描摹了普通人的灰暗人生,刻画出了普通人的可怜人性,她的作品中弥漫着孤独的情绪,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家作为感情充沛的个体,其人生经历和感情跌宕的蛛丝马迹必定会成为其重要的人生体验,而这种体验必然会投射于作品之中,张爱玲也不例外。

她的的作品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张爱玲对家庭成长、社会生存和爱情婚姻经历等人生体验的感知与认识。

一、家庭成长经历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张爱玲最主要的成长体验是来源于父母,其父是个典型的遗少,虽其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之女,但是到她父亲这一辈,已经家道中落,其父染有捧风弄月的习气,吸毒、嫖妓、娶姨太太,并且性格暴躁。

母亲则是受新思想熏陶的新女性,美丽而冷傲,爱好文学和音乐,几度跨洲越洋去留学。

旧习气和西洋化的格格不入导致两人长期婚姻不和,张爱玲八岁时两人协议离婚。

父母不幸的婚姻生活导致了张爱玲童年时代父爱与母爱的双重缺失。

1、母爱的缺失母爱是一个人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张爱玲的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辽远而神秘的,母亲在女儿童年成长中渴求母爱的每时每刻都是缺席的。

张爱玲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时间极其有限,而母亲又是一个在情感上非常淡漠的女人,张爱玲从未感受过母爱的温暖与慈祥;即使当她拖着受尽虐待的躯体、带着满满的希望逃出父亲的家投奔母亲时,母亲也未能给她所渴望的温暖。

这种刻骨铭心的体验,造成了日后她对母亲这一形象的极端理解,并通过文本将这一思绪表达了出来。

在张爱玲的笔下,母亲都是冷漠与自私,甚至是残酷的。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想象中的母亲不是现实中的母亲。

当流苏满怀着孩子般的心情伏在母亲的床上哭诉委曲时,母亲却只知一味地避重就轻,劝说女儿回到已亡故的前夫家中去领个孩子守寡度日。

母亲视流苏为一个麻烦。

终于,流苏也明白了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实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

浅谈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说起张爱玲,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总是那孤傲的神态,双手叉腰,下颌上扬,目光斜视,一身火红的旗袍如同如同一只狂舞的火凤凰呼之欲出。

她始终是个“异数”,她的作品绝不迎合任何人,任何人也休想迎合她,她始终会与这个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让人无法靠近。

但是,纵使看她再不顺眼,每次当我读到她的作品时,总会为她的文字所折服。

那种文字精致到只有汉字才能表达出来,迷惘到只有上海才能产生,冷静到只有张爱玲才能写出。

张爱玲,就如她的第一本小说集的名字一样,始终是个传奇。

有人说是性格决定命运,而我认为是命运决定性格,最起码在张爱玲这里是对的。

张爱玲出身名门望族,但祖上的煊赫抵挡不住家族的衰落。

她虽然家道中落,但是潜意识里还保存着大家族的高雅与气派.其父是个典型的遗少,其母亲却是新派女性,父母之间旧习气与新文化额激烈碰撞最终导致了离婚。

后母的出现更是让她咀嚼了人世沧桑与世态炎凉,父母婚姻的不幸又引发了她对婚姻的消极态度。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她的爱情小说中几乎都是以悲剧结尾。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到处充满一种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不知是巧合还是注定,她七岁时写的第一部小说就是关于一个家庭悲剧的故事。

小时候家庭生活的不幸和失败的婚姻在她生命中留下了永远的阴影,也形成了她孤傲乖僻的性格.在她的的文字中不知不觉中有“零点”写作风格的存在,她用深刻而冷峻的笔刻画出一个个具有悲剧命运的女性,她用几乎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的描写,在无形之中用事实传达出一种悲剧的意味,为作品打下厚重的苍凉的底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封建制度下的悲剧人物,她为追求黄金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金锁记》中的婚姻是枷锁,锁住的是爱情,刺激的是对金钱的欲望.作为一个下层出身的女子,她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哥嫂为了金钱,葬送了她的爱情,最后造成了她的心理变态: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亲手破坏了儿子和女儿的爱情与婚姻,将她的悲剧亲手传送给下一代。

张爱玲早期生活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早期生活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早期生活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作者:李燕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0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2一、张爱玲的童年生活在她作品中的折射(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形成张爱玲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纶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

因此,生长在这个官宦世家的她从小就目睹了它的繁华与沉落。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封建遗少,整日沉浸在鸦片的烟雾中,她的母亲却是一位新式女性,崇尚西方文化。

她就是在这样的中西合璧的文化夹缝中自得其乐的生长起来,获得了一份极为奢侈的文明享受!当张爱玲以作家的身份问鼎文坛时,就再也没有哪位作家能像他那样丰富细腻准确的演绎刻画封建家族的日常琐碎生活和家族内部的人情冷暖。

父母离婚以后,父亲的家就越来越像一个沉重的梦魇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而母亲家里欢快的自由空气和文明生活又使她是多么的向往。

一方面是灰暗、令人窒息的末时封建文化,一方面是新生的西方文明。

张爱玲作品中的中西文化背景就这样在她童年的文化夹缝中渐渐形成了,后来更是折射在她的字里行间。

(二)熟读《红楼梦》对她创作的影响“我唯一的资格是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

”[1](P2)无法否认,《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创作有着不可衡量的影响,它甚至从一开始就影响了张爱玲的整体创作风格。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大部分作家都关心民族的命运,作品的題材也多为政治话题。

