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创作
张爱玲后期小说创作研究
张爱玲后期小说创作研究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以其独特的小说创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她的小说生涯中,后期的作品展现了更加成熟和深刻的文学技巧与主题,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其创作的崭新视角。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创作特点鲜明,她在文学技巧、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
从文学技巧角度来看,张爱玲后期小说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将现实与幻觉、回忆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主题方面,张爱玲后期小说主要人性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生死、爱情等哲学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揭示出生命的真谛。
在人物形象上,张爱玲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他们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常常通过跳跃的叙事手法和时空转换来组织情节,让读者在看似无关的片段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多舛。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张爱玲以主人公振保的视角,描绘了他与两个女人的情感纠葛,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矛盾与挣扎。
张爱玲在小说中运用大量的象征元素,如《小团圆》中的九莉与蕊生的人生历程,巧妙地隐喻了人生的曲折与无常。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主题深刻而多元,不仅个体情感,还涉及家庭、社会等层面。
在《半生缘》中,张爱玲通过曼桢和世钧这对恋人的故事,揭示了命运的无奈和人性的复杂。
同时,小说还展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社会的世态炎凉,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生百态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红玫瑰与白玫瑰》则从更加现实的视角探讨了爱情与婚姻的矛盾,揭示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在人物形象方面,张爱玲后期小说的人物性格鲜明、丰满。
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振保,他既渴望真挚的爱情,又难以摆脱现实的束缚,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半生缘》中的曼桢和世钧也塑造得十分立体,他们在命运的捉弄下相爱却无法相守,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凉。
张爱玲后期小说创作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文学技巧、深刻的主题以及鲜活的人物形象。
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基本主题,是对病态人生人性的描写批判和追根溯源。
她对丑陋的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因不幸的婚姻便以极阴暗的心理和极狠毒的手段在子女身上报复,最终把儿女逼成了像她一样的狂人。
张爱玲在描写畸形人生人性并进而追索其根源时,并未仅仅归因于人的本能欲望,而是将探寻的目光投向外部世界——对特定时代文化形态的观照,她揭示出了封建文化的苟且守旧对人心的限制约束和资本主义文化的金钱欲望、享乐原则对人心的腐蚀与扭曲,并由此获得了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的价值与意义。
在艺术上,张爱玲成功地融会贯通了传统小说情调、传统小说笔法与现代审美意识、现代艺术技巧,以一种“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建构起堪称一流的现代小说表现形式。
张爱玲对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开掘,成功地融铸了西方现代派艺术技巧——心理分析、意识流捕捉、潜意识揭秘等,用以对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探幽发微。
她的小说意象丰富生动,隐喻繁富巧妙,语言华美、精巧而畅达。
中国小说——《金锁记》
童世舫
女儿长安
儿子长白
丈夫姜仲泽
其他人物……
儿媳芝寿
2.2 人物性格——曹七巧
THE CHARACTER OF CAO QIQIAO
在小说中,曹七巧的行为变化 为:
受虐——自虐——虐人
在小说中,曹七巧的性格特征变 化为:
清纯、朦胧——追求爱情、 性压抑——人性扭曲
2.2 曹七巧性格变化的过程
2
2.1 创作背景
THE BACKGROUND OF THE GOLDEN CANGUE
1943年 浮华的洋场社会
上海
战争的阴云又给它增添了一种 及时行乐的颓废气息
传统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念杂糅在一起 价值虚无,物欲横流
人性丑恶
2.2 人物及性格
THE CHARACTERS OF THE GOLDEN CANGUE
文学作品之中国小说
——以张爱玲《金锁记》为例
1
《金锁记》是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4 年上海《天地》上,后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 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 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 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儿女的幸福。 张爱玲 另辟蹊径,讲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亲生儿女迫害摧残的传奇故事, 从而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怎样把一个原本有 着温情性格的正常女人变成一个阴鸷狠毒的“吃人者”。
2.2 曹七巧性格变化的过程
