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象物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形式整和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4、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最基本的气象常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四首古诗。
教学难点:
能注意从日常事物中寻找学习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诗中“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一句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是什么?请用物候学知识解释。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哪两句也能体现这一原因。
(2)诗中“折柳”一词语意双关,请你说说其中的含义。
(3)“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请赏析此句。
2《凉州词》王之涣
中考试题荟萃
诗中觅气候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对应的语段。
4、学过本文,我们知道可以用肉眼看云识天气,但还存在很大局限性,怎样才能准确预测天气呢?20世纪60年代的出现,开创了天气监测和预报的新纪元。
三、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一)整体感知
1、“大自然的语言”具体是指,题目采用的修辞。
2、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根据文意,说说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九科目:语文执笔:刘艳审核:刘玉富
课题:专题气象物候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2008.7.23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的意识。
2、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
2、
3、
4、
5、
6、
7、
布满天空
8、
3、根据第6节,完成下表。
云上的色彩
天气情况
名称
位置
色彩
形状

日或月周围
里红外紫
圆圈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二)初探说明文的特点
1、说明文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加以说明,本文也如此。试举一例说明。(如底3段说到卷云时,抓住了它的:“轻”“薄”的特点。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3、“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4、“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6、下面是盐城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5月6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20—280C风力:<3级
7、根据下面天气预报材料,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给从西双版纳到昆明的游客经人性wenku.baidu.com的提醒。
西双版纳晴250C——320C昆明多云转小雨70C——120C
学海浅探
——请用平时积累的知识来解说下列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1、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译文:黄河的滔滔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从来吹不到这儿。
(1)请用物候学的知识解释“春风”为何“不度玉门关”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塞下曲»卢纶
译文: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的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的溃逃。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剑刀枪。
3、细读文章,说说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各是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6—10节的说明顺序是
6、本文兼用了和两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
课外延伸
成语、谚语中有一些是反映气象物候的《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不少,民间流行的更多,请你收集一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了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2、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
4、学习«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
译文: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到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
(1)诗的前三句写了哪六样景物,透过这些景物可以判断出什么季节?
(2)苏轼的这首题画诗,非常高妙。他除了用视觉去观察之外,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经验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种高妙之处正是由于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年,其作用是?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点滴收获:
2、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形式整和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师述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学习《看云识天气》
(一)整体感知
1、根据文意填空。
这篇说明文介绍的是如何看云识天气。文章以为线索,以
为重点来说明的关系。
2、根据2至5节填空。
云的种类
云的形状、特点
位置
天气的情况
1、卷云
象羽毛,象绫纱
最高
阳光可透过它照到地面
二、通读感知
1、指名读诗。
2、分小组描述每首诗的景物画面。
三、品析鉴赏
1、《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译文: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垮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1、朗读体会,理解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2、了解诗中所反映的物候气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们古代诗歌中记载了许多物候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古代诗歌中的物候》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的。
2、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为什么?
3、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开动脑筋
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2分)
(1)数学家华罗庚对2诗“月黑雁飞高”一句,也写下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对“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想他的理由是什么?
(2)«塞下曲»共六首,本诗紧接的一首是“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表明“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句写出了怎样的情景。其作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