但《红楼梦》记述日常生活的叙事方法给她提示,使张爱玲拒绝尝试“时代纪念碑式”的作品,让她关注平凡生活中饮食男女的琐碎欲望。

从细小处展示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揭示了泸、港繁华场地中人的空虚、扭曲;爱的虚无、美满婚姻希望的渺茫、生命的琐碎。

使她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寻找实际的人生”。

[2](P67)另外,《红楼梦》的整体氛围是浓郁的悲剧气氛,它影响了张爱玲的作品氛围。

张爱玲的生平与创作历程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课件

张爱玲的生平与创作历程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课件

3.1.1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张爱玲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也 在电影、电视剧、戏剧等领域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她的作品被多 次改编为影视作品,并受到了观 众的热烈欢迎。例如,《红玫瑰 与白玫瑰》、《倾城之恋》等作 品被改编成电影后,成为了经典 的电影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1.2.1 早期作品及其风格
张爱玲
早期作品
独特风格
早期作品风 格独特
诗意和悲剧 色彩
女性内心 世界
相互影响 协同发展
张爱玲
早期作品
早期作品反映时 代背景
社会背景
时代特征
战争影响
1.2.2 中晚期作品及其风格转 变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情感色彩明显变化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情感色彩发生了明显变化。早期作品以悲情为主,而晚期作品则 更注重表现亲情、友情等情感。如《十八春》中,主人公面对家庭变故,依然坚定 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亲情,情感表现真实而动人。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创作风格多样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的创作风格更加多样化。早期作品多以新文艺腔为主,而晚期作 品则融合了更多的现代主义元素,语言更加独特。如《小团圆》中,运用意识流、 内心独白等现代主义手法,展现出现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关注社会现实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早期作品主要关注个人命运和情感,而晚期 作品则更深入地剖析社会现象和问题。如《倾城之恋》中,通过对香港沦陷这一历 史事件的描绘,展现出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自我认知增强 张爱玲中晚期作品的自我认知明显增强。早期作品还处于模仿阶段,而晚期作品则 更注重表现自我和个性。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通过对两位女性命运的对比, 表达出对自我认知和女性地位的思考。

苍凉人生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苍凉人生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苍凉人生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谢真真 曲阜师范大学作者简介:谢真真(1993.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57-01引言:张爱玲处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她出生于没落的世家大族,她经历了十里洋场的上海岁月,她描绘了清冷华丽的香港故事,也经历了让她“低到尘埃里的爱情”,最终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直至人生迟暮。

她的小说是众多平凡人的小说,她的笔下全是一些小人物。

正如她自己所说:“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

” 通过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通过她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生活的艰难、无爱的婚姻、人性的麻木。

一、童年经历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一)父母婚姻概述张爱玲的父亲张庭重和母亲黄素琼结婚时,人人都称羡他们是金童玉女。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确实如此,两个家族都是世家大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衰败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张庭重和黄素琼婚姻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彼此思想或者是精神上的不合导致的。

他们婚姻的破裂给张爱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伤害。

这影响了她的一生,也影响了她作品的创作。

在张爱玲的笔下婚姻是无爱的婚姻,人性是扭曲的。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二)父亲对张爱玲的人生及小说创作的影响在生活中,张爱玲与她父亲的关系:刚开始父亲也是很宠溺张爱玲的,张爱玲在文学上很有天赋。

张爱玲在她的散文集《天才梦》中写道:“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目标。

”但是父亲的一些所作所为,对于接受了新思想张爱玲,或者说在对比父亲与母亲的生活之后,张爱玲她曾说:“父亲的房间是没有下午,没有希望的下午,越来越接近黑暗的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

”这是张爱玲对他父亲生活的真实的感想。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张爱玲是一位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的女性作家,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经历四十年代的昙花一现和五十年代后漂泊海外自甘寂寞,至八十年代的张爱玲热。

张爱玲有言“悲凉是一种完成】。

”在这里笔者对其一生及其创作中所特有的悲剧意识进行了探索,解读其作品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对作家一生的影响。

一、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张爱玲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童年以及婚姻的不幸和她所接触的周围环境,酿成了她的悲剧的人生观,同时也酿成她小说的悲剧创作意识。

1.张爱玲家庭经历的影响人的一生中对人个性形成最重要的阶段当然是童年和少年时期,同时它也对作家作品风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家庭又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在人生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作家所接触的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个性和特色的形成。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有着显赫家庭背景的世家里,其外曾祖父是李鸿章,祖父是清末大臣张佩伦,母亲黄逸梵是个名门闺秀。

尽管张爱玲出生在这样的贵族家庭里,但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并未获得一般人想象中的幸福。

这主要源于她父母不幸的婚姻。

张爱玲的父亲依靠祖上的财产过着奢侈的生活,在与黄逸梵结婚后不久,便开始了养姨太太、赌钱和吸大烟的生活,一步步堕落下去。

而黄逸梵决定抛夫别子,赴洋留学。

后来她从国外回来,曾试图挽救这个濒临破裂的家庭,然而她并没有成功。

从生活方式的不同乃至思想的迥异,发展到家庭无休止的争吵,最终导致了离婚。

父母不幸的婚姻,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里过早地投下了重重阴影,无论是谁,在童年这个本该需要父母爱护的时候却被遗忘一旁,看着父母之间的战争应该是惊恐的、无助的,也许就是在这一时期,幼小的张爱玲,感受到人生的悲,世事的难和时事的艰辛,这对其童年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同时张爱玲父母的离婚,也导致她与弟弟的归属权和抚养权的问题,结果是她俩被判为父亲监护和抚养。

