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蚕共育技术.

合集下载

小蚕养殖共育技术

小蚕养殖共育技术

小蚕养殖共育技术随着蚕业科技的发展,很多新模式、新技术得到应用,使我国养蚕业逐步向经济、省力、高效发展起来。

下面给大家分享小蚕养殖共育技术希望能帮到大家。

小蚕的饲养1、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

1~2龄适宜温度为27~28℃,干湿差2~2.5℃。

为了保湿,1~2龄小蚕用全防干育即上面盖塑料膜,3龄用半干防育即只盖不垫。

2、小蚕的用叶。

1龄:自顶芽数下第三片,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用叶1公斤;2龄:自顶芽数下第四片,叶色绿中带黄,用叶3公斤;3龄:自顶芽数下第5~6片,叶色嫩绿色,有光泽,用叶11公斤。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点、中午11点、下午4点、晚上10点。

4~5龄大蚕相同。

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小蚕眠前、眠中、眠起处理①眠前除沙:小蚕体色变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此为催眠特征,应立即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

②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蚕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蚕匾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③眠中处理:眠的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后期室内宜湿,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④眠起处理:当一批蚕中有95%以上的眠蚕已蜕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淡褐色,头部明显变大,蚕儿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

应注意各龄蚕饷食前先进行蚕体消毒,方法为:用纱布袋装“小蚕防病一号”撒放10分钟后再饷食,在给第二回桑前提网除沙。

加强蚕期的防病消毒1、做到“三洗手、二换鞋”,即进入蚕室先洗手,采桑、给桑前要洗手,除沙后要洗手,进入蚕室、贮桑室要换鞋。

2、坚持药物添食防病:添食氯霉素,对防治由细菌引起的蚕病效果较好,添食方法,取氯霉素一支加水一斤,喷洒10斤桑叶,于三、四、五龄饷食第二口桑添食一次,五龄中期再添食一次。

已发生蚕病的每天添食一次,且氯霉素、红霉素交替使用。

3、及时淘汰弱小病蚕,并挖坑集中用石灰粉覆盖掩埋。

不能用以喂家禽或倒至鱼塘,以免病毒传播。

浅析小蚕共育中的利弊及对策建议

浅析小蚕共育中的利弊及对策建议

育的利弊知晓率极低 。小蚕共育作为一项技术创新
项 目, 主要 足 限于 技术 人 员 自发 组 织 推广 的并 且 它 的起 步较 晚 , 一 些养 蚕农 没有 参与养 蚕 培训 , 小蚕 也 没 有共 育 过 , 认 为一 样 能养 蚕 成功 并 获 得 良好 的经
势 由于蚕农饲育环境差异大 、 技术操作水平也存
1 . 4 小蚕共育在养蚕 成绩方面的优势
小蚕共育技术能使蚕儿达到“ 发育齐 、 蚕头足 、 蚕体健 、 无病 、 好养” , 而蚕农 自育由于条件 和人员
饲 养水 平 不一 ,蚕儿 生长 发育 龄期 经 过开 差 3 5 d ,
在差异性 , 如蚕农分散 自育的小蚕 , 养蚕技术标准 和饲养操作水平难 以得到统一。要想饲育好小蚕 ,
小蚕集 中统一到一 、 两个饲育点 , 由1 ~ 2专人饲养 管理 , 到3 龄第二天或 4 龄饷食后起的第 三次给桑 前分发给各蚕农饲养 。这样有利于小蚕生长发育 , 蚕儿大小整齐一致 , 体质强健 , 提高了蚕茧的质量 和产量 , 增加蚕农收人 。为蚕桑生产持续 、 健康发展 提供 了有效 的技术措施 , 能更好 、 更快 地发展 和巩
小 蚕 共 育 就 是 把 一 个 村 民组 或 多 个 村 民 组 的
中 ̄ U s J , 蚕共育室饲养 , 养蚕指导管理和技术指导人 员只要把重点放在小蚕饲育 中,统一饲养管理 中、 统一技术操 作 , 能及 时落实养蚕技术措施 , 比养蚕 分散 自育 就能起 到 事半 功倍 的效果 。
固蚕桑 生产 。 1 小 蚕 共育 的优 势
1 . 3 能有效地 落实养蚕饲 育技 术措施方面优势
根 据 蚕 的生 理 , 饲 育特 点 能 给予 蚕 儿 最适 宜 的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家蚕和小蚕共育是指在家蚕养殖过程中,同时对家蚕和小蚕进行养殖的一种技术。

家蚕在传统的养殖过程中需要经历多个生长发育阶段,而在这些不同的阶段里,家蚕会产生不同的养分需求,如果能够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家蚕进行适当的管理,就能够提高家蚕的产量和质量。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家蚕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优势以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1. 合理设置养殖场地在进行家蚕小蚕共育时,首先需要合理设置养殖场地。

家蚕的养殖场地主要是用来饲养家蚕的蚕室,而小蚕的养殖场地则需要设置在离家蚕蚕室不远的地方。

要合理设计两者的布局,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方便管理和操作。

2. 细致管理蚕室环境家蚕和小蚕共育的环境要求是不同的,家蚕的蚕室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而小蚕的养殖场地则需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在进行家蚕小蚕共育时,需要对两者的养殖环境进行细致的管理,保证它们各自的生长环境符合其需求。

3. 定期进行饲料补给家蚕和小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饲料供给,因此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它们进行饲料的补给。

家蚕和小蚕的饲料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它们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饲料补给,以保证它们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

