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0年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情况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情况总结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xx年开始招生的。
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实施了教学计划,现总结如下:1.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xx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奖活动,如:我系朱建平(xx年)、孙红霞(xx年),分别获得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其次,我们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
另外,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安排老教师担任新进和青年教师的授课导师,指导青年老师备课及上课,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
2.精心挑选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
教材应该溶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
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3.切实抓好教学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教育实习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基地建设是抓好教育实习的重要保证。
因此,我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安排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效果深受实习单位好评。
我系与东营泰星模具有限公司、东营万通模具有限公司、山东博瑞制动有限公司、山东东营汇丰集团、山东恒丰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华帘集团、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并把这些学校作为我系重点建设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建立为我系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简介:范双莉(1981-),女,河南孟州人,副教授,从事护理和基础医学教学与研究;杨洋(1984-),女,河南济源人,讲师,从事护理和基础医学教学与研究。
范双莉,杨洋(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河南济源459000)摘要:针对“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要注重构建“1+X”证书制度下高职护理专业“分方向、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护理岗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岗位导向、能力递进、X 向拓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课证融通”,深化“三教改革”,并构建“双主体三层次五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1+X 证书制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方向;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6-0004-03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
其中,“1”为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则为通过考评等方式取得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要通过“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同时,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考评,取得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指出:“有关院校将1+X 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医养结合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结合市场需求构建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合理优化 课程内容,确定核心课程。在优化护理人才培养课程的过程 当中,确定核心课程内容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当中 应当从医养结合机构单位的岗位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 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以此为切入点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在这 一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地结合行业相关要求,以护士执业资 格考试标准为指标,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 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持续性发展能力,并 注重开展老年护理职业基础培训工作,同时确定岗位能力 核心课程,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应课程标准。构建独立的 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专业化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转变 传统培养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进而构建 “123”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1”是在第 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医学护理知识,还 应该在每一学期分批次到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帮扶活动,通 过让学生与被护理人员接触,深入了解被护理人员的心理
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在教育制度不断 改革与优化的过程当中,许多现代化的新型技术被广泛地 应用在教育行业中。通过借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其能够与传统 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间、教学空间以及教学效率上起 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授课满意 度。这种混合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在专业课 程理论方面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之 余拓宽知识面,进而弥补实践学习中的一些不足。具体而 言,相关院校可以通过职教云平台、智慧课堂、腾讯课堂 等多种网络教学方式结合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开展 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工作。除此之外,相关院校还可以 借助社会资源力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借助进 社区和进养老院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提 前储备相关工作经验。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职业特 性和岗位职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培 养医养结合的技能。
护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新入职护士轮转管理办法
新入职护士轮转手册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二)新入职护士轮转培训
培训对象:新入职护士完成岗前培训50个学时,考试合格,进入临床 者
第一阶段 岗前教育阶段: 2周-1个月, 包括基本理论 知识培训
第二阶段 强化实习阶段: 时间最少3个月, 包括临床实践 能力培训
第三阶段 基础培训阶段: 时间为12个月, 包括常见临床技 术培训
优势化发展 同质化管理
标准化建设 规范化运行
“三个院系”合一管理
郑大一附院-临床医学系 郑大一附院-医学检验系 郑大一附院-口腔医学院
“三个一流”中心建设(郑东院 区国)内一流的医疗中心
国内一流的保健中心 国内一流的交流中心
医院概况
河医院区(综合诊疗) 郑东院区(高端医疗)
惠济院区(脑血管病与康复)
护理学科建设内涵及意义
❖ 护理学科建设内涵
✻护理学科作为独立性一级学科,其学科建设思路与医学学科既有重叠,又 有不同 ✻新时代护理学科建设是一项学术性、政策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 性活动,需要有专门的评价机构与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主要包括六个要素
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
科学研究
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以个案和现场模拟护理的形式 ,抽取轮转过的临床科室常见 病种的3份护理病例(内科系 统、外科系统及其他科室各1 例)。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二)新入职护士轮转培训