关于张爱玲的生平

关于张爱玲的生平

关于张爱玲的生平张爱玲一、关于张爱玲的生平张爱玲是20世纪*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的作家,她的小说大多写的是上海没落淑女的传奇故事,她把自己的小说集也命名为<传奇>,而她的身世本身也是一部苍凉哀婉而精*动人的女*传奇。

张爱玲生于1920年9月30日,(比鲁迅小39岁,比老舍小21岁,比曹禺小10岁),卒于1995年(终年75岁),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原名张英。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

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全败落。

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一个时髦的新女*。

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

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

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

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

因此,张爱玲后来在文学创作中总是以"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作为文化背景。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

如果说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

此外,她还写过一篇名为<快乐村>的类似乌托邦式的小说,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幻想。

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

张爱玲对**、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

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关键词:张爱玲乱世战争体验精神惶恐论文摘要:文章根据“刺激一回应”的理论模式,解析张爱玲的乱世创伤的缘由,以及这一乱世创伤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与表现。

认为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弥漫着郁郁苍苍的乱世之感,这种乱世之感主要来自于作家切实的战争体验所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刺激和精神创伤,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一创伤记忆的展现。

具体表现在:一是两种截然迥异的文学风格即沉重与闲适;二是通过对婚姻和家的渴求的热衷,刻画市民阶层的精神惶恐。

张爱玲研究自1980年代以来,跃变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张爱玲是一位天才式作家,这样的评价不算是过誉,因为她对人性阴暗面的暴露,女性婚恋的关注,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安排,语言的华丽优美,意象的精心构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她卓尔不凡的文学能力,令人赞叹不已。

众所周知,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主要发生在1940年代。

对于生活在日伪占领的上海且不知革命为何物的张爱玲来说,她的文学创作没有纷飞的战火,没有愤怒的呼号,这是显而易见的,倘如为此横加指责,既是多余也没必要。

但我们不能据此判断张爱玲是一个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是一个“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城市隐者,她对1940年代的战乱现实是充耳不闻的。

因为张爱玲毕竟生活在那个年代,她不能摆脱也无法超越,更何况作家切切实实地经历过一次战争的体验,这次战争体验深深烙印在她的心胸里无法忘怀,并通过文学的形式予以展现和描述,故而字里行间仍然能够闻到一股没有战火的硝烟味,而这一硝烟味源自于自己的乱世创伤及其文学呈现。

一、乱世之感与乱世创伤张爱玲对“乱世”这一字眼似乎格外地偏爱,频繁地出现在她的文章中。

比如“乱世佳人”,“乱世里的盛世的人”,“越是乱世,个性越是突出”,“我想着:‘这就是乱世”’,仁’〕“现在的人起的都是下流的念头,只顾一时,这就是乱世”,“乱世里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引言...................................................... - 3 -一、张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 (3)1、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 (3)2、张爱玲的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4)(一)善用讽刺 (5)(二)对偶互补与参差对照 (5)二、张爱玲的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 (6)(一)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类型 (6)1、庸俗的母亲 (6)2、冷漠自私的母亲 (7)3、变态的母亲 (8)(二)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意义 (8)三、张爱玲的爱情对其创作的影响 (9)(一)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前的创作 (9)(二)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期间的创作 (10)(三)张爱玲与胡兰成分手后的创作 (10)四、上海的沦陷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 (12)结论 (14)主要参考文献 (16)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杰出的女性作家。

她从自己悲剧的人生出发,写出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剧,留给世人许多有争论的独特而精彩的艺术世界。

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能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同时她的人生经历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作品的创作,本文着重分析了她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主要从生活背景对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生活的影响、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生活的影响、爱情以及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对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人生经历;创作;影响;张爱玲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引言张爱玲的作品内容几乎都是来自她的生活,她作品中的人物也和她周围的人物有极大的相似性,可以说她的人生经历带给了她作品很大的影响,在这里将一一介绍她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家庭遭遇、爱情、以及上海的沦陷对其创作的影响。

一、张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1、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1920年9月30目,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门第显赫的官僚家庭—张公馆,那一天下着阴冷的小雨,这似乎预示着张爱玲的一生将被笼罩着暗淡的色彩。

张爱玲的人生

张爱玲的人生
同时,张爱玲的个人经历也给后世作家提供了了一种人生的启示。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创作素材, 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更加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这种创作方式也启发了许 多后来的作家,鼓励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加真实、深刻的作品
总之,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和纪念品,还对后世 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启示。她的作品将继续影响和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作家,她的名字和事迹 也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学史册上
总之,张爱玲的作品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性洞察,
4 为当代人提供了思考人生、探索人性、寻找内心安宁的途径,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提供了一种文学艺术的审美体验。这些都将对当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女性文学的影 响
第12单元
对女性文学的影响
1
2
3
张爱玲作为一位女性作家, 她的作品对女性文学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她的作品 以女性为主角,关注女性 的命运和情感,展现了女 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
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总之,张爱玲的作品对现代社会价值观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倡导了一种真实、自然的人性价 值观,对现代社会的婚姻观和家庭观产生 了影响,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人生和家
庭,从而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和幸福感
-
感谢の观看
xxxxxxxxxxxx
Please enter the relevant text content here. Operation method: select all the text in this paragraph with the mouse, and enter the text directly to replace it. The text format will not change.