THE CHARACTER OF CAO QIQIAO
③ 心理变态
曹七巧用金钱把自己的情欲狠狠地压制 在心中的时候,金钱,成为她心中唯一 目标。由于这种金钱欲望过于强烈,所 以,她并不会象一般人那样是被动防守, 而是采取了更主动的攻击性的姿态去守 住金钱。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变态。三种 变态性心理:财产危机症、虐待狂、性 变态。
张爱玲的代表作有哪些
张爱玲的代表作有哪些张爱玲的代表作有哪些《张爱玲代表作》是1999年10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张爱玲。
该书主要收录了张爱玲的一些代表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爱玲的代表作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张爱玲外文名: Eileen Chang别名:张煐(父母取名)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 1920.09.30逝世日期: 1995.09.08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后因战争辍学)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曾用笔名:梁京流派:海派作家原籍:河北丰润主要作品集: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代表作:《半生缘》: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把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缠来绞去地在一张翻不出去的网里演了那么多年……《怨女》:张爱玲这部作品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麻油西施”银娣在麻木、压抑的生活中,女人的变态心理被张爱玲描绘得入木三分。
《倾城之恋》: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
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留情》: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5年以后创作的中短篇小说。
《情场如战场》:本书收录了张爱玲剧作《情场如战场》、《小儿女》、《魂归离恨天》等三种及小说增补。
《红楼梦魇》:本书是张爱玲十余年间对《红楼梦》的考据与研究。
《老照片:对照记》:搬家的次数太多,平时也就“丢三落四”的,一累了精神涣散,越是怕丢的东西越是要丢。
幸存的老照片就都收入全集内,借此保存。
张爱玲语录1、世上最凄绝的距离是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相爱,距离变得很近。
2、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
张爱玲《浮花浪蕊》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
张爱玲《浮花浪蕊》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爱玲《浮花浪蕊》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导语】:浮花浪蕊是张爱玲创作的一部小说,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浮花浪蕊》主要内容是什么,来了解一下吧!在文集《惘然记》序言中,张爱玲自述《浮花浪蕊》这部小说改了多次,直到最后一次大改,“才参用社会小说做法,题材比近代小说散漫,是一个实验。
第十六章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1938年,张爱玲与继母发生冲突后,离家出走。 1939年,考入香港大学文学院。成绩优异,连获 奖学金,并有机会赴伦敦大学深造。日战爆发后, 不得不中断学业,回沪从事文学创作为生,租住 赫德路爱丁顿公寓65室(常德公寓),与姑母为 邻。 1943年,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 表了《沉香屑 第一炉香》,一鸣惊人。从此,她 一发而不可收,在两年的时间里,她在《紫罗 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 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发表了她一生中几乎所有最 重要的小说和散文。
她的两性之爱没有所谓的“温柔缠 绵”,也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 美好结局,有的只是男女之间的调情, 权衡利弊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例如《金锁记》、《倾城之恋》、 《沉香屑 第一炉香》等。
(三)基本上写的都是软弱的凡人。
她的笔下只有一些少爷、小姐、太太, 他们大多沉溺于或周旋于两性之爱、 婚姻和金钱之间,穷算计之能事,疲 惫孤独而又恐慌,多是一些人性的扭 曲者、变态者。 张爱玲小说中的场景,大多都相对地 封闭在上海弄堂、公寓等窄小的空间 里。她笔下的人物形象几乎都是悲剧 人物。
《沉香屑 第一炉香》: 西方现代文明侍养着最腐败最古旧的 封建生活方式与文化。 《倾城之恋》: 小说通过两者发生的恋爱婚姻纠葛委 婉曲折地剖析了不同文化背景养成的人性 歧异,并在一场毁灭性的陷城战火中使歧 异的人性遇合。 白流苏:一个来自破落的诗礼世家的具 有东方情调的女子。 范柳原:一个洋味十足的华侨子弟。
第十六章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一、生平及创作简介:
1920年9月30日(一说为1921年),张爱玲出生在 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 的仿西式住宅中。她的父母给她取名叫做张瑛。 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 是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父亲 张廷重是典型的遗少,母亲黄素琼则是留过洋的 新女性。 1922年,张爱玲2岁时,全家搬家到天津英租界。 在那里,张爱玲四岁进入私塾学习。同年,母亲 黄素琼出国留学。1928年,张家又搬回了上海。
张爱玲小说创作
1945-1968年作品年表
1945-2,《留情》,《杂志〉14卷6期 3-6,〈创世记〉〈杂志〉14卷1、3期 〈鸿鸾喜〉,不详 1947-5-6月,〈多少恨〉,〈大家〉2-3期 1950,〈小艾〉,〈亦报〉连载 1951,〈十八春〉,〈亦报〉连载 1954,〈秧歌〉,香港〈今日世界〉 〈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 1966,〈怨女〉,香港〈星岛晚报〉 1968,〈半生缘〉,台湾〈皇冠〉杂志 〈相见欢〉,不详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内容
