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咏鸟诗三首》答案
过关能力-《杜甫诗三首》(含答案)
过能力-《杜甫诗三首》一、[2018河南郑州七中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孤雁【注】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
由于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笔下的孤雁,不饮不啄,飞着叫着,呼唤着同伴。
“飞鸣声念群”可谓一诗之骨。
B.颔联用“一片影”衬托“万重云”,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勇敢。
C.颈联写孤雁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D.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诗人以孤雁自喻,感情真切,符合“沉郁顿挫”的风格。
2.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18湖北武汉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兴八首(其八)杜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①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①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华美艳丽的文笔。
②干气象:喻指诗人曾于天宝十载上“三大礼赋”,得唐玄宗赞赏。
3.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通往渼陂的道路曲折,高耸的紫阁峰倒映在渼陂河里。
B.“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的倒装,表现了渼陂当时物产的丰美。
C.“佳人拾翠春相问”以抒情的笔调,回忆昔日长安美好的春景,游春女子采拾起美丽的羽毛相互赠送,其乐融融。
D.“仙侣同舟晚更移”是描写眼前之光景,表现游赏之快乐,即便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兴。
4.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2018河北正定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酌酒与裴迪王维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杜甫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释】左绵,地名,代指绵州。
杜甫此诗写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⑤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
[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暾:太阳升起。
②至人:指释迦摩尼。
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
④交柯:枝叶交叉。
⑤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
⑥间言:非议。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
“吾观画品中”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
B.苏轼提倡诗画一体,曾说“诗不能尽,变而为画”,而诗中“摩诘本诗老”至“亦若其诗清且敦”四句即是此说较为明确的体现。
古代咏鸟诗三首111
孩子!那儿曾经是一片森林, 那儿是我们曾经的家!
看什么看,没看见 过帅哥吗?
照什么照,侵犯我 肖像权,我投诉你!
我就是传说中的“金刚”!
不好意思,长得 太漂亮了!
好 , 你 快 去 快 回 。
守这 着儿 ,的 我环 去境 叫不 咱错 的, 朋你 友在 们这 。儿
孩子,快吃!吃完了去上自习!
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 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 诗人对于安史之乱后的动乱年代中的 黑暗的社会的不满,但又无力抗争的 彷徨苦闷的心情。
池 鹤 [唐]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世界鸟类现状令人堪忧 千种鸟类临近濒危
世界上每8种鸟类就有一种鸟类面临着灭 绝的危险,或者说有1211种鸟面临着灭绝的危 险,占已知的1万种鸟类的12%,而且有179种 鸟已经处在灭绝边缘。在1211种濒危鸟类中, 有966种(占80%)鸟类的数量不到10000只, 数量在2500只以下的有502种(占41%),而 更有77种鸟类的数量不足50只,这77种鸟属于 高危物种,稍不注意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 晏殊《浣溪沙》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
与鸟有关的诗句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 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 白居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 马致远《秋思》
• 首句以设问起。“故园”指诗人的家乡长安, “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全句的意思 是:家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在何处?思乡之 情不言而明。 • 第二句“归思方悠哉”,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 叹,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更使这归思无穷不 已,悠然不尽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徊怅 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浓,为第三四句高 斋闻雁蓄势。 • 第三句“淮南秋雨夜”,点明地点和季节。“淮 南”指淮河以南地区。当时诗人被贬为滁州刺史。 身处异地,又值寂寥的秋雨之夜,“归思”之情 更盛。 • 第四句“高斋闻雁来”,诗人独坐高斋听到了自 远而近的雁叫声。归雁在古诗中,历来是思乡思 亲之物。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 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千。诗到这 里戛然而止,对“闻雁”后的感触不写一字,留
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过关卷6: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6 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严武①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
莫倚善题鹦鹉赋①,何须不着鵕鸃冠③。
腹中书籍幽时晒④,肘后医方静处看。
兴发会能驰骏马,终当直到使君滩⑤。
[注]①严武,在长安时是杜甫的同事,当年曾一起被贬出长安。