4. 注重卫生管理在家蚕小蚕共育过程中,卫生管理尤为重要。

要定期清理家蚕蚕室和小蚕养殖场地,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并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保证家蚕和小蚕的健康生长。

5. 积极进行疾病防治疾病是影响家蚕和小蚕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家蚕小蚕共育过程中,要积极进行疾病的防治工作。

定期对家蚕和小蚕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治疗和隔离,以免疾病传染。

1. 提高了养殖的利用率家蚕和小蚕共育技术使家蚕养殖场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养殖的利用率。

通过在同一场地上同时进行家蚕和小蚕的养殖,有效地节约了养殖场地空间,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浅析小蚕共育实用技术

浅析小蚕共育实用技术

浅析小蚕共育实用技术摘要:推广和普及小蚕共育技术不仅能节约劳力,提高小蚕的体质,促进小蚕生长发展整齐,主要是能增加张种产茧量,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饲养得好,蚕儿体质强健,对周围不良环境和病原菌抵抗能力强,张种的头数就有了保证,为养蚕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本文从补催青、消毒防病、收蚁及饲养管理诸方面简述了小蚕共育实用技术要点,有利于广大蚕农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蚕共育;实用技术;要点1 我地小蚕共育基本情况近年由于我镇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栽桑养蚕落在了老年人的头上,受身体和养蚕技术的限制,有些老年蚕农在饲养小蚕过程中出现鼠害或其他变故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

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的饲养好坏关乎着养蚕的成敗。

这两年我地逐渐兴起的小蚕共育受到了广大蚕农的支持,目前各季蚕共育率达95%以上。

一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组根据饲养数量推选出一两名养蚕经验丰富的大户,将全组30~50张蚕种共育饲养,收取一定的费用,既节省了劳力,又解决了小蚕饲养技术要求高的难题,为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我镇小蚕共育单位一般按村组集中共育至三龄起蚕第2口叶后,分发至一家一户饲养。

由于共育户养蚕技术好、养蚕设施设备齐全,消毒防病彻底,技术规范到位,共育后的小蚕发育整齐好养,产量高、蚕茧大,群众对小蚕共育热情高涨,养蚕户年年获得丰收。

2 小蚕的生理特性2.1 口器稚嫩,对叶质要求高蚕儿的营养全部来自桑叶,叶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蚕儿的体质。

由于小蚕期口器都很稚嫩,在采叶用叶上要严格按照标准来采摘、饲喂,防止蚕儿食下污染叶、过老叶、凋萎叶,影响蚕儿体质。

2.2 体表水分和热量散失较快蚕儿通过体表散发水分和热量,由于小蚕单位体重体表面积较大,造成体内水分和热量散失快,其体表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低,对高温多湿环境适应性较强。

因此,可以用较高的温湿度来饲养小蚕,既可以保障桑叶新鲜,使蚕儿良桑饱食,体格强健,还能促使其生长整齐。

浅谈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浅谈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浅谈小蚕饲育技术要点王做苗(安微省宁国市蚕桑站)摘要: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农村饲育实践,提出小蚕饲育技术要点:、搞好补催青,提高一日孵化率,严格控制温湿度标准,精选适熟桑叶,做好分批、提青、就眠、饲食工作,控制日眠,搞好消毒防病。

关键词:小蚕饲育技术要点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

因此,小蚕饲养在整个蚕茧生产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

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习性,总结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如下技术要点:1搞好补催青,及时收蚁。

各县市蚕桑部门向乡镇发放蚕种一般是点青期(已4胚子),转青期(已5胚子)发到养蚕户手中。

这就要求乡镇蚕桑部门和蚕农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转青卵宜掌握在温度25.5℃,干湿差在1—1.5℃的条件下进行黑暗保护。

收蚁当天早上5时左右进行感光,收蚁要求简单迅速,适时收蚁。

收蚁时为防止蚁蚕逸散和减少蚁蚕体力消耗,温度可适当降至24。

(3。

收蚁结束后,立即升至标准温度26—28℃。

2调节温度、湿度。

小蚕需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才能迅速地生长发育,而多湿环境也可以使桑叶保持新鲜,从而减少给桑回数,节省桑叶和劳力。

特别是收蚁当天对高温多湿的条件要更为严格。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温湿度调节,力争保温保湿。

一般1—2龄温度控制在26—28℃,干湿差0.5℃;广龄温度调节在25—26℃,干湿差以1℃为好。

3精选适熟桑叶。

营养好是保证蚕体强健、发育齐一的基本条件。

由于小蚕生长速度快,除收蚁用叶和各龄第一次饷食用叶采适熟偏嫩叶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内都要求选用营养充足的适熟叶。

不采虫口、虫粪等污染叶喂蚕。

坚决不采过嫩叶喂蚕,因为嫩叶营养差,造成蚕儿抵抗力下降,既容易感染蚕病,又容易发生蚕儿不齐的现象。

特别是各龄盛食期时,要采喂适熟或适熟偏老叶,这样蚕儿才能体质强健,发育齐一。

饲养时小蚕采叶标准是:1龄蚕采3—4位叶,叶色以绿色为好;2龄蚕采4—6位叶,叶色以将转浓绿色为好;3龄蚕采浓绿色的三眼叶。

4搞好眠起处理,控制日眠。

种桑养蚕——④小蚕共育

种桑养蚕——④小蚕共育

省力化种桑养蚕——④小蚕共育小蚕共育是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饲养小蚕,到3龄或4龄第二口叶后分发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分段养蚕法。

一、小蚕共育的优点1、节省成本饲养一张蚕种(10克蚁量)克节省用工6~7个,节省1/3的桑叶,节省50%以上的燃料、蚕药、蚕具等的投资,一间20㎡蚕房可集中共育小蚕30张。