新旧交替时代的人生悲欢 〈十八春〉:曼桢:自立、自强的妹妹 被姐姐曼璐、姐夫祝鸿才所摧残的人生 故事。
张爱玲小说的风格与成就
夏志清认为,张爱玲既有乔叟式享受人生乐趣 的情怀,又有观察人生处境方面的悲剧感 A、意象繁复、丰富 B、有强烈的历史意识 C、处理人情风俗十分熟练,对人心理揭示深 刻,主要受弗洛依德和西洋小说影响,心理描 写细腻,另方面又得益旧小说,对白圆熟,摸 透了中国人的脾气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内容
对现代文明的审视 〈倾城之恋〉:一个自私男人与一个自私女人 的没有爱情的爱情故事,表现洋场人生和文明 的苍凉图景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 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 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 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 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 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生活个十年八 年。”“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 私的女子。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 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张爱玲的文集
1944-9月,小说集〈传奇〉出版,收10篇 《沉香屑第一、二炉香》 《茉莉香片》 《心经》 《倾城之恋》 《琉璃瓦》 《金锁记》 《封锁》 《连环套》 《年青的时候》,《花凋》 1945年初,散文集《流言》出版
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的简介
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的简介1、张爱玲最经典的作品就是《倾城之恋》了,张爱玲以独特的韵味和情致讲述了一对痴男怨女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
2、《倾城之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创作的著名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和经典代表作。
《倾城之恋》讲述了一对现实中的庸俗男女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上演的一幕倾城之恋,叙述了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爱情故事。
此部作品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文学著作之一,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3、《倾城之恋》的爱情故事发生在香港。
女主角白流苏原是上海的白家小姐,在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身无分文的她备受亲戚们的冷嘲热讽。
在她失望之余,从此变得冷漠,看尽世态炎凉。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男主人公范柳原——一个多金潇洒的单身汉结识,于是孤注一掷,远赴香港,追求范柳原的爱与婚姻。
他们两个情场高手在浅水湾饭店斗智斗勇,最终白流苏服输了。
但在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时,范柳原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回来保护白流苏。
在生死攸关时,两人于“一刹那”间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最后终于结婚了。
但是婚姻并不能改变范柳原之前的生活习惯与作风,白流苏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4、《倾城之恋》的作者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
张爱玲原名张瑛,于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
张爱玲家世显赫,童年时光却是黑暗的。
她的生母流浪欧洲,她和弟弟是在后娘的监管下长大的,所以导致她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悲观与势利。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等,而她的经典代表作有《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
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于洛杉矶加州逝世,享年75岁。
5、《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为倾心的作品之一,张爱玲以独特的韵味和情致讲述了一对痴男怨女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
著名作家王安忆说:“她有足够的.情感能力去抵达深刻,可她没有勇敢承受这种能力所获得的结果,这结果太沉重,她是很知道这分量的。
张爱玲《秋雨》读后感
张爱玲《秋雨》读后感
《秋雨》是张爱玲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绘一个寒雨连绵的秋天,讲述了女主
角英瑜的感情经历。
读完这篇小说,我对人情世故、爱情和自由等主题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通过小说中对英瑜的描绘,我看到了一个善良却又脆弱的女子。
她深爱着自己的男友,为了他甘愿放弃一切,甚至不顾父母的反对。
然而,英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爱情回报。
男友的不负责任和不忠让她感到无尽的伤心和痛苦。
这种情感的描写让我感到非常的
心酸和同情,也意识到了爱情的复杂和残酷。
另外,小说中的人情世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英瑜的家人对她的爱情选
择进行反对,但她依然选择了违背家人意愿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然而,她最终却没有
得到真正的幸福。
这让我明白了人情世故的现实和残酷。
有时候,我们的选择可能是
对的,但却无法改变别人的态度和观念,这是一种无奈和无法逃避的现实。
