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气象
专题——气象物候
3、
4、
5、
6、
7、
布满天空
8、
3、根据第6节,完成下表。
云上的色彩
天气情况
名称
位置
色彩
形状
晕
日或月周围
里红外紫
圆圈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二)初探说明文的特点
1、说明文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加以说明,本文也如此。试举一例说明。(如底3段说到卷云时,抓住了它的:“轻”“薄”的特点。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形式整和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师述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学习《看云识天气》
(一)整体感知
1、根据文意填空。
这篇说明文介绍的是如何看云识天气。文章以为线索,以
为重点来说明的关系。
2、根据2至5节填空。
云的种类
云的形状、特点
位置
天气的情况
1、卷云
象羽毛,象绫纱
最高
阳光可透过它照到地面
1、朗读体会,理解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2、了解诗中所反映的物候气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们古代诗歌中记载了许多物候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古代诗歌中的物候》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的。
5月6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20—280C风力:<3级
7、根据下面天气预报材料,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给从西双版纳到昆明的游客经人性化的提醒。
西双版纳晴250C——320C昆明多云转小雨70C——120C
物候专题气象物候
物候专题:气象物候物候学是研究生物周期事件和天气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而气象物候是指天气变化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周期的影响。
气象物候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气象物候的定义、气象季节、气象现象等方面进行介绍。
气象物候的定义气象物候是指气候条件在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物候表现上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反应,是气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生态系统的响应及其反应的一个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已经确认,气象物候是植物生长最明显的因素之一。
气象季节气象季节是指不同的气候季节,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之间的变化。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气象差异,如日照时间、温度、降水量、大气湿度等。
这种季节性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都有一定的影响。
春季气象物候春季是气象物候的重要季节之一。
春季气象的变化对于很多特定种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比如樱花。
通常情况下,预测樱花的开花时间需要考虑到最后一场霜冻发生的日期和春季暖和的程度。
夏季气象物候夏季的气象变化会影响很多作物的生长发育,如玉米和其他谷物。
夏季也是许多生态系统中最繁荣的季节之一,比如草地和森林。
夏季的气象特点是高温多雨。
秋季气象物候在秋季,许多植物进入其成熟期、落叶期或进入冬眠状态。
秋季的气象特点是温度逐渐降低,气压增加,降雨量也逐渐减少。
冬季气象物候冬季的气象变化对于很多植物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它们需要经历极端的低温和降水量较少的环境。
在很多地方,气象变化通常是指降雪量的增加。
气象现象气象现象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大气中发生的现象,如雨、雾、霜、露、雹、雷电等。
这些气象现象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也有影响。
霜霜的发生是指在夜间,因为地表降温超过了空气温度而产生的冷凝水。
这种现象通常会损害植物的生长,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
露露是指夜间空气中的水分对植物表面的沉淀。
当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时,露便会形成。
露可以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但在春秋季节的寒潮来袭的时候,也可能造成霜冻和严重的萎缩。
专题气象物候物候
先说象征晴朗天气的薄云,然后说与雨雾有关的低而厚密 的云层,抓住由高到低,由薄到厚的特点。
课文中哪些语句和词语用得很准确,说说你的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
1、物候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枯荣,动物的养育往来现象,从而了 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诗中的物候
月、露、风、云、花、鸟都能传达大自然的
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大自然的本质, 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 意,所以能写成诗歌而传之后世。 学习下面几首诗,看看分别揭示了怎样的自 然规律: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歌大意】: 黄河的滔滔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 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一段孤寂的城墙; 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曲呢?玉门关外, 只有黄沙白草,春风从来吹不到这儿。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诗句大意】: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 敌军趁着夜色偷偷的溃逃。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 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将士们的弓箭刀枪。
专 题 气 象 物 候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 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 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 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 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 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 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 始雪、初冰、解冻等)
看云识天气
在平时生活中,你都采取过哪些方式来
气象物候的谚语
气象物候的谚语范文一:气象万千,物候丰富。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关于气象和物候的谚语也是琳琅满目。
这些谚语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是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观察总结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些有关气象和物候的谚语。
