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一、词句积累:驰名中外逗人喜爱绚丽多彩晶莹透明紫中带亮圆润可爱屏气凝神拂面而过倏忽舞姿翩翩袅袅婷婷玉片银屑窸窸窣窣窃窃私语波澜壮阔水光潋滟峰峦雄伟连绵起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雕镂精巧玲珑剔透光怪陆离色彩绚烂下雪地声音,春天地序曲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二、需掌握地字词三、形近字潮()绽()渔()掀()姿()朝()定()鱼()欣()资()驰()帅()镜()赠()径()弛()师()境()憎()经()螺()蒙()簿()佛()贯()骡()朦()薄()沸()惯()四、多音字à()ǎ ()燕倒ā ( ) à ()五、课文第一课《大海地歌》.熟睡地“大海”和海上地“风” 各给你留下了怎样地印象?结合有关词语和诗句说说你地体会?(夜色中地“大海”“不闹了”“不笑了”,她“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睡熟了,她地“鼾声”轻轻地,让人觉得很温柔很宁静. 海上地风变化万千:它时而是纤巧得“花神”,时而是多情地“琴师”时而是强壮地“大力士”时而是凶猛地“狮子”……它有时候祥和温柔,有地时候粗犷豪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仿写例句:海上地风是画家,它一来,就描画出闪烁地银光.第二课《下雪地声音》作者采用了第二人称地写法,中心句“下雪地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告诉我们要用心观察,才能发现生活当中地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仔细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从下雪地声音听出了什么?(作者听出了伴舞地音乐,至亲好友地窃窃私语,慈爱母亲地呵护.下雪地声音,春天地序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地体验吗?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例如:父母与老师地一句深刻地话,听一首动听地歌曲……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仿写句子用上加横线地关联词.例:下雪地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与其无所事事,不如好好读书..照样子,写一个自问自答地句子.例:下雪地声音像春风拂面而过地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这本书是你买地吗?不,是妈妈买地.第三课《秋色》.我喜爱这绚丽灿烂地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按要求写句子.()请以“麦田”为话题,写一个类似地句子.例:山楂树上缀满一颗颗红玛瑙似地果子.麦田像绿色地海洋似地.第四课古诗二首《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 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地是君山.相和:相互映衬.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地湖.镜未磨:没有经过打磨地镜子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青绿色地螺壳.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青黑色地螺形地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地君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译诗、诗意]洞庭湖地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地田螺.秋夜,月光下地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地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地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地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地青螺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首诗中有二个比喻句是哪个?答:①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洞庭湖水比喻成未打磨地镜子)②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山水比喻成白银盘里装着地青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地长江两岸,在江北地叫西梁山,在江南地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回:回旋. 出:突出. 日边:天边.[译诗、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地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地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地远处悠然驶来,好似来自天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五课,桂林山水.总领全文地句子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总结全文地一句话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上游.文中描写了漓江地水地特点是:静、清、绿,桂林地山地特点:奇、秀、险.文中多次运用了排比地修辞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你能照着仿写一段话吗?(可以写成排比句)公园里地花种类真多呀,有月季,有牡丹,有串红;公园里地花颜色真美呀,有红地,有黄地,有白地;公园里地花真多呀,一团团地、一簇簇、一堆堆,真是一个花地海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天上地云真奇呀,像骆驼,像小鸟,形态万千;天上地云真美呀,像仙女,像白雪公主,美丽多姿;天上地云真白呀,像棉花,像白雪,纯洁美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用加横线地词仿写句子.例:桂林地山真秀哇,像翠屏,像芙蓉,绮丽清秀.天上地云彩真白呀,像洁白地棉花,像堆积地白雪,映衬着蓝天.阅读链接美地发现——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地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罗丹最美地地方:年,国内某杂志社发起了:“中国最美地地方”评选活动,西藏南迦巴瓦峰、贡嘎山等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图片是诗,文字是画.美,到处都有,我们要注意聆听大自然地声音.匆匆而过天下无双草长莺飞水波潋滟山色空濛青黛含翠心醉神驰世外仙境★黄山——上帝地盆景黄河壶口瀑布——万千气象一壶收亚龙湾——跌落在地上地天空★中华大地上非常多美地地方,你能说出来两个或以上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长城——中华巨龙泰山——华夏地图腾香格里拉——世外桃源贵州黄果树瀑布——难以复制地雄浑人物描写地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1.《观潮》A.整体把握: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从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展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发自内心地赞美和感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B.本课的主要写作方法:恰当地使用连环喻。