为切实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和临床服务能力,参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 (国卫医发[2016]2号)
结合我院实际,制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入职护士轮转管理办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入职护士轮转手册》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范围局限性
评估指标体系待完 善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疗机 构领域,对于其他行业或领域 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较少。未来可以拓展研究范围 ,探讨适用于不同行业或领域 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尽管在研究中建立了评估体系 ,但评估指标仍需进一步细化 和完善,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护 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 素养。
加强护理学科的理论研究
该模式强调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结合,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研究 和实践总结,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护理学科的理论体系。
03
提升护理学科的社会认可度
通过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提升护理学科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为
护理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
满足社会对高端护理人才的需求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具备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的护 理人才,满足了社会对高端护理人才的需求。
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高端护理人才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各 种复杂的护理操作,包括静脉穿刺、心肺复苏、急救措 施等。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高端护理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精神、 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建 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课程体系的构建
医学基础知识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 人才培养模式
2023-11-06
目 录
• 引言 • 岗位胜任力概述 • 高端护理人才概述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目 录
• 培养模式的实施与优化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影
响与贡献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新时代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理论研究 DOI: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392/j.cnki.16717341.202014205
新时代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吴良红
仙桃职业学院 湖北仙桃 433000
摘 要:新的发展时代,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对护理工作有了更好的要求。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结 合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本文结合新时代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 探讨。
学看做是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创建实 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到实训基地进行 实践操作,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教学后期可以安排 学生到医院实习,了解真实的岗位环境,让学生提前适应岗位 角色。
2.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原有的护理学 专 业 课 程 教 学 中,忽 视 了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这种模式难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培养高素质的护 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重视学生 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新的教学理念 的指导下,不断革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项目 教学 法、案 例 教 学 法、情 景 教 学 法 等 方 法,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升其实际解决问题 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或者是独立学习,深入探 究知识,培养其 养 成 良 好 的 学 习 习 惯。在 教 学 实 践 中,要 善 于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如运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在护理学实践中积极引进先进的基础训练魔心,为 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实践训练环境,提升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 兴趣。 2.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护理学专业教 师 中,要 重 视 教 师 队 伍 的 建 设 和 完 善,一 方 面,积极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加强学生,根据实际有 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临床进修学习,加深与校外医院的合作, 加强教师与医护人员的交流,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教学 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聘请优秀的医护人员 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指导,更好地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 升服务。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 当 前 社 会 发 展 中,对 高 素 质 护 理 人 员 的 需 求不断增多,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实 际需求结合,设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课程教学的优化 改革,提升实践课程教学的效果,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多方面采取措施,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确保人才培养更好地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远珍,汪苗,唐丽玲,陶秀彬,洪蕊,袁莉萍,陶明芬, 王玲.“三位一体”护 理 学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J].护 理研究,2019,33(18):32463249. [2]王泉月.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 应用及效果分析[D].长江大学,2019. [3]余珊,缪希松.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 讨[J].昆明学院学报,2016,38(03):108110. 项目:课题来源:湖 北 省 教 育 厅,项 目 名 称:高 职 护 理 专 业 “1.5+1+0.5”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厅文号教高函[2017] 1号(课题编号:2016517) 作者简介:吴良红(1987),男,汉族,湖北荆州人,本科,高 校讲师,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管理,内科护理。
2020医院医务人员培训方案
2020医院医务人员培训方案本文是关于2020医院医务人员培训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20xx医院医务人员培训方案范文1xxxx年是我院“临床医疗技术规范年”。
为更好的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医务科将以“三基三严”、“临床专业技术”及“医疗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培训。
具体培训计划如下:一、“三基三严”培训学习(一)、加强对医疗人员“三基”的培训。
医务科具体负责全院的培训工作,经常利用晨会交班时间及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对全院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