2、提高蚕茧产量小蚕共育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饲育操作人员生产时间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共育室面积标准,消毒彻底,可自动调控温度湿度;采、运、贮、调及眠起操作到位。

因此,参与共育的小蚕眠起发育整齐,不易遗失蚕,张种蚕头数多,蚕体强健,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不易发病。

小蚕共育每张蚕种的蚕茧产量比自育小蚕的蚕茧产量增加3.0~3.5公斤。

3、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由于小蚕集中于共育户饲养,方便蚕桑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推广适合该区域的新品种以及消毒、饲养的新方法、新技术,实现科技人员与农户技术上的无缝对接。

小蚕共育是蚕桑产业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前提。

推广小蚕共育技术,由于专业化饲养,消毒药物、劳力投入、工具折旧等劳动成本较低;实现大小蚕分批套养,资金周转快,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种桑养蚕增效明显,达到了养蚕户和共育室共同获利增收的目的。

小蚕共育需选用责任心强、技术好的人负责管理和饲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防病卫生、质量检验等管理制度。

建立跟踪服务技术指导,了解小蚕分发后生长发育及蚕病发生情况,指导蚕农做好饲养及防病工作。

二、小蚕共育室及用具的准备1、小蚕共育室的建设选择周围环境干净、空气新鲜无污染,独立的地方建立。

蚕室以建成坐北朝南偏西10°左右为宜。

专用小蚕室需保温、保湿性能好。

共育室安装水电,墙体地面六面光,有对流门、窗,利于调节温度湿度以及空气交换;有自动加温补湿设备,可根据饲养要求进行控温。

育100张小蚕需小蚕室50~60㎡,配套建设相应附属室,如蚕具室、贮桑室、调桑室等,各附属室面积不少于20㎡,共育区大门设消毒池,蚕沙坑(4~6立方米)设在共育室下风处。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家蚕小蚕共育技术是一种繁殖家蚕的方法,它是将家蚕卵放在小蚕滋养器中进行共同繁殖的一种技术。

在此过程中,小蚕提供了一种适宜的环境,在小蚕的帮助下,家蚕能够顺利地孵化、生长和繁殖。

在家蚕小蚕共育技术中,首先需要准备好小蚕滋养器。

小蚕滋养器是一种特殊的容器,内部设置了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以供家蚕适宜的生长。

然后,将家蚕卵放入小蚕滋养器中。

小蚕会提供一种适宜的环境,使家蚕能够顺利地孵化,并且在小蚕滋养器中食用所提供的食物。

家蚕在小蚕滋养器中生长和繁殖,直到达到相应的生长周期。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家蚕养殖中,它可以提高家蚕的繁殖效率,加快家蚕的生长速度,提高家蚕的生产力。

在家蚕生物学研究中,它可以提供一种便捷的繁殖方式,方便进行家蚕的实验观察和遗传改良。

在家蚕种质资源保存中,也可以使用家蚕小蚕共育技术进行家蚕种质的保存和繁殖。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家蚕和小蚕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疾病传播和死亡风险的增加。

在小蚕滋养器中,家蚕的生长环境相对封闭,容易产生异味和污染,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

如果小蚕滋养器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不能适应家蚕的生长需要,可能会影响家蚕的生长和繁殖。

在使用家蚕小蚕共育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小蚕滋养器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适宜家蚕的生长。

密切注意家蚕和小蚕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时进行疾病防控和清洁消毒。

还需要适时地调整家蚕的数量和密度,以保持小蚕滋养器内的环境稳定。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家蚕繁殖方法,在家蚕养殖、研究和种质资源保存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使用这种技术时,需要注意处理好家蚕和小蚕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滋养器的环境适宜家蚕的生长,并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只有这样,家蚕小蚕共育技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为家蚕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做好种茧育小蚕共育的技术措施

做好种茧育小蚕共育的技术措施

做好种茧育小蚕共育的技术措施谈文辉【期刊名称】《四川蚕业》【年(卷),期】2013(041)001【总页数】3页(P24-25,31)【作者】谈文辉【作者单位】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北碚4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为了生产优质蚕种,满足农村大面积生产的需要,种茧小蚕集中共育是其重要的一环。

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充分说明了饲养小蚕的重要性。

我院采取小蚕集中共育等有效技术措施,提出了共育室所必备的条件及主要技术要求,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确保种茧的产量和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防微效果较好,产茧量在70~80kg/张。

繁育系数一般在4.5~5张/kg。

作者认为值得提倡和推广。

1 小蚕共育条件1.1 建立小蚕专用蚕室选择周围环境干净、空气新鲜无污染的地方建立;共育室必装空调设备,用来防止高温;共育室还需保温、保湿性能好,应设专用的蚕室、蚕具、贮桑室。

共育区大门要设立消毒池;蚕沙坑不能设在共育室窗外上风处。

1.2 建有小蚕专用桑园小蚕桑园首先要进行夏伐,然后还要加强桑园的水肥 (以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及除虫等管理,保证小蚕用叶的质量。

1.3 建立一套严格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职责、防病卫生、质量检验等管理制度。

1.4 建立专业技术队伍选用技术熟练、工作认真负责的专职共育人员,要求能掌握一般常见蚕病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2 小蚕共育技术要求养好小蚕,消毒防病是基础,优良的品种是关键,精心饲养是保证。

2.1 严格执行消毒防病制度消毒防病一定要贯穿蚕前、蚕期、蚕后三个生产环节。

2.1.1 养蚕前消毒。

消毒要以全面彻底、务求实效为原则,尤其是秋季,蚕室 (贮桑室)蚕具实施“二消一洗一熏”,即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最后熏烟。