连环喻是指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事物,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怎样恰当地使用它呢?首先,要抓住事物的几个方面。

其次,要根据本体特点,选择恰当地喻体。

最后,要精心地选择比喻的种类。

C.重点理解:“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作者除了直接描写大潮的雄伟、壮观之外,还巧妙地运用了衬托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描写观潮者的神态和动作,从人们的观潮反应,侧面衬托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直接描写和衬托描写巧妙结合,全面地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D.基础部分:a.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b.生词(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c.近义词(屹立——矗立、霎时——刹那、依旧——照旧、颤动——颤抖),反义词(沸腾——平静、风号浪吼——风平浪静、人声鼎沸——万籁俱寂)d.多音字(闷、号)E.钱塘潮成因:除了日、月引力影响外,还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喇叭形),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浪淘沙》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F.心得体会:读课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很震撼。

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中秋去了盐官镇观潮,回来向我描述了大潮来临的场面。

但是,写作文的时候,却觉得词穷,因为课文已经描写得穷形尽相了。

我告诉他,只要把你看到和感受到的如实地写下来,就行了。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知识梳理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版)一、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整数。

- 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3)×3表示3个(2)/(3)相加的和是多少。

- 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例如:(2)/(3)×3=(2×3)/(3)=2。

2. 分数乘分数。

- 意义:表示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2)/(3)×(1)/(2)表示(2)/(3)的(1)/(2)是多少。

- 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例如:(2)/(3)×(1)/(2)=(2×1)/(3×2)=(1)/(3)。

3. 小数乘分数。

- 计算方法:- 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按照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

例如:0.5×(2)/(3)=(1)/(2)×(2)/(3)=(1×2)/(2×3)=(1)/(3)。

- 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再按照小数乘法计算。

例如:(1)/(4)×0.8 = 0.25×0.8=0.2。

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1. 乘法交换律。

- 内容:a× b = b× a。

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例如:(2)/(3)×(3)/(4)=(3)/(4)×(2)/(3)。

2. 乘法结合律。

- 内容:(a× b)× c=a×(b× c)。

例如:((1)/(2)×(2)/(3))×(3)/(4)=(1)/(2)×((2)/(3)×(3)/(4))。

3. 乘法分配律。

- 内容:(a + b)× c=a× c + b× c。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2.2.相交于同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6个面的总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x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计算表面积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包含几个面。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常用体积或容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相邻体积(或容积)单位间进率为1000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容积。
2.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3.常用容积单位:升L、毫升ml
4. 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
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用乘法,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用除法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或容积
都可以用底面积x高即V=sh
长方体的体积(容积)=长宽高即V=abh
正方体的体积(或容积)=棱长棱长棱长,即V=a3
计算体积从外面测量长宽高,计算容积从里面测量长宽高。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表
知识点
内容详解
要点提示
长方体和
面:长方体里边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有2个相对面是正方形)每组对面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
棱: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三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1、正确使用温度计:①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液泡浸没在水中,不碰杯壁和杯底;②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数,读数的时候视线平视。

2、认识酒精灯(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按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焰心>内焰>焰心。

(2)注意事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熄灭的时候要用灯帽,盖两次;不能用嘴吹灭。

二、水的三态(1)水的蒸发①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环境越干燥,蒸发越快。

③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时可以凝结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2)水的沸腾①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是在100℃沸腾的。