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疗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三)、培训方式方法:采用集中学习及科室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要求医疗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
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概述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机构和组织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1. 培养目标的确定在制定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
护理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能够胜任临床工作并应对不同病患的需求。
2. 课程设置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护理基础课程中,应包括基础医学、生物学、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为护理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还应设置临床实习课程,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应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护理病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药理学等,帮助学生扩展专业知识面。
3. 实践教学护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校和医疗机构可以合作,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临床工作,熟悉各项护理操作和流程,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临床教师的培养也需引起重视。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实践经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实际护理工作。
4. 职业规划和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仅应关注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培训,也需要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指导。
学校和相关机构可以联合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就业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并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医疗机构签署合作意向书,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
5. 持续教育机制护理人才的培养不应止于毕业,持续教育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和医疗机构可以合作,建立持续教育体系,为护士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鼓励护士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更新和交流。
结论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案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基础,学校和医疗机构应在培养目标的明确、课程设置的合理、实践教学的完善、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指导以及持续教育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下功夫。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
护理教育卫生职业教育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根据社会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调研结果、专家论证意见等,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落实是职业学校专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我校是一所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主干专业的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笔者作为护理专业负责人,现将我校近两年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实施情况介绍如下,以期和同行研讨。
1修订背景与依据1.1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护理专业的发展本身也要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护理人才需要。
1.2护理用人单位调研结果分析1.2.1调研对象我校利用2010年、2011年两个暑假组织护理骨干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对江苏省13个市32个县区40家医院护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
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9家,三级乙等医院6家,二级甲等医院15家。
1.2.2调研内容医院规模与就诊情况;护理人员学历分布;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情况;医院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医院未来三年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医院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等。
1.2.3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对医院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86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有效回收率97.1%。
1.2.4调研结果分析未来3年,医院对拟聘护理职位的学历要求以本科及高职为主,比例分别为55.2%和38.4%。
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第一是责任心,占88.4%;第二是吃苦耐劳,占70.2%;第三是化解压力与承受挫折,占60.1%。
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知识的要求排位第一的是专业实践知识,占80.8%;第二位是基础理论知识,占72.4%;第三位是相关专业知识,占65.0%。
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摘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申报、专业建设的基础,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在大健康背景下,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构架、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架构及教学进度安排、强化教学管理过程、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与毕业考核要求、开发专业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等进行研究,我们制定并完善了毕节医专18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对于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带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创办健康服务基地、促进地方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国内同类院校开办大健康产业专业设置提供参考与借鉴,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大健康;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申报、专业建设的基础,其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1]。
据央视报道,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达2亿,医养结合将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我国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2],大健康产业将作为国家或区域新经济或支柱产业进行打造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健康产业专业还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大健康元素[3]。
毕节医专现有临床医学类、护理学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健康促进类和中医药六大专业群,分别含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护理、助产、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中药生产与加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疗器械维修及管理、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18个专业,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经过调研、撰稿、论证、修订等过程。