消毒。

可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溶液或用2%~3%福尔马林、0.5%的石灰水混合液将蚕室内上下四周喷雾消毒,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喷后将门窗关好,保持30min的湿润状态,蚕具消毒以浸渍消毒最佳,一般浸渍30min为好。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引言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丝绸生产的主要原料就是家蚕产的蚕丝。

小蚕是指家蚕幼虫,在家蚕的养殖过程中,小蚕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对最终的丝绸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的家蚕养殖技术中,将家蚕幼虫分开进行单独养殖,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共育技术逐渐被引入家蚕的生产中。

共育技术可以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丝绸的产量。

本文将从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共育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即在同一养殖场内,将不同龄期的小蚕进行相互配合养殖,以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利用小蚕生长规律家蚕幼虫的生长发育经历了饲料摄取、蜕皮、生长和滋养的四个阶段。

共育技术利用了不同龄期小蚕之间的生长规律差异,使得小蚕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和规避竞争,从而提高了养殖效率。

2. 利用小蚕之间的互补优势不同龄期的小蚕在食性和活动习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初期幼虫对饲料的摄取较为轻微,而后期幼虫则对饲料的消耗量较大。

不同龄期的小蚕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可以相互促进,提高幼虫的生长速度。

3. 降低养殖成本传统的家蚕养殖技术中,由于小蚕之间的竞争,导致养殖场对饲料的消耗增加,且需要对不同龄期的小蚕进行分别管理。

而共育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二、共育技术的优势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相比传统的单独养殖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在共育技术中,不同龄期的小蚕可以相互促进,利用了小蚕之间的互补性,从而提高了小蚕的生长速度。

相比单独养殖技术,共育技术可以更快地培育出成熟的家蚕幼虫。

共育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主要体现在饲料的节省和管理的便捷上。

通过合理的组合不同龄期的小蚕,可以降低饲料的消耗,同时也简化了管理的程序,减少了人力成本。

1. 提高丝绸产量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可以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了丝绸的产量。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丝绸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丝绸的生产离不开家蚕。

目前,家蚕的繁育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家蚕的养殖效益。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应运而生,旨在提高家蚕的存活率和利用率,提高家蚕的养殖效益。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是指将家蚕幼虫与小蚕一起饲养,使它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蚕箱里,通过互相作用,来提高家蚕的生长和保健效果。

家蚕幼虫对小蚕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小蚕发育成长,提高小蚕的蚕茧产量。

同时,小蚕的存在也有利于家蚕的保健和环境卫生,减轻蚕箱内的病虫害压力,提高家蚕存活率。

二、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基本原理1. 提升家蚕群体免疫力小蚕能够分泌物理性和化学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对家蚕群体的免疫力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小蚕在生命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和振动信号,可以促进家蚕的生长和发育。

2. 减轻家蚕病虫害压力小蚕能够达到一定的分散效果,使得蚕箱内光照均匀,通风良好,有利于减轻家蚕病虫害的压力,提高家蚕的存活率。

3. 提高小蚕的蚕茧产量小蚕和家蚕的共同饲养,可以提高小蚕的生长和发育效果,加快小蚕蛹化,提高小蚕的蚕茧产量。

1. 掌握共育技术的正确方法共育技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的规范性和技术的熟练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方法,如比例的掌握、密度的控制、饲料的管理等。

2. 确定小蚕与家蚕的比例和密度共育技术的成功关键在于小蚕与家蚕的比例和密度的合理安排。

一般情况下,小蚕家蚕比例为1:4,密度为每板1.5万只时效果最好。

3. 加强饲料管理家蚕小蚕共育时,应根据养蚕的不同阶段和密度,合理组配饲料。

同时还要加强饲料管理,定期检查并更换蚕食,注意水分和温度控制,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

4. 注意环境卫生蚕箱的环境卫生对共育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蚕箱内干燥、通风、卫生,定时清理蚕粪和死蚕,减轻家蚕病虫害压力,提高家蚕存活率。

浅谈如何搞好小蚕共育

浅谈如何搞好小蚕共育
共育室统 一放于蚕沙坑处理 。 定期进行地 面消毒 , 空
6 做 好 超前 匀座 , 护座 工作
小蚕生长发育快 , 活动范围小 , 感知距离短 , 应 做好超前匀座, 扩座。 达到平、 匀、 适三个标准。 平: 每 次扩座将蚕沙抖松摊平 , 便于给桑 , 减少伏颡蚕 , 遗 失蚕。匀 : 扩座时将蚕匾内各个部位的蚕头分布均一 匀, 稀密一致 。适 : 扩座 面积 与各龄期及 其不 同发 育 阶段 生长 发育 相适应 。1 龄 最大 面积 O . 7 一 l m 2 , 2龄
5 坚持 良桑饱食
小蚕生长发育快 , 对叶质要求严, 必须给予营养 丰富, 老嫩一致的适熟叶。收蚁当 日 用叶, 应选择黄 中带绿 , 枝 梢顶 芽下第 2  ̄ 3叶 。1 龄期选 择嫩绿 色 , 枝梢顶芽下的第 3 - 4 叶。 2 龄选择将转浓绿色, 枝梢 顶 芽下 的 4 ~ 5 叶 。3龄选浓绿色 , 三眼叶饲喂 。
1 . 7 ~ 2 . 2 m 2 , 3龄 4  ̄ 5 m ,各龄期 应在盛食 期将蚕座 面
气消毒 , 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整个共育过程中。
3 . 做 好领种 、 择有空调装备 的
车辆 , 便于调 节温湿度 , 避 免强烈震 动 、 闷热 、 日晒 雨
1 科 学选 择 小蚕 共 育室
1 . 1 地点选择
小蚕共育室要与化工 、 砖瓦、 发 电、 化肥等厂矿以
收蚁结束后 ,根据 品种要求 ,达到饲养 目的温度
2 7 . 2 ~ 2 7 . 8 ℃。
及常施农药 的农 田、 果 园保 持一定距 离 , 避免小蚕 发
生 中毒损失 并应 离开壮蚕室 、 上蔟室 l O O m以上。
2 严 把消 毒 防病 关