一、气象谚语1.春九冬十:指春季增长速度较快,而冬季增长速度较慢。
用词分析:这里“春九冬十”的数字是较为常见的表示方法,而且用音数相同的数字进行对比,显得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2.仲夏斩衣:仲夏指夏至时期,斩衣则是指热天时裁去增加皮肤感觉闷热的多余衣物。
用词分析:这里的“斩衣”比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夏季炎热的气象现象。
3.瑞雪兆丰年:雪虽然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雪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适量降雪会为作物增加有益的水分和不同寻常的气候环境,为缓解地球生态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
用词分析:这里的“瑞雪”一词非常恰当地表达了这个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好处,同时也有一定的美感,让人们不由地联想到雪中纯洁的世界。
二、物候谚语1.芒种蚕头:芒种前蚕桑瓜熟,芒种后蚕去树头。
用词分析:芒种是一年中重要的节气之一,这里的“芒种蚕头”就是在这一时期进行养蚕的良好时机。
用词生动,形象,非常易于人们的理解和记忆。
2.冬至到,日子长:冬至是一年中最短的白天,但是从这天开始,白天就会日渐长,这正是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美好的向往。
用词分析:这里的“冬至到,日子长”短小精悍,恰当地把握住了冬至以后白天渐渐变长这一时节的特点,让人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变化。
3.寒露秋分身似箭:这句话意味着夏天炎热过后,随着秋分将要到来,时间渐渐紧凑,气温也越来越低,告诉人们该如何调整和预防自己的身体状况,以达到健康生活的目标。
用词分析:这里的“身似箭”非常形象,说明了该时节的特点和特征,非常易于人们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对有关气象和物候的谚语的总结,这些谚语非常的实用,既能描绘出天气预报,又能提醒和帮助人们适应时令变化,从而保持健康,享受生活。
关于物候的气象谚语
关于物候的气象谚语范文一:物候气象谚语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中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物候气象谚语”的知识。
首先,什么是物候呢?它指的是生物在季节变化中表现出的种种现象。
这个季节现象的变化与气候密不可分,因此出现了一些关于物候的气象谚语。
以下是一些例子:1、三九探头,一日打破,春寒料峭又逢春,从此断了九九寒。
这句话说的是三九天里如果出现了一天暖阳,就意味着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
这个谚语既包含了气象知识,又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
2、芒种前后,雷声多半年。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芒种”这个时间点前后,雷声很多,这是因为夏季雷雨天气频繁,而芒种这个时间点往往是夏季入梅的时间。
3、十五不看月,盼到十六圆。
这个谚语说的是农历十五日没有看到月亮,便盼望着到了十六日便可以看到一个满月。
这也与气象有关系,因为天气阴雨多云时,月亮的能见度较低。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根据传统气象知识分析谚语的内容,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把握。
2、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精炼简练,把握主题,细节突出。
3、把气象谚语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它们教给了我们许多实用的知识。
范文二:我的家乡物候气象谚语大家好,我来自深山小镇,这里充满了自然的味道。
在这样的地方,人们会因为身处自然而对自然更加敏感,因此,有许多关于物候的气象谚语也逐渐流传开来。
比如说:1、谷雨打鱼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江浙一带,谷雨时节的鱼儿补脂增肥,品质好,所以人们喜欢在谷雨的时候去打鱼,同时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抑制鱼在生活中的繁殖,保证数量的均衡。
2、白露谷口上,秋分雨口下。
这句话是说在白露节气时,一般是叶子上方有露水,而到了秋分时节,雨水往往会从花瓣或者树叶上滴落到地上。
这个谚语反映了气象的变化。
3、小满前,豆蝉声;小暑前,蜜蜂口。
这句话说的是夏季的变化,百花盛开的时候,是蝉唱多、蜜蜂采蜜的时间。
在家乡生活与探究气象谚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点:1、从身边的实践中提炼出气象谚语,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传统气象的知识。
气象物候的谚语
气象物候的谚语气象物候的谚语气象物候的谚语1、云结亲,雨更猛2、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3、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4、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5、风乱转,不用算6、露水闪,来日晴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8、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10、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11、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12、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13、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14、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15、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16、急雷快晴,闷雷难晴,17、云在东,雨不凶;1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19、雷电声光测天谚语2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21、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2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23、屏山出云,不用问神24、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25、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26、鱼鳞云,不雨也风颠27、云交云雨淋淋28、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29、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3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31、云在南,河水满32、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33、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34、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35、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36、早看东南,晚看西北(.fwsir.)37、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38、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39、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40、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41、西北风开天锁4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43、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44、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4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24节气中的气象、物候变化规律