沸腾后,水的温度不变,同时沸腾时,会中会冒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①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②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③水结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

水结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会浮在水面上。

④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⑤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温度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⑥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4)水的三态变化。

(1)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2)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三、水的溶解①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但是不能溶解沙子②同样的水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是不同的,相同条件下,水能溶解食盐的量比小苏打大。

③做溶解实验时,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食盐或小苏打,一份溶解了才能加下一份,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第一单元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第一单元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认识词语一、词语的定义1.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几个字组成的意义完整的语言单位。

二、词语的分类1. 独立成词的词语例如:树、鸟、跑这些词语可以单独存在,具有完整的意义。

2. 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构成,表示一个完整的概念。

例如:在家、看书、学习语文3. 固定搭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表示一个特定的概念,不能随意变动词语成分。

例如:爷爷、奶奶、妈妈、爸爸4. 时代变化搭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表示特定的概念,但是词语成分可以随意变换。

例如:握手、交朋友、打通联方式三、辨别词语1. 辨别独立成词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查词语的意思,来判断一个词语是否是独立成词的。

2. 辨别词组和固定搭配可以通过查语法书或者查词语的用法来判断一个词语是否是词组或者固定搭配。

四、词语的应用1. 通过阅读、写作来丰富词语的应用。

2. 通过朗读、背诵来提高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第一单元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词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认识词语五、词语的造句1. 通过造句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例如:使用词语“树”,可以造句如“树在风中摇曳着”,“我喜欢在树下读书”。

2. 通过造句来学习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例如:使用词语“朋友”,可以造句如“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是一起的朋友”。

3. 通过造句来丰富词语的应用。

例如:使用词语“跑”,可以造句如“小明在操场上跑步”,“我喜欢跑步锻炼身体”。

六、词语的拓展1. 通过词语的拓展来丰富词汇量。

例如:使用词语“兔子”,可以拓展成“小兔子、大兔子、可爱的兔子”。

2. 通过词语的拓展来学习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使用词语“飞”,可以拓展成“飞行、飞翔、飞速”。

3. 通过词语的拓展来丰富表达方式。

例如:使用词语“快乐”,可以拓展成“幸福快乐、开心快乐、快乐的笑容”。

七、词语的记忆和运用1. 通过背诵词语来牢固记忆。

例如:背诵词语表,可以每天重复背诵,增强记忆。

初一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一、知识结构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

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

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3.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不能颠倒。

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五、知识延伸有关“春”的诗句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知识点梳理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梳理
一、本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1、认识长度单位: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2、认识长度单位1 米:
学生在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 米的长度单位。

3、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根据1 厘米和1 米的实际长度,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 米=100 厘米。

4、学习量整厘米和画整厘米的线段:
学会量整厘米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二、本单元难点知识梳理
1、本单元是让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以及画线段的长度。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三、本单元易错点知识梳理
1、如何画线段:应从0 刻度开始画,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如果是从1 厘米开始画,画到5 厘米结束,那么这条线段是5-1=4 厘米。

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

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富兰克林
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法国
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
11、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

一年级上语文1-8单元知识点梳理(务必掌握)

一年级上语文1-8单元知识点梳理(务必掌握)

一年级上语文1-8单元知识点梳理(务必掌握)期末复习必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认识新笔画。

横(héng)一(例:三丁大天)竖(shù)㇑(例:个书丰甲)横折(héngzhé)㇕(例:口石五)撇(piě)㇓(例:手禾个各)弯钩(wān gōu)㇁(例:手了子)提(tí)㇀(例:虫级地组)撇折(piězhé)㇜(例:云去么)竖折(shùzhé)㇗(例:山出)二、读准下列字音。