最后,小说中的自由与束缚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英瑜因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而放
弃家庭和稳定的生活,但最终却没有实现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这让我认识到了自由并
不是没有任何束缚的,我们的选择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后果和代价。
自由的价值和意义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和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秋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思考和感受。
这篇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表
达了爱情的无奈和人情世故的现实,同时也让我重新思考了自由与束缚的问题。
张爱
玲的作品总是能够深入人心,令人产生共鸣。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天才梦》(课下自读《姑姑语录》)一、关于张爱玲:简介:出生于1920-8-19,出生于上海。
(天津、上海、香港、美国),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
祖父为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为李鸿章之女。
张爱玲原名张瑛,小学入学时,妈妈替她改名为“爱玲”,为英文“ailing”(烦恼)的音译。
1943 年,张爱玲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同年创作《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金锁记》、《倾城之恋》等重要作品。
1995年她在美国洛杉叽逝世,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中秋节”)。
经历:十岁后就读圣玛利亚女校,母亲赴法国;在十六岁那年、从初秋至春节前,被父亲软禁;春节前逃出父亲家,与母亲同住;十八岁考取伦敦大学,但因战争转入香港大学文学专业;一九四一年香港沦陷,停战曾当临时看护;四二年回上海,进圣约翰大学,不久退学;二十三岁认识胡兰成;二十六岁诀别胡兰成;三十一岁时曾任美国驻香港新闻处翻译;一九五五年远赴美国;一九五六年夏,和浦德南‧赖雅结婚;一九九五年卒於洛杉矶,享年七十五岁。
个性:1、世俗,却世俗得精致。
2、矛盾体:讲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却又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
代表作:小说:《金锁记》、《沉香屑》、《倾城之恋》、《连环套》、《创世纪》、《心经》、《红玫瑰、白玫瑰》等;散文集:《留言》、《传奇》经典语言:因为相知,所以懂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生命也是这样的吧,它有它的图案,我们唯有临摹。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手过后是放手。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回忆永远是惆怅。
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人生恨事:(一)海棠无香;(二)鲥鱼多刺;(三)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四)高鹗妄改――死有余辜。
鲁迅与张爱玲小说创作艺术之比较
鲁迅与张爱玲小说创作艺术之比较鲁迅与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深受读者喜爱。
鲁迅以其激烈的文字和强烈的社会批判而闻名,而张爱玲则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情感的作品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以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张爱玲的《色戒》为例,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笔调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位作家的小说创作艺术之异同。
首先从叙事结构来看,鲁迅的《狂人日记》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来展现故事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而张爱玲的《色戒》则采用了第三人称叙事的方式,通过客观的视角来描绘人物的行为和情感,使整个故事更加客观和冷静。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可怜人,他在嘈杂的市井中挣扎求生存,最终走向了疯狂和自我毁灭。
鲁迅通过对孔乙己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摧残,以及对人性的残酷和无情。
而张爱玲的《色戒》中的人物多是社会上有权势和地位的人,她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内心的复杂和矛盾,以及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和选择。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她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和摧残。
在笔调风格方面,鲁迅的《狂人日记》语言激烈,充满了悲愤和愤怒,他直接抨击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和束缚,使整个小说充满了强烈的批判意识。
而张爱玲的《色戒》则语言细腻,情感丰富,她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情感和渴望,使整个小说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
鲁迅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笔调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鲁迅的作品更加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抨击,他通过对底层人物的刻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个体的摧残和损害。