24节气中的气象、物候变化规律24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划分的,每个节气相应于太阳经过黄经的一个位置。
下面是24节气的气象和物候变化规律:1. 立春(2月3日左右):春天的开始,气温逐渐回升,白天变长,阳光明媚,但仍有寒冷的天气。
物候上,蚕开始吐丝,梅花开放。
2. 雨水(2月18日左右):降水量逐渐增多,气温回升更明显,但寒潮仍有可能出现。
物候上,杏花开放,麦苗抽穗。
3. 惊蛰(3月5日左右):春雷开始响起,气温进一步回升,降水量增多。
物候上,桃花开放,春笋露出地面。
4. 春分(3月20日左右):昼夜平分,气温进一步回升,降水量增多。
物候上,柳树开始发芽,桃树开花。
5. 清明(4月4日左右):天气转暖,气温进一步回升,降水量增多。
物候上,麦田开始抽穗,杨柳吐绿。
6. 谷雨(4月19日左右):降水量增多,气温进一步回升,天气潮湿。
物候上,稻田开始耕种,蚕开始吐丝。
7. 立夏(5月5日左右):夏天的开始,气温进一步回升,降水量增多。
物候上,麦田开始灌浆,蚕开始吐丝。
8. 小满(5月20日左右):气温继续上升,降水量增多,天气炎热。
物候上,小麦成熟,草木繁茂。
9. 芒种(6月5日左右):气温继续上升,降水量增多,天气炎热。
物候上,稻田开始插秧,麦收获。
10. 夏至(6月21日左右):白天最长,气温最高,天气炎热。
物候上,麦田开始灌浆,蚕开始吐丝。
11. 小暑(7月7日左右):气温继续上升,降水量减少,天气炎热。
物候上,玉米开始抽穗,莲蓬成熟。
12. 大暑(7月23日左右):气温最高,降水量减少,天气炎热。
物候上,玉米开始成熟,荷花盛开。
13. 立秋(8月8日左右):秋天的开始,气温开始下降,降水量增多。
物候上,稻田开始成熟,葡萄开始成熟。
14. 处暑(8月23日左右):气温开始下降,降水量增多。
物候上,稻田开始收割,葡萄成熟。
15. 白露(9月8日左右):气温继续下降,降水量增多,天气凉爽。
一、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九上语文期中复习·名著阅读、专题、文学常识一、《气象物候》专题(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气象?什么是物候?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
(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
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2、形成大自然物候现象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它们是经度差异、纬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3、分别写出三句有关气象物候的诗词、谚语。
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谚语: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
4.、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5、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4、写三个以上关于气象物候的成语:春光明媚、春华秋实、春寒料峭、夏炉冬扇、秋高气爽、一叶知秋、春花秋月、寒冬腊月、秋去冬来。
5、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
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
”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不一样。
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6、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
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
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有关气象物候的谚语
有关气象物候的谚语范文一俗话说得好,“春分雨,秋分风。
谷雨前后雨成铜”。
谚语是民间长期流传而形成的概括性语言表达,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简洁易懂、具有深刻印象的表达方式。
在气象物候方面,也有大量的谚语,比如说:1. 春分不雨,谷人不穰。
2. 秋雨期九月,花期十月。
3. 立春不过雨,春耕要待后。
4. 狗啃树根有雨,鸦喙青山黑云起。
这些谚语无论是在哪个地方都是可以听到的,而且经常被人引用。
例如“春分不雨,谷人不穰”,意思是告诫人们春分之后如果不下雨就会影响到粮食生产,让农民提醒着注意天气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农作物。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跟着家长、教师从小听到的一些谚语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常识,而且也给我们在写作中提供了帮助。
要想写出一篇生动而有意义的气象物候文章,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谚语。
在作文中使用谚语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中的文化含义和实际应用,以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关于用词的分析,谚语语言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常常具有深刻的修辞手法,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方面。
所以在作文中,运用这些谚语不仅能表达出深刻的情感,也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文化内涵。
同时,在使用中也需注意谚语意义的选择和准确与否,要避免出现意义不合适或错误的情况。
范文二在气象物候方面,谚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
比如说,“三伏天”,每年的农历三候天气,分别是初伏、中伏和末伏,这段时间常常炎热,因此称之为“三伏天”。
还有,“夏至至,日辅减;暑至节,日辅不减”,这是指夏至这一天,日照时间最长,之后日照时间逐渐减少。
这些谚语不仅具有生动的语言风格,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感受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与此同时,在使用谚语时也需要注意合理参照和恰当的应用,突出它们的实际意义和具体作用。
在创作文章中,我们可以根据作文主题和要求,使用谚语来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气象的特点和变化,表现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对谚语语言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让文章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够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气象物候专题以及说明文常识
房县实验中学“四案合一”教学案设计年级:九学科:语文设计:杨斌审核:九年级语文组时间:2011、9、15课题:《气象物候》专题学习目标: 1. 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 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3. 通过阅读文本资料,来解释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并进行气象物候知识的积累。