此时严武任成都尹。
②鹦鹉赋,曹操送祢衡于江夏太守黄祖,祖长子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衡揽笔而作,词采甚丽。
③鵕鸃冠,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鸃。
④幽时晒,《世说》:“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曰‘我晒腹中书也’。
”⑤使君滩,指杜甫所在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中的“漫”和“懒”两个字,写出了杜甫此时悠闲、惬意的闲适生活。
B.颔联“莫倚”“何须”两个词一否定、一反问,暗指杜甫沉溺于作诗而不走仕途。
C.颈联上句写杜甫满腹经纶,下句“肘后医方”是说杜甫随身携带药方,写其多病。
D.尾联主要表达了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和好友杜甫一起纵马驰骋,畅游“使君滩”。
2.诗歌中作者表达了对杜甫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游览①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被贬谪时期。
②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作开篇采用比兴手法,赞叹仙界仙草丛生,青翠欲滴,激起人们的兴味。
B.从第二句开始,词人插叙春入武陵溪,逐层描写神仙世界无与伦比的景象。
C.词人想象丰富,幻想于仙境逍遥地坐在玉石上,倚靠着玉枕,把玩着琴弦。
D.“我为灵芝仙草”,词人运用象征手法,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到此探索的真意。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谢逸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1)“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技巧。
(2)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专题古代咏鸟诗三首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 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一、二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 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 “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 凉;“方”字透出归思正殷切。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 个美丽的年华。
尾句是对燕子勤劳地赞美,也再次表现了 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 隐居生活的写照。
诗意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在一户普通的 老百姓家中 。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 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在淮河的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 秋雨, 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 近的传来。
三、四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句 以绵绵不断、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 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萧瑟、凄 凉的气氛。
迎燕(宋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写作背景 作者当时官场失意,对那
些妖媚献宠的人极度厌恶, 而归隐田园又遥不可及,诗 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与无奈
这是一只被囚的鹤,它的品格 和仪表与众不同(鹤立鸡群), 不会像鸬鹚那样侍奉权贵,也不 会像鹦鹉那样讨好别人。鹤的鸣 声美。汉以后,诗文中常以“鸣 鹤”或“鹤鸣”喻君子。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迎燕古代咏鸟诗三首赏析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为迎新燕入, 翅湿沾微雨, 巢成雏长大,
寻常百姓家。 不下旧时帘。 泥香带落花。 相伴过年华。
【赏析】 诗人简介: 葛天民,南宋越州山阴人。初为僧,后还俗,居西湖上, 所交皆名士。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燕子秋去春来,巢于 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 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时帘”,热情的迎接 燕子的归来。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 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 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 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点明时令。咫,八寸。用咫尺状春三月,见季节 短暂,稍纵即逝,珍惜之情自不待言。“寻常百姓”,表明主人身 份:非富贵人家,其住宅非雕梁画栋式建筑。燕不嫌贫爱富、趋炎 附势。基于对燕这一品质的了解,主人抓紧咫尺光阴,忙着做“迎” 的准备。在各项准备中,诗人选择了其中一件:“不下旧帘遮”。 “帘”会妨碍燕的出入,故“不下”;“帘”惟其“旧”,才是 “新燕”识别而“入”的标志;“帘”之所以“旧”,还具体表明 主人是“寻常百姓”,无财力换上新“帘”。“为迎”句,直抒胸 臆,是因;“不下”句,点明做法,是果。用词前呼后应,属于一 虚一实,章法错落有致。 这位“寻常百姓”,终于迎“入”新燕。颈联暂撇下主人不写,着 力刻画“新燕”:“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二句宛若“微雨 尺燕”图: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 “泥香”是“微雨”落花所致;“翅湿”是雨中飞行的结果。燕筑 巢、生育,这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虽“翅湿”在所不辞,神 情跃然纸上。 尾联,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新巢已成,雏燕长大,呢喃起舞,幸 福地“相伴过年华”。全诗写了人与燕的关系。燕的自由自在,正
专题《鸟》
2.写作背景 作者当时官场失意,对那些妖媚献宠的人极度厌恶,而归隐田园又
遥不可及,诗人对仕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感到厌倦与无奈,从而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
的这种情感。
【做一做·探究】
1.这首诗既然题目是“池鹤”,为什么还要写“鸬鹚”“鹦鹉”?