你(nǐ)人(rén)二(èr)三(sān)四(sì)足(zú)站(zhàn)坐(zuò)水(shuǐ)山(shān)云(yún)风(fēng)虫(chóng)手(shǒu)石(shí)三、容易写错的字。

耳:,共(6)画,第三画是(竖)。

手:,共(4)画,第四画是(弯钩)。

禾:,共(5)画,第一画是(撇)。

火:,共(4)画,第二画是(撇)。

虫:,共(6)画,第五画是(提)。

山:,共(3)画,第二画是(竖折)。

四、要求会读的词语。

上天土地人口你们我们上下目光耳朵双手坐下站立手足日光火山石头水田禾苗面对白云大雨台风花朵小鸟虫子一天二月三只四个五只六人七天八月九个十月山清水秀五、要求会写的词语。

一天二月三只上下人口目光耳朵手足十人日光水田禾苗火山虫子白云高山八月六、比较组词。

七、反义词上—下大—小今—古站—坐天—地八、积累背诵金木水火土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年级上语文1-8单元知识点梳理(务必掌握)期末复习必备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一、认识并书写下列拼音。

单韵母:a o e i u ü声母:bpm f d tn lgk h j q xzh ch shrzcs y w 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 wu yu二、会读四个声调。

一单元梳理知识点总结

一单元梳理知识点总结

一单元梳理知识点总结1.1 单元核心知识点梳理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1.1 关于生活的社交技巧社交技巧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这包括与他人交往的基本礼仪、沟通技巧、解决冲突的方法等。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例如如何与人交往时保持礼貌,如何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等。

1.1.2 生活中的健康知识健康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也需要学习一些有关健康的知识。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关于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的健康知识,了解了一些保持健康的方法和技巧,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有帮助。

1.1.3 社交技巧与健康知识的应用除了学习这些具体的知识点之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分析了不同的情境,并且学习了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我们学到的社交技巧和健康知识。

1.1.4 单元知识点联系与应用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仅是学习了一些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

比如,在社交技巧与健康知识的应用部分,我们学会了如何在面对不同的情境时,应用我们学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我们的生活素养。

1.2 难点重点概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认为最有难度的地方在于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有机地结合。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仅仅是理解知识本身,更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转化成为行为和生活方式。

另外,整个单元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广泛,包括了社交技巧和健康知识两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细致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并且进行有机地联系。

1.3 知识点总结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社交技巧和健康知识两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比如,在社交技巧方面,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时保持礼貌、如何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等。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1.草原1.熟背第一自然段(家长签字:)2.《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3.《草原》由景及人,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和习俗美,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草原既(广阔无垠),又(处处充满生机)。

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画“----”的句子直接写了草原景色。

画“^^^^^”的句子写了作者的感受。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种写法叫作“情景交融”,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6.“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草原一景一物的不舍)以及(对蒙汉之间深情厚谊的赞美)。

2.丁香结1.作者(宗璞)从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状),以及丁香花(陪伴“我”的写作)、(由丁香引发的联想)几个方面描写了丁香。

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这里的“积雪”指的是(丁香花),从(香气直透毫端)可以看出来。