学习重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及答题规范计划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
(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
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我们一起从《看云识天气》。
一文中会得到了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一层(3---5):第二层(6):第三部分(7):5、讨论:《看云识天气》一文中说“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如通过观察晕、华、虹、霞的位置,色彩,形状,预测天气情况。
你认为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有没有价值,为什么?三、精读深思,细心品味(1)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
请再认真地研读一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2)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3)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四、探究写作特点1、文章始终抓住云的特点加以说明。
2、本文说明顺序有条不紊,脉络分明。
3、语言通俗、准确。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
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
处暑物候特征以及天气特点
处暑物候特征以及天气特点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处暑的物候特征和天气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物候特征:1.鸟类迁飞:处暑时节,北方的候鸟开始迁徙南方,南方也有些候鸟开始向更南方的地区迁移。
此时,大家常能看到天空中成群的候鸟飞过,给人带来一种迁徙的感觉。
2.蝴蝶成群:此时正是蝴蝶集群活动的季节。
处暑时节,气温逐渐降低,蝴蝶进入活动的高峰期,成群结队地飞舞在田野间,给大地增添了一片美丽的景色。
3.果实成熟:伴随着气温的降低,处暑时节许多水果开始成熟,如苹果、梨子、葡萄等。
此时,果园里的水果红彤彤、黄灿灿,熟透的果实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吸引着人们前往采摘,享受水果的甘甜。
4.稻谷收割:处暑时节,稻穗已经金黄成熟,农田里的稻谷纷纷被收割下来。
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将丰收的稻谷收入囤仓,为明年的播种做准备。
二、天气特点:1.温度逐渐下降:处暑时节,夏季的高温天气逐渐过去,气温开始下降。
尤其是白天的最高温度,相比七月初旬已经明显降低。
早晚的温差也有所增大,早晚会感到凉意。
2.多雨天气:处暑时节,降雨量逐渐增加,出现频率也较高。
尤其是午后时分,常常会有雷阵雨或者暴雨,在炎热的夏季给人带来一丝凉意。
3.天空湛蓝:处暑时节,由于降雨的影响,空气中的尘埃减少,气象现象较少,使得天空呈现出湛蓝的颜色。
此时的天空,像一幅壮丽的画卷,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4.阵风较强:处暑时节,气温的变化较大,空气对流活动也相对频繁,这样就容易出现阵风。
这种阵风在午后时分较为常见,风向多变,强度较大,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
总结起来,处暑的物候特征主要表现为鸟类迁飞、蝴蝶成群、果实成熟和稻谷收割等;而天气特点则是温度逐渐下降、多雨天气、天空湛蓝和阵风较强等。
处暑时节,正所谓“斗志归来人忙忙”,是一个季节的转折点,给人们带来了夏去秋来的明显感受,也给大地带来了一片新的景象。
初中素材有关气象物候的谚语
有关气象物候的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
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5、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6、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7、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8、露水闪,来日晴
9、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1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11、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2、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14、西北风开天锁
1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
16、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17、风乱转,不用算
18、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19、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20、急风行雨暴。
关于物候的气象谚语
关于物候的气象谚语1、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2、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3、明天有雨落,今晚蚊子恶。
4、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6、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7、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8、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9、露水闪,来日晴。
10、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11、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12、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13、晚上看见月亮、星星,明天会是大太阳。
14、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15、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
16、太陽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17、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18、缸壁出水,会落在雨。
1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20、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21、行云方向相反、云层厚,要下雨。
23、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24、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25、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26、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27、风乱转,不用算。
28、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9、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30、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31、朝霞雨,晚霞晴。
32、头发响,风一场。