如何在大健康背景下制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作了大胆而创新的实践性研究。
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依据临床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设置
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依据院临床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设置顾艳荭乔建歌[摘要]目的了解护理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设置现状,为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提供依据。
方法按地域分布抽取全国27所护理高职院校合作的101所医疗机构,采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行业调研问卷与高职护理人才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调研表对其调研。
结果调研的医疗机构床护比均值为1颐0.59,护理人员大专学历占比40.43%,临床护理人才的学历层次排序前两位的是大专、本科;医院对高职护理人才的临床护理岗位设置内、外科普通护理占81.47%,医院对高职护理专业人员理论知识、职业素养、操作技能满意度分别是27.7%、35.6%、38.6%曰医院对护理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前3项分别是临床护理能力、身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平均得分率分别为92.93%、92.62%、90.08%。
结论我国于护理人员的需求仍然很大,临床工作中高职护理人员仍是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
临床本文作者:顾艳荭护理能力、身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医院对高职护理人员临床岗位核心能力的主要要求,高职护理人员的理 论知识、职业素养、护理操作技能有待提升。
[关键词]教育,护理;院校,卫生职业;专业能力;人才结构;教学标准Basis for developing the Teaching Standards for Nursing M 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clinical demands and position setting/GU Y an-hong,Q IAO Jian-ge[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personnel demands and position setting,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Standards for Nurs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thods A total of 101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ir regional distribution. Questionnaires of Teaching Standards for Nurs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linical demands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nurs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 ere used for the survey. Results The average bed-nurse ratio of the investigated medical institutions was 1颐0.59. The proportion of nursing staff with nursing associated degree accounted for 40.43%. The top two demands for nursing degree were associate and baccalaureate degree. The hospitals set up 81.47% of clinical nursing pos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level with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and nursing operation skills for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s was 27.7%, 35.6% and 38.6% respectively. The first thre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re competence of nursing are clinical practice competence, physical and mental adaptability and teamwork ability. The average score rates were 92.93% ,92.62% and 90.0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re is still a great demand for nursing staff in China. In clinical setting,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aff are still the main force of hospital nursing team. Clinical nursing ability, physical and mental adaptability and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are the main requirements of clinical post core competenc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nursing operation skills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aff need to be improved.[K ey words] Education,Nursing曰Schools,Health Occupations曰Professional Competence曰Qualified Personnel Structure 曰Teaching standards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 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渊国办发〔2017〕DOI:10.3761/j.issn.1672-9234.2021.02.002作者单位院200240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顾艳荭:女,博士,主任护师,E-mail:****************2020-07-31 收稿63号)“调整优化护理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职 护理专业教育”的要求,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 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 知》(教职成厅函咱2016 ]46号)和《关于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行指委 办函[2017]5号)精神,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106Chin J Nurs Educ,February 2021,灾〇118,晕〇.2工作组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开展标准制订工 作。
2020年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范文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范文篇一: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范文为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完善我院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1、通过专科护士培训,加强护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促进我院护理事业与我院医学学科的协调、同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2、根据省卫生厅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结合我院重点科室、特色科室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培养专科护士,主要在急诊急救护理、手术室护理、糖尿病护理等专科或专病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养工作。
3、培养一批热爱护理事业,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专长,能较好地解决实际专科护理问题并指导其他护士开展相关工作的临床护理骨干。
4、通过专科护士培训,探索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在职护士培养体系,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二、培养计划1、专科护士培养的选拔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护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在相关专科工作3年以上,热爱护理事业,本人自荐或病区护士长、,护理部审核,报医院审批同意。