小蚕共育给桑技术要点

小蚕共育给桑技术要点

小蚕共育给桑技术要点小蚕共育过程中,掌握好给桑技术,把好营养关,是保证小蚕发育健壮整齐的关键。

精选桑叶按照各龄蚕用叶标准,在田采选,在树选叶。

选用无毒、无污染、上部新梢适熟叶。

调桑前二次精选,剔除偏老、偏嫩、萎蔫、二次污染等不合标准的桑叶。

小蚕共育过程中,掌握好给桑技术,把好营养关,是保证小蚕发育健壮整齐的关键。

精选桑叶按照各龄蚕用叶标准,在田采选,在树选叶。

选用无毒、无污染、无虫口、上部新梢适熟叶。

调桑前二次精选,剔除偏老、偏嫩、萎蔫、二次污染等不合标准的桑叶。

计划调储小蚕用叶调桑、储桑过程中保持桑叶新鲜、水分充足十分重要。

有低温活水储桑室的最多储叶够下次给桑用叶即可,无低温活水储桑室的宜现采现喂,既可保持桑叶新鲜,又可防止二次污染。

看蚕调桑,计划用叶,已调入共育室的桑叶,不可再次拿回储桑室二次调用。

合理切桑方块叶以小蚕体长的2倍见方切桑为宜;长条叶以小蚕体长为宽、体长4倍为长切桑。

给前处理给桑前应匀座、扩座,揭膜通风换气和蚕体蚕座消毒。

保证蚕头密度合理,蚕座平整、规范,便于撒匀,利于合理掌握用桑量,是提高给桑质量的保证。

撒桑技巧给桑时应自上而下、从里到外,逐排给喂,防污染、防漏给。

撒桑时看蚕给桑,控制用叶量。

撒给时手要松抓桑叶,保持手与蚕座间20~30厘米距离,五指留隙,让桑叶从指缝间漏下。

先撒四周,再撒中间。

给桑全部结束后要复查,防止漏给。

给后处理给桑后要及时盖膜保鲜。

未盖防干膜不可扫地,防止造成桑叶污染。

给桑盖膜后,将剩余桑叶清出共育室,清扫地面,室内清理后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眠中剩叶全部清掉,储桑室换水、清理、消毒。

浅谈小蚕共育技术(一)

浅谈小蚕共育技术(一)

浅谈小蚕共育技术(一)论文关键词小蚕;共育技术;安徽宁国论文摘要根据宁国市重点蚕区宁墩镇小蚕联户共育实践经验,总结了小蚕共育技术措施,以期为蚕农提供参考。

小蚕共育是一种由单位组织人员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2口叶后分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养蚕法。

小蚕共育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养蚕新技术,它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护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可达到稳产高产。

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燃料及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

1蚕室蚕具的准备共育小蚕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

一般要求共育室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

每共育10盒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m2、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m2可共育蚕至4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

还需要约5kg漂白粉、1盒抗菌素、1包“防病一号”、石灰20kg等蚕药。

2抓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要使共育的小蚕不感染病原,蚕体强健,必须做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

一般在养蚕前1周左右进行,如果用共育室催青蚕种,宜在蚕种出库前5~7d进行消毒。

消毒前首先应清理好蚕室环境,铲除周围杂草,疏通水沟,共育室内更应打扫干净。

然后进行“两消一洗”即先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一般保持湿润几小时后即可进行清洗,待室内及蚕具晾干后再进行消毒。

养蚕前最后1次消毒一定要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后要避免蚕室、蚕具再次污染,并将蚕匾等用具晾干,待养蚕时使用。

3蚕种补催青蚕种领回后,蚕种一般处于转青期(已5胚子),要使发育整齐,蚁体强健,这要求共育户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转青卵宜掌握在温度25.5℃、温差在1.0~1.5℃条件下进行黑暗保护,并注意补湿。

为使以后分蚕均匀量足,包种时最好每盒1包或2包,或自用收蚁纸包好后再用黑布集中包起来。

4收蚁收蚁当天于早晨5~6时将包好的蚕种摊开在消好毒的蚕匾上,并开灯感光。

小蚕共育技术

小蚕共育技术

应知应会党内“六有”政治局面: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小蚕共育技术李 云(陆良县蚕桑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0)小蚕共育具有蚕体健壮、抗病性强、降低成本、便于技术指导、可解决当前劳力不足等优点,陆良县目前小蚕商品化共育率不足20%,推广商品化共育可显著提升蚕桑产业规模效益。

俗语说“养好小蚕七成收,”这是蚕农们长期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小蚕期蚕体的强健,直接决定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1 共育的优越性1.1 小蚕共育能有效的解决农村劳力紧缺问题目前,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中老年人,除了养蚕以外,还在附近打工(因陆良建筑业和蔬菜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小蚕共育一方面可以让蚕农在附近安心打临工;另一方面又不耽误养蚕,可以做到一举两得。