3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4、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35、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36、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37、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38、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
39、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40、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41、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42、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
43、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45、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46、月光生毛,落雨居多。
47、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48、东虹日头,西虹雨。
49、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
50、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51、云交云,雨淋淋。
52、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53、不怕初一陰,就怕初二下。
54、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
55、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气象物候1
(一)整体感知
1、根据文意填空。
这篇说明文介绍的是 如何看云识天气。文章以 为线索,以
为重点来说明 关系。
的
2、根据2至5节填空。
云的种类 云的形状、特点 位置 天气的情况
1、卷云 最高 到地面
象羽毛,象绫纱 阳光可透过它照
2、
3、
4、
5、
6、
7、 布满天空
8、
3、根据第6节,完成下表。
气象物候
教学目标:
•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经过细心观 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 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 的意识。
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 的精神。
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 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 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形式整 和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料, 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
云上的色彩
天气情况
名称
位置
色彩
形状
晕 日或月周围 里红外紫 圆圈 日晕三更雨,月 晕午时风
(二)初探说明文的特点
» 1、说明文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抓住说明对象 的特点加以说明,本文也如此。试举一例说 明。(如底3段说到卷云时,抓住了它的: “轻”“薄”的特点。 » »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 方法,并找出对应的语段。
»
4、学过本文,我们知道可以用肉眼看 云识天气,但还存在很大局限性,怎样才能 准确预测天气呢?20世纪60年代 的出现,开创了天气监测和预报的新纪元。 » 三、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 (一)整体感知 » 1、“大自然的语言”具体是 指 ,题目采用 的修辞。 » 2、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 起,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 因和意义。根据文意,说说什么是物候,什 么是物候学? » »
物候专题__气象物候.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凉 州 词 【赏析】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
【大意】黄河的滚滚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 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一段 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 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 风从来吹不到这儿。
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 王 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 之 对戍边 涣 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
惠 崇 《 春 江 晚 景 》 二 首 ( 其 一 )
苏 轼
【大意】竹林之外,有两三枝桃花争相 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 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岸边,芦牙 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季节啊。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三句写惠崇 画中的事物,前三句写了六种 景物,
【赏析】
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 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 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时逢盛夏,五月的祁连山(天山),天气寒冷, 白雪皑皑,看不到烂漫的春花。
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 温自然偏低。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气象物候
第一课时
气象物候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
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
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 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 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 解冻等)
气象物候
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
有关物候气象的谚语
有关物候气象的谚语篇一:物候气象谚语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候气象的谚语。
物候气象,就是根据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特征,结合气象变化的情况,预测气候变化的方法。
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几句相关的谚语。
首先,我们来看看“马倌不回头,一日看春秋”的谚语。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留意每天的细节变化,就能看出一个季节的变化。
马是长途跋涉的动物,它们对路线非常熟悉,如果它们发现路变了,就需要停下来回头看看。