2、20xx—20xx年内培养2—5名专科护士,选择性选送下列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护士培训:手术室护理、糖尿病护理、成人ICU、急诊急救护理等专科护士。
三、培养形式参加省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进行专科培训。
四、专科护士培养后的使用:根据专科护士的特点,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使用。
五、专科护士的培训经费参照医院科教科文件精神执行。
篇二: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范文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专科护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今不仅要求护士能掌握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更应有过硬的专科护理技能,满足患者对专科护理的需求,适应现代医学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专科护士的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以适应迅速发展的专科医疗和不同专科病人的护理需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09.22•【文号】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4]159号•【施行日期】2014.09.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4〕1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培养高层次中医护理骨干人才,根据《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达2014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4〕76号)要求,我局统一组织开展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制定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实施方案是组织开展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的指南和依据,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
二、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培训对象遴选推荐工作,严格按照分配名额(附件1)进行遴选,不得超额申报。
三、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将培养对象申报表(附件2)、汇总表(附件3)及信息采集表(附件4),于2014年10月10日前报送至我局人事教育司,将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cn。
四、本项目为2014年中央转移地方(中西部地区)支付项目,中央财政按每人3万元的标准补助中西部地区的培养对象。
专项经费随《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达2014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4〕76号)下达,各相关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在培养对象名单确定公布后,及时做好专项经费的分配和落实工作。
我国护理专业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我国护理专业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研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健康战略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和护理专业的自身发展,要求护理专业向专业化、专科化方向发展,从临床护理扩展到预防、康复、保健、养生等各方面,为适应这种岗位变化,满足人们在临床、保健、康复、心理、精神、饮食、美容等各个方面的专业化护理服务需求,许多院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增加了专业方向培养的内容和环节,以期培养出快速适应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的专门化护理人才,满足新形势下护理行业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要求[1]。
但这些专业方向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和相关的证书制度,对用人单位的说服力度不足,随着“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将这些专科化方向纳入“1+X”国家执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录中,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扩宽创业就业的渠道,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护理专业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了目前专科方向培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将社会需求高、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相对成熟的专科方向纳入“1+X”国家执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录中,以利学生就业,同时也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随机选取共100所开设有护理专业的院校,其中本科院校66所,高职高专院校22所,中职中专院校12所,这些院校护理专业均开设专业方向培养。
(二)研究方法学校官方网站调研,网络文献调研,期刊文献查询。
利用EXCEL统计结果。
二、研究结果(一)开设专业方向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老年护理(64%)、社区护理(37%)、急危重症护理(26%)、康复护理(26%)、中医护理(24%)在所调研的院校中开设较为广泛。
其中,调研的高职高专院校均开设有社区护理和重症监护2个护理专业方向,其次为口腔护理(15%)、麻醉护理(12%)、新生儿护理(10%)、肿瘤李雨露,孔瑞雪,闫春梅(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山东济南250002)[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我国护理专业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
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30卷第1期2020年1月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AnhuiVocationalCollegeofMetallurgyandTechnology㊀㊀㊀㊀㊀㊀Vol.30.No.1Jan.2020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张㊀楠(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㊀安徽马鞍山㊀243041)摘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一项重要内容,校企合作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院校和护理行业的改革发展需求,有利于发挥校企双方的各自优势,互惠互利,从而实现共赢㊂因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探索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意义重大㊂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2-9994(2020)01-0053-03收稿日期:2020-01-16作者简介:张㊀楠(1984-),女,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护理系,教育学硕士,讲师㊂1㊀实施背景㊀㊀ 校企合作 是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形式㊂它是市场化和社会需求化的运行机制,通过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在技术㊁科研㊁师资㊁培训㊁就业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㊁满足企业需求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㊂党的十九大报告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中均明确强调了深化产教融合㊁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㊂因此,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改革发展中,通过校企合作育人,增强办学活力显得尤其重要㊂㊀㊀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有效服务区域医疗护理行业的能力,培育具备新时代服务理念㊁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提高本地区及周边市场的就业竞争力,职业院校应积极同企业(医院)开展深入合作,探索新的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学校㊁企业(医院)㊁学生㊁社会共赢的局面㊂2㊀实施目的㊀㊀护理职业教育是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突出实践教学是现阶段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1]㊂然而近些年来,尽管职业院校大都