浅谈张爱玲的童年少年经历与其创作的悲剧意识

浅谈张爱玲的童年少年经历与其创作的悲剧意识

浅谈张爱玲的童年少年经历与其创作的悲剧意识“Long, Long Ago”“告诉我那故事,往日里我最心爱的那故事。

许久以前,许久以前……”(《金锁记》)是已经很久了,张爱玲魂归大海都已经十年余了;她的传奇小说,她的传奇生涯,是一个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也是一个个有着悠长悠长回味的故事。

她那些饱含苍凉的故事,总是带着几丝淡淡的愁绪,总是蒙着几分隐隐的悲情。

我总是感觉到,那些故事从辽远的地方向我扑来,我不由启口:“在很久以前,在遥远的东方,在中国的上海,有一个女孩子,她每一天每一天都在做着她的天才梦……”(《流言天才梦》)一张爱玲的童年生活1920年代的上海,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好一派富贵景象。

但在这宁静的繁华中其实蕴藏着深深的危机,时代的大变革将在其中发生裂变,这一隅的宁静渐渐地只是表面的装饰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大时代的破坏与变动中,巨大的列车轰鸣而来,把每一种别样的声音都融成它自己的声音,这是无法抗拒的,任何人也阻止不了。

张爱玲就出生在中国这个激流洪涛般的大时代。

那是一个秋天。

秋天一般给人净朗怡人的感觉,但1920年的初秋却微雨初凉、毫无生气,是阴沉沉、懒洋洋的。

9月30日,张爱玲降生,父母为她取了个小名,叫小煐。

她的生活也许就像这天气一样,一开始就带着降色的沉哀。

张爱玲生在民国,无缘得见外曾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等辈在时代的洪流中弄潮的风姿,她对生活、对世界的最开始的感受来自家庭。

而家庭给她的最早的印象是父母之间的不和谐,这对她后来人生的影响之大是难以想像的。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一生落寞守成、碌碌无为,与在史书上留名的李鸿章、张佩纶等的辉煌生涯形成强烈反差。

张廷重生于1896年,没多久清朝就灭亡了,他成了一个出身豪门贵族、身带“皇”气的遗少。

他拼命玩乐,过着腐化堕落的生活,在醇酒妇人中碌碌一生。

他身上的恶习,如赌博、抽大烟、嫖妓、养姨太太等等,不一而足。

而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虽然出身传统的官宦世家,思想上却因为清末民初民主自由气氛和五四风潮的熏染而极为开化,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关键词:张爱玲乱世战争体验精神惶恐论文摘要:文章根据“刺激一回应”的理论模式,解析张爱玲的乱世创伤的缘由,以及这一乱世创伤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与表现。

认为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弥漫着郁郁苍苍的乱世之感,这种乱世之感主要来自于作家切实的战争体验所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刺激和精神创伤,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一创伤记忆的展现。

具体表现在:一是两种截然迥异的文学风格即沉重与闲适;二是通过对婚姻和家的渴求的热衷,刻画市民阶层的精神惶恐。

张爱玲研究自1980年代以来,跃变为三、市民阶层的精神惶恐我们知道,几千年的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地安排,张爱玲的一些小说的篇名恰好地呈现出生活在乱世的市民精神惶恐的三个阶段:即“倾城”一“封锁”一“等待”。

首先是“倾城”时期,虚无感迅速地蔓延,“整个世界黑了下来”,“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部不可靠了”,靠得住只有活着的“这口气”和婚姻。

]接下来的就是“封锁”时期,在这段被“切断”的时间与空间里,上海的市民们尽做些“不近情理的梦”¨以消磨时日。

不过,他们的心里仍然怀有期盼,期盼时局平定,女人们等待男人回来,这就是“等待”时期。

然而人们的生命却在等待中“自顾自地走过去了。

”他们只顾及眼前的生活和平安,对过去既不沉湎,对将来也不作太高的希求,不作挣扎反抗的努力,只是希望自己活着就好,真实表现了生活在殖民地里的相当一部分人苟活不抗争的集体意识,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厚实感。

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是生存。

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张爱玲本人1942年后半年返回上海,尽管寄宿在姑妈的公寓里,但如何生存的问题紧要地摆在她的面前,为此最终走上了卖文为生的生涯。

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活体验,张爱玲特别关注生活在乱世时代里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的生存问题。

在作家看来,一个年轻女子,总免不了走结婚嫁人的道路,尤其是那些没有职业的女性,结婚成为她们维持生存、寻求安稳的最佳选择。

张爱玲个人经历对其作品风格影响

张爱玲个人经历对其作品风格影响

张爱玲个人经历对其作品风格影响作者:钟莉来源:《课外语文·下》2019年第01期【摘要】张爱玲的人生有太多坎坷苦痛的记忆,因而其作品充满了苍凉与悲情,无奈与绝望。

她用情感燃烧生命,她笔下所塑造的形象无一不是打上了专属烙印。

【关键词】张爱玲;个人经历;作品风格【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临水照花人,她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妩媚多姿,却又幽幽可叹。