而张爱玲的作品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她通过对有权势和地位的人物的刻画,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和摧残。
两位作家在不同的方面展现了他们的真知灼见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茉莉香片(张爱玲创作的短篇小说)
茉莉香片(张爱玲创作的短篇小说)《茉莉香片》是现代作家张爱玲创作的短篇小说,字数约15000,发表于1943年7月《杂志》第11卷第4期,收入1944年8月上海杂志社《传奇》,现收录于小说集《倾城之恋》。
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一个普通青年学生聂传庆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父亲的故事。
小说借由一个畸形的下一代受害者形象进行自剖,影射了20世纪40年代上海“阴郁少年”的境遇。
内容简介中日战争发生后,聂传庆跟随父亲和后母从上海来到香港,在香港一所大学里读书。
他认识了活泼可爱的同学言丹朱,她是言子夜教授的女儿。
传庆厌恶自己的家,他的家就是鸦片与不幸的所在。
一日,他在旧日杂志上发现了从未爱过父亲的母亲冯碧落与情人言子夜之间绝望的爱,而言子夜的家庭却是他向往的健康、健全的家庭,这些现实如同一把尖刀插入聂传庆的心中,扭曲着他对言子夜的倾慕。
他欲望着母亲当年与言子夜的私奔,欲望着他是言子夜的孩子,欲望自己有一个健全的家,这些欲望衍成心魔,他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他认为,如若可能,言子夜便是他的父亲,言子夜的家便是他的家。
他嫉妒言丹朱,他认为是她抢走了他的父亲。
终于,在和言丹朱同行的一个夜晚,爆发的聂传庆在山上疯狂地殴打言丹朱。
创作背景1939年夏天,张爱玲到香港大学文学院求学,当时她的中文系教授是许地山先生。
在港大读了两年后,1941年日军入侵,香港沦陷。
港大变成临时医院,张爱玲担任看护,看尽人生百态。
不久她返回上海,创作了这篇她称为苦楚香港传奇的《茉莉香片》。
小说中言子夜的形象,便来源于张爱玲的老师许地山。
人物介绍聂传庆:二十岁的聂传庆瘦弱、忧郁,带有阴柔的美。
他那窄窄的肩膀和细长的脖子似乎是十六七岁发育未完全的样子。
蒙古型的鹅蛋脸,淡眉毛、吊梢眼,惟有鼻子过分地高了一点,与那纤柔的脸庞犯了冲。
他自小受到父亲欺压,甚至被打聋了耳朵。
在强悍的父亲和别有用心的继母面前,聂传庆始终是战栗的。
他怨恨自己只能在冰冷的家接受父亲辱骂、后母奚落、刘妈唠叨。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武小洁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张爱玲的生平,一部分是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在张爱玲的生平中我简单的介绍了张爱玲的家庭情况、童年生活,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及她的创作经历。
之所以写张爱玲的生平,是想让大家在理解她的经历的同时,知道是她的经历决定了她的性格和创作方向。
在创作风格中我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创作文体、写作手法、语言、内容、取材等几方面的分析来写张爱玲的创作风格。
在创作风格中我将张爱玲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优美的语言单独拿出,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张爱玲作品的独特之处。
在论文中我还简单介绍了张爱玲的几部小说作品,并选取了张爱玲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在文章及最后的总结中我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写出了欣赏张爱玲之处。
张爱玲的生平张爱玲原名张缨,1920年出生在上海,她的外曾祖父是李鸿章,祖父是张佩纶她虽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家庭,但家庭给她的印象却是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张爱玲四岁的时候她母亲成为中国第一代出走的“娜拉”,失去母爱的她是个小天才,6岁就开始小说创作,7岁的时候她和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他的母亲一直有着罗曼蒂克的爱,她对母亲的感情是很浓郁的,她的性格中有很多无意识的承袭了她母亲的影子。
1934年张爱玲的生活中发生两件大事,一是父亲再婚,一是她开始上中学。
从此她生活更决定了她的创作方向。
她在十八岁的时候获得了远东考试的第一名,但因战争的爆发去了香港大学。
她在1942年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可谓是一鸣惊人。
她的处女作是《不幸的地》。
在1942年到1944年这两年中创造了一系列做品,我们比较熟知的有《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
这段期间可以说是张爱玲创作的黄金期。
而给她创作灵感的人正是影响她一生的一个人——胡兰成。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可以说是浪漫的,也可以说是凄惨的。
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审视他们的爱情。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相识源于他们的互相吸引,他们的意见相投,才气相吸。
《金锁记》简介
《金锁记》简介《金锁记》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57年。
小说以上海的旧社会为背景,以女主人公蓓蕾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女性在传统观念束缚下追求自由与幸福的艰辛历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
蓓蕾出生在富裕家庭,与富商之子石峰订有婚约。
然而,蓓蕾并不钟情于石峰,她心中憧憬着一种自由而多彩的生活。
于是,她决定追求自己的梦想,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小说以蓓蕾的情感经历为核心,悲观地描绘了上海的旧社会和女性地位的局限。
蓓蕾在追求自由与幸福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和痛苦。
她与画家钱捷的相遇让她对人生产生了新的认识和追求。
然而,因为家庭的阻碍和社会的偏见,他们最终不能在一起。
蓓蕾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被金锁紧紧地束缚着,无法破解。
小说的叙事方式独特,运用多个视角来描写各个人物的思想和内心活动。
通过对蓓蕾和其他人物的描写,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上海社会的困顿和空虚,以及传统观念对个人自由的压抑和束缚。