同样地,只要我们留意每天的气温、天气、雨量等变化,就能知道一个季节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九藏草木,四九花鸟无”的谚语。
这句话告诉我们,三九天草木已经藏起来了,四九天花鸟也都不见了,这说明冬天已经来了。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中植物、鸟类的行为,来预测季节的变化。
这也提醒我们,随着气温的下降,我们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最后,我们来看看“入冬不宜积薪,九九寒如铁”的谚语。
这句话告诉我们,冬天到来时,不应该大量储存木柴,因为冬天会非常寒冷。
九九寒如铁,这说明气温非常低。
我们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应对严寒天气。
这些谚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它们帮助我们了解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更好地生活。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有用的谚语,更好地利用它们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享受美好的生活。
重点分析:本文介绍了关于物候气象的谚语,并针对每句谚语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文章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以学生做叙述与分析,既有谚语的解释,又有实际的应用,同时也有寓意。
用词分析:文章语言简洁明了,用词恰当、易懂。
作者用具象、幽默的表现手法为谚语增添了生动形象的效果,使得读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文章内容。
篇二:物候气象谚语和小知识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候气象的小知识和谚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有趣的小知识。
每一年都有一个叫做“春分”的日子,它是春天的正式开始。
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白天晚上长短相等。
另外,每一年的第二个“立夏”日被称为“春雨节气”开始,意味着春末夏初阶段,气候渐暖,降雨增多。
古代诗词中的气象与物候
古代诗词中的气象与物候物候学是生物学和气象学的一个分枝,物候对古人来说极为重要。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古代中的气象与物候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古诗中的气象与物候阅读1.《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说明: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度差异。
2.《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说明: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
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
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
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
3.《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说明: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
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说明:因为画面本身有水有鸭,更从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蒌蒿、芦芽想到了河豚(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
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屏迹三首》之一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反映气象物候的古诗竹枝年代:【唐】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如梦令年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秋雨叹年代:【唐】作者:【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春雷年代:【现代】作者:【郭沫若】春雷动地布昭苏,沧海群龙竞吐珠.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余辜.十批大错明如火,柳论高瞻灿若朱.愿与工农齐步伐,涤除污浊绘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专题气象物候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
1.学习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3.通过对生词的诵读和背诵,感悟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课前自学】
【课堂学习】
一、检查自学情况
二、导入新课
三、专题学习:《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1.齐读诗歌
2.诗歌赏析
①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
“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②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的表达效果。
一“晓”一“宵”,画龙点睛地写出了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
③《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写作背景谈谈。
“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④《塞下曲》中哪一句体现了物候现象?
大雪满弓刀。
(结合“月黑雁飞高”理解)
⑤《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写了竹子、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实写),河豚(虚写);体现了时令的变化。
【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
A.玷.污(zhān) 肃穆.(mù) 蒌蒿.(gāo) B.无垠.(yín) 畸.形(qí) 相形见绌.(chù)
C.迁徙.(xǐ) 干涸.(hé) 一丝不苟.(gǒu) D.凋.零(diāo) 酝酿.(niàng) 参.差不齐(cān)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
A.称职气慨销声匿迹 B.真谛阔绰妙手回春
C.幅射荒谬略胜一筹 D.仰慕淳朴心旷神贻
3.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
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
”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不一样。
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4.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揭示了物候学上什么规律?
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归纳总结】
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特点,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作业布置】
【学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