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张爱玲是一个“异数”“残酷的天才”。

她笔下女性的婚姻爱情生活皆有所附属,她们爱得苍凉而委琐,故事的背景皆被涂上了荒凉的不圆满的底色。

张爱玲有一双毒辣的眼睛,往往能直击世情深处。

一、个人经历张爱玲是一个有着独特感悟与特殊风格的作家,她擅长在单调贫乏的生活中,塑造各种女性形象,尤其擅长塑造另类的悲剧女性形象。

为什么张爱玲会逸出当年的主流作家群体,选择这一题材进行创作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她笔下的女性命运坎坷,沉沦到无力抵抗,充满宿命呢?(一)童年生活的不幸张爱玲,1921年9月出生于上海一个曾颇煊赫的家庭,她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祖父是清末“清流党”张佩纶。

良好的家世及早期完整的古文学教育,使她早慧而聪颖,但一直以来父母情感的不和造成其无法享受一个快乐温情的童年,《私语》中“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在她的童年世界中没单纯的明丽,有的只是铭心的压抑与苍凉。

这种强烈的感觉造成其笔下的人物也是孤独的。

在张爱玲早期作品中,没有一篇是歌颂母爱或是父爱的,这种偏执的、压抑的灰色笔调也许正是这段时光的产物。

(二)名门望族的衰亡“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蚤子。

”华美的表象背后,往往是不为人知的真实。

尽管张爱玲曾经家世煊赫,但是时代的洪流已将这一代推到了没落的边缘。

对世态,张爱玲的看透比他人来得更早更清晰。

她说:“我从小就活在遗老遗少的家庭阴影中,见到听到的都是那些病态的人、病态的事。

论张爱玲的小说论张爱玲的两次感情经历对她创作的影响-杨瑛

论张爱玲的小说论张爱玲的两次感情经历对她创作的影响-杨瑛

论张爱玲的小说论张爱玲的两次感情经历对她创作的影响-杨瑛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论张爱玲的两次感情经历对她创作的影响-杨瑛”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张爱玲的两次感情经历对她创作的影响姓名:杨瑛、学号:081060646专业:汉语言文学层次:专升本1指导教师:费团结学习中心:汉中电大1论张爱玲的两次感情经历对她创作的影响08年秋季汉语言文学本科杨瑛〈摘要〉张爱玲的一系列作品的“苍凉”底色,和作者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的两次情感经历影响其作品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张爱玲年少时父母的离异对她的影响,这个阶段的作品大部分是她对亲情的看破,以及那次被囚禁对她的打击和影响。

第二阶段就是张爱玲婚姻失败之后,有了这样的感情经历,更造就了她作品的“苍凉”底色。

她作品里的一系列主人公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在里面,作者不仅仅是在写一部作品,更多的是诉说自己的心声。

〈关键词〉张爱玲亲情婚姻看了张爱玲的《迟暮》,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幸少女的童年,看了《私语》,我们看到了一个早熟早慧的少女的烦恼,看了《倾城之恋》,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相爱的困难,看了2《十八春》和《多少恨》我们看到不幸的婚姻,经历了这么多,无论是童年的不幸还是婚姻的破裂都似乎变得很淡然了。

生活中的棱角都被生活的砥砺磨平了。

所以在胡兰成首次拜访张爱玲谈到彼此的写作经验时,张爱玲对于自己的写作体验是这样描写的:“虽然直接经验不是创作题材唯一的源泉,但女人的活动范围较受限制,所以作品大都取材于家庭和恋爱,笔调比较稚弱绮靡,多愁善感,那和那个人的环境、教育、性格有关,这是无法可想的。

”[1]所以了解张爱玲的作品便多了一个途径,那就是从她的生活经历来了解。

2文学既是苦闷的象征,也是宣泄情感, 平衡心理的最好手段,年少的张爱玲体验到了被父母抛弃的孤独感,父母不幸的婚姻直接导致了她亲情的缺失。

她在《迟幕》中写到了这种刻骨的体验:“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望着这发狂的世界,茫然的像不了解这人生的谜。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引言...................................................... - 3 -一、张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 (3)1、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 (3)2、张爱玲的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4)(一)善用讽刺 (5)(二)对偶互补与参差对照 (5)二、张爱玲的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 (6)(一)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类型 (6)1、庸俗的母亲 (6)2、冷漠自私的母亲 (7)3、变态的母亲 (8)(二)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意义 (8)三、张爱玲的爱情对其创作的影响 (9)(一)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前的创作 (9)(二)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期间的创作 (10)(三)张爱玲与胡兰成分手后的创作 (10)四、上海的沦陷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 (12)结论 (14)主要参考文献 (16)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杰出的女性作家。

她从自己悲剧的人生出发,写出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剧,留给世人许多有争论的独特而精彩的艺术世界。

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能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同时她的人生经历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作品的创作,本文着重分析了她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主要从生活背景对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生活的影响、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生活的影响、爱情以及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对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人生经历;创作;影响;张爱玲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引言张爱玲的作品内容几乎都是来自她的生活,她作品中的人物也和她周围的人物有极大的相似性,可以说她的人生经历带给了她作品很大的影响,在这里将一一介绍她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家庭遭遇、爱情、以及上海的沦陷对其创作的影响。

一、张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1、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1920年9月30目,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门第显赫的官僚家庭—张公馆,那一天下着阴冷的小雨,这似乎预示着张爱玲的一生将被笼罩着暗淡的色彩。

比较冰心、李清照、张爱玲三个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创作后世影响

比较冰心、李清照、张爱玲三个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创作后世影响

比较冰心、李清照、张爱玲三个作家的人生经历、作
品创作后世影响
李清照和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优秀的女作家,两人都因为政治和个人遭际的变化致使创作上发生了变化。