作品以朦胧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失落的时代和内心的挣扎。
《金锁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度思考的文化内涵,成为张爱玲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之一。
小说以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沉重命运和对自由的渴望,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它成为一部具有时代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为读者提供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索和反思。
总之,《金锁记》通过女主人公的一生,深刻地展示了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作品以其精妙的叙事、细腻的情感刻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并对后世作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爱玲小说发展历程
张爱玲小说发展历程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而闻名。
从她的小说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阶段: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那个时候的她在文学界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作家。
她的早期小说主要以爱情为主题,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和婚姻困境。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烟雨》、《金锁记》等,这些作品展现了她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中期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爱玲的小说创作逐渐呈现出更加成熟和复杂的风格。
在这个阶段,她开始将自己的创作重心放在了城市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和现实问题上。
她的小说继续以爱情为主题,但在表达方式上更加深入和细腻。
尤其是《红玫瑰与白玫瑰》、《小艾》等作品,通过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现代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矛盾和挣扎。
后期阶段:随着岁月的流逝,张爱玲的小说创作逐渐呈现出更加悲伤和绝望的色彩。
她的作品开始回忆和追忆过去,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
这些作品多以回忆和自传为基础,如《倾城之恋》、《百媚千红》等,这些作品通过回忆来探索人类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张爱玲以自己独特的文风和对人性的理解,将人类生活中的痛苦和忧伤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小说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初期的爱情描写到中期的女性问题探讨,最后转向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和
追忆。
她的小说以其独特而深刻的视角,为人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无常。
有关《金锁记》张爱玲小说的观后感
有关《金锁记》张爱玲小说的观后感(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有关《金锁记》张爱玲小说的观后感《金锁记》是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4年上海《天地》上,后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张爱玲小说全集]张爱玲的小说
[张爱玲小说全集]张爱玲的小说第一篇张爱玲的小说:张爱玲小说引导语:张爱玲的小说对读者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对张爱玲小说的喜好,是读者对小说喜好的最佳的选择。
下文是有关她的小说作品与分析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张爱玲小说篇1:小说作品《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
《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
《霸王别姬》,《国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
《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
《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
《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
《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
《琉璃瓦》,《万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
《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连环套》,《万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
《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
《花凋》,《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
《红玫瑰与白玫瑰》,《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
《殷宝滟送花楼会》,《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
《等》,《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留情》,《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