基本建立了校内护理仿真实训室,但这种模拟情境下的护理实训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氛围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临床护理工作有着明显的差异[2]㊂学生动手能力差,临床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学与临床脱节,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㊂因此,改变这种困境,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1]㊂㊀㊀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实现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㊂它是在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利用学校和企业(医院)的各自优势和资源,将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开展,既有利于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医院)的实际需求和护理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全面锻炼学生的各项临床护理专业技能,又可以为企业(医院)培养真正需要的,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3]㊂3㊀实施途径3.1㊀制度建设㊀㊀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制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立 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㊂校企双方开展教科研合作,共同研究探讨教学与实践;共同制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实习管理制度;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编写实用性教材;共同制订护理专业操作考核标准,指导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共同开展学生就业指导与招聘工作;共同制订实施教学资源共享方案,以及 双师型 教师培养计划;共同制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㊂3.2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㊀㊀学校根据护理行业的市场需求,建立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制定符合行业要求和专业特点的教学计划,构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环境㊂实施 2+1 人才培养模式 即三年学制,其中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校企合作医院进行临床实习㊂该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通过学校和医院两个环境共同育人,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护理综合素养,使学生提前熟悉了解护理工作环境,从而实现学校教育和医院工作的零距离无缝对接,提升学生对护士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㊂3.3㊀师资建设㊀㊀依托学校和行业企业,构建 双师型 师资培养体系㊂选派教师开展临床实践,进修学习临床知识,并协助合作企业(医院)参与实习生管理工作,与医院护理管理及教学人员共同研究探讨教学与临床中的专业问题㊂学校从合作企业(医院)引进和聘用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护理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到学校进行授课或专业讲座,指导技能竞赛,确保教师所传授的知识㊁技能与临床同步㊂通过校企师资互聘,学校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企业解决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真正学到来自临床一线的实用技术,实现共同发展㊂建立教学成果评选奖励机制,定期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 双师型 护理教学团队㊂3.4㊀课程与教材建设㊀㊀完善 公共课程+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技能课程 的结构体系,使课程内容能与护理行业发展㊁护理职业标准和临床岗位规范相对接㊂学校和行业㊁企业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开发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㊁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立足实际开发㊁编写校本教材㊂推动学校和合作医院共同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突出 做中学㊁学中做 ,边学习边实践,将医院病房变成教学课堂,同时将学校课堂变成模拟仿真病房㊂教师充分采用探究式㊁启发式㊁参与式㊁讨论式等教学手段,在护理专业授课中,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㊁模拟场景教学㊁项目教学,以及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开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护理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实践体系㊂[4]3.5㊀实习实训与就业建设㊀㊀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一个设备对接医院临床㊁技术对接护理岗位㊁运行管理科学有效,集教学㊁科研㊁培训㊁鉴定㊁竞赛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水平㊁综合性的实习实训基地,有效支撑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㊂企业通过提供设备㊁场地㊁师资㊁技术等方式,参与共建实习实训基地㊂加大护理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逐步改善实训条件㊂对实习生实行校企双重管理,强化临床实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完善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㊂㊀㊀打通学校与市场对接的路径㊂根据行业需求,学校每年为合作企业(医院)推荐一定数量的毕业生;举办校企供需见面会,确保校企合作单位优先选聘优秀毕业生㊂打造与临床紧密接轨的 实训-实习-就业 一贯式人才培养模式㊂4㊀结语㊀㊀职业教育是一种跨越了职业与教育㊁学校与企业㊁学习与工作等多重领域的教育模式㊂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企业需要的也是人才㊂因此,校企合作有利于职业院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㊂校企双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护理岗位任务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共同制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并融合了专业知识㊁职业技能㊁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㊂㊀㊀校企双方以场地㊁设备㊁师资㊁技术等作为投资,在互惠互利㊁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合作办学,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规范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的保障之下,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培育 专业精㊁技能强㊁人文全㊁素质高 的护理人才提供长效保障,也为探索实现校企 合作办学㊁资源共享㊁人才㊃45㊃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1期共育㊁过程共管㊁共同发展㊁互惠共赢 的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㊂参考文献[1]㊀陈丽娜,李经春,何木全.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9,10[2]㊀解征.高职护理专业临床实践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13[3]㊀高玉福,荣立苹.基于校企合作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8,10[4]㊀杨建华.深刻领会高职教育教学内涵提升要求,着力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ExploreANewModeofNursingTalentsTrainingin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ZHANGNan㊀㊀Abstract:Innovationoftalenttrainingmodeisanimportantcontentofdeepeningthe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invocationaleducationinthenewera.Thetrainingmodeofnursingtalentsin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isinlinewiththereformanddevelopmentneedsofvocationalcollegesandnursingindustry,whichisconducivetogivingfullplaytotherespectiveadvantages,mutualbene⁃fitandwin-winresults.Therefore,underthebackground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exploreanewmodeoftrainingnursingprofessionalsinvocationalcolleges.㊀㊀Keywords: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Vocationalcollege;Nursing;Talentcultivation㊃55㊃总第87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张㊀楠: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护理系一流专业整体方案