但因为两人对待这一变化的不同态度,导致两个人后期作品境界截然不同。

变故发生后,李清照能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她后期词有了更深的意蕴;而张爱玲则置国家于不顾,丧失了一位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后期的创作几乎毫无社会价值可言。

早期的冰心受出身和家庭的教养及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的影响,把“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在"爱”的思想指导下,其作品歌颂母爱、真、自然人类爱。

文笔清新秀丽,委婉柔美,但题材较狭隘,时代气息不够强烈。

建国后,冰心散文创作呈现了新的思想风貌,歌颂劳动人民,歌颂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祖国,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如《印度之行》、《樱花颂》等。

在风格上既保持了过去委婉含蓄,清新优美的特点又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呈现出明朗欢快的基调。

·。

论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笔下女性形象塑造之影响

论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笔下女性形象塑造之影响

论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笔下女性形象塑造之影响论文导读: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张爱玲自己的影子。

尤其在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

无奈下的凄凉:。

而她们的结局又是凄凉的。

绝望希望,论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笔下女性形象塑造之影响。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绝望希望,无奈,凄凉张爱玲是中国二十年代末至三四十年代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

她的创作多以四十年代的都市社会为背景,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表现男性与女性复杂的矛盾关系。

许多人认为“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的认知态度是冷静客观的。

她用超脱而悲悯的态度对待她笔下的人物形象。

“她静静冷冷地观看,并用她那挑剔的、善于发现丑的眼睛审视着这些背向着时代盲目地挣扎着的女性。

”[①]或许张爱玲在描写她笔下的芸芸众生时的确是冷静的,甚至可以说是冷漠的,读她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她在描写众多人物的悲欢离合时往往跳出这些事件本身,只作客观地陈述,就连张爱玲自己也说“现代文学作品和过去不同的地方,似乎也就在这一点上,不再那么强调主题,却是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论文大全,绝望希望。

”[②]“我的本意很简单,既然有这样的事情,我就来描写它。

”[③]她似乎只对作品作单纯的描写而懒得设定主题,所以才导致大多数人认为她是冷静的,客观的,完全置身事外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我以为冷静或是冷漠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作者的置身事外,我们仔细阅读作品,再参照作者自身的经历,就不难发现作者在描写笔下众多人物形象的悲欢离合时其实倾注了许多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尤其在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张爱玲自己的影子。

事实上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没有完美的,而且她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份份失败的记录,这些人物都是有着人性弱点和人生缺憾的。

张爱玲按照自己对人生和人性的感知如实书写出生命的无奈和人生的不易。

张爱玲出生于显赫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贯通了西方文化的鲜活与东方文化的沉重。

论张爱玲女性悲剧意识对创作的影响

论张爱玲女性悲剧意识对创作的影响

论张爱玲女性悲剧意识对创作的影响张爱玲是闪烁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两颗耀眼的星星。

她的创作刻画的是在金钱、情欲中挣扎沉浮的护港都市男女,而她的情感生活经历和女性的独特体验,激发了她内心的女性悲剧意识并进一步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

张爱玲于1920年出生于没落的宫宦世家,祖父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纶,曾外祖父是前清大臣李鸿章,然而显赫的家世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的童年。

父亲是典型的纵垮子弟,靠着祖上传下的遗产,泡赌城、逛戏院、养姨奶奶,很少理会张爱玲。

母亲崇尚西洋文化,在她4岁时,母亲和姑姑结伴去法国学习,一走就是五年。

1927年到1937年母亲虽曾两次回国,并为她上学进行努力,但长期不在一起,加之她离母亲的“淑女”要求相去甚远,所以母女感情淡漠。

环境使她早熟,从小便有成人般世故,懂得在利害之间选择,以冷漠的目光看待父母和家庭。

对父亲对自己的殴打和监禁,她念念不忘,但也冷淡地为父亲辩护:毕竟他养了我那么多年。

父女之间出现施惠者与受惠者的对立,不断追求个人自由的母亲面对亲生儿女,也全然从利害上打算,对着出逃投奔自己的女儿,她第一句话是:跟着我没钱。

这使张爱玲少年时有种寄人篱下、缺乏自信的萎顿。

父亲再婚后继母与她互相仇视。

作家因特定的出身、经历而产生的特殊的悲剧意识,甚至可以说是作家特定出身、经历在作品中的投影。

张爱玲在童年时代的人生记忆,使得她对母亲及母性的光辉理解不足,解构了传统的母性神话。

正是因为童年生活缺乏父母关爱、缺少温暖的生活情感体验,折射到文本中,就是作家笔下一系列反传统的母亲形象、委琐的父亲形象的出现。

在她的小说世界里,母亲不再神圣慈爱,女儿也不再温柔纯洁,母女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

母亲因为受着封建思想意识的毒害,或自我意识丧失,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处于琐屑卑微的境地,不再是女儿的保护伞;或受着金钱、情欲的压抑而导致变态,疯狂地压迫着女儿,把自己承受的灾难转嫁到女儿身上。