《创世纪》,《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
《鸿鸾禧》,上海《新东方》第9卷第6期。
中国现代文学史-沦陷区文学创作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这是电影的手法,空间与时间,模
模糊糊淡下去了,又隐隐约约约浮上来 了。巧妙的转调技术,在诗情画意中实 现了场景的转换,在飘逸的意境中渗透 了深厚的历史感、沧桑感。
这是首先引起读者注意和赞美的部
分。外表的美永远比内在的美容易发现 。何况是那么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 出的文章,新旧文字的揉和,新旧意境 的交错,在本篇里正是恰到好处。 仿
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着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皱小帕,身
穿着银红衫子,下着葱白线镶滚。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
八春》写出了人物命运的巨大变迁。
3.精神分析的透视方法。 《金锁记》和《心经》中展示了人物深层的弗洛 伊德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节,而在更多的时候则是运 用精神分析手法透视人物的深层的潜意识和前意识。 注重人物意识的流动,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现 代的情绪。张爱玲对七巧心理的描写以下面这段最为 经典: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 的喜悦,…,这些年来,他跟她捉迷藏似的,只是近 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 ,
《金锁记》读后感_《金锁记》优秀读后感作文精选
《金锁记》读后感《金锁记》读后感《金锁记》是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4年上海《天地》上,后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儿女的幸福。
张爱玲另辟蹊径,讲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亲生儿女迫害摧残的传奇故事,从而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怎样把一个原本有着温情性格的正常女人变成一个阴鸷狠毒的“吃人者”。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金锁记》的简介、读书笔记以及读后感40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容简介曹七巧家里本是开麻油店的,由于姜家二少爷是个残废,无法与做官人家结亲,便娶了七巧做正房。
丈夫的残疾使曹七巧无法享受女性对爱情的渴求,并造成了她常年的性苦闷。
于是她把姜季泽作为爱慕对象,但是传统封建礼教迫使姜季泽拒绝了曹七巧。
现实的无情和对金钱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对钱财的无限占有欲,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黄金锁,也一步步走向心灵的扭曲。
曹七巧由于心理的重度扭曲,在分家之后转变为一个恶母和恶婆婆,做尽了极恶之事。
女儿长安是她手中的第一个牺牲品。
七巧让长安裹小脚,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
当长安在学堂呼吸道新鲜空气时,却又在七巧的无理取闹后放弃上学。
当长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爱情,七巧却从中作梗,变着法让长安吸上大烟,败坏女儿名声。
把长安推向无底的深渊。
长白也在曹七巧的诱惑下吸食大烟。
母子俩讨论儿媳的秘密,使儿媳被逼绝望,悲惨地死去。
而后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吞鸦片自杀了。
曹七巧自身的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别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儿女的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店里的主顾,他是市民。可是对于这个不知道他 底细的女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男子。”
小说结尾:“饭后,他接过热手巾,擦着脸,踱到
卧室里来,扭开了电灯。一只乌壳虫从房这头爬到 房那头,爬了一半,灯一开,它只得伏在地板的正 中,一动也不动。在装死么?在思想么?整天爬来 爬去,很少有思想的时间罢?然而思想毕竟是痛苦 的。宗桢捻灭了电灯,手按在机括上,手心汗潮了, 浑身一滴滴沁出汗来,像小虫子痒痒地在爬。他又 开了灯,乌壳虫不见了,爬回窠里去了。”
-11,《封环套》,《万象》7-10期
•
-2, 《年青的时候》,《杂志》12卷6期
•
-3, 《花凋》,《杂志》12卷6期
• 5-7,《红玫瑰与白玫瑰》
•
《杂志》13卷 2-4期
• -11,《殷宝滟送华楼会》
•
《杂志》14卷2期
• -12,《等》,《杂志》14卷3期
•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 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底下 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 滴眼泪她就懒怠去擦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 干了。”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内容
• 新旧交替时代的人生悲欢 • 〈十八春〉:曼桢:自立、自强的妹妹
被姐姐曼璐、姐夫祝鸿才所摧残的人生 故事。
张爱玲的文学观念
“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 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 的影子”。 “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 种安稳常是不完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 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 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 “文学史上朴素地歌咏人生的安稳的作品很少, 倒是强调人生的飞扬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 还是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 的飞扬的。” (《自己的文章》,1944-12)