答案:诗人用鸬鹚、鹦鹉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
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做一做·探究】
1.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设问,引起下文作者情思。(意思相近即可)
2.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语或句子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表达了诗人悠长的思乡之情。第一、二句中“故
园”“何处”“归思”“悠”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归家之愿无
穷无尽;第三、四句中“秋雨夜”“闻雁”,描绘出漫漫长夜、绵绵
秋雨、由远而近的雁叫声,诗人思乡愁绪更浓了。
《池
鹤》
【看一看·了解】
1.作者名片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
“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 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要作品有 : 《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
【做一做·探究】
1.开头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诗句“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
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
姓的眷恋。 2.用自己的话说说“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一句的意思。 答案:天上飘着细细的春雨,燕子的小翅膀被淋得湿漉漉的,嘴上衔着 的用来筑巢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第5课《杜甫诗三首》含答案
杜甫诗三首1。
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能通过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
2。
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
掌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1。
反复诵读,在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情的理解.2。
了解诗人生平和各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3。
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诗中关键词句,设想诗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品味诗歌的意境.1。
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2.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
体会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1.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分析景物意象,体味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帮助学生自读自学,迅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体会杜甫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能体察、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1。
《秋兴八首(其一)》这组诗歌共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物抒怀"之意。
诗人用巫山巫峡的阴沉萧森来烘托动荡不安的环境,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
诗中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忧,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更为深厚.全诗境界壮阔,感情强烈。
2。
《咏怀古迹(其三)》这组诗歌共五首,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诗中,诗人着重表现了昭君的千古之怨,而昭君之怨,一方面是“恨帝始不见遇”;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怀念乡土的怨恨忧思,而这正是千百年中积累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和乡土的最深厚的共同感情。
因而,诗人在咏叹昭君之怨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3。
《登高》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的重阳节,是诗人为排遣内心的郁闷而登高所作的.前四句写秋景,烘托其独自登高的孤独悲凉心境;后四句咏怀,慨叹其飘零异乡、衰老多病的悲苦境遇.整首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风格沉郁悲壮,被古人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咏鸟三首
第二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远传。梧桐 是一种枝干很高大的树,是蝉生活的环境。诗 人运用了“流”字与“出”字,又使蝉声传送 的过程形象化,仿佛让人感觉到那声音象是一 泓泉水在梧桐枝叶之间瞬间猛地喷发而出。
第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 出来的诗的议论。这里所说的“居高”不仅仅指 身体栖息在高处,还指人的品行处在一定的高度。 这两句话的弦外之音是说:做官做人都应该立身 高处,德行高洁,声名得以远播。而声名之所以 远播完全是人格美的力量,绝不是通过依附于别 人,或是借助什么权势等形式就能够得到的。
这位诗人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诗 被称为“诗史”,他的人被称为“诗 圣”,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同情人们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 层艰苦生活的诗篇。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 杜甫居夔 州时。他开篇写孤雁不同一般,它不 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 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 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 一只情感热烈 而执着的“孤雁”。
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 庙里啼”,以“雨昏”“花落”点染 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
颈联写游子一听到鹧鸪啼声, 就禁不住以袖拭泪;闺中少妇刚开 始唱曲,就传来鹧鸪的啼声,难过 得把眉眼也低下来了。“乍”“才” 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 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颔联写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 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 “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 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路高遥、 云海弥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 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颈联写孤雁的鲜明个性:它望 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 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 声声,似乎伙伴的鸣声老在它耳 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 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 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课后习题答案——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课后习题答案——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课后习题答案——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迢迢牵牛星》1、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你从诗中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这首诗借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恨别愁。
2、诗中多次出现叠音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本诗共十句,有六句运用了叠音词,“迢迢”“皎峻”一遥远,一明亮,既是对浩瀚星空中牵牛、织女二星的实写,也令人想到牛郎织女二人以及他们的爱情故事,这也是诗人联想的原头吧。
“纤纤”,描绘织女的手柔软细长;“札礼”模拟织机发出的响声:这两处叠音词,表现了织女娇柔美好、辛勤劳织的样子,更与后句形成突转。
“盈盈”形容天河很清澈、晶莹,“脉脉”刻画织女默然不语,用眼睛表达情意的神态;盈盈的河水,映现出织女眼中涌动的情思,脉脉的情意,亦如天河般明澈、深沉:这两处叠音词,表现了织女与牛郎受天河所阻,思念过深、忧伤太重而无以成语的离愁。