1943年,张爱玲认识了胡兰成,出于对胡兰成的才气的倾慕,她很快坠入情网,疯狂地爱上了这位既无骨气,又无民族气节的花花公子、汉奸文人,并在一年后迅速与胡结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引言 (2)一、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 (3)1、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对象和创作容的影响 (3)2、爱玲的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4)(一)善用讽刺 (5)(二)对偶互补与参差对照 (5)二、爱玲的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 (6)(一)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类型 (6)1、庸俗的母亲 (6)2、冷漠自私的母亲 (7)3、变态的母亲 (8)(二)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意义 (8)三、爱玲的爱情对其创作的影响 (9)(一)爱玲与胡兰成恋爱前的创作 (9)(二)爱玲与胡兰成恋爱期间的创作 (10)(三)爱玲与胡兰成分手后的创作 (10)四、的沦陷对爱玲创作的影响 (12)结论 (14)主要参考文献 (16)摘要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杰出的女性作家。

她从自己悲剧的人生出发,写出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剧,留给世人许多有争论的独特而精彩的艺术世界。

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能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同时她的人生经历也极影响了其作品的创作,本文着重分析了她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主要从生活背景对创作对象和创作容的影响,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生活的影响、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生活的影响、爱情以及战争爆发沦陷对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人生经历;创作;影响;爱玲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引言爱玲的作品容几乎都是来自她的生活,她作品中的人物也和她周围的人物有极大的相似性,可以说她的人生经历带给了她作品很大的影响,在这里将一一介绍她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家庭遭遇、爱情、以及的沦陷对其创作的影响。

一、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1、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对象和创作容的影响1920年9月30目,爱玲出生在一个门第显赫的官僚家庭—公馆,那一天下着阴冷的小雨,这似乎预示着爱玲的一生将被笼罩着暗淡的色彩。

爱玲在她的创作中也多次的将公馆描绘成世上最黑暗的地方,形容它犹如古墓一般的幽暗。

看爱玲的描写,读者就能感受到她对公馆是厌恶的。

当然,也不排除她在成长中逐渐了解自己身世后加剧的厌恶感。

爱玲的上祖叫得最响的人物是慈禧的心腹鸿章,鸿章亲手挑选了清末的著名大臣佩纶做女婿,佩纶是当时朝廷的封疆大臣,后来佩纶和千金生了儿子,取名为廷众。

廷众娶的是当年的江南水师提督、籍的名将黄翼升的女黄逸梵。

廷众与黄逸梵生了二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女孩就是爱玲。

她的父亲廷众继承了祖上丰厚的遗产,是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时的文化教养,但也有一切遗少的恶习;她的母亲黄逸梵接受的新式教育,并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深,因此新式女性的朝气蓬勃与封建遗少的暮气横秋因为封建的包办婚姻而格格不入,最终离异。

期间,爱玲的父亲在青楼接回了一个姨太太,这姨太太到家后为了能在家安生,行事颇有心机。

想必爱玲许多作品中的母亲形象都来源于她对后母跋扈形象的厌恶。

爱玲就在这样一个无爱的家庭里成长着。

爱玲在长大后也逐渐的洞察了许多的世态,甚至于对自己高贵的血统也是不屑一顾的,她说过这样的话:他们只静静的流淌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他们再死一次。

爱玲的祖母才貌兼得,这些优良基因在爱玲的身上重现。

在爱玲很小的时候,经常看见母亲穿着各种西化的洋服及精致的妆扮,这些都让她有了迫不及待长大的欲望。

爱玲通过自己的写作得到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后,毫不犹豫的买了一只口红,她希望这只口红能够让自己的人生绚丽起来。

爱玲特殊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性格,她后来创作的容也是以其实实在在的生活为背景。

爱玲一生的前二十年经历,涵盖了她全部的经验,她整个的写作生涯,就是努力运用她所在房子和街道里面发生过的事情,来解说她的私人世界。

她的作品几乎都是就地取材,借着生活事实升华为艺术虚构。

爱玲的弟弟子静说:爱玲的作品都是有出处的,在现实中都是有原形的。

爱玲生活的具体场景和爱玲作品是不可分割的关系,细细品读爱玲的书籍,不仅可以了解爱玲生活的场景,同时也是研究她作品的出入口。

2、爱玲的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爱玲是一个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的人,童年时代爱玲一直和受封建传统影响较深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但当时社会大环境在向西方社会学习,封建传统文化在当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打击,她的母亲也在这种大环境下冲破了封建社会家庭、婚姻对女人的禁锢,远渡西洋,接受新文化教育。

这时的她对母亲的种种行为既感新鲜又觉美好,并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母亲所代表的新文化的影子。

稍大,爱玲随姑姑一起生活,又受到先进的姑姑的影响,脑海中的新文化思想得到了加强;后来,她又进人新式学堂同时也是教会学堂——圣玛丽亚教会学校学习,接受西方文化教育。

爱玲既摆脱不了家族长期封建文化的积淀又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她在新与旧的夹缝中生存,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夹缝中生存,作为新文化代表,她洞察了封建社会女性在现代文明中生存的不易。

在这个夹缝之中她看到了芸芸众生的人性弱点和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国民精神,找到了新与旧的突破口。

这一切生活教育的背景都使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浓烈暖丽的语体色彩与讥诮冷峻的叙述腔调使得小说的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对比;二元互补的模式加上参差对照的方法,使得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为丰富。

(一)善用讽刺因为她所写的多是平凡普通的市民及其人生,所以他们身上无可避免地会存在着种种庸俗、消极的东西,对世俗人性有着清醒认识的爱玲在写到他们的时候,笔法是讽刺的。