1.2 便于技术指导和科学养蚕没有共育的蚕农需要蚕桑科技人员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指导,因工作量大,需要配备较多人员,且各家各户的养蚕条件和养蚕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小蚕的正常生长,采用共育后,技术人员工作量得以减轻,叶质得到保证,技术标准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统一。

1.3便于集中消毒和解决养蚕时间间隔过短的问题般在每年的6-7月播种。

播种前用温水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然后捞出置于纱布袋之内,进行催芽处理,每天需要浇水1~2遍,在发芽之后可以选择播种。

播种时要进行浇透水处理,种子和细土按照1∶3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播种。

播种后,在其上方覆盖一层薄土,起到有效保水防杂草的作用。

2.5 栽培管理栽培管理主要包括补种、中耕、除草、培土、灌溉、排水、透光调整、枝叶修建、覆盖、遮阴与搭架、病虫害防治、抗寒抗冻等。

在林下套种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在成长的这一段时间之内如果失去耐性,田间管理工作不能正常有序得到开展,就会对收益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栽培的失败。

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除草和松土工作不能太过频繁,浇水施肥应该尽量及时、适量,做好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各种防寒抗冻工作应该尽量提早准备。

小蚕共育的技术要点及推广价值

小蚕共育的技术要点及推广价值

使得小蚕饲养 的技 术得 以落实,单 张蚕种 的产量质 量都会得到 的相 关用具、 共育 室以及 贮桑室等 设施场所进行消 毒处理, 进行
明显的提高, 养蚕所获得经济效益也 会发生显著地增 加, 是具有

次 干燥 剂的喷洒, 保证蚕座 始终是 干燥的。另外 , 当小蚕 共育
很多的好处的。 因此。 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 工作结束之后, 还需要对小蚕共育窒 以及相关的设施场所进行必 情 ,对于农村劳动 力的合理 利用 以及养蚕 业的进一步发展 都是 要的消毒 处理 ,以便为下 一次 的小 蚕共育创 造一个好 的环境 场
省大致 4 0 %。 另外 , 集 中进行小蚕饲养 , 所使用 的桑叶都是相 同 的时候 , 应 当记住换鞋 , 因为鞋上 很可 能存 留很 多的病 菌, 这些
的, 也就 是桑叶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嫩程度 是 ~样 的, 通过喂 养相同 的桑 叶 , 一 对小 蚕的正常生长是 能够产生危害 的 ;将 迟眠蚕 以及 弱小蚕放 应 当进 行集中的处理 ; 在小 蚕收蚁于 批中饲养 的小蚕 的发育状况就会大致 是相同的 ,那 么也就可 以 置于 消毒 处理之后的盂后 , 为之后进行大蚕的饲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蚕共育技术的使用, 响食 前, 一定要 用防僵 粉进行消毒 ; 每天 都需要对小蚕饲 养用到
损失 , 还需要将 小蚕共育室与使用化肥 、 农药、 烟草地或者是果 园
小蚕共 育室 一定要远离上述所说 在传统 的小蚕饲育 中,小蚕饲育采用的是分散饲育的方式, 等材料和场所进行直接的接触, 共育 1 0张蚕 种, 大 致需要 4 0个 也就 是大家各 自饲养 自己的蚕, 彼 此之间的交流不是 很多 , 这样 的场地。根据 以往 的经验来说 ,

浅谈小蚕共育的技术环节

浅谈小蚕共育的技术环节
2 0 1 4年第 2 期
蚕桑茶叶亚讯
・ l 3・
浅 谈 小 蚕 共育 的 技 术 环 节
欧 秀华 杨 志刚
6 6 1 1 0 1 ) ( 云 南省农科 院蚕 桑 蜜蜂 研 究所
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 的蚕儿集中在一起 , 使 其在 良好的环境和饲育条件饲养 , 减少病源感染 , 3 龄或 4龄饷食后分给养蚕户饲养大蚕 的一种分段养 蚕方法。它有利 于消毒 防病和技术 措施 的落实 到
制度。
7 5 k g 、 磷肥( P 2 0 5 ) 2 2 . 5 k g , 钾( K 2 0 ) 2 6 k g , 氮、 磷、 钾
的 比例 为 l 0 : 5 : 4, 还 要 多 施 厩肥 和 氮 、 磷、 钾 配合 的
足。
4 提 高小蚕饲 养技术 ,增强蚕体 体质
做好 领 种 及 补 催 青 工 作 , 促进蚕种孵 化齐 一。 从催 青室 领 回点青 的 蚕种 时要 严防高 温 , 防止 闷 热 ,
2 . 2 加强 小蚕专 用 桑园 的肥 水管理

般丝茧育用桑园 N : P : K=1 0 : 5 : 4 , 利于丝物
复合肥料。根据气候和发芽情况及时给桑 园灌水。
3 做好 消毒 防病 工作
消毒防病是养好蚕 的基础 , 要把消毒防病贯穿 于整个养蚕过程 中, 将病原微生物量 降到安全范围
内, 保证小蚕无病 , 大蚕好养。由于小蚕抗病力弱 , 消毒 防病 工作 更要 严 格进行 。 养蚕前应对共育室及蚕具、 蚕室周围环境进 行 全 面打扫 、 清 洗 清 除 室 内外 的病 死 蚕 尸 体 、 茧 丝 屑 物、 蚕沙及杂草垃圾等 , 使病原体充分暴露 , 便 于消 毒, 提高消毒效果。消毒药物以漂 白粉液、 福尔马林 石灰 浆 、 新 鲜 石 灰浆 消毒 效 果 最 好 。注 意 消毒 药 剂