这些叠音词的运用,细膩、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同时,都用在句首,也使得诗作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寒食》1、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情景?联系寒食节的习俗,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示例:《寒食》的前两句,主要写寒食白昼之景。
描写了春日京城落红漫舞、柳条随风袅娜之态,突出长安城里一派绚丽速人的春光。
后两句则写日暮走马传烛之景。
到了傍晚,宫里忙着赐新火给公侯近臣,袅袅轻烟散入了王侯贵戚的府第,灯火通明,炊烟升起。
对这首诗的理解历来存在争议。
可以认为,诗作刻画了皇室气派,充溢着对京城春色的陶醉,表达了对承平盛世的歌咏。
也可以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宫特权及宦官专宠的讽刺,或者反村普通百姓的贫寒。
《十五夜望月》1、发挥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十五夜望月》中的情景,并说说你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理解。
示例:月光洒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铺了层白霜,萧森的树影里,鸦鹊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黄鹂》阅读答案
《黄鹂》阅读答案《黄鹂》阅览答案黄鹂又叫黄莺,在古代诗咏鸟篇中,是描绘最多的一种。
“千里莺啼绿映红”,它的歌声美,并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
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五颜六色黄鹂,黑枕黄鹂,鹊色黄鹂五种,其间黑枕黄鹂散布最广。
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茸毛中,翅和尾翎乌黑秀美飘逸。
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专心,由于它标志着朝气蓬勃。
黄鹂是上海区域的夏候鸟,也是旅鸟。
黄鹂冬在南边直至南海等地越冬,春末初夏在上海区域营巢繁衍,还有许多通过上海持续向北,去我国中部、东部日子。
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留下黄鹂。
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衍期,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动听哆嗦,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真妙趣横生,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嘎但是止。
它们藏匿在巨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织造一只非常精美的巢,呈吊篮式。
雌鸟在巢里产2—4枚粉红色有玫瑰斑驳的卵,在摇啊摇的吊篮里孵化,雄鸟默默地在远处戒备并担任寻食作业,它们再也不想惊扰谁。
雌鸟通过18天孵化,雏鸟出壳,再通过18天的抚育,小鸟长成出飞,这期间双亲捕捉各种昆虫,其间百分之九十都是乡村害虫。
在哺雏的18天中,据统计每天每巢要抚育喂养70次,再加上双亲自己吃的,消除了很多的害虫。
可见黄鹂不光,还。
阅览题:1、用简练的言语归纳榜首段的内容。
(不超越15个字)2、第二段中划线的语句,捉住黄鹂的___特征来介绍;句中有一组排比句,其阐明的是____。
3、第三段中划线的'语句运用的阐明办法是_____,其效果是为了阐明_____。
4、本文侧重从黄鹂的____和_____两个方面来进行阐明。
5、结合短文,给文末写上一个递进联系的归结可见,黄鹂不光______,还_____。
参考答案:1、黄鹂的品种和黑枕黄鹂的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语文科导学案】
班别小组姓名
课题《古代咏鸟诗三首》
课型预习+展示+反馈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咏鸟诗三首,帮助学生理解并建构文学作品中鸟这个形象中蕴涵的文化信息。
2.背诵三首古诗。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兴趣。
重点难点1、背诵三首诗
2、释义、评析三首诗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1),唐代诗人,长安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因曾出任过苏州刺史,退职后定居苏州永定寺,故世称“韦苏州”。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曾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被贬后开始“吏隐”,思乡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池鹤》大约就是这个时候的作品。
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法名义铦,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
《自学交流》
一、【课前预习】
1、熟读三首诗。
2、说出三首诗的大意。
(1)《闻雁》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的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2)《池鹤》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乱哄的鸡群却有着自己的风度。
低下头怕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心白色的羽翼消失。
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太谄媚。
对风鸣唳想的是什么,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3)《迎燕》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3、搜集有关鸟的诗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盂浩然:《春晓》)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4)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
《合作探究》
(一)《闻雁》
1、提问: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产生思乡之情?
明确:晚上,特别是月圆之夜,夜深人静,常使游子望月思乡;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常回家看看;
2、为什么作者听到大雁飞来,就想家了呢?此时的作者处境如何?
明确:雁南飞,鸿雁传书,而作者此时远在他乡无法回家,所以,作者用以表达无尽的乡愁。
3、提问: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杜甫的《春望》吗?它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原文句子回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4、首句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怎么的思想感情?
明确:“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
5、全诗主题: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于安史之乱后的动乱年代中的黑暗的社会的不满,但又无力抗争的彷徨苦闷的心情。
(二)《池鹤》
1、鹤的种类很多,《池鹤》中写的是哪一种?
丹顶鹤
2、从哪句中可以看出来?
“低头乍恐丹砂落”,丹顶鹤又叫仙鹤,体羽白色,头项皮肤裸露,十分醒目的显出一点丹红,看上去好像一顶红冠。
3、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这只鹤的品格个性?是什么品格个性呢?
明确:“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在高高的竹笼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鸡群还凸显着自己的风度和节操。
(鹤立鸡群)
4、为什么怅望云水田?
结合作者写作背景,他厌烦仕宦(仕宦-就是给皇帝当仆人,做官的意思)生活,希望能自由翱翔于蓝天。
5、小结: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主要特点。
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反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三)《迎燕》
1、诗中哪一句可见百姓对燕子的喜爱?
明确:“不下旧帘遮”。
“旧”字点明主人寻常百姓的身份。
在百姓眼中,燕子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中的一员,决非可有可无,帘子会妨碍燕子的出入,当然是不能放下了。
2、你们知道百姓为何喜欢燕子吗?诗人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解答的呢?(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颈联二句是对燕子在雨中飞梭来去忙碌做窝的描写,尾联写新巢筑就,雏燕成长,燕子一家快乐幸福的过着日子,这是老百姓最理想的生活图景。
3、小结:全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燕子地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地深厚情意。
《巩固提升》
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池鹤》中可以用成语“鹤立鸡群”来概括的两句诗是: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4、《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5、《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7、《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8、《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课堂小结》
诗歌因有鸟的丰姿,画面变的多姿多彩;诗歌因有了鸟的歌声,旋律变得优美动听,诗人的心也由此可观可听。
鸟功不可没。
《课后反思》。