业交叉文化氛围,促进专业交叉融合
拟建设专业对带动学校整体建设的作用
结合国情及老龄化社会的特点,积极开发新兴专业和边缘专业, 向多专业、多领域发展。拟建急救与重症监护方向、社区护理方向、 涉外护理方向、老年康复方向。 通过专业群建设,将进入国家一流专业行列;一批优势专业发展, 培育一批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专业;在国家创新 体系建设中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为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高 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服务。造就一支能够在国内学术论坛积极参与的 学术队伍,带动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专业带头人齐备,梯 队合理、个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和若干个富有创造力、跨专业的创 新团队。
建设 特色专业群建
设
7
护理系:”一流”建设内容
建设一流师资 队伍
建设一流专业
建 设 办学条件一流
内 打造一流管理
容
团队
社会服务能力
一流
6
一流专业
学生发展支持 体系建设
创新教育平台
建设
具
体 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
举 智慧校园建设
措 文化育人建设
对外合作交流 建设
8
护理系:”一流”专业建设进度表
从2016-2020,具体进度时间按照学院统 一制定。
职业教育基地功能齐全:依托“护理职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建成功能齐全的“护理职业教育基地”,服务区域人民,提升区 域人民的健康水平
护理系:”一流”专业建设内容
建设一流师资 队伍
建设一流专业
建 设 办学条件一流
内 打造一流管理
容
团队
社会服务能力
一流
6
专科护士选拔、培养、使用方案
专科护士选拔、培养及使用方案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推进“十四五”时期我院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我院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总结自2020年以来我院护理在专科护士选拔、培养及使用方面获得的一些成绩及发现的一些问题,特修订2023年专科护士选拔、培养及使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继续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推进“十四五”时期我院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强化我院护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进一步促进护理事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培养目标在我院前期在老年护理、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糖尿病护理、伤口/造口护理、血液透析、骨科、手术室、肿瘤、心血管、神经内/外科、母婴护理等17个专科或专科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专长,能真正解决实际专科护理问题并指导其他护士开展相关工作的临床护理骨干。
迄今为止我院已有江苏省神经内科专科护士1名;无锡市老年护理、急诊急救、重症监护、糖尿病护理、伤口造口、血液透析、肿瘤、中医等17个专科41名专科护士,力争年内再报考市级培训我院还缺专科(老年、骨科、手术室、肿瘤、伤口/造口、糖尿病、儿科重症、神经外科等)专科护士15名左右;报考省级专科护士6名(选择我院老年病医院急需的专科护理如急诊急救、危重症、肿瘤、心血管内科等专业)。
继续推进我院进行相关专业(急诊急救、重症监护、伤口造口、肿瘤)等17个专科的院内专科护士培训认证及年度考核工作。
确保到十四五期末,我院专科护理队伍能按《护理岗位管理》要求,院级以上专科护士占全院临床护士的50%以上,省、市级专科护士占有率达到30%,进一步提高专科护理内涵,推进我院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三、组织领导成立管理及考核评价小组,成员如下:组长:*** 护理部主任副组长:* * 护理部副主任组员:*** 大内科科护士长*** 大外科护士长* * 妇儿科护士长四、培养对象1、院内专科护士:护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在专科工作1年,热爱护理事业,有较强的专业发展愿望的人员。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研报告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研报告根据护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国家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进一步找准职业岗位群,明确专业培养方案,找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定位,并以此为依据深入开展专业建设改革,2007年我系护理专业主要以问卷调查与分析的方式,就毕业生的思想动态、择业意向、工作适应状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等方面,对04、05、06届高护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开展了跟踪调查,并作了总结分析,结果如下:一.调研对象调查对象为04、05、06届高护毕业生,总人数为148人,其中2004届46人,占31.1%;2005届31人,占20.9%;2006届71人,占48%。
148名毕业生中男15人,占10.3%;女131人,占89.7%。
从事临床护士的占74.1%,门诊护士13.9%,保健护士3.2% ,高级护理员3.8%,其他5%。
工作岗位性质:技术岗位占89.9%,其他岗位占10.1%。
走访用人单位约11个,共发出调查问卷148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
二.调研结果(一)毕业生质量和就业质量情况分析1.毕业生首次成功就业的途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直接找单位占38.8%,通过毕业实习占27.2%,学院招聘会占12.2%,学院教师推荐占10.9% 这说明毕业生独立自主寻找工作的意识比较强。
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也是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
2.毕业至今,变换过一个单位的占19.6%,没换过的占68.2%。
变换工作单位的主要原因是:压力太大占23.1%,收入太低占19.2%,工作太累占14.1%,其他原因占11.5%。
工作岗位与所从事专业对口情况:完全对口74.3%,基本对口18.9%。
以上数据说明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所从事专业对口率高,换过单位的占31.8%,原因主要是压力太大、收入太低及工作太累。
这提示了新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定位不明确,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及老师在专业教育中应加强指导。
3.对现处工作岗位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基本满意51.4%,满意36.5%,非常满意8.1%,不满意 4.0%。
xxx市卫生人才培养计划
xxx市卫生人才培养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x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根据我市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按照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以加强卫生健康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大对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培训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优秀医疗卫生健康人才。
二、基本原则统一规划,分类实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有序推进实施;长短结合,多策并举,坚持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脱产培养和在职教育相结合、技术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相结合,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内容根据实施分级诊疗的需求和我市卫生人才建设需要,设立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专项资金,重点培养“基层住院(全科)医师、特岗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人员、中西医结合人才、医养结合人才、疾病预防与控制人才”等六大类实用型、紧缺型-1-人才,着力为基层培养一支满足基层需求的卫生人才队伍,逐步解决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的基层人才队伍问题,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