张爱玲小说创作
(1921-1996)
1943年作品年表
1943-5,《沉香屑·第一炉香》,《紫罗 兰》 • - 6,《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 • -7,《茉莉香片》,《杂志》-11卷4期 • - 8,《心经》,《万象》2-3期 • 9-10,《倾城之恋》,《杂志》11卷6-7期 • -11,《琉璃瓦》,《万象》5期 • 11-12,《金锁记》,《杂志》12卷2期
〈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 1966,〈怨女〉,香港〈星岛晚报〉 1968,〈半生缘〉,台湾〈皇冠〉杂志
〈相见欢〉,不详
张爱玲的文集
1944-9月,小说集〈传奇〉出版,收10篇 《沉香屑·第一、二炉香》 《茉莉香片》 《心经》 《倾城之恋》 《琉璃瓦》 《金锁记》 《封锁》 《连环套》 《年青的时候》,《花凋》 1945年初,散文集《流言》出版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内容
• 展现现代文明中混杂的传统意识 • 《沉香屑·第一炉香》 • 一个单纯的女学生堕落的故事,创意
之处在小说写出她的不同“别人是不得 已,我是自愿的!”(小说剖析精明的 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的生存传统-以色事 主的意识)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内容
• 对现代文明的审视
• 〈倾城之恋〉:一个自私男人与一个自私女人 的没有爱情的爱情故事,表现洋场人生和文明 的苍凉图景
张爱玲小说的风格与成就
• 夏志清认为,张爱玲既有乔叟式享受人生乐趣 的情怀,又有观察人生处境方面的悲剧感
• A、意象繁复、丰富 • B、有强烈的历史意识 • C、处理人情风俗十分熟练,对人心理揭示深
刻,主要受弗洛依德和西洋小说影响,心理描 写细腻,另方面又得益旧小说,对白圆熟,摸 透了中国人的脾气
《桂花蒸 阿小悲秋》,《苦竹》2期
1945-1968年作品年表
1945-2,《留情》,《杂志〉14卷6期 3-6,〈创世记〉〈杂志〉14卷1、3期
〈鸿鸾喜〉,不详 1947-5-6月,〈多少恨〉,〈大家〉2-3期 1950,〈小艾〉,〈亦报〉连载 1951,〈十八春〉,〈亦报〉连载 1954,〈秧歌〉,香港〈今日世界〉
张爱玲的文学观念
“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 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 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 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 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我喜欢参差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于真 实的。”“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 里的曹七巧,全是写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 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因为 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他们没有 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 是一种启示。”
•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内容
• 对情欲异化人性的表现 • 〈金锁记〉:用性易物的女性生存本质压抑、
扭曲了人性,残忍的仇恨、复仇欲。“三十年 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 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 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 恨她。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 子顺着枯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 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 膊。……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 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 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然儿如
•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 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 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 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 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 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生活个十年八 年。”“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 私的女子。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 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内容
〈封锁〉:“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 近情理的梦”,生命的本真意识在生活停顿的 罅隙间复苏。翠远“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 多……翠远不快乐”,“生命象圣经,从希伯 莱文译成希腊文,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从拉 丁文译成英文,从英文译成国语。翠远读它的 时候,国语又在她脑子里译成了上海话。那未 免有点隔膜。” • “宗桢没有想到他能够使一个女人脸红, 使她微笑,使她背过脸去,使她掉过头来。在 这里,他是一个男子。平使,他是会计师,他 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家长,他是车上的搭客,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