3.雨中丁香具有(格外妩媚)的特点。

因为(丁香结与微雨一样象征着人生中解不开的、连绵不断的愁怨),所以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4.《丁香结》一文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5.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6.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给“丁香结”赋予的新的寄寓——(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妨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九年级英语全一册Unit 1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英语全一册Unit 1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英语全一册Unit 1知识点总结Unit1知识梳理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重点短语】1. good learners 优秀的学习者2. work with friends 和朋友一起学习3. study for a test 备考4.have conversations with 与……交谈5.speaking skills 口语技巧6.a little 有点儿7.at first 起初起先8.the secret to... .......的秘诀9.because of 因为10.as well 也11.look up 查阅;抬头看12.so that 以便,为了13.the meaning of ……的意思14.make mistakes 犯错误15.talk to 交谈16.depend on 依靠依赖17.in common 共有的18.pay attention to 注意关注19. connect …with …把……联系20.for example 例如21.think about 考虑22.even if 即使尽管纵容23.look for 寻找24.worry about 担心担忧25.make word cards 制作单词卡片26.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向老师求助27.read aloud 大声读28.spoken English 英语口语29.give a report 作报告30.word by word 一字一字地31. so……that 如此……以至于32.fall in love with 爱上33.something interesting 有趣的事情34.take notes 记笔记35.how often 多久一次36.a lot of 许多37.the ability to do sth. 做某事的能力38.learning habits 学习习惯39.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40.get bored 感到无聊【重点句型】1.提建议的句子:①What/ how about +doing sth.? 做…怎么样?如:What/ How about going shopping?②Why don't you + do sth.? 你为什么不做…?如:Why don't you go shopping?③Why not + do sth. ? 为什么不做…?如:Why not go shopping?④Let's + do sth. 让我们做…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1.主题词:《读书好》1.1 课文内容:通过描述读书的好处,鼓励学生多读书。

1.2 作者观点:读书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

2.主题词:《立志》2.1 课文内容:讲述了孟子从小立志励志,并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2 作者观点:勉励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3.主题词:《静夜思》3.1 课文内容: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3.2 作者观点:诗人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二、词语梳理1.舍:愿意放弃或舍弃。

例句:不舍昼夜地努力学习。

2.遥望:从远处眺望。

例句:站在山顶,遥望远方的风景。

3.庄严:庄重肃穆、庄重隆重。

例句:仪式十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三、古诗文鉴赏《登鹳雀楼》1.诗人:王之涣2.主题:感慨时光匆匆,抒发豪情壮志。

3.特点:豪放、豪迈、情感真挚。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诗人:唐代李益2.主题:描写了秋夜的清凉和作者的感慨。

3.特点:描写细腻、情感深沉。

四、作文技巧梳理1.议论文1.1 结构:提出观点,列举论据,进行论证,总结观点。

1.2 例句:在议论文中,要充分列举事实和论据,并进行充分的推理和逻辑分析。

2.记叙文2.1 结构:引出事件,描述事件经过,进行情感表达,总结事件教2.2 例句:在记叙文中,要生动形象地描写事件的发生过程,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个人观点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内容时,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文字的魅力。

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优美诗句,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作文技巧的梳理也让我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总结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语文水平,让自己在阅读和写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学习者。

总结起来,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梳理涵盖了课文内容、词语梳理、古诗文鉴赏和作文技巧,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第一课生命最宝贵
1.怎样认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2条)
⑴在自然界中,生命以其丰富多彩的形态存在着。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如此生动和精彩。

⑵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

人类与众多生命构成一个共存共荣、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

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否则,将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2.怎样善待大自然?
3.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大条)
⑴人类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和巨大的创造力。

表现在:
①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不断地进行创造,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②人能够不断推动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发展,不断追寻自己美好的理想。

③人类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并不断改变自己的命运。

⑵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表现在:
①每个人在外貌、性格、兴趣、意志、技能等方面的独特性。

②每个人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等方面的多样性。

总之,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4.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每个人在外貌、性格、兴趣、意志、技能等方面的独特性。

②每个人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等方面的多样性。

5.为什么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5条)
⑴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⑵生命过程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幸福。

⑶生命中有烦恼、痛苦和忧愁。

⑷生命是短暂的。

⑸生命是不可重复的。

6.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3条)
⑴我们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⑵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⑶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第二课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7.怎样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3条)
⑴创造和奉献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

⑵创造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

⑶创造和奉献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

8. 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3条)
⑴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

⑵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⑶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9. 为什么说青春是美好的?(3条)
⑴青春时节,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

⑵青春时节,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

(3) 青春时节,是充满激情活力的美好时光。

10怎样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4条)
⑴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⑵珍惜美好时光,抓住今天,热爱、珍惜宝贵的今天。

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

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