(一) 基层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开展住院医师系统性、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自2017年到2020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住院(全科)医师280人(含中医),其中住院医师200名(含中医),全科医生80人(含中医)。
(二)招聘特岗全科医生计划。
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是在县级公立医院专门设置,并将所聘全科医生派驻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非常设岗位,为该岗位招聘的全科医生为特岗全科医生。
通过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和鼓励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计划从2017年起到2020年,通过4年时间,招聘特岗全科医生48名(含中医、聘期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护理专业
2.专业代码:630201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层次
1.学制:三年
2.层次:大专
3. 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
三、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护理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从事临床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等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医院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也可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福利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
四、培养规格及适应的岗位群
(一)能力目标
1.具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3.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4.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能力和护理能力。
5.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和阅读能力。
8.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9.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10.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与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护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
2.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评估原则。
3.了解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护理实践。
4.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人文等学科知识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于护理实践中。
5.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方法。
6.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7.具备必需的医疗卫生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8.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护理资源的原则。
(三)素质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员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具有为医药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具有为国家富裕而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敬业精神。
2. 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毕业后接受继续教育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能力。
3.身体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就业岗位群
各级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康复机构、职业健康、学校健康保健机构、老人院、家庭护理等服务机构。
五、职业能力、素质、知识结构图
护理专业主要岗位能力、素质、知识结构图
六、毕业标准
(一)学分要求:
修满所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150学分。
(二)证书要求
1.获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1)护理专业技能达标合格证书;
(2)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证书;
2.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核证书(中级)。
(三)其他要求
每个专业的学生必须获得以下基础素质类课程的学分:
(1)军训、入学教育及军事课(第一学期开设)2学分;
(2)《专业核心技能达标》×4学分。
(3)医院实习56学分。
七、课程体系
(一)各类课程学分比例表
(三)教学进程及课时、学分分配表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护理学基础(12学分)
本课程是研究护理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及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了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护士护理病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指导下,应用护理理论、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及沟通交流技巧等,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治疗的需要。
本课程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即对人、环境、健康与护理概念的认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体系,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2.内科护理(8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关于认识内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健康、增进健康的临床护理专业课。
它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授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指导。
3.外科护理(8学分)
本课程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护理实践的基础课程,学好本课程对护理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治疗和护理为重点,在讲授各系统常见的外科疾病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和健康指导。
为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部分采用护理程序的方式进行授课,强调对外科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
4.妇产科护理学(4学分)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程,它以妇产科的系统理论为基础,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胎儿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及优生优育等综合性内容。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
务。
5.儿科护理学(4学分)
本课程是护理临床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以现代护理理论为基础,在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基础上,了解和分别掌握儿科学基本理论、儿科疾病的护理特点与特殊护理技术,为培养儿科临床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本课程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疾病预防以及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
6.急救护理学(4学分)
急救护理是职业教育大专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院外急救与护理和院内急救与护理,重点是急救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技术。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对各种危重病人的初步处理和抢救配合,并能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为今后从事或参与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