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小蚕共育技术要点一、共育室条件共育室一间:长5.5米,宽4.5米,地火龙、对流窗、六面光。

操作室:配套储桑缸、切桑桌、切桑刀、切桑板;(5O公分×5O公分)1块,砂布石灰口袋,专用盖桑叶的布(大于储桑缸口面),1根活动电灯线,100-15O瓦普通灯泡1颗。

配套切桑机,装细桑叶木盒子1个,给桑胶桶2个,每个蚕盒下垫、上盖胶纸各一张,铺种胶纸每个蚕种盒子一张(大于蚕盒四周10公分),温度计2支,公分称一把,蚕快2双,鸡毛4至8根。

二、消毒蚕前消毒:领种前一个星期必须将共育室、操作室、蚕具、四周环境进行全面严格消毒,同时进行硫磺熏烟,用量1至1.5公斤,密闭2至3天开门窗换气。

蚕后消毒:小蚕结束两天之内将蚕室、蚕具、四周环境进行全面严格消毒。

注意:先消毒,后打扫,清洗。

三、领种前准备领种前6小时将温湿度调控在华氏78至80度,干湿差1至1.5度,同时将下垫胶纸铺在蚕盒内,作好门窗背光工作,做到室内不见光线。

电灯泡不超过40瓦,用红布包好,用于铺种时照明。

手电筒一支,用红布包好,用于观察温湿度及蚕种胚子发育。

门前撒上新鲜石灰粉,做到踏灰入内。

四、蚕种运输及铺种领种人员必须做到杜绝一切农药和不良气体,松装快运,及时铺种;铺种前将红纸放在蚕盒底部,胶纸放在红纸上面,然后将蚕种均匀铺好,厚度以1至2粒为标准。

蚕种盒子高度1至1.2米,用潮湿青红布盖严进行补催。

五、补催期管理蚕种补催期室内要绝对黑暗,不见一点光亮,温度76度,湿度75度,晚上进行一次通风换气。

观察温湿度,胚子发育情况,必须用红布包好手电筒才能进行观察。

六、观察胚子发育胚子补催前期约带青白色,经过补催,中期转变为灰白色,后期转变为深灰色,后期胚子基本成熟。

注意观察蚁苗,如果上午发现蚁苗,第二天早上收蚁,下午发现蚁苗,推迟一天收蚁。

七、收蚁全部采纸引法:收蚁时间,早上5点感光,7点收蚁,12点结束。

如果不出的背光保护好,第二天早上再收。

感光:将装有蚕种盒子用两个空盒子架好,下面用100至150瓦灯泡反射,使蚕种胚子受红色荧光反射,加速蚕儿出壳快速收蚁。

浅谈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措施(一)

浅谈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措施(一)

浅谈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措施(一)论文关键词小蚕;共育;技术措施论文摘要总结了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措施,包括:重视蚕种催青、补催青及收蚁工作,做好蚕室温湿度调节,选择适龄适熟叶饲养,做到眠起齐、蚕座匀,消毒防病工作贯彻始终。

通过精心处理好这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可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以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经济效益。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充分说明了蚕茧生产中饲养小蚕的重要性,小蚕共育的目的就是保证小蚕生长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提高小蚕共育质量,除了注重按标准严格选择小蚕共育人员、选择适合本地气候环境的优良蚕品种外,还应针对小蚕生长发育快、耐高温多湿、抗病力弱等生理特点,精心处理好以下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1重视蚕种催青、补催青及收蚁工作无论低温或高温天气,不经过催青保护都会使小蚕体质虚弱、发育不齐、抗病力低,催青技术是养蚕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蚕种从冷库领出后应尽量避免不利的气候环境,缩短蚕种在途中时间,集中回到催青室后及时将蚕种摊开,采用两段简易催青法,即出库后1~4d 和出库后5~9d2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线标准下进行保护。

第1阶段(出库后1~4d):温度为24~26℃,干湿差1.0~1.5℃,自然光线下保护;第2阶段(出库后5d 至点青):温度27~28℃,干湿差0.5~1.0℃,每日感光18h,人工增加光照6h。

催青过程中温度过低(低于20℃)或过高(高于30℃)都不利于蚕种孵化,低温时要注意加温补湿,高温干燥要补湿降温;同时为让蚕种感温均匀,每隔3~4h要调换蚕种的位置,保证蚕种上、下、左、右感温均匀。

当1张蚕种有80%~85%卵已点青时,小蚕共育户及时从催青室领回,用宣纸将蚕种包好,平铺置于消毒过的蚕匾中,用消毒好的黑色湿布四周盖好,不许漏光,促使蚕卵转青齐一,室内温度调整到25~26℃,湿度80%~85%,干湿差1.5~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蚕共育技术
核心提示:摘要:根据宁国市重点蚕区宁墩镇小蚕联户共育实践经验,总结了小蚕共育技术措施,以期为蚕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蚕;共育技术;安徽宁国小蚕共育是一种由单位组织人员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
摘要:根据宁国市重点蚕区宁墩镇小蚕联户共育实践经验,总结了小蚕共育技术措施,以期为蚕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蚕;共育技术;安徽宁国
小蚕共育是一种由单位组织人员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2口叶后分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养蚕法。

小蚕共育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养蚕新技术,它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护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可达到稳产高产。

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燃料及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

1蚕室蚕具的准备
共育小蚕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

一般要求共育室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

每共育10盒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m2、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m2可共育蚕至4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

还需要约5kg漂白粉、1盒抗菌素、1包“防病一号”、石灰20kg等蚕药。

2抓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
要使共育的小蚕不感染病原,蚕体强健,必须做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