如《五四遗事》写了几个新潮青年男女和他们新式爱情的尴尬结局。

追求恋爱自由的男主人公历经波折,却成为三个新式旧式女人的丈夫。

难怪他朋友打趣他“关起门来就是一桌麻将”,这样事与愿违的结果,令人欲说还休。

《金锁记》写了一个女人被黄金的枷锁劈杀的可怜又可悲的一生。

在经历了煞费心机、委曲求全、苦心经营、众叛亲离、徒劳无获后,年老的七巧躺在床上,回顾她一生的挣扎与心机,得到和守护的却只是一份“空虚的胜利”,讽刺的意味尽在不言中。

有人评价爱玲小说:“爱玲在描写家庭、恋爱、婚姻背后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困境,表达出连她自己也未必意识到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即超空间之界(、)与时间之界(时代)的永恒关怀”。

这种笼罩了她的主观色彩又与其本身的真实存在偏差的日常生活世界的书写对人性与人生的揭示便有了哲学意味。

(二)对偶互补与参差对照爱玲从小就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小说,在其作品中不难发现她在安排情节结构与刻画人物时所采用的对偶手法。

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的情人与妻子就具有“二元补衬”布局的意象,二者互补,相互映衬,“二元补衬”一旦与标记人物禀赋命运的对偶相生模式发生联系,便更加寓意化了。

首先二人的名字就具有隐喻色彩,书中无数细节也都因此产生了寓意。

王娇蕊是娇媚热情、每一寸仿佛都是活的情人;孟烟鹂是美丽娴静但又苍白乏味的妻子;前者由于是朋友的妻子,对男主人公振保的名声地位构成潜在的威胁,他在激情过后退却了,使得女方“枉”自“娇媚”,最终枯萎,成了一个苍老俗艳的中年妇人;后者的唯唯诺诺又让振保的情欲始终不能满足,只得在“梦”中寻找“艳丽”了。

既可以热情似火像红玫瑰,又贞洁娴静如白玫瑰。

娇蕊与烟鹂的命运也极其相似,一个被始乱终弃,一个被置之不理,都体现了夫权制下女性话语权的丧失。

在二元互补的模式之外,爱玲又在其小说中加上了参差对照的方法,更生出一番相生相成之意,使得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为丰富。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桃红配葱绿,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爱玲曾在《倾城之恋》中申明了她的创作主:“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爱玲对这些庸俗的男女虽然没有过多的同情,但有着充分的理解:“我喜欢参差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比较接近事实的,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在人性方面,爱玲认为:“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

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

”所以她的小说里,除了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

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

就如,白流与柳原尽管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与期望值不同,但战争的爆发成全了他们,经历了一番曲折之后,终于短暂地走出心城的阻隔,各得所需。

二、爱玲的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童年是人类生命的最初阶段,尽管短暂却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对作家的文学创作来说,童年的生活往往是难以磨灭的印痕。

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与其童年生活的重创和严重的母爱缺失有着直接关系。

这里主要是从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塑造来看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

(一)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类型1、庸俗的母亲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母亲担负着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等职责。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母亲的敬重也正因为这样。

但是,也正是这种代代相传、根深蒂固的对母亲的价值评判,铸就了一批又一批遵从“孝、道、礼、义”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这样一类母亲是爱玲小说中塑造最多的,她们都是“良家妇女”,是传统型的母亲。

比如《心经》中的许太太,面对女儿暗恋丈夫,而丈夫又与女儿的同学同居这样一个乱伦的事实,也只能忍气吞声,淡淡地说了一句:“一家有一家的难处。

”这个母亲在自己受尽伤害后,还在为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寻找退路,虽然令人唏嘘,但也不得不说这个母亲的确是生活在家庭的最底层,她不去想该用什么方法来阻止这种状况的发展,而是牺牲自己的尊严来捍卫这个名存实亡的家庭的尊严。

说到底,这是一种愚昧。

《年轻的时候》中的太太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在旧礼教压迫下牺牲了一生幸福的可怜人,充满了爱子之心,可是不能够了解他,只懂得为他弄点吃的,逼着他吃下去,然后送他出门。

”除此之外,太太只喜欢拔头上冒出的白发,或者是听戏,搓麻将,“有了不遂心的事,并不见她哭,只见她寻孩子的不是,把他们怄哭了。

”一个浅薄、无聊的庸俗母亲跃然纸上。

在童年爱玲的眼中,生母黄逸梵受过高等教育,但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也作不了主,嫁给廷众后对于丈夫纳妾、嫖妓这些恶习也只能装作视而不见。

在她留洋期间,姨太太堂而皇之地住进家,她也是不闻不问。

母亲的学识和爱好都是高雅的,但思想却又如此庸俗,这些童年经验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作家的创作之中,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冷漠自私的母亲与庸俗的母亲相比,这一类母亲则是在感情与经济的冲突中,毫无例外地选择了后者。

《倾城之恋》中,离了婚的白流受到哥嫂的排挤而向母亲寻求安慰时,白老太太只是“一味地避重就轻”,让白流回婆家做寡妇,过继个儿子,为死去的丈夫守节。

当流趴在床上痛哭着,想抓住母亲作最后的哀求时,却发现母亲不知何时离开了。

对于这种“恶意的缺席”,流心里终于明白:“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

她似乎是魔住了,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

”那么,爱玲在创作这一系列母亲形象时是否有她母亲的影子呢?答案是肯定的。

由于后母的挑唆,爱玲被父亲毒打后软禁起来,在此期间,爱玲身患严重痢疾却无人问津,要不是仆人偷偷给她吃了一些药,她早就命丧黄泉了,而这一切都是冷漠残忍的后母一手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