一般在养蚕前1周左右进行,如果用共育室催青蚕种,宜在蚕种出库前5~7d进行消毒。

消毒前首先应清理好蚕室环境,铲除周围杂草,疏通水沟,共育室内更应打扫干净。

然后进行“两消一洗”即先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一般保持湿润几小时后即可进行清洗,待室内及蚕具晾干后再进行消毒。

养蚕前最后1次消毒一定要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后要避免蚕室、蚕具再次污染,并将蚕匾等用具晾干,待养蚕时使
用。

3蚕种补催青
蚕种领回后,蚕种一般处于转青期(已5胚子),要使发育整齐,蚁体强健,这要求共育户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转青卵宜掌握在温度25.5℃、温差在1.0~1.5℃条件下进行黑暗保护,并注意补湿。

为使以后分蚕
均匀量足,包种时最好每盒1包或2包,或自用收蚁纸包好后再用黑布集中包起来。

4收蚁
收蚁当天于早晨5~6时将包好的蚕种摊开在消好毒的蚕匾上,并开灯感光。

8~9时即可收蚁,最迟不要超过10时。

收蚁要求简单迅速,动作轻快。

收蚁时应均匀分区,保证分蚕时蚕足,每匾蚕头数平衡,收蚁叶要适熟,老嫩一致。

收蚁时为防止蚁蚕逸散和减少蚁蚕体力消耗,温度可适当降至24℃,收蚁后立即升至标准温度26~28℃,先撒“防病一号”再给叶,也可在给第2次回桑前撒“防病一号”进行蚕体消毒。

5防干育
小蚕要采用防干育,1~2龄上盖下垫全防干育,3龄只盖不垫半防干育,以确保小蚕发育一致,体质强健,但每次给桑前提前30min揭开防干纸换气。

6采叶时刻
正常天气,一般在早上和傍晚采叶,中午不采叶。

早上要等露水干后再采(忌采露水叶);下午于5时后采;中午一般温度较高,阳光较强烈,此时采回的桑叶易凋萎、发酵,如遇阴天,中午也可采。

遇干旱天气,早上多采,下午少采,使桑叶含水量基本满足蚕的要求,遇阴雨天气,应争取在雨前多采,尽量不采雨水叶。

7各龄蚕用叶标准
除收蚁用叶和各龄第1次饷食用叶采适熟偏嫩叶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要求选用营养充足的适熟叶。

特别是各龄盛食期,要采喂适熟叶或适熟偏老叶,以使蚕体质强健,发育整齐。

严禁采喂虫口、虫粪叶。

一般1龄蚕用叶:含水量80%,叶色黄中带绿,叶位最大叶以上2~3片叶,蚕吃后叶上有一层透明的膜;2龄蚕用叶:含水量76%~77%,颜色绿中带黄,最大叶以上第1片叶;3龄蚕用叶:含水量75%~76%,成熟叶,绿色。

8温湿度调节
小蚕需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才能迅速地生长发育,而多湿环境也可以使桑叶保持新鲜,从而减少给桑回数,节省桑叶和劳力。

特别是收蚁当天对高温多湿的条件要求更为严格。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温湿度的调节,力争保温保湿。

一般1~2龄温度控制在26~28℃,干湿差0.5℃,3龄温度调节在25~26℃,干湿差以1℃为
好。

至少温度不能低于25℃。

9做好眠起处理
蚕进入减食期后要及时加眠网进行眠除,眠定前要掌握好给桑量,使蚕饱食就眠,同时眠座上残桑也不过多,以免造成湿冷影响蚕入眠。

眠中温度比食中降低0.5℃左右。

未蜕皮前宜干燥些,开始蜕皮后注意补湿。

95%以上蜕完皮,部分蚕已蜕皮4~5h为饷食适时,应及时饷食。

饷食前要撒“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饷食第1回叶给桑量宜少,叶质适偏嫩。

10控制日眠
要使蚕发育整齐,必须控制日眠,防止夜眠。

其主要方法是一是控制时间,8~9时进行收蚁,10时前要收完蚁;二是选用适熟偏嫩桑叶喂蚕,且保持桑叶新鲜;三是温湿度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四是根据蚕的发育快慢,调节饷食时间来控制日眠。

11均匀分匾
为使分蚕时公平合理,养蚕过程的分匾一定要均匀。

除收蚁时按盒或装盒分匾饲养外,每次分匾也要力求做到均匀一致,一般每匾蚕加2张网,把蚕均匀地一分为二。

12共育费的收取
在宁墩镇地共育小蚕至3龄第3口叶发蚕,每盒共育费30~50元,共育小蚕至4龄饷食第10口叶,每盒共育费60~80元。

13消毒防病
一是养蚕人员进入蚕室要洗手、换鞋,采叶、给桑前要洗手,除沙后要洗手。

二是禁止使用未消毒的蚕具,工具要专室专用。

养蚕过程换出的蚕匾、蚕网、薄膜要经消毒后再使用。

三是除共育员外,谢绝其他人员进入蚕房,防止病原被带入室内。

四是养蚕过程发现病蚕、弱蚕、特小蚕以及迟眠蚕要严格淘汰。

淘汰的病弱蚕必须投入石灰缸中后进行深埋或烧毁处理,不能用来喂家禽等。

蚕沙要集中堆放,沤熟用作肥料。

五是每批共育结束,小蚕全部发完后,要对蚕室进行打扫清理,然后进行消毒,为共育下一批蚕做
[1] [2] 下一页
论文
期刊
热门搜索论文
论文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